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学设计高二年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合作性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引领为辅。
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节课通过设计的探究问题,加强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视频的播放,给学生展示了中国在克隆技术上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国意识。
同时,每个知识点都留出记忆巩固的时间,强化了知识。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2章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这一基础技术和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又是近几年的热点,又是后面学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生物工程的前沿技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专题二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编写:谭静审核:潍坊中学生物组【练习】(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是不可能的()A.细胞一直在细胞悬液中分裂生长B.有少部分细胞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地传代下去C.有部分细胞核型会发生变化D. 个别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2)、下列过程与细胞培养无关的是()A.检测有毒物质B.生产单克隆抗体C.筛选抗癌药物D.杂交育种(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莉”的培育等程序如图所示。
请仔细看图后回答问题:⑴写出a所指的细胞工程名称:a⑵实施细胞工程a时,⑶多莉面部的毛色是,判断依据:。
⑷若黑面绵羊的基因型为AA,白面绵羊的基因型为aa,则克隆羊的基因型为。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A、动物细胞融合B、胚胎移植C、动物细胞培养D、核移植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是()A.使动物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进行培养B.去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C.去掉细胞膜暴露出原生质体便于细胞融合D.促进蛋白质水解为多肽3、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细胞4、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状()A、难以预测B、像甲C、像乙D、像丙5、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培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2.1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1.讲授法: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疑难讲解。
2.自学法:学生先自学基本知识,完成导学案。
3.学案导学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时安排:1 课时引入: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人?[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 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见课本P4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学习活动一:【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问题:1.为何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呢?2.如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系3. 胰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 由此可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4. 培养瓶或培养皿的内表面为何要光滑、无毒?5、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到什么时候就不再分裂、增殖? 【动动手】请完成动物细胞培 养的流程图。
有关概念:• 原代培养: 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
初次培养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细胞株细传代培养: 将原代细胞 胞从培养瓶中取出, 配制成细胞悬浮液, 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称为传代培养。
细胞株: 原代细胞一般传至 10 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 大 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少数细胞存活到 40~50 代, 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 细胞株传代至 50 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 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 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学习活动二:寻根问底,加深巩固1、选用组织时,一般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培养材料,而不用老龄动物的,这是为什么?2、胰蛋白酶处理组织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能够用胃蛋白酶代替吗?3、动物细胞培养能否最终培养成新个体?(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思考: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根据你所学的内环境的知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抗生素,为什么?2.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血清,为什么?3.添加5%的CO2 是为了刺激细胞呼吸,还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 值?(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动物细胞工程》。
具体内容包括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及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及其应用。
2. 理解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及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 教学重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动物细胞培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讲解动物细胞培养的五个步骤,包括取动物组织、剪碎组织、消化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
3.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介绍三种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包括物理法(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4.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讲解动物细胞融合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制备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等。
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详细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免疫动物、提取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提取单克隆抗体。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动物细胞培养、融合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剪碎组织消化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免疫动物提取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提取单克隆抗体七、作业设计情景:某科研小组欲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单克隆抗体。
请列出制备该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答案:1. 免疫动物,获得B淋巴细胞。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人教版
7.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一个动物细胞工程相关的案例分析。
8. 请学生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9.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科普文章。
10. 请学生进行动物细胞工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动物细胞工程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细胞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过程。他们可能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如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此外,学生可能对动物细胞有一定的认识,包括其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在学习动物细胞工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生物技术应用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与医学和健康相关的应用。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学生可能擅长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实验操作。此外,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喜欢通过阅读和自学来学习,有的可能更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学习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等,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应认识到动物细胞工程在生物科技和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增殖”是《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
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2、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实验过程中已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图像,但仍不明确其变化特点,由此对本节课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
3、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我所带班级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②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③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图文信息的转化能力以及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学习建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合作、表达、交流、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③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感叹生命的神奇,认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激发继续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1、遗传物质的倍增和平均分配。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四:教学设计五:课后反思成功:1、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各时期特征。
高中生物_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解读《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节是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的第二节。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认识系统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生命活动的。
学好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为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奠定了基础,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根本基础。
所以本节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应着重掌握。
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内容:实验教学——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液泡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协作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2)说明并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举例说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液泡、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协作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
(2)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结构图的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学习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感悟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2)难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四、教学方法、策略虽然在第一章中曾经让学生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细胞,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特别是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在短时间内可能较难观察到目标。
在实验前详细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投影显示屏幕和显微镜相连接展示,并在学生实验时及时指导纠正。
