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方言的词研究

合集下载

常州方言“绅谈”和“街谈”研究

常州方言“绅谈”和“街谈”研究

常州方言“绅谈”和“街谈”研究发布时间:2021-11-11T06:15:50.14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陆祎[导读] 比较二者在单字调以及两字组连读变调方面的区别;并结合常州市历史文化变迁,将音韵学与社会语言学结合,多角度分析目前常州市区口音的形成原因。

上海大学 200444摘要:本文从赵元任先生所提出的常州方言两种口音“绅谈”和“街谈”入手,比较二者在单字调以及两字组连读变调方面的区别;并结合常州市历史文化变迁,将音韵学与社会语言学结合,多角度分析目前常州市区口音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赵元任;常州方言;绅谈;街谈一、“绅谈”和“街谈”的提出赵元任先生在《The Changchow Dialect》①(1970)中用英文术语描述常州方言有“gentry talk”、“street talk”两种口音②,并在此文中用国际音标对应官话进行记音。

他将“gentry talk”记为“[se?d?](Mand shentarn)”,即常州方言“绅谈”音;将“street talk”记为“[kɑd?](Mand jietarn)”,即常州方言“街谈”音。

下文统一以“绅谈”代指“gentry talk”,以“街谈”代指“street talk”③。

该文亦指出当时“绅谈”口音约占人口的25%,“街谈”口音则约占人口的75%,二者的差异仅在声调(单字调)以及连读变调两个方面。

常州方言“绅谈”和“街谈”的区分出现较早,目前已知的最早相关记载为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并依据其《The Changchow Dialect》中所记载的自传以及《Mandarin Primer》(1948)④的录音,可推测二者的区分在晚清时就已经存在,而具体分化时间还未见论著断定。

自传提及,赵元任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出生于天津。

4岁入私塾,跟随家中特地请来的常州的先生学习用常州方言开蒙读书。

9岁时回到常州,进溪山学堂(今常州市区局前街小学)读书,开始作为一个本地人用常州方言进行学习,并在书中特别指出此时他才开始接触“街谈”音。

常州方言助词“个﹑佬﹑家”与普通话“的”的接触研究

常州方言助词“个﹑佬﹑家”与普通话“的”的接触研究

常州方言助词“个﹑佬﹑家”与普通话“的”的接触研究常州方言中的结构助词“个﹑佬﹑家”,无论从语法功能还是语义方面均能与普通话“的”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在语法功能方面具有定语标记功能和状语标记功能;在语义方面也可以等同于“的”。

就“个、佬、家”自身的对比而言,它们构成的语义指向却不尽相同。

“个”语义偏重短语所描写的行为、特征或程度,往往没有实义,只有语法功能;“佬”语义偏重短语所描写的人、事物或状态,既可以起“的”的作用,也可以作代名词用;“家”与结构助词“个、佬”仅在小部分语境中平行并存,但在使用上受到许多限制,只具有“个﹑佬”的部分功能。

标签:常州方言结构助词普通话语言接触结构助词“的”构成的短语和句子是现代汉语中的普遍现象,围绕“的”字展开的研究和著述颇丰。

例如,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1]在《说“的”》一文中,运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的”字归纳为以下三组不同的语素:的1:位于一部分双音节副词(偶然、不住、非常﹑格外)之后,构成副词性结构助词。

的2:位于出现在形容词重叠式(好好、绿绿、干干净净、胡里胡涂)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红通通、热乎乎、脏里呱卿、黑咕隆冬)之后,构成形容词性结构助词。

的3: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各类词组之后构成,名词性结构助词。

作为吴语太湖片常州(毗陵)小片的常州方言,与普通话中的“的”相对应的结构助词主要有“个”“佬”和“家”,另外还有“佬个”和“勒个”等复合结构助词,这几个词都读轻声。

其中“个”在常州方言中可以读作[g?],“家”有[ku]和[t?ia]两个读音,但在作定语表记词“的”时只能读作[ku]”。

本文着重分析常州方言中“个”“佬”“家”作为结构助词的主要用法,并且简要探讨它们在常州方言中的使用情况。

一、“个、佬、家”的基本结构现代汉语普通话表示定中关系(定语+中心语)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组合的方式,另一种是是用结构助词“的”。

