无约束极值问题

合集下载

7(10)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7(10)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6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三,极值的充分条件
定理2 充分条件) 定理2 (充分条件) 设函数 z = f ( x , y )在点( x0 , y0 ) 的某邻域内连续, 有一阶及二阶连续偏导数, 的某邻域内连续 有一阶及二阶连续偏导数 又 f x ( x0 , y0 ) = 0, f y ( x0 , y0 ) = 0, 令 fxx ( x0 , y0 ) = A, fxy ( x0 , y0 ) = B, f yy ( x0 , y0 ) = C,
18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作业
习题7.10 (112页 习题7.10 (112页) (A)2. 3.(2) 6. (B) 1. 2. 6.
19

一元函数 f ( x , y0 ) 在点 x0 处取得有极小值 处取得有极小值, 表示动点 P ( x , y ) ∈ U ( P0 , δ ),且 P ( x , y )沿直线
17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y = y0上, 并沿该直线 即沿平行于 轴的正负 并沿该直线(即沿平行于 即沿平行于Ox轴的正负
方向)趋向于 方向 趋向于P0 ( x0 , y0 )时, f ( x, y) > f ( x0 , y0 ). 它们的关系是: 它们的关系是 取得极大(小 值 f ( x , y ) 在点 ( x0 , y0 ) 取得极大 小)值 f ( x0 , y )和f ( x , y0 )分别在 y0点和x0点 取得极大(小 值 取得极大 小)值.
下半个圆锥面
x
点取极大值. 也是最大值). 在(0,0)点取极大值 (也是最大值 点取极大值 也是最大值 马鞍面
z
O
y
O
x
y
4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无约束问题的极值条件

无约束问题的极值条件

⽆约束问题的极值条件
有时候,我们希望根据⼀定的条件找到优化问题的极值点;另外⼀些时候,我们得到若⼲候选解,希望判断候选解中哪些是真正的极值点。

这其中涉及⾮线性规划的极值条件问题。

所谓⾮线性规划的极值条件,是指⾮线性规划模型最优解所要满⾜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本⽂介绍⽆约束⾮线性规划问题的极值条件。

1. 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阶必要条件 设实值函数 在点 处可微,若是⽆约束优化问题 的局部极⼩点,则有
其中,表⽰函数 在点 处的梯度。

⼆阶必要条件 设实值函数在点处⼆阶可微,若是⽆约束优化问题 的局部极⼩点,则有

其中,表⽰函数 在点 处的梯度,表⽰函数 在点 处的海赛矩阵,表⽰矩阵是半正定的。

⼆阶充分条件 设实值函数在点处⼆阶可微,若 且 ,则为⽆约束问题的严格局部极⼩值。

(注:需要海赛矩阵正定)
以上结论对⼀般函数成⽴。

针对凸函数(海赛矩阵恒正定),有以下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 设为定义域上的可微凸函数,则为⽆约束问题的全局极⼩点的充要条件是。

2. 驻点性质判定
所谓驻点,即⼀阶导数值为0的点。

如果函数在此点⼆阶可微,可利⽤该点处的海赛矩阵来判定驻点的性质。

假定为函数的驻点,并且该驻点处的海赛矩阵为,则有以下结论:
1. 若是正定的,则驻点为极⼩点(局部或全局);
2. 若是负定的,则驻点为极⼤点(局部或全局);
3. 若是不定的,则驻点为鞍点(即⾮极值点);
4. 若是半定的(半正定或半负定),则驻点可能是极值点,也可能不是极值点,须视⾼阶导数性质⽽定。

基本牛顿法 无约束多维极值问题 原理

基本牛顿法 无约束多维极值问题 原理

基本牛顿法无约束多维极值问题原理一、概述无约束多维极值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优化理论和实际问题中的多种场景。

针对这类问题,基本牛顿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方法,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基本牛顿法在无约束多维极值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其原理和相关概念。

二、基本牛顿法概述1. 基本牛顿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牛顿法是一种迭代方法,用于求解无约束多维极值问题的极小点。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目标函数的二阶导数信息来逼近极小点。

通过不断更新当前点的位置,使得目标函数在迭代过程中逐渐趋向最小值点。

2. 基本牛顿法的迭代公式设目标函数为f(x),在点x_k处的梯度为g_k,二阶导数矩阵为H_k,则基本牛顿法的迭代公式为:x_(k+1) = x_k - H_k^(-1) * g_k其中,H_k^(-1)为H_k的逆矩阵,代表了目标函数曲率信息的逆。

通过不断更新x_k的值,可以逐步逼近极小点的位置。

三、基本牛顿法的收敛性分析1. 收敛速度基本牛顿法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

在目标函数满足一定条件(如凸性和光滑性)的情况下,基本牛顿法通常能够在很少的迭代次数内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

