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课堂实录及评课(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课堂实录及评课(word文档良心出品)

认识几分之一[课前交流。

]师:你发现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跟平时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吗?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让你们有很多发现。

【评:简短的师生对话,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一、导入准备爸爸,他们带了一些东西(出示4个鸡腿、2个牛堡和一个月饼)(1)鸡腿怎么分?生:一人两个。

牛堡呢?生:一人一个。

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2)蛋糕怎么分?生:一人一半。

(动画演示从中间切开蛋糕。

)每人分得一半,也可用一个数“”来表示,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出示课题:认识分数。

【评:让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分东西情境中,复习本课概念的关键――“平均分”。

再由“一半”引出,初步认识的意义,学生也很自然的作好了认识分数的准备。

】二、探索、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1)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另一半呢?(也是它的)板书: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

(2)折出。

师:拿一块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着颜色。

学生活动。

师:你是怎么表示的?生1:把它竖着对折,再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

生2:把它横着对折,再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

师: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么对折?生3:还可以斜着对折。

师进一步证实:斜折,折出来的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肯定。

电脑显示:师:这些折法一样吗?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生:因为长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被涂色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3)判断。

出示: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画“”()()()()小结: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评: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用不同的现象体现的本质――“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原来物体的。

最后再由判断练习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同时引出几分之一。

】2、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完整word版)妈妈睡了课堂实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妈妈睡了课堂实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妈妈睡了》课堂实录导语: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们可棒了,看,今天教室里来了好多老师,他们啊都是来看同学们上课,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好好表现,不要让老师们失望哦,大家有没有信心?今天啊,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奖品,大家想不想要?不过我只奖给表现好的同学,(2分)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唱首歌吧,在唱歌的时候跟着老师一起拍手,我看谁在这个环节表现得最好,唱的声音最响亮(唱完发奖品)。

(2分钟)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妈妈睡了。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6面,老师先将本课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不过,在听的同时,请同学们做两做事,一是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划上横线,二是按顺序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老师朗读课文。

5分请同学们一起将本课标题读一遍(师范读),妈妈为什么睡了?什么时候睡的?睡着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

请大家跟着老师读,我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请注意老师的语气。

第一句,同学们要读得轻,妈妈睡着了,别吵醒她。

(要求学生读一遍)第二句要注意老师的语气。

同学们按老师的语气将本段读两遍,读完后请坐好。

现在我来点两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读得好发奖品)。

请同学们说说,妈妈是用什么方法让我睡午觉的?请在第一段中找找看。

(引出哄),你们平时睡觉的时候,妈妈是用什么方法哄你睡觉的?(学生自由回答)。

那么大家注意了,不论是讲故事还是唱歌都是用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所以哄字就是口字旁(贴生字),哄就是用语言逗人喜欢的意思。

那么哄了除了哄我睡觉外,什么时候还会哄我啊?(比如我哭的时候,妈妈哄我开心。

)10大家告诉我,妈妈把我成功哄睡着了吗?(没有)。

那是什么情况?(学生一起答),哦,原来妈妈自己把自己先哄睡着了啊!好,大家注意先这个字,先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比如说我们出教室排队的时候,老师叫男生先走,那么女生呢?(后走),与先相反的词就是?举手回答。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例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例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模块阅读课课例分析教学课例:英语阅读课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识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有必要对阅读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学习和探讨。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策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英语老师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定能大大的提高。

具体过程下面,我以一节阅读课的阅读任务设计为例,介绍我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训练的。

课题:A Drug Addict and His Story教学目标:阅读课文,深刻理解。

使学生了解吸烟和毒品的危害,并能完成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

本文有利于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完成有关阅读练习,训练学生的略读,找读,推理判断等阅读策略。

教学方法:语篇整体阅读教学法一、在导入阶段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导入阶段借助了多媒体,用图片、视频调动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

例如在本文阅读前,我展示了一些关于青少年吸烟和毒品的图片,通过问题和学生讨论关于青少年吸烟和食用毒品的坏处,警告学生应该远离香烟,远离毒品。

其次,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推进第一次阅读:略读法。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寻找activity2文章的标题:1、A Drug Addict and His Story2.、Dangerous Activities of Teenagers3.、The Dangers of Using Cocaine通过略读,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19.海滨小城(课堂实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单元19.海滨小城(课堂实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海滨小城》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2、欣赏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板书课题)的第一部分,(微机显示大海和沙滩景色)看大海、沙滩(板书:大海、沙滩)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

