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91900.doc

合集下载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爱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

这场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一、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这些战争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和财政困境。

同时,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这种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官员贪污受贿,无视民众的利益,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不稳定。

政府对境外侵略的无力回应以及对官员腐败行为的默许使得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积聚。

义和团运动成为了一种反抗不满的表达方式。

三、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在清朝末年,中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农村经济的衰落、土地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愈发艰难。

同时,乡村地区的机构废土地被西方势力侵占,让大量农民失去了生计。

这种乡村社会的变革和农民的焦虑状态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参与者和支持者。

四、大规模灾荒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在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灾荒,包括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涝灾害等。

庄稼被毁,人们饥寒交迫。

然而,政府并未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使得民众对政府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

义和团运动成为了民众反抗灾荒和政府无能的一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包括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签订、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以及大规模灾荒引发的民众不满情绪。

这些原因共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义和团运动中,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尊严而奋斗。

义和团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更是中国社会各界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声音和反抗。

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先导。

最新初中初二历史教案范文:义和团运动.doc

最新初中初二历史教案范文:义和团运动.doc

初中初二历史教案范文:义和团运动教学建议地位分析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分析: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本课重点之一。

这是认识义和团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义和团运动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一重点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难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课难点之一。

它涉及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19世纪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扶清灭洋”口号的含义学生也不易理解。

这一口号的提出,正是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能够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

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也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清政府同义和团的关系是另一个难点问题。

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从“镇压”到“招抚”再到“镇压”,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控制、利用,最终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

而义和团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一开始就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放松了警惕。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1.导入新课: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提问。

让学生回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然后教师指出,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这项条约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巨额赔款是套在清政府和中 国人民身上的一副沉重的锁链,通过勒索赔款,列强控制了中国 的财政大权;外国军队驻扎京津等心脏地带,时刻威胁和监督着 清政府,使它成为一个为外国服务的驯顺的“洋人的朝廷”。
此后中国完全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影响
• 9月,德国元帅瓦德西接替西摩出任联军总司令。在其主使下,联军入侵直隶、山
西一带,试图扩大战争
• 12月,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议和。战争基本宣告结束。
附:八国联军的暴行-屠杀
附:八国联军的暴行-强奸
附:八国联军的暴行-抢劫和偷窃
3.庚子议和与《辛丑条约》
庚子议和
3.庚子议和与《辛丑条约》
3.庚子议和与《辛丑条约》
03
1899年12月底肥城教案第一次杀死外 国传教士引起对外交涉
1. 义和团的兴起
思考:义和团是怎样的组织?
1. 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少年团员与红灯照
2.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0.8)
• 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2000余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 摩尔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即列强第二次调兵入京)。
• 6月19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公使发出最后通牒,形成事实上 的“宣战”。战争正式爆发。
• 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
2.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0.8)
• 8月14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和亲信王公大臣出京西逃。联军主力部
队对北京分区占领,另派小股部队追击清军。至此,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
义和团运动
知识结构
0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190000.8)
03
庚子议和与《辛丑条约》(1900.8-1901.9)

中国历史第三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中国历史第三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教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对中国的侵略也更加猖狂。

在侵略过程中外国传教士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自40年代美法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后,各国的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

他们建教堂,网罗教徒,刺探各种情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

传教士利用特权欺压人民群众。

因此,从6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了反教会的斗争。

斗争此起彼伏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的重要形式。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北方农村中的民间秘密组织。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况下,义和团迅速发展为波澜壮阔的人民反帝运动,席卷中国北方大地。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中国人民反教会斗争;义和团的兴起;平原大捷;"扶清灭洋"口号;义和团的发展;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阴谋;义和团进入京津后的斗争。

2.思想政治教育:义和团运动是波澜壮阔的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

3.能力培养:①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学生认识中国人民的反教会斗争和义和团运动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②通过分析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使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因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也是反帝爱国性质的具体表现。

"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义和团的发展,义和团在京津的斗争。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及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义和团运动完整ppt课件

义和团运动完整ppt课件

.
5、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
“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6、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理解最为准
确的是
()
A、清政府依靠列强的支持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政府中有不少洋人任职
.
影响
完全形成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小结:
清政府
义和团
兴起
招 抚
发展 高潮
八华 疯 国狂 联侵 军
帝国主义
.
失败 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清政府与广大人发群众的矛盾有所缓和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D、农民阶级斗争水平提高
北京保卫战京:津北北地京京 区
廊坊、杨村阻击战

