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霜霉病原稿
农作物霜霉病的全面防治.doc

农作物霜霉病的全面防治
霜霉病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危害,关于我们如何防治此病,专家给予了我们详细的解释。
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这一点很重要,有时将两类品种种植在同一块菜田里,感病品种一片狼藉,而抗病品种却并无大碍。
2、适期播种实践证明,早播比晚播发病重,但晚播往往影响包心,使产量降低。
所以,要根据当地气候做到适期播种。
3、加强地里水量管理因霜霉病在连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或结露持续时间长时易流行,所以合理控制土壤中的水分极为重要,田间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25%左右,雨后或灌溉后应及时排除沟中积水。
4、使用对口的农药防治使用针对霜霉病的药剂进行及时防治很有必要,甲霜灵和百菌清对霜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清洁田园要注意查看苗情,若发现有发病症状的植株应及时连根带土将病株挖起,并远离田间作深埋处理,病株所在的土壤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以防病菌传播蔓延。
霜霉病在连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或结露持续时间长时易流行。
在春季这个雨水较多的时期里,我们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防止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玉米
主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
1.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锈菌引起。
病菌常在潮湿的环境
下繁殖,并通过风、水等途径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锈病品种、清除病害源、注意排水、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2. 玉米霜霉病:由霜霉菌引起,一般在潮湿和凉爽的环境下发生。
病原菌通过种子
传播,也可经由风、昆虫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霜霉病品种、严格选择病害-free种子、适时播种、调整密度以提高空气流通、及时清除病害残体、合理施肥等。
3. 玉米赤霉病:由赤霉菌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穗部。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赤霉病
品种、定期田间巡视、及时清除病害部分、喷洒杀菌剂、适时收割等。
二、虫害
1. 玉米螟:是玉米上最主要的虫害之一,主要以幼虫阶段为害,且虫口繁殖力极强。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玉米田周围的杂草、适时种植抗虫品种、做好轮作、注意田间排水、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2. 玉米象甲:主要危害玉米幼苗,幼虫可啃食幼苗的根部,影响植株的生长。
防治
措施包括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清除田间杂草、及时喷洒杀虫剂等。
以上只是玉米的主要病虫害介绍,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
的防治措施。
而且,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合理施肥、合理轮作、保持土壤肥沃度以及培养
健康的作物等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霜霉病起因与防治

