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我们应该注意:AAA和SSA(直角三角形除外)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第十二章轴对称1.将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称这条直线为对称轴。

2.将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若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我们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称对称轴,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

3.我们称过一条直线的中点,且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为中垂线。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

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底边中线和顶点的平分线重合(三线合一)。

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8. 三边或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为60度。

9. 有一个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0.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为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八年级数学第11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11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11章知识点本文将介绍八年级数学第11章的知识点,包括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分配律、混合运算和绝对值等内容。

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加/减的过程。

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同时,直接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减,并保持原有符号;当两个数的符号不同时,应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再将两数的绝对值相减。

例如:-5 + (-3) = -8,7 - (-4) = 11等。

二、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过程。

符号相同则结果为正数,符号不同则结果为负数。

例如:(+2) × (+5) = +10,(-3) ×(+6) = -18等。

有理数的除法需要注意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问题,将其转化为乘法运算,再根据符号得出结果。

例如:(+6) ÷ (-2) = -3,(-10) ÷(-5) = +2等。

三、分配律分配律是指在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与一个数相乘(或相除)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例如:6 × (4 + 2) = 6 × 4 + 6 × 2,7 ÷(5 - 3) = 7 ÷ 5 - 7 ÷ 3等。

四、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指同时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处理一个或多个算式。

在混合运算中应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乘除先算,再按照加减后算的原则进行运算。

例如:-4 + 3 × (8 ÷ 4 + 1) = -1,(-6) ÷ 2 - 10 × (-3) + 5 = 11等。

五、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离原点的距离,不考虑它的正负。

在数轴上,绝对值是到零点的距离。

例如,|-2| = 2,|+3| = 3。

绝对值有以下运算性质:1. |a| ≥ 0,即绝对值永不会是负数。

2. |-a| = |a|,即绝对值的值与该数的符号无关。

3. |ab| = |a| × |b|。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 圆形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 圆形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圆形知识点总
结 (新版)新人教版
本文档将对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圆形" 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该章节的重点内容:
1. 圆的定义与性质
- 圆的定义:由平面内距离一定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 圆的性质:圆心到圆上任意点的距离相等,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弦,直径是一条通过圆心的弦,圆的直径是弦的最长的一种。

2. 直径、半径、弦与弧
- 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并经过圆心的线段。

- 半径: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的半径都等长。

- 弦: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

- 弧:圆上的一段弧线,通常用两个端点来表示。

3. 邻接关系与判定方法
- 邻接关系:
- 圆内切:两个圆的公共部分是一个圆。

- 圆外切:两个圆的公共部分是一个圆外的点。

- 判定方法:
- 判断一点是否在圆内:计算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否小于半径。

- 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计算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和半径之差。

4.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 圆的周长(或周):圆形边缘的长度,这个长度也称为圆的
周长,通常用C表示,C = 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 圆的面积:圆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通常用S表示,S =
πr²。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圆形" 的知识点总结。

请根
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 梯形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 梯形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梯形知识点总
结 (新版)新人教版
1. 梯形的定义
梯形是指有两条平行边的四边形。

其中,较长的两边叫做上底和下底,两条连接上底和下底的斜边叫做腰,而两条腰的交点叫做顶点。

2. 梯形的分类
根据上底和下底的长度关系,梯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等腰梯形:上底和下底长度相等的梯形。

- 直角梯形:腰和底边之间有直角的梯形。

- 一般梯形:除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以外的其他梯形。

3. 梯形的性质
- 梯形的对边平行:一条边和与之不共顶点的另一条边平行。

- 梯形的底角和顶角互补:底边的两个邻角和顶边的两个邻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底角相等,顶角相等,且底边中点连线与顶边中点连线平行。

4. 梯形的面积计算
梯形的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5. 梯形的周长计算
梯形的周长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周长 = 上底 + 下底 + 两条腰的长度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梯形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背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 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包括等边三角形,即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等腰三角形)。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交于一点(内心)。