山联军司令部 廊坊 天天津津
直直 隶隶
大沽

天津保卫战: 运
聂士成 都统 西 衙门




山 东 冠县 济南
河山

胶州湾


.
江苏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2)性 质 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D、清政府名存实亡 .
20世纪初的中国 需不需要义和团式的运动?
.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影响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影响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影响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影响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群众性反帝反封建斗争。

它在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9年)间爆发并迅速蔓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起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

一、起因义和团运动的起因非常复杂,既有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有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下面分别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介绍。

国内方面,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严重的经济困境和社会动荡。

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存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农民生活困苦。

同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也让人民无法接受,官员贪污腐败以及不公正的治理方式让人民怨声载道。

国际方面,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英、法、德、俄等国纷纷入侵中国,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剥夺中国主权,并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中国的利益。

列强的掠夺行为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慨和抵抗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起初,义和团是一场涉及到农民、工匠和地方士绅的宗教民间组织。

这个组织凭借其宗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将对外来侵略的仇恨转化为行动力。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义和团开始组织起来,并进行武装斗争。

二、影响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

在政治方面,义和团运动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

在义和团的武装斗争中,清朝政府被迫接受了列强对华条件更加苛刻的北京议定书,进一步削弱了清廷的权威和声望。

这次事件也让列强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脆弱,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的压迫。

在社会方面,义和团运动激起了广大农民起义的热情。

农民们不再安于现状,开始觉醒并投身到反封建的斗争中,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权的动荡和混乱。

在思想方面,义和团运动打破了传统意识的束缚,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真实面目。

这次运动坚定了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并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下列对于义和团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质 具有笼统排外性质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综合题: 综合题: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 封建社会的?
(一)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 第二次鸦片战争, 深。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 深。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完全形成。 完全形成。
请结合内容分析条约的危害? 请结合内容分析条约的危害?
请结合《辛丑条约》内容, 请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其给 中国造成的危害: 中国造成的危害: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年还清, 亿两; 一.清政府赔偿白银 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亿两; 清政府赔偿白银 亿两, 年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 危害: 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危害: 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使人民 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兵保护; 国派 兵保护; 危害: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 实际上是“国中之国” 危害: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 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三.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沿线要地; 沿线要地; 危害: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危害: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 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 民的反帝斗争。 民的反帝斗争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一、选择题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 A ] A.贫苦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小商贩
二、问答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造成 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 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 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 住。 严重危害:《辛五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 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2、举起“扶清灭洋”大旗的冠县起义 1898年秋 赵三多 3、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 (1900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① 廊坊阻击战 ②保卫天津 曹福田——收复老龙头车站
张德成——猛攻紫竹林地区 的外国租界 ③保卫北京 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Hale Waihona Puke 八国联军的暴行三、《辛丑条约》(1901年)
1、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④ 2、严重危害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 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 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光辉的 一页,义和团的爱国精神永存,并昭示后人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 恶地敲榨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

第六节 义和团运动

第六节 义和团运动

误区警示
பைடு நூலகம்
1.“扶清灭洋”口号中“扶清”的主要含义 是扶保中国,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 和团的斗争有巨大作用。但是“扶清”的提法, 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的 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 笼统排外思想。 2.注意八国联军侵华目的与前几次侵略战争 的不同点: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 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2)意义:①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②打 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一定程度上推动 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1.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 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 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 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A.顽固派 C.太平军 B.洋务派 D.义和团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战争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瓜分中国,寻求市场和原料。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经过(1900-1901年): (1)国家: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2)统帅:英国西摩尔→德国瓦德西。 (3)罪行:①攻占天津,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对天 津实行殖民统治。②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分区占 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统治北 京城。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 意奥8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共11国)。 ▲内容及危害: (1)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 亿两→清政府搜刮人民,生活贫困。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时间:1898年(19世纪末) 2.兴起地点:山东 3.兴起原因: 外国教会的压迫 反帝爱国运动 4.口号及运动性质: (口号:扶清灭洋)
5.主要成员: 贫苦农民为主
义和团战士:义和团战士多
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 长矛。本图中展示的,就是义和 团战士的形象。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 河南、直隶(河北)一带的民 间秘密组织,主要在山东西部 秘密流行。他们以练习拳棒、 传授武术为掩护吸收成员入会 进行反帝活动。1898年,山东 义和拳在朱红灯领导之下,砸 教堂,逐教士,揭开了义和团 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义 和拳改名义和团,为了把斗争 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提 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殖民地半封建社 和开放通商口岸) 会
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部分主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程度
战争 、条约
影 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侵略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阿古柏侵略新疆
反抗
关天培英勇抗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壮烈殉国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 3、影响(危害):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 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 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 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结果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结果

