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排名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排名大明开国十大名将:1、徐达(1332—1385)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1363年大败陈友谅。
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这个名次估计没什么争议,他追随朱元璋很早,也具有大将之才。
不过尽管徐大将军战功赫赫,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可是他在谋略上并是太出众,得意之笔也不多。
如果说有什么数得上的突破性成就,大概就要算两次大败王保保了。
2、常遇春(1330—1369)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常遇春之勇猛在明军系统中无出其右者,但有时候也似乎有些蛮干。
他几乎不读书,其实也没什么得意之笔,虽然史书上说他“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但还是有过誉的嫌疑。
有将才而无帅才吧。
3、李文忠(1339—1384)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且有勇有谋,很得老舅的真传。
他的的确确是有几次还算得意之笔的,比如1365年诸全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附近破元将脱列伯,以及1370年袭破应昌。
这几战不光是赢得漂亮,关键是都有李文忠的“谋战”在其中。
4、傅友德(?—1394)勇猛、智略与常遇春差不多,就是活得长,平四川时立下头功。
朱元璋“功臣庙二十一功臣”全介绍:徐达排第一,汤和排第六
朱元璋“功臣庙二十一功臣”全介绍:徐达排第一,汤和排第六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后,为了表彰和纪念大明开国功勋们的功绩,命人在南京城外的鸡鸣山修建了功臣庙。
功臣庙建成后,朱元璋通过反复斟酌,按照功绩大小,依次圈定了二十一位开国功臣,而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胡惟庸等开国功臣因未能善终,都不在功臣庙的功臣名单里。
对于已经去世的功臣,朱元璋命人将他们的塑像供奉在功臣庙里,让后人瞻仰和纪念,对于还健在的功臣,朱元璋也让人为他们留下了位置。
下面我们就按照功臣庙排位顺序,依次看下这些功臣们的功绩。
•一、魏国公徐达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他们自小便是好朋友,他还曾用自己替换朱元璋当人质,他与朱元璋之间的感情无人能比。
朱元璋在濠州参加红巾军后,奉命回家乡招兵,徐达很高兴的响应,并参加了红巾军。
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
离开濠州后,徐达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
在攻占南京后,朱元璋又分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汤和等将分别攻占了周边各地,至此,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
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
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邓愈、冯胜、傅友德等将北伐元军,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后文将元朝残余势力简称为“北元”)。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领邓愈、汤和等将出征讨伐北元。
明朝十大开国名将,其中一半不为人熟知
明朝十大开国名将,其中一半不为人熟知1.徐达: “淮西二十四将”之首,“明初六国公”之一“魏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大将军”。
先后统军攻占集庆(南京)、河南(洛阳)、大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征服过四大古都的名将。
他可能不是明朝最出色的军事家,但绝对是功勋最卓著的大将军。
朱元璋将其称为大明的万里长城,赞誉:“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2.常遇春: “十六翼元帅”之一“中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左副将军”。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后来的历次战斗。
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他从不接受投降,却从江南打到漠北未遇败绩,他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世人称之为“天下奇男子”。
2.常遇春: “十六翼元帅”之一“中翼”,“明初六国公”之一“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左副将军”。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后来的历次战斗。
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他从不接受投降,却从江南打到漠北未遇败绩,他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世人称之为“天下奇男子”。
4.蓝玉: 明初名将,距离崖山海战109年之后,这个男人给了成吉思汗的后裔致命一击。
