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2-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2-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ppt课件
人们往往在极其有限的情况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 1.好恶评价(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 2.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
(1)平均法则 (2)叠加法则(信息叠加而形成总的印象) (3)加权平均法则(对极端品质予以加权)
3.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1)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据最先接受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 ) (2)近因效应(据最后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 一般而言,在熟悉的人之间往往近因效应起作用;陌生人之间往往首因 效应起作用。
三纬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纬度 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身心状态 是 是 是 是 稳定 是 是 稳定性 不稳定 内外在性 内在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外在 可控 可控性 不可控 是
其他



2.三维理论(凯利,1967) 主要观点:
(1)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及行动产 生的环境. (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A.一致性信息: 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一致。若是, 一致性就高. B.一贯性信息: 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间、地点是否也发生。若是,一贯性就 高. C.特异性信息: 即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若是,特异 性就低.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1.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1)“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2)“ 门面”效应(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 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 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种现象被称为“面子”效应)
2.讨好(是一种使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
二、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
(一)知觉他人 1.知觉他人的过程 (1)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 (2)注意显著性信息(显著性-----负向效果) (3) 对信息进行类别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刻板印象为典型 的类别化) (4)运用图式(图式即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或事件等 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语言图式、视觉或其它具体的图式。 个人图式、角色或群体图式、事件图式等) 2.知觉他人的内涵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2)对他人人格的判断

1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张春虎)

1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张春虎)

Copy Right by 贺林,2003~2006
0.3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
学习 激励 人格 情绪 群体动力学 培训 工作团队 正是组织理论 个体决策 沟通 组织技术 领导效力 地位 组织变革 工作满意度 行为改变 权力 组织文化 绩效评估 态度转变 冲突 态度测评 沟通 工作设计 群体决策 比较价值观 组织文化 工作压力 群体过程 比较态度 组织环境 跨文化分析 突变 组织内政治 权力
1.1知觉的定义与分类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影响人的行为, 即人的行为是以知觉为基础。 我们的世界就是知觉的世界。
Copy Right by 贺林,2003~2006
1.1知觉的定义与分类
•社会知觉
1、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知觉和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4、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 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Copy Right by 贺林,2003~2006
1.5 社会知觉的管理
•印象管理 是一种人们通过 行为、肢体语言 和口头语言,试 图控制他人对自 己形成某种印象 的过程。
印象监控 留意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印象动机 渴望影响他人的印象
印象建构 选择恰当的印象进行管理
Copy Right by 贺林,2003~2006
Copy Right by 贺林,2003~2006

第二讲知觉与归因(新) 共53页

第二讲知觉与归因(新) 共53页
返回
解释
隐蔽的态度
公开的行动
反应(行 为)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陆钦斯(1957)用两段文字材料 描绘一个叫吉姆的学生。
1)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边 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时,店里挤满了人, 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与一个熟人谈话, 出商店时,他又停下来与同学聊天。离开商店 时,他遇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吉姆与她 说了会儿话才去学校。
2)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 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上他见 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他穿过了马路进了 一家糖果。店里学生很多,有几个人他认识。 他静静地等到店员看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 在桌旁喝完饮料就回家了。
吉姆是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 的人;
吉姆是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其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 程。 在人际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仅相互感知、相 互理解。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态度,产 生各种各样的情感。
(3)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
①基本特征:指在人们形成印象时,具有影响 力的信息的特征。
外表线索、凸显性、分类线索、情境效果 ②整合印象
的自我宣传和真实的能力,减少印象管理策 略的影响。
“要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形象。 人们将通过外表对你进行判断。”
“花时间准备一张脸, 去面对你所遇到的所有的脸。”
三、归因
(一)什么是归因?
通过知觉过程,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 为与你相把关你事的实成获功得或基失本败了归解于。什在么此?基础 上,人类往往会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
你认为A先生的看法是否正确?他和其他人是否存在认 知上的差异?你如何理解他们?

