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合集下载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收购情况分析1.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1)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型吉利汽车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方针:不打价格战,但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之前的成本优势逐步转变为技以技术优势与用户覆盖率的服务定位。

由于吉利汽车属于国产民营汽车品牌,长期以来,在汽车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深深的“草根”印象,虽然这已经给吉利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但是却极大程度的阻碍着吉利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渗透与发展的步伐,品牌优势不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对吉利汽车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然而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沃尔沃汽车,他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财产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毋庸置疑的,谁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谁就将获得更多的关于生产、安全性能及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但填补了自己缺乏定级豪华品牌的空缺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整体形象,并且可以通过品牌移植来提升自主品牌价值,最终实现能够参与国外竞争的高端民族品牌。

同时,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走出了自己转型的第一步。

现在再看吉利汽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2)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身为国内民营企业的吉利汽车而言,要想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市场是一件分厂困难的事情。

而国际并购,无疑是让吉利汽车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的一条捷径。

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将成为中国吉利走向世界的桥梁,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无疑将为国内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

3)学习国外先进的品牌营销管理沃尔沃的品牌营销理念一直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档生活”密不可分,在锁定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安全和环境的同时又会给客户带来低调稳重的体验。

吉利汽车通过对沃尔沃品牌营销战略的学习,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名汽车品牌以及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4)吉利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密不可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震惊整个行业的“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李书福个人的坚持、努力、决心以及对汽车的梦想成为了推动整个并购进程的重要支撑。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案例背景 (2)1.2 案例重要性 (3)1.3 研究目的和范围 (4)2.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基本情况 (5)2.1 吉利汽车简介 (7)2.2 沃尔沃汽车简介 (8)2.3 收购交易的概况 (9)3. 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 (10)3.1 谈判团队的组建 (12)3.2 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 (12)3.3 市场分析和战略评估 (14)4. 商务谈判的主要过程 (16)4.1 谈判框架的搭建 (17)4.2 核心利益点的突出 (18)4.3 关键问题的处理 (20)5. 谈判策略与技巧的应用 (21)5.1 谈判双边的策略分析 (23)5.2 谈判中的让步与坚持 (24)5.3 谈判中的沟通与协调 (25)6. 收购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27)6.1 业务融合与协同效应 (28)6.2 管理层的整合与文化的融合 (29)6.3 面对挑战与风险的应对 (31)7.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影响 (33)7.1 收购后的企业表现 (34)7.2 对行业影响分析 (36)7.3 对吉利和沃尔沃的长期战略意义 (37)8.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教训 (38)8.1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39)8.2 对未来类似交易的潜在影响 (40)1. 内容概括引言:简要介绍吉利汽车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公司的背景,以及双方历史上的合作关系。

这可能包括吉利对汽车制造业的兴趣、沃尔沃的品牌和技术价值等。

商务谈判的过程概述:描述吉利和沃尔沃在商务谈判中的主要阶段,如初步接触、谈判团队组建、关键问题讨论、合同条款商定等。

谈判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双方在谈判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包括价格争议、技术转让、管理结构整合、品牌形象维护、环保法规遵守等方面。

谈判策略和成果:讨论吉利和沃尔沃如何运用谈判技巧和策略解决冲突,并达成交易。

这包括双方的妥协、新管理结构的建立、研发合作的协同效应等。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完美版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完美版

1.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吉利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成效显著。

①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依目前的形势看,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

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2.2现状分析(SWOT)2.2.1优势(S)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

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福特方面要求吉利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之路规划地相当明晰:一是通过采购沃尔沃设置在中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以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扩大销售规模摊薄整车成本。

通过详尽的成本测算,准确的预测出沃尔沃销售35万辆即能实现扭亏。

3吉利有两次国际并购案的经验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国并购案:2006年10月控股英国锰铜,2009年3月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

并购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并购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与实务课程作业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地的惊呼声中一路走来,吉利就像一个学步孩童,摇摇摆摆,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作为中国并购难度最大的案例,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下面将通过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来探究在跨国并购中究竟有哪些决定成败的因素。

一、案例背景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

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案例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个方面:(1)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

首先,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信息的把握是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而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

