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教研课题(3篇)
![初中化学教学教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d99b7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f.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优化化学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有助于推动化学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2)影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4)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
(3)实验法: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明确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组建研究团队,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1)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
(2)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3)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应用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d8fce7b90d6c85ed3ac6a5.png)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应用论文概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把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不易掌握的操作、探究过程等实验内容针对性地直观地呈现或再现,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微课”只是实验教学的补充手段,而不是代替真实的实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确对待微课,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笔者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类型开发了“现象型”“操作型”“探究型” 微课,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1.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微课”一般时长为5-8分钟,具有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的特点。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入微课,可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把实验内容、操作细节在视频中清晰、具体、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增强了可视性和互动性。
初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微课”这种新颖的呈现形式富有吸引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利用“微课”还可以把一些不适宜学生操作的危险性的实验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利用微课,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必再把时间花在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口述式的引导上面,这样学生思考和亲身动手完成实验的时间就比较充足,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2.拓展学生学习化学的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资源容量小,上传速度快,观看环境多样化。
一是课堂教学中可穿插实验型微课,可让学生快速预览实验操作流程,熟悉化学实验时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増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在合作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内共同建构新的知识,增强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二是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将“微课”发布到家长微信群或QQ群,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7b2d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燃烧与灭火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燃烧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火焰、烟囱到烟花等。
然而,燃烧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势,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燃烧的基本原理;(2)不同类型灭火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3)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与自救措施。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燃烧、灭火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实验探究提供理论支持;(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器的效果等;(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火灾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1. 实验一: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酒精、棉花球、烧杯、水、打火机。
实验步骤:(1)将酒精滴在棉花球上,用打火机点燃;(2)将湿棉花球放在酒精上方,观察现象;(3)将湿棉花球放在火焰上方,熄灭火焰。
实验结果:酒精在有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这三个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
当棉花球湿润时,酒精无法接触到足够的氧气,因此无法燃烧。
当火焰上方放置湿棉花球时,由于降低了温度,火焰熄灭。
2. 实验二:灭火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实验步骤:(1)观察灭火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模拟火灾现场,尝试使用灭火器扑灭火源。
实验结果: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效果。
例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和电气设备火灾,而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燃料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则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和精密仪器火灾。
在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情况下,火源可以被迅速扑灭。
3. 案例分析: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与自救措施案例一:某居民楼发生火灾,一名居民被困在屋内。
初中化学教研课题材料(3篇)
![初中化学教研课题材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a607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a.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课题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主题,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适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为学校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1)丰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4)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观念和创新能力。
3.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1)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开展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现状。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实验法:选取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4.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适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研小课题题目(3篇)
![初中化学教研小课题题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8f317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4.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已成为衡量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枯燥、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枯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实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3.评价体系不完善在实验教学中,评价体系主要以实验结果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1.丰富实验教学内容(1)增加实验类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如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实验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评价,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4篇)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1723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7.png)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4篇)化学教学论文篇一1.1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和定位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有重新的定位,并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
在抛锚式教学方式中,中职化学教师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一个学习者。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布置问题时,应将范围放得更加宽广,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学,可以通过网络等多搜集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到的但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
为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可先独立解决一遍问题,并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一切问题挑战,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
1.2对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抛锚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背景环境。
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立足中职化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真实、生动的有效学习情境进行创造。
只有投身到“锚区”情境中,才能使下一步的“抛锚”有效完成。
中职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中取材,以使学习情境更加真实,锻炼学生今后面对现实中真实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就可以以社会上一些“水雷”报道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真实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强化其求知欲,为接下来“抛锚”做好准备。
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方式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比如在“氨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题模拟再现一些化工厂发生氨气泄露的事故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氨气”泄露的危害,引发学生对“氨气”自救和事故处理知识的了解欲望,加深学生知识构建。
1.3紧紧围绕“锚”这一关键点构建教学结构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用中,教师在教学结构的构建中,应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
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为问题而问题,应根据事先创设的真实情景,对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加以选择,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以当前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
初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08f64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1.png)
初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研究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已经奠定了知识基础,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全面接触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阶段。