4.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具有稳定性。

这一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本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推论:根据三边关系可以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或已知两边时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三、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 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 外角的定义与性质: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四、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其他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

五、多边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

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l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主要讲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图形的性质以及对称性等内容,以下是本章的具体知识点。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两条数轴来确定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关系,称为点的坐标。

其中,横坐标表示在横轴上的距离,纵坐标表示在纵轴上的距离。

坐标轴上的交点被称为原点,坐标轴正方向由左往右、由下往上标出。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1. 直线的性质: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图中的点有无数个,且在直线上。

除此之外,它是平面中最短的路径,两点都在这个路径上。

2. 角的性质:角是两个不同的线段之间的空间,其中两端点相交的点被称为角的顶点。

根据顶点不同,角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

3.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由三个线段组成的图形,共有三个顶点和三个内角,角度之和为180度。

可分类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是由四个线段组成的图形,共有四个顶点和四个内角,角度之和为360度。

可分类为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

5. 圆的性质:圆是由所有围绕圆心等距离的点组成的图形。

圆心是圆上最中间的点,直径是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该图形特点是半径相等。

三、对称性对称性是指一个图形绕某一直线或点旋转、翻折或滑动后,它和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一般有以下两种类型:1. 线对称性:指线对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与该图形对称轴另一侧的一个点相互对称,如镜子对称。

2. 点对称性:指点对称中心与图形上任意一点的交点与该图形对称中心的另一点相互对称,如旋转对称。

以上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将对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详细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详细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讲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定义: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2.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向它的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注意八字形)注意: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4.三角形的中线:三角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三角形中线分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与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6.三角形的稳定性: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 cm,腰长的3倍比底边长的2倍多6 cm.求各边长.例2.已知:△ABC的周长为48cm,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差为14cm,另一边与最小边之和为25cm,求:△ABC 的各边的长。

例3.已知△ABC的周长是24cm,三边a、b、c满足c+a=2b,c-a=4cm,求a、b、c的长.例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另外两边长;(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是4,求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11—12章)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11—12章)

).(, ,, SAS DEF ABC DEF ABC ∆≅∆∴⎪⎩⎪⎨⎧===∆∆ 中,与).(, , ,ASA DEF ABC DEF ABC ∆≅∆∴⎪⎩⎪⎨⎧===∆∆ 中,与 AC BFED图2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能够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两个图形是否全等只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与图形所在位置无关。

2.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 。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1)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5.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 ,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1.如图1,用文字表述“SSS ”: 。

2.如图1,用文字表述“SAS ”: 。

3.如图1,).(, , , SSS DEF ABC DEF ABC ∆≅∆∴⎪⎩⎪⎨⎧===∆∆ 中,与 A F E D C B 图1).(, , ,AAS DEF ABC DEF ABC ∆≅∆∴⎪⎩⎪⎨⎧===∆∆ 中,与用文字表述“ASA ”: 。

4.如图1,用文字表述“AAS ”: 。

5.如2,用文字表述“HL ”: 。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常见思路如下表:11.3角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角平分线是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2.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作法。

(见课本P19)3.角平分线的性质(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 相等。

(2)符号语言:如图3,).(, , HL DEF ABC DEF Rt ABC Rt ∆≅∆∴⎩⎨⎧==∆∆ 中,与ODCPBA图3).( D,OB PD C OP AOB 角平分线的性质于,于上,在射线,点平分∴⊥⊥∠OA PC P OP(3)应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的格式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章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章  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整理1、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另两边之差| < 第三边 < 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1)△的高、△的中线、△的角平分线都是线段(2)交点情况a.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位于△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位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b.△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位于△的内部。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位于△的内部。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5、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9、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n边形总共有2)3(-nn条对角线,。

10.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11、三角形的分类a.按边分:三角形()()⎪⎩⎪⎨⎧⎩⎨⎧=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底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21b.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小结一、本章的基本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有斜边、直角边(HL )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

