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教案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教案系(部):影视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公开课教案
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公开课教案节目一: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的基本概念与流程1.1 电视与广播节目的定义与特点(1000字)电视与广播节目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媒体传播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内容。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视听媒体:电视与广播节目主要通过视听媒体传播,能够同时满足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需求。
- 多样性:电视与广播节目形式多样,可以是新闻、娱乐、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内容。
- 跨时空传播:电视与广播节目可以通过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中。
1.2 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1000字)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策划与选题:制作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确定节目的主题和内容。
- 编剧与撰稿:编剧根据选题和主题,撰写节目的剧本或稿件。
- 前期准备:包括场地布置、道具准备、演员选角等工作。
- 录制与制作:通过摄像机或录音设备等工具,将节目内容进行录制。
- 后期制作:包括剪辑、配音、特效等后期制作工作。
- 审片与修改:制作团队对节目进行审片,并根据审片结果进行修改。
- 播出与宣传:将节目通过电视台或广播电台播出,并进行宣传推广。
节目二: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的关键要素与技巧2.1 创意与选题的重要性(1000字)创意与选题是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创意与选题方面,制作团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求分析:了解目标观众的需求和喜好,针对性地确定节目的主题和内容。
- 创新思维:注重创新,避免陈旧的观念和内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多样性与平衡:在选题时要注意多样性和平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2.2 剧本与节目结构的设计(1000字)剧本与节目结构的设计是电视与广播节目制作中的核心环节,它们决定了节目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形式。
在剧本与节目结构设计方面,制作团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故事性与连贯性:剧本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保持节目的连贯性。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和制作流程。
2. 掌握电视节目策划、拍摄、剪辑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新闻类、娱乐类、纪实类、教育类等。
3. 电视节目策划技巧:主题设定、内容安排、嘉宾邀请等。
4. 拍摄技巧:镜头运用、光线控制、声音采集等。
5. 剪辑技巧:画面剪辑、音频剪辑、特效制作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制作流程和策划技巧。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拍摄和剪辑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电视节目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制作过程中的要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视节目制作》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设备:摄像机、剪辑软件、投影仪等。
3. 案例:准备一些经典电视节目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拍摄和剪辑实践中的作品质量。
3. 小组协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4课时:介绍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和制作流程。
第5-8课时:讲解电视节目策划技巧和拍摄技巧。
第9-12课时:讲解剪辑技巧和后期制作要点。
第13-16课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拍摄和剪辑。
第17-20课时:分析经典电视节目案例,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第21-24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第25-28课时:学生完成实践作品,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第29-32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考试。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能。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E2)。
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必修课。
“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创作的重耍环节。
该课程集电视制作采编播流程以及标准演播室制作(ESP)现场制作(EFP)技术于一体,要求学员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作品,特别是了解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节目成功的经验。
其主要0的和任务是让同学明白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设备,以应对各种播出目的的现场情况,从而制作出较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二、面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三、实验基本要求1•学员观摩现场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
2.学员参与实况直录的部分内容。
3•学员“以练代教”完成学员口己的电视栏目。
(另安排展示)4•学员进入电视台实习(小学期)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中的标准工作环节:ENG --------- 电子新闻采集技术EFP --------- 电子现场制作技术ESP --------- 电子演播室制作技术分组完成标准节目构思以及流程工具多机现场录制——内容:大型颁奖晚会。
数字剪辑---------- 移动创意黄河文化游主题成片。
电视栏口:多种ENG手段结合(外景为主)字幕、模板运用合理。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六、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实验预习《电视制作手册》实验报告的要求:文学脚本、分镜头稿本、工作台本、设备表、导演阐述(公开)考核方式:电视台公开展映,分组评分七、前修课程要求《电视摄像》、《新闻与釆访写作一》、《新闻与采访写作二》、《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屮外新闻事业史》等。
八、学时分配九、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教材:1 •《演播室与外景制作》,[美]彼德•沃徳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年10月第1版实验指导书:2.《电视制作手册》,[美]赫伯特•泽特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图像、声音、运动》,[美]赫伯特•泽特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2•《电影剪辑技巧》,[英]卡雷尔•赖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9 月第2版3•《电影语言语法》,[乌]丹尼艾尔•阿里洪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年9月第3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英文名称:TV Program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本科专业、新闻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视听语言》、《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二、课程简介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系统讲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电视制作设备操作技巧。
