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药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
中药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虽然近几年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额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但是随着国际医药市场的不断调整,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现状进行综述和简要分析,以期为制定新一轮的中药国际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中药;对外贸易;综述
1 我国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1.1 进出口均有所增长
据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到10月份,我国中药类商品贸易总额达到了20.46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均在20%左右,而且贸易顺差为9.54亿美元(如表1)。
表1 2010年1月-10月,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表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Pub/1757/19369.shtml)
1.2 贸易结构欠合理
我国中药类对外贸易商品主要包括:中成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以及中药材和中药饮品。从表1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中药类商品的出口额随产品附加值的增大而减少,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出口额所占的比例最低,增长相对乏力,主要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药材为主。
1.3 贸易市场相对单一
从进出口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结构看,我国中药对外贸易最明显的特点为:贸易对象多以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华裔社区为主,分布单一,向新的地区市场的拓展较慢。亚洲市场是中药的主导国际市场,今年1月到8月份,我国中药类产品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5.79%,进口也占到了近50%,而对北美和欧洲的出口额之和不足30%,进口不足20%。(见表2、表3)。
表2 2010年1月-8月中药类产品出口市场统计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Pub/3317/15337.shtml)
表3 2010年1月-8月中药类产品进口市场统计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Pub/3317/15377.shtml)
2 我国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瓶颈分析
2.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限制他国产品进入,各国纷纷利用各种或复杂、或隐蔽的贸易性技术保护措施(TBT)来抬高技术门槛,这是我国中药对外贸易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中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落后,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很多出口中药因无法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或含违禁成分而遭拒售。
而且,无论单方还是复方中药,其化学成分大都是非常复杂的,且这些中药的“君臣佐使”的相互协同往往不是一个或几个模型和指标所能反映。因此,在我国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也存在许多含混不清、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均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2 有强大的竞争对手
据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杂志统计,2005年,整个北美地区植物药销售额占全球10.3%,仅欧共体中的法国市场就超过整个北美地区,其中的德国的天然植物药的市场更是一直占据全球首位;除此之外,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在借鉴我国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其现代技术将从我国进口的中药原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再出口,也占据了部分的国际植物药市场。
2.3 知识产权的保护欠缺
尽管随着《专利法》、《商标法》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的实施,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祖传秘方长期流落民间,有的被外商低价买走。“洋中药”也纷纷在我国境内抢注专利,获准专利数已高达1万多项,占我国同类专利的八成以上。
2.4 相关人力资源缺乏
中医中药可谓唇齿相依,中药发挥疗效必然要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基础,中药发展必须与中医发展相伴才可实现。然而,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提供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中医师(包括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及中医见习中医师)总共264023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25%。因此,中医师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的缺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阻碍中药产品国际贸易。
2.5 中西文化差异
实现中药产品的对外贸易,首先要面临目标市场对其身份的确定问题。但是,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对药品的界定有所不同,中药在东道国是否属于药品变成了其进入该国的第一道“门槛”。例如,美国对药品的基本要求是:化学成分要明确,如果是复方制剂,其中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效、作用,乃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及毒性的影响都要清楚。
而且,古朴深奥的中医药术语常以古汉语为基础,很少有规范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更是很难被准确地译成外文。另外,很多中药效用及药理作用的阐述,多沿用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如阴阳五行等,尚无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加以证明。这就更加阻碍了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所谓“中药不是药、中医不是医”的说法就道出了中医药在进军国际化市场中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2.6 国际市场准入制度严格
欧美等国以食品形式对中药进行管理,涉及到重金属限量和农残等问题,也涉及到通过食品GMP标准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等问题,是对我国中药产品质量标准的考验。
另一方面,中药的国际注册程序与规定非常复杂,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往往经历较长的注册与认证时间。例如,同仁堂产品进入澳大利亚就历经了8年之久。
2.7 中药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大
目前,中药产品在国外多作为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管理和使用,从经济学上分析属于需求弹性相对比药品大的一类,受经济危机和国民收入波动的影响大;而且,即使有少数国家将中药作为药品管理,但尚未将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民众的依赖性比医保类药品小。因此,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容易受到东道国相关经济、政策的影响。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中药质量管理,迎合国际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