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座小城。

小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跟随课文去领略小城的美丽风光。

翻开书看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你来说。

生:作者写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师:对,请坐。

课文的第二部分小城分别写了庭院、公园、街道(板书:小城:庭院、公园、街道)这三个地方。

三处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

请看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版贴字片:找中心句)生: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读。

(指名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读。

(再指名读)真好,庭院的特点是什么?生:栽了很多树。

师:庭院的特点是(板书:树多)。

你们从那句话知道?生:从中心句知道。

师:(板贴字片:抓住特点),齐读。

生: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师:其实写庭院树多的句子,不光这个句子,还有哪几个句子?生: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

师:请男同学朗读一遍。

(幻灯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这句话从哪里写出树多的特点?生:“有……还有”这个关联词看出树多。

生:还从“许多”这个词看出。

师:非常好,这句话通过写树的种类多,写出了庭院树多的特点。

这是作者用眼睛……生:看到的。

师:(板贴:看)句子简洁,朗读时要注意顿号的停顿。

生:(按老师要求朗读)师:很好,请座。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落花生》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 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与句型;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问好,引入话题“花生”,询问学生对花生的了解,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听课文录音,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有关花生的内容,并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3.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4. 教学扩展(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花生的各种制品,如花生酱、花生糖等,让学生尝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则关于花生的广播剧,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5. 美化课文(1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句型,并进行仿写。

- 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有关花生、友谊的主题。

- 学生分组讲解自己编写的广播剧,学生互评并评出最佳剧本。

三、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落花生》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并能够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观察花生制品和编写广播剧的活动,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朗读比赛和自主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四、教学分析本节课以《落花生》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通过展示花生制品、编写广播剧、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完整word版)观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观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声声慢》评课记录: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李雪云【教研组长沈蓓】:这是一堂精彩的课,听后受益匪浅。

李老师艺术化的语言,深厚的教学功底有目共睹。

教学设计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多形式诵读,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课堂亮点纷呈,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给我感受最深。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

李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拓展延伸,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层层推进,节节都有匠心的引领。

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

三、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

李老师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语言生动鲜活,要言不烦,就仿佛是词人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连香老师】:李老师的课堂轻松、自然。

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

李老师善于鼓励孩子,激发了孩子学习思考的热情。

同时李老师的评价是建设性的,她的评价本身就是很好的点拨引导,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

总之,整堂课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是一堂颇为成功的课。

【尹冬梅老师】:首先,李老师的教师角色定位准。

整堂课,李老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深入文本进行学习,把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译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

而且,李老师还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有所收获。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听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听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听课记录 1上课老师:于蕾老师授课内容: Book 3 Moduel 1 中的 Period 6-----Task & Writing & Self-assesment。

一、第一于老师设置了Presentation 环节,让学生登台经过PPT 显现欧洲城市。

两个组各派一名学生代表登台显现他们组的PPT. 同时于蕾老师让台下的学生在观看PPT 的时候做好笔录。

二、第一位学生体现 PPT 后,于蕾老师带着学生一同回首 PPT内容,并把回首的内容的重点词写在黑板上,如:place,touristattraction, building, celebrity ; 关于第二位学生的 PPT,于蕾老师带着学生总结出了重点词,如: location, population, climate,festivals.三、于蕾老师指引学生在介绍城市时能够包含的内容有:history, culture, customs, landscape.四、于蕾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议论,从头组织城市介绍内容,选择重点点和介绍次序。

同时请学生表达她们的想法。

五、于蕾老师给学生准备了Pre-writing 的内容。

拓展天气、地区、人口等方面的英语表达,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词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型。

六、接着于蕾老师给了学生一篇写作范文,经过剖析赏识范文,带动学生一同总结欧洲城市介绍话题的写作重点。

于蕾老师的发音很清楚,跟学生互动很自然,讲堂设计很有逻辑性,在与学生互动和教课方案方面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听课记录 2上课老师:杨洁老师上课内容: Festivals一、杨老师经过图片显现引出中秋节、端午节、圣诞节、清明节等节日,在介绍每个节往后杨老师都会跟学生互动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节日的认识以及见解。

