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汽车系统动力学第二章 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
第二章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2-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在车辆动力学研究中,建立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牛顿矢量力学体系的动量定理及动量矩定理,二是利用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体系。
本节将对这两种体系作一简单回顾,并介绍几个新的原理。
一牛顿矢量力学体系(1)质点系动量定理质点系动量矢p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外力F i的矢量和(即主矢),其表达式为:二、分析力学体系分析力学是用分析的方法来讨论力学问题,较适合处理受约束的质点系。
(1)动力学普遍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由拉格朗日(Lagrange)于1760年给出的,方程建立的基本依据是虚位移原理,表示如下:(2-6)(2)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总动能和总势能均以系统变量的形式表示,然后将其代入拉格朗日方程,再对其求偏导数,即可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形式如下:利用此方程推导车辆动力学方程时,因采用广义坐标,从而使描述系统位移的坐标数量大大减少,并可以自动消去无功内力。
但也存在下述问题:①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时,有赖于广义坐标选取得是否得当,而适当地选择广义坐标有时要靠经验;②拉格朗日能量函数对于刚体系统的表达式可能非常复杂,代人拉格朗日方程后要作大量运算。
而对于复杂的车辆系统,写出能量函数的表达式就更加困难。
三、虚功率原理若丹(Jourdain)于1908年推导出另一种形式的动力学普遍方程,其所依据的原理称之为虚功率原理。
虚功率形式的动力学普遍方程为:四、高斯原理1829年,高斯(Gauss)提出动力学普遍方程的又一形式,称为高斯原理,其表达式为:§2-2 非完整系统动力学一、非完整系统动力学简介1894年,德国学者Henz第一次将约束系统分成“完整”和“非完整”两大类,从此开辟了非完整系统动力学(Nonholonomie System)的新领域,如今它已成为分析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系统动力学课程PPT共五章全
思维模型--因果回路图-- 流图-- DYNAMO--计算机模型
17
第三章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基础
3.1 思维模拟与决策陷阱 系统问题: 直觉对策: 环境污染严重 关闭工厂 乘车难 增加公共车辆 犯罪率增长 加强警力 货币供求矛盾增加 增印纸币 水产品供应不足 扩大捕捞量 知识贬值 紧缩教育投资 产品质量低下 增加广告 住房紧张 占田建房
x 指数增长 有极限增长
38
t
(1)基本正反馈模块 现象:谣言传播、企业产值增长、通货膨胀、 知识积累等 特点:非稳定、自增长、自循环
知识积累的正反馈关系
基本正反馈模块流图
39
动力学方程:
dx/dt=RT, RT =k1x, x(0)=x0, k1>0
解得:
x(t)=x0eK1t = x0et/T1
3)积分表达: LEV(t)=∫ [IR(t)-OR(t)]dt (2)速率变量(流率,Rate Variable R)
R LEV
k A
R=f(k,H,LEV,A)
27
(3)辅助变量(auxiliary variable, A)
LEV
k A
A=k*(H-LEV)
H
(4)源(Source、汇Sink)
LEV RATE
或 L(t) → R(t) → R(L)
L,R R
L(t)
R(t) 0 (a) t 0 (b) L*
33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解法的基本特点: (1)既可用于分析过程有可用于综合过程 三张图象中任意给定一张可画出另外两张。 (2)求解过程的规范性 (3)轮廓性求解(精度不高) (4)难于应用于两阶以上的高阶系统。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课件
详细描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收集并 用于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数据驱动的系统动力学研 究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更加精确、全面的系统模 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演化规律进行 深入分析和预测。
人工智能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研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分 析中。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 论
目录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系统动力学建模 • 系统动力学应用领域 • 系统动力学研究展望
01
系统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学科,它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 。
特点
系统动力学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反馈机 制,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来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定义参数和常数
为微分方程中的参数和常数赋予实际意义和数 值。
方程简化与推导
对微分方程进行化简和推导,得出更易于分析的模型方程。
模型验证与仿真
模型验证
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模型仿真
