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1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单元整合8PPT课件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单元整合8PPT课件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单元整合
◆ 全书优质试◆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第三,倒幕派建立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明 治政府建立后,逐步进行政权建设,把原来以将军为首的幕府领主 阶级的封建政权改造为以天皇为首、维新派下级武士为核心、代 表资产阶级与地主联合专政的新政权,并通过一系列官制、机构的 改革,使这个政权得到巩固和健全。然后,由这个强有力的新政权 来发布命令,逐步进行除旧布新的各项重大改革。
第四,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使它的国内改革能够在 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实施。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成因 1.特征: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成因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过 程中,非但没有消灭封建残余,反而与之紧密结合;同时,日本垄断资 本家大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与大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都是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学习这些改 革应将其放在这一大背景下,分析其对本国近代化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 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说,面临的不仅是 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 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 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欧美列强;而自然资源匮乏、岛国面积较小、 国内市场十分狭小的现实,又难以满足资本扩张的内在要求。在与 西方列强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家便与拥有极大 权力的军阀集团相互勾结,通过军事手段为国内垄断资本获取生存 与发展空间,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财 阀控制的工业、运输业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 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 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 军事化。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用着1 000多名伙计。

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 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

黄金2 000两,也就是白米5 000袋。

5 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 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日本重农抑商B.资本主义萌芽C.日本商业发展D.封建统治动摇解析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通过数据说明了三井家族商业的兴盛,但并未体现政府抑商的措施,也没有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动摇。

答案 C2.德川幕府建立后,将军颁布法令,规定“江户颁布之一切法令,全国各地均应遵从”“领内政务,应严守清廉,诸事均须依法办理”。

由此可知( )A.幕府的建立推进了近代化B.幕府力图建立法治社会C.各藩必须听命于幕府将军D.各藩藩主没有自主权解析材料表明地方(各藩)必须听从将军的命令,形成了严格的幕藩体制。

答案 C3.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做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自发地举行开国纪念活动。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本人认为开国非常重要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C.日本人没有民族意识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解析把侵略者当成英雄纪念,合理的解释就是佩里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日本与世界的交流,改变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从而有利于日本的发展。

答案 A4.明治维新前,促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转变的因素有( )①黑船来航②洋学的传入③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④幕府的高压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幕府的高压政策是日本开国的阻碍因素,不能促进日本的开国。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1)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的改
选意味着什么?“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意味着什
么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废除领主土
地所有制。依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和土地优劣情况。
确定土地私有权和新的地税制定。
(2)发材展料私二人认资为本国主家义富企强业的。途径是什么?
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 (本4)的综精上英所阶述层,善我于们学从习中,获全得力的促重进要日启本示的是现什代么化?和(西1化分;)另外一
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
西启方示现:代学化 习模外式来的文改明革 要措和施本,国其国改情革相过结程合中。融(入 或了创大新量发日展本与本继身承 的传传统统相和结文 合化)的因素。
(3)将上由封述建两经个济材占料主说导地明位日转本变经为济资将本主发义生经怎济样占的主转导地变位?。
如何认识评价明治维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 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积极: (2)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 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引进西方模式 过程中较为盲目,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
3.体制上,明治维新在家族制度、官僚体制和政治体 制等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最终为日本向近代 天皇制的过渡和形成创造了条件。
4.意识形态上,既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 又有大量封建因素被保留或发展下来,保留和发展“武士道” 的军国主义教育,使近代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合流并恶性 滋长。由此走上了一条军事帝国主义道路,给被侵略国家和 日本人民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课件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名义首脑、无实权 掌握实权 藩主,全国各地200多,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 将军、大名的家兵,幕府 的统治基础 统 治 阶 级
被统治阶级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京都政变1868明治政府建立——1869武装倒幕,德川幕府结束。
《五条誓文》
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 • • • • 废除旧体制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 义文明 根本目的:巩固明治 政府的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
历史潮流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 力量对比 强大,推翻了的幕府统治 政策措施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明治维新的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二)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 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 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 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世界: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一课