演讲人
目录
01. 玉米霜霉病起因 02. 玉米霜霉病防治 03. 玉米霜霉病预防
玉米霜霉病起因
病原体
病原体:霜霉 菌
传播途径:空气、 雨水、昆虫等
感染条件:低温、 高湿、光照不足
发病症状:叶片 出现水渍状斑点, 逐渐扩大,严重
时叶片枯死
传播途径
01
04
人为传播:农事操作、 农机具等将病原体从病 株带到健康植株上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 及时清除病株 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适时喷药防治
化学防治
1
农药选择:选 择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
2
施药方法:根据 病害发生程度和 农药特性选择合
适的施药方法
3
施药时间:根据 病害发生规律和 农药特性选择合
适的施药时间
4
施药次数:根据 病害发生程度和 农药特性选择合
适的施药次数
5
安全间隔期:根 据农药特性和法 律法规要求,确
保农产品安全
生物防治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芽 孢杆菌、木霉菌等,抑 制病原菌生长
02
利用天敌:如瓢虫、 草蛉等,捕食病原菌
03
利用植物源农药:如印 楝素、苦参碱等,对病 原菌具有杀灭作用
04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 抗病品种,提高玉米抗 病性
THANK YOU
汇报人:稻壳儿
玉米霜霉病预防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抗病 基因的玉米品 种
01
基因编辑:利 用基因编辑技 术,提高玉米 抗病性
03
02
杂交育种:通 过杂交技术培 育抗病品种
浅谈沛县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浅谈沛县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沛县是江苏省重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玉米病害的威胁。
玉米病害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经济效益。
本文就沛县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玉米霜霉病玉米霜霉病是沛县玉米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导致玉米叶面出现黑色斑点,进而导致干枯和死亡。
霜霉病的发病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叶面积和冠层结构,作物种植密度,作物品种和土壤类型等因素。
防治技术:1.合理用药。
在农药防治上,应根据病害的不同阶段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用药方法。
同时注意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用。
2.土壤调理。
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施肥、浇水、翻土等处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同时,注意荒土的连续利用问题,定期更换土壤。
3.作物栽培管理。
加强玉米种植管理:合理避免玉米间距太小和疏苗;间作时要选择玉米的优势品种;适时进行摘心和落花促进生长等。
二、玉米白粉病玉米白粉病也是沛县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从6月底至7月初,玉米生长至亲叶和心叶两叶展开后,玉米中叶基部的叶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
白粉病轻微时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太大影响,但重度感染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加强田间管理。
对于已经发生白粉病的玉米地区,应采取切断病株的行动,避免扩散;同时加强场地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机会。
2.科学施肥。
在玉米生长期间,加强肥料管理,适时施肥,以增加玉米叶面营养素的供应和保障其抵御病原菌。
3.选用抗病、适应力强的品种。
根据当地的玉米品种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提高其适应力,减少接种病原菌的机会。
三、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常见的霜霉病害,该病害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发生。
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环境主要是温湿度较高的气候,且土壤过于富含氮、磷等养分。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子上会出现绿色断续带,而后转为橙黄色的条带,并出现小型锈斑,最后叶子变老,出现黑色的孔洞。
2.合理用药。
植物检疫讲课——玉米霜霉病

07种子(2)班 07种子( 种子
主 讲:丁建文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康小燕 辅助工作: 辅助工作:骆 翔
课程框 病 架 发
害 简 介
病 症 状
病 害 防 治
玉米霜霉病又称玉米白 毁灭性病害 苗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苗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一旦发生很难控制。 一旦发生很难控制。引起玉 米霜霉病的病原菌包括霜指 米霜霉病的病原菌包括霜指 霉菌、指疫霉菌和 霉菌、指疫霉菌和指梗霉菌 三类九种,其中由多种霜指 三类九种,其中由多种霜指 霉菌引起的玉米霜霉病是我 霉菌引起的玉米霜霉病是我 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在我 国台湾、广西、 国台湾、广西、云南已有发 要特别加以警惕, 生,要特别加以警惕,防止 扩大为害区域。此外, 扩大为害区域。此外,由指 疫霉菌引起的霜霉病 引起的霜霉病( 疫霉菌引起的霜霉病(疯顶 在新疆、 病)在新疆、宁夏和辽宁瓦 房店已有发生, 房店已有发生,也需引起注 意。
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
消灭越冬病原,适时播种, 消灭越冬病原,适时播种, 加强田间管理,结合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结合药剂防治, 是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措施。 是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措施。
病害防治
具 体 措 施
(1)消灭越冬病原。 (1)消灭越冬病原。 消灭越冬病原 (2)种子处理。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 (3)适时播种。 (3)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 ( ) ( ) 。 。
病
The end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五、六叶期,温度25度,相对湿度80%, 叶期,温度25度 相对湿度80% 25 80 晚玉米在8 最容易发病。早玉米在4 最容易发病。早玉米在4月、晚玉米在8月为发病盛 早玉米在惊蛰前播种的发病轻, 期。早玉米在惊蛰前播种的发病轻,清明后播种的 发病重;晚玉米立秋前播种的发病重, 发病重;晚玉米立秋前播种的发病重,立秋后播种 的发病轻。一般雨水多 排水不良和靠近河岸的地 雨水多、 的发病轻。一般雨水多、排水不良和靠近河岸的地 块最容易发病。 块最容易发病。
分析玉米霜霉病及有效防治

