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合集下载

国产剧介绍

国产剧介绍

《美人心计》
《美人心计》改编自小说《未央· 沉浮》[1] ,原 著瞬间倾城,由于正执笔改编,吴锦源等执导, 林心如、陈键锋、杨幂、王丽坤、何晟铭、罗 晋、胡杏儿等领衔主演。 该剧描写了在风姿妖娆的汉室后宫中,幔帐幕 帘之后的美人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故事。该 剧延续了于正作品一贯的细腻风格,并拥有大 气磅礴的一面。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国产剧
发展历程 1、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8年6月15日) 2、中国第一部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1981年2月5日) 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中国唯一 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 4、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 奖创建
《花千骨》由霍建华、赵丽颖领衔主演,蒋欣、 杨烁特别出演,张丹峰、李纯、马可、鲍天琦、 安悦溪、徐海乔等主演的古装玄幻仙侠剧。
返回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国电视 剧制作中心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 1984年9月开始拍摄,1987年在中国全国首 播。该剧根据红学家周汝昌的意见,没有按照 高鹗的续四十回的情节拍摄,对结尾部分作了 重大改动。该剧由多位文艺界泰斗如启功、沈 从文、王昆仑等人担任顾问,于全国各地遴选 演员,仅林黛玉一个角色就有三万余人参选, 并专门花时间对演员进行培训。
图片
《宰相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由导演韩刚、张子恩执导,李 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等明星领衔主演的 古装剧。 《宰相刘罗锅》1996热播获巨大轰动,获得金 鹰奖四项大奖 该剧在台湾同样引起巨大轰动,电视剧讲述乾 隆年间刘墉与和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 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神雕侠侣》
《仙剑奇侠传》
《仙剑奇侠传》是根据大宇资讯同名RPG游戏 改编的古装奇幻剧,由胡歌、刘亦菲、安以轩、 刘品言、彭于晏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渔村的店小二李逍遥与女娲的后人 赵灵儿以及林家堡大小姐林月如等人之间的恩 爱情仇、拯救苍生的古装神话故事。该剧是中 国第一部由电玩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开创古装 游戏改编剧新潮。

电视剧发展史略

电视剧发展史略

三、近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 命至1949年以前各类 电视剧为近代题材剧, 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 分为: • • • • • • 近代革命题材 近代都市题材 近代青少题材 近代传奇题材 近代传记题材 近代其它题材
四、古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 命以前的各类电视剧 为古代题材剧,可根 据具体故事 • • • • • • • • 内容分为: 古代传奇题材 古代宫廷题材 古代传记题材 古代武打题材 古代青少题材 古代历史题材 古代其它题材
电视剧的概念
• 电视剧的英文翻译问题电视剧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电视剧翻译为TV Plays、TV drama program、teleplay、television play、teledrama 等等;狭义的电视剧则为TV series,TV play series,有时直接简译为series。而肥皂剧翻译为 Soap Opera ,TV Soap Opera(最早的电视剧由 肥皂商赞助)。 • 狭义的电视剧(TV series)中的一集翻译为: episode
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唯一电视剧
• 《还珠格格》(赵薇版)
十几年来,从未有一部电视剧超越过 还珠格格
电视剧小组
• • • • • • • 王睿《分析电视剧类型》 张玉洁 《美剧类型简析 》 石冬丽《浅谈中外电视剧》 秦丽媛《浅析古代宫廷题材电视剧》 王昕《分析偶像剧》 温媛媛《分析电视剧翻拍》 王艾辰《分析电视剧配音》
发展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
• 创作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 正面描写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 展的良好势头
发展时期的电视剧作品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初期,电视剧主要以舞台戏剧的形式呈现。

1958年,中国第一部正式的音乐舞台剧《白毛女》在电视上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接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片、历史剧、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相继问世,如《武大郎与潘金莲》、《红灯记》等。

二、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引进外国影视片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国际影视产业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在题材、创作手法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出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荧屏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被誉为荧屏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众多经典的电视剧问世,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角色设定、服装等方面都具备了高水准的制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四、多元化与优质剧目崛起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都市、农村、武侠、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注重深度与内涵,还在拍摄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得电视剧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在网络上首播,各大视频平台竞相推出自制剧集。

