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 课堂笔记精华版

合集下载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笔记笔者序本文档是笔者在考研复习期间所做的第三次经整理归纳精简过后的笔记,几乎涵括了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里面的所有核心知识点。

考研结束后,想到自己在网上到处寻找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学习笔记时,没有找到一篇完整的笔记,都很零碎。

于是,下定决心将自己所做笔记敲进电脑里保存下来,并在网上分享给大家。

我称其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核心内容” 。

笔者在此希望本笔记对你有所帮助,期待着你如愿实现考研梦!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1、四种观点:①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②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③政治就是争权夺利;④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必须记住: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 A.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B.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C.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1、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A、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B、习惯与传统。

3、政治博弈的类型: A、零和博弈; B、非零和博弈( a. 消极的零和博弈; b. 积极的零和博弈)总之,也可以说: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中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合作与冲突。

三、政治的地位(功能或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即政治具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2、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4、对个人而言,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人 权)【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人 权)【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人权15.1 复习笔记一、人权的含义1.人权概念的演化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中理性主义兴起,旨在清除封建特权与僧侣神学的自然权利学说逐渐形成,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和法律意义的“人权”。

在人权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人权学说出现了三个斗争的焦点:(1)权利的主体问题。

(2)权利的内容问题。

(3)人权与主权。

2.人权的概念与性质(1)概念人权是指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

(2)特性①最低限度的道德性第一,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即人权的存在依据是某些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准则,不道德的要求如杀人不能作为人权的内容。

第二,人权所依据的道德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挥霍性或浪费性的需要并不作为人权存在。

②普遍性人权的普遍性是指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所面向的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

③历史性指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无社会”、“无文化”的存在物所享有的权利,它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④资格性人权的资格性所蕴涵的前提是:即使国家、社会、团体不侵吞个人权利,个人也有可能成为自身权利的侵吞者。

3.两种人权观(1)个人人权观18世纪末l9世纪初,西方政治思想仍笼罩在以个人权利反抗国家暴政的激情之中,许多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仍将个人权利视为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

(2)集体人权观强调保障公共自由或国家自由,主张国家权力或社会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优越性与统率性。

(3)关于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论争,我们认为:人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不能就事论事,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施加人权压力,是其干涉主权、推行霸权的手段。

①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本质上是能够相互融合的,但这一统一需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来保证。

②应当承认,政治民主、人的权利具有自身独立性,其自我完善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提高民众文明程度,增进道德规范。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课堂笔记精华版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课堂笔记精华版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 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公共治理)【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公共治理)【圣才出品】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二、公共治理的模式 1.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 治理。 (1)市场化治理引进企业管理的效率、经济、效益即所谓的“3E”标准提高政府工作 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效益。 (2)市场化治理比较经典方式 ①私有化 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原有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不力、效率低下、服务滞后、制度僵化 等问题,它通过出售股权、引进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来改造严重官僚化的国有或者公有垄断 企业。通过私有化,国家在市场领域大步退出,授权社会来经营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提高了 服务的水平,降低了国家运营的成本,效益非常明显。 ②契约外包 是在服务主体上通过签订合同将某种公共服务承包给特殊的公司,利用公司的市场化运 作来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允许不同性质的公司参与到公共项目的竞争投标与 生产运营中来。契约运营的方式吸纳的经济力量通过市场生产方式转移了政府的生产方向, 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3)市场化模式将政府定为承包人、经营者的角色,希望政府也能够将大量的公共资 金最大化地运用在投资、生产领域,从而为公众资金创造赚取利润的机会,赢得更多的福利。 所以,企业家精神渗透在政府行动的每个方面。 2.弹性化治理
3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科学活动。 ②程序公开 指在政府决策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程序都必须用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并最大范围地允
许公民方便地参与,尤其是利益相关者更应该按照合法程序参与相关政策制定过程。 (3)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而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 ①责任性要求公共治理的主体始终保持对公民或社会广泛关注的状态,应该时时刻刻将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人)【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人)【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治人9.1 复习笔记一、政治人与公民1.政治人的含义政治人,就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2.公民(1)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公民”与“人民”不同。

“人民”是一个集合性的政治范畴,指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

对一个人不能说他是人民,只能说他是人民的一员。

“公民”则是一个个体性的法律术语,可以说某个人是公民。

(3)在中国,常与“公民”相联系的概念有“群众”。

“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群众观念甚至通常取代公民观念。

二、政治家1.政治家的含义与政治家的产生(1)政治家的含义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2)政治家的特征:①政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②政治家是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