而常州方言表示定中关系的方式则要丰富得多。

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

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

第37卷第6期2019年12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7㊀No.6Dec.2019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9.06.016收稿日期:20190118作者简介:徐赟(1995 ㊀)ꎬ男ꎬ江苏常州人ꎬ硕士研究生ꎻ黄彩玉(联系人)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ꎬhcyu145@sina.comꎮ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7YJC740025)ꎻ黑龙江大学对俄问题研究专项项目(DEY1805)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黑龙江大学文学院ꎬ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常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ꎮ以往关于常州方言声调的研究多采用田野调查传统方法ꎮ文章在较大样本的基础上ꎬ对常州方言单字调进行了系统的声学实验分析ꎬ并与前人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ꎬ评述了前人对常州方言单字调的研究ꎬ得出较为客观的调值数据ꎮ文章还以性别㊁年龄为变量ꎬ以分样调查的方法ꎬ分析了常州方言单字调在不同变量下的表现及其原因ꎮ关键词:常州方言ꎻ单字调ꎻT值ꎻ调长ꎻ分样调查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19)06-0078-08㊀一㊁常州方言单字调研究概述常州方言是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的代表方言ꎮ«常州方言词典»中对常州方言声调特点有简要的描写ꎬ常州方言中曲折调较为丰富ꎬ如阳平213ꎬ阴去523ꎬ阴调类调值较高ꎬ阳调类调值较低ꎬ只有升调ꎬ没有降调ꎬ新派的阴去有降调的趋势ꎮ对常州方言单字调的研究一般以听感记音的传统方言调查方法为主ꎬ游汝杰在«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中以实验的方法对常州方言声调进行了分析ꎬ其合作发音人仅有1位ꎬ且年龄较小ꎮ常州方言中的平㊁上㊁去㊁入ꎬ除上声为阴上外ꎬ其余三声各分阴阳ꎬ一般按清浊分阴阳ꎬ次浊声母字可以是阳调类ꎬ也可以是阴调类ꎬ共有7个调类ꎬ为阴平㊁阳平㊁上声㊁阴去㊁阳去㊁阴入㊁阳入ꎮ各家对常州方言单字音的记录结果见表1ꎮ表1㊀常州方言单字调调值记录调查来源调类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赵元任①33133551324523钱乃荣②4421333451245523颜逸明③55213454232452游汝杰㊁杨剑桥④442132334133253汪㊀平⑤551345523245523«江苏省志 方言志»⑥55213344232452«常州方言词典»⑦552132334133253㊀㊀由表1可知:(1)阴平为平调ꎬ调值记录一般以55居多ꎬ其中赵元任记录的33为最低值ꎬ钱乃荣与游汝杰㊁杨剑桥记录的调值为44ꎮ(2)阳平为折调ꎬ赵元任㊁汪平记录的调值为13ꎬ其余各家均记为213ꎮ(3)上声为升调ꎬ各家所记录的调值中ꎬ以颜逸明记录的45为上限ꎬ钱乃荣与«江苏省志 方言志»记录的334㊁34为中线ꎬ游汝杰㊁杨剑桥与«常州方言词典»记录的233为下限ꎮ整个音高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走势为上升趋势ꎬ起点与止点的数值各家不同ꎮ(4)阴去为降调还是曲折调ꎬ各家的描写存在着分歧ꎬ赵元任㊁颜逸明㊁汪平与«江苏省志 方言志»记录的为曲折调ꎬ而钱乃荣ꎬ游汝杰㊁杨剑桥ꎬ«常州方言词典»记录的则为降调ꎬ各家记录的数值也不尽相同ꎮ汪平在分析常州方言声调时指出: 阴去末尾老派略有提升ꎬ是523ꎬ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是52ꎮ(5)阳去的记录也存在升调与降调的差异ꎬ音值多记录为升调24ꎬ游汝杰㊁杨剑桥与«常州方言词典»记录为332ꎮ(6)阴入的记录较为一致ꎬ各家记录为5或55ꎮ(7)阳入有记录为零拱形声调的ꎬ如2和3ꎬ也有记录为升调的ꎬ如23ꎮ(8)赵元任所记录的为20世纪初常州方言的绅谈音ꎬ因而与各家所记录的音值有较大的差异ꎮ二㊁实验与统计分析步骤(一)制订发音字表Howie认为以浊音和半元音开头的音节的声调曲线和其他音节的声调曲线存在着规律性的差别ꎬ前者有弯头ꎬ后者没有ꎬ前者的弯头只是预期性的调节段ꎬ弯头后才是真正的声调ꎬ因此声调的范围不是音节中全部的带音部分ꎬ而限于元音和它后面的带音部分ꎬ也即声调的作用由韵母表现ꎮ常州方言阳调(阳平㊁阳去㊁阳入)音节开头由浊声母构成ꎬ在标注声调承载段提取基频值时ꎬ采取听辨感知与观察语图相结合的方法ꎬ提取整个音节中元音及其后带音部分的基频值ꎮ语音样本包括阴平㊁阳平㊁上声㊁阴去㊁阳去㊁阴入㊁阳入7个调类各8个例字ꎬ共计896个有效样本ꎮ(二)选取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人共16人ꎬ其中青年男性4人ꎬ青年女性4人ꎬ中年男性2人ꎬ中年女性2人ꎬ老年男性2人ꎬ老年女性2人ꎬ男女发音人比例均衡ꎬ青年发音人多于中年㊁老年发音人ꎬ且发音人均住在常州市区ꎬ除青年发音人外ꎬ均未长时间离开常州市ꎮ(三)实验测算与数据统计本实验录音采用联想Y400型电脑内置RealtekALC269声卡ꎬ外接头戴式耳麦ꎬ录音软件选择CoolEditPro2.1ꎬ声音采样率为11025Hzꎬ声道为单声道ꎬ采样精度为16位ꎬ声音文件保存为wav格式ꎮ本实验利用南开大学开发的 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 ̄Lab) 软件对获取的语音样本进行声学分析ꎬ在获取的音高曲线上均匀地提取9个测量点的频率值ꎬ为了避免性别㊁年龄等因素带来的差异ꎬ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意义ꎬ我们采用石锋提出的声调T值公式 T=[(lgx-lgmin)/(lgmax-lgmin)]ˑ5 ꎬ将频率值转化为T值ꎮ在将T值转化为对应五度值时ꎬ我们参考了刘俐李关于 界线 与 界域 的概念ꎬ认为1 5度每个边界的分界不是 界线 而是 界域 ꎬ将 界域 定义为ʃ0.1五度值ꎬ即每度边界有ʃ0.1的浮动域ꎬʃ0.1五度值的差异对声调感知没有根本影响ꎮT值与五度值对应见表2ꎮ表2 T值与五度值对应表T值0 1.10.9 2.11.9 3.12.9 4.13.9 5五度值12345㊀㊀获取实验数据后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换算ꎬ并绘制各类图表ꎮ三㊁常州方言单字调全组样本实验结果㊀㊀由实验得出常州方言舒声字㊁促声字单字调格局图ꎬ分别见图1㊁图2ꎮ(一)阴平阴平为高平调ꎬ呈高平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上部ꎬ阴平并非完全水平ꎬ起点的T值最高为3.41ꎬ调头微降ꎬ至第4测量点回升ꎬ后逐渐下降ꎬ至止点T值最低ꎬ为3.32ꎬ整个声调最大起伏为0 08ꎬ整体平稳ꎬ所有测量点均落在4度之内ꎬ故将其调值记为44ꎮ97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图1㊀常州方言舒声字单字调格局图㊀图2㊀常州方言促声字单字调格局图㊀㊀㊀(二)阳平阳平为曲折调ꎬ呈低凹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下部ꎬT值从起点开始逐渐下降ꎬ至第5测量点降至全调以及全域最低ꎬ后逐渐上升ꎬ至止点达到全调最高ꎬT值为2.62ꎬ阳平调呈现出 凹 的特征ꎬ下降时曲线落于1 2度区间内ꎬ至最低时渐趋平滑ꎬ上升时跨1 3度区间ꎬ将其调值记为213ꎮ(三)上声上声为中升调ꎬ呈中升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上部ꎬ调头处微降ꎬ第2测量点T值最低ꎬ为2.03ꎬ后逐渐上升ꎬ至止点达到全调最高ꎬ为4 06ꎬ整体呈上升趋势ꎬ整个声调曲线跨3 5度区间ꎬ除止点外ꎬ其余测量点均落在2 4度内ꎬ根据 界域 策略ꎬT值位于2.9 4.1区间内ꎬ可以将其五度值记为4ꎬ且声调曲线的主体位于3 4区间内ꎬ故将其调值记为34ꎮ(四)阴去阴去为高降调ꎬ呈高降拱ꎬ全调跨度占整个五度调域ꎬ调头微升ꎬ至第2测量点T值达全调及全域最高值ꎬ为4.86ꎬ后逐渐下降至止点ꎬ全调最低值为0.80ꎬ整体呈下降趋势ꎬ将其调值记为51ꎮ(五)阳去阳去为中折调ꎬ呈中凸拱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的中部ꎬ起点处T值全调最低ꎬ为1.23ꎬ后逐渐上升ꎬ至第6采样点达最大值ꎬ为2.64ꎬ之后至止点处调尾段又降至1.88ꎬ折点处呈现 凸 的形状ꎬ声调曲线的主图位于2 3度区间内ꎬ将其调值记为232ꎮ(六)阴入阴入为高平调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上部ꎬ调头微升ꎬ至第3测量点T值达全调最高ꎬ为4.85ꎬ至止点降至全调最低值ꎬ为4.64ꎬ但声调曲线全部落于5度区间内ꎬ因促声时长较短ꎬ故将其调值记为5ꎬ或在调值下加上下划线以示与舒声区分ꎬ记为55ꎮ(七)阳入阳入为低升调ꎬ主体位于整个调域中部ꎬ起点T值最低ꎬ为1.76ꎬ后逐渐上升ꎬ至止点达全调最高ꎬ为3.79ꎬ呈上升趋势ꎬ声调曲线落于2 4度区间内ꎬ将其调值记为24ꎮ四㊁常州方言单字调分组样本实验结果㊀㊀常州方言单字调按各组类别所转化的五度值见表3ꎮ08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表3㊀常州方言单字调实验五度值分组统计组别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全组4421334512325524老年组441133552155524中年组4421334522315524青年组4421335512335524男性组4421324521225524女性组4421325512335524㊀㊀(一)男㊁女性别分组比较为了分析性别因素是否为影响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变量ꎬ我们以男㊁女为对照组进行研究ꎬ7个声调曲线对比见图3 图9ꎮ由图3 图9可以看出ꎬ女性组的声调曲线基本都居于男性组的上方ꎮ阴平的男女组声调曲线基本平行ꎮ阳平的男女组声调曲线在调头起点处差值最大ꎬ在折点处趋向一致ꎬ过折点后差值逐渐扩大ꎬ至止点又相互趋近ꎮ上声的声调曲线女性组起点处高于男性组ꎬ在调干中段部分趋近ꎬ后差值逐渐增大ꎬ至止点处达最大值ꎮ阴去中男性组的起点值与止点值均大于女性组ꎬ在第2测量点后ꎬ女性组声调曲线高于男性组ꎬ至第8测量点后ꎬ女性组声调曲线又低于男性组ꎬ说明女性组起点低于男性组ꎬ但声调走势的下降幅度大于男性组ꎮ阳去的男女组声调曲线走势基本一致ꎬ但女性组的数值明显呈对应比例地高于男性组ꎬ女性组声调曲线主体落在3 4度区间内ꎬ而男性组则主要落在1 2度区间内ꎮ阴入的声调曲线ꎬ从起点至第5测量点处基本平行ꎬ其后差值逐渐扩大ꎬ至止点处达最大值ꎮ阳入的声调曲线ꎬ从起点至第5测量点ꎬ男女组的声调曲线十分趋近ꎬ第6测量点后女性组与男性组的差值逐渐扩大ꎬ至止点处达最大值ꎮ男组性与女性组在声调曲线上表现出的差异基本是呈系统性的ꎬ这与男女发音器官的差别有关ꎬ总体来讲ꎬ女性相对音高高ꎬ声调变化速率快ꎮ由实验结果可知ꎬ除阳去男女间发生了 同拱异区 的现象(二者音高走势基本是一致的)ꎬ其余声调并无由于性别差异而产生的显著性差异ꎮ(二)不同年龄段分组比较为了分析年龄因素是否为影响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变量ꎬ我们以老㊁中㊁青为对照组进行研究ꎬ7个声调的折线对比见图10 图16ꎮ由图10 图16可知ꎬ老年组的声调曲线一般位于青年组与中年组之上ꎬ青年组的声调曲线最低ꎬ中年组的声调曲线位于两者之间ꎮ阴平㊁阳平㊁阴去㊁阴入与阳入等调老㊁中㊁青三组的音高走势基本一致ꎬ三者间音高差异较小ꎬ或在部分调段中趋于一致ꎮ图3㊀常州方言阴平调男女组对比㊀图4㊀常州方言阳平调男女组对比㊀18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图5㊀常州方言上声调男女组对比㊀图6㊀常州方言阴去调男女组对比㊀图7㊀常州方言阳去调男女组对比㊀图8㊀常州方言阴入调男女组对比㊀图9㊀常州方言阳入调男女组对比㊀图10㊀常州方言阴平调老中青组对比㊀28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图11㊀常州方言阳平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2㊀常州方言上声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3㊀常州方言阴去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4㊀常州方言阳去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5㊀常州方言阴入调老中青组对比㊀图16㊀常州方言阳入调老中青组对比㊀38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㊀㊀上声中ꎬ青年组的起点最高ꎬ3组在第2测量点基本重合ꎬ其后老年组和中年组上升趋势明显ꎬ较为稳定ꎬ而青年组起先上升速度平缓ꎬ而后上升速度陡增ꎬ至止点处高于其他两组ꎮ阳去调中ꎬ3组声调曲线表现出的差异最为明显ꎬ老年组表现为升调ꎬ而中㊁青年组表现为折调ꎬ3组声调曲线至第6测量点基本趋于一致ꎬ第6测量点后ꎬ老年组持续上升ꎬ青年组与中年组开始下降ꎬ中年组下降至最低ꎮ传统记录的常州方言声调中ꎬ阳去一般记为升调24ꎬ平悦铃所记录的实验值为332ꎬ这可能是受到了普通话去声降调的影响ꎬ且受到了浊声母的影响ꎮ五㊁常州方言单字调调长研究声调描写除音高外ꎬ音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ꎬ调长即声调持续的时间ꎮ由于人际㊁语际的调长存在着较大差异ꎬ我们在比较前对时长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ꎬ将绝对时长转化为相对时长ꎬ具体方法为:某单字调的相对时长=该单字调的绝对时长平均值/所有单字调中绝对时长最大的平均值ꎮ即选择绝对时长平均值最大的声调ꎬ以其为参照ꎬ将其时长设为1ꎬ其他声调的时长与该声调的平均值进行比较ꎬ所得结果见表4ꎮ表4 常州方言单字调时长组别时长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全组绝对时长317.75466.87366.37226.00314.62117.75152.37相对时长0.681.000.780.480.670.250.33男性组绝对时长328.75488.50386.75222.25313.00110.75136.75相对时长0.671.000.790.450.640.230.28女性组绝对时长306.75445.25346.00229.75316.25124.75168.00相对时长0.691.000.780.520.710.280.38老年组绝对时长279.00394.00259.50208.50292.00152.00160.50相对时长0.711.000.660.530.740.390.41中年组绝对时长306.50432.00346.50232.50305.00114.50139.50相对时长0.711.000.800.540.710.270.32青年组绝对时长342.75520.75429.75231.50330.75102.25154.75相对时长0.661.000.830.440.640.200.30㊀㊀㊀㊀注:绝对时长单位为msꎮ㊀㊀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比较ꎬ我们将所得的相对时长数据绘制成柱形图ꎬ见图17 图19ꎮ由图17 图19可知ꎬ常州方言单字调中ꎬ阳平调长最长ꎬ阴入调长最短ꎬ调长按时间由长至短顺序依次排列为:阳平>上声>阴平>阳去>阴去>阳入>阴入ꎮ归一化后的调长数值间对比无显著差异ꎬ即性别㊁年龄对调长无明显的影响ꎮ此外ꎬ除阳去调外ꎬ整体表现为:调长方面ꎬ舒声>促声ꎬ曲折调>升调>平调>降调ꎮ符合一般语音规律ꎮ六㊁结语通过语音实验我们将常州方言中单字调调值确定为ꎬ阴平44ꎬ阳平213ꎬ上声34ꎬ阴去51ꎬ阳去232ꎬ阴入55ꎬ阳入24ꎬ与以前各家所记录的实验值基本一致ꎬ且符合语音的变化规律ꎮ通过差异化的研究ꎬ我们发现ꎬ常州方言单字调在性别上ꎬ除男女发音器官的先天原因外ꎬ没有其他变异性的特征ꎬ表现基本一致ꎮ但阳去调上ꎬ新老发音人的差异十分明显ꎬ可能受制于实验条件ꎬ或由于实验设计的例字存在不合理之处ꎬ导致出现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ꎮ常州方言中阳去调在新老发音人之间的差异还可能是由于音韵变化产生的ꎬ古不送气阴上字归入阳去类ꎬ这符合了浊上变去的语音变化规律ꎮ在常州方言中ꎬ可能还有另外的调类规整的模式ꎬ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对阳上调进行研究ꎮ就历时的比较而言ꎬ常州方言中曲折调的发展较单调ꎬ我们认为ꎬ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ꎬ另外ꎬ在语速较快的对话48第6期徐赟ꎬ黄彩玉ꎬ王彦:常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分析中ꎬ将曲折调发成单调并不影响交流ꎬ这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ꎮ入声韵尾收喉塞音时ꎬ有的入声字韵尾收音不紧ꎬ入声在听觉上也不是那么图17㊀常州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㊀图18㊀常州方言单字调时长男女组对比㊀图19㊀常州方言单字调相对时长老中青组对比㊀急促ꎬ如阴入的调值的音高与阴平本来就十分接近ꎬ二者均为平调ꎬ除去喉塞韵尾和时长的差别外ꎬ二者表现几乎一致ꎬ阳入与上声的关系也类似ꎮ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ꎬ即现在常州方言中存在着入声舒化的倾向ꎬ入声调在今后很有可能会规整到与之调型调值接近的舒声调类中ꎬ且其时长会相对延长ꎮ注释:①赵元任:«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ꎬ«中国音乐»ꎬ1986年第1期ꎬ第12-14页ꎮ②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ꎬ上海教育出版社ꎬ1992年ꎬ第20-24页ꎮ③颜逸明:«吴语概说»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4年ꎬ第89-101页ꎮ④游汝杰㊁杨剑桥:«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ꎬ2002年ꎬ第50-56页ꎮ⑤汪平:«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ꎬ«方言»ꎬ1988年第3期ꎬ第177-194页ꎮ⑥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 方言志»ꎬ南京大学出版社ꎬ1998年ꎬ第124-125页ꎮ⑦周源㊁屠国瑞:«常州方言词典»ꎬ江苏教育出版社ꎬ2011年ꎬ第11-13页ꎮ[参考文献][1]JOHNMH.Acousticalstudiesofmandarinvowelsandtones[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1976.[2]侯超.基于实验语音的调系规整方法再议[C]//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ꎬ2014:93-97.[3]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ꎬ2005(3):255-268.[4]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C]//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ꎬ2006:221-227.[5]石锋ꎬ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J].当代语言学ꎬ2006(4):324-333.[6]石锋ꎬ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ꎬ2006(1):33-40.[7]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科学ꎬ1986(1):77-90.责任编辑:赵㊀青58。