2. 局部收敛性基本牛顿法在局部收敛性上表现较好。

当初始点距离极小点较近时,通常能够快速收敛到极小点附近。

3. 全局收敛性基本牛顿法在全局收敛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非凸函数或者特定类型的目标函数,可能会出现收敛到局部极小点而非全局极小点的情况。

四、基本牛顿法的应用举例1. 无约束多维极小化问题基本牛顿法广泛应用于无约束多维极小化问题的求解中。

在机器学习和优化理论中,经常需要对多维目标函数进行极小化操作,基本牛顿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求解该类问题。

2. 凸优化问题在凸优化问题的求解中,基本牛顿法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由于凸函数的特殊性质,基本牛顿法往往能够在很少的迭代次数内找到全局极小点。

五、基本牛顿法的改进与扩展1. 阻尼牛顿法阻尼牛顿法是基本牛顿法的一种改进形式,通过引入阻尼因子来增加迭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第五小组_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极值问题

第五小组_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极值问题

6 12 6 /17 ( , ) 17 17 12 /17 f ( X (1) )T f ( X (1) ) 1 0 = = = -12 f ( X (0) )T f ( X (0) ) 289 (-12, 6) 6 P (1) = -f ( X (1) ) + 0 P (0) f ( X (1) )T P (1) 17 l1 = = (1) T (1) ( P ) AP 10 X (2) = X (1) + l1 P (1) 1 = 1 6 /17 1 12 90 210 = - + = , 12 /17 289 -6 289 289
但P(i) ≠0 ,A为正定,即
a1 p(i )T AP(i ) = 0
p(i )T AP(i ) = 0 故必有ai= 0,i =1,2,L从而P(1), P(2),… P(n)线性独立
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极值问题
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 变尺度法 正定二次函数极小问题
二、基本定理
1 T • 无约束极值的一个特殊情形是: min f ( x) = X AX + BT X + c 2
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 变尺度法
计算步骤:
( 计算H ( k ),P k) = - H ( k )f ( X ( k ) ) ( 在P 0) 方向进行一维搜索,确定最佳步长l0
min f ( X ( k ) + lk P ( k ) ) = f ( X ( k ) + lk P ( k ) )
l
则X ( k +1) = X ( k ) + lk P ( k ) 满足精度要求,则停止迭代; 否则则重复上述步骤

【精品】第四章—牛顿法求解无约束问题

【精品】第四章—牛顿法求解无约束问题

牛顿法求解无约束多维优化问题一、基本思想牛顿法是一种线性化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非线性方程()0f x =逐步归结为某种显性线性方程来求解。

在k x 邻域内用一个二次函数()x ϕ来近似代替原目标函数,并将()x ϕ的极小值点作为对目标函数()f x 求优的下一个迭代点1k x +。

经多次迭代,使之逼近目标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

二、数学模型将目标函数()f x 作二阶泰勒展开,设1k x +为()x ϕ的极小值点1()0k x ϕ+∇=21()()()0k k k k f x f x x x +∇+∇-=121[()]()(0,1,2,3)k k k k x x f x f x k +-=-∇∇=这就是多元函数求极值的牛顿法迭代公式。

对于二次函数,海塞矩阵H 是一个常矩阵,其中各元素均为常数,因此,无论从任何点出发,只需一步就可以找到极小值点。

从牛顿法迭代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到,迭代点的位置是按照极值条件确2()()()()()1()()()2k k T k k T k k f x x f x f x x x x x f x x x ϕ≈=+∇-+-∇-定的,其中并未含有沿下降方向搜寻的概念。

因此对于非二次函数,如果采用上述牛顿迭公式,有时会使函数值上升。

三、算例分析算例1、2212()(4)(8)f x x x =-+-取初始点[1,1]Tx =初步分析,目标函数为二次函数,经过一次迭代即可得到。

编制程序及计算结果如下:symsx1x2;f=(x1-4)^2+(x2-8)^2;v=[x1,x2];df=jacobian(f,v);df=df.';G=jacobian(df,v);e=1e-12;x0=[1,1]';g1=subs(df,{x1,x2},{x0(1,1),x0(2,1)});G1=subs(G,{x1,x2},{x0(1,1),x0(2,1)});k=0;while(norm(g1)>e)p=-G1\g1;x0=x0+p;g1=subs(df,{x1,x2},{x0(1,1),x0(2,1)});G1=subs(G,{x1,x2},{x0(1,1),x0(2,1)});k=k+1;end;kx0结果:k=1x0=48正如分析所得,迭代一次即可得出极小值点。

