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践活动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物理课程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设计了一次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主题的物理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活动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塑料薄膜、玻璃杯、水、棉线、耳机、手机等。
2. 实验材料:纸杯、剪刀、胶带等。
3. 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讲解视频、实验操作步骤图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的声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音叉敲击塑料薄膜,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产生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结论。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有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a. 将纸杯剪成两个半圆,用棉线连接成喇叭状。
b. 将手机放入纸杯中,调整音量,用另一只纸杯靠近手机,听声音的大小。
c. 将纸杯放入水中,调整音量,用另一只纸杯靠近水面,听声音的大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传播的结论。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初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组织了初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走进科学,探索未知”,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某科技馆四、活动内容1. 参观科技馆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科技馆内的各个展区,包括宇宙奥秘、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等。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看实物、模型、实验等方式,了解了物理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互动体验在互动体验区,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各种实验,如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通过实验,学生们深入理解了物理概念,掌握了实验方法。
3. 主题讲座邀请了知名物理学家为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前沿科技以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讲座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收获颇丰。
4. 团队合作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一项科技制作任务。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明确,互相帮助,最终完成了任务。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六、活动总结本次初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课程实践活动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实践活动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程实践活动设计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课程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以初中物理课程为背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活动一:制作简易风向计活动目的1.了解风向计的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增强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1.材料:气球、竹签、纸张、胶水、剪刀;2.工具:尺子、铅笔、剪刀。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每组三人;2.教师向学生讲解风向计的制作方法和原理;3.学生按照制作方法,动手制作风向计;4.制作完成后,学生互相展示,并解释风向计的工作原理;5.教师对每组的风向计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活动二:探究声音的传播活动目的1.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材料:气球、泡沫、尺子;2.工具:铅笔、剪刀。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每组四人;2.教师向学生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3.学生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4.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5.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6.教师对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活动三:搭建简易桥梁活动目的1.了解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1.材料:牙膏盒、竹签、胶水;2.工具:剪刀、尺子、铅笔。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每组五人;2.教师向学生讲解桥梁的结构和承重原理;3.学生根据原理,设计桥梁的搭建方案;4.学生动手搭建桥梁,并测试承重能力;5.学生互相展示,讨论桥梁搭建的技巧和经验;6.教师对每组的桥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活动四:环保电动车制作活动目的1.了解电动车的制作原理;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物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践活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水中的鱼、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
(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实验器材:玻璃砖、激光笔、水盆、直尺等。
2. 实验步骤:(1)将玻璃砖放在水盆中,让激光笔从一侧照射,观察折射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2)改变入射角度,重复实验,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光的折射规律。
3. 实验观察:(1)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玻璃砖的界面发生偏折。
(2)折射光线的方向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4. 实验分析:(1)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2)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三)光的折射规律应用1. 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2. 设计简单的折射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应用物理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案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力的认识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3)进行力的实验,如拔河比赛、抛物线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力;(3)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惯性的理解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惯性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介绍惯性的应用,如汽车安全带的作用等;(3)进行惯性的实验,如硬币跳跃实验、小车滑行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惯性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惯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惯性的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摩擦力的探究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系统等;(3)进行摩擦力的实验,如滑轮组实验、摩擦力计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和计算方式;(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简单机械的使用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案例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初中物理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活中的物理”,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探究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活动一:制作简易水火箭1. 准备材料:饮料瓶、气筒、胶带、橡皮筋等;2. 学生分组制作水火箭,教师指导;3. 组织学生进行水火箭比赛,看谁制作的水火箭飞得最高最远;4. 讨论水火箭升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活动二:制作简易电路1. 准备材料:电池、导线、灯泡等;2. 学生分组制作简易电路,教师指导;3. 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理解电流的作用;4. 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活动三:探究物体的浮沉原理1. 准备材料:水盆、木块、铁块、塑料块等;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3.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浮沉的原因,理解浮力的作用;4. 让学生尝试制作简易的船模,进一步探究物体浮沉的原理。