初三历史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及结果1919年至1920年,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社会运动,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结果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政府腐败、社会不公、民不聊生等问题愈加严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民众开始感到愤慨和不满,渴望改变现状。

而面对外来的列强入侵和欺凌,人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民族危机。

因此,一些秘密团体和组织应运而生,义和团也是其中之一。

义和团最早起源于山东省,在当地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渐向全国扩散。

义和团的目标是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由。

他们宣扬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保国安民”。

作为一个秘密组织,义和团的活动以暴力手段为主,他们的行动范围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和地区。

义和团运动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声势和影响力,充分折射了人们对民族危机和社会问题的强烈不满。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复杂而矛盾的。

一方面,义和团运动给外国列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迫使他们对中国政府进行外交和经济上的妥协。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唤醒了更多的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近代化进程的步伐。

这一点从后来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中可以看出。

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在运动高潮期间,义和团成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放火行动,导致了许多外国人和中国基督徒的死亡。

这些暴力行为引发了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外国列强的强烈愤怒,最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许多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和民族危机的累积结果。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也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对外国列强施加压力的积极作用,也有屠杀和破坏的严重后果。

对于这场历史事件,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并从中吸取教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义和团运动》课件

《义和团运动》课件
对义和团运动的启示:需要科学理性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思想,同时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和自我保 护意识
盲目排外不可取: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对西方文化和科技持排斥态度,这种做法不 利于中国现代化进程。
缺乏组织纪律性:义和团运动缺乏组织纪律性,成员行为散漫,容易被利用和控制, 导致运动走向极端。
缺乏科学指导: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指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目标,导致运 动方向不明确,容易被各种势力利用。
义和团运动的 爆发
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的影响:义和团起源于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这些组织和信仰为 义和团提供了思想基础。
反洋教思想:义和团反对洋教,认为洋教是侵略中国的根源,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 社会中广泛存在。
民族主义情绪:义和团运动是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认为中国应该摆脱外国侵略,恢 复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倡导和平外交: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过于强硬,导致列强联合侵略。现代 社会可以借鉴历史教训,倡导和平外交,避免战争冲突。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活动和事件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与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平衡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义和团运动展示了中 国人民的英勇和顽强,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影响: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中 国人民的反抗力量,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民族主义情绪过重:义和团运动过于强调民族主义情绪,将中国与西方对立起来,这 种情绪不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义和团运动》课件