化学的发展奠定了科技发展的基础,化学知识为人类研究世界物质组成提供了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这一课题的提出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进入初中阶段,学科开始细化,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分出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初中时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
初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学习的内容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的效率,人们提出了多种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自主学习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对自主学习有多种解释,例如:自主学习,自主式学习,学生自主性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其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应该自主的支配自己,自己为自己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特点化学学习往往是以研究一种物质为例教给学生研究方法,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举一反三。
而初中生自主学习较传统学习模式相比主要有自主性、能动性、有效性、独立性、创造性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自主性: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交于学生自己支配,由学生自己决定“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
第二是能动性:要求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展现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的吸取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融会贯通。
化学教育论文选题(大全)
![化学教育论文选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1f0098984868762caaed58f.png)
教学设计及课件二氧化碳的性质
20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尝试
21
从实验细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2
化学科学探究实验的优劣探讨
23
新课程标准下佛山市南海区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初步调查研究报告
24
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
25
新课程标准下“和谐化学教育”的探究
26
在教学中渗入环保教育
27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改进
化学教育论文选题
序号
题目
1
浅谈讨论式教学在化学课中的应用
2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的要求
3
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
4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指导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5
化学实验教学如何营造建构主义之教学环境
6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7
中学生化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
8
中学化学说课的学科性要求
1化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浅谈讨论式教学在化学课中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的要求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指导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如何营造建构主义之教学环境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学生化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中学化学说课的学科性要求化学模块课程有效教学研究化学探究活动实施与探究能力培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化学学习质量发展性评价研究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研究化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化学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的基础性教学设计及课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尝试从实验细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化学科学探究实验的优劣探讨新课程标准下佛山市南海区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初步调查研究报告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下和谐化学教育的探究在教学中渗入环保教育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改进实施新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多媒体课件与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践体会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高一化学自主学习弹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谈谈六步教学法与新课程思想设计化学探究活动中的切入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化学新课程教育的反思中学化学实验题设计的几点思考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探索实验的改进简易净水装置改进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创新教学过程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教学七个要不得充分利用实验优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三复习中的实践浅谈新课标化学教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新课程化学探究教学的研究实验化学模块实验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念认真实施新课标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下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情景的设计特点和例析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愉快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体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趣激学谈新课程下如何从高一开始引导学生走向化学学习3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
初中化学论文:生活化的课堂也精彩 (2)
![初中化学论文:生活化的课堂也精彩 (2)](https://img.taocdn.com/s3/m/03ed4e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0.png)
初中化学论文:生活化的课堂也精彩引言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际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而初中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初中化学课程往往被认为是枯燥和难懂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生活化的课堂也能给学生带来精彩的体验。
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只限于实验室环境中,学生很难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而生活化的化学实验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化学原理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述金属的活动性时,可以通过实验来演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对金属反应的影响。
我们可以拿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铜、铁和锌,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到不同溶液中,观察它们与溶液的反应。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金属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金属的活动性规律。
生活化的化学案例除了实验,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案例相结合也是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以环保为例,可以通过讲解空气污染物的成分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自己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讲解大气污染物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常见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然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分析周围是否存在这些污染物,并讨论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生活化的化学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并且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的化学游戏游戏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将化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款化学知识问答游戏,学生分组进行竞争,回答关于化学知识的问题。
问题既可以来自课堂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来自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化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化学教研科研课题(3篇)
![初中化学教研科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6d732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2.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通过研究,总结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3)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程度分析。
(2)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分析。
(3)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分析。
2.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注重实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开展实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3.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策略研究(1)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探究教学评价体系。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3)加强教师评价,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实验探究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 实验研究法: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所提出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化学论文范文
![化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4d93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0.png)
化学论文范文
《化学领域中的新进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种物质及其性质的研究。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化学领域一直都在不断地有新的进展。
近年来,化学领域中的新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人们对于物质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
新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应用为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推动了新的研究成果的产生。
另外,化学领域中的新进展也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他们在有限资源和条件下,依然能够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
在新材料的研发、环境污染物的治理、生物化学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
此外,化学领域的新进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在人们对于物质的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等与化学相关的学科也在不断地为化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合作,为化学领域的新进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化学领域中的新进展将会继续不断涌现。