四、活动实施1. 组织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选出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活动;2. 分组完成任务:各小组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3. 教师指导:教师在活动中担任指导者角色,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享各自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活动评价1. 制作水火箭的评价标准:水火箭的高度和距离、制作工艺、创意程度等;2. 制作简易电路的评价标准:电路连接的正确性、灯泡发光的亮度等;3. 探究物体浮沉原理的评价标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的仔细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不论是工作总结、计划方案、合同协议、教学教案还是其它类型的文档,一篇好的文档不仅能够让人看着专业,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满足你目前的需要,解决你遇到的问题,您浏览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5篇】》正文如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心得精选篇120__年12月6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我县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培训,通过听夏学茂、邢清、陈军民、刘奇国等几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对传统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我认真观看了专家讲座及实验演示,感受很深。
专家们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丰富多采?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恰到好处?通过学习专家的教学方式,使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深受启发,现小结如下:一.精心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知道了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注意点:1、增加可视性,2动作要规范,3、实验器材的选择要简洁、简单,4、实验过程要合理,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实验数据,解决发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时,要引导全体学生都要参与、不能一个做、几个看,一个讲,几个听。
让学生多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让学生多废物利用,创新设计实验。
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实验教学资源与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
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
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通用3篇)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通用 3 篇)够智慧你就来'二、活动理念初中物理是一门启蒙教育的学科,让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通过实验,可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与勇气。
趣味物理制作是一种我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点,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研究对象,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和生活用品为实验器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让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适合初中所有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目的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三、活动准备活动前,同学们分好组(建议2-4 人一组),按照附录选择好小组要进行的趣味实验题目。
老师会在学生动手操作前,给学生做好知识指导,指导同学们做好材料的准备和知识准备!并且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制作!四、活动人员学生小组成员,若干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负责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五、活动地点篮球场(物理实验室)六、活动时间初二下期中考试后(五月中旬)七、活动内容按照附录中所给制作选择一个,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取材和完成制作!最后进行集体表演!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篇3一、活动背景金秋时节,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xx 实验中学首届"悬臂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大赛也将拉开帷幕。
大赛选题背景:在露天的运动场上方要安装照明灯,由于条件限制,不允许在场地中间打桩,也不能用"门吊'的模式,在场地边已经打好了柱桩,设计和制作一个悬臂梁模型,在悬臂梁的伸出端挂灯具。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案例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案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活动名称:简易电磁铁制作
实践目的:通过制作简易的电磁铁,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掌握电
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践材料:铁芯、导线、电池、开关
实践步骤:
1. 将铁芯绕上导线,制作成螺线圈的形状;
2. 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3. 打开开关,观察铁芯的变化。
实践过程:学生们按照步骤制作电磁铁,然后打开开关,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使铁芯具有磁性,可以吸附一些铁质物体。
学生们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铁芯的吸附情况,加深对电磁铁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践效果:通过这个简单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流产生磁场
的过程,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总结: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动手实
践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能够多参加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集合3篇【篇1】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
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活动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提重物、抛物等。
(2)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如摩擦生热、水沸腾等。
(3)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影子、镜子等。
3.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二、活动主题:简单的机械制作1. 活动目的:通过制作简单的机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
(3) 展示并介绍制作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活动步骤:(1) 讲解并演示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制作,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3) 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4) 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和体会。
三、活动主题:家庭物理实验1. 活动目的:通过家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家庭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在家中进行物理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活动步骤:(1) 讲解并演示家庭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
四、活动主题:环境保护与物理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物理知识水平。
2. 活动内容:(1) 学习并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物理关系的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
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的概念和原理,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的神奇之处,进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几个简单有趣的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电的神奇。
实践一:制作简易电池电池是电流的主要来源,是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池的原理和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制作简易电池。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铜片、锌片、绝缘胶带、电线等材料,并向学生介绍铜片和锌片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电池内的作用。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依次将铜片、锌片、绝缘胶带等材料依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连接,并将电线连接至铜片和锌片上。
最后,学生用感应灯或小灯泡测试电池的电流输出情况,学生将会惊奇地发现电池中产生的电流能够点亮灯泡。
实践二:互动电场实验电场是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电的重要概念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的概念,可进行一项有趣的互动电场实验。
教师可以准备好两块金属板和电线,将两块金属板固定在木板上,并将电线分别连接至两块金属板的两端。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从黑板上取一定数量的糖果,并在其中一块金属板上放置。
然后,教师将另一块金属板靠近糖果,学生会发现糖果受到了吸引,跳到第二块金属板上。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电场对电荷的作用。
实践三: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可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索实验。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长导线圈和一个磁铁,并将导线圈右端连接至一个小灯泡。
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将磁铁从导线圈的中间穿过,并快速抽离。