种 田 中无病 株 , 一 般不发病 。但在 大 田种 植后 每年都有 病害发
生, 有 的发 病率 高达 9 0 %多 , 一般产 量损 失 1 5 % 一 4 0 %, 严重 时 可 绝收 。 玉米霜霉病属 霜霉科 , 主要有 玉 蜀黍 霜指霉 、 甘蔗 霜指霉 、 菲律 宾霜霉及高梁霜指霉 4 种 真菌引起 ,这 4 种 真菌都属于 真 菌 中比较特殊的卵菌 , 并 且是专性寄生菌 , 主要寄 生在 禾本科植 物上, 包括玉米 、 高梁 、 须芒草等 , 为侵染性病 害。霜霉病病菌是 在 积水条件下侵入寄 主 ,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 、 叶鞘 、 苞叶 、 雄穗 和 雌 穗等部位 ,从苗期到成株 期均可发病 ,玉米苗期 是主要感病 期, 在抽穗 期显病 症。
1 玉 米 霜 霉 病 危 害
玉 米霜 霉病 又 称 白苗病 , 原 本发 生 在热 带 、 亚 热 带地 区 , 近些 年在 我国北 部地 区也有 发生 ,在 局部地 区 已经造 成 了严 重 损失 , 是 一种 毁灭 性 的病 害 , 发病 株 基本 上 是颗 粒无 收 , 一 旦发 生很难 控制 , 一般产量 损失 1 5 % 一 4 0 %, 严 重时可 绝收 。霜 霉 病在 各区每 年都有 程度 不 同的发病 , 有些 品种 在单 种地 、 制
科研 ◎农 业科 学
2 0 1 6 年第4 期( 下半月)
分析玉米霜霉病及有效防治
李晓东
(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 。 黑 龙 江 友谊 1 5 5 8 0 0 )
[ 摘 要] 玉米霜霉病是 一种毁灭性的病 害, 被 害植 株大 多不能 结实, 甚至死亡 , 一旦发 生很 难控制 , 给 玉米 生产 带来不 可估 量的 损失 , 基于这种情况 , 详细分析 了玉米霜霉病的危 害和发病成 因, 并提 出有效 的防治措施 。 【 关键 词】 玉米霜霉病 危 害 症状 发病条件 防治方 法 [ 中图分 类号】 ¥ 5 1 3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3 -1 6 5 0( 2 0 1 6 ) 0 4 — 0 0 9 4 — 0 1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一、病害防治技术1、玉米霜霉病症状:病原菌感染玉米叶片,形成白色绒毛状霉层,严重时导致玉米叶片枯死。
主要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发生。
防治方法:(1)加强排水,保持田间干燥;(2)采用抗霜霉病品种;(3)在生长期间切忌过度施氮肥,避免过于茂盛的植株,减少霉菌寄生可能;(4)出现病情时立即喷洒药剂,如醋酸铜、氯化汞等。
2、灰斑病症状:病原菌感染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灰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边缘呈现深绿色,病叶逐渐变黄,干枯萎缩。
主要在高湿的环境和高温条件下发生。
(2)及时清除玉米田间的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3)出现病情时喷洒药剂,如25%丕丽霉素、75%苯醚环丙腈等。
3、镰孢菌病症状:病原菌侵染玉米叶片和茎部,形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病斑中心有黑纹,菌丝包裹在病斑上。
(1)加强冬季田间阳光照射,杀灭玉米叶片和茎部上的病原菌孢子;(2)选择优良品种,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症状:幼虫钻入玉米的叶柄,茎部,造成植株畸形和形成白蛾的蛹室,导致玉米减产。
(1)利用玉米螟的特点,在受害部位释放寄生酒矿蜂等天敌;(2)选择早熟品种,尽量避开玉米螟的流行期;(3)采取生物防治策略,使用绿色有机农药,如苏木素、苏菜素等。
2、斑缘星天牛症状:幼虫侵染玉米的幼苗和根部,吃食幼苗根系和地下部分的茎,导致玉米凋零。
(1)常换作地,避免单一品种的连续种植;(3)喷洒5%加硫波尔液等药剂。
3、玉米蚜症状:玉米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并出现蚜虫粘液,植株生长受到影响。
(1)喷施生物农药,如辣椒素、金针菇等;(2)在生长期加强管理,避免规律施肥过多;(3)天敌防治,释放寄生蜂、蚜茧蜂、寄生蜘蛛等天敌,提高玉米抗虫能力。
三、结语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高质稳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尽早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霜霉病的危害及发病条件的调查