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

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

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八年级数学11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11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11章知识点八年级数学11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内容围绕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和相似性展开。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进行解析。

一、平面图形1.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假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有勾股定理:a²+b²=c²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a=3cm,直角边b=4cm,求斜边c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²=3²+4²c²=9+16c²=25c=5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cm。

2. 圆形圆形是指具有相同半径的所有点的集合。

其中,半径是由圆心到任何一点的距离;直径是指通过圆心的线段的长度,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周长:C=2πr或C=πd面积:S=πr²例如,一个圆的直径长度为6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根据公式可得:C=πd=π×6=18.85cmS=πr²=π×(6/2)²=28.27cm²所以这个圆的周长为18.85cm,面积为28.27cm²。

二、空间图形1. 立方体立方体是指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构成的一个空间图形。

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表面积:S=6a²体积:V=a³其中,a是正方形的边长。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边长为5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根据公式可得:S=6a²=6×5²=150cm²V=a³=5³=125cm³所以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为150cm²,体积为125cm³。

2. 圆锥体圆锥体是指以圆形为底面,且所有侧棱均交于一个点的三维几何图形。

圆锥体的侧面积和体积分别为:侧面积:S=πrl体积:V=(1/3)πr²h其中,r是底面圆的半径,l是斜高,h是高。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最好资料)新人教版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最好资料)新人教版