学生会发现,当磁铁穿过导线圈时,灯泡会亮起,当磁铁抽离导线圈时,灯泡又会熄灭。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即导体中的电流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设计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
设计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材料:竹签、彩纸、剪刀、胶水、尺子、铅笔;2. 工具:剪刀、胶水、直尺、铅笔;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风向标的图片和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包括风向标的结构、风向的判断方法等。
3. 分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4. 制作:各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简易风向标。
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测试: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在教室内找到合适的位置,测试风向标的准确性。
6. 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活动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环境下(如室外)测试风向标的准确性,观察环境对风向标的影响;2.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气象观测工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如温度计、湿度计等;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改进风向标的设计,使其更加准确和美观。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制作风向标的质量;2. 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通过本次物理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近年来,物理学科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学校通常会组织一些趣味生活小实验。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1. 气球火箭实验材料:一个空气球、一根饮用吸管、一张塑料袋、一段胶带。
步骤:a. 将饮用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气球的底部。
b. 将饮用吸管另一端插入塑料袋的开口。
c. 充满气球并将其封口。
d. 轻轻松手,观察火箭的飞行。
原理:当气球被放气时,气体从气球中流出,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推动。
2. 水的导电性实验材料:一个饮用杯、一块铜片、一块锌片、两根导线。
步骤:a. 在饮用杯的两侧固定铜片和锌片。
b. 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铜片和锌片。
c. 将饮用杯中注满水。
d. 用两手同时握住铜片和锌片,观察是否有电流通过。
原理:当手同时接触铜片和锌片时,水中的电解质会被电解为离子,形成导电通路。
3. 热胀冷缩实验材料:一根塑料棒、一根金属棒。
步骤:a. 将塑料棒和金属棒放在冰箱中冷却。
b. 将冷却后的塑料棒和金属棒同时放在室温下。
c. 观察两种材料的变化。
原理: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不同。
金属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大,而塑料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小。
4. 颜色光谱实验材料:一个小孔、一个白色纸片。
步骤:a. 制作一个小孔,将其固定在纸片上。
b. 将小孔对准阳光,观察纸片上的光谱。
原理:阳光经过小孔射到纸片上,光线经过折射和散射,形成七色光谱。
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并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些实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通过这些趣味生活小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组织这样的实验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物理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及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掌握光速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光速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光速的测量方法4. 光速公式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二、探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光速公式v = fλ 分析光速与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常数的原因。
3. 教师总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三、探究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介质的光密度有关?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光速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光速的测量方法,如: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光纤通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
五、光速公式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光速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2. 学生举例说明光速公式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3. 教师总结:光速公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下次活动的期待。
设计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
设计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本次实践活动是我校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首先,我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面镜进行了光线的反射实验。
学生通过调整光源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到了光线在凹面镜和凸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他们发现凹面镜能够聚焦光线,而凸面镜则能够发散光线。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对光线的反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们进行了光的折射实验。
我们将一根铅直的透明棱镜置于光线上,观察到了光线在棱镜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地理解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在物理实践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相信学生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物理课程中,能够多举办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也让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与交流。
在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并在观察结果和实验总结中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另外,本次实践活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实验中提出问题、探讨现象、思考原因,积极参与到实践中。
这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举办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探究操作,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践活动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进行阐述。
二、活动准备1.明确活动目的和内容:在组织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明确活动目的和内容,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常,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融入一些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元素。
2.制定活动计划: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活动流程等。
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同时兼顾学生的安全。
3.准备器材和材料:根据活动内容,提前准备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器材使用培训,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活动实施1.组织学生分组:将学生按照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各小组实力均衡,便于开展活动。
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组织。
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根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观察与记录:教师需仔细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疑惑、困难和创新点,为后续评价和反馈提供依据。
四、活动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法: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观察记录和学生表现,结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评价方法可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需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物理教学实践报告中学生(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物理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校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实践效果及反思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1. 实践活动背景本次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时间为两周,涉及初中物理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2. 实践活动内容(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知识点的研究和探究。