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自甚极高,但唯独对蓝玉十分欣赏。
常遇春去世后,蓝玉被朱元璋安排,经常跟随前辈一道南征北战,先后随徐达北征大漠,随傅友德南下云贵川。
被朱元璋比作卫青。
但他恃功骄纵,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5.冯胜: “明初六国公”之一“宋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右副将军”。
朱元璋攻打定远时,冯胜和其兄长冯国用一道归附。
冯国用去世后,冯胜继掌其兄兵权。
1365年徐达攻取淮东的两淮之战中,冯胜初战高邮就遭大败,但知耻而后勇,之后克高邮、取淮安。
后来征讨江东的围攻平江战役中,冯胜继续顶上前,并在平江表现突出,功劳仅次徐达、常遇春。
朱元璋手下5大猛将:二汤三李四遇春,第一太强,活着已封神
朱元璋手下5大猛将:二汤三李四遇春,第一太强,活着已封神••••今天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手下的5大猛将:5、蓝玉蓝玉是朱元璋麾下一员后起之秀,早期朱元璋手下的能人太多,而蓝玉又比较稚嫩。
但是后期蓝玉却立功无数,他在征战蒙古北元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大破北元政权,甚至还占领了北元皇帝的王庭。
在个人武功和带兵打仗能力方面,蓝玉是一个天才。
但是在为臣做官上,蓝玉显然不适合,他因为太过张狂而被排挤,最后起兵造反未能得逞而被灭族。
4、常遇春•••••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各样的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是朱元璋账下最拼命的一员大将,每次战斗必定是冲锋陷阵,他的勇猛每次都吓得敌军魂飞魄散,也保证了明军可以顺利推进。
朱元璋一直很信任常遇春,很多关键的战役都派他打头阵,而常遇春也一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所以常遇春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气。
但是开国之后常遇春早早地就病死了,可谓是相当遗憾。
3、李文忠有史料记载称,李文忠的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他是朱元璋手下大将中最能打的一位,也是最勇猛的一个,而且李文忠是一个智勇双全之人,在对徐寿辉的战争中,李文忠频施妙计,指挥得当,因此大获全胜,朱元璋也更加欣赏他了。
建国之后李文忠更是被认作是开国第三大功臣,朱元璋也一直很善待于他,在他病死之后还将其画像挂在了功臣庙堂之中。
2、汤和汤和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猛将,他带兵打仗每次都是靠谋略取胜,朱元璋也夸赞汤和,说他带兵打仗有一套。
而汤和真正厉害的地方不仅仅是在于他的带兵打仗能力,还有就是独到的发展眼光,汤和自从遇到朱元璋之后就认定朱元璋未来必成大器。
当时是千户的汤和一心跟随朱元璋,辅佐他直至称帝。
而且在建国之后朱元璋怀疑每一个有功之臣,但是汤和处处小心谨慎,最终也得以善终。
1、徐达•••••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徐达和常遇春的组合是明朝大军中最强的一支战队,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历史趣谈助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十大名将都有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助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十大名将都有谁
导语:一、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十大回回将领之首。
徐达从最开始参加起义就一直跟着朱元璋,他治军严整,军事战略上眼光深沉,多次率军为朱元
一、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十大回回将领之首。
徐达从最开始参加起义就一直跟着朱元璋,他治军严整,军事战略上眼光深沉,多次率军为朱元璋打下难攻之地。
是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的第一功臣,死后追封中山王,徐达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二、胡大海,字通甫,安徽泗县人,祖籍波斯,为朱元璋十大回回名将之一,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后被投降的苗将部领,袭击而死,死后特赠光禄大夫,追填封越国公,朱元璋亲自为其书写祭文。
三、冯国用,明开国将领。
投靠朱元璋后,渡江后,典亲兵,攻占集庆,后死于军中。
四、冯胜,明初大将。
在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中,多次立下奇功,后来因牵扯进蓝玉案被朱元璋赐死。
五、李文忠,明朝开国名将。
破陈友谅部,连挫元军,克杭州城,屡败北元军。
升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后因屡劝朱元璋少杀生,而被朱元璋问责,不久病死。
六、邓愈,明初将领,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
七、华云龙,从朱元璋起兵。
下集庆路,生擒元将,攻拔广德,战旧馆,擒汤元帅,进右副元帅,大败友谅兵,乘胜复太平。
八、丁德兴,定远人。
朱元璋还在濠州的时候,就已经投靠了朱元璋,冲锋陷阵,勇猛无双。
九、蓝玉,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多次领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为
生活常识分享。
朱元璋麾下猛将如云,谁是单挑第一?