通过模拟不同输入条件下的系统行为,预测未来发展 趋势和可能出现的状态。
敏感性分析
分析模型中各参数对系统行为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 因素和最优解。
详细描述
在实际问题中,许多系统都存在着多尺度特征,即在 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演化规律 。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多尺度模型,研究不同尺度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揭示系统在不同尺度上的动态 行为和演化规律。
数据驱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系统动力学第二章(1)PPT课件
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工程系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1
本章主要内容
2.1 系统与模型 2.2 反馈系统 2.3 系统的结构 2.4 系统的行为模式 2.5 系统的描述 2.6 SD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7 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过程和步骤
2、反馈系统与反馈回路
➢ 反馈系统
室温
期望室温
—
库存
+
加热器
—+
温度继电器
货物到达
图2.3 恒温系统图
+
生产
图2.4 库存-订货控制系统
发货
期望库存
—+
定货
17
2.2 反馈系统
3、反馈的作用与反馈系统的分类
➢ 反馈的作用 朝着期望目标方向调节自身的行为。
➢ 反馈的类型
根据反馈过程的特点,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负反馈系统(寻的系统):负反馈回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加热器
室温 —
期望室温
温度继电器
图2.6 空调系统
21
2.3 系统的结构
➢ 系统的结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组成系统的单元(子 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二是指系统内部的反馈回路结构及其 相互作用(SD观点) 。
➢ 系统的结构涉及内容: ①系统S的界限; ②元素、子系统、子结构Si (i=1,2,…,p); ③反馈回路结构Ej (j=1,2,…,m); ④反馈回路的组成与从属成分
8
2.1 系统与模型
1、系统
➢ 系统的分类
系统动力学原理
系统动力学原理第一篇:系统动力学原理5.1 系统动力学理论5.1.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创造的,一门以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有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定量研究非线性、高阶次、多重反馈复杂系统的学科。
它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并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交叉学科[1-3]。
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对问题的理解,是基于系统行为与内在机制间的相互紧密的依赖关系,并且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操作的过程而获得的,逐步发掘出产生变化形态的因、果关系,系统动力学称之为结构。
系统动力学模型不但能够将系统论中的因果逻辑关系与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相结合,还能够从区域系统内部和结构入手,针对系统问题采用非线性约束,动态跟踪其变化情况,实时反馈调整系统参数及结构,寻求最完善的系统行为模式,建立最优化的模拟方案。
5.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基于系统内部变量的因果关系,通过建模仿真方法,全面动态研究系统问题的学科,它具有如下特点[4-8]:(1)系统动力学能够研究工业、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系统问题。
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明确反映系统内部、外部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调整系统中的控制因素,可以实时观测系统行为的变化趋势。
它通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建立整体与各组成元素相协调的机制,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实时调整结构参数,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研究系统问题。
(2)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机理性模型,它强调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由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和反馈机制所决定,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系统动力学原理-精选.pdf
5.1 系统动力学理论5.1.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创造的,一门以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有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定量研究非线性、高阶次、多重反馈复杂系统的学科。
它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并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交叉学科[1-3]。
