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R-5'-P
R-5'-P
5-氨基咪唑-4-羧酸 核苷酸(CAIR)
5-氨基咪唑核苷酸 (AIR)
甲酰甘氨咪核苷酸 (FGAM)
O
C
HO
C
C H2N
N Asp
H2O
ATP
CH
N
合成酶
R-5'-PFra bibliotekCOOH OC
HC N C H
CH2
C
H2N COOH
延胡索酸 N
CH
N
裂解酶
R-5'-P
O
C
H2N
C
C H2N
二、嘌呤核苷酸的降解
AMP
GMP
嘌呤核苷酸的结构
AMP GMP
H(I) 黄嘌呤氧化酶
(次黄嘌呤)
X
G
(黄嘌呤)
黄嘌呤 氧化酶
嘌呤碱的最终 代谢产物
腺嘌呤脱氨酶含量极少 腺苷脱氨酶和腺苷酸脱氨酶活性较高
腺嘌呤脱氨基主要在 核苷和核苷酸水平
鸟嘌呤脱氨酶分布广
鸟嘌呤脱氨基主要 在碱基水平
嘌呤类在核苷酸、核苷和碱基三个水平上的降解
1. 从头合成途径
(1)尿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ATP 2ADP+Pi
Gln + HCO3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CPS-Ⅱ )
H2N C OPO3H2 + Glu
O
氨甲酰磷酸
CO2 + NH3 + H2O
2ATP N-乙酰谷氨酸
2ADP+Pi
氨基甲酰磷酸
Pi
线粒体
鸟氨酸
瓜氨酸
鸟氨酸循环
鸟氨酸
尿素
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第八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第八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核酸(nucleic acid)根据所含戊糖差别,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导言:本章开始介绍,遗传物质的储存、和核糖核酸(R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内也存在有DNA;传递和表达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
的有关内容。
画图讲解强调:T与U的区别。
由学生自己总结。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完全水解一、碱基碱基是含氮杂环化合物,有两类:嘌呤与嘧定。
其中嘌呤分为腺嘌呤提问:DNA与RNA碱基的异同点。
二、戊糖 DNA中含β-D-2-脱氧核糖;RNA中含β-D-脱氧核糖。
三、核苷戊糖的第1位碳原子分别与嘌呤碱的第9位N原子和嘧啶碱的第1位N原子通过糖苷键相连接形成核苷。
戊糖若为脱氧核糖,称为脱氧核苷。
提问:几种核苷的命名。
四、核苷酸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即为核苷酸。
含脱氧核糖者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生物体内多数生成5′-核苷酸。
DNA和RNA基本单位: 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主要有AMP、GMP、CMP及UMP 4种;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主要有 dAMP、dGMP、dCMP及 dTMP 4种。
游离的核苷酸: 在体内还存在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游离核苷酸。
如3′、5′-环状腺苷酸(cAMP);3′、5′-环状鸟cGMP和激素的作用有非常密切关系,人们把cAMP称为苷酸等,cAMP、激素的“第二信使”。
ATP是体内能量的直接来源和利用形式。
细菌DNA中含有众多的非甲基化的CpG模体,此模体对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具有刺激作用。
研究人员正试图利用它进行疫苗的制备、肿瘤治疗与阻止免疫变态的反应的发生。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3′-5′磷酸二酯键是每一、DNA的一级结构定义: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也可用碱基顺序来表示核酸的一级结构。
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核酸的降解及核苷酸的代谢概述核酸是一种高分
3、合成特点: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不是先单独合成嘌呤环,再与磷酸和核
糖结合成嘌呤核苷酸,而是合成开始就从5— —R起沿着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经过11步酶促反应,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再转变为其它的嘌呤核苷
酸,因此称之为“从头合成途径”。
4、IMP的合成:从5——R→→→IMP十一步反应中,催化第一步反应的 酶是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第二步反应由磷酸核糖转酰胺酶(氨基转移酶)催化 这二个酶均是可调节酶
①排尿酸药物,如水杨酸、辛可劳、丙磺舒等。可降低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 收, 增加尿酸排出。
(2) 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 其结构与次黄嘌呤很相似,可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以减少尿酸的产生, 故可治疗痛风症(一种继发性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症,由于尿酸在体内积累所至
)二。 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做实验,证明生物体内合成嘌呤环的前体有:
第一节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所含的核酸和蛋白质结合,故消化过程开始之前,核酸先在胃酸 作用下与蛋白质分开:食物中核蛋白 H+ 蛋白质、核酸(DNA、RNA)
一、消化:
(一)部位:小肠
RNA酶:水解核糖核酸
胰液—核酸酶
DNA酶:水解脱氧核糖核酸
(二)参与消化的酶:
多核苷酸酶:
小肠液—
(三)消化过程:
核苷酸酶:
可能是因为体内如脾、脑、骨髓等重要组织器官不能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而主要通过补 救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
(三)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的调节:
二个长负反馈: GDP
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
ADP
GMP、GTP 二个短负反馈: GMP
AMP
磷酸核糖氨基转移酶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酶 腺苷琥珀酸合成酶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UMP(CMP) + ADP
(2)磷酸核糖转移酶途径(尿嘧啶)
尿嘧啶 + 5-PRPP
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UMP + PPi
精选课件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相应的核糖核苷酸衍生而来的。 一、 核糖核苷酸的还原
ADP GDP CDP UDP
dADP dGDP dCDP dUDP
dUMP
dTMP 还原反应一般在核苷二磷酸(NDP)水平上进行
核苷二磷酸激酶/Mg2+
UTP + ADP
CTP合成酶
UTP + Gln(NH4+)+ ATP + H2O
CTP + Glu +ADP+ Pi
精选课件
二、 补救途径 (1) 嘧啶核苷激酶途径(重要途径)
核苷磷酸化酶
嘧啶碱 + 1-磷酸核糖
嘧啶核苷 + Pi
尿苷激酶/Mg2+
尿苷(胞苷) + ATP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的降解
各种功能
核酸
核苷酸 核苷+磷酸
核糖+碱基
核苷酸的生物功能 ①合成核酸 ②是多种生物合成的活性中间物
糖原合成,UDP-Glc。磷脂合成,CDP-乙醇胺,CDP-二脂酰甘 油。
③生物能量的载体ATP、GTP ④腺苷酸是三种重要辅酶的组分 NAD、FAD、CoA ⑤信号分子cAMP、cGMP
核酸
核酸酶
核苷酸酶
核苷酸
核苷
+
核苷磷酸化酶
磷酸
碱基
+
戊糖-1-磷酸
精选课件
一、 核酸的酶促降解
生物化学ii(苏维恒)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PPT课件
核苷酸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和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原料,可以 用于DNA和RNA的合成,以及作 为信号分子和代谢调节分子。
04
核苷酸代谢的调控
核苷酸合成与分解的平衡
80%
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
核苷酸在细胞内不断合成与分解 ,维持着动态平衡,以满足细胞 正常的代谢需求。
100%
合成途径
核苷酸主要通过嘌呤和嘧啶合成 的途径进行合成,这些途径需要 多种酶的参与和特定的前体物质 。
授课对象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课程大纲
介绍核酸的组成、结构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讲解核酸的降解途径,包括内切核酸酶、外切核 酸酶等的作用机制;深入探讨核苷酸的合成与分 解代谢,包括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过 程。
讲师介绍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 学等技术的发展,核苷酸代谢的研究 将更加深入和全面。未来,核苷酸代 谢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 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多个 角度全面揭示核苷酸代谢的奥秘。
展望未来,核苷酸代谢研究将在疾病 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针对核苷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将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 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 献。同时,随着核苷酸代谢研究的深 入,人们对于生命的认识也将更加全 面和深入,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生物化学II(苏维恒)核酸的降 解与核苷酸代谢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核酸的降解 • 核苷酸的代谢 • 核苷酸代谢的调控 • 核苷酸代谢异常与疾病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
生物化学: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1 页 共 8 页
第八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酸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核苷酸的降解代谢 第三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
生物化学: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2 页 共 8 页
一、降解方式
3
生物化学: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4 页 共 8 页
应用极广。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较为特殊:如大肠杆菌的一种限制性内切 E——EcoRI
E coR I
细菌属
酶编号
菌名 菌株
5ˊ pGAATTCp
3ˊ 5ˊ pG pAATTCp
3ˊ
3ˊ pCTTAAG
5ˊ 3ˊ pCTTAAp Gp 5ˊ
5
生物化学: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6 页 共 8 页
R5 P ATP
Gln Gly
甲酸
CO2 甲酸 Gln Asp
G TP A sp
AMP
PRPPP P OCH2 O P P
IMP GMP
G ln A T P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一)嘧啶环组成成分来源
氨甲酰磷酸 Asp
UDP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甲酰FH4
合成酶
关键酶
18
⑵ IMP → → →AMP﹑GMP
6
2
6
2 19
(二)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两个酶:①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②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反应: 腺嘌呤 + PRPP APRT AMP + PPi