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

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

常州方言称谓语探析常州方言,亦称江浙语言,是江苏省沿海地带一带从江阴、常州到淮安的一种发音方式。

它属于江南官话的变体,在南方的官话方言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一种汉语出现较早的古老方言。

与南方的官话方言一脉相承,常州方言有着自身的特点,而称谓语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就是指在日常语言中对对方称谓的表达方式。

一般情况下,常州方言中称谓语是变动灵活的,以江南官话为基础,在该语言基础上受本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加入了不少口头表达方式。

比如,在称谓亲属时,常见语言有“老子”“老媳”“老弟/老妹”等,而在常州方言中称谓加以了当地的特点,比如“哥哥”可以说“大爷”,“姐姐”可以说“大姨”,“堂哥”可以说“大哥”等等。

此外,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还有许多口头表达方式,比如表示尊敬的“叔叔”可以说“大叔”,表示亲昵的“外婆”可以说“老总”,表示惊喜的“婶婶”可以说“次媳”等等。

二、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的用法常州方言的称谓语在使用时,一般是以口头的形式出现,很少出现书面形式。

而且,由于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有许多口头表达方式,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比如,称呼亲属时,老子可以说“爷爷”,老娘可以说“奶奶”,老公可以说“老头”,老婆可以说“老太太”,老弟/老妹可以说“大弟/大妹”,哥哥可以说“大爷”,姐姐可以说“大姨”以及“堂哥”可以说“大哥”等。

此外,在称呼长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化,比如表示尊敬的“叔叔”可以说“大叔”,表示亲昵的“外婆”可以说“老总”,表示惊喜的“婶婶”可以说“次媳”等等。

三、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的重要性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对于保持传统的官话方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丰富了传统的官话方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表明了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存在,增加了地域上的特色。

此外,使用常州方言中的称谓语,也能让当地人更好地交流,从而理解和沟通,使人们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常州方言语音研究综述