朱元璋麾下猛将如云,谁是单挑第一?朱元璋极善于笼络人才,在他的文臣武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的同乡,以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费聚、耿再成、耿炳文等二十四人为骨干,其中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等人都是他的方面军司令,为了开缰拓土。
二是他的亲眷,包括他的义子沐英、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正忠以及妻弟郭英、郭兴等人,这些人是他的亲信。
三是不断网罗各地的贤才,每到一地设立举贤馆,要求下属举贤纳才,各地人才纷至沓来,所以冯国胜、李善长、胡大海、常遇春、刘伯温、邓愈、廖永安、李飞、汪广洋等人陆续加入其麾下。
四是收纳降将。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赵均用,这个原来在郭子兴手下的反复叛将,到朱元璋手下变成勇猛异常,打得张士诚魂飞魄散,只得奉币求和。
朱元璋占据了南京城之后,他的麾下已经文官如云、武将如林,自己完全可以运筹于帷幄之中。
在他与张士诚的一次战役中,他可以同时派出五路大军分别进攻张士诚,这五路大军分别是:徐达、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一路攻常州、宁国,俞通海、张德胜一路水师经略太湖,张鉴、何文正一路攻泰兴,耿炳文一路攻长兴,赵继祖、郭天禄、吴良一路攻江阴,可怜这张士诚一个盐贩子哪里见过如此阵仗,被朱元璋打败也在情理之中。
在收复宁国的过程中,朱元璋收获了他军的第一单挑猛将——朱亮祖。
为什么说朱亮祖是朱元璋军中单挑第一武将,主要是因为朱亮祖单挑了朱元璋手下一批武将而且都赢了,至于归附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与自己人单挑了。
朱亮祖在宁国一役打败了朱元璋手下哪些武将?第一个是常遇春,常遇春应该算是朱元璋军中单挑能力超一流的武将,他在进攻采石矶的战斗中立下头攻,当郭英、胡大海都无法登下采石矶之后,常遇春左手执盾、右手挺戈,第一个跃上矶头,刺杀元将。
但徐达、常遇春在进攻宁国时,常遇春与朱亮祖单挑,结果五十回合后被朱亮祖刺中左腿,要不是赵德胜、郭英等人相救,常遇春可能被朱亮祖所俘或所杀。
而且朱亮祖还是在与徐达手下诸将缠斗一番后方与常遇春一战,常遇春有以逸待劳的优势。
历史趣谈朱元璋帐下五虎将是谁 朱元璋文字狱的诱发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朱元璋帐下五虎将是谁朱元璋文字狱的诱发原因
导语:“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
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
“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
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名琴”,那么“四大名琴”是哪四个呢?
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混乱的局势中顺利突围,除了朱元璋自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人物之外,首先还有很多人才的辅佐,在战争年代自然少不了战将,而朱元璋首先的战将不但多,而且非常了不得。
朱元璋有五虎将,这五个人是朱元璋帐下最能打仗的将军,他们分别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
由于朱元璋手下的战将太多,说以能够跻身前五绝对是优秀中的优秀。
朱元璋五虎将中徐达排名第一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徐达是朱元璋手下公认的名将第一,他的战功卓著,一生没有打过败仗。
排在五虎将第二位的就是常遇春,这个人也是非常厉害的,自从投奔朱元璋以后就做了先锋官,也是没有打过败仗,但是由于去世时间过早,他没有等到朱元璋开国,但是他的功绩无可比拟。
第三位之所以是李文忠,是因为李文忠确实是朱元璋五虎将中仅次于徐、常的优秀将领,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擅长长途奔袭,尤其是在对北元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出色,一生之中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位是邓愈,他不但在前期的农民战争中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的北上整套蒙古中也有很大功劳。
最后一位是冯胜,这个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为他立下了许多
生活常识分享。
纵横天下――大明朝的十大名将
纵横天下――大明朝的十大名将
徐达,明朝开国大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的得力干将之一,参加了灭陈友谅,张士诚,灭亡元朝,北征漠北等明初重大战役。
沐英,明朝勇将,为明王朝镇守云南,屡屡攻破当地拥有战象的叛军。
汤和,明太祖朱元璋又一得力干将也是朱元璋少时好友,算是明朝开国功臣结局较好的。
常遇春,明朝猛将,极其善于突击作战,洪武二年死于征伐北元的路上,只有四十岁。
戚继光,抗倭英雄,也是明朝嘉靖年间数一数二的军事家,著有
《纪效新书》,他的戚家军可以说是当年中国明朝最富有纪律性的部队。
朱棣,明成祖朱棣,初封燕王以八百兵士起兵于北平,建文四年攻克南京,成功夺得皇位,此后五征漠北,打击了北元势力,为明朝之后两百年的安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李定国,大明朝廷最后一位名将,南明永历王朝的擎天大柱,“诸葛无命延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虽然最后失败,但其英勇不屈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李如松,明朝辽东军队名将,在第一次万历援朝战争中仅仅一天便攻破了日军据守的平壤。
李成梁,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的辽东总兵,屡次大破蒙古骑兵与女真势力。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建立者,灭张士诚,破陈友谅,北伐元朝,建立大明王朝。
历史趣谈:朱元璋五大高手排名 第一名天神下凡实至名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五大高手排名第一名天神下凡实至名归导语:中国历代帝王,都是家天下,但是却有那么两个人是白手起家,一个是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刘邦,另一个就是朱元璋。
在朱元璋推翻暴元,...中国历代帝王,都是家天下,但是却有那么两个人是白手起家,一个是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刘邦,另一个就是朱元璋。
在朱元璋推翻暴元,建立明朝之时。
有五大高手功不可没,他们要么运筹帷幄、要么统帅千军。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明朝五大高手排行榜,第一名绝对是天神下凡实至名归。
第五名:汤和汤和,明太祖朱元璋发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
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
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
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
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
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
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很少议论朝政,故不被朱元璋所猜忌。
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第四名:常遇春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生活常识分享。
明二十四功臣排名?