次黄嘌呤 + PRPP HGPRT IMP + PPi
2. 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利用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
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脑﹑骨髓等只能进行此途径)
14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组织:肝﹑小肠粘膜及胸腺 细胞内定位:细胞液 嘌呤环中各 碳、氮原子的来源: 甲酸盐
甲酸盐 15
⒈ 合成途径 两个阶段: ⑴ 5-磷酸核糖→ →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⑵ IMP → → →AMP﹑GMP
源双链DNA的核酸内切酶,可用于特异切割 DNA,常作为工具酶。
4
核酸外切酶对核酸的水解位点
BBBBBBBB
5´ p
p
p
p
p
p
p
p
OH 3´
牛脾磷酸二酯酶
( 5´端外切5得3)
DNA/RNA
蛇毒磷酸二酯酶
( 3´端外切3得5) DNA/RNA
5
限制性内切酶
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4-8个碱基 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回文序列,并在 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六核苷酸,粘端切口 六核苷酸,粘端切口
Eco R I Hind Ⅲ
核酸的酶促降解与苷酸代谢
C
HN
CH
C O
CH
N H
尿嘧啶
NADPH
+ H+
NADP +
O
C
HN
C H2
C
CH 2
O
N H 二氢尿嘧啶
H 2O
H 2N
C O
CO OH C H2
CH 2 N H
H 2O
H 2N
CH 2 CH 2 CO OH
β-丙 氨 酸
HN C
O
HN C
O
O
C C CH 3
CH N H
NADPH
胸腺嘧啶 + H+
两栖类------尿素、乙醛酸
医学ppt
10
最终产物
人、灵长类、鸟类、爬行类等------尿酸 其他哺乳动物----尿囊素 硬骨鱼类------尿囊酸 两栖类------尿素、乙醛酸 植物---------尿囊酸
医学ppt
11
二
嘧 啶 的 分 解
N
C O
NH 2 C
CH
CH
N H
胞嘧啶
NH 2
O
医学ppt
6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二、嘌呤的分解代谢 三、嘧啶的分解代谢
医学ppt
7
一、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苷酸 核苷酸酶 核苷 核苷酶 碱基 + 核糖
Pi
核苷磷酸化酶
1-磷酸核糖 碱基
医学ppt
8
二、嘌呤的分解
NH2
N
N
N
N H
O HN
N O
HN
H2N
N
O
N
2024版《生物化学》课件第八章核苷酸
《生物化学》课件第八章核苷酸目录•核苷酸概述与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与合成•DNA复制与修复机制•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核酸降解与代谢途径•核苷酸在生物技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01核苷酸概述与结构核苷酸定义及作用01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三部分组成。
02在生物体内,核苷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参与蛋白质合成、作为能量储存和转移分子等。
结构组成与分类核苷酸的结构包括磷酸基团、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其中,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两种,含氮碱基包括嘌呤和嘧啶两类。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两类。
根据含氮碱基的不同,核苷酸又可分为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尿嘧啶核苷酸等。
核苷酸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构成了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 和RNA ,从而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 作为模板指导氨基酸的排列顺序,tRNA 则携带特定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进行合成。
参与蛋白质合成ATP 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储存和转移分子,通过水解或合成反应释放或储存能量,从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能量储存和转移分子环核苷酸如cAMP 和cGMP 等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过程,调节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等。
细胞信号传导生物学意义及功能02核酸的理化性质与合成溶解性核酸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有机溶剂。
紫外吸收核酸在240-290nm波长范围内有强烈的紫外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变性、复性与杂交核酸在加热、极端pH、有机溶剂等条件下可发生变性,解离成单链;去除变性条件后,互补单链可重新结合,称为复性;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序列互补也可复性,称为杂交。
酸碱性核酸在酸碱环境下可发生水解,生成磷酸、戊糖和含氮碱基。
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合成途径DNA的生物合成包括D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其中DNA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逆转录则是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解析
• 少数生物在三磷酸核苷酸的水平上还原为脱氧核 苷酸。