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一课
你知道“明治三杰”吗?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大久保利通
独特的地理位置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 方国家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而在东方,最先 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端 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外的列岛国家,创造了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巧合。
日本的文化史是一部既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又善于学习、吸收异国文化并加以模仿、融合、 变革独创的历史。……. 日本 善学、变异、复合、择优、创新,加快 文化发展的文化方向,是一种可贵的独特的文化 心理,是加速文化发展进程的有效方法,其本土 与异国文化的“文化合力”的效能,促进了日本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概要》
影响

人民起义不仅使幕府的专制统治 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而且给西南强 藩敲响了警钟。
2.西南强藩的改革:长州、萨摩、土佐、
肥前四藩1838起开始了寻求自强的改革
一.内容:
藩财政公开;广求人才;减免租税;保护和促进 工商业;创办西学,培养科技人才;采用西式练兵 等; 二.性质: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三.影响: 使西南诸藩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后来倒幕运动 的主力。
总结: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封建等级制度激发阶级矛盾; 2、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3、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 济, 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4、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日本被迫开国——“黑船事件” (外患)
思考: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原因是什么?列强取得了 哪些侵略权益?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⑴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 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⑵日本闭关锁国,十分落后。 2、侵略权益: 日本开埠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设置租界、协定关税。 3、影响: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同步习题:8单元测试卷.pptx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同步习题:8单元测试卷.pptx
A. 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解析】 从题干可知,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使日本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因 此“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 1945 年的大崩溃”。说明了日本明治维新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最 终把日本引向灾难,由此可知一个国家向现代化迈进,必须是全方位的,故本题选 D。A、 B、C 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 D 10.(2015·广东六校模拟)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
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
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对原发型和传导型的 解释。英、法、德是自身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而带来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属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
化的变法措施。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
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答案】
学无 止 境
(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 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学无 止 境
第八单元测试卷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做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 年都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8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8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幕府政权为什么会走向崩溃?
2.幕府政权崩溃的内外因素中,哪个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3.从幕府政权崩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详细阐述幕府政权的内外政策,包括对内统治政策、对外闭国政策等,以及这些政策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幕府政权走向崩溃的内外因素,如黑船来航、西南雄藩的崛起等,并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幕府政权的衰弱。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讲解幕府政权崩溃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幕府政权崩溃原因”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幕府政权时期的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如:“试述幕府政权时期,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及其在政权崩溃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敬畏之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启迪现在和未来。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对日本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幕府政权时期的日本历史有所认识,但可能对幕府政权体制的运行机制、内外政策及其崩溃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结合本章节内容,深入探讨幕府政权崩溃的内外因素。
(四)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8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8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八)(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报论中国》中报道了日本基于其改革经验对中国提出的改革建议:“中国必尽革其旧日之弊,举国而效西方之治,政令教化,咸与维新而后可。

约而举之,其尤不可颁臾缓者三,曰武备也,度支也,学校也。

”——《时务报》材料二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自尊性、自爱性、排他性。

太阳底下,没有哪一个民族、国家对外来文化是不加选择不加过滤地全盘吸收的。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在武备、度支、学校等方面改革的主要经验。

(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改革中在政治方面对外来文化是如何加以选择、加以过滤的?并分析其共同原因。

(9分)【解析】第(1)问结合明治维新军事、经济、文化措施回答即可。

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中日两国改革中的政治措施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中日两国的历史背景,从政治、思想等方面总结即可。

【答案】(1)建立近代军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2)表现:中国未触及宪制改革;日本建立近代天皇体制,带有浓厚专制色彩。

共同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浓厚。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他们(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与天皇是一致的,认为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裔。

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

1894年,他们说服英国和美国在五年之内结束其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

同年,日本人出人意料地赢得了对中国帝国的惊人的胜利。

从此以后,不再有任何理由将日本看作是一个劣势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的表现,概括日本能“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原因。

