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汇总:
1. 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2. 《周礼》、《尚书》、《礼记》、《诗经》和《春秋》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3.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4.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老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

5.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传承。

6.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古琴、笛子、二胡等,其中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7. 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川剧、粤剧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8. 中国古代画家有吴道子、顾恺之、张大千等,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名家。

9.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全书共收3万多个字。

10.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汇总,这些文化元素丰富多彩,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古代文化是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些时期的文化都是源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涵盖读书、写作、艺术、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念、衣食住行、民间俗信、婚嫁习俗、文化实践等构成。

1、古代读书方式:古代的书本大多是手写的,书写的工具为胡麻、铁笔、木笔、秀笔等,一般常用的笔墨有墨、朱、绿、秋、金等,毛笔是最后出现的,古老的读书方式有口诵、眼读、指读、抄练等。

2、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的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书法艺术形式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四个形式,书写的工具和形式也有很多,古人认为书法有“文如其人”之说,一笔一划传神了作者的内涵和情感。

3、古代宗教信仰:周朝时期以阴阳五行、礼乐治天为主流宗教信仰,到了秦汉时期,道教、佛教逐渐深入民间,魏晋时期儒学逐渐成为宗教信仰的主流。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大力推广,僧尼和佛教弟子都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尊重,佛教也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4、古代传统价值观念: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来行事,以养性修身、守正节,礼法仁爱、事实礼仪、仁德士大夫三者相表达、一致的理念。

5、古代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古代生活的三大要素,古代的衣食有很多传统的食物,如米饭、小米面、豆粉、馒头、烤鸭等,而住行则以宅舍、府邸、寺庙、庙宇等为主,而交通则以步行、轿子、马车、船只等为主要形式。

6、古代民间俗信:古代民间俗信涵盖很多活动,如庆典、吉神信仰、家风活动等,不同的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吉神,如孔子教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佛教教人信仰宽恕,这些都影响了古代的民间俗信活动。

7、古代婚嫁习俗:古代的婚嫁习俗大多是以祭祀为主,它们是由婚礼礼仪中演变而来,主要形式包括礼堂仪式、宴席活动、祭司大臣、朝觐等,形式丰富,依据不同的习俗会有精美的传统礼装,婚嫁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古代文化实践:古代的文化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诠释思想的内涵,古代文化的实践有读书进修、习武竞技、尝试乐器技艺、歌舞狂欢、茶道茶艺等,它们深深影响了古代的文化氛围。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6. 五金:金、银、铜、铁、锡。

7.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 岁寒三友:松、竹、梅。

1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 中国四大古典戏曲:孔尚任《桃花扇》、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 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

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 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 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 五谷:稻、黍、稷、麦、豆。

23.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24.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5. 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 中国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自己文化根源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让您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文化以其众多的发明和创造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点。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与臣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君主掌握着最高的权力,而臣民则必须服从君主的指挥。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直到1912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封建制度才被彻底废除。

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这种制度在唐朝开始实行,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

科举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文化水平,也使得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4. 中国的兵法家和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化中,兵法家和儒家思想是两大重要的思想流派。

兵法家思想主张“以战争为中心”,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而儒家思想则主张“以文化为中心”,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这两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和书法是两大重要的艺术形式。

诗词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书法则是一种通过文字表现美感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文化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

诗词和书法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中国的节日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节日文化也是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数千年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从中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价值观。

1.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认为自然界包含了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和水。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风水学、农业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2. 阴阳学说:又称为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了阴和阳两个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医学、哲学、建筑学等领域。

3.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孟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道家思想:又称为道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思维方式。

5.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之道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

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7.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

著名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 书法和绘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中国书法追求笔画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绘画则注重观察真实世界与表达艺术境界的结合。

9.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多样而丰富,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丝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制作和贵族阶层的服饰。

10.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1.文房四宝:虎壁、徽墨、宣纸、端砚。

2.四言诗是中国汉代以前最流行的诗歌形式,每句四个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德作为治国的四纲。

6.四六个参考文献;骈文的一种,全文多由四六个字组成,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3、五音:宫商角徵羽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18、五谷:稻麦黍菽麻19、五彩:青黄红白黑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24、五官:耳目口鼻身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28、五味:甜酸苦辣咸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30、五脏:心肝脾肺肾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41.六朝;东晋、宋、齐、梁、陈都建康,史称六朝。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一、文史典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xx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例如: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例:汉贾谊《过秦论》:1、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彩之处。

古代文化常识一:礼乐文化古代中国有着严谨而独特的礼乐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强调礼仪之道,提倡人们按照规定的礼节行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尊严。

古代的乐曲被视为祭祀神灵、娱乐百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

在古代社会,学习礼乐被视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

古代文化常识二:四书五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著作。

《五经》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研习的重要资料。

古代文化常识三:书法艺术古代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尊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纸砚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境界。

古代书法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每个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在于笔画的工整,还在于能否把握住作品的气势、韵味和意境。

古代书法艺术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科技发明古代中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起源于古代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古代航海家能够准确判断方向,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则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大大加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都是古代中国人才智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见证。

古代文化常识五:传统节日与习俗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XXX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XXX俱诣XXX”,“XXX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XXXXXX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墨客XXX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XXX;XXX因斋名为XXX而被称为XXX、惜抱先生。

再如称XXX为聊斋先生,XXX为饮冰室主人,XXX为XXX(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墨客XXX是襄阳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曲江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XXX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XXX;明朝戏曲家XXX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XXX 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XXX;XXX是广东南海人,人称XXX;XXX领袖XXX被称为XXX(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XXX(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身世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XXX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XXX为唐代望族,故XXX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众人遂称其为XXX。

77个古代常识

77个古代常识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1 一、代称 1、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代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代指小孩。