以原理性、实用性为主,重点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及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着眼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将电视节目制作理论知识与新技术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相融合为一体,从而系统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让学生从基本原理到设备操作及技术应用系统掌握。
TV Program Production is a course which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various operating techniques,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V production equipment. Ground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bility, it focuses on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operational ability. Integrat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教案标题:电视节目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步骤及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规划和组织一档电视节目。
2. 如何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吸引力。
教学准备:1. 电视机、摄像机等相关设备。
2. 相关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料和案例。
3. 分组安排和资源协调。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电视节目制作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常看的电视节目,并让他们思考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定义电视节目制作的含义和意义,解释其对传媒行业以及观众、观众群体的影响。
步骤二: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步骤(15分钟)1. 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策划、创意、预制、拍摄、后期制作和播出等环节。
2. 详细解释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步骤三:分组活动:制作一个小型电视节目(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主持人、摄像师、导演、制作人等角色组成。
2. 要求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题材和节目类型(如新闻报道、访谈、纪录片等),并进行节目策划。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节目的制作准备工作,包括脚本撰写、道具准备等。
步骤四:展示和评估(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节目,并邀请全班同学及老师进行评估。
2.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节目质量,进行评估和点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与学生共同总结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和教训。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创意发挥等方面的表现和不足。
拓展活动:1. 邀请电视台的相关人士到班级进行讲座或分享,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和行业情况。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电视节目案例和资源,让他们进行观摩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制作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教案设计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教案系(部):影视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6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2学时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教案
系(部):影视传媒系学时4学时。
《电视节目创作与制作》课程标准
《电视节目创作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学分:学时:320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袁小轩 2014年3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1.1.1 课程性质《电视节目创作与制作》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锻炼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着重培养学生对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情境化策略知识和一系列技能知识。
与本科学科式教学内容框架不同的是,该课程是以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主体,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电视专题节目。
1.1.2 课程作用本课程设计凸显了职业情境,强调将学习任务置于接近职业中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或问题中,倡导以问题为核心的驱动式学习。
这些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支持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反思的学习情境。
1.1.3 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该课程上衔接《视听语言》《摄影摄像技术》《Premiere视频编辑》《录音技术》,下衔接《三维动画制作》《栏目包装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电视专题是所有电视媒体的拳头产品,中央级、省级、地级、乃至区级,都有自己的专题节目。
因为此,各大院校电视专业都会开设电视专题课程,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对此课程的设计理念是按照符合高职特点的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载体的设计理念。
该课程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高职类教学特点。
1.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要贯穿设计理念,就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做到这些,就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让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学习。
课程设计思路是按照制作电视专题的工作过程的程序来走的:策划选题——制定采访计划——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拍摄/ 同期声录音——撰稿——采集——剪辑——配音——字幕——合成输出。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认识。
2. 教学对象:传媒专业学生或对电视节目制作感兴趣的人群。
3.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二、电视节目概述1. 电视节目的定义:电视节目是指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各类视听作品。
2. 电视节目的分类:(1)新闻类: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杂志等;(2)娱乐类:包括综艺、选秀、游戏、访谈等;(3)纪实类:包括纪录片、真人秀、专题片等;(4)教育类:包括课程、讲座、动画片等;(5)其他类:包括广告、宣传片、微电影等。
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1. 策划阶段:(1)确定节目主题和定位;(3)组建制作团队。
2. 筹备阶段:(1)筹集资金;(2)选定拍摄地点;(3)准备设备、道具、服装等。
3. 拍摄阶段:(1)现场布置;(2)拍摄手法和技巧;(3)同期录音。
4. 后期制作:(1)剪辑:剪辑素材、合成画面;(2)音频:处理音效、配乐、音量等;(3)字幕:添加字幕、特效等;(4)特效:制作动画、转场等特效。
四、电视节目制作技巧1. 拍摄技巧:(1)镜头运用:推、拉、摇、移、跟等;(2)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等;(3)角度:平视、俯视、仰视等。
2. 剪辑技巧:(1)剪辑节奏:快、慢、匀等;(2)剪辑手法:交叉剪辑、平行剪辑等;(3)叙事结构:线性、非线性等。