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一、原因1、内忧:幕府统治下的严重社会危机1)政治: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四等级:士(将军,大名,武士) 农工商2)经济: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2、外患:黑船事件使日本陷入严重民族危机。

(1853佩里叩关、 1854《日美亲善条约》)3、政治前提: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促进改革1)“尊王攘夷”运动 2)倒幕运动:“大政奉还”→戊辰战争3)明治政府建立(1868年)二、目的:学习西方,富国强兵,巩固天皇统治。

三、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发展新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土地制度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地税改革(以货币支付土地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核心)(国家示范、政府扶持)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实质:用资产阶级文化改造封建文化)派遣留学生,;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教育原则“和魂洋才”),社会生活的西化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用武士道精神武装军队四、特点:1、全面 2、政府扶植 3、日西结合4、掠夺性5、浓厚的封建性、不彻底五、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日本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2、、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3、军事上:踏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改变了远东国际格局;六、明治维新评价1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改革2 .积极意义(进步性):(1)内: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资本主义道路);(2)外: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东方强国;为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提供了改革的经验3、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七、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历史潮流:19C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一、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的重大变化维新前 维新后 政治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天皇没有实权;封建身份制度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加强;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经济 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土地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 武士是职业军人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文化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西方文化刚刚传入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对外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外部干涉较少。

三、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 不 同 点 背景 内外因的结合推动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国内出现新思潮 目的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防止人民革命运动,增强国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内容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侧重于农奴制改革,也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同点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799年,美国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下命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

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日本和荷兰是同盟国家B .美国的国力不及日本C .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 .荷兰是当时世界大国解析:选C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进行通商。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张宇欣202*-3-6总结部分:一、背景:1、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变革出现的必然性政治上:幕藩体制与等级制度-----封建割据,阶矛尖锐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冲击封建领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发展阶级关系:农民、工商业者-中下级武士不满现状,要求改革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封闭落后“黑船事件”与列强侵略:佩里叩关,列强蜂至,加剧日本社会危机2、尊攘倒幕,明知天皇政府成立----维新开展之政治前提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的领导者、支持者、根据地、结果及原因二、内容:政治上:集权---废除幕藩制,建立县制;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八九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富国---改革币制、地制、税制,发展农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上: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军企、军校思想文化上:西化---倡习资本主义文明(教育、习俗等),实行“文明开化”政策,以期“脱亚入欧”三、影响:1、经济速发(工业体系建立,重工业发展),军力增强(现代化军队建立),“富国强兵”梦初现;积极努力,废约成功,主权独立完整,渐成列强一员。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军国主义传统及封建性残余浓厚,黩武穷兵,踏上对外扩张之路(控制琉球,侵犯台湾,占领朝鲜,打败中国),亚洲和安受威胁。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练习部分: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八单元 学案1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八单元 学案1

(1)从根源上看都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目的都是防止外来势力的入侵,维护封建统治。
(3)内容上都是严禁本国人民和外国进行交往和贸易。
(4)结果都造成国家的与世隔绝,成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点精讲
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经济上: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 佩里来航 思考
图二 西方商船把大量 的商品运进日本
(1)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其直接结果是什么? 答案 黑船事件。
答案
签订了图一有何关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大量倾销日本。
由于图一打开了日本的国门,给图二倾销商品带来了便利。 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造成社会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 的发展。
幕府统治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封建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2)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3)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 (4)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限制,中下 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5)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 摇了幕府统治。
答案
深化探究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
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 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 限。日本人之所以很乐于在西方的影响下改造他们的社会,原因之一就 在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思考 (1)结合史实说明当时日本社会发生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八单元第1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八单元第1课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2)1854年,佩里再次率舰队来到日本,同幕
日美亲善条约 府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日本向美 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 田派驻领事。 (3)英国、俄国、荷兰和法国等国也迫使日本
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日本被迫承认西
领事裁判权 方列强在日本享有________________、片面 最惠国待遇,
解答此类选择题,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
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 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 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 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 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跟踪训练
下列对日本和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相 同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都造成了自己的落后 B.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政治上 (1)统治阶级分为四个阶层。 ①天皇: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实权。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②将军: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
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 士;“农”、“工”、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
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 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 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了社会矛 盾。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8单元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8单元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程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政治上(1)幕府统治①天皇: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无______。

