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3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三)》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Ⅲ【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 【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五编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宋代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概况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代文化与文学,文人的文化性格。
教学内容:第一节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第二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对宋代诗文影响的具体表现第三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一、文学家的忧患意识二、民族矛盾的历史背景、爱国主题第四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二、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三、文人生活与审美情趣第五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第六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第一章宋初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宋初诗文创作的总体情况。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胜任古文的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law of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eading,to cultivate better a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to laya better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aching and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关联(1)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
课程教学目标2:使学生具备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各种文体作品的能力,为今后胜任古诗文教学和古代文学研究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
(2)本课程主要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2-2: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有积极的情感和乐观的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诗:古体诗、近体诗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词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1 识记繁体字2 断句与标点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1 熟读多背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2 掌握线索第一讲唐诗概论一唐代诗歌的繁荣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盛唐之音、盛唐气象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后期(咸通——唐亡)四《全唐诗》第二讲初唐诗歌一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
中国古代文学Ⅲ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唐宋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属于第三个阶段。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全貌的一门主要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及其发展流变。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隋唐五代文学和宋代文学二部分组成。
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概括;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四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唐代散文及其它文体的发展。
宋代文学;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宋词繁荣原因及成就;各阶段代表性词人的创作;宋诗、宋文创作特色及成就。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根据授课内容与需要灵活运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⒈检查学生对唐宋文学发展史的全面了解、掌握情况;⒉检测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背诵及分析能力。
考试要求:⒈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⒉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一、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版。
二、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三卷),中华书局,2007年版。
二、本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教学要点: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及原因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学时)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学时)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教学要点:隋代文学概况;初唐诗坛创作面貌。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隋代文学(1学时)第二节唐初诗风和上官体(1学时)第三节王绩和“初唐四杰”(2学时)第四节沈宋与律诗的确立(1学时)第五节陈子昂(1学时)精读作品篇目:卢思道《从军行》;王绩《野望》;卢照邻《长安古意》;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陈子昂《感遇》其二、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考核要求:考核主要内容:隋代南北诗风的融合;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律诗的定型;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经典作品背诵。
《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AncientChinese1iteratureIII课程编码:25AooO9W学分:4.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64其中讲课:64实验或实践:0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推荐教材: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徐朔方、孙秋克:《明代文学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古代文学(3)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文学的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2、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
3、能运用文学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能够独立地鉴赏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六编元代文学(总共14学时)绪论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元代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3(元明清作品选)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代码:0101050101215学分:3学分总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3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程主要涉及研读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通过老师对该段文学代表性作品的示范性讲授和对学生读书的悉心指导,使学生掌握或了解本段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使学生对本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读书方法、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一、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编元代文学(20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元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的密切联系,元代的总体文化概况。
2、元杂剧的名称及渊源,元杂剧创作发展两个时期的总况,元杂剧作家与作品总况,“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
3、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基本情况。