(初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 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与长度为5的线段能组成四边形的是()A.1,1,1B.1,1,8C.1,2,2D.2,2,2答案:D分析:若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则三条较短边的和必大于最长边,由此即可完成.A、1+1+1<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B、1+1+5<8,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小于8,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C、1+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等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错误;D、2+2+2>5,即这三条线段的和大于5,根据两点间距离最短即知,此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线段最短,类比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任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因而较短的两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即可,四条线段能组成四边形,作三条线段的和大于第四条边,因而较短的三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即可.2、要得知作业纸上两相交直线AB,CD所夹锐角的大小,发现其交点不在作业纸内,无法直接测量.两同学提供了如下间接测量方案(如图1和图2):对于方案Ⅰ、Ⅱ,说法正确的是()A.Ⅰ可行、Ⅱ不可行B.Ⅰ不可行、Ⅱ可行C.Ⅰ、Ⅱ都可行D.Ⅰ、Ⅱ都不可行答案:C分析:用夹角可以划出来的两条线,证明方案Ⅰ和Ⅱ的结果是否等于夹角,即可判断正误方案Ⅰ:如下图,∠BPD即为所要测量的角∵∠HEN=∠CFG∴MN∥PD∴∠AEM=∠BPD故方案Ⅰ可行方案Ⅱ:如下图,∠BPD即为所要测量的角在△EPF中:∠BPD+∠PEF+∠PFE=180°则:∠BPD=180°−∠AEH−∠CFG故方案Ⅱ可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本题的突破点是用可画出夹角的情况进行证明3、刘零想做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6cm和8cm的细木条,需要将其中一根木条分为两段,如果不考虑损耗和接头部分,那么可以分成两段的是()A.6cm的木条B.8cm的木条C.两根都可以D.两根都不行答案:B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答案.解: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应把8cm的木条截成两段,如将8cm的线段分成3cm和5cm或4cm和4cm,所截成的两段线段之和大于6,所以,可以,而6cm的线段无论如何分,分成的两段线段之和都小于8,所以,不可以.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如图,若干个全等的正五边形排成圆环状,图中所示的是前3个正五边形,要完成这一圆环还需正五边形的个数为()A.10B.9C.8D.7答案:D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求出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再延长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这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完成这一圆环需要的正五边形的个数,然后减去3即可得解.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540°÷5=108°,∴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180°−108°=72°,如图,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点O,则∠1=180°−2×72°=36°,360°÷36°=10,∵已经有3个五边形,∴10−3=7,即完成这一圆环还需7个五边形.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求出这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需要减去已有的3个正五边形.5、已知△ABC中,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连接DE、BE、DC,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S△ADES△ABC =ADABB.S△ADES△ABC=AEACC.S△ADCS△ABC =ADABD.S△ADES△EDC=AEAC答案:C分析:A选项,设点E、C到AB的距离分别为ℎ1,ℎ2,则ℎ1<ℎ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B选项设点D、B到AC的距离分别为x,y,则x≠y,x<y,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C选项,设点C到AB距离为h,△ADC=12AD⋅ℎ,S△ABC=12AB⋅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D选项,设点D到AC距离为ℎ3,则S△ADE=12AE⋅ℎ3,S△EDC=12CE⋅ℎ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A选项:设点E、C到AB的距离分别为ℎ1,ℎ2,则ℎ1<ℎ2,S△ADE=12AD⋅ℎ1,S△ABC=12AB⋅ℎ2,∴S△ADES△ABC =12AD⋅ℎ112AB⋅ℎ2=AD⋅ℎ1AB⋅ℎ2≠ADAB,故A错误;B选项:设点D、B到AC的距离分别为x,y,则x≠y,x<y,S△ADE=12AE⋅x,S△ABC=12AC⋅y,S△ADES△ABC=12AE⋅x12AC⋅y=AE⋅xAC⋅y≠AEAC,故B错误;C选项:设点C到AB距离为h,△ADC=12AD⋅ℎ,S△ABC=12AB⋅ℎ,∴S△ADCS△ABC =12AD⋅ℎ12AB⋅ℎ=ADAB,故C正确;D选项:设点D到AC距离为ℎ3,则S△ADE=12AE⋅ℎ3,S△EDC=12CE⋅ℎ3,∴S△ADES△EDC =12AE⋅ℎ312CE⋅ℎ3=AECE=AEAC−AE≠AEAC,故D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的计算,掌握三角形的高的定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16边形,那么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为()A.15或16或17B.15或17C.16或17D.16或17或18答案:A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当截线不经过多边形的顶点时,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时,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两个顶点时,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得答案.解:如图,当截线不经过多边形的顶点时,被截后的多边形比原多边形增加一条边,所以当被截后的多边形为16边形,则原多边形为15边形,如图,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时,被截后的多边形与原多边形边数相同,所以当被截后的多边形为16边形,则原多边形为16边形,如图,当截线经过多边形的两个顶点时,被截后的多边形比原多边形少一条边,所以当被截后的多边形为16边形,则原多边形为17边形,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用直线截多边形的一个角后,被截后的多边形的边数与原多边形的边数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清晰的分类讨论.7、当n边形边数增加2条时,其内角和增加()A.180°B.360°C.540°D.720°答案:B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新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2.(n+2−2)•180−(n−2)•180=36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内角和就增加180度.8、在△ABC中,∠A=12∠B=13∠C,则△ABC为()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等腰答案:B分析:根据∠A=12∠B=13∠C分别设出三个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列出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得出答案.