常州方言语音研究综述

研 究和赵 元任 的上述 观 点基本 一 致 ,如 《 江 苏省 志 ・方
言志 》 ( 1 9 9 8 年 ) ,钟 敏 的 《 浅谈 常州话 的 语音特 点 》
出了常州话语音 的声调表 、声 母表 和韵母表 ,并把常州话 ( 2 0 0 1 ) ,等 等 。 语调的类 别跟调值大略地写 了下来 。如 : 常州方言声母方 面的特征 ,除了具有吴语 的一些普 遍 特征外 ,还 具有明显 的文 白异读特性 ,对 此进行研 究的学
母为O U 的音常州话读为[ e i ] 或其他发音部位靠前的韵母。
1 9 7 0 年 ,赵 元 任 发 表 英 文 版 《 常 州 方 言 》 ,但 这 部 书 没有 中译 本 。 1 9 8 0 年5 月 , 赵 元 任 著 ,倪 大 白翻 译 的 《 吴 语 的 对 比
目前 ,关于 常州话语音 方面的研究 比较全 面 ,学者对
州方言音系,全面阐述常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从社会语言学 但数 目存在 细小差异 ,如刘 剑仪 (《 常州音和北京音 的异 角度研究常州方言语音 ,对常州方言绅谈与街谈、常州方言 同》, 1 9 8 2 )认 为常州音 声母 有2 7 个 ,韵 母有 4 3 个 ;钱
秘 密 语 及 常州 话 方 言性 变 态 语 音等 方 面 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 。 乃荣 ( 1 9 9 2 )认为 常州话 声母 有3 O 个 ,韵 母 有 4 4 个 ; 支 洁 ( 2 0 0 6 )认 为 常 州 话 声 母 有 2 9 个 ,韵母 有4 2 个 ; 汪 平
者 有 钟 敏 ,她 在 《 常 州 话 的文 白 异读 探 析 》 ( 2 0 0 5 ) 一 文
第一表
平 阳 移 1 3 : 卜 ( 无)

常州方言“鬼”字族研究

常州方言“鬼”字族研究
“ 鬼” 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
念, 而“ 鬼” 产 生 的历史 可 以说 非 常久远 。自从 有 了 文字 , 就有 了关 于 “ 鬼” 字 的记 载 。从 甲骨文 中看 , “ 鬼” 是 由象 形 法 构 造 而 成 。不 难 发 现 , “ 鬼” 字 像 常 州 方 言 词 汇 丰 富 多彩 , 其 中“ 鬼” 字族 的 形 式 颇 为 显 著 。 由于 常州 地 区 “ 习沿 尚鬼 ” ,因此 , “ 鬼” 字 族 在人 们 日常会 话 中使用 的频 率很 高 。下
2 8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1 9卷
1 . 作 为“ 前加 成分 ” 和“ 后加 成分 ” 的“ 鬼” ( 1 ) 前加 成分
用, 个别 词例 外 。 “ 鬼” 字 之后 , 由述 语和 宾语 两部 分组成 。前一 部 分 是 述语 , 主要 由动 词 充 当 ; 后 一 部 分是 宾 语 , 是 述语 支配 和关 涉 的对 象 。两 部 分是 支 配 和被 支 配 的关 系 。后 两部 分合 起 来作 为 谓语 对 前 面一 个 “ 鬼” 字 进行说 明 , 构成 主谓 结构 。
和造词法上 。在构形法上包 括两大类 , 一类是 “ 鬼” 作为 “ 前加 成分” 和“ 后加 成分 ” ; 另外一类是重叠式 的结构 。而 在造词法上 主要表现在谐音法和修辞法两个方面 。通过与普通话相关词语 的比较研 究 , 在词语形式 和词语意 义
两方面总结 出常州方言“ 鬼” 字族异于普通话的主要特点 。
第 1 9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O月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J I ANGS U T EACHERS UNI VERS I TY OF T ECHNOL OGY

常州方言词汇的传统与变迁

常州方言词汇的传统与变迁

常州方言词汇的传统与变迁【摘要】作为常州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常州片方言在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都集中承载着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刻上了许多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印记。

语言的研究又可分为共时(某一特定时期的变化)和历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从三部分对常州方言的词汇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共时对比,寻觅常州片方言变化的吴方言传统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常州片方言词汇在近现代以来与普通话的迅速融合,形成了与无锡、苏州为代表和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各吴语系统不同的地方特色。

是常州方言在语言学历时思考下常州文化的见证。

本文第一部分做常州方言和其他吴方言共时的吴语词汇异同比较。

逐步阐述独创一格的标志词汇;同中有异,同意不同词现象;溯本同源,共同语系的历史。

第二部分则从历时角度看常州方言词汇的变迁。

透视标志词汇的融合新生,词序向官话靠拢,新旧词汇更替。

在第三部分展望常州方言的发展中,审视常州方言融合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常州方言更将固守吴语西线,见证发展进程。

【关键词】语言的活化石历史演变标志词汇同中有异溯本同源融合新生词序靠拢新旧词汇更替融合分化固守吴语西线导语:方言中蕴藏着历史,包含着文化,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

常州(广义的旧常州府)地处南北要冲,历史上吴、越、楚、中原等文化交融共生,历经千余年南北文化的碰撞交流,最终形成具有江南吴地文化特色,兼具南北文化因子的常州区域文化。

同时语言的研究又可分为共时(某一特定时期的变化)和历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常州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常州片方言在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都集中承载着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刻上了许多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印记。

本文将从三部分对常州方言的词汇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共时对比,寻觅常州片方言变化的吴方言传统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常州片方言词汇在近现代以来与普通话的迅速融合,形成了与无锡、苏州为代表和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各吴语系统不同的地方特色。

常州方言俗语研究学习PPT

常州方言俗语研究学习PPT

俗 语 ( 意 义 )
在常州的方言”,“萝卜兴吭,嗳出来粪缸”等等,以物喻事,借以告诉 人们某些立身处世之道。以下是产生在小农时代,以“萝卜”为喻体的部分俗语。
萝卜从地里拔出来,必定带上泥土。人们常以此指代在做某项工作时,顺便办成了意料之外的事。如在 侦破某一赌博案件,却连带破获了一起贪污腐败案件。这里的“拔”是主体、主营、主观愿望,是本 意, “带”,是客体,是附带、顺便、顺势,说明客观事物的规律。有时也借指“连累”、拖累的意思。
许多方言俗语大都是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有些方言俗语虽然显得粗野俗气或带有一些唯心的迷信色彩但却贴近平民百姓具有平民化和通俗化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基础和生命力被广为流传有些方言俗语也被普通话吸收成为了共同语
常州方言中俗语的研究
常州方言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是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常州小片的代表语。 常州方言语音上与周围太湖片的吴语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它自己的 特点,就是在常州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常州方言有28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44个韵母(包括自成音 节的),7个声调,这7个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 入、阳入。例如:天、甜、点、店、电、跌、笛就分属这7个声调。在语 音方面,常州话仍完整地保留了古全浊声母体系,如“店、志、绢、富” 分别读清音声母;“电、治、倦、妇”等字分别读浊音声母,而在普通 话中,这两组字往往读成同音。
俗语
俗语,作为一种民间老百姓口头流传的语句,反映着各个 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它们遍及各个领域,日常生活 的每个角落,无不渗透着人们的聪明才智。俗语正是凝聚了无 数人的心血。在这里,我们一起了解生活中的俗语,了解俗语 的魅力。 许多方言俗语大都是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劳动中产 生的,有些方言俗语虽然显得粗野俗气或带有一些唯心的迷信色 彩,但却贴近平民百姓,具有平民化和通俗化,在民间具有广泛 的基础和生命力,被广为流传,有些方言俗语也被普通话吸收, 成为了共同语。有些忌讳语或吉利语和各地的方言语音有关,如 反映到行动上就成了风俗习惯和民俗 。

常州方言资料

常州方言资料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常州方言研究
DOCS
01
常州方言概述及地域分布
常州方言的定义与分类
常州方言的定义
• 狭义:常州市区及其周边的方言
• 广义:包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的方言
常州方言的分类
• 属于吴语方言区
• 分属苏沪嘉小片和常锡小片
常州方言的地域分布特点
• 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
定的相似性
一定差异
• 部分地区存在方言岛现象
02
常州方言的语音特点
常州方言的声母特点
常州方言的声母种类
常州方言的声母特点
• 包括28个声母
• r声母与j、q、x声母的区分
• 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 v声母与w声母的区分
常州方言的韵母特点
常州方言的韵母种类
• 包括52个韵母
常州方言保护实践
• 举办方言文化活动,推广方言文化
• 制作方言保护教材,提高方言保护效果
• 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方言文化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常州方言的分布范围
常州方言的地域特点
• 主要分布在常州市区、金坛市、溧阳市等地
• 市区方言与郊区方言有所差异
• 部分地区与无锡方言、苏州方言相互影响
• 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存在一定差别
常州方言与其他方言的比较
与无锡方言的
比较
与苏州方言的
比较 -都属于
吴语方言区,
有一定的相似
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02
• 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一