《知觉与归因》课件

《知觉与归因》课件

知觉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输入 ,还受到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的影响。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适应性
Hale Waihona Puke 人们总是将感觉信息整合成一 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整体,而 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元素。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会选择性地 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 息。这种选择性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兴趣、需要、动机 等。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人工 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可以为研究 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
推动知觉与归因的研究。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了解知觉与归因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 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
02
在教育、商业、心理咨询等领域,可 以利用知觉与归因的知识来提高个体 和组织的绩效和适应性。
当外界刺激发生变化时,人们 的知觉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例如,当 光线、距离等因素发生变化时 ,人们仍然能够识别熟悉的事 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的知觉会逐渐适应新的 刺激和环境,从而调整自己的 感知方式。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指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距离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对 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如导航、操作工具等。
晚期归因理论
关注外部不稳定因素(如 情境、运气等)在行为解 释中的作用。
因果推理模型
将归因过程视为一种因果 推理过程,强调个体在归 因时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和 推断。
归因理论的应用
心理学
归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被广泛 应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 以及探究心理疾病的病因和治
疗方法。
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归因 倾向,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 因模式,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 成绩。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2章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2章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10
2.2.2 社会知觉的特点
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主动地、有选择地、有组织地将获得的信息整合 为一个紧凑的、有意义的印象。社会知觉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特点。 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人们习惯于在知觉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尽量获取关于知觉 对象的有意义的印象。 2.社会知觉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所谓图形—背景原则是指人们倾向于关注知觉对象的一些显著信息,这些显著信 息就好像图形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一样。 3.社会知觉需运用图式 图式是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可以被应 用到以后的认知活动中去。
6
2.1.3 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2.知觉的理解性 • 3.知觉的整体性 • 4.知觉的恒常性
7
2.1.4 影响知觉的因素
人的知觉选择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它们包括:
1.客观因素 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作为知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 首先决定着人的知觉选择。客观因素具体包括:(1)形状的大小。(2)强度的 大小。(3)颜色的对比。(4)动态与静态。(5)新奇与熟悉。(6)对象的接 近性和相似性。
20
2.3.3 归因偏差
众多归因理论研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是理性的、讲究 逻辑性的,人们会采用合情合理的方法去处理信息。但在 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如此,人们的归因常是错误的,或 者是有偏差的。归因偏差主要有以下四种。 1.基本归因错误 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 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4.过高估计偶发事件的代表性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知觉主体往往倾向于依据某一方面的知觉印象,来对知觉客体的全部特征做出评价。
4.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是对事件、人物的预先期望影响了人们对该事、该人的知觉。

《知觉与归因理论》课件

《知觉与归因理论》课件
02 它涉及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和判断,以了解行为发 生的真正原因。
02 归因不仅是对行为原因的简单描述,还包括对原 因的评估和解释。
归因的过程
第一步:观察行为 第三步:根据线索进行推理和判断
第二步:识别行为中的线索 第四步:得出结论并解释行为的原因
归因的影响因素
信息掌握程度
个体所掌握的信息越多,对行为的归 因就越准确。
03 品牌形象塑造
企业可以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 的知觉和归因过程,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忠诚 度。
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01 社会认知偏差
知觉与归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面对复 杂的社会现象时,如何形成认知偏差,以及这些 偏差如何影响人们对社会事件的解释和判断。
02 群体行为研究
在社会心理学中,知觉与归因理论可以用于解释 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 互影响。
动机和情感
个体的动机和情感状态会影响其对行 为的归因,例如当个体处于积极情绪 时,更可能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为积极
的方面。
社会和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 一行为的归因可能存在差异。
认知偏差
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可能存在认知偏差 ,如基本归因错误,即个体在解释他 人行为时过于强调内部因素,而忽视 外部环境的影响。
不同感觉通道对刺激的感 知效果不同,如视觉、听 觉、触觉等。
03 知觉定势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
预期和假设,会影响其对
刺激的知觉。
02 知识经验
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影 响其对刺激的理解和解释 。
04 注意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分配
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刺激的
感知和加工。
02
归因理论

第二章+知觉与归因课件

第二章+知觉与归因课件
精艺术: 眼精大 精艺术: 眼大的人善于表达感情,感觉较敏锐, 眼大的人善于表达感情,感觉较敏锐,能捕捉别人心理 同时,这类人对色彩、音律、 。同时,这类人对色彩、音律、艺术等的鉴赏及创造力较 高。故适宜从事音乐、戏剧、创作、推销、公关、摄影等 故适宜从事音乐、戏剧、创作、推销、公关、 行业,成就不俗。 行业,成就不俗。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联系: 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诸 种属性的综合反映。 种属性的综合反映。
3
二、知觉的特征P23 二、知觉的特征P23
LOGO
1、知觉的理解性 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而对知觉对 象作出的解释。
4
4
16
负性词 色狼 疯子 猥亵 加班
16
LOGO
(二)错觉 错觉是指一种 不正确、被歪曲 了的知觉。
17
17
常见错觉-1
LOGO
18
18
常见错觉-2
LOGO
19
19
常见错觉-3: 常见错觉 : 请紧紧盯着20秒 有何发现? 请紧紧盯着 秒,有何发现?
LOGO
20
20
第二节
社会知觉P28 社会知觉P28
LOGO
研究结果证明, 研究结果证明,信息呈现的顺序 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 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 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 影响作用。 影响作用。
3、对我们的启示
LOGO
员工要注意给管理者留下良好的第一 印象。 管理者看待员工要避免受第一印象的 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看法和评价。 管理者自身要塑造好第一印象。
/html/zhougongjiemeng/mianxiang/2009/0731/22279_3.html