116 2017, V ol.37, No.21※种植与养殖农业与技术引言玉米耐受性强,在宁夏地区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2011年报道包括宁夏在内有18个省市区发生了玉米霜霉病,近年来,由于不合理耕作方式如重茬等,宁夏种植的玉米中出现霜霉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玉米产业发展有严重危害。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对玉米生长危害极其严重的疾病,会抑制玉米植株生长,造成玉米生长衰弱。
提高玉米霜霉病防治水平,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1 玉米霜霉病的危害玉米霜霉病是一种对玉米生长危害极其严重的疾病,在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危害十分严重,通常会导致玉米减产15%~40%左右,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玉米绝收。
从玉米苗期到成熟期都可能发病,苗期染病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患病严重的玉米植株不能正常抽穗,还可能出现果穗与雄花畸形现象。
感染霜霉病的玉米叶片上会出现条纹或条斑,条纹呈淡绿色、淡黄色、苍白色或紫红色,宽度不等,和玉米叶片的脉络平行,随着病情加重,玉米叶片会变褐枯死。
如果栽培区域的湿度较大,会导致玉米叶片的背面以及两侧都出现灰白色霉层。
2 玉米霜霉病的发病条件霜霉病是依靠带病孢子传染的一种疾病,一般病菌会在病残体上越冬,等到第二年春天时,借助风雨传播,对健康的植株造成侵染,然后孢子再不断分裂,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在一些温度比较高的地区,由于有菌丝和分生孢子长期存在,所以对霜霉病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地势比较低,导致玉米田地排水不良,是霜霉病产生和感染的主要原因。
玉米霜霉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2个方面:带菌种子传播,由于玉米种子本身感染霜霉病,在栽培过程中出现病害表现,并且还对其他的健康植株造成危害;土壤中的卵孢子以及邻近作物或杂草上的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传染源,可以引起初侵染,健康的玉米植株感染孢子或者病菌之后再传播给其他的植株。
3 玉米霜霉病的预防措施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栽培水平的重要途径,传统种植过程中采用的防治方法是化学农药防治,长期用药会导致病害预防能力降低,而且不符合生态种植理念,在玉米霜霉病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做好综合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玉米霜霉病的侵染源与防治