二、杨老师把重点词展此刻PPT 上,并安排任务,即让学生用重点词造句,杨老师让学生小组议论。

三、杨老师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并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提出的任务是: Listen and find out what Christmas things are mentioned.四、经过让学生回答听力阶段的任务问题,杨老师带着学生一同表达各样节日的特色。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朱德的扁担》听课记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7.齐读描写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8.阅读课文,想一想:(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后来,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起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现在解决:(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三、总结课文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听课反思: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通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

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灰雀》教学实录及评析

《灰雀》教学实录及评析

《灰雀》教学实录及评析《灰雀》一课教学力求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意在表达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养教育,促进同学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进展。

教学设计力求面对全体,全面育人,坚固地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及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

1.确定同学的主体意识。

老师是服务者,胜利的教学是在老师主导下,同学潜能的最大发挥。

针对三班级同学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同学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沟通与老师共同解疑,表达老师的主导作用。

同学在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得到培育。

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争论式教学。

〔l〕自读自悟:同学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同学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沟通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末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在沟通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援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

同学语文技能的培育需要*训练。

为了使教学重点鲜亮突出,环节简约有用,我们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课文2—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

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惋惜”“自言自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

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们以读为本,加大读书的质量。

课文第二段我们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同学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

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争论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探究。

3.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析-word文档资料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析-word文档资料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析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析,一起来看看吧!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开篇导入,直截了当,非常简洁。

这样的开门见山式导入,是余老师课堂一贯的导入风格。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屏显1)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

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

(学生朗读)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

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

再读背景材料。

(屏显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学生朗读)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

“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

【(讲背景) 两段屏显,两处讲解,精要得当。

这是对学生理解全诗的必要的铺垫。

这是教师给“梯子”给学生去攀登。

非常必要。

】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屏显3)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学习活动”,是余老师课堂的特色,也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

勾画两个字。

“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

(完整word版)校本教研活动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校本教研活动记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2、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3、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二、课前活动
Nw, let’s play a game. Show me your hands.(hand粘贴单词卡)
领读hand. one hand, two hands.
三、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效果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它根植于语文教学的传统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而且实践也证明它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九周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组织者
程主任
教研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活动时间
第六周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组织者
张主任
教研内容
This is our teacher




Step1.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Greeting.
anize pupils to sing a song“stand up”.

(完整word版)教学设计模板范例(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教学设计模板范例(word文档良心出品)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英语设计者牟安琪倪芳芳单位(学校)温州大学授课班级使用 PEP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学生倪珍珍邵婧版英语(新目标)章节名称PEP 英语九年级 unit2 section B & self-check学时 11.依据纽南 (David Nunan)所提出的任务型及合作式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 ,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设计理念2.在完成内容解说后进行提问环节时,运用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连续的阶段,由浅入深,不断地给予提问(刺激)与确认(强化)。

教材关联:本课为PEP 英语九年级 unit2 sectionB & self-check,为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已将主题呈现,本课时将进一步巩固第一教材和内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内容的延续和强化,是后面课时内容的铺容分析垫。

内容分析: 1.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句型“I/He/You usedto”,本课运用阐述学生的变化这一形式可引导学生进入主要句型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内容,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自身。

2.本课时主要学习 section B & self-check,完成听力练习。

课程标准:PEP 版英语(新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教学目标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一一“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

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 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

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

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一)创设问题情境,弓I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

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

8 8生2:2里面有2个1,8里面有3个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3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3 -+一8生4:王芳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生5: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生6:王芳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生8:还剩几分之几没吃?师:比较以上几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生:分母都相同。

师: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

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 生:加法分一类,减法分一类……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评析]本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建模兴趣”和“引出数学问题,培育建模基础”两 步的整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分吃蛋糕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弓I 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 主动获取、梳理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 度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环节经历了“呈现情境一一提取信息 整理信息一一提出问题”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做到了 “提出问题情境化”(二)引导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过程化一一建立模型具体化)1.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生2:王芳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2 1—+8 8生3:王芳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2+二 8生7: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1 _—+— +83 1(生独立探索三+丄的计算方法)8 8(2)合作探究,形成策略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利用多种策略(如:动手折纸、借助画图、直接推算等)交 流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总结方法,达成共识,记下疑问。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捕捉信息。