2011-2012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 李宗平教授出题

2011-2012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 李宗平教授出题

2011-2012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答案:1.非线性规划极值问题的特点:(1)非线性规划的极值有可能在边界上取得,也可能在可行域的任一点处取得。

即极值问题可能在可行域内。

(2)目标函数如果是凸函数,定义域为凸规划时,它们的任一点局部极值点极为全局极值点。

(3)非线性凸规划问题的极值点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库恩塔克条件(凸函数极值点处的梯度向量为零)。

2.凸规划的定义:(1)目标函数为凸函数(2)约束条件图形特征表现为凹函数。

凸规划的可行域为凸集,任意一极小点都为全局极小点,且极小点的合集为一凸集。

证明:任意一个极小点都为全局极小点。

假设X*为凸规划问题的一个局部极小点,则对于X*的一个充分小的邻域N i(X*)内任一点X(X*)都有f(X)f(X*)。

设Y是凸规划可行域上的一个局部极小点,λ为任意小的正数,那么:λ* X*+(1-λ)*Y N i(X*),则根据上面的叙述有:f(λ* X*+(1-λ)*Y)f(X*)。

又f(X)为凸函数,根据凸函数的性质有:f(λ* X*+(1-λ)*Y)λ* f(X)+ (1-λ) * f(Y) ∴f(Y)≥f(X*),即任意一个极小值点为全局极小点。

证明:凸规划极小值点的合集是一个凸集。

根据凸函数的性质3,小于某一个熟知的凸函数点的合集为一个凸集,即Sβ=,Sβ为凸集,故凸规划极小点的合集是一个凸集。

3.迭代算法:为了求f(X)的最优解,首先给出一个初试估计(),如果按照某一算法得到(),并使()比()更优(例如:对于最小值问题而言,有f(())f(())),再按照该算法得到比()更优的点(),…。

以此类推,可得到一个解的数列(),若数列()末尾有极限(),即()(),那么一般认为数列()收敛于解()。

常用的迭代终止准则:(1)相继两次迭代的绝对误差:()()ε;()()ε.(2)相继两次迭代的相对误差:()()()ε;()()()ε.(3)目标函数梯度模的足够小:()ε.其中ε,ε,ε,ε,ε0.4.斐波那契算法:一种对称地把区间缩短的方法,它以最少的次数把区间缩短为所要求的长度(斐波那契长度满足),但每次的缩短率不同。

运筹学ch06

运筹学ch06
四*、非线性规划
第6章
无约束问题 第7章 约束极值问题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引 言



在科学管理和其他领域中,很多实际问题可归结为线性 规划问题。但也有很多问题,其目标函数和(或)约束条 件很难用线性函数表达。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含 有非线性函数,就称这种问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解这类问题需要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目前,非线性规划 已成为运筹学一个重要分支,在最优设计、管理科学、 系统控制等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般说来,由于非线性函数的复杂性,解非线性规划问 题要比解线性规划问题困难得多。而且,也不像线性规 划那样有单纯形法等通用方法。非线性规划目前还没有 适于各种问题的一般性算法,各个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 适用范围。
(6 14)
13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节 基本概念

1.3 凸函数和凹函数

1. 什么是凸函数和凹函数
设f(X) 为定义在n维欧式空间En中的某个凸集R上的函数,若对任 何实数α(0< α<1)以及R中的任意两点X(1)和X(2),恒有
f ( X (1) (1 ) X (2) ) f ( X (1) ) (1 ) f ( X (2) )
T
ai j wi / ,可得 wj
2 n n min ai j w j wi i 1 j 1 n wi 1 i 1
5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节 基本概念

2.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常表示成以下形式
min f ( X ) h i ( X ) 0, i =1, 2, m g j ( X ) 0, j 1, 2,…, l

45无约束极值问题 (2)

45无约束极值问题 (2)
(1)、 x(0) , >0 , 设k=0
若否,转(3)。 (3)、K :minf(x(k)- f(x(k)) (或用近似步长公式K =





f(x(k))T f(x(k)) ) 2 (k) T (k) (k) f(x ) f(x ) f(x )




(2)、计算
f(x(k)) ,满足 f(x(k))2 ? 若是,停止。近似极小点x(k), f(x(k))

(二)、例:minf(x)=x12+5x22
(1)、梯度法 x(0)=(2,1)T x(1)=(1.5504,-0.1240)T x(2)=(0.5510,0.2757)T x(3)=(0.4271,-0.03419)T x(4)=(0.152,0.0759)T