网络影视的兴起不仅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附件:本文附有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一个法律名词:版权法注释:版权法是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对电视剧的著作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个法律名词:广播电视法注释:广播电视法主要规定了对广播电视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电视剧的播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1、四级办2、影视关系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二、主要作品: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A、爱国主义B、人性论C、生活化与通俗性D、艺术创新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B、李向南的争议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A、长篇巨制B、古典文学复苏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C、地方特色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C 青春何去何从改革题材:新星、师魂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一、新的背景与面貌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绪论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第二节世纪之交的电视剧的特点和简单历程1、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2、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特点3、从教化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4、传媒本体功能的凸显一、九十年代以来影视文化的基本历程简单历程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电视剧的总体特征第三节主题与变奏一、站在八十年代的起点上二、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剧与社会思潮间关系的总体特点第二章回归与重建(1989-1993)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一、思想的困惑与电视的狂欢二、大众文化走向前台与电视神话的诞生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一、远离革命与躲避崇高二、改革话语的彷徨三、从阶级伦理转向传统伦理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一、从《渴望》等剧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品的特征二、《编辑部的故事》与市民社会中的复杂心态三、飞速行进的欲望号街车第三章:激流中的涌动(93-97)第一节:话语转型与影视变革一、现代化的整合与新权威主义的构建二、电视剧生产的繁荣与类型的定型化第二节:改革话语的重新兴起一、城市和工业改革题材的兴起二、农村改革题材的新思考三、走向世界中的社会人生第三节:回归传统与迈向现代化脚步的共震《三国演义》与《唐明皇》热播的背后传统儒家思潮的复兴第四节:欲望神话和市井人生《我爱我家》《京都纪事》第五节:平视中的人生--——不绝如缕的道德反思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拷问《黑槐树》、《咱爸咱妈》二、理想主义与现代化的反思《年轮》、《孽债》第四章:夜与昼的告白(1997-2002)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一、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思想界的争论二、电视自身的价值构建和电视剧的新面貌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一、对于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刘老根》、《突出重围》二、对于反对腐败的吁求:《大雪无痕》、《省委书记》三、对于人性复杂性的重视和对欲望的肯定:《牵手》、《玉观音》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一、斗争主题的激情重现与反叛话语的隆重上演:《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水浒传》二、道德至上与对绝对正义的推崇:《一代廉吏于成龙》三、民生与道德关怀的视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四、新英雄主义的出现与红色经典的重拍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一、新权威主义的窘境:《雍正王朝》二、革命主题与执政主题的潜在冲突:《太平天国》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一、后现代热潮的出场及其社会意义二、《还珠格格》与中国后现代文本三、后学视角与中国传统:《铁齿铜牙纪晓岚》与《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章:新世纪里的思考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兴盛与影视新神话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一、民族主义的新时代特征与影视构造的神话:《康熙帝国》、《汉武大帝》、《成吉思汗》二、民族主义的个体想象:《乔家大院》、《大宅门》、《闯关东》、《走西口》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一、民生视角下的的伦理思索:《家有九凤》、《中国式离婚》、《马大帅》二、后现代文本的主题转向:《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一、新权威主义的终结者:《走向共和》二、“新英雄”的曲线畸变:《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影视史之电视发展简史(中)

影视史之电视发展简史(中)
1936年,邮政部在巴黎设立电视实验台,二战前法国电视台巴黎地区每周播出15小时 节目,处于领先地位 1945年,国营广播机构“法国广播电视台”(RTF)成立。1949年,实行电视收费制 度,1959年,法国广播电视台成为公立公益法人,

美国


法国



日本



1927年,高柳健次郎实验电视广播成功,1939年,首次进行电视公开发 射接收 1950年,日本广播协会东京实验电视台开始定时实验广播 1952年7月,日本第一座私营电视台日本电视网(NTV)最先获得开办 执照,12月日本广播协会东京电视台获执照开办广播 1957年,43座电视台许可开办,1959年,日本广播协会东京教育电视台 开播 1939年,莫斯科电视台正式开播。1941年苏德战争,苏联电视广播停止 1945年,莫斯科电视台重新开办,1949年6月正式开播。1948年,列宁 格勒电视台重新开播 1949年,苏联首次进行室外电视转播,1934年开始进行彩色电视试验广 播,1956年,莫斯科开办第二套电视节目。1959年,制成磁性录像装置


