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caf6a13eff9aef8941e06a8.png)
嘉华学校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①分子晶体:分子化合物的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H2、X2、O2、O3等非金属气态氢化物:HX、H2S、NH3、PH3等酸酐:SO2、SO3、CO2、P2O5、N2O5、Cl2O7等酸类:碳酸、硅酸、硫酸等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其它:N2O、N2O4、CO、H2O2、AlCl3等②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硼等少数化合物:SiO2、SiC等③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盐:NaCl、KN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CaO、Na2O、Na2O2等强碱:NaOH、KOH等其它:CaC2、NaH等④物质的分类交叉分类法:钠盐、碳酸盐等(拓展)树状分类法:纯净物、化合物等(拓展)⑤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溶液:<1nm 胶体:1~100nm 浊液:>100nm⑥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电泳: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原理:胶粒直径小→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带电荷的离子;Fe(OH)3胶体只吸附Fe3+故带正电→向阴极运动→吸附区颜色变深因此Fe(OH)3胶体带正电。
布朗运动: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悬浮微粒胶体的聚沉:方法:a、加电解质 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胶体溶液胶体浊液微观特点分散质粒子直径<1nm 1nm~100nm >100nm宏观特点外观(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介稳体系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稳定性稳定状态介稳状态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选择题:A B C B D D D C D D A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 C2H5OHB. HNO3C. NaOHD.HCl3、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4、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 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 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D. 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7、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8、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9、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771b76ac77da26924c5b089.png)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2.(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Na2O2
B.H2SO4
C.CH2Cl2
D.SiC
解析
A项,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
O
2 2
中存在共价键;B项,H2SO4不存在离
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CH2Cl2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D项,SiC只
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名师提醒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c.原理: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 ) (2)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 ✕ ) (3)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 (4)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 ) (5)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属于物理变化 ( ✕ ) (6)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5)属于单质的有 ①③⑤ 。 (6)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⑥⑧⑨⑩ 。 (7)属于混合物的有 ④⑦ 。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⑩ 。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9cd8818844769eae009ed36.png)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 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 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组成混合物的物 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一定为纯净物
离子反应 有无离子参与 按反应中 分为 非离子反应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三、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 化”归类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蒸馏、分馏 焰色反应 潮解 化学变化 干馏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 色反应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解析: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Al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Al(OH)3 胶 体而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悬浮物作净水剂,涉及化学变化,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时吸收 大量的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选项 B 符合题意。 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反应原理为 SiO2+ 4HF===SiF4↑ + 2H2O,涉及化学变化,选项 C 不符合题意。生石灰吸水后 与水发生反应: CaO+ H2O===Ca(OH)2,涉及化学反应,选 项 D 不符合题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选 B。A.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 对钢铁腐蚀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氨水可以贮存于塑料、 陶瓷等容器中,故 A 不正确。B.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 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 (铂和金 除外)和材料,故 B 正确。 C.醋具有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 “五金八石”,醋酸也可贮存于塑料 瓶,故 C 不正确。D.卤水又称作卤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镁、 氯化钠和一些金属离子, 是制作食盐过程中渗滤出来的液体,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制作豆腐,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 “五 金八石”,故 D 不正确。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73c170c192e45361066f54f.png)
氯水
王水 盐酸、硝 酸 福尔马林 甲醛水溶 液
硬水 含Ca2+、 Mg2+多 汽油 C5~C11 的烃
Cl2、H2O
水玻璃 Na2SiO3溶 液
教
材
复
习
高
考
研
究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3)固体混合物
碱石灰 主要成分 CaO、NaOH、 KOH 水泥 3CaO·SiO2、 主要成分 2CaO·SiO2、 3CaO·Al2O3
教
材
复
习
高
考
研
究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点拨
教
材
复
习
高
考
研
究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把握物质分类的 5 个“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混合而成,如 O2、O3 组成的混合气 体就是混合物,由 12C 和 13C 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误认为用一种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 分子式相同的化 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 如 C4H10 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 (3)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 溶液呈碱性的物质 一定是碱。①NaHSO4、CuSO4、NH4Cl 溶液呈酸性,这些物 质均属于盐。②Na2CO3、NaHCO3 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 于盐。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
教
材
复
习
高
考
研
究
课下高考达标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结束