明二十四功臣排名?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才、吴良、杨璟、胡美、赵庸、廖永忠、傅友德、冯胜、章溢、叶琛、宋濂。
二、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
这些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
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四、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死者像祀,生者虚位。
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朱元璋手下有六大名将,称为六大国公。
朱元璋手下有六大名将,称为六大国公。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
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
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
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
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
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
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
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
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
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
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上面说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个王中的徐达、常遇春。
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
而咱老百姓通过评书所熟知的刘基(伯温)、汤和、胡大海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随太祖东征西讨。
朱元璋因为早年邵荣的反叛,对大臣的疑心渐重,派了颇多外甥、侄子、义子进入各路大军的领导层,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其“气量深宏,人莫能测其际”。
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军队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渐接替徐达与李善长共同主政中书省,任左右丞相。
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
明朝明威将军名单明朝明威将军名单一、明朝开国将军:1、张清立:明朝开国首任皇帝朱元璋的两位兄弟之一,曾参与驱逐金兵、除掉宋王族、改称一统天下,即“明”治世,建立了明朝。
2、努尔哈赤(字乐天):明朝创建者朱元璋的幼子,最初就任“凤历太尉”,后任“太尉”、“博陵尹”、“洛阳尹”等职,最终任命为“大将军”,主持国家大政,掌管了大部分军事大权。
3、袁胜杰:朱元璋的众多谋士中的佼佼者,曾受命前往“云贵”夺取汉室封地,把大量人口和土地归还给明朝,更为明朝的开国和扩大疆土作出巨大贡献。
4、柴桢:明朝开国将领,水师通辽将军,曾率领上万水师战队,参与明朝灭金、击败满洲军队等一系列重大胜利,为明朝建立海上霸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叶必顺:明朝开国将军,曾率领大军转战台湾,同满洲军队大战十八载,击退满洲军队,使明朝统治台湾的意图得以实现,为中国历史上台湾政治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6、徐阜:明朝开国将军,曾随朱元璋等将领入关取得重大胜利,经过他的努力,明朝完成了对关内各处的彻底征服,并建立了毗邻关内的“三山藩笼”,为明朝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7、文昌:明朝的大将军,曾率兵把泰山、济州等地区彻底收服,使明朝全面统一了中国大陆。
同时,他还是中国古代海上航行的先驱,曾率领舰队环游世界,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明朝大将军:1、朱元毓:明朝大将军,朱元璋的儿子,曾任“江左相”、“长沙尹”,一生建功立业,统率大军保卫南明边境,数次破金,立大功,维护了明朝的强大声威。
2、朱邦彦:明朝大将军,朱元璋的孙子,曾任“提督”、“营州将军”,曾率兵击破金军,在北方战场上一展英勇,使明朝在北方大获成功。
3、秦泰:明朝大将军,曾任“提督”,曾多次参加抗金战争,取得多次胜利,曾率军攻取金城,并成功拿下金城,打开了明朝统治中原的大门。
4、张西龄:明朝将领,字西龄,朱元璋曾下诏令特派张西龄及关内其他将军率众进行抗金,曾多次参加抗金战争,取得重大战果,使明朝的统治地位获得更大的巩固。
朱元璋24亲将:没常遇春,花云第五汤和第二,第一被誉万里长城
朱元璋24亲将:没常遇春,花云第五汤和第二,第一被誉万里长城朱元璋24亲将,指的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24员大将。
这24位大将都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朱元璋的亲信大将,更是朱元璋打天下的最初资本。
关于“淮西二十四将”,有版本把常遇春列入其中,而常遇春是至正十五年(1355)才归附朱元璋的,应该不在24人之列。
“百科”中的“淮西二十四将”,又“周铨”和“周德兴”写成了两个人,露掉了郑遇霖。
在这24亲将中,3位战死,7位被朱元璋诛杀,3位死后除爵,1位自杀,1位死因有争议。
24、周德兴(?—1392年),双名周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猛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从朱元璋起兵,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战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和杨璟、张彬一起征讨广西。