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

然而,海外并购不同于国内并购,是否能够获得熟悉国际并购的专业化人才至关重要,互动因素中,谈判团队是双方沟通的桥梁,高素质的谈判团队能更好地把握双方的优劣势、关键问题和谈判技巧,是成功达成交易并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的关键。

而吉利在继续跟踪沃尔沃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

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

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大幅滑坡,知名跨国汽车品牌身陷囹圄的今天,坐拥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享受了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自主品牌,纷纷开始了海外收购的步伐。

前有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北汽集团收购萨博,后有比亚迪意欲吞并顶级豪华品牌迈巴赫,而这其中,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最引人注目的。

一、案例背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

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沃尔沃(V olvo)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

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

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过程(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关研发中心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供应商体系 50%
5. 谈判 目标
对方(福特)的谈判目标 :
1.用最高的价格出售沃尔沃,降低自身负债与经济压力,获得
周转资金,使自身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现状;
2.保留福特公司的相关技术产权,希望找到“有责任心”的买 家,在其手里能保持沃尔沃的品牌,让它有好的发展。
2、争取尽可能多地取得沃尔沃产品的知识产权过渡, 并且拥有其涉及福特的相关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共享其 核心关键技术,从而用以自身品牌发展,实现共赢;
3、争取以周全合理的融资方案打动沃尔沃,为将来两 方未来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4. 双方 利益及优劣 势分析
1、用最高的价格出售沃尔沃,减少其经 济损失,获得周转资金应对经济危机。
围绕共同利益点进行深入探索,并尽量消除利益分歧,
争取顺利完成收购。
3. 谈判 议程
谈判时间:2013年11月
谈判地点:美国福特公司总部会议室
谈判安排:根据情况的不同,摆明利弊,抓住 重点,争取公司利益最大化 人员安排:总经理、财务总监、技术总监、 市场总监
4. 双方 利益及优劣 势分析
1、争取用尽量低的价格收购沃尔沃,收购沃尔沃100% 的股权;
优势
机遇
4. 双方 利益及优劣 势分析
福特的优劣势分析:
5. 谈判 目标
我方(吉利)的谈判目标:
议题 收购价格 沃尔沃品牌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最优期望目标)
16亿美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第二最优目标)
17亿美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最低限度目标)
18亿美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1.动因分析1.1吉利企业扩张的动因分析选择的扩张方式是收购。

吉利的战略定位从成本优势转向了技术和品牌。

1.1.1技术2022年5月,吉利明确提出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在3月10日北京召开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

”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

众所周知,在安全和环保领域,沃尔沃的技术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

1.1.2品牌目前,吉利旗下有三大品牌,其中全球鹰品牌代表个性、时尚、年轻、梦想;帝豪品牌主打大众化车型,旗下产品将以中高端公商务用车和家用轿车为主;英伦则向经典、豪华发展,主要是高端汽车。

吉利还缺乏一槌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沃尔沃正好可以完善品牌体系。

固然,企业的发展不能违背行业的规律,碰巧,暗合吉利并购案的,是汽车行业品牌发展的两个普适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多子品牌发展。

福特,丰田和大众等,都是多子品牌战略的典范。

不同的子品牌很好地实现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因此,只要彼此之间实现定位差异化,子品牌与子品牌的矛盾并不多见。

相反,高端子品牌还往往对低端子品牌有提振作用。

第二个规律是品牌从低端往高端走。

典型的案例是1988年雷克萨斯的推出。

在此之前,丰田在美国是小车、低档车的代名词,雷克萨斯的横空出世扭转了事态,丰田如愿进入高端豪华车市场。

而在汽车业,通过并购运作高端品牌的实例也不少见,兰博基尼就是大众收购来的超级豪华跑车品牌。

品牌进化理论认为,品牌完成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演进的一个生命周期,至少需要12年时间。

常规的品牌进化策略包括品牌强化、品牌延伸和品牌促进。

从2022年开始,吉利推出进军中高端品牌的计划后,试图通过常规的品牌进化实现转型升级:借反映香港回归的电视剧《岁月风云》加大品牌宣传,突出自主研发和民族情感元素;利用360万元全球征集新标活动,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召开“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遍邀专家为吉利品牌把脉;2022年7月吉利还推出了高端品牌——帝豪。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 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 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 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100%股权收购。
收购结果——吉
知识产权、技术 提升品牌形象,走向国际 学习市场营销模式 销量增加