∵∠A=12∠B=13∠C∴可设∠A=x,∠B=2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x+2x+3x=180°解得:x=30°∴∠A=30°,∠B=60°,∠C=90°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选择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基本概念.9、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 )A.35°B.95°C.85°D.75°答案:C分析:根据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得出∠ACD=12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即可求解.解:∵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A=∠ACD-∠B=120°-35°=8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0、能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的例证图是().A.B.C.D.答案:C分析:先将每个图形补充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解:A、如图1,∠1是锐角,且∠1=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2,∠2是锐角,且∠2=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图3,∠3是钝角,且∠3=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4,∠4是锐角,且∠4=α+β,所以此图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A+∠B+∠C+∠D+∠E=______.答案:180度##180°分析:如图,连接BC,记CD,BE的交点为G,先证明∠D+∠E=∠GBC+∠G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解:如图,连接BC,记CD,BE的交点为G,∵∠D+∠E=180°−∠DGE,∠GBC+∠GCB=180°−∠BGC,∠DGE=∠BGC,∴∠D+∠E=∠GBC+∠GCB,∴∠A+∠ABG+∠GBC+∠GCB+∠ACG=180°,∴∠A+∠ABG+∠ACG+∠D+∠E=180°,所以答案是:18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构建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点D在△ABC的边BA的延长线上,点E在BC边上,连接DE交AC于点F,若∠DFC=3∠B=117°,∠C=∠D,则∠BED=________.答案:102°分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数.解:∵∠DFC=3∠B=117°,∴∠B=39°,设∠C=∠D=x°,39+x+x=117,解得:x=39,∴∠D=39°,∴∠BED=180°−39°−39°=102°.所以答案是:102°.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3、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若BD=2,CD=1,则DE的长为______.答案:0.5或1.5分析:根据题意作出草图,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解: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BD=2,CD=1,如图,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C=BD−CD=1∴DE=BD−BE=BD−12BC=2−12=32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C=BD+DC=2+1=3∴BE=12BC=32∴DE=BD−BE=2−32=12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CD=0,不合题意,所以答案是:12或32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关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4、一个多边形外角和是内角和的29,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 答案:11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为(n −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n 的值. 解:根据题意可得:29×(n −2)×180°=360°, 解得:n =11 ,所以答案是:11.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以及外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型.记忆理解并应用这两个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C 中,∠A =60°,∠B =40°,DE ∥BC ,则∠AED 的度数是______.答案:8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 =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答案.∵∠A =60°,∠B =40°,∴∠C =180°﹣∠A ﹣∠B =80°,∵DE ∥BC ,∴∠AED =∠C =80°,所以答案是:80°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行线的性质,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多1,AB与AC的和为11(1)求AB、AC的长;(2)求BC边的取值范围.答案:(1)AB=6,AC=5(2)1<BC<11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BD=CD.所以△ABD和△ADC的周长之差也就是AB与AC的差,然后联立关于AB、A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1)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ADC的周长=(AB+AD+BD)−(AC+AD+CD)=AB−AC=1,即AB−AC=1①,又AB+AC=11②,①+②得:2AB=12,解得AB=6,②−①得:2AC=10,解得AC=5,∴AB和AC的长分别为:AB=6,AC=5;(2)∵AB=6,AC=5;∴1<BC<1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ABC中,CD平分∠BCA,E为CD延长线上一点,EF⊥AB于点F,已知∠ACB=70°,∠E= 30°.求∠A的度数.答案:25°分析:利用垂直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DF,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出∠CDB,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CB,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解:∵EF⊥AB,∴∠EFD=90°,又∵∠E=30°,∴∠EDF=180°−∠E−∠EFD=60°,∴∠CDB=∠EDF=60°.∵CD平分∠BCA,∠ACB=70°,∴∠DCB=12∠ACB=12×70°=35°.∴∠B=180°−∠CDB−∠DCB=180°−60°−35°=85°,∴∠A=180°−∠B−∠ACB=180°−85°−70°=25°,即∠A的度数为25°.小提示: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如图,在△ABC中,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AC=α,∠B=β(α>β).(1)若α=70°,β=40°,求∠DCE的度数;(2)试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DCE的度数_________.答案:(1)∠DCE=15°(2)α−β2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B的值,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CE.(2)由(1)的解题思路即可得正确结果.(1)解:∵∠BAC=70°,∠B=40°∴∠ACB=180°−(∠BAC+∠B)=180°−(70°+40°)=70°,∵CE是∠ACB的平分线,∴∠ACE=12∠ACB=35°.∵CD是高线,∴∠ADC=90°,∴∠ACD=90°−∠BAC=20°,∴∠DCE=∠ACE−∠ACD=35°−20°=15°.(2)解:∵∠BAC=α,∠B=β∴∠ACB=180°−(∠BAC+∠B)=180°−(α+β),∵CE是∠ACB的平分线,∴∠ACE=12∠ACB=12×[180°−(α+β)]=90°−α+β2.∵CD是高线,∴∠ADC=90°,∴∠ACD=90°−∠BAC=90°−α,∴∠DCE=∠ACE−∠ACD=90°−α+β2−90°+α=α−β2.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高线以及角的转换,掌握角平分线,高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及常见题型知识点一:三角形1、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_____.