《义和团运动》课件

确保行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05
CATALOGUE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 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阻止了中国的殖民 地化进程。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善 于与列强斗争的生动写照。
义和团团民的行动激发了中国 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 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暴露了当 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封建 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压迫等。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01
02
03
04
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衰 落和灭亡,为后来的辛亥革命
缺乏群众基础
义和团运动未能广泛发动群众,其影响力仅限于部分地区和阶层。
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民族主义情绪需要理性引导
01
民族主义情绪可以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但需要理性引导,避
免盲目排外和仇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02
开放心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融入世界。
重视组织和领导
03
任何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都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强有力的领导,以
社会动荡
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 尖锐,各地民变、起义频 繁。
经济落后
中国经济处于封闭状态, 缺乏现代化发展动力,与 西方国家差距拉大。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不平等条约
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丧失主权和领土 完整。
资源掠夺
列强掠夺中国资源,对中 国进行经济剥削和压迫。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2、大沽之战
七、沙俄出兵中国东北地区
看书。
八、《辛丑条约》
1、条约内容
《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 (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 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 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
外国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 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 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 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 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 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自己看书。
四、义和团的组织与口号
1、义和团的组织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称做坛,又称坛口、坛场(厂)、拳场 (厂),它是义和团的基本活动单位和作战组织。
义和团的基本成员是农民群众,大多数是贫苦农民。
四、义和团的组织与口号
2、义和团的口号
义和团运动期间口号的变化 余栋臣起义 覃培章起义 赵三多 朱红灯 直隶等地 18991900 扶清灭洋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
第一阶段 从1861年贵阳开始驱逐外国传教士到1870年 天津教案
这期间,各国传教士相继在沿海、沿江建立教 堂,招收信徒,无视中国的传统礼教和风俗习惯, 激起了地方官员和士绅不满。他们打除了“排斥异 端”和“保卫圣道”的旗公号召和组织官役、兵丁、 团勇等起来近行斗争。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讨论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
进步性: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 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 主要矛盾的客观形势,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 迫的广大群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局限性: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 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 “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也反映 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提问:这两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原名义和拳:
爆发:平原起义(1899)
口号:扶清灭洋
1899-1900 新野一高 梅振喜 一、兴起 1、起于山东,盛于直隶 2、口号: “扶清灭洋”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义和团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辛丑条约》签订 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三、对义和团运》
签订: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11国签订
内容:
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 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影响: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 运动(性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 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 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的迷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从而推 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起源及经过

义和团运动起源及经过

一、简介: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

清人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这一观点为现今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

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

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二、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就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

白莲教是中国民间宗教。

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

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

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而后劳乃宣所著《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卷,《庚子奉禁义和拳汇录》一卷,《拳案杂存》三卷合为《拳案三种》。

2、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

3、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

4、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

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三、义和团运动经过:义和团运动起初与其他秘密团体无异,打着“反清复明”的大旗,反对满清的统治,政府也不断镇压。

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史的推进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

中国近代史课件-义和团运动

中国近代史课件-义和团运动

五、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 的订立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 共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白银;
• 拆毁北京至大沽口间的炮台,准许各国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
• 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界,由各国驻兵防守,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 惩办曾支持宣战的王公大臣,永远禁止中国人 民的反帝活动;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1、外国人法权凌驾中国人之上
2、仇外心态 3、谣言 4、旧势力煽动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山 直
189西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河 南
北京
廊坊 天津
隶 运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9.10 平原


济南 河山


胶州湾

江苏
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 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侵略者所到之 处,烧杀劫掠,中国人民遭受到空前的蹂躏。
四、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义和团和Fra bibliotek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山 义和团和清军在直廊坊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北京
1900.6
廊坊 天津 大沽


张德成渤、曹福田和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

生成一篇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生成一篇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生成一篇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义和团运动是清朝末期中国民间组织反对洋人与基督教势力所发起的运动。

这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血泪史,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和内部政治走向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

本文将围绕起因、发展和结局三个方面来回顾义和团运动。

一、起因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有多方面的因素,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因素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以其文明的优越感,主导了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文化的方向,并带来了部分东方国家的殖民化。

随着外来文化和商品的进入,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不断受到冲击,城市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社会问题不断加剧。

而基督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冲突。

这一直到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和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倡新思潮后,才得到缓解。

其次,清朝的政治形势也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晚期内忧外患,政治危机不断,民族危机也随之爆发。

八国联军的侵略,战争的蔓延,给国家带来深重的伤痛,人民生计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人们充满了怨恨,很多人不满意政府的不作为,也不满意外面的种种事情。

此外,义和团运动的发起还源于官民矛盾。

清朝末年,权贵豪门占据了官场,蚕食官员名位,贪污腐败,严重侵害了民众的利益和权益。

同时,官员和平、民困官富的现象愈益严重,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不满和反感。

以上种种矛盾和问题,给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充分的社会土壤。

二、发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派”,他们提倡的“改革防外”思想,主张将欧洲的先进文化引进到中国,顺应时代的要求,推动中国向更民主、更强大、更现代的国家方向发展。

但是,这个“维新派”的主张并没有得到皇帝们的重视,将康有为等人发配海南、梁启超逃亡日本等事件,说明清朝朝廷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

义和团的出现是在维新派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下,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抵制运动。