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进行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NDP 二磷酸核糖核苷 还原型硫氧化 还原蛋白-(SH)2 NAD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g2+ dNDP 二磷酸脱氧核苷
氧化型硫氧 化还原蛋白
S S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FAD)
NADPH + H+
能进行补救合成。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AMP
NH3
G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IMP
XMP
黄苷酸
(四)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 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通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Ntreductase)将核糖分子还原为脱氧核糖。 • 多数生物中核糖核苷酸必须先行转化为二磷酸核 苷酸(NDP)水平,再还原为脱氧核苷二磷酸水平。
两栖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
痛风(Gout)
嘌呤碱分解代谢产生过多的尿酸,由于其溶解性很差, 易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部位,引起疼痛或灼痛—痛风。 如果发生HGPRT的缺陷,不能以补救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 吸收或合成的嘌呤碱不完全降解,导致大量尿酸积累,也引 起肾结石和痛风。 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转磷酸核糖酶
腺嘌呤 糖构型转为β-型
Adenosine + ATP ———— AMP + ADP
腺苷
核苷激酶
Acid
Base
Base
Acid
Base
Sugar
Sugar
Sugar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
些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
第八章核酸的酶促降解与苷酸代谢
NH2 C
N
CH
C
CH
ON
R-5-PPP
(二)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嘧啶 + PRPP
嘧啶磷酸核糖 转移酶
嘧啶核苷酸+ PPi
尿嘧啶核苷 尿苷激酶 UMP
ATP ADP
脱氧胸苷 胸苷激酶 TMP
ATP ADP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嘌呤核苷酸和嘧 啶核苷酸)是在二磷酸核苷(NDP)水 平还原生成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2. 过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 第二阶段: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 核苷酸(GMP)的生成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
5-磷酸核糖+ATP
PRPP+AMP
PRPP合成酶
天冬氨酸 甘氨酸 谷氨酰胺 一碳单位 CO2
IMP
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
O
H
HN
N
ON N
H
尿酸
NH3+CO2
植物---------尿囊酸
其他哺乳动物----尿囊素
OH
O
H2N
N O
ON N 尿囊素H
O
H2N NH2 COOH CHO
O H2N
ON
OH
NH2 O
N H
尿囊酸
硬骨鱼类------尿囊酸
两栖类------尿素、乙醛酸
最终产物
人、灵长类、鸟类、爬行类等------尿酸 其他哺乳动物----尿囊素 硬骨鱼类------尿囊酸 两栖类------尿素、乙醛酸 植物---------尿囊酸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一)从头合成
先合成嘧啶环,再由嘧啶和PRPP合成嘧啶 核苷酸。
生物化学-生化知识点_第八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的代谢
第八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的代谢下册 P3878-1 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酸在核酸酶(磷酸二酯酶)作用下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磷酸单酯酶)作用下分解成核苷与磷酸,然后再在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可逆生成碱基(嘌呤和嘧啶)和戊糖-1-磷酸。
一一一嘌呤碱的分解代谢: P390 图33-2首先在各种脱氨酶作用下水解脱去氨基(脱氨也可以在核苷或核苷酸的水平上进行),腺嘌呤脱氨生成次黄嘌呤(I),鸟嘌呤脱氨生成黄嘌呤(X),I和X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氧化生成尿酸。
人和猿及鸟类等为排尿酸动物,以尿酸作为嘌呤碱代谢最终产物;其他生物还能进一步分解尿酸形成尿囊素、尿囊酸、尿素及氨等不同代谢产物。
尿酸过多是痛风病起因,病人血尿酸 > 7mg%,为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
可服用别嘌呤醇,结构见P389,与次黄嘌呤相似。
别嘌呤醇在体内先被黄嘌呤氧化酶氧化成别黄嘌呤,别黄嘌呤与酶活性中心的Mo(Ⅳ)牢固结合,使Mo(Ⅳ)不易转变成Mo(Ⅵ),黄嘌呤氧化酶失活,使I和X不能生成尿酸,血尿酸含量下降。
一一一嘧啶碱的分解代谢:见P391 图33-3C:胞嘧啶先脱氨成尿嘧啶U,U再还原成二氢尿嘧啶后水解成β-丙氨酸。
T:胸腺嘧啶还原成二氢胸腺嘧啶后水解成β-氨基异丁酸。
8-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一一一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一1一从头合成:从一些简单的非碱基前体物质合成核苷酸。
1.嘌呤核苷酸:从5-磷酸核糖焦磷酸(5-PRPP)开始在一系列酶催化下先合成五元环,后合成六元环,共十步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
然后再生成A、G等嘌呤核苷酸。
2.嘧啶核苷酸:先合成嘧啶环(乳清酸),再与5-PRPP(含核糖、磷酸部分)反应生成乳清苷酸,失羧生成尿嘧啶核苷酸(UMP),再转变成其他嘧啶核苷酸。
一2一补救途径:利用已有的碱基、核苷合成核苷酸,更经济,可利用已有成分。
特别在从头合成受阻时(遗传缺陷或药物中毒)更为重要。
外源或降解产生的碱基和核苷可通过补救途径被生物体重新利用。