[ 作者简介 :黄天 明 (94 ,男 ,广西天等县人 ,高级研究 员。 13 一) ]
2 4 1 天 牛。①涂 自涂 剂 :成 虫 产 卵 ( .. l 6月 前 后 )前 ,在 主 干 基 部 涂 白涂 剂 ( 生 石 灰 1 用 0份 ,
球蘸 5 %敌敌畏乳剂 ,或 4 %乐果乳剂 5 0倍 0 0 ~l
,
6 7 减产 7 %左 右 。 6 m2 0
收 ,发病 率接 近 于损 失 率 。这 与 其 发 病 特 点 有 关 ,
1 玉米霜霉病的病原 及侵染源
病株几乎都是先从喇叭 口心叶处开始发病 ,然后 向
叶片 末端 和心 叶基部 及生 长点 方 向发 展 ,故难 免造
11 病原及发病特点 :据笔者观察我们那 里玉米 成 颗 粒无 收 的植株 。 . 霜霉 病 只有 1 个菌 种 ,正如 植物 病 理 学 家涅 姆 利 延 12 侵染源 :19 年秋第 1 . 96 次将发生霜霉病 的甜 科所 述 玉米 霜霉病 3个 菌种 中 的第 1个 菌种 。原 名 根 草远 离病 区 3 0多公 里带 土移 栽 到县农 业 局 院 内。 SlrsoamadsB ,受 害 玉 米 叶 片 病 部 变 形 不 但 生长不 旺 盛 ,为 防止 失 败 又 于 16 ceopr y i u 97年 3月 作 补 明显 ,孢 子梗 及 菌 苔 不 是 很 容 易 消 失 ,容 易 察 觉 充 移栽 。当病 草生长 旺盛 霜霉病 的病 状及 菌 苔 明显 到 。第 2种 ’ ga ncl crtr被 害 叶 片 病 部 时,在病草周围近 3c S. rmii a Shoe o 3m左右播种玉米 ,玉米苗 6
中图分类号 :¥ 3 .3 4511 文献标 识码 :C
平凉市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平凉市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平凉市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市,玉米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玉米的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平凉市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预防控制方法。
一、病害1. 霜霉病霜霉病是玉米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由一种真菌引起。
主要症状是玉米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谢。
这种病害在温湿环境中易于发生,通常在每年5月至8月之间出现。
控制方法:(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霜霉病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玉米的受害程度。
(2) 改善栽培条件:增加排水能力、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3) 防治药物喷洒:如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霜霉病。
2. 玉米瘟病(2) 手工清除病株:将生病的玉米植株及时清除,有助于降低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二、虫害玉米螟是一种导致玉米损失最严重的害虫之一。
成虫是小巧的蛾,飞行能力强,寿命约为2周,果蝇状。
玉米螟成虫主要在晚上出现,通常在下午5点到晚上10点之间活动最为频繁。
成虫一般会寄生在玉米茎秆内,雌虫在茎秆上产卵,幼虫则在茎秆和叶片内啃食玉米植株。
(1) 灭蛹:通过用灭蛹剂或灭虫灯来杀死成虫或幼虫,这是控制玉米螟的有效手段之一。
(2) 进行田间监测:及时查看田间的害虫数量,以制定有效的防治计划。
(3) 喷洒杀虫剂:常用的杀虫剂有赛力克,多种螟害药物,如棕眉螟宁、赤眼螟宁等。
玉米象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主要侵害玉米果实。
它们以玉米作为食物来源,可以造成玉米品质下降,甚至引发种子腐败。
(2) 对虫口进行封闭:将虫口封闭,以限制虫子的进出。
(3) 进行田间投喂:在田间放置一些投喂物,以引导虫子远离玉米株干。
综上所述,为了防治平凉市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除了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之外,还需要注意改善栽培条件、药剂喷洒等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病害大全 高清详解

玉米大斑病简介英文名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异名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病原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属半知菌亚门。
有性态为玉米毛球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 Leonard & Suggs,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有性态。
寄主玉米。
危害为害较重的玉米病害。
分布世界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
发病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长5~10厘米,宽1.0~1.5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融合纵裂,叶片枯死。
病原物(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
单生或2~3根束生,从气孔抽出,不分枝,褐色,正直或膝曲状,基细胞较大,具2~8个隔膜,顶生色较淡,大小(35~160)微米×(6~11)微米。
②分生孢子。
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基细胞尖锥形,具2~7个隔膜,大小(45~126)微米×(15~24)微米,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
(2)特性:本病菌与高粱大斑病病菌是同1个种1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
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但玉米专化型能侵染高粱。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
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
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
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发生因素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2024版太全了玉米26种常见病虫草害图谱