③政治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④政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3)政治家的产生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治家一般都是通过竞选或选举方式产生。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家是通过选拔与选举方式产生的。

选拔是自上而下的过程,选举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政治家产生的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革命。

(4)成为政治家,主观条件方面的要求:①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②有一定的知名度;③良好的个人素质。

2.政治家的类型我们可以从阶级标准、职业类型、历史标准和人格类型等不同的角色对政治家进行分类:(1)阶级标准政治家的首要特征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或政治势力。

因此,政治家可以根据不同阶级形态分类。

毫无疑问,不同阶级的政治家所代表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的时代。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社会)【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社会)【圣才出品】

第八章政治社会8.1 复习笔记一、利益集团1.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利益集团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活动。

利益集团参与政治,作为社会力量,通过言论和行动,通过与政党和政府机关的互动关系,施加影响,反映和维护本群体的利益。

利益集团具有同类相聚性、互益性的理论特性,在实践中它是民间性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利益集团的分类(1)从组织角度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规模将其划分为小型政治团体、中型政治社团和大型利益集团。

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①非正规性的;②非社团性的;③机构性的;④社团性的。

(2)从利益角度以群体利益为标志,可以把利益集团分为两大类型:①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

这一类型又可以分为:第一,以政治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它以发挥政治影响力为主要目的;第二,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

这类利益集团的目标就是通过影响政府或其他机关而获得经济上的实惠。

②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人们能够普遍地承认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围绕这些问题而组建起来的团体就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

3.利益集团与资本主义政治对于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基于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现实来认识。

(1)集中各种利益西方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这就决定了利益集团的首要作用是代表和集中各种利益。

利益集团是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组织。

(2)政府的助手利益集团在接近议会和行政机构的过程中,事实上在起着重要的工作人员的作用。

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要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它们搜集情报,并从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各个方面提出论点来支持或否定议会或行政部门的观点。

(3)制约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制衡不仅来自政府内部,还需要政府外力量的制约,这就是以社会力量来制约政治权力。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

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

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

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各章考点总结(我宁波大学研究生这门课考了131分哦~)

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各章考点总结(我宁波大学研究生这门课考了131分哦~)

(2011.名词)依附理论:从发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依附理论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影响重大的一种理论。

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具有乐观色彩的“依附发展论”的演变。

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和阿明对古典依附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卡多索和埃文斯的观点则是“依附发展论”的代表。

依附理论由阿根廷学者劳尔·普雷维什在20世纪60-70年代最先提出。

该理论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是一种依附、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外围层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受着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

该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之一。

(2011、2009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我国政治发展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2010论述)结合治理理论,阐述你对如何推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看法。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考点:1、(2011简答)、(2010简答)(2009简答)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2010比较分析题)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一、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儒家认为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孔子说“为政必先正名”。

“正名”是孔子的政治指导原则,是一种政治手段。

粗了“正名”还要“为政以德”,即以统治者的道德规范和礼制对人民进行教化。

孔子的政治教化说影响极为深远,在这里,政治不仅表现为治国之道,还体现了古代思想家的一种道德价值追求。

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二、与西方政治学说相比,中国古代政治学的鲜明特点第一,在维护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同蔚为壮观;第二,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色彩浓厚;第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第四,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社会演变特别感兴趣;第五,中国古代思想体系或系统性较西方要弱。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点汇编育明教育根据近年来全国多所以《政治学导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高校考研真题,汇编了以下《政治学导论》所涉的常考点及重点,希望对广大备考生有所帮助!若有疑问,随时和育明教育相关老师取得联系!第二编政治意识 .25、政治意识的概念.第三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27、政治文化的概念.) a3 f% g2 W. p/ J" c+ k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三、政治文化的功能.32、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第四章政治意识.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35、韦伯的信仰体系.36、意识形态的概念.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9、马克思主义.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43、社群主义.44、民族主义.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57、亚政治文化.。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1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含义1.含义政治是指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2.作为博弈的政治(1)政治博弈的要素对策性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①博弈要有局中人即,要得到政治利益,必须首先成为局中人,不能出局。

在政治博弈中,局中人包括个人、团体、国家。

②目标和结果一般来说,局中人在一段时间内所追求的目标可能不止一种,追求目标时所依赖的社会资源也是多种多样,最明显的就是财富、人数、威望、职位以及说服技巧。

在正常的社会秩序内,运用资源而追求目标时一般都要遵循既定的规则。

③博弈的策略博弈的核心就是策略的运用。

每一位局中人都要设计一套策略或行动计划以使赢得的机会最大化,损失的机会最小化。

局中人制定策略时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目标和资源,还要考虑到其他人会如何行动。