关键因素
1、前期准备 2、时机把握 3、政府支持 4、工会从反对到支持 5、并购团队的支持
核心问题
技术 问题
融资 问题
吉利融资组合图
收购及发展沃尔沃需27亿美元
50% 国内资金 50% 50% 境外资金
50% 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资金 100%
吉利自由资金
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 中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大庆、北京、成都等
担忧
中国市场中强大的竞争对手
奥迪 宝马 奔驰这三大高端豪华汽车 生产巨头占据了其中93.4%的股份,现在 吉利收购沃尔沃想要从其中分得一小块 饼真的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且沃尔沃 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想要转 战亚洲地区,将又会是一个难题。
婚后生活?
公司2010年实现销量41.58万辆,同 比增27%。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39.53万 辆,同比增长29%;2.05万辆为外销,同 比增6%
沃尔沃在众多 汽车品牌中表 现平平,很难 脱颖而出,其 销售业绩证明 了这一点。
1、吉利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
4、企业的使命,
能源問題。
2、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 理念。吸收国外高端人才、 吸收核心技术。减少吉利 重新建立豪华汽车品牌的 时间与成本。
5、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 高中国汽车在世界的知名 度,改变中国份额从2008年的32.5% 下降 到了2009年的30.5% 全球前十大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从2008年的72.4%下降了 一个百分点到2009年的71.4%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与分析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与分析
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 以18亿美元价格获得沃尔沃 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 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吉利为收购和运营沃尔沃需要 准备的资金约为27亿美元 。
收购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 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1997年 进入轿车领域,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自主创新, 取得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连续四年进入 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 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吉利首席财务官尹大庆
吉利资本局分析(续二)
第一环 上面有人
政府部门及中方银 行的支持。至少有 三家大型中资银行 已经同意向吉利贷 款,其中包括中国 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及中国进出口银 行。
第二环 杠杆收购
2009年9月23日,吉 利向高盛集团的一家 联营公司定向发行可 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 募得资金25.86亿港 元(约合3.3亿美元)。
吉利的资本局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要用18亿美元,再加上后续运营等资 金,总计是27亿美元。 吉利总资产只有203亿元,2009年销售业绩只有165亿,利润不过 十几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对于吉利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 吉利如何单凭一己之力完成庞大的海外并购?这需要吉利通过环 环相扣的资本局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资金
100%
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 中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大庆、北京、成都等
吉利股票大涨
吉利股票大涨 体现了大众对吉利的看好
Hale Waihona Puke 购成功因素分析准 备 充 分
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动了收购沃尔沃的念头 早在2007年,吉利就在为并购沃尔沃进行人才储备 吉利为收购沃尔沃 做了充足的资金筹划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是通过并购方式完成的。

近几年,海外并购的市场上掀起了中国旋风。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一、案例背景介绍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双方公司概况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活动也日益频繁。

并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内汽车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为例,通过对此并购案例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绩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背景与动机分析1.1 背景分析:2010年3月,吉利汽车宣布收购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公司,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海外豪华车品牌收购案。

这个案例被广泛关注,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1.2 动机分析: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动机有以下几点:首先,吉利汽车希望通过并购沃尔沃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其次,沃尔沃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豪华车品牌,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再次,中国市场对豪华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吉利汽车希望通过收购沃尔沃来迅速进入高端市场,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豪华车的需求。

二、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收益与成本分析2.1 收益分析: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吉利汽车通过并购沃尔沃为自身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沃尔沃作为全球领先的豪华车品牌,为吉利汽车带来了高端市场份额,帮助其增强了品牌形象。

再次,收购沃尔沃为吉利汽车拓展了国际市场,增强了公司的全球化发展能力。

2.2 成本分析: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所面临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吉利汽车需要支付高昂的收购价格,这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吉利汽车需要承担沃尔沃的债务,增加了公司的负债压力。