②将军: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______和许多重要城市。

③大名:藩的首领,享有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听命于将军。

④武士:将军和大名的家臣,必须效忠将军和大名,是幕府的____________。

(2)日本社会分为____、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

2.对外关系上:推行闭关锁国(1)目的: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2)表现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驱逐外国商人和________出境,只允许同______、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②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

3.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4.社会关系上: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沉重,____________日趋尖锐。

二、黑船事件1.原因(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

(2)日本________________,封建落后,给西方列强以可乘之机。

2.概况(1)1853年,美国要求与日本建立____________和进行贸易。

(2)1854年,佩里同幕府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

3.后果:日本陷入____________的危机之中。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1.原因(1)内因①大量______失业。

②许多地方的______和贫困______发动起义,社会危机加重。

(2)外因: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侵略。

2.表现(1)消极方面:加剧了日本____________。

(2)积极方面:刺激了日本____________的发展。

3.影响:推动了日本的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17世纪初,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A.天皇掌握了日本实权B.武士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C.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D.政府格外重视发展工商业2.观察右图,通过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姓氏,他最有可能是()德川家康A.日本天皇B.幕府将军C.著名武士D.普通农民3.直到19世纪上半期,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依然奉行着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锁边界固守边疆知识点二黑船事件4.1854年3月11日,一支由外国人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同日本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后强化演练1.17世纪初,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A.天皇掌握了日本实权B.武士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C.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D.政府格外重视工商业发展解析:结合基础知识作答即可,A、C、D三项均是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以后的情况。

答案:B2.观察下图,通过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姓氏,他最有可能是()A.日本天皇B.幕府将军C.著名武士D.普通农民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德川家康”判定是德川幕府。

答案:B3.右图是日本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天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B.将军掌握全国1/4以上土地和重要城市C.藩就是指将军的政厅D.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解析:“藩”是幕府的屏障,藩的首领是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

答案:C4.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B.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C.幕府统治下,地方分成多个“藩”D.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解析:幕府统治下,日本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实权。

答案:B5.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区分四个阶层B.便于管理、剥削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有利于控制人口解析:A项“区分四个阶层”是形式的表现;B、C两项是目的,相比较而言,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意的是C项;D项“控制人口”是现代社会实施的。

答案:C6.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经营手工工场的富裕农民和商人,这种现象表明()A.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B.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已经瓦解C.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D.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解析:明治维新前许多富农和商人向封建领主承包开垦新田,采取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这说明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但不能说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7.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①生丝和茶叶出口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②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得到改进③一些有识之士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④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个小项都属于外来经济刺激所带来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选修一 八—1