高中生物_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中第6章第2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分化的定义、原因及意义、细胞的全能性及干细胞研究。
多细胞生物个体(以人为例)发育过程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由单个细胞逐渐的发育成多细胞的生物体,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个体发育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建立在细胞分裂基础上的变化,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核全能性的具体应用——克隆技术又是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
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
同时,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地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时在初中的学习中也接触过细胞分化概念,但对细胞分化的理解仅处于细胞水平。
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分子组成,因此高中“细胞分化”的教学需对细胞分化的认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
另外,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技术等知识,学生既无直观印象,也少有相关的信息储备。
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构建概念、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学好本节的基础。
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意义及本质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二)能力目标1.分析细胞分化相关实验结果,探讨细胞分化的原因。
2.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和克隆羊诞生过程,得出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结论。
高中生物_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本节课笔者从婴儿啼哭开始,以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结束,让学生对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此形成生命观念。
(2)通过观看有丝分裂的视频动画,提出问题: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主要是哪个细胞结构在不断变化?以此引出染色体的概念;继续追问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未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过连续设问,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图文转化和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构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构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展示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2.1 观看视频动画形成整体概念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先观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形成有丝分裂的整体概念,再分阶段逐个突破。
在内容的处理上选用“抓住重点逐个突破”的模式,有丝分裂的重点就是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围绕这一中心对其他结构的变化进行补充学习。
2.2 问题引导突出重点观看有丝分裂的动画全过程后,追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哪个细胞结构在不断变化?引出染色体这个概念,如果我们把细胞比作一个舞台,染色体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进行精彩的表演。
对于染色体的概念同学们都不陌生,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的组成及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拿出“毛根条扭扭棒”模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化。
继续追问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未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能够说出“复制”“均分”这两个关键词,“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均分”发生在分裂期,从而引出这两个时期的讲解。
2.3 分组活动构建模型分裂间期时着重介绍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和DNA的计数方法,为了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在黑板上贴出一个亲代植物细胞(2N=2)的模型,让学生贴出分裂间期结束后细胞内染色质的状态,以便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和描述分裂期的变化。
高中生物_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学史资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四、教学策略: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本节课根据我校推行的翻转课堂模式:A课+B课。
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备课,编制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录制疑难点的解决微课。
上课时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
2、A课:设计层层递进的自学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先沉浸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内容,如有疑难可观看相应微课。
3、B课:小组内讨论解决组内疑难问题,如有疑问,写到问题单呈交老师,班内解决。
4、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疑难问题,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五、教学用具: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ppt幻灯片六、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细胞的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学生在七年级就已经学过。
由于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这些知识难免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
此外,初中生物主要集中于宏观学习,学生对于微观部分具有极强的兴趣。
学生对非典的记忆不是很深刻和熟悉,而埃博拉病毒是最近几年关注度极高的病毒,因此在教学中用埃博拉病毒代替SARS病毒讲解非细胞结构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说课稿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重要内容。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工程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细胞工程技术如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详细阐述了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包括取材、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等环节,并强调了培养条件的重要性,如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气体环境等。
最后,教材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如生物制品的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器官移植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一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等基础知识,对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动物细胞培养这一较为复杂的技术,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和过程。
(2)说出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3)举例说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关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
高中生物_《细胞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部分教材分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本部分内容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本节是后面学习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由于细胞器知识微观、抽象且种类多,因此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也是本节的难点。
另外,由于后面第五章还会继续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不宜挖掘太多、太深。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也学习了机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呼吸作用,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都是从知识层面知道叶绿体结构的存在性,而本节是从微观即亚显微结构来学习几种细胞器,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举例说明各种细胞器执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资料的阅读和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细胞器的结构来推测其功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述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细胞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在建立细胞器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另外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也学习了机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呼吸作用,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都是从知识层面知道叶绿体结构的存在性,而本节是从微观即亚显微结构来学习几种细胞器,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并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分析2、通过小组动手协作总结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
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通过对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锻炼对信息的获取、总结、归纳的能力。
3、结合已知对探究问题的综合分析,提高小组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关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前景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学习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刚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原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二理科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小组协作探究的能力,能基于一定的背景资料,结合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并会结合所学动手操作,小组协作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其中概念和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知识综合理解上存在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选修三第二专题《细胞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内容。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
既避免了重复,有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出手,引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自然的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_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轮复习《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教课方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1.目前教育目标是集知识、态度、技术和行为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高考现实要求是经过试题方式考查学生的思想、能力及运用。
2.一堂成功的课能使学生加强自信心,培育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欲念,实现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讲堂教课的重点要从“结果”转到“过程” ,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学法指导,而高考复习课,要有高考的广度和思想发散度,同时兼具知识基础的掌握。
3.“面向全体学生”和“倡议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要讨教师在教课资源的准备、讲堂教课与评论等各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为其创建同等的优秀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不一样程度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而高三复习更是要侧重学生的个体水平的提高,而一轮复习不只侧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更应浸透生物学科思想,能使学生生物学修养有必定的提高。
4.建构讲堂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讲堂教课,建构主义重申学习者的主动性,以为学习是学习者鉴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知识不是经过教师教授获取,而是学习者在必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余人 ( 包含教师和学习伙伴 ) 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