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伛偻、提携:伛偻,驼背的意思,老年人弯着腰,故“伛偻”指老人;提携,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故指小孩。

如《醉翁亭记》:“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3、布衣:古代平民服装以麻布制成,因此用“布衣”借称平民百姓。

如《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近代专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4、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丝竹”代指音乐。

如《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

”《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5、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如《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 二、风俗礼仪 6、谥号: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或有“忠勇义烈”行为的人死后,朝廷或私家给其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这种称号叫做“谥”或“谥号”。

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7、避讳: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叫“避讳”。

如《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即“民风”,改“民”为“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8、崩:古代皇帝死的讳称。

如《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0、折腰: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尊之意。

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如《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三、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 1、以籍贯命名,如《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人。

2、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

3、以谥号命名,如《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带您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瑰宝。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项发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书籍的翻印更加快捷,指南针使航海探险成为可能,而火药则使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学派所依据的经典典籍。

3.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在商朝、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不仅用于礼器、祭祀,还被广泛用于器物和武器制作,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4.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最原始的形式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5.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分别是诗词和书法。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诗词最为著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墨水和纸张的运笔和结构,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6. 古代的农业和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农民通过艰辛的劳动实现了粮食的丰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耕文化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

7.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称谓常识1.称对方亲眷⑴令堂。

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⑵令尊。

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⑶令兄。

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⑷令弟。

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⑸令妹。

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⑹令坦。

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⑺令郎。

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⑻令爱。

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⑼千金。

旧时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2.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会针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赐予他们一个称号,以寓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谥号所表达的寓意与事实相符的很少。

古代有谥法,对谥号的用字做出了规定:①属于表扬的有:文、景、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

如岳飞的谥号就是武穆王。

②属于批评的有:灵、厉、炀等。

如周厉王姬胡。

③属于同情的有:哀、愍、怀等。

如汉哀帝刘欣。

(2)庙号。

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

太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如:汉高祖的全号是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庙号,高是谥号)。

(3)年号。

年号是封建时期皇帝纪年用的名号,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

明代以后,皇帝在位期间基本不改元,这才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因此清圣祖就被称为康熙皇帝。

(5)尊号(徽号)。

尊号(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尊”即尊崇,“徽”即善美。

“尊号(徽号)”都是为尊者而加,表达的是尊崇和褒奖。

如清代同治帝就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并为其加上徽号“慈禧”。

在封建时代,由于众臣的阿谀奉承,皇帝、皇后会获得很多尊号(徽号),因此他们的尊号(徽号)可以加几次。

现代也有赠送徽号的情况,但性质和内容与古代大不相同,如孙炳文就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3.年龄称谓常识(1)襁褓。

本义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第一: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纪传体通史:史记3. 词典:尔雅4.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诗歌总集是:诗经6. 文选:昭明文选7. 字典:说文解字8. 神话集:山海经9. 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断代史:汉书14. 兵书:孙子兵法43. 国别史:国语44. 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 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 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 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 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 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 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 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 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1.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 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 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 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1.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吕望:姜尚,别号飞熊。

西周官为太师。

因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B.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也指尽力于王事。

D.诸路:指各支兵马。

在宋代“路”指兴起的各派系拥有的不同的军事力量。

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宋孝宗,是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

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

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景泰”是明代宗的年号。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山陵”是古代帝王或皇后的坟墓。

夏商周的帝王死后不起坟墓,春秋晚期以后开始出现很高的大墓,于是把君主的坟墓比喻为高大的“山陵”。

C.“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志、信。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后用“社稷”代国家。

B. 秀才,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C.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者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

C. “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到职。

D.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部也是军队编制单位。

7.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B.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D. “姓氏”都是宗族血亲的代号,姓原本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是指父亲一系的血缘关系。

8.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史为中国古代官名,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B.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也可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原指卑幼往见尊长,放下礼物而退出;也可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

劝课农桑就是指指导农业生产。

9.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源于夏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

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

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

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10.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忧”是对父亲去世的婉辞。

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按照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必须回到家中守丧。

B.“卿”可以指古代官阶名,如“三公九卿”;也可以指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荀卿”;还可以用于君对臣的称谓和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天监”是梁武帝的年号。

年号除了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出现年号。

D.“谥”是古代君主等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他们的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谥号有表扬的,如“惠” “昭”“穆”“元”;有批评的,如“献”“灵”“厉”;也有同情的,如“怀” “哀”“愍”。

11.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

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12.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守丧期满,谓“服除”。

B.吏部尚书,吏部最高长官。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是国家刑狱案件审理之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

13.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翰,指书牍文扎。

翰,可指毛笔或文章,“翰林”即可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B.矫授,指矫诏授官。

矫诏也称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出于歹意矫诏者会获罪。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庠序: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夏叫校,周代叫序,商(殷)叫庠。

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是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

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15.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

授、除、拜指授予官职,擢、升、进、陟指提升职务,移、调、徙、转指调动职务,贬、黜、免、夺指免去官职。

C.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给臣僚的文书,“敕使”指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者。

D.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

加官,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16.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此外,“子”和“君”可用以尊称对方,“令”是对对方亲属的尊称,“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符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字。

D.北面,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因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17.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饥馑,灾荒,荒年。

五谷收成不好叫“饥”。

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因之以饥馑。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

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18.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技”又称“方伎”,古代指医、卜、星、相之术,在文中指医药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B.“露车”指大车或是没有车盖、车帷的简陋的车,文中“露车”的意思是后者。

C.“使持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19.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用以形容皇帝即位,如践阼、履端、登庸、承祀、登龙门、履至尊等。

20.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中书省,与尚书、门下形成三省分职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属于尚书省。

C.株连,是古代的一种连坐刑罚,一旦被株连,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死罪扩展成了九代人的死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