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doc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doc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阅读方法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1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安徽 卷第) 在科 学 本身域 里 ,科 学 家 运 用 的 不 表 达 愿 望等感情 的 概 念 代 西 方 思 想 所 特 有 的 。

原 句建立它致 的 体 系 所 用 到 的 概 念 是 不 表 达 什 么 感情 的 。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语⽂论述类⽂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定义“论述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

⼆、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的概念。

)(2)理解⽂中重要句⼦的含义。

(指对⽂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的句⼦。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

把握⽂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中主要内容。

(2)分析⽂章结构,把握⽂章思路。

(指理清⾏⽂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然科学类⽂章,是指研究⾃然科学及技术⽅⾯的⽂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学、地质学、医学、⽣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章。

(2)⾃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学、⽂化学、⽂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从所考查的⽂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考论述类⽂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艺学等,所选⽂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的⽂本,具备了论述类⽂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五脏俱全”,我们甚⾄可以把它看做⼀篇完整论述⽂的缩影。

所选⽂本的论点很鲜明,⼀般是在⽂本的⾸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论证等。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类试题答题方法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类试题答题方法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以及特有属性,又要明确概念的外延,这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一、如何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题1. 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2. 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3. 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4. 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

【典型例题】阅读文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谈关公文化的“义”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

“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

“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

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作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

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解析:[提取信息1]汉代:“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作自制、自律。

”推论:汉代“义”的含义是自制、自律。

[提取信息2]唐:“‘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推论:唐朝“义”的含义是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提取信息3]宋代:“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推论:宋代“义”的含义是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答案:汉代:自制、自律,利他;唐代: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阅读答题技巧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编写:魏峰命题特点一、看法鲜亮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归纳( 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构造清楚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连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重视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直接变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量的迁徙。

许多设题不再是许多地照搬原文或略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葛于考察局部的、字面上语词看法内涵的细微差异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琐信息的掌握、挑选。

采纳一种有必定跨度的信息挑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变换中经常还包括了必定的因果推测意味,隐含了必定的能力迁徙要求。

这类能力迁徙能够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中心看法)为依照,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说起,但又与之相像的某些情况。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虑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论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看法、感情和态度是如何的;③本文依照如何的次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突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资料二、考取的突出(“五缺”)缺少整体感知和整体掌握意缺少构意,不擅长借助次剖析掌握内容重点缺少文本义,作答于主任意或盲目缺少提整合手段,有效剖析常常不足缺少作答范意,字病出三、解答一般方法第一、对比原文弄清看法掌握句意辨析.情况有三种:形赞同同(信息符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一致)形似意异(诱惑性大分外留神)第二、懂得辨志性。

能够作志性的有:序、关、指代、范,、渡。

别的有文中不一样地方频频出的同或近的。

以下的关在文本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1)年月 ( 多次出 ) 、数据 ( 多个数据 ) 及其概(如多半、少许、部分、凡、凡是、全部、都、全、几乎、、等表范的)(2)重要的修限制 ( 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特别、共等表程度的 )(3)未然未然 ( 迄今止、到当前止、在所的等表的)或然必定(假如、可能、也、必定、必定等表判断的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防止的:(1) 因果 ( 因、所以、⋯⋯的原由是、因此、因为、进而)(2)折 ( 可是、反而、其、上 )(3)并列或 ( 也、又、不再是⋯⋯而是、不⋯⋯ )(4)分分 ( 第一、其次⋯⋯“;”等等 )(5)例子 ( 比如、如、人名 ) [型拓展 ]抓住关要注意:1、尽量落到,集中注意焦点;2、能够用符号将实用信息作好;3、如有目依据目掌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目找出率高的,赶快弄清文章的及点;4、注意掌握全文的序,理清思路,完整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要旨。