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_____________,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如图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ABC,可以记作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ABC的三边,有时也用_____________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CA用____表示,顶点C所对的边AB用____表示.2、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_____.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_______.3、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另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___,腰和底的夹角叫做____.如右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那么腰是___底是____,顶角是____,底角是_____.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_____ .如图⑴,AD是△ABC的高,则AD⊥_____.三角形的中线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_____ .如图⑵,AD是△ABC的中线,则BD=______=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AC的平分线AD,交∠BAC的对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___________.如图⑶,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D=∠_______.6、三角形是具有__________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__________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_.8、三角形的外角:(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相邻的内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BAC=∠EDF=90°,∠E=45°,∠C=30°,AB与DF交于点M.若BC//EF,则∠BMD的大小为()A.60°B.67.5°C.75°D.82.5°答案:C分析:根据BC//EF,可得∠FDB=∠F=4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由图可得∠B=60°,∠F=45°,∵BC//EF,∴∠FDB=∠F=45°,∴∠BMD=180°−∠FDB−∠B=180°−45°−60°=7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如图,直角三角形有:△ABC、△ABD、△ACD.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是关键,要做到不重不漏.3、如果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那么这个多边形有()条对角线.A.20B.27C.35D.44答案:C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可以表.示成n(n−3)2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4×360°,解得n=10.10×(10-3)÷2=35(条).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方程的思想.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及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公式.4、如图,一束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在放置于地面的正六边形上,若∠1=19°,则∠2的度数为()A.41°B.51°C.42°D.49°答案:A分析:先求出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120°,每个外角等于60°,∴∠FAD=120°-∠1=101°,∠ADB=60°,∴∠ABD=101°-60°=41°∵光线是平行的,∴∠2=∠ABD=41°,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正六边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将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EDF如图放置(其中∠A=60°,∠F=45°),使点E落在AC边上,且ED//BC,则∠AEF的度数为( )A.145°B.155°C.165°D.170°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2,然后根据∠CEF=∠DEF -∠2计算出∠CEF,即可求出∠AEF.解:∵∠A=60°,∠F=45°,∴∠1=90°-60°=30°,∠DEF=90°-45°=45°,∵ED∥BC,∴∠2=∠1=30°,∠CEF=∠DEF-∠2=45°-30°=15°,∴∠AEF=180°-15°=16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B=20,AC=18,AD为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1B.2C.3D.4答案:B分析:利用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在△ABC中,AD为中线,∴BD=CD.∵C△ABD=AB+BD+AD,C△ACD=AC+CD+AD,∴C△ABD−C△ACD=AB−AC=20−18=2.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明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运用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的差是解本题的关键.7、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2B.∠2=∠3C.∠3=∠4D.∠1=∠5答案: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进行判断.解:A、∵∠1与∠2是对顶角,∴∠1=∠2,本选项说法正确;B、∵AD与AB不平行,∴∠2≠∠3,本选项说法错误;C、∵AD与CB不一定平行,∴∠3≠∠4,本选项说法错误;D、∵CD与CB不平行,∴∠1≠∠5,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应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意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8、在△ABC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差,则()A.必有一个角等于30°B.必有一个角等于45°C.必有一个角等于60°D.必有一个角等于90°答案:D分析:先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x,y,则可得第三个角(180°-x-y),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答案.设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x,另一个角为y,则第三个角为(180°-x-y),则有三种情况:①x=|y−(180°−x−y)|⇒y=90∘或x+y=90∘②y=|x−(180∘−x−y)|⇒x=90∘或x+y=90∘③(180∘−x−y)=|x−y|⇒x=90∘或y=90∘综上所述,必有一个角等于90°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下列多边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答案:D分析: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直接得出答案.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具有不稳定性,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特性,牢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小亮同学用绘画的方法,设计的一个正三角形的平面镶嵌图,其中主要利用的是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如果整个镶嵌图△ABC的面积为7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5B.26C.30D.39答案:B分析:正ΔABC中有多种图形,将不规则图形拆分后,可归结为四种图形,每种图形都可划分为面积最小的正三角形的组合,最后正ΔABC全部由小正三角形组成,根据阴影部分小正三角形的个数所占全部小正三角形个数比例与面积相乘即可得出答案.