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对问题的理解,是基于系统行为与内在机制间的相互紧密的依赖关系,并且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操作的过程而获得的,逐步发掘出产生变化形态的因、果关系,系统动力学称之为结构。
系统动力学模型不但能够将系统论中的因果逻辑关系与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相结合,还能够从区域系统内部和结构入手,针对系统问题采用非线性约束,动态跟踪其变化情况,实时反馈调整系统参数及结构,寻求最完善的系统行为模式,建立最优化的模拟方案。
5.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基于系统内部变量的因果关系,通过建模仿真方法,全面动态研究系统问题的学科,它具有如下特点[4-8]:(1)系统动力学能够研究工业、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系统问题。
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明确反映系统内部、外部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调整系统中的控制因素,可以实时观测系统行为的变化趋势。
它通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建立整体与各组成元素相协调的机制,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实时调整结构参数,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研究系统问题。
(2)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机理性模型,它强调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由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和反馈机制所决定,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系统中所包含的变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运用该模型可以模拟长期性和周期性系统问题。
系统动力学
1.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因果关系图:
表示系统反馈结构的重要工具,因果图包 含多个变量,变量之间由标出因果关系的 箭头所连接。变量是由因果链所联系,因 果链由箭头所表示。
杯中水位 + 斟水速率 + + 决定添水 水位差 + 期望 水位
因果链极性:
每条因果链都具有极性,或者为正(+)或者 为负(-)。
反馈回路的极性:
反馈回路的极性取决于回路中各因果链符 号。回路极性也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 反馈回路的作用是使回路中变量的偏离增 强,负则趋于稳定。
1.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是指由专用符号组成用以表示因果关
系环中各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示。专用符号主要如下
1.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状态变量:代表事物(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的积累。其数值大小是表
系统流图
公路货物运输系统流图,如图所示
公路货物运输系统用公路货运量 ( LGLHY) 总人口数 ( LZRK ) 和GDP 作 为每个子系统的状态变量,分别用公路货运量年增长量 ( DHY) 年净增 人口数 ( DRK ) GDP 年增长量 ( DGDP ) 作为速率变量,其他变量均为 辅助变量
Contents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动力学分析问题的步骤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
1 2
3
5
3.系统动力学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以一种结构性的视角,通过对各种系统关 系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系统动力学的应用 几乎遍及各类系统,深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区域货运系 统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城市私家车拥有量发展问题、 航空系统客运量预测、 城市物流园区规划中的需求预测、 机动化发展政策对城市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以及城 市公交价格组合策略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应用。 下例是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应用于公路货物运输系统, 建立货物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运量预测,并以黑 龙江省公路货物运输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共25张PPT】
思:一是指组成系统的各单元。二是指各单元间的作用与相互关系
。系统的结构标志着系统构成的特征。
• 系统的结构包含下述体系与层次:
(1)系统S范围的界限;
(2)子系统或子结构Si(i=1,2,………p);
(3)系统的基本单元,反馈回路的结构Ei(j=1,2,………m );
(4)反馈回路的组成与从属成分: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 等。
统的内部。
fraction spending to investment 2
non armament spending 2
Economic Capacity 2
capacity lifetime 2 capacity
target armament 2
desired strength ratio 2