2=0.6685< (4) f(x )
则 f(x*)=Ax*+B=0 B=-Ax*


对任一点x(0),有 f(x(0))=Ax(0)+B


∴ x*= x(0)-A-1 f(x(0))
结论:正定二次函数,从任一点X(0)出发,沿
-A-1 f(x(0))方向搜索一步可达极小点。


将①代入②
f(x(0))=Ax(0)- Ax* 有A-1
2 0
f(x)=
0 2

=0.1

-4 (-4,-2) -2 0 = 2 0 (-4,-2) 0 2
x(1) =
-4 -2
1 = 2
0 1 -4 2 = 0 2 -2 1
x(1)
∴ 极小点x(1)


f(x(1))2=0<

极值原理

极值原理
(3)始端边界条件与终端横截条件:
xt0 x0
N1 x t f ,t f 0
t f



x


N1T x
v
tt f
(4) 终端时刻tf可变时,用来确定tf的 终端横截条件:
H

t

vT
N1 t tt f

.



H
x
式中,哈密顿函数为
Hxt,ut,t,t Lxt,ut,t T f xt,ut,t
(2)在最优曲线x*(t)上与最优控制u*(t) 对应的哈密顿函数为极小值的条件,即
H x* t,u* t,* t,t min H x* t,ut,* t,t ut Ru
另外,如果根据物理意义已经判定所
讨论最优控制问题的解存在,而由极小值 原理求出的控制又只有一个,那么显然可 知,此控制是最优控制。实际遇到的问题 往往属于这种情况。
(2)这个例子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解出来。
稍复杂一点的情况是,u的取值要决定x和λ ,
而x和λ 的取值反过来又决定于u,这时要用 试探法求解。在复杂一点的问题往往就不能 用解析法求解了。
设n维系统状态方程 x. t f xt,ut,t (1)
式中:x(t)为n维状态向量;u(t)为r维控制向 量;f(.)为n维向量函数。
始端时间和始端状态
xt0 x0
(2)
始端时间和始端状态满足约束方程
N1 x t f ,t f 0
(3)
控制向量取值于
控制向量u(t)是分段连续函数,属于r为 空间中的有界闭集,应满足
gxt,ut,t 0
则为把状态x(t)的初态

约束最优化最优性条件

约束最优化最优性条件
gi (x ) 0
0
x2
R { x | g i ( x ) 0}
gi (x) 0
x
0
x1
x gi (x) 0
0
形成的边界, 影响下一步选向.
如何判断一个向量是否
是可行方向?
定理 1 给定点 x Q , 记点 x 的积极约束指标集为 向量 d ,如果对任意的 可行方向。
T
min s .t .
可行域为
f (x) g( x) 0
(1 )
Q { x | g ( x ) 0 }。
1 .可 行 方 向
可行方向: 设 x Q , 为一个向量。如果存在 d
0
实数 0 ,
0
使得对任意的 一个可行方向。
[ 0 , ] 有 x d Q , 则称 d 为 x 处的
T
I ( x ) 。给定
i I(x)
则向量 d 是点 x 处的可行下降方向。
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定理 3 设 x * Q , ( x *) 是其积极约束指标集。 I ( i I ( x *) ) 在点 x * 处可微, 续。如果 x * 是约束极值问题(
f ( x)和 gi( x)
g i ( x ) ( i I ( x *) ) 在点 x * 处连 1)的局部极小点,则在
i
( x ) 和 i

有且仅有一个成立,即取 0 值,则称为严格互补松弛条 件.
3 . K T 点的计算
例1 求约束极值问题
min f ( x ) x1 x 2 6 x1 6 x 2 8
2 2
s .t .
x1 x 2 4 x1 0 x 0 2

函数的极值条件

函数的极值条件

函数的极值条件前言我们处理的各种优化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和无约束的优化问题。

工程优化问题往往都是有约束的,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用无约束的优化方法加以解决。

因此无约束极值点存在的条件是优化理论的基本问题。

关键字:无约束有约束优化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实质是求解目标函数f(x)在n维空间R n中的极值。

我们先来看看一元函数的极值条件。

1.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1.1一元函数的极值条件由高等数学可知,任何一个单值、连续、可微的一元函数f(x)在给定区间内某点x=x∗有极值的必要条件,是它在该点处的一阶导数为零,即:f′(x∗)=0即函数的极值必须在驻点处取得。

此条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也就是说驻点不一定就是极值点。

如图1.1-1所示,x=0是驻点,但a b图1.1-1其中图a中的x∗点是极小值点,而图b中的x∗并不是极值点。

驻点是否为极值点,还需要函数在该点的二阶导数来判断。

驻点为极小值点的充分条件是,x∗满足不等式:f′′(x∗)>0驻点为极大值点的充分条件是,x∗满足不等式:f′′(x∗)<0若:f′′(x∗)=0则x∗是否为极值点,还需要逐次检验其更高阶导数的符号。