如图所示,将不规则部分进行拆分,共有四种图形:正六边形、较大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小正三角形;其中一个正六边形可以分成6个小正三角形,较大正三角形可以分成4个小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6个小正三角形,由图可得:正六边形有13个,可分成小正三角形个数为:13×6=78(个);较大正三角形有26个,可分成小正三角形个数为:26×4=104(个);平行四边形有5个,可分成小正三角形个数为:5×6=30(个);小正三角形个数为13个;∴一共有小正三角形个数为:78+104+30+13=225(个),∴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75×78=26,225故选:B.小提示:题目主要考查创新思维,将其进行分类分解是解题难点.填空题1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B=3,AC=4,BC=5,则AD=______.答案:2.4分析:根据面积相等可列式12AB·AC=12BC·AD,代入相关数据求解即可.解:∵AB⊥AC,AD⊥BC,∴12AB·AC=12BC·AD∵AB=3,AC=4,BC=5,∴AD=AB·ACBC =125=2.4故答案諀:2.4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等积关系求线段的长,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射线AB与射线CD平行,点F为射线AB上的一定点,连接CF,点P是射线CD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端点C),将△PFC沿PF折叠,使点C落在点E处.若∠DCF=62°,当点E到点A的距离最大时,∠CFP=_____.答案:59°##59度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当E落在AB上时,AE距离最大,利用AB∥CD且∠DCF=62°,得到∠CFA=62°,再根据折叠性质可知:∠EFP=∠CFP,利用补角可知∠EFP+∠CFP=118°,进一步可求出∠EFP=∠CFP=59°.解: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当E落在AB上时,AE距离最大,如图:∵AB∥CD且∠DCF=62°,∴∠CFA=62°,∵△PCF折叠得到△PEF,∴∠EFP=∠CFP,∵∠EFP+∠CFP=118°,∴∠EFP=∠CFP=59°.所以答案是:59°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补角,角平分线,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当E落在AB上时,AE距离最大,再解答即可.13、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而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此三角形的_________心.答案:重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即可求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此三角形的重心;所以答案是:重.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14、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D的周长比△CBD的周长多_____.答案:2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得到AD=D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解:∵BD是△ABC的中线,∴AD=DC,∴△ABD的周长-△CBD的周长=(AB+AD+BD)-(BC+DC+BD)=AB-BC=5-3=2(cm),∴△ABD的周长比△CBD的周长多2cm,所以答案是:2cm.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15、如图,孔明在驾校练车,他由点A出发向前行驶200米到B处,向左转45°.继续向前行驶同样的路程到C 处,再向左转45°.按这样的行驶方法,回到点A总共行驶了 __.答案:1600米##1600m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汽车所走的路程正好是一个外角为45°的多边形的周长,求出多边形的周长即可.解:根据题意得:360°÷45°=8,则他走回点A时共走的路程是8×200=1600(米).故回到A点共走了1600米.所以答案是:1600米.小提示:本意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解答题16、如图,已知在△ABC中,∠B=30°,∠C=50°,AE是BC边上的高,AD是∠BAC的角平分线,求∠DAE的度数.答案:1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E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解:∵∠B=30°,∠C=50°,∴∠BAC=180°-∠B-∠C=100°,∵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D=1∠BAC=50°,2∵AE是BC边上的高,∴∠AEB=90°,∴∠BAE=90°-∠B=60°,∴∠DAE=∠BAE-∠BAD=1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AD是△ABE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BC⊥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C,点F在AB上,连接EF交AD于点G.(1)若2∠1+∠EAB=180°,求证:EF∥BC;(2)若∠C=72°,∠AEB=78°,求∠CB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24°分析:(1)先根据AD是△ABE的角平分线得出∠EAB=2∠GAF,,再由2∠1+∠EAB=180°得出∠AGF+∠GAF=90°,进而可得出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1)证明:∵AD是△ABE的角平分线,∴∠EAB=2∠GAF,∵2∠1+∠EAB=180°,∴2∠1+2∠GAF=180°,∵∠1=∠AGF,∴2∠AGF+2∠GAF=180°,∴∠AGF+∠GAF=90°,∴∠AFG=90°,∵BC⊥AB,∴∠AFG=∠ABC==90°,∴EF∥BC;(2)解:∵∠C=72°,∠ABC==90°,∴∠CAB==90°-∠C==90°-72°==18°,∴∠EAB=2∠CAB=36°,∵∠AEB=78°,∴∠ABE==180°-(∠AEB+∠EAB)==90°-(78°+36°)==66°,∴∠CBE=90°-∠ABE==90°-66°==24°.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及三角形的内外角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在一个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比相邻外角的3倍还大20°.(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若将这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答案:(1)9;(2)1080º或1260º或1440º.分析:(1)设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则与其相邻的内角等于3x+20°,根据内角与其相邻的外角的和;是180°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求出此多边形的边数为360°x(2)剪掉一个角以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1条,也可能减少了1条,或者不变,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1)设每一个外角为x,则与其相邻的内角等于3x+20°,∴180°−x=3x+20°,∴x=40°,即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40°,∵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多边形的外角个数为:360°=9,4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2)因为剪掉一个角以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1条,也可能减少了1条,或者不变,①若剪去一角后边数减少1条,即变成8边形,∴内角和为(8−2)×180°=1080°,②若剪去一角后边数不变,即变成9边形,∴内角和为(9−2)×180°=1260°,③若剪去一角后边数增加1,即变成10边形,∴内角和为(10−2)×180°=1440°,∴将这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或1260°或144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八上数学十一章到十五章知识点