(2)政治博弈的规则在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规则。

政治博弈的规则规定了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与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处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有适应性。

(3)政治博弈的类型①零和博弈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设想双方处于总体冲突状态,每一方所追求的典型策略就是取得全面的胜利,结果是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即得失相加等于零。

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就属于这种情形。

②非零和博弈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二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这种博弈的参与者等于或是多于二人,结局有可能赢家多于输家,也有可能输家多于赢家;前者被称为积极的非零和博弈,后者被称为消极的非零和博弈。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1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统治理论1.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

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即使在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也决定了由政治领袖组成的小圈子进行实际统治。

正是这个小圈子,操纵着代表制度。

无论社会怎样变革,政治不平等都将存在。

从古典的精英主义到今天的民主的精英主义,都忽视了政治统治的阶级本质(2)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无统治阶级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又分为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①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理论方面,以米利本德为代表的一些对多元民主理论的挑战,论证在当代条件下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

第一,米利本德认为,尽管多元民主理论很巧妙,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不过时,因为即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仍然是一个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它凭借经济权力把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强制机器。

第二,在米利本德看来,国家虽然是阶级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但是国家的行动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意识形态)【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意识形态)【圣才出品】

第四章意识形态4.1 复习笔记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1.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是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中创造出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向人们揭示观念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

后来,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学者那里的得到了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以至于成为“一个概念家族”,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有三种含义:①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

②是一种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

马克思在这里关心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怎样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即如何与统治权力结合起来。

③在总体上是一类确定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个人或集体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受这种文化的影响。

(2)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①一种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指的是由于情境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所以对某一社会情境真相的掩饰或扭曲,包括有意识撒谎,半意识或无意识地掩饰,有心欺骗或自欺。

②另一种是“全面”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

(3)韦伯的信仰体系信仰体系,指的是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体系或意识形态。

纵观这些定义,基本上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认知世界的信仰体系,是某一团体对世界的认识(不管是准确还是扭曲);第二,认为意识形态与个人、集体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是行动的思想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和集体的行为。

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

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的。

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之所以接受意识形态的教化,认同流行的意识形态,也是出于现实的目的。

(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这些意识形式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①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配套复习资料(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配套复习资料(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权力与权利★★★1.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2)在一般的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2.权力的类型(见表2-1)表2-1 权力的类型3.合法性及相关概念(1)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合法性理论主要是回答被统治者为什么会有心理认同或自愿服从。

合法性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2)合法性是一个包含了合法律性(政权来源)、有效性(政府绩效)、人民性(政权主体)和正义性(道义)的概念体系,即拥有了这四种基础的政权,才值得人民信仰与支持。

①合法律性是大家都承认的现代政治原则。

②有效性是最没有争议的合法性政治的基石。

③政治的“人民性”本身就是合法性,但却是争论最大的要素。

④正义性,即是否能保护社会最不利者阶层的利益。

(3)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其中的关键是合法性问题。

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政权具有了合法性,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权威。

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需要从构成合法性的基础中去寻找。

①条件之一:合法律性。

②条件之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③条件之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4.权利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或人民,国家权力存在的终极价值不在其自身,而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疆域内人民或公民的基本权利。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

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

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

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

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

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

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笔记1、政治的含义?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答: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

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政治学家们便企图把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2、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资料的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目标;3、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即政治学要合理利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资料来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4、行为主义研究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4、政治权力的含义?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权力。

6、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以及制度因素等。

7、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答: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具有以下特性:1、政治文化既是政治范畴,又是文化范畴,是在文化与历史的长久积淀中形成的、支配与制约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政治观念的综合体系。

2、政治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政治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阶级性。

4、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的结构性。

8、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答:1、政治文化规定了人们的政治倾向,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了的行为标准,直接影响政治行为的方式。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
后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又成为政治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政治学重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经济社会阶级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政治权力
1、 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和政治作用。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综合起来,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和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阐明两个观点: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 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2、 博弈论与政治的关系
博弈是分析利益的框架。
政治博弈的要素:居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与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就是政治博弈的渊源。
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20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20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20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二是它解决了低层组织由于权力不足不能履行更活跃的治理职能,慢慢形成被动、消极应付式态度的问题。