系列剧

每集都具有不同剧情的完整的故事,有同样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贯穿起来,人物的性 格往往是固定的,在不同情境中演绎出不同的故事 情节系列剧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观众互动性,会根据需要调整未来发展路线,不会受 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情景喜剧是系列剧的一种,具有幽默滑稽的娱乐性,以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 后期配音)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大部分采取舞台剧的布景方式。情景喜剧有真 人扮演的,也有卡通片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高清电视,1989年开始播出高清电视,2001年主要 城市开始播出数字卫星高清晰度电视 欧洲80年代中期提出高清电视制式,1993年成立DVB数字视频广播项目,1999年 ,卫星电视数字化已接近100%,数字电视频道达到400个 美国高清电视起步较晚,1988年开始提出,1993年几大公司联合研制一种全数字 电视系统方案,和有线、卫星、计算机等媒体系统有互操作性,是美国的高清电 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共55页PPT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共55页PPT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名,Leabharlann 于我若浮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

这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开端,为后来的电视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代是中国电视发展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时期,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试播电视节目,并于1958年正式成立了北京电视台,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正式的电视台。

成立电视台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电视广播的影响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教育节目。

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名为《白毛女》。

《白毛女》根据中国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工白娘子的艰辛命运和奋斗历程。

这部电视剧采用了有限的技术条件,借助小规模场景和简单的道具来展现故事。

尽管制作条件有限,剧组仍然尽力创造出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并展现出老百姓的智慧和勇敢。

《白毛女》的播出引起了轰动效应。

观众们对这部电视剧的情节、演员的表演和制作的质量都表示了高度评价。

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开始走上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电视剧行业也迅速发展。

电视剧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还让观众们更好地了解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电视剧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剧本创作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的电视剧产业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

通过《白毛女》和后续的一系列电视剧的成功,中国电视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电视剧除了娱乐人们,还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成为了塑造观众价值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电视剧承载着人民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视剧不断进步。

从《白毛女》到现在的电视剧巨制,剧种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制作质量也稳步提升。

现如今,中国的电视剧产业已经走在了国际舞台上,有很多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获奖并受到国际观众的喜爱。

电视发展史

电视发展史

电视发展史电视媒体历史沿革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电视机技术发展史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

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

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

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电视机发展史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电子管电视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影视心理学-电视剧

影视心理学-电视剧

1、80年代:香港电视剧的武侠记忆
为了更好赢得内地市场,以“背靠祖国,放眼全球”的策略,TVB回归之后,除 2、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时装剧潮流和香港 了将大量的电视剧外景到内地实景拍摄外,还与内地不少发行公司合作拍摄电视 剧。针对内地各电视台以争夺收视为主要考核目标的情况,一部成为香港收视最 巨星 高的电视剧,自然会成为内地电视台的抢手货。比如在湖南台播出的《金枝欲孽 》和安徽台已经购买的《铁血保镖》,均是由于内地媒体和香港媒体同时刊登了 众多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内地电视台的注意。由于《金枝欲孽》在内地的轰动效应 ,为港剧在内地的播出创造了更好的口碑效应,也令新的一批香港艺员成功打入 内地市场。
初创时期(1958-1965年)
黄金时期(1993年至今)
现当代电视剧
七 、 收 视 市 场 竞 争 格 局 暂 不 明 朗
六 均五 共四 三 二 地一 、 存、 、 、 位、 、 优 电 合 “ 改 现 秀 视 纵 专 编 当 电 剧 连 业 及 代 视 仍 横 型 翻 剧 剧 然 、 ” 拍 多 资 保 独 编 之 于 源 持 家 剧 风 古 在 播 首 与 盛 装 不 出 播 “ 行 剧 同 与 各 全 ; 频 收 领 面 道 视 风 型 分 的 骚 ” 布 龙 编 不 头 剧
电视剧
——第五组