(2)实验操作:针对每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规律。
(4)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展示和讲解。
(5)知识竞赛:组织一次物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知识点,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展示和讲解,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
(5)知识竞赛:组织一次物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尝试、改进实验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物理素养。
4.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与项目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与项目设计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通过项目设计,学生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课程中实践活动与项目设计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实践案例。
实践活动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验,动手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来总结物理规律。
这种亲身经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进行太阳能热水器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并观察太阳辐射对水的加热效果。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转化原理。
除了实践活动,项目设计也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项目设计,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进行纸桥设计的项目。
学生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纸和胶水,设计并制作一座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纸桥。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需要考虑桥的牢固性、稳定性以及最佳结构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应用自己的物理知识,又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施这些活动和项目设计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实践实验内容的关系,确保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相学习。
除了基础的实验和项目设计,还可以将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入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课题。
例如,在学习能源转换和利用时,可以引入太阳能发电的项目设计。
通过学习太阳能的原理和发电系统的构建,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体验清洁能源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实践活动
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实践强调的是物理规律的应用,实践活动是帮助他们了解周围事物这一学习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
关键词:物理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
《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精神,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作为一名中学生,他们对自身及这个生活着的世界怀着与生俱来的最深切的好奇,这种好奇就是贯穿我们一生的学习动力。
实践强调的是物理规律的应用,实践活动是帮助他们了解周围事物这一学习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
一、物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中学物理学科的实践活动,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实验探究和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爱好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的活动。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物理实践活动的内容
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中心,以探究的形式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实验研究。
是课内探究活动与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机结合。
带有综合的特点。
有的还要做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
三、物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实践活动更趋近于人们在社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和过程。
它具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特点。
它打破教室这种封闭性的教学环境,进入到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环境中去。
实验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实验室、家庭厨房、体育活动场所、游乐场或旅行途中等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一些教参上给出几个参考课题作为事例,可从中选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定课题。
经过一两次实践活动后,应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更高层次的课题。
但不要要求全班学生进行相同的实践活动。
因为课题的灵活多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了解不同的科学方法。
四、活动类型
根据在新课程理念下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我们通常可以组织如下三种类型的实践活动:
1、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对学生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对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安全等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
2、给定测量仪器和具体要求的实践训练
一部分设计性的实验课题,空出一些操作步骤乃至实验过程的某一阶段,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思考。
3、小型科研训练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与科学研究往往具有令人吃惊的相同模式。
因此,通过小型科研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方法。
五、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活动,教师的辅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目的
(1)知识补充。
学生所获得的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知识的扩展却来自于课外。
所以实践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辅导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各项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问题,逐步完善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2)注意培养、激发与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愿意学习,获得一种内在动力,去完成自己以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并力求达到完善的地步,有效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知识后,必须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新的求知欲。
(3)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实践活动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不敢动手的学生起促进作用;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他
们的主动性。
2、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帮助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争议性问题,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地指导。
3、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精细安排、有序进行、分层要求,关键处具体指导、示范。
4、提供开展实践活动的保证
提倡因陋就简、修旧利废、就地取材。
有条件的学校可考虑适当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
六、在物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掌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考虑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去掌握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考虑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2、真正使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人公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实践活动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其兴趣、发挥其特长。
在活动中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各项活动都要放手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要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基本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时,不能只局限于一节课的细节设计,应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基本单位,将目标的设定与指导过程加以
分段,实现形成性评价与补救教学、深化教学相结合。
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