新编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

新编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
•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 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而形成, 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
第三节 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是指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个体、群 体和组织等社会对象特征的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过程
• 社会知觉包括知觉环节和整个认知过程, 因此也成为社会认知。知觉环节包括知觉 活动与思维活动
动性也较差,表现出比较被动和消极的状态。
第四节 印象管理
• 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 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 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一、印象管理的过程
• 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 • 进行印象建构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1、降级防御策略:解释、道歉、置身事外等多种形式。 2、促进提升策略:
• 感觉阈限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2、感觉后象
• 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后象,又称后效。 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感觉适应
• 感官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随着时 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 应。
• 感觉适应现象在视觉、肤觉和嗅觉中最为 明显。
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
第一节 知觉 第二节 社会知觉 第三章 归因理论 第四章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知觉 一、感觉
•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 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受性指感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每 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感受 性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
• 按照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知觉又可 分为正常知觉与错觉。

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9
(三)知觉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事物形状的大小;强度的大 小;颜色的对比;动、静态;新奇与熟 悉;对象的接近性和相似性。 2、主观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情绪状 态;人格;知识和经验。
10
三、社会知觉
1、对自我的知觉
2、对他人的知觉
3、角色知觉
4、人际关系知觉
11
1、对自我的知觉
36
在组织中的运用——招聘面试
(1)面试考官之间 评价的一致性很低 (2)最初得出的印 象占据统治地位; (3)面试中早期出 现的信息远远比晚期 出现的信息占有更大 的权重

37
在组织中的运用——招聘面试



(4)一开始暴露的消极 信息影响更大 (5)面试开始四五分钟 后,绝大多数面试考官的 决策几乎不再发生变化 (6)优秀的候选人是因 为他没有令人不满意的特 点,而不是因为他具有令 人赞赏的特点
重要性: 1、人更复杂而生动, 要更仔细 2、对人的错误认知的 后果往往很严重

20

社会认知的主要影响
情景特征
被认知者的特征
社会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认知者的特征
21
所认知者的特征

1、物质外表:年龄, 性别,身高,体重 2、语言沟通和非语 言沟通:准确性,口 音,语调,话题


3、归因性:地位, 职业,个性
31
5、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s)

对一个人的认识常常受到 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 的影响
“不要跟在孩子和动物 之后演出你的节目”

32
6、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
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他人 身上的倾向 当他人与自己的年龄、性 别、地位、经历等相似的 时表现更为明显 ——不要主观臆断或凭空 推测他人的需要和要求