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

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攻略

1、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 世人所理解的国学,大都是“中国固有的 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
• C.世人说起国学都认为是“中国固有的或 传统的学术文化”,而对晚清以降的中国 文化,则很容易被剔除出去。
2、已然与未然——混淆时态; 似是而非
(1)年代时间、数据及其概括语。如:多 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 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 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 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 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 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9、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混淆肯否
• 上面是说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 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文学作品当 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 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1、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 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 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 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 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 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 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 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 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 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 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6、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

2018年高考语文如何考高分阅读题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如何考高分阅读题解读

编者按:高考对于每个学子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要想考高分,就得逐个击破,下面看一下语文考试干货。

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指出: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解读: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会选取社会科学类文本,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

选文字数为1000字左右,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社科知识,更不是从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②针对“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具体要求,2018年高考不但要从文体上拓宽阅读范围,而且要在具体要求上进一步明确论述类文本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说理顺序、明确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并予以归纳整合,且注意内容隐含信息的挖掘,注重阅读的方法与思维的路径。

阅读2:文本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指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解读: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可能依然集中在小说或散文。

1.小说①从考点来看,人物形象、情节作用、手法语言、思想意蕴、环境描写都有所涉及。

传统题型更趋多样化,更具灵活性以人物、情节、标题等为切入点的思想意蕴探究,仍然是小说命题的热点。

②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在对人物形象分析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等。

备考时要注意表达主旨的关键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语句、比喻象征性的语句。

2.散文:①散文的考点集中在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意义、分析散文结构、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探究散文深沉思想意蕴等方面。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每一张高考卷上都会出的题目,可是这种题目难倒了不少人,很多人都在这篇文章上错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的相关资料。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11、读通读懂原文。

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的时候,只关注后边的题目,而不读全文,时间久了,基本功没训练出来,往往在这一环节满盘皆输。

最开始的训练,必须按步骤走,熟练以后,在考场才能游刃有余。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关键词语主要包括:(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2)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

(3)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

关键语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过渡句以及结论句。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

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

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2018年全国卷论述类阅读应对策略

2018年全国卷论述类阅读应对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读一、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⑴体裁:高考论述类文本四大类——学术论文、时评、书评、政论文。

2017年前选的多为学术研究论文;2017年两篇时政文,一篇学术研究论文。

体现了对时评、政论文考查的重视。

⑵题材:五年十二篇文章,其中历史研究发现有6篇,文学艺术有3篇,美学1篇,时事2篇。

内容体现出对现实民生的关注。

⑶题型:注重原文内容的理解,2017年新加对论证的分析一题;选项设计由以前的三题全选错误的一项,改为一题选正确的一项与两题选错误的一项,体现了选择难度的增加。

⑷备考方向:①文本选择上:在四大类文本都要涉猎的基础上,要突出时评、书评的阅读,特别是一些涉及民生、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本。

②重视“论证分析”新题型:在关注对观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据等的常规分析上,要特别关注两个新名词“立论前提”与“论证立场”。

(全国Ⅲ)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思路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角度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观点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全国Ⅰ)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全国Ⅱ)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分析干扰方法提高答题分数——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一、必须知道的前提(一)2018《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规定的考试范围与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即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五大知识点:词义(概念)理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信(二)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三)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的特点1.试题稳定性2.内容陌生性3.文本规范性4.设题整体性5.答案唯一性6.思路确切性(四)命题特点(1)第1类题多为概念定义(词语理解),常见错误是要么不符合概念定义的基本格式(A是B),要么不属于概念定义的范畴或者不全面。

(2)第2类题多为“符合(或者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在原文中抽出一些句子或增或减或偷梁换柱,把原句改造一番,只需细心地咬文嚼字地比照即可,无须分析就可以做出答案。

(3)第3类题一般是选出对某一主干句意思的理解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这就要求务必把题干咬文嚼字地分出几个题意要点来,再将题支先在原文中比照再与题干意思进行比照分析,双合了才是正确选项。