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江夏侯。
洪武五年(1372年)元月,率领赵庸、左君弼出师南宁,讨伐湖南、广西。
洪武二十年(1387年),经略福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因子作乱宫廷被杀,公田被收。
23、张赫(1324年-1390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前期军事将领。
朱元璋起兵时率兵前往归附,后屡立战功,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
期间致力于剿杀倭寇,朱元璋嘉奖张赫战功,命他掌管都指挥印。
又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事务。
病逝后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22、李新材,濠州人,明初将领,航海侯,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随朱元璋离开濠州,打下定远,历任千户、万户、常春翼元帅、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本卫同知、署都指挥使司事、掌都指挥印、大都督府佥事,死后追封恩国公。
21、谢成(1339年—1394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猛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永平侯。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加入朱元璋起义军,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战争。
衣锦还乡,鸟尽弓藏——朱元璋心目中的功臣排序和结局
衣锦还乡,鸟尽弓藏——朱元璋心目中的功臣排序和结局朱元璋建立明朝,他和手下谋臣武将建立的功勋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些功臣的结局,也总令后人唏嘘。
朱元璋朱元璋心目中的功臣,如何排序?其实从1370年朱元璋建国后第三年的首次授封,就能一览无余。
首要功臣排序和结局如下:第一名:李善长李善长官爵: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
子孙承嗣。
简介:李善长是朱元璋开国的最重要功臣之一,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筹措钱粮,类似萧何于刘邦的角色。
朱元璋曾经评价李善长,“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结局: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儿子(是朱元璋的外孙)被取消继承韩国公的资格。
第二名:徐达徐达官爵:征虏大将军、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信国公徐达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
子孙承嗣。
简介:明代开国主要功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徐达是朱元璋军队的统帅,为朱元璋推到元朝、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功勋。
徐达不仅高才,且高德,朱元璋曾经评价他:“令行禁止。
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
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结局:公元1385年,病逝于应天(传闻不采)。
徐达长子徐辉祖继承魏国公爵位,后被朱棣囚禁至死。
第三名:常遇春(早亡,由子常茂继承)常遇春官爵: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子茂,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郑国公,食禄三千石。
常茂如无子嗣,兄终弟及。
简介:常遇春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猛将,民族英雄,人称“常百万”。
常遇春最大的功绩就是攻取元大都的首功之臣。
结局:公元1369年,常遇春暴毙于军中,年仅40岁。
朱元璋手下十大悍将,谁最终得到了善终
朱元璋手下十大悍将,谁最终得到了善终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麾下能打的名将太多。
正是因为这些名将的存在,才使得朱元璋能够在明末的诸多起义军当中,一枝独秀,继而短短十几年当中统一全国。
论坛外链那么,如果将朱元璋麾下的将领全都算上,单以军功计算,都有谁能进入前十呢?谁又能名列榜首呢?1.徐达如果要把朱元璋麾下的名将做一个排序的话,其他人的位置或许有争议,但是徐达这个第一名的位置,却应该是极少有争议的。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据史书记载,徐达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朱元璋认识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应该算是发小。
所以,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也是第一批加入朱元璋麾下的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徐达一直是最得力的名将,也是朱元璋麾下地位最高的将领。
而其最辉煌的战绩,当属后期率军北伐,打下元大都的一战了。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封中山王。
陪祭太庙,被奉为明朝开国武将之首。
2.常遇春开国六公爵当中,只有韩国公李善长是文官,其实五人,都是武将。
这五人当中,徐达排名第一无可争议。
紧随其后的,是郑国公常茂。
不过,常茂本人并不是特别厉害的名将。
他之所以能够紧随徐达之后,是因为他老爹是常遇春。
常遇春,应该算是朱元璋麾下,唯一有资格和徐达并列的武将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如果说,徐达是一位帅才的话,那么常遇春应该就是最强的猛将了。