initial economic capacity2
沿着反馈回路绕行一周,看回路中全部因果链
的积累效应,积累效应为正,则为正反馈回路,积
累效应为负,则为负反馈回路。
反馈系统就是相互联结与作用的一组回路。
(1)若反馈回路包含偶数个负的因果链,则其极性为正; (2)子系统或子结构Si(i=1,2,………p);
(1)正因果链:A→B+
(4)反馈回路的组成与从属成分: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等。
3) 流图
IN 输入率
LEV 状 态变量
OUT 输出率
图1.8 流图及其表示符号
• 流图包括: 状态变量:Level 速率变量: Rate 辅助变量:Auxiliary 源: Sources 汇(漏或沟): Sinks 物质流:实线 P43 信息链:虚线 P43 源和汇代表系统的环境,其他代表系
armament lifetime 2
系统动力学课件
要点二
系统模型建立
根据流图,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包括变量、参数、方程 等,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参数估计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值,使模 型更加接近实际系统。
模型检验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 效性,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VS
详细描述
iThink是一款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系统 动力学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工具和 功能,支持构建各种类型的系统模型,并 能够进行仿真和分析。iThink还具有开放 性和可扩展性,支持与其他软件进行集成 和定制开发,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06
系统动力学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总结词
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探究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动态变 化和反馈机制。
系统动力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领域 •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与步骤 • 系统动力学软件介绍 • 系统动力学案例分析
01
系统动力学概述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学科,它通过建 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机制,从而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和行为。
05
系统动力学软件介绍
STELLA
总结词
功能强大、广泛应用的系统动力学软件
详细描述
STELLA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系统动力学软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科研等。它提供了丰富的建 模工具和功能,支持构建复杂的系统模型,并能够进行仿真和分析。STELLA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于学习的 特点,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地构建和运行模型。
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1 2 GD f 4g
2
GD f
2
,动能为
)
2
(
2n f 60
折合到电机转轴上后的飞轮矩 动能 2 1 GDF 2n
( 2 4g
2 GDF
GDF
2
,其
)
2
60
化简后得到
GD f j
2
2
工作机构转轴上有转速 nb 的轴,其飞轮矩 2 为 GDb ,动能为
1 2 GDb 4g
损耗有:
TF
GR j
T 1 )
GR j
(
G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j
(2
GR j
重物下放时传动机构效率为: 2
1
电机轴上电磁转矩为T 、折算后负载转矩 为 GR 、传动机构损耗为 T 。
j
忽略空载转矩,三者关系有:
提升重物时电机负担 T ,则
TF GR j
提升重物
T
电机轴上电磁转矩为T 、折 算后负载转矩为 GR 、
j
传动机构损耗为 T 。
忽略空载转矩,三者关系有:
重物下放时负载负担 T,则:
TF
GR j
T
下放重物
2.3 负载转矩特性与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条件
生产机械运行常用负载转矩标志其负载的大 小。不同的生产机械的转矩随转速变化规律不同, 用负载转矩特性来表征,即生产机械的转速n与 n f (TL ) 负载转矩TL之间的关系 。 各种生产机械特性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类。
结论:若两条特性曲线有交点(必要条件),且在工 作点上满足 在T
TL 处
系统动力学 (3)
系统动力学引言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行为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它将系统看作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变化。
这种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分析系统的特性,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
本文将介绍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动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系统、变量、关系和行为。
系统指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物理系统、社会系统或生态系统等。