开始不为零的导数阶数为偶数,则为极值点;若为奇次,则为拐点,而不是极值点。

1.2二元函数的极值条件对于二维无约束优化问题,即对二元函数f(x)=f(x1,x2)来说,若在X∗(x1∗,x2∗)处取得极值,其必要条件是:ðf(x1,x2)ðx1=df(x1,x2∗)dx1|x1=x1∗=0ðf(x1,x2)ðx2=df(x1∗,x2)dx2|x2=x2∗=0写成梯度形式可得:∇f(x)=[ðf(x1,x2)ðx1,ðf(x1,x2)ðx2]T=0为推得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将二元函数f(x)在驻点x∗=[x1∗,x2∗]T作泰勒二次近似展开,得到近似表达式为:f(x)=f(x∗)+[∇f(x∗)]T(x−x∗)+12(x−x∗)T∇2f(x∗)(x−x∗)因为驻点满足∇f(x∗)=0,故由上式可得:f(x)−f(x∗)=12(x−x∗)T∇2f(x∗)(x−x∗)当f(x)−f(x∗)>0,则由上式可知,应有:12(x−x∗)T∇2f(x∗)(x−x∗)>0此时,x∗为极小值。

运筹学胡运权第06章

运筹学胡运权第06章

f ( X ) 2 x2 x2
令 f(X)=0,即:2x1=0和-2x2=0,得稳定点 X=(x1,x2)T=(0,0)T
(2)再用充分条件进行检验:
2 f ( X ) 2 f ( X ) 2 f ( X ) 2 f ( X ) 2 0 2 2 2 x1 x1x2 x2x1 x2 2 0 2 f ( X ) 0 2
多元 函数 极值 点存 在的 条件
二阶可微的一元函数f(x)极值点存在的条件如下: 必要条件: ( x) 0 充分条件:f对于极小点: 且 f ( x) 0 且 f ( x) 0 对于极大点: f ( x) 0 f (x) 0
对于无约束多元函数,其极值点存在的必要条件和 充分条件,与一元函数极值点的相应条件类似。
其中,R为问题的可行域。
二 维 问 题 的 图 解
当只有两个自变量时,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像 对线性规划那样借助于图解法。如以下非线性 规划问题:
min f ( X ) ( x1 2) 2 ( x2 1) 2 2 x x 1 2 5 x2 0 x1 x2 5 0 x1 x 0 1 x2 0
1 f ( X ) f ( X (0) ) f ( X (0) )T ( X X (0) ) ( X X (0) )T 2 f ( X )( X X (0) ) 2
其中,X=X(0)+θ(X-X(0)),0<θ<1
若以X=X(0)+P代入,则变为: 其中,X=X(0)+θP
其中,X=(x1,x2,…,xn)T是n维欧氏空间 En中的点(向量),目标函数f(X)和约束 函数hi(X)、gj(X)为X的实函数。
非 线 性 规 划 的 数 学 模 型

大学数学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

大学数学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

大学数学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在大学数学中,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本文将探讨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优化问题,并介绍相关的概念、定理和求解方法。

1. 多元函数的极值概念多元函数是指具有多个变量的函数,其自变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对于一个多元函数,极值是指函数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极值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多元函数的极值存在条件在一些简单的函数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极值是否存在。

然而,对于复杂的多元函数,我们需要利用数学方法来判断。

2.1 判别条件对于一个二元函数 f(x, y),其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梯度向量 (∇f(x, y)) 的模等于零,并且二阶偏导数满足某些条件。

具体的判别条件可以通过海森矩阵进行判断。

2.2 驻点和临界点在判断多元函数的极值时,我们还需要关注驻点和临界点。

驻点是指梯度向量为零的点,而临界点指的是函数在该点的导数存在的点。

3. 多元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多元函数的最优化问题是一类常见的数学问题,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和最优解等。

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3.1 条件极值问题条件极值问题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求解函数最值的问题。

例如,求解一个函数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常用的方法有拉格朗日乘数法和求解方程组法。

3.2 无约束极值问题无约束极值问题是指在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情况下,求解函数的最值问题。

常用的方法包括导数法、海森矩阵法和牛顿法等。

3.3 数学建模中的最优化问题最优化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数学建模中。

数学建模问题通常需要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实际问题,并利用最优化方法来解决。

常见的数学建模最优化问题包括最短路径问题、最大流问题和线性规划等。

4.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问题的应用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问题在科学、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1 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优化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多元微分学应用无约束极值与有约束极值