组长: 何家瑛 201356020211 组员: 陈钰军 201356020105 庄茂潼 201356020157 高 何 梁 欣 201356020209 婷 201356020212 菲 201356020219
任务分配: 主讲人一
国内古装剧《甄嬛传》成就篇
收视率
该剧于2012年3月26日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上星首播并连续一个月获得收视前 两名。中国台湾、香港也有播出。2013年6月18日起在日本BS富士台播出,日语 片名译作《宫廷の诤い女》。 2012年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 《甄嬛传》 第3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 2012年度“最受大学生瞩目”古装传奇类电视剧 《甄嬛传》 2012年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最佳导演 郑晓龙 2012年MSN星月年度最佳导演 郑晓龙 2012年华鼎奖最佳电视剧男演员 陈建斌 现今,已被引进到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并刮起一阵“中国热”。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以下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概括:
1. 初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中国电视剧起步于1950年代,以宣传为主要任务,内容主要是革命战争题材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宣传片。

代表作品有《海瑞罢官》、《火红的年代》等。

2. 紧缩时期(1970年代-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电视剧创作受到限制,内容受到政治影响,题材狭窄,创作风格单一。

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电视剧创作开始多元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题材,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多样性。

4. 新世纪的发展(2000年代-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更高水平的制作和
更多元的题材。

大型历史剧、都市剧、家庭剧、青春剧等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制作水平和观众反响逐渐提升。

5. 产业化和国际化(近年):中国电视剧产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受到国际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中国电视剧的题材和风格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

从初期的宣传教育功能到今天的多元化表现,中国电视剧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发展史读书笔记

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发展史读书笔记

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发展史读书笔记2018年是中国电视发展5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有必要回望历史,寻找1978年至今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脉络,把握新时期电视艺术的走向。

40年来,随着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视角置于电视研究之上。

也正因此,近40年来研究电视艺术的文章不仅数量和篇幅上有所增大,质量上也有所提高。

40年历程,中国电视硕果累累,电视艺术不断发展,电视产物不断增多,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在政治环境、学术环境一片大好的良好环境中,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本着敢于创新的精神,对电视艺术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解读。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学者除却对电视本体诸如电视艺术的本质、思想内容以及产生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外,还开辟了对电视市场与产业、电视美学、电视政策背景、电视与其他学科的交融等方面的探析。

由于研究成果多,研究视域广,将所有论文、著作进行整理收集难度较大,故而在初期写作中首先选取了100多篇论文进行分析,其中胡智锋从2003年到2014年间对论文及著作的年度化整理而作的《XX年中国电视研究著作述评》《XX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等文章成为本文论述的重要依托。

一、电视艺术基础理论研究1.电视美学研究电视美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产生,对电视美的创作、美的传播、美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但这只是对电视美学的传统研究,是将各种电视类型看作是独立的文学、戏剧等特征,没有将电视创作、电视艺术文本之间的整体关系把握住。

后期,研究者在美学方面的研究上,尝试总结标志着总体审美的一般规律。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对于美学的探究也开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高鑫教授在《技术美学研究》中将美学与大众美学、信息美学以及通俗美学联系起来。

2.电视文化学研究电视文化学的研究与电视美学的研究发展相近,随着电视艺术内容的不断发展,电视除了本体性之外,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在当今多元化发展态势的状态下,电视文化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1958-1997)

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1958-1997)

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1958-1997)渐入辉煌的短篇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几乎是与中国电视事业一并诞生的。

自1978年以后,中国电视剧复苏、发展,迅速成长为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联,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大量观众的艺术样式。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视剧日益丰富多采,各种题材、风格、样式的作品争奇斗妍,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方式也不断地得到拓展。

中国电视剧就内容、形式而言,主要可分为4类:1、短篇电视剧;2、电视连续剧;3、戏曲电视剧;4、儿童电视剧。

短篇电视剧是指1集或2集的电视剧。

它短小精悍,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在电视家族中,它最适应于精雕细刻,是在艺术上最有条件出新的艺术形式。