变量是系统中的量化指标,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
关系则表达了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关系。
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些关系,从而揭示系统的行为模式。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动态反馈和延迟效应的。
动态反馈指的是系统中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即某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变量并反过来影响自身,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延迟效应则指的是系统中的变化不会立即产生对应的响应,而是有一个时间滞后的过程。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和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系统边界定义:确定所研究系统的边界和范围,明确需要包含的变量和关系。
2.变量识别和定义:识别系统中的各个变量,并定义每个变量的含义与度量方式。
3.关系建立: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数学方程,描述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4.参数设定和初始条件: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和初始条件,以反映实际情况。
5.模型求解和分析: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求解模型,并进行灵敏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6.结果验证和应用:验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将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系统动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管理决策、环境保护、经济学、社会学等。
管理决策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管理问题,并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一个公司管理团队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等因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从而制定战略决策和管理措施。
6. 系统动力学理论
�
发展及应用领域: 系统动力学在理论与应用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的进 展,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其理论与应用研究几乎遍及 各类系统,深入到各种领域。
1.1 系统动力学—学科基础
系统动力学的学科基础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1)方法论——系统方法论。即其基本原则是将所研究对 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 (2)技术科学和基础理论——主要有反馈理论、控制论、 信息论、非线性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正在发展中的系 统学。 (3)应用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为了使系统动力学的 理论与方法能真正用于分析研究实际系统,使系统动力学 模型成为实际系统的“实验室”,必须借助计算机模拟技 术。
模型
�
模型 模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与系统的模仿、代表或替代 物。它描述客观事物与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与法则。 如:脑力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或者前 述模型的组合。
�
SD模型 SD模型是按照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数学模 型,采用专用语言DYNAMO, Vensim等,借助数字计算机进 行模拟,以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系统问题。
正反馈使自身的运动不断加强。
负反馈系统举例
钟摆位置 平衡位置
实际温度 温 度 设 置 人的舒 适程度
期望温度
速 度
-
力
-
动 量 钟摆系统反馈回路
电毯系统负反馈回路
负反馈能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
复杂的反馈系统
�
一阶反馈回路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结构。 复杂系统则是由这些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组成的。 研究系统问题的目的之一:了解与掌握反馈系统的特性。 简单的与复杂的反馈系统:结构特征、行为模式、决策分 析 对于反馈结构复杂的实际系统与问题,其随时间变化的特 性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的分析不得不求助于定量模型和计 算机模拟技术。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构模原理与方法的产生,为复杂 系统甚至特大系统提供了分析研究、并寻找解决问题对策 的强有力的工具。
系统动力学模型
②因果反馈环 因果反馈环是指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因果链首尾相 连形成的封闭形环。在该环上的要素,无法确定谁是 起始原因,谁是终止结果。
+ + 产 量 + 投 资 价 格 —
产 量