多元微分学应用无约束极值与有约束极值

例4 求由方程x2 y2 z2 2x2y
4z100确定的函数z f(x,y)的极值
解 将 方 程 两 边 分 别 对 x , y 求 偏 导 2x2zzx24zx0 2y2zzy24zy0
由 函 数 取 极 值 的 必 要 条 件 知 ,驻 点 为 P (1 , 1 ),
将 P ( 1 , 1 ) 代 入 原 方 程 ,有 z 1 2 , z 2 6 , 当 z12时 , A 1 40,
所 以 z f ( 1 , 1 ) 2 为 极 小 值 ;
当 z26时 , A1 40,
所 以 z f ( 1 , 1 ) 6 为 极 大 值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求 函 数 z f ( x ,y ) 极 值 的 一 般 步 骤 :
第 一 步 解 方 程 组 fx(x,y)0, fy(x,y)0
求 出 实 数 解 , 得 驻 点 .
第 二 步 对 于 每 一 个 驻 点 ( x 0 , y 0 ) ,
求 出 二 阶 偏 导 数 的 值 A 、 B 、 C .
(x2y21)2y(xy)
zy (x2y21)2
0,
得 驻 点 (1,1)和 (1,1), 22 2 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因 为 lx i x m 2x y2 y 10 y
即 边 界 上 的 值 为 零 .
z( 1 , 1) 1 , z(1,1)1,
播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二元函数极值的定义
设函数z f (x, y)在点(x0, y0)的某邻域内 有定义,对于该邻域内异于(x0, y0)的点(x, y): 若满足不等式f(x, y) f (x0, y0),则称函数 在(x0, y0) 有极大值;若满足不等式 f (x, y) f (x0, y0),则称函数在(x0, y0)有极

数学建模优化课件

数学建模优化课件

一、数学建模的理解例子:二、经典最优化方法1、微分与极值2、无约束极值问题3、约束极值问题三、无约束优化问题数值解法(向量)1、最优梯度法(梯度下降法)2、牛顿法3、共轭梯度法4、阻尼牛顿法5、变尺度法1.1 无约束优化的一般形式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为其最优解通常都是局部最优解,寻找全局最优解需要对局部最优解进行比较以后得到(如果能够求出所有局部最优解的话)。

1.2 最优性条件是最优解的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为,且正定。

1.3 下降法的基本思想在迭代的第k步,确定一个搜索方向和一个步长,使沿此方向、按此步长走一步到达下一点时,函数值下降。

其基本步骤为1)选初始解;2)对于第次迭代解,确定搜索方向并在此方向确定搜索步长令,使<;3)若符合给定的迭代终止原则,停止迭代,最优解;否则,转2。

搜索方向的选择(不同方向产生不同的算法):1)最速下降法(梯度法)2)牛顿法3)拟牛顿法:利用第和步得到的,用BFGS公式,DFP公式,GM公式等迭代公式构造正定矩阵近似代替,或直接构造近似代替,从而由,或得到下降方向d k+1。

搜索步长的确定——线性搜索:用二分法、黄金分割法(即0.618法)、Fibonacci 法,牛顿切线法和割线法,插值方法等近似方法求一维优化问题:来确定步长。

2.1 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问题有一组数据要拟合一个已知函数y=f(x, t), x=(x1,x2,…,xm),, x为待定系数。

记误差,,拟合误差定义为的平方和,于是问题表示为如下的优化模型:当对(的某些分量)是非线性函数时,称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四线性规划1、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某工厂安排生产1、2两种产品,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单纯形及其求解法1.1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只能用于求解两个决策变量(2维)的情形。

由于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均为线性函数,所以对于2维情形,可以在平面坐标系下画出可行域和目标函数的等值线。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1.引言无约束优化问题是在没有任何限制条件下,寻找一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在数学和工程领域中,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这些极值条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问题。

2.极值条件的定义对于一个无约束优化问题,设函数f(x)在某个点x*处连续可导,若x*是f(x)的极值点,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2.1一阶导数条件函数f(x)在x*处的一阶导数为零,即f'(x*)=0。

这意味着在极值点处,函数的斜率为零。

2.2二阶导数条件函数f(x)在x*处的二阶导数存在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f''(x*)>0,此时x*是f(x)的极小值点。

-f''(x*)<0,此时x*是f(x)的极大值点。

3.极值点的判别方法为了确定一个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点,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3.1利用一阶导数判别极值点通过计算函数f(x)的一阶导数,找到一阶导数为零的点,并判断其是否为极值点。