再次,吉利汽车需要进行技术和管理的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预测

国 际 背 景
1、经济危机前,由于次级信贷泛滥,购车人群增多,汽车 行业销量增加。
2、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欧洲等地区车市大受打击,销 售数量全线下跌。就2008年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 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
3、在能源紧张、经济萧条的市场背景下,以经济、节能 著称的日系车将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同时,与欧美市场相比, 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仍然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 力。
全球前十大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从2008年的72.4%下降了 一个百分点到2009年的71.4%
1、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的
发展速度可用“超快”来形容 。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前
内 景仍然乐观。 3、政府的振兴汽车汽行业计划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
背 机遇。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福特 (Ford)、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 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 水星(Mercury)和沃尔沃(Volvo)。此外,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 特信贷(Ford Credit)、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ertz)以及汽车服务品牌 (Quality Care)。其中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和沃尔沃已经被卖出,已经不属 于福特品牌。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 市。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超级跨国公司, 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截止2003年, 福特汽车的 328,000名雇员在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福特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中,共 同创造了1,642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

吉利并购沃尔沃PPT精品文档71页

吉利并购沃尔沃PPT精品文档71页

点击添加标题
1、双方介绍
一、并购背景 及并购过程
1吉 建2.902利于80.16:
沃尔沃: 瑞典著名汽车品
牌,又译为富豪, 1924年由阿萨尔〃加 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 〃拉尔松创建。该品 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 最安全的汽车。沃尔 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 大的汽点车击企添业加,标也题是 瑞典最大的工业企集 团。于2019年被福特 公司以64.5亿美元的 价格并购。
最后吉利选择了与大庆市合作。2009年12月22日,北京 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亦庄注册,股东为吉利凯 盛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而且在2009年12月底, 当大庆国资成为吉利万源的股东、为整个收购付出了30亿元 时,30亿元的融资并没有彻底解决吉利的问题。首先,钱还 没有凑够;其次,沃尔沃项目在国内到底放在哪里还是个问 题。
李书福说服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主要靠两个概念:一是中
国制造,另一个是中国市场。但是,几乎所有基金对这个项 目的要求都是这样两点:要么放到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做, 立刻找到退出路径;要么收购后,尽快实现沃尔沃项目的单 独上市,从而实现退出。这种以“退出”为先决条件的谈判, 一直持续到2019年的2月8日。2009年12月底,是吉利对外 宣称的与福特签订正式协议的日子。鉴于吉利迟迟拿不出融 资结构,福特方面决定每2周开一次电话会,来督促吉利。
6 .政府援手
2009年12月16日,童志远加入了沃尔沃并购团队,这一 任命意味着,童志远在收购沃尔沃完成后,将扮演沃尔沃中 国项目运营人的角色,同时也负责沃尔沃落户北京后与各部 门的协调工作。彼时,吉利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草签 了全部文件,吉利方面已经签字盖章,就等审批到位。但在 这个节骨眼上,审批出现了问题,沃尔沃项目落户北京一事 没了下文。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沃尔沃和吉利的背景沃尔沃:1999年,福特汽车公司花了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沃尔沃成为福特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沃尔沃品牌值得去买: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萨博。

已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

近年来,尤其是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沃尔沃在福特的旗下,但还是改变不了其家道中落的贵族小姐的命运,资不抵债,亏损严重,销售大幅下降,产能放空,采购成本上升。

吉利: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创建于1986年11月6日,1997年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

集团目前拥有员工8000名,2002年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421位、“浙江省100强”第28位。

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迅速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

目前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

吉利发展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热情支持。

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都给与了吉利强有力的支持。

吉利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贯彻“对外凝聚吸引,对内培训提高”二条腿走路方针。

吉利控股集团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为己任,让更多的老百姓早一日拥有汽车,早一日享受快乐人生而不懈努力。

吉利在安全性方面、发动机等电气设备上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而沃尔沃则是被称为全球安全性最好的车,且它是一家欧洲百年老店,名声在外。

吉利想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收购沃尔沃,掌握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从而促进吉利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吉利选择收购沃尔沃过程2008年底,福特方面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公司,吉利方面立刻组建了谈判团队赴欧谈判。