三是多中心治理是一种授权的、平等的、分散化的和网络协作的治理,通过授权,将决策权下放,让更多组织发挥亚中心的作用。

四是多元主体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给社会治理创造了更多的积极推动力量。

五是多元治理是复杂地区实现良好治理的关键选择。

10、大都市区。

P225:以某个特大都市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利用大都市的集聚效应来拉动周边地区的成长和繁荣。

优点:社会资源集中,更多人可以共享,不会因为地理空间的区域隔阂造成享受机会的过度其治理相对紧凑,容易开展。

缺点:大都市病,人口过度膨胀,城市难以承受。

交通、环境、文化、犯罪等问题日益凸显。

11、政治参与的内涵。

P229: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

二是政治参与是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三是政治参与旨在影响政府决定。

四是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12、普选制的定义。

P274:普选制是指所有成年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强制剥夺选举权之外,不受任何资格限制,普遍地享有参与选举的权利。

它依据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原则、秘密投票原则进行选举。

选举程序包括组成选举机构、划分选区、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及竞选、投票和唱票等环节。

13、人权的定义。

P283: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

人权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性。

二是普遍性。

三是历史性。

四是资格性。

14、社会保障权的含义。

P290:社会保障权又称福利权,即公民要求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 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 政治博弈的规则:宪法与法律。

3. 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三、政治的地位政治的地位可以通过其如下作用得到认识:1. 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2.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3. 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强调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了政治/国家/制度对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从不同国家的比较历史分析来看,政治/国家/制度使局面变得完全不一样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1.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2. 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

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

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讨论: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人类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寻求解放全人类的政治途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个问题中的政治关系。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发展性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政治学学科,但包含了大量政治思想,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的思想。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

3.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三、政治学的范围1.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政治理论与方法论本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府与政治行政管理世界政治2. 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1.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2. 阶级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导致阶级分化,由此导致国家的产生。

3. 制度主义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1.行为主义2.理性选择主义(1)社会选择理论(2)集体行动理论(3)公共选择理论3.新制度主义(1)历史制度主义(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思考题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二、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从系统论和博弈论角度,关于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决定谁得到好处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冲突与合作的背后不但有利益还有价值观的共识与分歧。

三、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四、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 规范性应然性价值准则核心公平正义正义自由民主政治科学what is 实证性政治学科学化科学一般程序观察收集资料归类得出结论并预测但是,政治现象复杂性变化性政治学的归纳总结不那么精确,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五、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古典主义政治学是一种制度与价值合一的研究,追问价值取向,将思想嵌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就能发展为新古典主义政治学,特征1,制度中心论2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3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统一性。

六、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旧制度主义,直接传承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征,第一,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统一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第二,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第三,制度中心主义和制度决定论七、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罗尔斯,从制度的有限性入手展开正义论述,社会基本结构之所以是正义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它影响十分深刻并自始至终。

相信整体结构决定个体行为,结构制度决定论者。

研究影响了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

由此形成了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个人偏好路径依赖等变量所构成的新制度主义第二章政治权力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威合法性本章重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

本章应该重点理解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政治权力的类型划分,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以及不同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一、政治权力的概念现代政治学的权力定义受到马克斯·韦伯的影响。

韦伯认为: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在韦伯影响之下,现代政治学中存在不同的权力观,例如:影响力说,决策参与说等。

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 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如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

权力客体是接受权力作用的团体或个人。

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的地位是相对的,可以因时因地而转换。

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

2. 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意识形态利益等。

3. 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体现于权力运作之中,建立在权力结构与权力主体结构之上。

政治权力的结构涉及以下方面:1. 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

2. 权力运行的层次。

3. 权力运行的时间性。

4. 权力作用的结果。

政治权力的结构对于我们研究现实政治生活很有意义。

也可以看出,权力的结构离不开政治权力主体的结构。

首先,权力在政治主体结构内运行,权力的大小取决于政治主体的层次,层次越高,权力影响规模越广泛。

其次,政治主体是多元的,这也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层次性,例如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结构。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是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在前两种权力类型中,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存在明显的沟通关系,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

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马克斯·韦伯将这一类型引入政治学研究。

5 合法性权利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1.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2. 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

3.合法性可促成权威的形成。

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

权力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

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权威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

4. 权力转化为权威,关键在于合法性。

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但是实现合法性向权威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些条件:第一、合法律性。

第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第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我们简单地将权力分为以上几种类型。

统治者为了减少权力运用的成本,往往综合运用以上各种类型权力。

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是两种直接相对的权力类型。

合法性权力与操纵性权力的关系相当密切。

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合法化有利于运用操纵性权力。

但操纵性权力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合法性的降低。

五、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