4、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
5、散曲的产生和种类。
6、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7、元代诗文概况。
“理解”:1、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基本情况,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2、散曲在形式上的特色。
“掌握”:1、关汉卿的代表《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2、《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3、高明《琵琶记》的积极意义和封建局限。
二、教学内容概论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1学时)元王朝统治的近百年中,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一)经济方面蒙古族以游牧为业,不事农业生产,故入主中原之初,不懂恢复和发展农业,到处圈占土地,改为牧场,任意驱赶农民,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农民被迫流入城市,弃农学工,使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工商行业不断扩大,而元代统治者由于军事上的和生活上的需要,又比较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 3》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3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秘书学开课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秘书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理论课程。
2.课程任务:学好这门课,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掌握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重点掌握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文学现象、流派、代表作家,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将来胜文秘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具有决定性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宋代的时代特点以及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掌握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文学史现象的方法。
3.重点与难点重点:宋代文化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宋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难点:宋代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4.教学内容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第一章宋初文学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北宋初年散文和诗歌创作的概况,掌握宋初三种诗体的基本特征,理解“西昆体”对宋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3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3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编号:010011◆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3◆课程类型:☐通识通修☐通识通选√学科必修☐学科选修☐跨学科选修☐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学术研究)☐专业选修(就业创业)◆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专业二年级◆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1、中国古代文学史2◆总学分:4◆总学时:68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元明清段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师讲授结合课堂讨论。
三、教学知识点提示(一)教学重点对重点作家与作品分析论述。
(二)教学难点对重点作家与作品进行举一反三分析论述。
四、学时分配计划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1、《中国文学史》【日】前野直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3,《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4、《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夏志清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剑桥中国文学史》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三联书店2013年版6、《元曲选》中华书局1989年版7、《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58年版8、《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 考查【考核方式】☐开卷(Open-Book)√闭卷(Close-Book)☐论文☐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七、课程内容概述第七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述(一)教学要求:了解元代社会背景、历史环境与元代文学概貌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元代历史概况,宽松的文网,发达的俗文学(三)教学内容:1、元代历史:注意文学作品的分期,特别是金元与南宋对峙时期作品的归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3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编号:010011◆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3◆课程类型:☐通识通修☐通识通选√学科必修☐学科选修☐跨学科选修☐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学术研究)☐专业选修(就业创业)◆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专业二年级◆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1、中国古代文学史2◆总学分:4◆总学时:68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元明清段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师讲授结合课堂讨论。
三、教学知识点提示(一)教学重点对重点作家与作品分析论述。
(二)教学难点对重点作家与作品进行举一反三分析论述。
四、学时分配计划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1、《中国文学史》【日】前野直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3,《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4、《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夏志清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剑桥中国文学史》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三联书店2013年版6、《元曲选》中华书局1989年版7、《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58年版8、《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 考查【考核方式】☐开卷(Open-Book)√闭卷(Close-Book)☐论文☐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七、课程内容概述第七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述(一)教学要求:了解元代社会背景、历史环境与元代文学概貌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元代历史概况,宽松的文网,发达的俗文学(三)教学内容:1、元代历史:注意文学作品的分期,特别是金元与南宋对峙时期作品的归属。
2、士人的沉沦,元代几乎无文字狱,不避讳。
3、俗文学的兴盛:杂剧蔚为大观与南戏的繁盛。
(四)思考题:元代的主要文类及其各自特点。
第一章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一)教学要求:了解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的基本情况。
(二)知识点提示:话本小说、诸宫调(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一、说话的范畴1、本义是口传故事,传统可远溯到上古神话传说。
2、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以“话”指口传故事。
3、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又市井化和商业化。
4、“说话”有“四家”,指小说,说经,讲史,合声。
“话本”是说话的底本。
二、宋元重要话本1、小说话本;2、讲史话本;3、说经话本;第二节说唱文学一、诸宫调的概念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诸宫调是一种说唱艺术,形成于北宋。
就形式来讲,是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中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表现事物,叙述情节,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