(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83e32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精品讲练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一样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根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响的根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假设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429fac59eef8c75fbfb3d7.png)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 离子与基团: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 )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 焰色反应(12 )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 )电解(12) 熔融盐导电(13) 电解质溶液导电(14) 水泥硬化等。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dc37e18a8114431b90dd8d7.png)
按酸根:含氧酸、无氧酸 按电离出H+数目: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按电离程度:强酸、中强酸、弱酸
酸 按酸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还原性酸
按稳定性强弱:稳定性酸、不稳定性酸
按沸点高低: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按性质:强碱、弱碱、两性氢氧化物
碱
按溶解性: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
按OH-数目: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分散系
离子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三、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 分散质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分散剂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举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 合金、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按组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
按酸根:含氧酸盐、无氧酸盐 盐 按形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
其它:无机盐、有机盐、类盐
2. 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C)
X Y Z
例
A
氧化物
苯的同系物
化合物
芳香烃
纯净物
芳香族化合物
B
C D
胶体
电解质 碱性氧化物
3. 胶体粒子带电荷的规律 (1) 带正电的胶粒 一般金属的氧化物胶粒和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 离子而带正电; (2) 带负电的胶粒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和某些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硫化物 胶粒,一般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常见的有二氧化硅、 硅酸、硫化砷胶体、土壤等
4. 胶体聚沉的措施 加热 加入电解质 加入胶粒呈相反电荷的胶体 5. 胶体的制备方法 聚集法:通过化学反应使许多分子聚集成胶体分散粒子; 分散法:高分子物质直接分散(物理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a93e9edb9f3f90f76c61bce.png)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 性质与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一元酸:HCl、HNO3等
无 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H2SO4、H2S等
机
三元酸:H3PO4等
化
酸
按酸根是否含氧无含氧氧酸酸::HHCCll、O4H、2SH等2SO4等
合
物
按酸性强弱强 弱酸 酸: :HCHCl3、COHO2SHO、4、HHF等NO3等 按有无挥发性挥难发挥性发酸性:酸:HNHO2S3、O4H、CHl等3PO4等
(3)常见的混合物举例 ①气体混合物
水煤 爆鸣 天然 焦炉气
气 气气
高炉煤气 石油气
主要 成分
CO、 H2
H2、 O2
CH4
H2、CH4 CO、CO2、 丙烷、
等
N2等
H2等
②液体混合物
氨水 王水 硬水
水玻璃
福尔马 林
汽油
主要 成分
NH3· H2O NH3、
盐酸、 硝酸
含Ca2+、 Mg2+较 多的水
(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 氢化物:HCl、H2S、H2O、NH3等
机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化 合 物
氧化物成过盐氧氧化化物物:两碱 酸 Na性性 性2O氧氧 氧2、化化 化H物物 物2O:: :2等ANClaO22O2O、3、等PC2Oa5O等等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11aea93172ded630a1cb653.png)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一、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1)同位素的实例H 有三种同位素:11H 、12H 、13H;O 有三种同位素: 816O 、817O; 118O 有三种同位素:612C 、613C 、614C ;Sn 有十种同位素: 50112Sn 、50114Sn 、50115Sn ····50124Sn , U有二种同位素: 92235、U 92238U 。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2)同位素的稳定性(3)同位素的性质:a .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 (4)同位素的应用:用612C 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614C 测岩石的年龄; 放射治疗,如60C 。
等核能,如2H ,235U 等⑶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11H 、12H 、13H 、612C 、613C 、614C 、92235、U 92238U 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8种核素(但属于3种元素) 。
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3、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O2(氧气) 和O 3(臭氧) ,红磷(P)和白磷(P4) ,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91bc104cc22bcd127ff0c79.png)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稳定性
溶液
胶体
浊液
<10-9m
10-9~10-7m
>10-7m
均一、透明 分子、透明
大量分子集合体、 大量分子集
高分子
合体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1)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系的不同可分为:
①液溶胶:分散系为液体(Fe(OH)3胶体、蛋白质胶体、 淀粉溶液);
氧化物
知识梳理
氧化物分类中的概念辨析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 . 金 属 氧 化 物 不 一 定 都 是 碱 性 氧 化 物 ( 如 Al2O3 、
Mn2O7)。 4.酸酐不一定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 5.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H3·H2O)。 6.既能跟酸,又能跟碱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两性
氧化物(如SiO2)。
知识梳理
3、酸、碱、盐的定义
酸:
凡是电离后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
碱: 凡是电离后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 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注意:还有其他定义方式,视题目信息而定。
针对性练习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
酸
盐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内各原子间的旧键断裂,新键生成, 物质组成改变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金 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热稳定性、 可燃性等。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93e68c00508763231121292.png)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8.三种分类散系的比较。
蓝皮书
P27
特别提醒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 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 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 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裂变、 核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纲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 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 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物质的组成
1.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5e3ebddce2f0066f53322e2.png)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7c20e86fab069dc5122012d.png)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6.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金属:钠、铁混合物酸性氧化物CO2、SO2单质非金属:氯气、硫物质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uO稀有气体:氖、氩纯净物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NO、CO、NO2无氧酸:HCl、H2S化合物酸含氧酸:H2SO4、H3PO4可溶性碱:NaOH、KOH、Ba(OH)2、Ca(OH)2碱不溶性碱:Mg(OH)2、Cu(OH)2正盐:Na2CO3、K2S酸式盐:NaHCO3、NaHSO4、CaHPO4盐碱式盐:Cu2(OH)2CO3、Mg(OH)Cl复盐:KAl(SO4)2·12H2O络盐:Na3AlF6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课件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0545687cd184254b35357d.png)