(4)第4类题是找出推断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

命题者一般是把原文中一两个句子引下来做成一个题支,将题支的后半部分做一番改造。

既然是推断,那么错误往往在后半部分,按照双合的原则就可以找出答案。

尤其是题支中有片面绝对性的词语的,往往是错误所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关于小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培养良好心态·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试卷看似无情却有情具备能力即考查角度·提取、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能力——灵活应变熟知题型类别·1、词句方面:关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段落方面:关于原文第……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主旨方面: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推理方面: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了解选项特征·选项信息表述类型:1.正确信息、2.错误或无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问或与题干不同类的信息·应对策略——1提取信息仔细对照、2准确理解文段和选项信息的异同、3审清题干要求识记方法、技巧·一、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详细解说见后文题中)【例子】全国卷11、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文本信息提取错误)全国卷1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提取信息错误)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不合逻辑)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整合文本信息错误)全国卷11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原因和程度有误)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太绝对)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3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3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

从近年高考来看,所选用的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因此,考生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设问角度: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2.要求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虽然不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却是重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离不开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学的“求真”与“向善”①史学有什么功用?这是许多史学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史学的功用,众说纷纭,但有两个方面应该是最基本的,这就是“求真”与“向善”。

②史学作为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其存在当然以历史的存在为前提。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认识已经消逝又具有客观性的历史,是史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求真"是史学的基本功用。

正如李大钊所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主要是以“符号”形态存在的,我们认识历史通常是通过对历史记载、遗迹、遗物等一系列“符号”内涵的分析与综合而接近历史本来的面貌。

在“求真”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像是破解历史之谜的“侦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求得真相.③“求真”固然重要,但史学仅仅停留在“求真”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另一功用,即“向善"。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这个“鉴”的过程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

如果史学丧失了价值判断,不能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其功用无疑会大打折扣.在这方面,古代史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如何从整体出发迅速读懂论述类文本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

许多考生面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往往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

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不达。

要改变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写了什么——抓住文本重要信息要养成边读边筛选的习惯,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①与论点有关的信息,如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对相关问题或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等;②和论据有关的信息,如对基本概念、新的知识的解释和阐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论述等;③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论句以及过渡句等;④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诸如也许、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唯一等。

2.为什么写——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对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文本,要能准确地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明确作者赞成或反对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提倡或否定什么。

对作者观点态度较为隐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够从文中具体的论述中辨别筛选、分析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怎么写的——把握文本结构脉络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掌握圈点标画的速读方法1.圈点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作者观点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判断(是、不是)、总结(总之、在我看来、由此看来)、假设(如果、那么)、比较、对比、引述、转折、因果、递进等。

2.圈点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除了统摄全篇、体现作者观点的中心句外,还有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本脉络层次的句子等。

3.圈点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词义可以是相近的)这类词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 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 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 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 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 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
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
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
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高考论述文阅读题-三步六环节解题法

高考论述文阅读题-三步六环节解题法

一、解题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理清大意。

1.通读全文,标画关键。

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弄清文章围绕什么论述对象阐明了哪些观点,使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文章的基本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述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

标画关键是用笔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论述的话题及其相关的小概念。

关键句包括表明作者观点的中心句、分论点的句子以及显示结构层次的过渡句,这既是命题者常做“手脚”之处,也是解题突破口。

2.抓住要素,概括段意。

围议论文中的论题、论点、论据等要素,归纳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归纳段意时要充分利用文中的首尾段或段首段尾表达观点的语句。

第二步:阅读选项,筛选信息。

3.审读选项,圈定文段。

仔细阅读每道试题中四个选项,然后再次阅读原文,弄清楚各个选项内容都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准确圈定出答题所需信息的范围。

4.找准原句,提取信息。

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信息。

并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如与第1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在该原文前加上“7A”,依此类推。

这样标记筛选出的原文,目的在于将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就可以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节省了答题时间。