义和团的众多成员,由于长期下属于民众的经济、文化、宗教、政治困境,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和不满情绪,故备受群众欢迎。

高一历史最新课件-义和团运动[原创] 精品

高一历史最新课件-义和团运动[原创] 精品

返回板书
返回
京师
围攻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廊坊
狙击战
杨村
天津 保卫战 返回
失 败 原 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不能完成反帝斗争的任务 1.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历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妄想 史 功 2.打击了清政府,加速其灭亡 绩 3.警醒了部分维新派,使其消除幻想, 转向革命反清阵营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 一旦醒过来,将震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界”
(1898----1900)
1.义和团前身是义和拳吗?
2.义和团同洋兵作战,是否采取了 喝“圣水”,“刀枪不入”的形式? 3.义和团运动是反西方教会斗争 的产物吗?
4.义和团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
5.义和团最早发源哪个省?
一、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口号:“扶清灭洋”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问:材料中的“鬼子”指什么? 从中得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最早在山东爆发?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山东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尤其是教会势力猖獗
返回板书
京师
廊坊 天津
2.发展: 进入京津
直 隶
3.高潮: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4.结局: 失败

1.兴起:冠县 起义 (序幕)

返回板书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兴起
发展
高潮
失败
镇压
“变”
招抚
镇压
(控制和利用)
具体手段的变化 (消灭义和团以 “不变” 根本目的 返回板书 维护清朝统治 )

义和团运动12.11

义和团运动12.11

义和团运动事件经过
兴起(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旧式的农民爱国运动。运动中表 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让外国侵略者认识到中华民族的 伟大力量,最后只能采取以华制华的手段,避免了 中国沦为完全殖民地的厄运。
再见
义和团运动
主讲教师
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
直接原因:教案引发 根本原因:中外民族矛盾
导火索
1899 年 10 月上旬,山东省冠县飞地蒋家庄 (今邢台市威县),教民和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义 和团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朱 红灯率团民数百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至 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 到三月遍地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學習重心:改革與革命的歷程與特色「自各國通商以來,每歲出洋之銀,為數甚巨,近更通行內地,小民生計日益艱難,而戶部出款歲增數千餘萬.……天下之財,止有此數,取之過度,民力不足以供之,則亂端起矣。

……比年各省遍災,官賑民捐,動逾百萬,而饑寒疾苦顛連溝壑者,仍不可計算.」引自(清)朱壽朋編,張靜廬等校點:《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冊4,頁132—134(總3862—3864)。

1887至1900年北方的災害。

時間災情1887年9月河南鄭州黃河改道入淮河,豫東、皖北受災。

1888至1896年永定河潰決共五次,直隸災區達26州縣。

1890年山東境內黃河潰決兩次。

1892至1898年黃河無歲不決,山東災區60州縣,直隸26州縣。

1899年直隸、山東、山西和蘇北久旱不雨,大饑荒。

參考郭廷以著:《近代中國史綱》(第3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年),上冊,頁326-327。

ﻬ1895年以後中國各地不斷出現教案.下表所列為部分教案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時間地點表現1895年5月四川成都焚毀教堂、襲殺傳教士;「但誅洋人,非叛國家」。

1895年8月福建古田探討問題建議:義和團事件如何影響晚清的局勢?它有何歷史意義?時間地點表現1896至1898年湖南、湖北、江西、江蘇貴州、四川、廣西山東、安徽、河南、直隸參考胡繩著:《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下冊,頁475-480。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總理衙門在一份奏章對在各地發生的教案有以下的總結。

「數十年來總理衙門辦理教案,從未見有教士責罰教民之事。

」引自徐中約著:〈晚清的對外關係,1866-1905年〉,見(美)費正清、劉廣京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下卷,頁141。

建議討論問題:1.清中葉以降,國家財政的情況如何?中國人民的生活有何變化?這與西方列強有什麼關係?2.你認為國家財政和人民生活的變化如何導致排外情緒的出現?3.1890年代的教案如何體現國民排外的情緒?4.義和團起源於哪些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情況、民生,以及人民對外人的態度如何?5.你同意義和團出現是清末國民排外的結果嗎?試提出你的看法.ﻬ下圖中的旗屬於清末哪個社團?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註:「扶清滅洋」的口號始於1898年10月趙三多、閻書勤等領導山東冠縣人民舉行反教會起義時,他們所用的旗幟便有「扶清滅洋」四字.此後多數義和團組織也以此作為口號.「扶清」的主要含意,可從義和團的有關文告中得到解釋.《義和團告白》:「保護中原,驅逐洋寇」;《增福財神告白》:「上能保國,下能安民」;《馬蘭村坎字團告示》:「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國家而安於社稷,佑民于農夫而護村坊.」「滅洋」則說明義和團運動存在籠統排外思想。

