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终身体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与终身体育
摘要: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全社会成员具备终身体育的能力。通过研究发现,在体育活动中如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学生可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主动地获取体育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立法的角度把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终身体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备终身体育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育只重视学生身体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的培养,虽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但仍在今天的体育教育中留有深深的痕迹终身体育教育成效不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它在过程中重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手社会生活需要。如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必将有利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积极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在运用知识,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理论知识;在与同伴合作中自我实践能力得以增强;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回归自身的“生活世界,满足自身对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体育、主动参与体育,逐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在具体活动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关键词:研究终身自主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性学习已逐步渗透到各学科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研究性学习,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是一种学习方式,即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它是一门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体育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认为既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一门课程,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必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1、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坎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体育生活领域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人比比皆是,离开了学校、没有了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便不知道如何参加体育活动,不具备终身体育的能力,这是一种不会学习的现象,与在校时被动学习不无关联。实施研究性学习,其针对性之一就是在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完全地进行接受性的学习和认知性学习,改变按部就班的传授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批判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生成和建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就向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指出那样: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是一个体育知识的接受者和动作的模仿者,而是一个实践者、探索者。学生是研究者,学生似科学家。——《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在这种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学生的监督者,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伙伴,师生之间平等而民主,教师能处处尊重与相信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参与机会,能够勇于表达自我、展示自我,通过合作交流、社会参与、实践操作等方式,去发现和探究体育与自然、体育与社会、体育与自我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价值
观,养成凡事认真思考、不惧困难与挫折、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阶段教育结束后,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实际生活环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方法,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2、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理论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仅是把体育教学视为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手段,没有作为一门科学对待,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课、模仿课,对于理论知识不去讲、也不愿讲,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肤浅和模糊,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以实践问题为核心的、不断迈向未知领域的一种学习活动,他注重学生在真实的或者特定的情景之下,能够综合地运用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并注重解决问题,为此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主动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实践和检验,最终形成自己认可的结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理论的了解与掌握,不是被动接受式的,而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探究、交流和质疑,自然而然生成的,这种生成性,对于以实践为中心的体育活动说,具有非常的实际意义。因为这种探究活动是建立在自己所喜爱的真实实践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获得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深刻理解,而正是这种形势下获得的理论才更具有深刻性和实用性,能不断指导自己的实践,有利于在活动中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从而建立自尊、自信,逐步养成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和行为。
3、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主体实践
站在教学的最前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传统的体育教育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发展潜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愿望,体育教学多为“一刀切”和“齐步走”,学生失去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学生对体育的感受较多的是反感与厌恶,不利于运动兴趣的建立。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在具体的实施形态上,可以是校本化的、生本化的,学生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从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可依据主客观因素,合理地进行选择,有了选择性,也就有了主体性,学习才会形成真正的动力,会自然而然的由外向动机向内向动机转化,有利于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开发。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需要指出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教学与“放羊式”的主体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性学习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引导、乃至督导,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方法,加强了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4、研究性学习与体育生活化
《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走向社会,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满足学生对实际生活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接受体育,主动参与体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我们知道,《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是一种指导性的文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并没有明确指出,如何使学校体育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很多教师迷茫、彷徨,甚至苦恼。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与社会、生活的接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如:在最初指导学生选题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