《常州白泰官》常州方言古语词纪海洋

《常州白泰官》常州方言古语词纪海洋

《常州白泰官》常州方言古语词纪海洋[摘要] 常州方言中保留了不少从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汉语词汇,至今仍活跃于人们的口语中。

常州评话著作《常州白泰官》全书为常州方言口语化的文字记载,集中体现了常州方言的语言特色。

选取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古语词,对其进行考释和梳理,有利于探究常州方言古语词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常州白泰官》;古语词;常州方言;词汇考释一、常州方言与《常州白泰官》概况常州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

作为北部吴语的核心部分,常州方言经历了古吴越语的产生、移民语言的汇入到吴方言地位确立。

常州方言在生成、发展、变化中形成了丰富的方言词汇。

首部常州评话长篇话本《常州白泰官》一书是根据地道的常州曲艺家周玉峰先生口述整理的文本资料,于2011年3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52回约60万字,获得2012年牡丹奖文学奖。

常州评话是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曲艺形式,基于《常州白泰官》一书方言的权威性与代表性,本文选择此书中的方言古语词作为研究对象。

二、方言古语词的界定《辞海》将古语词定义为“由于词汇的发展和变化,在现代语言中已经用别的词代替了的古代的词”。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

参照以上定义,本文将方言古语词界定为:见于古代文献资料的,常州方言中仍在使用而现代汉语口语中不用的词汇。

其中,古代的时间为先秦至清代,文献包括字典、辞书及其他文学作品。

三、《常州白泰官》方言古语词考释【爿】徐玉梅拿行灶端过来,寻生火柴爿。

(第二十三回)《说文》:“爿,判木也。

从反片。

指事。

”“爿”在此处指劈成片的竹木等,保留了本义。

在常州方言中,“爿”还可以作为量词,与商店、工厂等搭配使用,此用法在《常州白泰官》中大量出现,“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家”或“间”,此用法是吴方言中特有的,如:后来有人扐假山边上开一爿茶馆店,等到“文化大革命”下来,连茶馆店也寻勿着了,到现在,更加呒不了。

10文22班,徐文泰,10010151

10文22班,徐文泰,10010151

常州武进方言中的“佬”字研究论文关键字:佬助词语气词语法化“佬”字在方言中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字,不同的方言中扮演着实词或者虚词两种不同的角色。

在粤方言中,佬字主要体现在实词的作用上,比如说广东人,那么就会变成“广东佬”,用佬字代替了人字的意思,宁波话也有类似表述。

然而在常州的武进方言中,这个字却显著的表现为虚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助词和语气词两大类,“佬”字使用频率较高,它可以附在名词性成份、动词性成份和形容词性成分后面,构成丰富多彩的“佬”字短句,并能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这一点和全国大多数方言,以及普通话对于佬字的解释截然不同。

首先是“名词+佬”的组合,在武进方言之中,有这么几个词语:男佬(男的),铁佬(铁制的),所以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佬字,和普通话里的“的”字非常像,我们注意到这个佬字和名词进行搭配,可以形成“的”字的名词短语,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具体的概括。

当然,“名词+佬”这样的搭配方式,佬字并非完全充当一个结构助词的特色,或者说,这个词的作用是多样的,例如:“种田佬”这个基本短语,佬字既可以解释为的,使之充当结构助词,但同时,这个“佬”字也可以解释为“人”,武进话还有一个词叫做“小佬“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一点在吴方言中的宁波方言之中可以找到例证。

通过和临近的无锡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无锡话中有一个类似的词汇叫做“个”,例如:铁个,男个等等,可见在常州武进方言中,这个“佬”字具有明显的交融色彩但同时有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言词汇其次,再来说说“形容词+佬”的搭配方式在武进方言里,这个方式比名词性成分更为明显,下面通过举例证明:好佬(好的),软佬(柔软的),红佬(红的),这在普通话中是典型的形容词+的转化成为名词性成分的概念。

在基本的使用上,组合以后和“名词+佬”十分的类似。

从充当句法成分上来看,“形容词+佬”的可以充当主语,例如:红佬好看当然更多的时候他可以作为表语成分出现,例如:那个花是红佬,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组合词汇可以直接组成句子,出现在有背景的上下文中,例如:“那个菜怎么样?”,“软佬”。

方言学

方言学

常州方言重叠用法研究重叠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一直受到语言学、文字学研究者的重视。

常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有着自己的方言特点,其中重叠式用法较为常见。

重叠是常州方言中很重要的构词方法,它分为形容词的重叠、名词的重叠和动词的重叠。

先说说形容词的重叠,常州话中常常运用形容词的重叠来加强语气。

1.比如某个字重叠后能变为动词。

如:热——热热。

冷——冷冷。

例句:去拿这杯牛奶热热吃落则。

(意思是去把这杯牛奶热一下喝掉。

)2.又如,把雪白说成雪雪白,把蜡黄说成蜡蜡黄。

例句:你格面孑L囊外蜡蜡黄啊?(你的脸怎么这么黄?)3. 如:把窝瑟(不舒服)说成窝里窝瑟,把捺搭(脏)说成捺里捺搭。

例句:你看你身酿捺里捺搭格佬,快点揩揩 r净。

(你看你身上那么脏,快点擦擦干净。

)4. 又如:把宵(薄)说成噱噱宵,把乱说成落落乱。

例句:勤拿房间里弄到则落落乱够佬!(不要把房间里弄得乱七八糟的!)5. 再如:把蟹说成蟹里蟹气,戆里戆气。

例句:你囊外蟹里蟹气格佬!(你怎么这么笨!)接下来再来说说常州方言中名词的重叠。

首先是AA式。

如:饭——饭饭,茶——茶茶,车——车车,手——手手。

例句:勃哭列,马娘就吃饭饭。

(不要哭了,马上就吃饭了。

) 这类名词一般只有与小孩子对话才会使用,一般用来哄小孩,具有一种亲切感。

然后是AABB式。

如:汤汤水水(泛指剩饭剩菜)、瓶瓶罐罐(泛指器肌类物品)。

例句:台娘只剩则汤汤水水了。

(台上只剩下剩饭剩菜了。

)这类名词泛指某一类事物,通常表示一个整体意义,重叠后的词组里不可随意更换某个字。

最后是A里AB式。

如:勒瑟(垃圾)——勒里勒瑟。

例句:要过年列,拿家勒边勒里勒瑟格东扫扫出去。

(要过年了.把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扫出去。

)在这里,名词重叠后变成了形容词。

说话人在使用这类重叠词时往往带有责备和埋怨的语气。

最后我来说说常州方言中动词的重叠用法。

1.如:吃吃、听听、想想、烤烤。

例句:没劲到则.放点歌来听听吧!这类动词通常带有尝试的意味.使祈使句的祈使意味没有那么强烈。

赵元任与常州方言语音研究

赵元任与常州方言语音研究
祖, 开启 了中 国现 代 方 言研 究 的新 纪 元 。在 其 丰 硕 的研 究成 果 中 , 处 可 见 赵 先 生 对 家 乡 常 州 话 随
文章 编号 :63— 87(0 1 0 0 0 17 08 2 1 )3— 07—0 6 (76年 ) , 12 起 常州 府 辖武 进 、 湖 、 锡 、 匮 、 阳 无 金 宜
学角度研 究常 州方 言语 音 , 常州方 言 绅谈 与街 谈 、 州方 言秘 密语及 常 州话 方 言性 变 态语 音 等 方 对 常
面 进 行 了深 入 研 究 。
关 键词 : 常州方 言 ; 系 ; 音 绅谈 与街谈 ; 字语 ” 打“

中图分 类号 : 7 ; 2 文献 标 志码 : H13 G17 A 赵 元任先 生是 中 国现代 语 言学研 究 的开 山鼻
兴、 荆溪 、 阴 、 江等 8县 。清末 , 内 尚有一 府 江 靖 城
( 常州 府 ) 县 ( 进 、 湖 ) 所 , “ 吴 重镇 、 两 武 阳 治 得 三 八 邑名 都 ” 之美 称 。赵 先 生 不 无 自豪 地 称 自己是
的钟爱 。12 96年 , 元 任 先 生 发表 了 中 国语 言 学 赵 史 上第 一篇 从现 代语 言 学角 度用 比较 法 研究 汉 语 语 法 的 论 文— — 《 京 、 州 、 州 语 助 词 的 研 北 苏 常 究 》, 州 方 言 从 此 进 入 语 言 学 工 作 者 的 视 线 。 常
常 州方 言属 于 吴语 太 湖 片 常 州 小 片 , 即 毗 也
果 最丰 富 。赵元 任 先 生研 究 常州 方 言 , 的是 专 有 篇 专著 专论 , 的则 似 一 颗 颗 闪光 的珍 珠 布 缀 于 有 其 他研究之 中。赵 元 任对 常州话 语 音 研 究 做 出 了 巨大贡献 , 元 任先 生 的研 究成 果 和 吟 诵声 中 , 从赵 可 以强烈感受 到常州方 言近百 年间 的传 承与 变化 。