中国电视初创时期,电视剧制作,是采用“直播电视小戏”的方式。

在演播室搭景,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直接传达给电视观众。

它不同于舞台剧实况转播,而且,全部为单本剧,应视为“短篇电视剧”的雏型。

197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三家亲》。

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室内走向室外、实景拍摄的短篇电视剧。

自1978年至1982年,中国制作、播放的电视剧基本都是“短篇电视剧”。

中国观众真正认识电视剧,是从“短篇电视剧”开始的。

这个时期是“短篇电视剧”独领风骚的艺术时代。

最早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短篇电视剧为《永不调谢的红花》,感人地抒写了张志新烈士在“文革”时期遭受迫害而傲然不屈的事迹。

其后,短篇电视剧最受欢迎的是写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操的作品。

《凡人小事》通过一位中年丧夫的教师调动工作中的前后遭遇,深刻鞭挞了“请客送礼走后门办事”的不正之风,塑造了一个不贪财、不受礼、关心教师生活的好干部形象。

《有一个青年》讲述一个在“文革”中失去正常学习机会的知识贫乏的青年,不甘现状,勇于追求,终于取得科研成果的故事。

《新岸》描写一位失足女青年刑满释放以后,以顽强的意志,艰苦的劳动锻炼,悔过自新,走向光明新岸的动人过程。

上述电视剧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紧贴生活,既揭露了丑恶,又展示了普通人心灵中美好的东西,艺术手法朴素、自然、生活化。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是: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 “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四、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3年,中国第一部 “移民题材”电视剧, 第一部海外拍剧《北京 人在纽约》引起轰动效 应。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流 行文化史和电视剧传播 史,《北京人在纽约》 与其说是一部电视作品, 不如说是一部个人奋斗 史,是上世纪90年代初
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合流通是非市场性与
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2、电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作呈现多元化
社会文化背景
一方面 “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 识形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通俗电视剧 逐渐获得了市场和群众的认可。
剧,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中国电视剧以 黑白、直播的形式走过了八年初创时期。
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主要有 《党就活了他》《火人的故事》《女状元》《生活的 赞歌》《新的一代》等等;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电视发展史

中国电视发展史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一、我国电视的诞生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

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

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

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中国影视发展史

中国影视发展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中国影视产业的挑战与机 遇
影视市场的竞争与整合
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影视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 也日趋激烈,各大影视公司都在努力 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出更多优质作品。
整合趋势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中国影视产业开 始出现整合趋势,通过资源共享、合 作共赢等方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技术进步与创新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虚 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得 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制作效率和作品 质量。
20世纪初,中国电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发行拷贝和参加国 际电影节等方式进行传播。
改革开放后的国际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与国际接轨,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与 外国制片公司合作等方式扩大国际影响力。
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包括 海外发行、在线流媒体平台等。
“文革”时期的影视发展
总结词
以“三突出”为创作原则,强调政治意识和对领袖的崇拜。
详细描述
“文革”时期,中国影视发展受到严重冲击,电影主要为政治服务,以“三突出”为创作原则,即突 出政治、突出英雄人物、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改革开放后的影视复兴
总结词
注重娱乐性和商业价值,类型多样,制作水平提高。
早期有声电影的特点
早期有声电影的影响
早期有声电影的出现,为中国影视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观众带来了 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早期有声电影的特点是注重音效和音 乐的表现,同时,对话和情节也更加 丰富和多样化。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
战争时期电影的特点

第十节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1980年以来电视剧(1980——1985)

第十节1980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1980年以来电视剧(1980——1985)