「扶清滅洋」的口號,不是農民群眾對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作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給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帶來一定消極作用。

參考史學雙周刊社編:《義和團運動史論叢》(北京:三聯書店,1956年);故宮博物院明淸檔案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第1版)(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印)。

ﻬ下表所列為清中葉以後,北方民間宗教組織白蓮教和義和團的發展和關係。

北方鄉村的民間宗教傳統及新發展18至19世紀的基本形態和發展18世紀中後期,北方各省流行白蓮教。

19世紀中葉以後,白蓮教各支派:八卦教、紅陽教、榮華教等流行.白蓮教是一個反清的民間秘密社團,在嘉慶年間曾起事.19世紀末,義和拳出現,它是八卦教的一個分支。

所信奉的神宗教神話人物:洪鈞老祖、驪山老母、孫行者。

歷史人物:關羽、張飛、黃天霸.修煉方式畫符、念咒、請神、練氣功.主要流傳地區直隸、山東.參考徐中約著,計秋楓等譯:《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上冊,頁392-393;郭廷以著:《近代中國史綱》(第3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年),上冊,頁330-331;胡繩著:《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下冊,頁577—582。

下面是清朝一首有關義和團的歌謠。

引自(清)(佚名)〈義和團歌謠>,載中華萬年網–歷史–清代–詩歌,【在線】,[下載日期:2004年3月9日]。

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爺敢鑽。

那怕皇上服了外,不殺洋人勢不完。

建議討論問題:1.資料中的旗幟屬於晚清哪個民間組織?這個組織有什麼特點?2.旗幟上「扶清滅洋」四字上題提到的民間組織的口號。

這個口號有什麼意思呢?什麼原因導致這口號出現?(這個民間組織源於何地?該地受什麼人控制?)ﻬ「(光緒)二十六年(即1901年),義和拳事起,載漪等信其術,言于太后,謂為義民,縱令入京師,擊殺德意志使者克林德及日本使館書記,圍使館。

德意志、奧大利亞、比利時、日斯巴尼亞、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義大利、日本、和蘭、俄羅斯十國之師來侵。

」引自(清)趙爾巽重修,柯劭忞等撰:《清史稿。

後妃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冊30,卷214,頁8929。

「拳匪起,以滅洋人、殺新黨為號,太后思用以立威,遂肇大亂,……」引自(清)趙爾巽重修,柯劭忞等撰:《清史稿。

康有為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冊42,卷473,頁12832.下表所列為1895至1900年清中央與地方政府對義和團持有的態度。

時間人物職位立場1895至1897年李秉衡山東巡撫視拳民爲義民.1898年張汝梅山東巡撫支援義和拳,將之歸入鄉團,名曰「義和團」。

1899年毓賢山東巡撫篤信拳民富有神力,可禦洋人。

1899年末期袁世凱山東巡撫清剿義和團。

1900年趙舒翹刑部尚書兼順天府尹主張安撫拳民,把他們招入軍隊,對付洋人。

1900年慈禧太后—不許進入了北京的地方軍隊清剿義和團.6月17日,聯軍攻佔大沽砲台.19日慈禧太后命召集義和團幫助官軍,抵禦洋兵。

參考:徐中約著,計秋楓等譯:《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上冊,頁389—402;郭廷以著:《近代中國史綱》(第3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上冊,頁316-321。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1年),義和拳事起,……擊殺德意志使者克林德及日本使館書記,圍使館.德意志、奧大利亞、比利時、日斯巴尼亞、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義大利、日本、和蘭、俄羅斯十國之師來侵。

七月,逼京師.太后率上出自德勝門,道宣化、大同。

八月,駐太原.……十一月,還京師.……太后屢下詔:『母子一心,勵行新政。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七月,下詔預備立憲。