基于常州吟诵的方言异读研究

基于常州吟诵的方言异读研究

基于常州吟诵的方言异读研究作者:金丽藻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01期摘要:根据对《常州吟诵三百例》的分析发现,常州吟诵中的方言异读有“文读”和“类文读”两大类。

其中“类文读”可以析出常州方言语音中的“恒量”与“变量”。

方言文白异读的产生既是语音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词发展的产物,是汉字音、义乃至字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类文读”对研究方言语音层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常州吟诵;异读;类文读;语音层次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1-0007-08方言异读,通常指文白异读,白读是口语音,文读是读书音。

从字音角度看,文读应该是某个字固定的一种读音。

赵元任[1]16,黑维强、熊正辉、刘勋宁 [2]315,王福堂[3]4 等对方言文白异读均有深入研究,而对常州吟诵方言异读鲜有涉猎。

常州吟诵语音情况很复杂,并非一字一音或一字一文一白这么简单,比如常州方言中的“人”,白读为ȵi,文读为zə,在常州吟诵中却听到zə、lə、ʐə三种不同的读书音,zə是常州方言文读,后两种念法则是受官话(一部分老年吟者不会说普通话)或普通话影响而出现的音,但这类读音在常州吟诵中出现的体量比“正宗”文读还多,本文把这类读音称作“类文读”。

从文读产生的历史渊源看,许多文读正是从“类文读”演化而成,关注这些“类文读”对进一步研究方言语音层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对文读、“类文读”,对不同于白读的所有读书音统称为“异读”。

本文研究文本资料主要为《常州吟诵三百例》。

[4]该书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选编,书中选入了32位传人的真声吟诵,其中包括赵元任、周有光、屠岸、羊淇、羊汉和钱璱之等最具典范意义的经典吟诵,由于音频局部损坏,本文用例采自丁彦士、吴玉良之外的30位吟诵者发音,凡270篇次(有部分相同诗文),统计出约350字的异读。

30位吟诵人最长与最少者出生时间相距82年,语音的历史传承与变异隐显其中,他们的吟诵语音表现出了常州方言读书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各个读音都包含着一定的语言态度和语音信息。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常州话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常州话

一篇优秀的论文[常州方言里的名词]转自月月毕业论文,我的评语是:优秀,收集不容易~~看着肚皮啊笑痛了!经过作者同意,发上来给大家分享下!转载和使用要经过偶和月月的同意,版权费我们3~7开,偶7你3啊,价格面谈,量大优惠,联系专线:114查询至HUALONGXIANG——彩翼鲲鹏月月摘要:方言里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词汇。

本文以常州方言里的名词为例,并以普通话为参照,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关键词:常州方言;名词;构词;语法;语义一、引言常州北连长江、南临太湖,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北部吴语太湖片[1]常州小片[2]。

一方面,常州话与北方官话差别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因靠近官话区,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略带官话色彩,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正因为如此,常州方言在江苏境内诸多吴方言中显得犹为独特。

方言突出的是地方特色,而这最鲜明地体现在日常的口语词汇中。

本文所选取讨论的是常州方言里的名词,文章将在普通话的参照下,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二、构词形式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来看,常州方言名词的构词形式主要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包括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单纯词;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下面对它们的每一小类逐一描述。

(一)单纯词。

包括单音节词、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

这些名词,常州方言和普通话基本相同、区别不大,因此本文就不作详细描述。

例如:(垃圾)迷雾(雾)庭独(冬天房檐上挂的冰棱)(二)合成词。

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 复合式。

常州方言里的复合式名词主要有以下类型:⑪ 联合型名词例如:河浜(小河)(夫妻,多指老年夫妻)铢钻(锥子)记认(记号或识别的标志)手脚(举动或动作,工夫)⑫ 偏正型名词例如:亮月(月亮)烂泥(泥土)脚劲(指两腿的力气、耐力)雄鸡(公鸡)白乌龟(鹅)头绳衫(绒线衣)⑬ 补充型名词例如:排条蟮片柴爿鸡丁肉丝提桶(盛水的木桶)调羹(喝汤用的小勺子)掮皮箱(买卖中介人)移星(流星)滚条(滚边用的布条)⑮ 主谓型名词例如:地动(地震)蟹壳黄(状如蟹壳的小麻糕)雪里蕻(咸菜)肉刺(手指甲上的皮肤因经常受到摩擦而翘裂的细条)除了上面五种和普通话相同的类型外,还有一些类型的名词是常州方言特有的或是颇具特色的。

地道常州话,领略老常州的文化古韵你学会了几个?会用了吗?

地道常州话,领略老常州的文化古韵你学会了几个?会用了吗?

地道常州话,领略老常州的文化古韵你学会了几个?会用了吗?常州话,吴语的一种方言,流行于常州以及周边古时属于常州府的大部分。

自家(ka):自己别指:人家侪(zai):全部蛮(mie阳平)好咯 : 挺好的嗲事体 : 啥事细赤佬 : 小赤佬、小混蛋(骂人语言,多指称比自己小的男性)细婊将 : 细婊子养个连读音,实际少用于贬意,多用于对关系至亲密的家中晚辈(子、孙、外孙),类似于文话‘小犬’、俗话‘小家伙’白相家什(zeh):玩的东西家什:东西、器物、工具掼(guae去声,huae去声)家什 : 将物件带摔地扔出掷(dzeh)家掼(guae)什,砸家掼生 : 打砸东西吃生活(chieh san weh),吃家生: 被打注:吃覅读成切(tshih,tshah)生活:做的活,事体彻(tsheh)黑:非常黑垃圾(音):leh seh邋遢(音):nah tah细(毛)丫(音似屋)头:同黄毛丫头佬小:男小孩枵(shiau):薄困觉(kao):睡觉觉为多音字,此字此词发音同胶,教掼跤(kao):摔跤奈何(ne去/3 gha平/1):怎么奈为(奈何为的缩写):为什么会覅(fiau):不要朆(fen,ven,fin):勿曾呒不(m peh),呒没(meh):没有隑(gai阳去):靠,站,立搭将(tahtsiang):将就、凑合、敷衍、不负责弗晓得 : 不知道霍霍显(团音,覅读成线)(huoh shie) : (就是矆睒的常州口音)闪电衣裳 : 衣服(同:汰衣裳)白相/孛相: 玩嗲人(tia nyin) : 是谁啊?汏浴: 洗澡恶邋遢 : 很脏萨货 : 厉害大兴 : 假冒伪劣秋个/半壁咧 : 豁出去做赞刚 : 很好弗: 不肯 : 压下,呆耸(ngai son): 呆瓜,夯 : 不指夯土,指愣头青,佬 : 功能类似普通话形容词后的“的”。

体面 : 长的好看手巾 : 毛巾,手帕,熄火 : 完了,(通常指不好结局的完,如拉东西时绳子断了,有时候也指不要再做了,或再说了,)清缸 : 茅坑,板烧 : 肉丸子,灭盼 : 休息一会儿,开路 : 出发开货 : 人死了(骂人去,如:开货了畏,快去死吧)属头,今夜,明(men)朝:昨天,今天,明天,辰光 : 时候,日头:太阳树箬 : 树叶,鸭弟弟 : 鸭子,虎三 : 横冲直撞的人,胡招/胡你朝 : 下一次斩肉 : 买肉,猢狲(猢促化,读“活”) : 猴子,流利猢狲:闲不住的人,惹是生非的人鸭焐卵:冒充内行,做事情不在行,做错撒憋气:赌气灶铁 : 拔火棍,娘娘、伯伯(pah pah) : 姑姑,来事 : 厉害,嗲个(见上注) : 什么,老嬷 : 老婆,老倌 : 老公,老姥佬 : 老太婆,didi(浊音) : 衬衫,这个表达有点离谱,不知道来源,皮皂粉 : 洗衣粉康乐球 : 台球番瓜 : 番茄连 : 缝,(缝衣服,绞衣服)连欠(chie阴平,覅读尖音):做事连贯,连续,能行养小佬 : 指生小孩,生和养育通用养,刹慢 : 节骨眼上,关头,最后,要紧 : 紧急,老细 : 儿子,剪头,剃头 : 理发光廊头 : 秃子大斧 : 斧子薛得楼 : 刺猬屙(ou阴平 en去三) : 拉(屎)箸头:筷子的顶部筷箸:筷子辫答答 : 辫子克气的 : 讨人喜欢的推气的:大方的众牲(tson阴去 san音平) : 畜生,骂人的话瞎(hah阴入)来来咯 : 瞎搞、乱来面汤:洗脸水朋友们,你们觉得常州话听得懂吗?你的同事、朋友们说的常州话你都听得懂吗?常州本地人,你们觉得那个常州方言最有趣呀?。