课件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人教版
特级教师优秀课件精选
本课思维导图
高考考纲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复习目标
分子: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 两个或更多原子保通持过物化质学化键学结性合质而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 分子。
概念:微观粒子与物质构成
③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没有分子式以化学式表示其中离 子数目的比例。例如:KCl,NaOH, Na2CO3,MgO等
④不同原子以特定比例,通过共价键聚集而形成一定空间结 构的物质叫做原子晶体,如SiO2、SiC、金刚石等。
练习——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练习: ①冰水混合物 ②水煤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有机玻璃 ⑦漂白粉 ⑧TNT ⑨H2SO4⑩含氧 40%的氧化镁 ⑪花生油 ⑫福尔马林 ⑬密封保存的NO2 气体 ⑭CuSO4·5H2O ⑮液氯 ⑯王水 ⑰KAl(SO4)2·12H2O 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 ⑲分子式为 C7H8的芳香烃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①__⑧__⑨___⑩__⑭___⑮__⑰ ___⑲_,一定为混 合物的是___②__③__④__⑤___⑥__⑦__⑪ ___⑫__⑬ ___⑯ _,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 为混合物的是__⑱___。
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将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按逻辑 关系进行分类
交叉分类法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例如:
分类的意义 分类法是考纲明确要求的内容,切勿轻视。常考点如下述几条 ①直接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类、基本反应类型。 ②分类掌握重要类别物质的共同特点(如酸的通性,金属通性) ③依照类别抓住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酸碱中和、氧 化还原) ④依据分类推测并结合题目信息验证陌生物质的性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e89fa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0.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12
2.氧化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如Na2O、CuO等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P2O5、SO3等 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 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 原性、酸碱性等.
8
下列变化中:①蒸馏 ②干馏 ③风化 ④金属导电 ⑤ 电解 ⑥钝化 ⑦焰色反应
高三 一轮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
2014
考纲下载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
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
新物质。
判断方法 联系
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 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0
返回
三.物质的分类
单 质
纯 净 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无
碱
物 质
化 合
机 物
盐
物 酸性氧化物
氧
化
两性氧化物
混
物
合
碱性氧化物
物
有
烃
机
物
烃的衍生物
11
1.单质 单质 非金属:如O2、Si、P4 稀有气体:如He、Ne 金属:如Al、Fe、Cu等
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
表示方法.
2
一、物质的组成
游离态
单质
组成
构成
元素
物质
化合物
化合态
宏观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小分子 分子
高分子
微观
3
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4
一.物质的组成
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D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质 效应
的“通路”
主要应用举例 鉴别胶体和溶液
布朗 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
—
运动 地、无秩序地运动
电泳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工厂除尘 [胶粒带电:如Fe(OH)3胶粒带正
电,H2SiO3胶粒带负电]
聚沉
聚沉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 例如:制豆腐;解释某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过氧化物:Na2O2等
13
3.化合物
14
4.酸
15
5.碱 6.盐
16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HD、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Na35Cl、
Na37Cl按天然比例混在一起。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18
纯净物
四、分散系及胶体
1、分散系定义: 2、分散系分类:
溶液
浊液
胶体
分散质粒子 大小/nm
分散质粒子
小于1 nm 大于100 nm
分子或离子 很多分子 的集合体
1~100 nm
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
共价键等等 D.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
解析
要正确判定本题,须明确以下几点:
➢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 多种多样的; 多种多样的微观粒子在构成物质时彼此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5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各种元素组成,元素存在的形态有 游离态和化合态;从微观上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 质的基本粒子。
例 1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D )
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
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
17
练习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汽油(馏分)、石蜡、食醋、福尔马林、 盐酸、油脂、铝热剂、玻璃、 碱石灰、漂白粉、普钙(过磷酸 钙)、NO2;空气、溶液,石油、煤、,天然油脂, 合金、矿石、 阳极泥、平衡混合物,氯水、氨水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橡胶、 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①④⑦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②③⑤⑥
.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有状 态、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中
往往伴随着现象的发生(如:发光、
发热、颜色变化,气体的生成,沉
淀的生成等).
9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举例
宏观 区 别
微观
燃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
大分子或一定 数目分子的集 合体
19
续表
性 外观 质
溶液
透明、均一
浊液
不透明、 不均一
胶体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介稳定
能否透
能
过滤纸
不能
能
能否透过 能 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方法
无丁达 尔效应静置分层 有丁达尔效应实例NaCl溶液
泥水
氢氧化铁胶体
20
3.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和应用
内容
性 丁达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
“三态”变化、蒸馏 、分馏、 裂解、蛋白质变性、老化、硫
盐析、渗析、吸附、金属 化、炭化、油脂硬化、风化、
导电、焰色反应、气焊、 结晶、硬水软化、硝化、钝化、
(溶解、潮解)※……
气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没有生成新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聚集状态的 原来微粒间的化学键断裂,原子重
改变
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生成
➢ 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按照特定 的方式结合才构成特定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独有的 性质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微观组成和结构;
➢物质一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微观结构乃至微观组成就改 变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改变了;
➢ 这种微观组成、结构、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的改变决 定了化学反应是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还是往环境中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