教课背景剖析能力要求:本部分内容按课标及考试要求属于理解能力范围,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构造。
教课内容: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经过摄取、利用物质和能量保持其有序的生命活动。
而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保证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有序性, 细胞内的膜系统构造之间的互相联系是保证细胞内生命活动有序行的构造基础, 而本节内容是在复习过细胞膜, 细胞核后细胞结构功能复习的最后一部分 ,也是细胞构造功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知识琐碎基础 ,但倒是学生认知细胞为何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何生命活动能那么有序地进行的重点 , 所本节知识要在侧重基础知识的落基础上, 让学生从系统构造之间有序的分工合作的角度去认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并且是在保证细胞完好性的前提下 , 保证系统内部生命活动的有序精准的进行.重、难点:重点:主要细胞器的构造功能难点:构造与功能相适的特色 , 细胞的完好性和内部分工合作保证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高中生物_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掌握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
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科素养]以高考生物学科素养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㈠生命观念1、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激发学生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的情感。
㈡理性思维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掌握各时期染色体的位置、形态、数目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我秉持生本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吗?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
(点课件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二)有丝分裂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主要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学生: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数目增加的过程,即细胞增殖。
(板书:细胞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由受精卵分裂形成60-100万亿个体细胞的过程,即有丝分裂(板书: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2“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青龙县木头凳高中秦维华 066505)【设计思路】采用135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达到推动新课进行的目的。
教学的思路问题——讨论——展示——质疑——答疑。
教学中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巩固、课堂检测、课后总结五个环节。
自主探究部分,学生阅读课本P44-47,课前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
课堂巩固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核对答案,讨论,会的教不会,然后展示,如果都不会,可向其它小组求助。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以抢答题的形式出现,并计分。
总之,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设计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可以归纳成3个问题:(l) 什么是动物细胞培养? (2) 怎样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3)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第3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旨在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生物工程的前沿技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辅。
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应用前景能力目标: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情感目标: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细胞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苏教版)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
其中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生物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
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像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单细胞生物在死亡之前,要通过细胞增殖增加个体数量,保持物种的延续。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历程从受精卵开始,需要不断的细胞增殖(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
在学生认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周期性变化,有助于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也有助于今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等知识。
2.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
1.讲授法: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疑难讲解。
2.自学法:学生先自学基本知识,完成导学案。
3.学案导学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人?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见课本P4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学习活动一:
【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何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呢?
2.如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
3.胰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由此可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
4.培养瓶或培养皿的内表面为何要光滑、无毒?
5、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到什么时候就不再分裂、增殖?
【动动手】请完成动物细胞培养
的流程图。
有关概念:
•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
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
初次
培养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
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
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
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
养。
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
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 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
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学习活动二:
寻根问底,加深巩固
1、选用组织时,一般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培养材料,而不用老龄动物的,这是为什么?
2、胰蛋白酶处理组织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能够用胃蛋白酶代替吗?
3、动物细胞培养能否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思考: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根据你所学的内
细胞株 细胞系
环境的知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抗生素,为什么?
2.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血清,为什么?
3.添加5%的CO2是为了刺激细胞呼吸,还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值?(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
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2.动物细胞是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受体细胞,因此,基因工程也离不开动物细胞的培养。
3.培养的动物细胞还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4.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药理、病理等方面的研究。
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学情分析
动物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学生是了解的,在体外如何实现细胞增殖的,有什么特点以及培养后的细胞有什么用途都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
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上再去联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并能作出二者的比较。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借此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或定义,这样可以对整个所学的知
识有个更深刻的记忆,课堂效果很好,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
本节的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是重难点,我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看插图,再逐个跟学生去分析了每一个图解,并然后学生找出疑惑之处,其他同学思考解答。
这样学生对整个细胞培养过程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重难点。
本节课的亮点是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新理念,引入用的是2013年11月19日,吴辉铭的父亲吴瑞军在工作时全身90%烧伤,吴辉铭先后三次义无反顾地忍受极大的疼痛从背部和头部为父取皮。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而且深切感受到了吴辉铭的孝顺,进而引出了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为其治疗。
整节课以此为贯穿,激发学生的思考。
可惜的是本节课有些地方讲解不到位,例如在对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概念进行介绍时学生知识参照书本说原代培养就是消化后初次培养,传代培养就是重新处理后的分瓶培养,这只是对书本上文字的一个解读,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代’的含义,有学生就理解为细胞分裂的次数,应及时提出这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此处的‘代’应是分瓶培养的次数而不是细胞分裂的次数。
教材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之后介绍的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以及胚胎工程都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掌握好这项技术才能为其他技术打好铺垫。
所以把动物细胞培养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
十分重要了。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中,可把这部分内容归纳成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即培养的用途(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教材用人造皮肤等实例引入主题,同时,配以人造皮肤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很自然地导入动物细胞培养的内容。
教材首先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接着以文字叙述、图片、小资料、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细胞培养过程及原理,最后又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知识出发,用提问的形式引出细胞培养的条件。
对于细胞培养条件,教材用了较多的笔墨,其意图是细胞培养条件的讲述中蕴含了细胞培养的原理。
评测练习:
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
A.动物细胞融合
B.单克隆抗体
C.胚胎移植
D.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③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3.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培养液中需加血浆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⑤需要O2,不需要CO2⑥加CO2维持培养液的pH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4、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细胞()
A.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B.具有更强的全能性
C.取材十分方便
D.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让学生先初步认识,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手段,使大部分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本节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动物细胞培养课标分析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的需要。
《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
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动物细胞培养这节课来说,有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能力目标:
(1) 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体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