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

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

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经典常州话说客-----------拖媒子厉害-----------杀板聊天-----------夏比精牛B-----------老卵、大管管、管比好-----------展刚敲竹杠-----------鸣绅士时髦话------------切口没话找话说------------搭说话*人-----------比人老女人-----------老哈、蟹壳黄年轻女人-----------塞心、小子妹、子子头花钱采购(娱乐)-------洋开销蹦迪-------------摇头、嗨吃饭-------------汉一顿、食葬睡觉-------------躺死、捆高说话不中听----------洋条幅,条幅傻头傻脑-----------昂的路傻货-------------昂三货运气非常好----------扎嘘挟撒卵有钱的傻子----------洋金帮、洋铅皮、葱头土里土气-----------农民、农村户口、龙海生赌博乡镇企业家----------龙老板、龙厂长出卖色相的女人--------跳鸡吸毒者-----------切死老帅小伙-----------出美生打手-----------开边生赌徒-----------罗吧生打架用的武器-----------古桑枪----------------喷筒子鬼头鬼脑---------十骨千千刁钻-----------桥三列四嘴不饶人-----------老比老调结婚复宴-----------出款奔丧-----------出棺材沙哈-------夹板,中张头活动,内容-----------门子寻找不特定人、物---------扳亮头,物色男朋友---------罐头找小老婆--------------噶姘头顶嘴----------------接腔挨打-----------------------切桑活小伙子-------------------------细册老,细表将没话找话说----------------寻说三话烦------------------费不断地添麻烦---------------作死,作死拉达较劲--------------别苗头说大话----------------牛比腥哄那个完了--------------出货小偷---------------------十果头=你好!吃饭了吗?--你好,饭7过分?下午到哪里去玩了?--下半天到囊海去拨乡?上午我到学校里去找你的--上半天偶到学堂了去寻你个你们都是一个单位的吗?--你古才是一个单位个发?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啊?--嗲绳光请偶古7饭啊?这个女孩子很聪明的--则个小乌头蛮聪明个。

常州话中助词到则的分布以及语法意义

常州话中助词到则的分布以及语法意义

常州话中助词“到则”的分布以及语法意义常州市新侨中学李坚内容提要:常州话属于吴方言的范畴,其中有许多词是吴方言中特有的。

有些词在常州话中,语气、语调、语境变化,其语义也随之变化。

“到则”这一助词,它有多种用法,其位置的不同,意思也不同。

关键词:常州话助词到则常州话中“到则”跟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作为句末语气助词,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在语气上不仅仅表示感叹,更有程度加深的意思。

同时,“到则”为句中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引出补语成分,其作用相当于北京话里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的“得”。

一、形容词+到则,“到则”直接用在句末,表示感叹,加深程度与增强语气的作用较为突出,而且形容词一般不再受到其它程度副词、语气副词等的修饰。

1、佗家的房子大到则!(他家的房子真大啊!)2、今朝气温低到则!(今天的气温低极了!)3、有心事的啵,看你弗定心到则。

(有心事的吧,看你怎么这么不安心?)二、动词+到则,“到则”用于句末,从语义上看,这是一种不充分表达行为,大多表示某种不如意情绪,说话人往往欲言又止,比较含蓄,对方却完全能从说话人的语气中领会出省略的内容。

1、你格字写到则……(你的字写得……,言下之意就是字写得太马虎、真不像话、太不认真等。

)2、雨落到则哦……(雨下得是……,感叹雨下得真大、烦人、没完等。

)3、佗想到则……(他想得是……,言下之意想得也许头发白了、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三、“到则”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后一个音节还有拖长的可能,或与“啊”、“哦”合音为“咋”、“左”强调语气更鲜明。

1、字写则漂亮到则啊!(字写得太漂亮了!)2、黄梅天,人弗写意到则哦!(黄梅天人不舒服极了!)3、人晒到则哦!(人被太阳晒得……!)四、形容词+到则+补语,补语有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两种,它们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形容词+到则+状态补语,状态补语的结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

1)、常用的状态补语是“弗得了、要命、要死、唔没命”,还有用指示代词“减佬、过佬”:A、佗格动手能力的确强到则晤没命。

赵元任先生与常州方言语音研究

赵元任先生与常州方言语音研究

赵元任先生与常州方言语音研究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开山鼻祖,开启了中国现代方言研究的新纪元。

在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中随处可见赵先生对家乡常州话的钟爱,1926年,赵元任先生发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篇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用比较法研究汉语语法的论文——《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常州方言从此进入语言学工作者们的视线。

赵先生对常州话的关注与研究涉略诸多方面,察其总体,对常州话语音的研究最为深入与全面,成果最丰富。

赵元任先生研究常州方言,有的是专篇专著专论,有的则似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布缀于其他研究之中。

赵元任对常州话语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赵元任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吟诵声中,人们强烈感受到了常州方言近百年间的传承与变化。

壹赵元任先生说常州话常州,位于东经119°08′-120°12′,北纬31°09′-32°04′,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年文字记载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古城,底蕴深厚。

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

常州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延陵季扎的封邑,为季子故里。

城名先后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

秦代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清雍正四年(1726年)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

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得“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美称。

赵先生不无自豪地称自己是阳湖桐城文派的阳湖人。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

在《现代吴语的研究》里,调查点地名则“武进”、“常州”都用了,在赵先生心目中,武进就是常州,常州就是武进。

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

常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常州小片,也即毗陵小片。

赵元任先生在《吴语对比的若干方面》中说:“在江苏,只有东南部是吴语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根据刑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介词大体分为两大类。

[3]17由此,对武进礼嘉话的介词可以进行以下大致的分类。

第一,主要指向动词的:所构成的介词短语主要跟动作行为发生联系。

这类介词占介词的大多数:包括(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的“从、了、到、当、望、朝、趁、向、沿则、顺则”。

(2)表示状态方式的:“按照、用、凭、靠”。

(3)表示目的的:“为则”。

(4)表示对象或范围的:“拿、对、对于、向、搭、替、脱、关于”。

(5)表示排除的:“除辣则”。

(6)表示被动的:“拨”。

第二,主要是指向形容词的:所构成的介词短语主要跟性质状态发生联系。

最典型的是“比”。

还有“搭、或则”。

常州话中有的介词只是读法与普通话不同,而它的意思、用法与普通话一样。

这样的介词有:把(搦)、在(了)、往(望)、被(拨)、让(娘)。

有的只是说法不一样,例如:“除了”常州人讲“除辣则”,“和”“同”“跟”“替”常州人讲“搭”“搭则”“或则”,都可以。

二常州方言介词的概况下面主要介绍与普通话不同的介词。

主要是按照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的介词体系来介绍的。

(一)从“从”在常武方言中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从”,一种是“了”。

当“从”表示的是空间的起点时,常州人讲“了”。

例如:“你了哪开点来?”即:“你从哪里来?”“我了常州搭车过来个。

”即:“我从常州乘车过来的。

”当“从”表示动作经由的处所,后面常有“过”“下来”以及其他表示趋向的词语搭配时,常州人也讲“了”。

例如:“这水是从哪里掉下来的?”常州人讲“鉴个水是了哪介点漏下来的啊?”而以下情况“从”仍讲“从”。

当“从”表示的是时间、状态或起点,例如:“他辛苦到则,从早做到亚。

”即:“他好辛苦,从早做到晚。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是凭借,“从他长的样子来看,他应该是王老师的倪子。

”即:“从他的长相来看,他应该是王老师的儿子。

”还有在普通话中“从”跟“看、看来、来说、说来”等搭配,表示论述的角度或所依据的事理,在常州话中一样。

例如:“从他个表情来看,介件事体应该是他做个。

”即“从他的表情来看,这件事应该是他做的。

”而普通话中“从”跟“以后、以来”等搭配,表示时间的用法在常州话中不同,在常州话中通常不出现这种用法,而是用“从……开始”。

例如:“从我上小学开始,我就一直是班长。

”即“从我上小学以来,我就一直是班长。

”“从此以后”常州人讲“从够辰光开始”。

(二)在在常州方言中,用“了”表示“在”。

“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言词语,在常州口语中,“了”有多种用法,即使是作为介词,它也有不同的意思,除了上面所讲的表示“从”的意思,还能表示“在”的意思。