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物质认知的深入,相信化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新突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研课题(3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1b4d5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f.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知识、方法、技能,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内容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2.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内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1.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分析(1)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认识不足(2)教师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4)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1)建立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体系(2)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加强评价结果反馈,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实施各项策略,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
中学化学教研课题(3篇)
![中学化学教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db328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c.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缺乏兴趣、能力不足,影响了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3. 探索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 评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评价等方面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3.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探索针对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实验反思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优化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探究教学效果。
(4)加强实验资源建设:完善实验设施,丰富实验材料,为实验探究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验、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课题(3篇)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3080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0.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索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2)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有助于推动化学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有助于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理论,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2. 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设计探究方案学生根据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包括探究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
(4)实施探究活动学生按照探究方案,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反思与评价学生和教师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校本教研小课题初中化学(3篇)
![校本教研小课题初中化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d5aab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4.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当前化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 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 分析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2. 研究意义-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分析。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和建议。
-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并实施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进行实践研究。
-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探究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和分工。
-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准备。
-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2. 实施阶段- 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看法。
-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 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情况。
3. 总结阶段-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
-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论文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90970816fc700abb68fcb0.png)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谈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让学生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尽管其外表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其内部是统一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等。
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建立起元素观,那么在他的大脑中,物质世界是混乱无序的。
学生通过化学元素观的建立,理解有限的元素是怎样组成庞大的物质世界的。
所以,元素概念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元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物质——元素”的观念。
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在编排有关元素的内容时,采用适当分散,降低难度,便于学习、接受的编写策略。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循序渐进地开展元素观建构教学。
一、感知阶段化学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之上的。
化学元素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元素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教材在元素概念出现之前,至少在两处明显做了安排,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为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奠定基础。
第一处是在绪言中,提到“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出数十万个单词那样,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这是教材中最早提及元素的地方,此时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告诉学生“元素具体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世间万物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事实。
如何让学生感知到这点呢?基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没有基础,所以采用打比方的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如单词由英文字母拼成,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如“a”表示“一个”),多种字母可能只拼成一个单词(如“congratulation”表示“祝贺”);再如“on”与“no”,虽然拼成的字母相同,但拼成方式不同,表达意思也不同。
化学小课题
![化学小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31c2f40722192e4536f6ff.png)
例谈化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孔雀中学李英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反思我们传统教学模式。
对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化学探究学习模式做了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从广义来说,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
从狭义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课题研究。
课程标准要求从三个方面,即: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来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我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所以如何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成了新时期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基本要素。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为此,我认为可以将“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
我以新人教版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为例来说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1、提出问题我课堂上首先演示了那个烧杯实验,很快同学们就发现另一只未加氨水的烧杯内的水变红了,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结果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总得来说有这样的一睦猜想与假设:A烧杯内滴入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大烧杯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色;烧杯B中的浓氨水会挥发,可能是它A中的溶液变色等,2、实验探究针对上述不同的结论,我再次安排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理化教研组小课题论文
化学作业的批改
研究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
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事实上~作业批改辅导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教师既要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要适时地优化作业的批改辅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该如何优化我们的作业批改~并通过作业批改强化教师的辅导意识与能力。
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一两天~多为三四天。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
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所以怎样较高效的批改作业是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段与措施: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5-8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
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在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互相启发~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
对疑难问题可以反馈~由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讲解。
这样有利于养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
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4,当堂当面批改。
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因人而
异。
作业做的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反思
1、作业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要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促进能力发展。
2、批改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地位、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认真讲评。
在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中~杜绝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