如果一阶导数f'(x)在x*处变号,即从正数变为负数或从负数变为正数,那么x*是f(x)的极值点。

3.2利用二阶导数判别极值点利用函数f(x)的二阶导数f''(x)的正负性来判别极值点的类型。

如果f''(x*)>0,则x*是f(x)的极小值点;如果f''(x*)<0,则x*是f(x)的极大值点。

3.3综合利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判别极值点结合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信息,我们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极值点判断。

当f'(x*)=0且f''(x*)>0时,x*是f(x)的极小值点;当f'(x*)=0且f''(x*)<0时,x*是f(x)的极大值点。

4.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要找到函数f(x)=x^2的极值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法
其中,搜索方向 pk [2 f ( X k )]1 f ( X k ), 称为牛顿方向 且步长为1。
牛顿法
例子:
用牛顿法求解问题
2 min f ( X ) 4 x12 x2 ,
8 0 解: f ( X 0 ) (8, 2) , f ( X 0 ) ,故 0 2 0 1 1 2 1 2 1 8 [ f ( X 0 )] 1 ,p0 [ f ( X 0 )] f ( X 0 ) 1 0 2 X 1 X 0 p0 (1,1)T (1,1)T (0, 0)T
阻尼牛顿法一般步骤: Step 1 Step 2 选取初始数据。选取初始点X 0 , 给定允许误差 0,令k 0 检验是否满足终止准则。计算f ( X k ), 若 f ( X k ) , 迭代终 止,X k 为问题的近似最优解;否则,转Step3. Step 2 Step 2 构造牛顿方向。计算 2 f ( X k ) ,取 pk [ 2 f ( X k )]1 f ( X k ) 进行一维搜索。求k 和X k+1 , 使得 f ( X k k pk ) min f ( X k pk )