• 风格多样 悲剧、喜剧、正剧等多种风格开始出现。例如 《四世同堂》严肃的现实主义风格。 • 社会影响: 几乎每一部剧都能引起社会受众的强烈、广泛 的反响,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衣着打扮、语言 气质都能为当年度的大众争相模仿。
4、评价
• 主题上:主流教化意识,思想大于形象。 • 艺术形态上:舞台剧演出的痕迹仍较多。电视剧 本体艺术特性、语言尚待进一步开拓。
• 艺术表现上:文学叙事大于电视审美。
5、作业
以一部电视剧作品为例,来分析1980年 代前半期的电视剧特征。
• 1980年到1981年期间,电视剧方面的国家级座谈会召开了 4次,提出电视剧创作应保证质量,风格多样,解放思想, 消除话剧痕迹等要求,促进了电视剧创作的繁荣。1982年 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这一委员会做了大量促进电 视剧生产的实际工作。 • 1983年,第一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举办,这是电视剧领域第 一个国家级电视剧奖项。同年9月,我国第一家电视制片 厂——北京电视制片厂在北京成立。还是同年,第一届 “大众电视金鹰奖”评奖活动举办。10月,电视剧制作中 心成立。这些实际举措,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必要动力。
• • • •
改编剧:《四世同堂》(1985)。 武侠剧:《武松》(1982) 军旅题材:《高山下的花环》(1983) 引进港台剧:《霍元甲》(1984)《射雕英雄传 》(1983)《上海滩》(1985)、《一剪梅》 (1984) • 海外剧:《红与黑》等文学名著、日本《姿三四 郎》、动漫《铁壁阿童木》(1981)、《排球女 将》(1983)、《血疑》(1984)。
198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1980年——1985年)
目录
1980年代前半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电视剧发展历史背 景 1980年前半期代表 性电视剧作品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的起步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该剧为20分钟左右的“直播电视小戏”,选择了第一人称串讲的叙事方式,由“姐姐”作为叙事者,讲述了解放前关于一口菜饼子的往事,借助亲情的力量教育妹妹节约粮食,体现了忆苦思甜的宣传精神。

该剧重视宣传教育的功能,艺术表现稍显粗糙,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

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4.少年儿童教育5.国外题材6.民间传说题材一、成就:(一)、艺术形式上不断尝试与探索。

(二)、电视内容上题材丰富,追求现实意义。

(三)、对电视剧事业发展来说: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为以后电视剧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比如王扶林。

二、受时代环境和文化形态所限,起步中的中国电视剧存在着不足:(一)、从艺术观念上看:较多的是“宣传品”而非“艺术品”。

(二)、从创作条件上看:受条件所限,当时演播的电视剧长度大多为30分钟左右,人物与场景都比较少、时间跨度较小、剧情相对简单、对生活的挖掘不够深入。

(三)、从艺术形态上看:“直播电视剧”在演播室内设置的方式使得剧作的舞台气息较浓,遵循的是戏剧的创作模式,以戏剧的美学观点为支撑点,遵循戏剧“三一律”的要求。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

样板戏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发表,之后《红旗》第六期发表《呼唤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的社论,社论说,京剧革命“给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该剧虽然采用录像设备,但是全剧的场景,时间、空间的转换等等还是同直播时期的电视剧一样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1966—1976)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 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 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 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 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等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
《燕儿窝之夜》(1983)等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 《吉庆有余》(1981)《她从
画中走出来》(1983)等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
子夜》(1986) 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1.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 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
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等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1980),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3、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7年香港回归 1998年抗洪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还是世纪年。 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四、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四、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二、新世纪以来影响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事件


