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修身篇_图文.ppt.ppt
合集下载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论语---修身篇(第一节论自省)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讲的 “自省”的?
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
方法,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 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 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 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 养的自觉性。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l-4曾子①同:“吾日三省②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 乎?传不习乎⑤?” (《学而》)
译文 曾子说朚“我每天多次反瘁自己:䘺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删诚实可䯡了 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儒家十分重襆个人的道德䷮养以求塑造成吆想 人格。而䜬章≀讲犄自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 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删强个人思想修养 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 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 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评析: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首先
立足于自身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让自己具 备真才实学。
15· 19子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
人不知道自己。” 评析:此章大意是说有修养的人在意的是自己 没有能力,而不在乎别人不理解、不知道自己。 在孔子看来,人之所以应当力学励行,原是为了 提高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知否本不相干。所以 君子只恨自己无能、不长进,不会去计较旁人是 否知道自己。
提示: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 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 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 试图去掩饰自己”(《里仁》)
《论语》十二章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命题点
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
(1)考点解说
“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是指在把握作者观 点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拓展研究, 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2)考查形式 ①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②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③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④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 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 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 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 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参考答案】
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宋濂、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 遇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 成。
方法拓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 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 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 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 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 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3)方法技巧
解答“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这一类试题时,可在正确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具体答题步骤为:①明确作者的观点。②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论语》十二章(共62张PPT)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40
十几个
饥荒 人吃野兽,野兽吃人?
礼崩乐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作者简介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
克:约束。复: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由:依靠。目:细则。事:实践。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孔子的画像中,他为何总是露出两颗门牙?
在古代,这种门牙被称作“骈齿”,它的意思是牙齿重叠。 “骈齿”代表的是帝王之像,而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画像在当时被画出骈齿,意味着他在人们心目的地位非常高,对社会影响深远。 所以孔子像上的那两颗门牙是为了突出他的不平凡和圣贤之处。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简介
《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念、教育原则等。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十几个
饥荒 人吃野兽,野兽吃人?
礼崩乐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作者简介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
克:约束。复: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由:依靠。目:细则。事:实践。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孔子的画像中,他为何总是露出两颗门牙?
在古代,这种门牙被称作“骈齿”,它的意思是牙齿重叠。 “骈齿”代表的是帝王之像,而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画像在当时被画出骈齿,意味着他在人们心目的地位非常高,对社会影响深远。 所以孔子像上的那两颗门牙是为了突出他的不平凡和圣贤之处。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简介
《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念、教育原则等。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论语的修身思想PPT文档85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Hale Waihona Puke 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论语的修身思想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苏教版 周而不比——论语之修身篇PPT课件
刺猬原则
以德抱怨, 以怨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
哀。
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 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 活。”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 自辱焉。”(4.26)(12.23)
——真心劝告,善意引导
天冷了,一群刺猬想要相拥取暖, 它们该怎么办?
益友:直、谅、多闻 损友:便辟、善柔、便佞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第二种叫 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 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第三种, 所谓友便妄,这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 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 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 小人。
读《论语》, 未读时是此等人, 读了后又是此等人, 便是不曾读。 ——程颐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论语五则完美课件ppt
论语五则完美课件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五则解析 • 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 论语的现代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
重要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他与其弟子对话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论语旨在提供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指导。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企业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治理
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社会 治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和谐发展。
04
论语的现代解读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理解其深意
深入挖掘字面意义
通过对《论语》中每一句话的字 面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背 后的深意,是理解《论语》的基
础。
结合时代背景
总结3
论语五则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可以帮 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展望: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1 2 3
展望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论语五则的经典思想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 展提供智慧和启示。
展望2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论语五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贡献。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春秋时期的 社会背景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其深 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比其他文献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可以更全 面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并发 现其独特之处。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指导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可以指导 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
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五则解析 • 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 论语的现代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
重要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他与其弟子对话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论语旨在提供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指导。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企业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治理
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社会 治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和谐发展。
04
论语的现代解读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理解其深意
深入挖掘字面意义
通过对《论语》中每一句话的字 面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背 后的深意,是理解《论语》的基
础。
结合时代背景
总结3
论语五则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可以帮 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展望: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1 2 3
展望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论语五则的经典思想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 展提供智慧和启示。
展望2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论语五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贡献。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春秋时期的 社会背景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其深 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比其他文献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可以更全 面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并发 现其独特之处。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指导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可以指导 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
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