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作者董解元,其诸宫调作品,号称《董西厢》。
每一宫调往往由二三支曲子组成。
其乐谱部分保留在清代乾隆时期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
第二章关汉卿(一)教学要求:了解关汉卿生平、主要作品,《窦娥冤》、《单刀会》的艺术特色。
(二)知识点提示:关汉卿杂剧的本色特征,《单刀会》的舞台性,《窦娥冤》与中国式悲剧。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1、内容与人物形象2、语言特色与剧场艺术。
3、窦娥事件的文学与社会内涵。
第三节《单刀会》的舞台艺术1、《单刀会》的舞台表演特征。
2、《单刀会》在昆曲中的演出,《刀会》欣赏第四节关汉卿其他杂剧与艺术成就(四)思考题:1、《窦娥冤》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2、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第三章王实甫和《西厢记》(一)教学要求:了解王实甫的主要作品和艺术成就,《西厢记》的故事来源和艺术特色。
(二)知识点提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西厢记》主题的现代认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第二节《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与舞台流传,《长亭送别》曲唱欣赏(四)思考题:1、《西厢记》故事的演变与发展。
2、《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前期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一)教学要求:了解前期元杂剧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二)知识点提示:白朴、马致远、杨显之等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白朴和马致远: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第二节其他作家(四)思考题:1、白朴《墙头马上》人物形象的塑造。
2、马致远《汉宫秋》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后期杂剧作家和无名氏的剧作(一)教学要求:了解后期元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
(二)知识点提示:元代后期杂剧衰落的原因、一些次要作家作品的了解(三)教学内容:1、杂剧的南移和衰微2、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题材来源,作品用“离魂”这种幻想的形式发展了西厢故事中的“私奔”的情节,强调了“形”、“神”的矛盾。
《王粲登楼》抒发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懑,在元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3、宫天挺的《死生交范张鸡黍》,歌颂了生死不渝的友谊和信义,对不学无术而又追逐名种、卖友求荣之辈的指责,具有明显的讽刺现实意义。
4、元杂剧中无名氏作品的现存状况。
(四)思考题:1、元杂剧衰微的原因。
2、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3、《陈州粜米》的思想意义和包公形象的塑造。
第六章元代南戏(一)教学要求:了解元代南戏概况、南戏四大传奇内容和艺术特色、《琵琶记》的基本内容和体制。
(二)知识点提示:四大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琵琶记》(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南戏简介1、南戏的兴起和发展2、南戏艺术形式的特色3、宋元南戏现存状况4、最早的南戏戏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第二节元代四大南戏1、《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第三节高明的《琵琶记》1、《琵琶记》故事来源;2、《琵琶记》的舞台演出与昆曲唱段欣赏(四)思考题:1、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2、南戏的体制。
3、《拜月亭》与《琵琶记》优劣论。
第七章元代散曲及诗文(一)教学要求:了解元代散曲的艺术成就,元代诗文的概况。
(二)知识点提示:元散曲的体式特征、重要的散曲作家、元代诗文的特色和重要作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散曲——清唱的“诗歌”散曲是与戏曲或称剧曲并列,为文人业余填词清唱之物,不等舞台表演。
曲词性质与词接近,而较词更为通俗,原则上不带衬字。
第二节元代主要散曲作家和作品1、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的散曲。
2、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套曲讲析与【天净沙】秋思欣赏。
4、散曲发展到后期,语言愈来愈追求典雅工丽,逐渐丧失前期散曲朴素自然的特色。
张可久、乔吉的散曲创作,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三节诗文概况1、元代诗文内容贫乏,题材狭窄的总趋势。
2、元代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和民族歧视,在个别作家作品在所表现的故国之思。
元末社会动荡,危机加深,少数作家所写的暴露现实和讽刺时政的作品。
(四)思考题:1、散曲的种类和特点。
2、马致远散曲的成就和特色。
3、元代诗文的时代特征。
第八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前期文学(一)教学要求:介绍明代前期文学概况,评介明前期诗文。
(二)知识点提示:明代前期文学的社会背景、明代前期文学概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明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学概况1、明初的政治高压与诗人命运。
2、颂圣文学与台阁体。
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
第二节明前期诗文1、明初三大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
宋濂:《秦士录》;刘基:《卖柑者言》;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思考题:简述明代前期文学概况。
第二章三国演义(一)教学要求:使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版本、内容与人物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知识点提示:《三国演义》故事流传,版本特征,正统论,艺术特色(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成书。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与正统论。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与战争叙事。
第四节《三国演义》的成就与艺术特色(四)思考题:1、试析: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的人物形象2、《三国演义》描写描写战争的艺术特色点第三章《水浒传》(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二)知识点提示:《水浒传》繁简本,人物形象,写实描写,艺术特色(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水浒传》的作者、版本与成书。
第二节《水浒传》的写实艺术与夸张特征。
第三节《水浒传》的人物与艺术成就。
(四)思考题:1、分析《水浒传》的版本流变与特征。
2、分析《水浒传》中宋江、武松、林冲等人物形象。
第四章明中叶文学(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明中叶文学,并对这一时期文学现象作出评价。
(二)知识点提示:明代中叶的个性解放思潮对文学面貌的影响(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明中叶政治、经济和文学概况第二节明中叶诗文: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归有光与唐宋诗派。
第三节明中叶戏剧:徐渭与《四声猿》,四大声腔,昆曲的发展与梁辰鱼的《浣纱记》第四节《玉簪记》中的情爱与伦理:舞台艺术欣赏与唱段选学。
(四)思考题:1、昆曲的起源与改革。
2、明代复古文学的得失。
第五章《西游记》(一)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西游记》文本,喜欢上这部小说,能够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
(二)知识点提示:《西游记》版本,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关系,《西游记》的寓意(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游记》故事的演变与作者问题第二节《西游记》的内容结构与主要人物分析第三节《西游记》的成就与艺术特色(四)思考题: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
2、《西游记》故事流变的过程。
第六章《金瓶梅》和明代其他小说(一)教学要求:了解《金瓶梅》的版本,基本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点提示:《金瓶梅词话》本,张竹坡的批评,暴露与罪恶的指陈。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金瓶梅》作者、时代和版本:词话本、绣像本与张批本。
第二节:《金瓶梅》的基本内容和人物: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第三节:《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与贡献第四节明代的其他长篇小说第五节:章回小说小结(四)思考题:1、《金瓶梅》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是什么?第七章汤显祖的戏剧创作(一)教学要求:熟悉《牡丹亭》的内容,欣赏《牡丹亭》的演出,学唱经典选段。
(二)知识点提示:汤显祖,《牡丹亭》,叶堂,青春版《牡丹亭》。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牡丹亭》的基本内容与“至情”论第三节《牡丹亭》“惊梦”折舞台演出欣赏与【皂罗袍】学唱第四节《牡丹亭》在明清至当代舞台上的演出与变化(四)思考题: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的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