【精选】知觉与归因理论 (2)PPT实用资料

【精选】知觉与归因理论 (2)PPT实用资料

(二)近因效应
1.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 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2.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 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三)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1. 光环效应即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 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错觉:是对事物的不正确知觉。知觉的产生既依赖于外界事物的特性, 也依赖于已经存储在人脑中的本人对刺激物的需要、期望、价值观和 相关的知识经验等信息。由于以往的经验、注意、动机和暗示等的作 用,我们已形成的某种知觉期望常常会导致知觉的错觉产生。错觉的 产生会影响到判断。
二、社会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 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社 会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 是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
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 。 可控的原因:如个人的努力;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问题: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问题: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的概念 1. 归因,简而言之就是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
2.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 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 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 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知觉(人、社会)
空间知觉(三维世界)
对个人的知觉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运动知觉(空间位移)
对自我的知觉
时间知觉之案例——课堂上和看动漫的一小时
小玲是个典型的水瓶座女生,对什么都很好奇, 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一天,她问她爸爸: “老爸,为啥上课的时候,时间会那么长呢?” 爸爸回答:“哪有很长,不才45分钟吗?平时 你看个动画片,一个小时还嫌短呢!”小玲笑 着贴到爸爸身边说:“对啊!这我才觉得奇怪 啊!同样是一个小时,为啥上课的时候这么难 熬,看动漫的时候却有觉得不过瘾呢?老爸您 说这是为啥呢?”
知觉(据对象不同)
物体知觉(物)
社会知觉(人、社会)
空间知觉(三维世界)
对个人的知觉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运动知觉(空间位移)
对自我的知觉
对个体知觉的案例——如何知觉别人 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
着衣风格识人
You are what you wear.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福博士认为,从一个人对服装颜
河去结婚; C)可是5人中,只有S和B有船,H于是向B求助,B的回答
却有条件,他要H嫁给他; D)没法,就去向S求助。但S也有条件,就是要H在嫁以前,
与他度过一夕之欢。H考虑后,终于同意S的要求。 E)等H渡河准备和M结婚时,M却知道了 S的事,愤然大怒,
斥责H不贞,不肯与她结婚。 F)H彷徨无助,只好投靠L,L却完全不计较她的一切,爱
H(Home)感情主义----重视家庭,典型“慈母”形象,重视中庸和谐, 强调每个人都受到照顾和被爱。但常由柔顺慈详而带来问题——是非不 分,所谓“妇人之仁”,常常牺牲自己去维持家庭。
B(Business)理智主义----认为“公平”是基本原则,强调客观利益的 公平。缺点:行事太逻辑化,容易流于冷漠无情,轻忽道义。
S(Sex)现实主义----“性”可以最真实、最感人,当道德破坏了,理智 的公平原则没了,活下去就回到“衣食”了。
第一节 知觉 1.知觉的定义和分类
1.1 知觉(perception) 又被称为“认知”、“认识”,是最常见的心理活动。建
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感觉 该事物的各种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 动,在大脑中将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或 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
◆感官之案例
波利菲尔大桥、日本新干线、康师傅冰绿据对象不同)
谁是凶手?
2.知觉过程
关注 过滤
注意
参考框架 组织
组织
投射 归因
解释
知觉者 回忆
检索
得出 最后结论
判断
反馈 知觉的过程(Daft,2004)
他们代表什么?——先自知,而后他知
L(Love)仁爱主义---有无限的宽容心量,能够普遍爱一切人和事物, 并给予高贵的价值。但容易失去行动力,以致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 动上的侏儒”。
M(Morality)道德主义-----信仰外在权威的“他律道德”,重社会规范, 轻个人自由,尊重客观秩序。但由于过分严肃,容易变成“礼教吃人” 无情的流弊。
L:称赞他的人特别多,因为“爱是无限宽容,不计较对方的过错”不喜欢他的人 则说他之前没有行动去争取她,只在那里枯等,等她受伤后,才来逞英雄,其实是 懦弱无能。
H:同情她的人觉得她特别无辜。她只是别人的观念、成见、私心下被踢来踢去的 皮球,她唯一的希望是嫁人,她为此努力,却得不到谅解。鄙视她的人则觉得她毫 无原则,太过轻易妥协自己,太愚蠢了。
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 因
开篇小案例之老刘卖房
四十出头的老刘前几年跟着同事们一起开始炒房,用所 有的积蓄买了一套社区住宅。看着今年欲跌的房价,老刘 决定出手卖了自己手上的房子。于是买房子的看客们来了 一拨又一拨,却对这套房子各有说辞。“这里交通便利且 离上班地点近,但是小区没有很好地与外围隔离,人员比 较复杂”、“楼层太矮,进到屋子里感觉比较压抑,而且 光线也不大好”、“一层太多户,却只有2部电梯,上班 高峰估计要等很长时间的电梯”。。。老刘以前觉得这房 子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经看客们这么一说,反倒开始怀疑 自己当初的眼光了。
她依然,并接纳她,娶她为妻。 现在请依个人的主观好恶(凭感觉),将这五个人按照你的
感觉依次排序,看谁是你最赞赏的,谁是你最讨厌的。
每一种排列都可以是合理的
B:称赞他的人说他态度明确冷静,合则来,不合则去。能给予对方完全自由选择 的机会,也避免使自己担当任何压迫或委屈自己的角色,但讨厌他的人则指责他冷 酷自私,完全依条件做事, 何尝有爱与情?
是卖房子的老刘当初眼力不好,还是买家看房子时都戴 着“有色眼镜”?
开篇案例之“爱之船”
有一条河,河的左岸住着两个男人,一个叫L, 一个叫M。河的右岸则住着两男一女,两男是 S与B,女的叫H。如下图所示。
开篇案例之“爱之船”
A)四位男士都爱这位女子H,H也都喜欢他们; B)但H只能选择嫁给一位,结果她选了对岸的M.便准备渡
S:似乎斥责他的人特别多,大都不齿他的“乘人之危”,因此,骂他“卑鄙”、 “不道德”,说他是“机会主义者”。但同情他的人辩解说:爱必须贯彻在现实上, 使灵与肉合一,爱一个人会强烈地要求结合。S热爱H,所以在无望娶她的情形下, 才向她提出一夕之欢,而且S也爱H。
M:讨厌M的人会认为他食古不化,H委屈求全是为了他,他无情无义,把她给拒绝 了,是个“男人沙文主义”,死守教条,同情他的则认为,他尊重社会的规范,宁 可“壮士断腕”,舍爱取义。
色和服饰的偏好上,往往可以推测其心理,而这一点 在女性身上更为明显。 日本目白大学人类社会学系心理学教授涩谷昌三也提 出,一位女性对于服装的选择,其中隐藏了很多个性 化的心理特点。 衣服位于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交界处。它是我们身 体的一部分,因为我们选择和穿戴了它,但它同时也 属于外部世界。
通过穿衣风格来对个体进行判断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