高中历史选修一 八—1
民族危机
a、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自然经 济解体),工人失业 b、列强大量套购日本黄金,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 价下跌,经济混乱
(3)人民生活日益困苦,被迫起义,反封建的斗争空前高涨 —社会危机
2、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 (1)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2)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传到日本,对日 本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3)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 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4)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 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 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 要力量。
探究: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黑船事件: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 司令佩里
浦贺港
1853年
《日美亲善条约》
派领 事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危机加剧(消极)
(1)日本国门被打开,主权遭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灾难 (表现)
明治时期,欧美 的讽刺漫画传到日 本,自此,现代人 所熟悉的漫画开始 在日本这个小小的 岛国“生根发芽”。 二战后,被日本人 尊称为“漫画之神” 的手冢治虫登上历 史舞台,为日本漫 画绘上了清新亮丽 的一笔。
日本的由来
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 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 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 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初
2.阶级构成; (1)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2)被统治阶级:农、工、商、贱民 3、影响: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外交:闭
目的
关 锁 国 政 策
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内容
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禁止制造
外交: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
外 患
1853黑船事件,国门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民族危机加深
——催化剂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开国后):
三个进一步:
1、西方殖民侵略进一步加强:
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黄金外流,物价上涨
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
名义首脑、无实权
天皇
京都 最高首领,掌握实权
将军
江户(今东京) 藩主 听命于将军 有世袭统治权 将军、大名的家臣 幕府的统治基础
大名
武士
将军掌握实权,政府 设在江户(东京)
将军:
政治上掌握实权,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
天皇为名义上国家 元首,朝廷设京都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感悟历史 1、为什么日本成为美国等列强侵略的目标? 2、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
3、列强侵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1)英、俄、法、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2)列强取得领事裁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日设置租界、协定关税权 (3)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危机,被迫开国
小结:幕府统治的危机
内 忧
内政:幕府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三)经济:经济缓慢发展,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农业、手工业、商业;手工工场)
学习探究
阅读P107[学思之窗]回答下列问题:
1、商人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 商人地位提高,封建统治阶级在经济上依赖商人。 的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 武士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地位降低 2、当时武士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以上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 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变革。
适于远洋的船只。
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
本的独立。 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 发展的趋势。
想一想: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 有何异同?
同:因—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目的—防止外部势力的侵入,维护统治, 影响—防碍了自身的发展。导致落后挨打。 异:日:害怕地方藩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壮大威 胁其统治; 中: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国商 品缺乏兴趣;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 统治。
四、政治: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二、黑船事件
惊 破 太 平 梦
几 只 蒸 汽 船
佩里登陆图(1853年)
感悟历史
1、为什么日本成为美国等列强侵略的目标?
外因: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内因: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社会发展落后
2、“黑船事件”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2、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出现近代工业:富裕农民\工场主\商人经济实力 增强;西南诸藩的大名们开始采 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以促进经 济发展
影响: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 要力量,为日本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德川幕府的统治 (内忧)
(1) “黑船事件”:1853年
概念:
(2)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近代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关和箱馆两 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特规定今后日本 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3)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取得哪些侵略权益:在日
本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日本 设置租界和议定关税)
B
第一课
背景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二课
过程及内容 地位及影响
第三课
第四课
明治维新
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一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1、德川幕府的统治—开国前的日本 2、黑船事件—开国过程 3、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开国后的日本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 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 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 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 统治。
黑船事件 (外患)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个进一步)
幕府统治进一步动摇
课堂检测


1.17世纪以来,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幕府的统治基础是 A.将军 B.大名 C.武士
B

D.农民
C D

3.德川幕府统治下,处于日本社会最底层的是 A.武士 B.农民 C.工商业者 D.贱民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四)政治: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 础动摇
农民起义、工商业者不满 、中下级武士反抗 封建社会统治根基开始动摇—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思考: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主 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一、内政:封建等级制度激发阶级矛盾
二、外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
三、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第 八 单 元
工业革命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工工 业业 资革 本命 主的 义进 的行 发和 展
资 产世 阶纪 级六 革七 命十 和年 改代 革的
俄国1861年改革
19
1 8 6 1 年美 国 内战
1871年德意志统一 1870 年意大利统一 1868 年日明治维新
世资 界本 范主 围义 内制 确度 立在

4.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外来侵略 B.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 C.巩固自然经济 D.遏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A

5.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标志是 A.农民起义不断 B.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统治 C.大盐平八郎起义 D.武装倒幕运动爆发
C


6.率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B


7.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加剧,主要表现 在 ①国门被打开,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②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不断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和大名反抗幕府统治 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D
C



8.下列有关日本锁国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势力的侵入 B.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C.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D.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