2009年1月中旬,李书福率团会见了福特的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这是双方高层就沃尔沃的并购事宜进行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2010年2月3日,上海嘉尔沃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 本1亿元,其中,嘉定开发区持股60%,嘉定国资持 股40%。法定代表人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郁 建华。在吉利万源之后,第二个融资平台开始搭建。
2010年2月24日,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吉利兆圆”)注册成立,股东为吉利万源和嘉尔 沃,均为货币出资,分别占股份的87.65%和12.35%, 公司法人为童志远。直到吉利兆圆的正式成立,吉利 收购沃尔沃的融资结构才算定了下来。吉利、大庆国 资、上海嘉尔沃,出资额分别为人民币41亿元、30 亿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和12%。
实际上在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之时,根据吉 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沃尔沃轿车并购项目新 闻发言人宁述勇的描述,“为完成收购沃尔沃轿 车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开出了2亿美元票据、并支 付了13亿美元现金,收购资金来自吉利控股集团、 中资机构以及国际资本市场。未来还将支付少量 资金,具体金额将据收购协议针对养老金义务和 运营资本等因素做出的调整而定,但可以确定收 购总金额将低于18亿美元。”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 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 品牌无疑是捷径。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 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技术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 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 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 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 前提。
沃尔沃(VOLV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味的妥协、低姿态真的能换取和平?? 还是饮鸩止渴?
担忧
品牌受损
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 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 争力吗?
担忧
信息不对称
对沃尔沃以及其关联信息缺乏了解
低价买入就一定赚?
担忧
经济压力
18亿美元的资金需求对于年盈利不足2亿美 金的吉利而言,收购门槛不可谓不高。并 购后需要的大笔投入资金对吉利来说也是 个不小的挑战。
关键因素
1、前期准备 2、时机把握 3、政府支持 4、工会从反对到支持 5、并购团队的支持
核心问题
技术 问题
融资 问题
吉利融资组合图
收购及发展沃尔沃需27亿美元
50% 国内资金 50% 50% 境外资金
50% 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资金 100%
吉利自由资金
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 中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大庆、北京、成都等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 马丁(Aston Martin)、福特
(Ford)、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 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 水星(Mercury)和沃尔沃(Volvo)。此外,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 特信贷(Ford Credit)、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ertz)以及汽车服务品牌 (Quality Care)。其中阿斯顿· 马丁、路虎、捷豹和沃尔沃已经被卖出,已经不属 于福特品牌。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0175)
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 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 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 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 “亚 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 强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 “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浙江吉利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 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 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担忧
中国市场中强大的竞争对手
奥迪 宝马 奔驰这三大高端豪华汽车 生产巨头占据了其中93.4%的股份,现在 吉利收购沃尔沃想要从其中分得一小块 饼真的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且沃尔沃 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想要转 战亚洲地区,将又会是一个难题。
婚后生活?
公司2010年实现销量41.58万辆,同 比增27%。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39.53万 辆,同比增长29%;2.05万辆为外销,同 比增6%
能否掌握被 并购方的财 务与人事权。
能否真正把 两个公司整 合在一起。
担忧


内忧外患 文管资品 化理本牌 鸿差运受 沟异作损 强 劲 对 手 夹 击
先天不足 小草 企根 业阶 级
担忧
先天不足
吉利---草根?山寨?--自身能力不足。 民营企业 十八年企业发展史 97年进入轿车业(14年) 年净利润 2亿美元 输血 沃尔沃 公司资产 年产销量 拥有品牌 销售网络
6、经济危机导致收
3、品牌的要求。 改变
吉利的“草根”印象。
购价格大幅度降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沃尔沃轿车销 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 直下滑,随着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 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 亏损,成为福特汽车 的巨大包袱。 其次,选择吉利其实 是选择了中国。
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 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海 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 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 的发展规划,以及掌舵 人李书福的个人魅力, 也是沃尔沃选择吉利的 重要原因。 同时,吉利与2002年开 始了对沃尔沃长达8年得 深入了解。
009年11月27日, 吉利汽车以1.285亿 元从母公司吉利控 股集团手中收购部 分生产线和机器。 在更早些时候,吉 利已通过增发换股 的方式逐步将吉利 集团旗下的汽车资 产悉数注入了上市 公司。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 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协议,从 而为这场历时一年多的并购“马拉松”画上了句 号,同时18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造了中国民营企 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 出席交割仪式。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 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 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100%股权收购。
收购结果——吉
知识产权、技术 提升品牌形象,走向国际 学习市场营销模式 销量增加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 富豪,1924年由阿萨尔· 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 夫· 拉尔松创建,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 安全的汽车。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公司生产的每款 沃尔沃轿车,处处体现出北欧人那高贵的品质,给人以朴实无华和富 有棱角的印象,尽管“沃尔沃”充满了高科技,但仍不失北欧人的冷峻。“沃尔沃” 那典雅端庄的传统风格与现代流线型造型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时髦。 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瑞典的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 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 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沃尔沃公司 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国 际 背 景
1、经济危机前,由于次级信贷泛滥,购车人群增多,汽车 行业销量增加。
2、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欧洲等地区车市大受打击,销 售数量全线下跌。就2008年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 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 3、在能源紧张、经济萧条的市场背景下,以经济、节能 著称的日系车将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同时,与欧美市场相比, 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仍然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 力。 4、在风雨飘摇的美国汽车界,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 勒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企业已经到了可能面临被迫申请破产保 护的境地。 5、世界汽车产业重组的力量主要来自中国。也就是说, 中国将成为新一轮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变迁和转变的中心环节。
产品、网络、人才和供应商
收购结果——吉
1 2 3