3. 音频处理技巧:(1)音效的选择和应用;(2)背景音乐的选用和剪辑;(3)音量的调整和混音。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1. 分析优秀电视节目案例:(1)分析节目策划、制作、播出的成功因素;(2)总结节目制作的经验和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2)讨论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1. 电视节目策划的意义:(1)确定节目目标与方向;(2)打造节目特色与品牌;(3)提高节目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 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技巧。
- 熟悉各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和要求。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策划、编导、拍摄、剪辑等实际操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 电视节目制作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节目背后的制作过程。
2. 提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呢?(二)基本知识讲解1. 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策划、编导、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环节。
2. 讲解各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和要求,如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纪录片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电视节目类型进行策划和制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实践操作:- 策划阶段:确定节目主题、内容、形式等。
- 编导阶段:编写脚本、分配角色、设计场景等。
- 拍摄阶段:进行实地拍摄、录制声音、控制画面等。
- 剪辑阶段: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配音、配乐等。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电视节目,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节目内容、制作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策划、编导、拍摄、剪辑等环节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的能力提升。
六、教学资源1. 电视节目制作相关教材、书籍、网站等。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1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授课对象:(根据不同专业、讲授内容侧重点不同)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历程。
重点讲解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和电视节目构思与策划。
重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要领,能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具体要求学生掌握摄像机、编辑机及非线性编辑等制作设备的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
授课方式:讲授为主,实习为辅。
授课学时:36学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材:《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课教师:孟群教授授课内容与教学进度:第一周讲授2学时观摩2学时教学内容(章、节):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况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第二节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第三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教学目的: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概况,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教学重点:1、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使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了解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具体体现的方面。
2、数字电视系统构成。
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如图1-2)是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处理,同时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3、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4、电视制作方式:ENG方式、EFP方式、ESP方式。
5、重视节目制作工艺流程,加强制作节目的计划性,遵循制作流程的科学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目制作工作,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周讲授6学时实习4学时教学内容(章、节):第二章 ENG工作方式第一节摄像机性能第二节摄像机操作第三节 ENG方式工作要点教学目的:ENG工作方式特性,熟练操作摄像机教学重点:1、摄像机是进行光电转换的设备,它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把彩色景物的光像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像,由摄像器件完成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进行信号处理,编码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2、摄像机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划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
(完整word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广电节目制作》教学大纲(华文新魏二号)课程名称:广电节目制作学分:3学时:60 讲课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32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技术基础》适用专业:四年制新闻学专业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楷体小三号)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摄录设备的基本原理,运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彩色电视摄像机、录像机及其附件等前期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操作、配接电视系统中的各种音视频设备。
(2)能搭建基本电视制作系统。
(2)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对每个环节都有准确的把握,包括节目制作前期准备,设备的维护,制作过程中应急情况的处理等。
(3)能独立完成电视短片的制作。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部分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一、节目制作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回顾《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等前续课程中的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1)景别(2)镜头(3)光线(4)构图(5)镜头组接(蒙太奇)(6)声画结合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景别、镜头、光线、构图;(2)熟悉: 声画结合;(3)掌握:镜头组接(蒙太奇);作业与实践:(1)总结景别的类型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二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1.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这种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的工作环境与硬件平台,了解各种常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2.教学内容:(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2)数字化节目制作概述(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4)非线性编辑的特点(5)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数字化节目制作;(2)熟悉: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特点;(3)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作业与实践:(1)总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2)上机熟悉非线性编辑的工作环境、熟悉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第三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操作与技巧三、素材的采集与管理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使用相应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高质量的音视频素材的各种基本方法,并能对所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用户环境进行自由的定制,能对素材进行灵活、高效的管理。