最速下降法回顾
1、确定搜索方向,选取最快的下降方向
pk f ( X
2、确定步长
(k )
)
取步长k 为最优步长,使得 f ( X k k pk ) min f ( X k pk )
0
求出k,得到第k 1个迭代点 X k 1 X k k pk 直到 f ( X ( k ) ) (给定的误差值),迭代终止
共轭梯度法
1、共轭方向法
定义 设Q R nn为正定矩阵,若R n中的向量组p0 , p1 ,…,pm 1满足 piT Qp j 0, i,j=0,1, 则称p0 , p1 , …,pm 1是Q共轭的。 当Q I n为单位矩阵时,则上式变为 piT p j 0,i,j=0,1,…,m-1, 即向量组p0 , p1 ,…,pm 1是正交的 由此可知,共轭是正交概念的推广。
最速下降法回顾
第五次迭代: 令搜索方向p4 f ( X 4 ) (0.153008, 0.055632)T , p4 0.026506 0.162807 从点X3出发沿p3作一维搜索, X 5 (0.001835, 0.020195)T 此时, f ( X 5 ) 0.001847 , 满足精度要求,故得问题的最优解为 X 5 (0.001835, 0.020195)T 实际上,原问题的最优解为X (0, 0)T
牛顿法
为了弥补牛顿法的上述缺陷,人们把牛顿法作了如下修正: 由X k 求X k 1时,不直接用迭代公式 X k 1 X k [ 2 f ( X k )]1 f ( X k ), 因为这个公式已经把步长限定为1。而是沿着牛顿方向pk 进行一维 搜索。这样就是所谓的阻尼牛顿法。
牛顿法
2 将求f ( X )的极小值转化为求 ( X )的极小值。 f ( X k ) 2 f ( X k(X X k ) 0 ) X X k [ 2 f ( X k )]1 f ( X k ) 为求 ( X )的极小值,可令 ( X ) 0 即 解得
2
若f 在点X k 处的二阶偏导数 2 f ( X k )为正定矩阵,则上式解出的 X 就是 ( X )的极小点,以它作为f 的极小点的第k 1次近似,记为X k 1,即 X k 1 X k [ 2 f ( X k )]1 f ( X k ) 这就是牛顿法的迭代公式。
T p0 Qp1 0
T 上式两端左乘p0 , 有
这就是说,为使p1直指 X,p1必须与p0共轭。
共轭梯度法
综上所述,对于正定二次函数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当n 2时, 从任选初始点X 0出发,沿任意下降方向p0,作一维搜索得X 1,再 从X 1出发,沿p0的共轭方向p1作一维搜索,所得到的X 2必是极小 点,即两次迭代就得到了最优解。 可以证明,当Q R nn时,则至多经过n次迭代可得到正定二次函 数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0
1
X k 1 X k k pk 令k : k 1, 返回step 2
共轭梯度法
最速下降法和牛顿法是最基本的无约束最优化方 法,它们的特性各异: 最速下降法计算较小而收敛速度慢; 牛顿法虽然收敛速度快,但需要计算目标函数的 Hesse矩阵及其逆矩阵,故计算量大。 接下来将要介绍一类无需计算二阶导数并且收敛 速度快的方法——共轭梯度法。
于是得到n个搜索方向p0,p1,…,pn 1如下
通常,我们把从初始点出发,依次沿某组共轭方向进行一 维搜索来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方法,称为共轭方向法
共轭梯度法
2、共轭梯度法
在共轭方向法中,如果取初始的搜索方向
p0 f ( X 0 )
而以下各共轭方向 pk 由k次迭代点的负梯度 f ( X k ) 与已经得到的共轭方向 pk 1的线性组合来确定,这样就 构成了一种具体的共轭方向法。因为每一个共轭方向 都依赖于迭代点的负梯度,所以称之为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
现针对正定二次函数最优化问题,给出共轭梯度法的推导
给定初始点X 0 R n , 取初始搜索方向 p0 f ( X 0 ), 从X 0出发,沿d 0 进行以为搜索,得迭代点X 1,以下按 pk 1 f ( X k 1 ) k pk , 来构造搜索方向, k的选取应使所产生的pk 1与pk 是Q共轭的, 即 所以有
共轭梯度法
考虑正定二次函数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1 T X QX bT X c, 2 其中Q R nn为正定矩阵,b R n , c R min f ( X ) 这个问题有惟一的严格全局最优解 X Q 1b 我们不求Q 1,而是用迭代的方法求问题的最优解 当n=2时,任选初始点X 0 , 沿f 在点X 0处的某个下降方向p0做 做最优以为搜索,得到X 1,从而 f ( X 1 ) p0 0
牛顿法
• 牛顿法的基本思想
为了寻找收敛速度快的无约束最优化方法,我们考虑在 每次迭代时,用适当的二次函数去近似目标函数f,并用 迭代点指向近似二次函数极小点的方向来构造搜索方向, 然后精确地求出近似二次函数的极小点,以该极小点作 为f的极小点近似值。
牛顿法
• 假设目标函数f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即 f ( X k ) 和 f ( X k ) 存在 此时,可以利用Taylor展开式作f在点 X k处的近似函数: 1 f ( X ) ( X ) f ( X k ) f ( X k )T ( X X k ) ( X X k ) T 2 f ( X k ) T ( X X k )
共轭梯度法
如果沿最速下降方向-f ( X 1 )去搜索,就会发生锯齿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希望下一次迭代的搜索方向 p1直指二次函数f 的最优点 X , 即有 X =X 1 +1 p1 又 得到 整理得 即 f ( X ) Q X b 0 Q X 1 +1 p1) b 0 ( QX 1 b+1Qp1 0 f ( X 1 ) 1Qp1 0
T T pk 1Qpk f ( X k 1 )T Qpk k pk Qpk 0
f ( X k 1 )T Qpk k = T pk Qpk p0 f ( X 0 ) p f ( X ) p k 1 k k k 1 f ( X k 1 )T Qpk k = T pk Qpk
Hale Waihona Puke 0 0.130769X 1 11 T 0.13.769(8, 2)T (0.046152, 0.738462)T (, )
最速下降法回顾
第二次迭代: 令搜索方向p1 f ( X 1 ) (0.369216, 1.476924)T , p1 2.18305 1.522375 从点X1出发沿p1作一维搜索, X 2 (0.101537, 0.147682)T 第三次迭代: 令搜索方向p2 f ( X 2 ) (0.369216, 1.476924)T , p2 0.747056 0.864329 X 3 ( 0.009747, 0.107217)T 第四次迭代: 令搜索方向p3 f ( X 3 ) (0.077976, 0.214434)T , p3 0.052062 0.228171 X 4 (0.019126, 0.027816)T 从点X 3出发沿p3作一维搜索, 从点X 2出发沿p2作一维搜索,
无约束极值的求解方法包括:
• 最速下降法 • 牛顿法 • 共轭梯度法
• 变尺度法
f X k

最速下降法回顾
对于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min{ f (X)}, X = (x1 , x2 , …, xn)T
假设已经迭代了k次,第k次迭代点为 X ( k ) 且 f X k 0.

令X k 1 X k k pk , 为了让f X k 1 f X k 1 , 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无约束极值问题
无约束极值问题
无约束极值问题可简单表述为: min f(X),XRn (n维欧氏空间) X(k+1)=X(k)+p(k) 且满足 f [X(k+1)]< f [X(k)] 这样逐步迭代直至满足精度条件 ‖▽f [X(k+1)]‖< 1 (梯度绝对值<1)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无约束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通常称为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method) 如何选择搜索方向是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的核心,且不同的 搜索方向形成不同的最优化方法。
T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