用法与普通话的“在”一样。

“了”用作“在”,可表示时间。

例如:“鉴件事体发生了1997年。

”即“这件事发生在1997年。

”可表示空间。

例如:“细辰光我也了介头念过书。

”即“小时候我也在这儿读过书。

”也可以组成“在”字格式,如“了……上头”、“了……下头”、“了……后头”等。

(三)往在常州方言中,用“望”表示“往”,只是声母应读作m。

意思、用法与普通话中的“往”相同。

有“望”字组成的介词结构,表示行动或动作的方向。

例如:“喊你家望前头走。

”即“我们往前走。

”有时,“望”的原意有所引申。

整个介词结构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程度。

例如:“望死里夯。

”即“往死里打。

”“望死里”修饰“夯”,表示“夯”的程度。

(四)朝在常州方言中,“朝”也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朝”,另一种是“望”,读法与上面一样。

由“朝”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在常州方言中,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均可的,但是两种用法又有偏重点。

当“朝”表示动作的方向时,“朝”的宾语多是有关方位、地点的词语。

在这种情况下,常州人多讲“望”。

例如:“望前头波”即“朝前走”。

“望南面跑”即“朝南面跑”。

当“朝”表示动作的对象,“朝”的宾语多是有关人活事物的词语。

在这种情况下,常州人多讲“朝”。

如:“够个细佬朝着我笑笑。

”即:“那个小孩朝着我笑笑。

”(五)向当“向”的意思、作用相当于“往”时,即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方向或趋向,常州人常讲“望”,而不讲“向”。

此时,“向”既可以在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在动词后作补语。

例如:“一直望前头波。

”即“一直向前面走。

”这里“望……”用作状语。

而当“向”介绍出行为、动作的对象,意思相当于“对”时,常州人讲“向”。

例如:“向雷锋学习。

”“向班长学习。

”(六)被“被”在常州人讲来是“拨”,介绍出行为、动作的主体,表示被动。

其基本用法与普通话中的“被”一致。

如“够个杯子拨我惯破佬例。

”即“那个杯子被我打破了。

”“他个心事拨我说中佬例。

”即“他的心事被我说中了。

”但是,常州口语中没有“被……给……”这一种格式。

例如:“那本本子被他用墨水给搞脏了。

”常州人就讲:“够本本子拨他用墨水弄那搭佬例。

”(七)给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给”大致有四种格式:“给他写信”“送给他”“给想一个办法”“让我给弄丢了”。

第一类格式(“给他写信”)1、介绍出服务的对象,大致相当于“为”或“替”,常州人就不讲“给”,而是就用“为”“替”,即在常州口语中的“搭”,例如:“我看搭爷爷请个医生吧!”即“我看给爷爷请个医生吧。

”“你个衣裳破佬例,我搭你补补吧。

”即“你的衣服破了,我给你缝缝吧。

”而“给我……”也讲“搭我……”,主要表示命令或敦促的语气。

例如:“你快点搭我拿出来。

”即“你快点给我拿出来。

”“你搭我快点困觉。

”即“你给我快点睡觉。

”2、介绍出受到某种行为的不利影响的人活事物,常州人讲“搭”。

例如:“他搭你弄坏佬例。

”即“他给你弄坏了。

”“你乖介点,覅搭我捣乱。

”即“你乖一点,不要给我捣乱。

”3、介绍动作或行为的承受者,常州人用“搭”。

例如:“我给你说”,常州人讲“我搭你讲”。

“高三个老师定喜欢搭学生子讲高考。

”即“高三的老师最喜欢给学生谈高考。

”4、介绍动作的主动者(施事),相当于“被”,则用“拨”,例如“杯子拨弟弟惯破佬例。

”即“杯子给弟弟打破了。

”5、有容让、使令的意思,常州人讲“拨”。

例如:“好好个念书,拨别人家看看。

”即“好好地读书,给别人看看。

”第二类格式(“送给他”)介绍出事物的接受者,常州人讲“拨”。

例如:“他送拨我一本书。

”第三类格式(“给想个办法”)在这个格式中,“给”的用法,无论是表示服务性的行为,还是表示容让、使令,都不具体指出对象,常州口语中没有此用法。

这就是说,常州人讲话用“给”时一定要指出具体的对象。

例如普通话中讲“给加个菜”,常州人要不讲“搭我加一个菜”,要不讲“搭他加一个菜”。

普通话讲“这件事,谁也不能给知道。

”常州话讲“鉴个事体,嗲人都覅拨他晓则。

”而表示被动时,常州人所讲的“拨”,应该是指“被”。

例如:“她拨开除了。

”是指“她被开除了。

”第四类格式(“让我给弄丢了”)在普通话中由“把”“被”“叫”“让”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修饰动词时,动词前还可以再加个“给”,这个“给”表示被动,其强调作用。

常州口语中无此用法。

(八)让常州人讲“让”是讲“娘”(读去声),除了表示被动时,用“被”,其他用法与普通话中的“让”一样。

可以表示允许、许可。

例如:“覅娘他走。

”即“不要让他走。

”“么妈,等一歇,娘我来扫吧。

”即“妈妈,等一下,让我来扫吧。

”可表示致使的意思。

例如:“鉴件事体,娘我高兴到则。

”即“这件事让我很高兴。

”可以表示支使、支派某人干某事。

例如:“你娘我做嗲,我就做嗲。

”即“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用在祈使句中,表示说话人请求做某事的语气。

例如:“娘我搭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即“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九)跟常州人讲“搭”或者“搭则”“或则”。

其用法大致与普通话中的“跟”一样,可表示介绍出动作的另一施动者。

例如:“嗲人搭他吵啊,是他搭我吵。

”即“谁跟他吵啊,是他跟我吵。

”可引出比较的对象。

例如:“你也搭他差不多。

”即“你也跟他差不多。

”只除了当“跟”的作用是介绍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其意思近于“向”或“对”,常州人就讲“向”、“对”。

例如:“不是我跟他有意见”,常州人就讲“不是我对他有意见。

”三几个常用介词的比较在常州方言中,可以用同一个字来表示普通话中的不同的介词,但是用法有所不同。

下面就做一比较:(一)拿、把在常州方言中,“拿”和“把”都只有一个读音,都写作“搦”(nú)。

在普通话中,这两个介词的意思以及作用也有相同之处,但是仍是有区别的。

“‘把’有时候可以和‘拿’通用。

但是,‘拿’通常是介绍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或事物,这时候‘拿’不能换成‘把’。

” [2]112例如:“拿毛笔写字。

”就不能说成“把毛笔写字。

”但是,在常州口语中就没有这一区别,在常州口语中。

不管“把”和“拿”可不可以互换,都说是“搦”。

所以,常州人讲话是不分“拿”和“把”的。

(二)跟、同、和在现代汉语中,介词“跟”、“同”、“和”用法一样,都是跟名词性词语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

而在常州方言中,这三个词都可以用同一个词来表示,都可以叫做“搭”,或者叫“搭则”、“或则”。

分别表示三种意义:介绍出动作、行为关涉的对象。

例如:“喊你家要搭/搭则/或则老师一道搦鉴次活动弄好。

”即“我们要跟/和/同老师一起把这次活动搞好。

”“我空闲时,常和\同\跟他一起下棋。

”常州口语中都讲:“我有空时,常搭\搭则\或则他一起下棋。

”介绍出动作、行为另一施事者。

例如:“你搭/搭则/或则他一道搦鉴些本子送到老师办公室。

”即“你和/同/跟他一起把这些本子送到老师的办公室。

”而介词前面的施事者占主导地位,与介词后面的施事者不能互换。

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例如:“你或则/搭/搭则他比,有点矮。

”即“你和/同/跟他比,有点矮。

”(三)拨在常州方言中,“拨”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通的意思。

大致来讲,“拨”可以表示两中意思,一个是“给”,一个是“被”。

在常州方言中,所有句子中的“被”这一个字,只要是当做介词用,表示介绍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动作的被动性,都是讲“拨”。

例如:“够个杯子拨他打破佬例。

”即“那个杯子被他打破了。

”而在常州方言中,“给”用作介词时,并不是所有的都讲“拨”,而是只在一下三种情况中才讲“拨”。

在介绍动作的主动者(施事),如“房门给他踢开了。

”常州人讲“房门拨他踢开佬例。

”这是在介绍“踢”的施事者“他”。

有容让、使令的意思,如“他不敢给别人知道”,常州人讲“他不敢拨别人晓则。

”介绍出事物的接受者,例如:“你开搦点葡萄送拨他。

”即“你去拿点葡萄送给他。

”(四)了在常州方言中,“了”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它有许多种意思。

即使是作为介词,它也有两种意思。

在常州口语中,“在”这个介词都用“了”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