广播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广播节目制作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广播节目制作》是新闻学专业的选修课,也是第一门文科独立实验课,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广播节目策划、采录、撰稿、编排、播音、剪辑制作和简单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基本原理与技巧,贴近广播传媒的运作实际,探讨广播节目的新形式。
本课程包括让学生从学会运用现代广播理念对日常播出的广播节目进行策划和安排、学会使用广播常用设备,到能独立完成具体广播节目的制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选择推荐广播电台播出学生的优秀实验成果。
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空间,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操作,因实验时间长、强度大、要求高,故本课程采用课堂实验与课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进程。
二、课程简介与基本原理一个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基本包括了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各项工作。
节目的前期工作包括了广播频道、节目的定位策划、频道设置、节目内容和风格的策划等内容;节目的中期工作包括了节目题材的确定、采录、撰稿、编辑与制作等内容;节目的后期工作指直播中主持人的播出、录播中播出部门的技术操作等内容。
本课程为有志于广播事业的新闻及其它专业本科生设置,课程首先从频道和节目策划入手,通过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由同学完成前、中、后全过程的操作,使本课程成为制作广播节目的平台,使同学加深对广播传播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积极参与具体广播传播实务活动,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广播业务素质。
四、考核办法:1、考核方法:本实验课采取平时多次考核分数累积成为最后实验课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
每个实验根据其难易度、专业性等标准,设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及相应的考察分值,每个实验结束后由老师、老师与同学共同打分,最后得出实验课总成绩。
2、考核内容:实验一:广播节目人力资源配置,由学生模拟频率总监、节目编辑、主持人、记者竞争上岗,由老师根据各位同学在这一过程及后来的实际实验中的所负责任、表现情况等打分,占10%;实验二:广播频率和节目的策划,由各组学生解释各专业频率的策划思路,交策划方案和节目构想,由老师根据方案打分,占20%;实验三:广播节目的编辑制作,由各组同学制作广播节目,并在课堂听评中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根据节目质量共同打分,占30%;实验四:广播频率的整体节目编辑,由各组同学实践频率编辑与节目制作的整体流程,并制作频道的包装和编排,考察学生对广播节目制作的整体掌握情况、熟练程度、专业水平和创新点等,并在课堂听评中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根据节目质量打分,占40%;3、分值分布:实验一“广播节目人力资源配置”10分;实验二“广播频率定位策划、节目策划、频率节目编排设计”20分;实验三“广播节目的录制”30分;实验四“广播频率的整体节目编辑”40分;五.教科书及参考资料:1、《广播电视新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李岩等著,2003年12月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2002年4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3、《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周小普著,200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电视节目制作》实训课标
《电视节目制作》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108042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实训时数:16学分:1学分一、课程性质及任务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使学生具备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节目制作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节目制作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从事电视节目编导、影视制作后期和电视传播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训基本内容实训一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节目策划案的制作和脚本的写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策划案和脚本的制作(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相关概念第二节.脚本格式类型第三节.脚本写作实训二非线性编辑软件基本界面、窗口应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非编软件的基本界面和窗口应用。
掌握非编软件的环境设置、窗口排布和工作流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非编软件的基本应用(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启动非编软件并设置环境参数1.制式2.基本参数3.路径存取第二节非编软件的窗口排布设计应用1.常规设计2.故事板设计第三节非编软件的工作流程1.导入2.剪辑3.合成输出实训三基础字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非编软件文字面板的主要功能、工作区域和使用方法,掌握基础字幕制作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在非编软件中制作基础字幕(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非编软件文字面板功能介绍第二节非编软件文字面板使用方法第三节静帧字幕制作流程实训四新闻底拉与唱词字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底拉和唱词字幕的制作方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新闻底拉和场次的动态设置(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主要内容第一节动态字幕介绍和应用范围第二节新闻底拉制作流程第三节唱词字幕制作流程实训五掩膜特技与跟踪马赛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掩膜特技与跟踪马赛克的制作技巧,能熟练应用于节目编辑。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内容1.课程定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是文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围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和优势”这一核心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贯穿了广电产制全过程,包括从前期的策划、采访、拍摄到后期的编辑、写作、技术制作的多维度内容。
本课程在系统阐述节目制作基本原理/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特性,侧重介绍节目制作的现代思维和创作理念,注重对学生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树立一种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把握观”。
2.课程教学目标(1)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电视节目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4)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正确认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实际情况及现状,了解国内国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状况,能比较正确地吸取相关经验、理论。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第一章: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绪论(4学时)第一编电视节目的制作第二章:电视节目制作基础(4学时)第三章:电视节目视听语言构成(6学时)第四章:电视节目摄影造型(10学时)第五章:电视节目的采访(8学时)第六章:电视节目的编辑(10学时)第七章:电视节目解说词(4学时)第二编广播节目的制作第八章:广播节目的特点与类别(2学时)第九章:广播节目的元素构成(4学时)第十章:广播节目的采访与制作(6学时)第三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综合训练(6学时)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跟进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现状,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流程。