八上数学十一章到十五章知识点

八上数学十一章到十五章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的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是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三边全等)、SAS(两边和夹角全等)、ASA(两角和一边全等)、AAS(两角和非夹角全等)和HL(直角边斜边公理)。

3.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通过使用判定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在几何图形、测量、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十二章:轴对称1. 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 轴对称的判定定理: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 轴对称的应用:在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十三章:实数1. 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而有理数则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2. 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的集合,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

3.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平方根是一个数的非负的平方根,立方根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给定值的数。

4. 实数的运算:实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遵循运算规则。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定义在某个数集上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具有一些基本性质。

2.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一次函数是函数的一种,其图像为一条直线。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b,其中k和b 是常数。

通过解析式可以确定函数的图像,并通过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

4.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一次函数在经济学、工程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 整式的乘法规则:通过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等规则来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
知识点归纳
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图形叫做三角,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2.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
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两个底角相
等。

4.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5.三角形分类:
(1)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按角分: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6.三角形三边的性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
三边
注:1)在实际运用中,只需检验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可说
明能组成三角形
2)在实际运用中,已知两边,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两边之差<第
三边<两边之和
3)所有通过周长相加减求三角形的边,求出两个答案的,注意检查每
个答案能否组成三角形
7.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
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8.三角形的中线: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
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注:两个三角形周长之差为x,则存在两种可能:即可能是第一个△
周长大,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周长小
9.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D,
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
10.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证明方法:利用平行线性质
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有三个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6.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三、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2.N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 边形
3.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
4.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5.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6.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注:有些题,利用外角和,能提升解题速度
7.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注:探索题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是从N边形顶点出发,不要盲目背诵答案
8.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n边形共有对角线
23)
-
n(n
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