2000年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2000年-2003年,为了加强电视剧市场的规范和促进 国产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电 视剧审查暂行规定》《电视剧管理规定》《电视剧制片 人持证上岗暂行规定》 2003国家第一次给民营企业发放电视剧生产准入证 2004年我国电视剧领域三大热点: 热点1 广电总局发布 “绿色令”“涉案剧”告别黄金 档 热点2 “红色经典”被亮“红牌” 热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编剧:陈庚 导演:胡旭、梅村 主要演员:孙佩云、余琳、李燕、王昌明、李晓兰 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 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 数量保持稳步增长; 2.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异常, 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3.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到了比 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4. 电视剧的市场化发展迅速,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 5. 在发展中也暴露一些问题;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 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 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 洋底来的人》和《加里 森敢死队》。《大西洋 底来的人》风靡全国, 《加里森敢死队》则掀 起轩然大波,遭到停播 后又复播。“美国电视 片初进中国,是开放进 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导演:王扶林、 都郁 演员:张连文、刘玉、张甲田、马加奇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 《血疑》曾引发一场轩 然大波,由于插播了企 业广告,这部剧不仅引 起观众的强烈不满,而 且引起各界人士的口诛 笔伐,在电视剧历史上 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 件。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发展背景 1986年,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广 播电影电视部宣布建立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 同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 电视剧的“骏马奖”。这一年还设立了戏曲电视剧 的“长城奖”。 1987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召开 。 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该台播出的电视剧的 规格、长度作出“规范化”, “标准化”的规定: 连续剧(3集及3集以上).单本剧(1集或2集)每集50 分;短剧30分钟,小品15分钟。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3.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 剧制播状况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 《红楼梦》《阎凤英》《乌龙 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 《秋白之死》; 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 《篱笆· 女人和狗》《师魂》 《家教》《那五》《袁崇焕》 《家· 秋》《王昭君》《黄 春· 河东流去》等 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 中央电视台播出1839集。其中 包括《上海的早晨》,《商 界》,《长城向南延伸》, 《铁人》,《有这样一个民 警》、《膏药章》《平凡的世 界》《汉正街》《十六岁的花 季》等。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 我家》 1994年拍了40集,1995 年完成了80集。这是一 部具有标杆意义的电视 剧。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1、90年代初期(1990-1993) 代表性剧目解析:
严肃历史剧
《司马迁》《林则徐》《雍正王朝》 《太平天国》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大进攻序曲》《豫东之战》《喋血 四平》《赵尚志》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中国第一部室 内剧54集《渴望》诞生, 万人空巷的壮景至今让 人难以忘怀,“举国皆 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 沪生,万众皆叹宋大 成”,成为当年的一道 独特风景,也是电视剧 传播史上不可不提的著 名事件。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 中国电视剧市场化之路
标志性作品: 《渴望》(1990年) 《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 《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 《武则天》(1993年)
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3年,中国第一部 “移民题材”电视剧, 第一部海外拍剧《北京 人在纽约》引起轰动效 应。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流 行文化史和电视剧传播 史,《北京人在纽约》 与其说是一部电视作品, 不如说是一部个人奋斗 史,是上世纪90年代初

“出国热潮”的写照。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1958――1965) 1.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1958年5月1号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 央台的前身)成立,这一年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开播 了电视。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 小戏”《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标 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中国电视剧以黑白、 直播的形式走过了八年初创时期。 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主要有 《党就活了他》《火人的故事》《女状元》《生活的 赞歌》《新的一代》等等; 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
呼唤人性的《渴望》 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2、90年代中期(1994-1996)
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三国 演义》《戏剧人生》《918大案纪实》《年轮》《沟里 人》《洋行里的中国小姐》《孽债》《小楼风景》《山 里走出来的娘们》 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英雄 无悔》《西部警察》《咱爸咱妈》《苍天在上》《孔繁 森》《东边日出西边雨》《宰相刘罗锅》《武则天》 《上海人在东京》 1996年全国生产电视剧9000集,较有影响的电视剧剧目有: 《问鼎长天》《远东阴谋》《中国检察官》《姐姐妹妹 闯京城》《乡党委书记》《叶剑英》《贺龙》
情景喜剧
《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
根据古典名著改变成的历史题材 电视剧
《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 国》《官场现行记》
武侠剧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白眉大 侠》《燕子李三》
戏说历史剧
《戏说乾隆》《戏说慈禧》《宰相 刘罗锅》《还珠格格》
人文主义倾向的电视剧
《围城》《一地鸡毛》《月亮背面》 《无悔追踪》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 中心拍摄的电视系列剧 《编辑部的故事》,首 次将广告随电视剧捆绑 播出,不仅开创了企业 融资的形式,同时还在 剧中利用剧情为赞助企 业做隐性广告,这就是 后来人们所说的软广告, 这种生产方式为电视剧 的商业化运作开辟了一 种途径。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3.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电视剧
创作人才。

(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
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段,但由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合流通是非市场性与市场 性两种体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有广泛影 响和较高收拾率的电视剧作品。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