因果反馈环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把反馈环上某一 要素作为起始原因,经反馈环后又是其本身的结果, 这样形成一个因果链,该链为正(负)时,反馈环为 正(负)反馈。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定性模型——反映系统各组成部分关系的流图
②定量模型——由流图抽象出的反映系统动态过程的方
程式
1、系统流图
系统流图是在系统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把改信息
反馈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各组成部分的状
态以及对系统状态的控制用符号和方法进行描述所得
②系统动态学规定
当前时刻以k表示,若模拟时间间隔为DT,则K时 刻的前一个DT时刻为J,后一个DT时刻为L,这样, JK则表示K的前一时间间隔,KL表示K的后一时间间隔。 ③系统动力学中的基本方程式 i)积累方程式(L方程式) L X.K=X.J+DT×(R1.JK-R2.JK)
ⅱ)流速方程式(R方程式),它描述积累方程中的 流在单位时间内流入和流出的量。
该系统模拟的结果如下
库存系统模拟数据表 模拟步长/周 0 1 2 3 4 …… 6000 数 量 件 X/件 1000 2000 2800 3440 3952 „„ R1/(件/周) 1000 800 640 512 409 „ D/件 5000 4000 3200 2560 2048 „„
1000 库存量模拟结果曲线
第二章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desired strength ratio 1
time to correct armament 1 armament lifetime 1
fraction spending to investment 1
max capacity to armament 1 non armament spending 1 armament spending 1
• 第二章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1 系统 • 系统的概念: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各 系统的概念:一个由相互区别、 的概念 个部分有机地联结一起, 个部分有机地联结一起,为同一目的而完成某种 功能的集合体。 功能的集合体。 • 系统包含物质、信息和运动三部分。 系统包含物质、信息和运动三部分。 • 所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 ▲SD所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其种类可分为: 所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 其种类可分为: 天然的或人工的,社会的或工程的, 天然的或人工的,社会的或工程的,经济的或政 治的,心理学的、医学的或生态的等。 治的,心理学的、医学的或生态的等。 • ▲ 在我们周围系统比比皆是:电气的、机械 在我们周围系统比比皆是:电气的、 热力学的、生物学的、社会的、经济的等等: 的、热力学的、生物学的、社会的、经济的等等: • (1)天体运行系统:宇宙空间问题; )天体运行系统:宇宙空间问题;
• (2)世界或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世界或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资源、能源、人口、粮食、 资源、能源、人口、粮食、资产与工业化 以及污染问题; 以及污染问题; • (3)城镇系统:企业建设、人口、就业、 )城镇系统:企业建设、人口、就业、 交通、住房与社会福利; 交通、住房与社会福利; • (4)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销售产品、维持 )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销售产品、 库存、雇用与辞退工人; 库存、雇用与辞退工人; • (5)航天飞行器、飞机、船舶、汽车系统: )航天飞行器、飞机、船舶、汽车系统: 有驾驶员的机械、电子、液压设备; 有驾驶员的机械、电子、液压设备; • (6)房屋的供暖空调系统; )房屋的供暖空调系统; • (7)供氧生理系统:动物的心脏、肺、血 )供氧生理系统:动物的心脏、 液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7 煤炭开发与利用系统因果与相互关系图
3) 流图
IN 输入率
LEV 状 态变量
OUT 输出率
图1.8 流图及其表示符号
• 流图包括: 状态变量:Level 速率变量: Rate 辅助变量:Auxiliary 源: Sources 汇(漏或沟): Sinks 物质流:实线 P43 信息链:虚线 P43 源和汇代表系统的环境,其他代表系 统的内部。
+ +
环 境 投资
能源燃烧 总量
+
+
矸 石 总量 矿井水 排放量
+
+ +
总人口
+
+
原 煤 产量 塌 陷 面积
+ + -
洗煤量
+
+
+
可 采 储量
资源持续利 用程度
+ +
焦 炭 产量
+
其它产 业投资
储采比
工 业 储量
+ + +
回采率
+ +
+
资源开 发投资
总 收 入
+
+
利 税 总额
+
总投资
+
其它产业 产值
兔出生率
为成年兔 成熟率
成年兔 兔死亡率
图1.9 兔子头数流图
LEV 状态 RT速率
RTV速率值
图1.10 系统流图 流图中的物质流用实线表示,信息流 用虚线表示。
4) 混合图
• 混合图,就是在因果与相互关系图中,把状 态变量和速率变量按照流图中的符号表示出来。 混合图的优点: (1)既把重要的状态与速率变量清晰地表示出来, 有保持了因果与相互关系回路的简洁性; (2)混合图还能使建模者比简单的因果与相互关 系图更容易理解假设的实际动态因果相互关系; (3)由于能识别状态和速率变量,使混合图向建 立可进行计算机模拟的方程式靠近一大步。 混合图是SD建模时,常用的图形表示方法。 混合图全部用实线表示。
可采储量
回采率
初始原煤总量
矸石总量 矸石产生量 矸石利用量 矸石利用投资 矸石产生因子 矸石利用率 矿井水排放总量 矿井水排放量 矿井水处理量 洗煤量 矿井水产生因子 矿井水处理率 洗煤产生因子 矿井水处理投资 塌陷总面积 塌陷面积产生量 土地复垦量 焦炭产量 焦炭产生因子 焦炭总量 焦炭利用量 焦炭利用率 炼焦用煤率 原煤入洗率 原煤总量 原煤产量 原煤利用量 原煤利用率 洗煤总量 洗煤利用量 洗煤利用率
发展提高
提供资金 开发利用 资源利用
环境子系统 Environmen t
工业排放
资源子系统 Resource