(3)互动交流,明晰算理师:哪个小组愿与大家分享你们的做法?生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 8块,爸爸吃了 3块,妈妈吃了 1块,一共是4块蛋糕,占整个蛋糕的4,所以结果4。

生2:我们组认为3是3个8,-是1个-,3个8加上1个1等于4个i ,也就是£。

生3:我们组有不同意见:最后的结果8要化成最简分数,应该是1。

你们认为呢?师: 生: 师: 的学具, 自主探索,经历过程3 1- +-表示什么意义?8 83 18 +8表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分数加法的意义) 3 1-+-等于多少呢?请你先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

(可以结合情境图以及手中8 8或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手段)师(强调):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4)举一反三,构建模型先说说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2 1 234 2 4 1 "+ --------- "+ ------ "+ ------ "+ 8 8 8 8 11 11 9 9师:比较这几道题的算式特点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 3—+—4 41 6—+—7 7生1这几道题结果的分母与两个加数的分母都相同,分子是两个加数分子的和。

生2:最后两道题的结果,分子和分母都相等,可以写成1。

师:你真会发现问题!以后再遇到分子分母相等的情况可以直接写成1。

生3:这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师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评析]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折纸、推理等手段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做”数学中初步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表象,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到了初步的算理模型,体现了“解决问题过程化”,然后在“举一反三”的验证练习中,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概括,清晰构建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模型,做到了“建立模型具体化”。

在本环节中,打造出了“自主探索,经历过程一一合作探究,形成策略一一互动交流,明晰算理举一反三,构建模型”的环节教学模式,为迁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打下了基础。

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放手2.类比迁移,自能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1)教师引领,引导探究师:(出示3-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研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策略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2)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生13个1减去1个1,还剩2个1,就是2,化简后是4。

生2: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3)举例验证,构建模型(课件出示)先说说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①学生口答算式意义及计算方法和结果。

②观察比较,总结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4)感悟升华,完善模型师:观察刚才解决的分数加减法问题,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意义与整 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生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生2: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生3:最后结果都要化成最简分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完善补充前面的板书内容: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 只把分子相加(减)。

[评析]“教是为了不教”,在“引导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环节,教师重点抓住了“同 分母分数加法”的探究过程,通过“环节小模式”的构建,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凭借经验,迁 移学法,自主探索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 后,通过“感悟升华”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过程,总结方法,自主完善了法则模型,真正实现 了课堂的自主高效。

(三)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应用模型(应用模型生活化) 课件出示:智慧岛第二关:我会判断。

—+ —= —+ —4 4 8 S 5 35 6 一 + 一 =—4 ■- 12 12 11 n 14 9 12 S 15 1517 172第一关:我会口算。

4 2_ 1 8"8 3 2-S 83_25~54 3 7 74_23 34 43 1 6 64 2 ——7 7 0 4 6 2(3) —-—= —( ⑷—I— = —( )o'仃0 10 10 '丿'丿25 25 5、)第三关:我会应用。

一本故事书,小强第一天看了15,第二天看了11。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再解答。

第四关:拓展提升。

5/( )+3/( )=8/()(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了层次性和应用性,由易到难,引导学生用建立起来的法则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算理和算法,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回归生活情境,拓展模型外延解决课始生活情境中生7和生8的两个问题: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1 +38 8 88-3-2-j还剩几分之几没吃?8- 8- 8- 8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展示方法:生:3个或3个以上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与2个分数相加减的方法一致,也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评析]从具体的问题经历抽象提炼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不是学生认识的终结,还要组织学生将数学模型进行适度的生成、拓展和重塑,派生出新的数学模型。

学生在课始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是承上启下的综合性题目,既能总结本节内容与方法,又能拓展到下一节“同分母分数连加或连减”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把握时机,拓展了模型的外延,为构建“同分母分数连加或连减”的方法模型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评价,反思提升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是什么?生1:我学会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2:我知道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生3:我觉得类推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评析]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取学习经验,学会评价自己或他人,提高学习能力。

我们通过实施“五步建模教学法” ,加强建模策略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建模能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高效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