负债增加 经济压力大
中国市场中强大的竞争对手
3
4 3
劳资关系
收购结果—— 沃尔沃

1、广阔的中国 市场
3、扩大生产规 模

1. 质疑质量
2、实现盈利 2.品牌受损 4成本可降低 3、欧美市场前景不明
婚后是否甜蜜
婚后生活?
担忧
国际并购案失败原因简析
沃尔沃在众多 汽车品牌中表 现平平,很难 脱颖而出,其 销售业绩证明 了这一点。
1、吉利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
4、企业的使命,
能源問題。
2、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 理念。吸收国外高端人才、 吸收核心技术。减少吉利 重新建立豪华汽车品牌的 时间与成本。
5、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 高中国汽车在世界的知名 度,改变中国车在世界范 围內的低劣形象。
2007至2009年,吉利与福特财务状况对比(单位:百万人民币)
担忧
PK
2007 吉利 营业额 净利润 福特 营业额 净利润 131.720 305.77 2008 4,289.04 866.05 2009 14,069.23 1,319.03
1,128,15 -17,658
949,045.56 -94,861.92
5、自主品牌产品越来越成熟 。中国乘用车市场集中度 开始呈现收敛形态,自主品牌有较大收获;商用车市场,自 主品牌在继续保持相对垄断的同时,企业竞争优势增强。 6、企业技术能力方面,由市场换技术、外包、逆向工 程、购买海外成熟技术等方式,逐步向有体系支撑的自主创 新转变。
经济因素
1、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车市萧条。 2、能源问题。油价飙升,导致市场对SUV等高油耗的车 型需求骤减。 3、皮卡和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曾是福特汽车最主要 的盈利来源。但受到经济与能源的双重夹击下,福特自2005年 年底以来,已经亏损了239亿美元。同样受此影响,福特汽车9 月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了34%,远远超出了整个行业27%的 跌幅。 4、美国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汽车巨头福特的 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5、福特债台高筑。2007——2008年,共亏损150亿美元。 与此同时,其债务高达260亿美元。 6、沃尔沃经营不善,并未给福特带来较好的收益。
773,734.32 19,790.04
担忧
十三岁的吉利,八十三岁的沃尔沃, 世纪老人福特
连福特都玩不转的,吉利可以吗?
担忧
文化鸿沟
鸿沟 瑞典的文化情节 -----------中国文化特质 低碳环保安全
低调个性 物美价美
市场需求
大排量、长轴距 物美价廉
包容性差,本土化进程缓慢
担忧
管理难关
1、人才
“沃尔沃汽车2010年全年实现了盈利, 结束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几年艰苦岁月。”过 去一年沃尔沃汽车每个季度都有盈利,为未 来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在,盈利目标的提前 实现,对于吉利掌控沃尔沃,实现双方的整 合至关重要。以往经验显示,一旦不能在短 时间内恢复盈利,并购双方的文化差异和其 他矛盾,将加速爆发造成这种海外并购的最 终失败。
前三大全球领先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32.5% 下降 到了2009年的30.5% 全球前十大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从2008年的72.4%下降了 一个百分点到2009年的71.4%
国 内 背 景 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多的。
1、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的 发展速度可用“超快”来形容 。 2、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前 景仍然乐观。 3、政府的振兴汽车汽行业计划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 机遇。 4、目前我国每年乘用车新产品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