在对电视节目流程的整体关照下(1)熟悉电视节目的视听元素构成(2)并掌握电视采访环节(3)特殊的电视采访表现(4)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5)采访段落的编辑(6)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7)广播的采制特点和要求等内容。
最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
最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本专业学习架构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的情景化策略知识以及一系列技能知识。
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不同的是,本课程是以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主题,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电视节目。
(二)课程定位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无论是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媒体,还是影视工作室、网络公众号、视频内容网站,对于影视节目制作、编导人才需求逐年递增。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在电视摄像和影视编辑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拍、写、编业务等制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最源头的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包装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制片人概念、制片思维、节目定位、节目创意策划、演播厅摄制、外景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各种知识,掌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原则,不同类别的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等相关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二年级的专业见习做准备。
前导课程: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后续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在课堂内容设计上以还原、模拟行业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基于媒体行业的工作过程,在理论教学之余会组织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两次全流程的节目制作。
学生分组的组合也是采取市场当中资源整合、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在制作过程当中也是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创作,指导教师负责从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的评价体系采取和行业评定标准一致的,以收视率高低衡量各小组节目质量,以百分比加成衡量个人贡献程度,再综合计算总评成绩。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本专业学习架构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的情景化策略知识以及一系列技能知识。
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不同的是,本课程是以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主题,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电视节目。
(二)课程定位
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无论是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媒体,还是影视工作室、网络公众号、视频内容网站,对于影视节目制作、编导人才需求逐年递增。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在电视摄像和影视编辑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拍、写、编业务等制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最源头的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
作、宣传包装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制片人概念、制片思维、节目定位、节目创意策划、演播厅摄制、外景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各种知识,掌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原则,不同类别的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等相关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二年级的专业见习做准备。
前导课程: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
后续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在课堂内容设计上以还原、模拟行业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基于媒体行业的工作过程,在理论教学之余会组织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两次全流程的节目制作。
学生分组的组合也是采取市场当中资源整合、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在制作过程当中也是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创作,指导教师负责从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的评价体系采取和行业评定标准一致的,以收视率高低衡量各小组节目质量,以百分比加成衡量个人贡献程度,再综合计算总评成绩。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思想。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知识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电视新闻采、拍、写、编业务的流
程和制作方法,较全面地了解与电视节目业务相关的各种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与熟悉电视新闻节目的摄像、编辑、包装、声音
处理、演播室系统设计等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电视节目制
作与播出的原则,消息类、评论类、谈话类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
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同时熟悉与掌握行业内媒体的职能及对电
视节目生产的运作流程等情况。
3)素质要求:通过练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和
职业运作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能够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协助完成节目制作中的文案策划、现场拍摄、后期剪辑等各环节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亲身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全流程,因此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原有理论基础课程以外,还会增加与学生节目制作组相对应的制作时间比例,在每节课当中安排时间集中讨论在节目实际拍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近期工作流程安排、拍摄日程安排、分镜头脚本、人员联络跟进、素材预处理、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在课堂上打造电视台等媒体的工作环境。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各个制作组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解决思路得以共享,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