」引自(清)趙爾巽重修,柯劭忞等撰:《清史稿。

後妃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冊30,卷214,頁8929。

ﻬ下文節引自梁啟超在1900年4月28日寫給孫中山的信。

引自梁啟超著:〈致孫逸仙書>,《梁啟超文集》,【在線】, [下載日期:2004年3月9日]。

ﻬ建議討論問題:1.滿清政府對義和團持什麼態度?當中有沒有分歧?2.滿清政府對義和團持有的態度如何導致後來八國聯軍之役爆發?試分析。

3.資料十一提到的「母子一心,勵行新政」是指什麼?你認為義和團事件和八國聯軍之役如何促使滿清政府當權者慈禧太后決定「勵行新政」呢?。

4.梁啟超和孫中山對如何興國的立場有沒有分歧呢?試根據資料十二推論和釋述。

5.你認為義和團事件和八國聯軍之役怎樣促使部分人士產生推翻滿清才能救國救民的思想?(義和團事件和八國聯軍之役暴露了滿清政府哪些弱點與問題?)下文節錄自1901年(光緒27年)一名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在日本橫濱出版的《開智錄》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

「壓之愈力,則起之愈驟,自然之理。

故北部山東、直隸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為不平,當聯絡民氣,共竭腕力,順天之命,盡人之責,幸則杜絕列強,不幸亦振起國民排外之思想,此義和團之所由也。

」轉引自胡繩著:《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下冊,頁651。

孫中山認為,義和團「……勇氣之銳,殊不可當,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後,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轉引自胡繩著:《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下冊,頁650.建議討論問題:資料十三和十四對義和團有何共同評價?ﻬ義和拳是與反清的秘密教派香蓮教有聯繫的八卦教的一個分支。

義和拳包括一些不相統屬的團體,諸如乾拳、坎拳和坤拳,每一團體都有它自己的頭目。

義和拳信奉的眾神包括傳說的和歷史的人物。

義和拳的綱領和最能吸引迷信的平民百姓的核心就是巫術.他們聲稱,通過巫術、符咒和儀式,他們能召喚超自然的力量,借此就能刀槍不入,飛檐走壁,且有神兵天將助戰。

引自徐中約著:〈晚清的對外關係,1866-1905年〉,(美)費正清、劉廣京編:《劍橋國晚清史1800-1911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下卷,頁142-143。

下文引自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末,黃桂均上呈的奏折。

「臣聞山東義和等團,非欲謀亂也。

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

自德人佔據膠澳,教焰益張,宵小恃為護符,藉端擾害鄉里,民間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屢起,地方官不論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

遂令控訴無門,保全無術,不得已自為團練,藉以捍衛身家。

」引自國家檔案局明淸檔案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上冊,頁44-45。

歷史事件評價:義和團義和團事件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的歷史事件。

由於事件牽涉了當時的滿清統治者、官員、平民、傳教士及外國軍隊,加上事件本身性質的神秘性,歷來引來不同的理解。

要了解這類複雜的史事,應該蒐集不同角度的史料加以比較,才容易對照史事的本質,進而評論各種解釋的真確性。

下文引自1900年12月8日《中外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 -〈亂原二〉。

「……綜而論之,蓋起於守舊,成於訓政,迫於廢立,終於排外,四者相因,大禍遂作,必具詳所以可得言焉.」轉引自中國史學會主編,自翦伯贊等編:《義和團》(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年),冊4,頁226。

下文引自民國時編修的《茌平縣志》註,引文反映了作者對義和團興起的看法。

「當時耶穌教民恃勢慣與平民爭訟,而官吏畏之如虎,一遇詞訟,對於教民無不左袒,故積而成仇。

加以甲午而後,強鄰肆虐,中國怯弱,人民益憤,因思外洋所恃者槍炮,必有避槍炮之術,乃能禦之,而金鐘罩神拳之說興矣。

」註:茌平縣位於山東省。

引自(民國)周之楨等篡,牛占城等修:《茌平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卷11,頁19。

下文引自民國時期留居中國日人佐原篤介撰寫的《拳亂紀聞》。

「人人有一太白金星,九天玄女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之說在其意中,平時將信將疑,一遇可以附會之端,登時信以為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