常遇春以个人勇武闻名,早年曾是山贼,但后来投靠到朱元璋麾下。
每战必身先士卒。
在朱元璋麾下,一直倒是以徐达为正牌将军,而常遇春为副将。
后来北伐期间,常遇春也是和徐达并肩作战,一起打下的元大都。
不过,很可惜的是,常遇春是典型的英年早逝。
洪武二年,年仅四十岁的常遇春,忽然病逝于南归途中。
死后,封开平王。
陪祭太庙,谥号忠武。
3.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
历史趣谈朱元璋手下大将的惨死状况 死得仅剩下一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手下大将的惨死状况死得仅剩下一位
导语:揭秘朱元璋手下大将惨死状况朱元璋得天下后封34位开国功臣仅一位得善终,因为是朱元璋的心腹,放他一马。
所以,开国功臣能得善终的,只有
揭秘朱元璋手下大将惨死状况
朱元璋得天下后封34位开国功臣仅一位得善终,因为是朱元璋的心腹,放他一马。
所以,开国功臣能得善终的,只有郭英一个人。
打下江山赐毒酒
朱元璋思考元朝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这么快就失败,是因为朝廷没有权力。
权力都在地方手上掌握着,导致国家出大乱子。
朱元璋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他1376年完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4年后进行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把地方和中央的大权都抓到自己手里,防止权力旁落。
他在法律上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手腕稳、准、狠,跟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差不多,以吓唬官员、百姓不敢犯罪。
想当年,君主何等融洽!
那是在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精英中的精华、英雄中的勇士!
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郭子兴(已去世)等。
在公侯伯子男五级
生活常识分享。
朱元璋开国十大功臣,刘伯温排第四,第一名无争议
朱元璋开国十大功臣,刘伯温排第四,第一名无争议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就连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都比朱元璋高,好歹刘邦当过泗水亭的亭长。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逆袭成为皇帝,除了自身拥有雄才大略,还与麾下的猛将贤相是分不开的。
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朱元璋的十大功臣:10、冯胜冯胜(?—1395),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今属安微)人。
曾大破陈友谅于石灰山,解安丰之围,取淮安,克平江(今江苏苏州)等,之后被升为右都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服纳哈出,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
后因功高遭朱元璋猜忌,被赐死。
9、邓愈邓愈(1337—1377),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微泗县)人。
邓愈,16岁起领兵抗击元朝,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领所部万余人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邓愈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微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任广兴翼元帅。
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
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洪武十年(1377年),邓愈于寿春病逝,被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8、李文忠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小名保尔,朱元璋的外甥。
19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亲军支援池州,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军队,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曾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
7、朱文正朱文正(1336—1365),其父为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
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著。
正是由于朱文正拖住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朱元璋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与陈友谅的决战,最终在鄱阳湖消灭了陈友谅。
朱元璋十猛将:没常遇春,也没胡大海,全是大高个,被朱元璋揍过
朱元璋十猛将:没常遇春,也没胡大海,全是大高个,被朱元
璋揍过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在《朱元璋演义》中,他有十大猛将。
这十猛将听着挺吓人,事实上只有其名并无其实。
这里面没有常遇春,也没胡大海,是从矬子里拔将军,全是大高个儿,而且都让朱元璋揍过,还都打趴下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朱元璋这十大猛将,是在于桥镇称王时封的。
朱元璋出了襄阳城,因为在擂台上踢死陈士仓,被其父陈也先认出,朱元璋干脆就反了。
到了于桥镇,与于金彪会合。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在于桥镇自立西吴王。
朱元璋称了王,手下就得有将啊。
