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互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互动的形式
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互动的组织策略与方法
1.(学生观):尊重学生,调动积极性,极大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差异,尊重每个答案,鼓励创新,培养创造性,促进个性发展。
2.(教师观):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学习;注重课堂的监视和调控,避免偏离目标以致浪费时间和资源;做好课堂总结,概括知识,提升学生情感,。
3.(教学方法):
1.疑问:有效互动的起源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对教师提问来说主要是注意两方面:怎么提和提什么。
1.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启发,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
2.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
3.要利于学生互动、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4.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2.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如何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呢(1)人与人之间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你—我”关系。特别是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这要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3.合作:有效互动的特点
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只有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讨论才能深入,才可能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2)合作中的启发、引导、调控是关键。当学生在合作中有困难、有疑虑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合作中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合作过程中,还会出现优生占主角甚至没有合作的现象,这时教师要积极调控,比如在交流时间、小组人数、组员结构、任务分配等方面作适当调整和控制。教给学生有效的合作技巧,如倾听、相互信任对方、相互鼓励支持等。
(3)合作后的评价、归纳、提升是重点。对合作中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及时肯定表扬。对合作中并没解决的问题或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阐释、归纳和提升。对个别运转不好的小组,还要在课后进行师组互动了解原因。
(4)设法在课外建立“师生互动场”,(类似课外辅导小组)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这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良策。
4.做中学:有效互动的新形式
“做中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做中学”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做”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
5.非言语沟通: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
有效互动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除了言语沟通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言语沟通。比如课堂上的体态语言交流(如眼神、手势、身姿、头语等)、书面语交流(如评语、作业批语、留言本、数学日记、网上的交流等)。不过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1)要恰当准确,自然得体。(2)要协调一致,整体配合。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体态语各类型之间互为补充、相互配合,才能更具体、真切地交流互动。
6.信息技术:创新互动的手段
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互动,让人们在共享、互动、开放的状态里形成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我相信这是我们将来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互动的完善策略与方法
抓好互动的几个“度”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只有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
1.互动的广度
实际教学中互动的广度往往不够,主要有以下原因:受题材限制(范围小或难度大等),学生施展不开;怕犯错,被取笑;没有足够思考时间;没有平等的发言机会等。为此,在教学互动中,一方面要善用教材,分层次挖掘合适的题材。另一方面,在互动时要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氛围。要使每一位同学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议、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全程互动和有效互动。
2.互动的深度
要真正使数学教学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就必须要关注互动的深度,即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互动,而且也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过程、情感体验的交流。
3.互动的延展度
实际的教育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因此互动也不止于课堂。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延伸,课外教学互动的时空更大,教师要积极建立课外互动的机制。如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学习小组、课题兴趣小组、教学日记的交流互动等。此外,我认为家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若能建立起有效的互动,也一定能促进学生良好互动习惯的养成,达到以互动促互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