资金投入 物质保障 科技转换 科技子系统 Science&Techn ology
经济子系统 Economy
技术支撑 空间支持
维护改善
资金投入
图1.5 矿区复杂系统结构框图
2)因果与相互关系图
indicated armament building 2
fraction spending to investment 2
max capacity to armament 2 armament spending 2
non armament spending 2
Total Armament 2 initial armament 2
物价
+
(a)工资——物价系统
(b) 人口系统
图1.1 正反馈回路(系统)
室温
+
库存
发货
期望室温 冷却器 加热器 温度继电器
生产 货物到达 + + 订货 + 期望库存
(a)恒温系统 (b) 库存—订货控制系统 图1.2 负反馈回路(系统)
• 反馈回路极性的判断原则: 沿着反馈回路绕行一周,看回路中全部因果 链的积累效应,积累效应为正,则为正反馈回路, 积累效应为负,则为负反馈回路。 (1)若反馈回路包含偶数个负的因果链,则其极 性为正; (2)若反馈回路包含奇数个负的因果链,则其极 性为负。 因此,反馈回路的极性取决于回路中因果链 符号的乘积。
2 反馈
•
• • • 反馈,是指系统输出与来自外部环境的输入的
关系,亦即信息的传输与回授。
反馈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如果事件A(原因)引起事件B(结果),AB简 便形成因果关系(因果链)。 若A增加引起B增加,称AB构成正因果关系(正 因果链);若A增加引起B减少,则成负因果关系 (负因果链)。
• 因果链极性的判断原则: (1)正因果链:A→B+
若A增加使B也增加,或若A减少使B也减少; 若A的变化使B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变化; (2)负因果链:A→B-
若A的增加使B减少,或A的减少使B增加; 若A的变化使B在相反方向上发生变化。
• 正反馈的特点: 能产生自身运动的加强过程,在此过 程中运动或动作所引起的后果将回授,使 原来的趋势得到加强; • 负反馈的特点: 能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未达到(或 者未趋近)目标时将不断作出响应。
+ +
+ -
紧张
忧虑
劳累
睡眠
望而生畏
有劳有逸
+ 速度 +
技巧
困难
+ -
学习
孰能生巧
知难而进
+ 弹奏技巧 练钢琴的次数 +
甜食进量 -
+ 我的体重
+ 自我欣赏的次数
+ 考虑我的体重
自得其乐
饮食有度
• 总结:
正、负反馈回路(系统)的优劣要根 据具体的回路(系统)而定,不能一概而 论。
4 反馈系统 •
订货 -
-
库存
交货延迟
图1.6 简单的因果与相互关系图
• 因果与相互关系图的组成: (1)元素:订货、库存、交货延迟; (2)因果链:订货→库存、库存→交货延迟、 交货延迟→订货;
(3)因果链的极性:“+”或“-”;
(4)反馈回路;
(5)反馈回路的极性:“+”或“-”。
废气排 放量
+ +
生活废水排 放量
Economic Capacity 1 initial economic capacity1 armament capacity 1
capacity lifetime1 capacity degradation 1 fraction armament capacity used 1 target armament 1 indicated armament building 1
• 正反馈回路的特点:
发生于回路中任何一处的初始偏离与动作循 回路一周将获得增大与加强。 正反馈回路具有非稳定、非平衡、增长和自 增强等特性。
正反馈回路可导致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 负反馈回路的特点: 它力图缩小系统状态相对于目标状态(或某 平衡状态)的偏离。 负反馈回路可导致系统趋于某一目标。
反馈回路的举例
塌陷面积产生因子
土地复垦率
图1.11 煤炭开发与利用系统混合图
5) 速率——状态变量关系图
RATE RATE=f(LEV)
LEV
图1.12 速率——状态关系图
反馈系统就是相互联结与作用的一组回路。
或者说反馈系统就是闭环系统。
单回路的系统是简单系统。
具有三个回路以上的系统是复杂系统。
正反馈系统,是正反馈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负反馈系统,负反馈起主动作用的系统。
(寻的系统)
growth in capacity1 investment effectiveness1 investment spending 1
Tota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mament 1 initial armament 1
armament obsolescence 1
growth in capacity 2 investment effectiveness 2 investment spending 2
Economic Capacity 2 initial economic capacity2 armament capacity 2
armament obsolescence 2
• 图1.3 复杂系统(简单的武器装备竞赛系统)
5 系统的结构与描述
•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谓结构是指单元的秩序。它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组成系统的各单元。二是指各单 元间的作用与相互关系。系统的结构标志着系统构成的 特征。 • 系统的结构包含下述体系与层次: (1)系统S范围的界限; (2)子系统或子结构Si(i=1,2,………p); (3)系统的基本单元,反馈回路的结构Ei(j= 1,2,………m); (4)反馈回路的组成与从属成分:状态变量、速率变量、 辅助变量等。 界限是指系统的范围,它规定了形成某特定动态行 为所应包含的最小数量的单元。系统内为系统的本身, 而界限外则为与系统有关的环境。 • P13 • 图1.4 系统界限与环境
capacity lifetime 2 capacity degradation 2 fraction armament capacity used 2
target armament 2 time to correct armament 2 armament lifetime 2
desired strength ratio 2
6 SD的图形表示法
• SD常用的图形表示法有五种:系统结构框 图、因果与相互关系图、流图、混合图、速 率——状态变量关系图。
1)系统结构框图
•
P38
就是用方块或圆圈简明地代表系统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