可常遇春、胡大海等猛将都不在身边,怎么办呢?只能矬子里拔将军,从现有的人里挑。
挑来挑去,朱元璋挑了十个人,封为“十猛”。
这十猛分是何二愣、范永年、曹武、高石、薛仙、李霸、陈戾、冯胜、杨春、李茂。
这十位是什么来历?都是朱元璋舅舅郭光卿的徒弟兼家丁。
当初朱元璋到滁州投奔郭光卿的时候,在一座破庙中遇到了这十个人。
这十位长得人高马大,都是大个子,也都跟郭光卿学了些能耐,但能耐不大,对付一般人还可以,对付稍微有两下子的就不行。
就在
破庙里,以何二愣为首的十个人非要和朱元璋比武,朱元璋本来不想打架,可何二愣不依不饶,朱元璋只好出手了。
朱元璋施展拳脚,三下五除二,把十个人都打趴下了。
这时,郭光卿赶到,朱元璋才知自家人打了自家人。
从那以后,十个人就成了朱元璋的跟班,朱元璋称王挑猛将,他们也就占了便宜。
但他们这“十猛”也就落个名声,打起仗来还真不怎么样。
明王朝开国之十大名将排行榜
明王朝开国之十大名将排行榜第一名:淮西二十四将之首——徐达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
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
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
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二名:常十万——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后,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
起初,常遇春仅仅是有勇无谋的将领,朱元璋因此常常告诫常遇春”克敌在勇,全胜在谋。
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
尔宜深戒之。
“ 后来,常遇春不断成长,终于成为了智勇双全的将领,为明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朱元璋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第三名: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1379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第四名: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
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
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
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封信国公。
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
第五名:傅友德朱元璋:“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元末时期,参加红巾军(刘福通)起义。
朱元璋手下最牛的三员猛将,常遇春排在第二,第一是他
朱元璋手下最牛的三员猛将,常遇春排在第二,第一是他历来的开国帝王,无不手下猛将如云,但若细究起来,其实许多根本就不属于猛将范畴,而应属于统帅。
比如朱元璋手下第一将的徐达,率军东征张士诚,扫平漠北,但他的身份其实是司令官,也可以说是元帅。
还比如朱文正,堪称铁闸,守孤城一战惊天下,却以防守见长,也不能称为猛将!因为真正的猛将,从来都是冲锋陷阵在先,攻城拔寨勇不可当,所以用这个标准衡量的话,那么在朱元璋手下猛将排行榜上,这三人则应排在前三位。
第三猛将:傅友德傅友德比较传奇,是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参加了红巾军七年后,才以部将的身份随着李喜喜入关,却很快兵败。
傅友德便投到了明玉珍手下,也是遭到轻视。
傅友德一怒之下,投奔了陈友谅。
对陈友谅必须要多说两句,此人做事心狠手辣,信奉拳头解决一切,先杀上司徐寿辉,然后竟然称帝了。
这让傅友德非常失望。
在朱元璋攻打江州时,傅友德便归降了朱元璋。
由于他就是一普通将领,朱元璋也没太在意他。
哪料他却说出了一句:“我可算遇到真正的明主了!”一句话引来了朱元璋的侧目,提升了傅友德。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开始了,这堪称是赤壁之战的翻版,朱元璋以弱胜强最关键的一招,就是用了火攻,且运气超好,还来了“东风”。
傅友德便是在这此大战中,尽显猛将本色。
史载:德(傅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创,战益力,手杀数百人……但这仅仅是开始!一年后再战武昌城,傅友德亲率一百敢死队,攻下蛇山,被流箭射中脸颊,肋下,仍不退缩,直至拿下武昌……洪武四年,又攻入四川,干掉了当年明玉珍所创建的大夏国,用这种方式,回报了当年明玉珍的轻慢,以至于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道:友德功为第一。
《明史》也赞傅友德是:身冒百死。
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一句话便勾勒出了一代猛将的风采!第二猛将:常遇春大明开国诸将,论名将、猛将、哪怕是统帅,若没有常遇春在其中,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只有常遇春才配称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只可惜本文是讨论猛将,所以常遇春只能屈居第二,理由会在后面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
导语:大明开国十大名将:1、徐达(13321385)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
大明开国十大名将:
1、徐达(1332—1385)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1363年大败陈友谅。
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这个名次估计没什么争议,他追随朱元璋很早,也具有大将之才。
不过尽管徐大将军战功赫赫,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可是他在谋略上并是太出众,得意之笔也不多。
2、常遇春(1330—1369)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