第三步:比照词句,分析意思。

5.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仔细阅读三道小题的题干,除弄清答案要求选择的是正确项(选是),还是不正确(选非)之外,还要明确三道小题考查的侧重点,以2018年全国卷的论述文阅读题为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第(1)题考查概念和语句理解,第(2)题考查论证结构、过程和论证方法等,第(3)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即分析由原文信息推导出的结论的正误。

6.比较异同,辨析是非。

选项实际上是对原文信息的一种重组、变形、转述、概括和解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主干句在段首或段末,个别在段中。勾划务必做到 仔细。将每段的主干中心句和关键词句勾划出来.
精选课件
10
▪ 第二步:比照
▪ 比照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支对 应的相关内容,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意思 变了没有,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相合。
▪ 比照方法:
▪ 其一是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有关就在哪里找。
▪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 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 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 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 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等)
▪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精选课件
12
关于双合:
▪ 所谓双合,就是符合文意,符合题意。符合文 意指在做题时将每一个题支逐一进行比照,比 照该题支与原文意思是否相同,哪些字句变了, 而意思变了没有,而不只是看文字是否相同。 符合题意是在比照符合文意的前提下看看该题 支是否符合本道试题题干的意思,要将题干的 意思中的几个要点和题支进行分析,完全符合 题干要点的才是正确答案。
精选课件
7
▪ 2.审——审题干。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 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 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 法。
▪ 3.找——找原文。
▪ 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即确 定阅读区间。
▪ 4.比——比文题。
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仔细加比较,求同求 异(比),确认对还是错。 ▪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 (3)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精选课件
13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题六大秘诀
——注意转述的准确 第二课时
精选课件
14
A、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态度
▪ 【对位信息】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 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 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 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 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 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宏扬与提升, 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精选课件
16
C、语意关系是否一致
▪ 【对位信息】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 有美感
▪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精选课件
17
▪ 【对位信息】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 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 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 《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 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 述上更富于文学气。
▪ 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 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
精选课件
15
B、注意语意的完整
▪ 【对位信息】“你现在消费的东西可以使 你这一刻暂时满足;……在另一时刻 它又会让你贪婪渴望。”然而,这种 论证是经不住分析的。
▪ B.通俗艺术可以使人在这一刻暂时满 足,而在另一时刻又会让人贪婪渴望。
▪ B.司马迁对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 反秦领袖的描写并不属于文学性笔法,只不 过是采纳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而已。
▪ A.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 因为采用民间传说撰写历史,所以形成 了我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
精选课件
18
D、注意指代内容是否准确
▪ 【对位信息】“二十四史”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 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 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 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 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 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视为“宝库”的 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精选课件
8
解题方法探究
▪ 解题方法:勾划——比照——分析。 ▪ 解题前提:心静 ▪ 做题首先要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俗话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题的最大障碍是浮 躁。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 明辨是非.
精选课件
9
解题步骤
▪ 第一步:通读并勾划—读原文、读题干、读题支。
▪ 勾划主要是两方面: ▪ 1、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 ▪ 2、题干(提示)中的关键词句。
——2018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杨小梅
第一课时
精选课件
1
试题简析
▪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五大知识点: ▪ 词义(概念)理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
信息筛选、据文推断;
知识要点 词义理解 句意理解 文意理解 信息筛选 据文推断
能级要求 理解B
理解B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精选课件
2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6
▪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
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 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 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 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其二是在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较时要逐字 逐句析
▪ 分析就是分析文章中心、分析题干题支、分析 设题陷阱。
▪ 具体地说: 1、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指向, 2、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 3、分析,更重要的是对题干进行分析,这才能
够准确地把握题意,做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 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 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
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
的文章。
精选课件
3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解题基本思路:
§
读——审精选课—件 —找——比
▪ C.把“二十四史”中的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 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 奇故事。
精选课件
19
E、注意修饰语
▪ 【对位信息】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 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 前人往往视为司马迁个人的文学性笔法,把 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 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 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