第八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降解
核酸
核苷酸
Pi
核苷
戊糖
碱基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嘌呤碱的分解
NH 2 N
N
N H
N
次黄嘌呤
黄嘌呤
NH3 + CO2
(微生物)
G
R NH2
尿酸(醇式)
尿素
2.嘧啶碱的分解
NH 2 N
N
O
H
NH2
O NH
还原 二氢尿嘧啶
N
O
H
(开环)
H2O
Β-丙AA
H2O
Β-脲基丙酸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概述: 基本途径
N5,N10-次甲基四氢叶酸
一、核酸的酶促降解
1.核酸水解:
DNA 稳定,耐酸碱
RNA 易水解:碱中水解
2. 酶促水解:
RNA:
RNase(酶稳定、耐高温)
DNA:
DNase(种类多、工具酶)
作用类别:
核酸内切酶 磷酸二酯酶 核酸外切酶 磷酸单酯酶
非特异性 特异性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具有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 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统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发现: 1952, Smith Human 用T4 phage 感染E.coli. 提出了限制与修饰现象。
命名:
三字母: 属名+种名+株名
Ⅰ类本同Ⅱ类
从头合成
ATP
(CO2/NH3/AA/戊糖)
核苷酸
半合成(补救合成)
分解的现成嘌呤、嘧啶
dNDP
核苷酸合成的两条途径
补救途径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HGPRT 鸟嘌呤 + PRPP
GMP + PPi
2、利用现成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
腺苷激酶 腺嘌呤核苷
ATP ADP
AMP
生理意义:
1 .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比从头合成简单, 消耗ATP少,节省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2.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红细胞 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酶系,只能靠补救合 成方式合成核苷酸,以供合成核酸等的需要。
AR
H 2O Pi H 2O
脱氨酶
IR
NH
核苷酸酶
核苷酶
鸟嘌呤酶
GMP
GR
G
X
H 2O Pi
Pi R -1-P H 2O
Pi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
思考: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肌酐
D.尿苷酸
E.肌酸
人和猿类等缺乏分解尿酸的能力,因此尿酸是人、 猿、鸟类及爬虫类体内嘌呤碱分解的最终产物。 但在鸟类,尿酸则可继续分解产生尿囊素。
从头合成的调节
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可被IMP、 AMP、GMP抑制;
R-5-P增加PRPP合成酶活性,PRPP增加酰胺 转移酶活性。
AMP抑制AMP生成,GTP促进AMP生成; GMP抑制GMP抑制,ATP促进GMP生成。
(二)补救合成途径:
又称再利用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指利用分解代谢产生的自由嘌呤碱或嘌呤核苷, 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这一途径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
A.合成错误的DNA,抑制癌细胞生长 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 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D.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TMP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头合成
ATP
(CO2/NH3/AA/戊糖)
核苷酸
半合成(补救合成)
的两条途径
补救途径
从头合成
核苷 碱基
核糖、氨基酸、CO2、NH3
辅酶
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苷酸
RNA
DNA
1.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CO2
Asp 一碳单位
6
N
15
7
8C
24
3
9
N
Gln
甘氨酸 一碳单位
降解
核酸
核苷酸
Pi
核苷
戊糖
碱基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嘌呤碱的分解
NH 2 N
N
N H
N
次黄嘌呤
黄嘌呤
NH3 + CO2
(微生物)
G
R NH2
尿酸(醇式)
尿素
2.嘧啶碱的分解
NH 2 N
N
O
H
NH2
O
NH
还原 二氢尿嘧啶
N
O
H
(开环)
H2O
Β-丙AA
H2O
Β-脲基丙酸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概述: 基本途径
N5,N10-次甲基四氢叶酸
2.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Gln Asp
CO2
第八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一、核酸的酶促降解
1.核酸水解:
DNA 稳定,耐酸碱
RNA 易水解:碱中水解
2. 酶促水解:
RNA:
RNase(酶稳定、耐高温)
DNA:
DNase(种类多、工具酶)
作用类别:
核酸内切酶 磷酸二酯酶 核酸外切酶 磷酸单酯酶
非特异性 特异性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具有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 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统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发现: 1952, Smith Human 用T4 phage 感染E.coli. 提出了限制与修饰现象。
命名:
三字母: 属名+种名+株名
Ⅰ类:内切、修饰,识别与切割位点不一致 Ⅱ类:识别与切割位点统一 Ⅲ类:切割方式基本同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