2024/1/30
31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一
通过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虫口密度, 评估防治效果。
01
评估方法二
采用产量对比法,比较采取防治措施和 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地块产量差异,评估 防治效果。
02
2024/1/30
03
评估方法三
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综合考虑防治成 本、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等因素,对 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8
药害识别与诊断
除草剂药害
叶片出现黄化、畸形、枯斑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植株 死亡。
杀虫剂药害
叶片出现斑点、穿孔、卷缩等症状,影响光合作用。
杀菌剂药害
叶片出现灼伤、枯斑、落叶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植株 死亡。
2024/1/30
29
06 玉米病虫害防治 实践与经验分享
2024/1/30
30
防治实践案例
2024/1/30
13
玉米叶螨
形态特征
玉米叶螨成螨体长0.5-0.6毫米, 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红色。
2024/1/30
为害症状
玉米叶螨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玉米 叶片背面刺吸汁液,被害叶片正面 呈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 脱落。
防治方法
在叶螨点片发生时及时摘除有虫叶 片并带出田外销毁。可选用炔螨特、 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菌引起,病部产生黑色粉 末状物。
9
02 玉米虫害图谱
2024/1/30
10
玉米螟
形态特征
玉米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 部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
灰黄等多种。
为害症状
玉米螟幼虫主要为害玉米的心叶、 茎秆和穗部,被害心叶展开后, 在叶面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 膜状排列小孔,茎秆被害后易遭
玉米病害

玉米大斑病时间:2010-12-24 14:1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160次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
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
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玉米大斑病图片发病症状该病又称条纹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主要叶部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重。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
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
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
病原菌在病残组织内越冬,为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
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产生新的病菌,借气流春播进行再侵染。
温度20-25°C、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
从拔节到出穗期间,降雨集中,导致田间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氮肥不足发病较重。
单种玉米因其前期光照条件好,个体健壮,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套种玉米;间定苗彻底,密度相对较低的田块,植株个体营养、通风透光条件好,抗病性强,其发病程度低于间定苗不彻底、密度相对较高的田块;摘除底部病叶,发病率低;排水不良的低洼植株郁闭,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其发病程度明显高于排水好的高田。
病害治疗方法⑴农业防治:筛选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在目前条件下,应提倡搭配种植;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提倡高温堆肥,并进行深翻冬灌,消灭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根据发病的传播途径,可在田间清除病残株和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减少菌源。
玉米病虫害2023简版

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害引言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
然而,玉米的生长受到许多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民保护玉米作物的健康。
玉米病害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引起的。
赤霉菌常寄生在土壤中,等待合适的条件滋生。
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赤霉菌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严重的毒性。
赤霉病一旦侵入玉米穗,不仅会损害玉米的产量,还会降低玉米的营养价值。
预防赤霉病的最好方式是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适时上种、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农药等。
此外,种植抗性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措施。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由锈菌(学名:Puccinia sorghi)引起,主要感染玉米叶片和茎部。
病菌通过孢子在植株之间传播,造成玉米叶片上出现黄色、橙色或棕色的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叶片枯死。
预防玉米锈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性品种,避免连作和及时清除病残体。
如果发现锈病病斑,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治疗。
玉米霜霉病玉米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学名:Peronosclerospora maydi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霜霉病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和茎部,引起叶片变黄、变褐,严重时导致玉米整株死亡。
防治玉米霜霉病的方法包括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以及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药浴或喷洒处理。
玉米虫害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分为斑缘玉米螟和斑纹玉米螟。
螟虫以玉米叶片为食,严重时还会咬食玉米穗。
玉米螟的危害不仅导致玉米叶片凋萎枯黄,还会导致玉米产量严重下降。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性品种,合理施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喷洒含有杀虫成分的农药。
玉米象玉米象是一种以幼虫为害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穗和茎部。
幼虫在玉米穗中取食,造成玉米籽粒的质量下降,严重时完全破坏玉米穗。
急治大白菜霜霉病

急治大白菜霜霉病汇报人:目录•霜霉病症状识别•霜霉病发病规律•霜霉病防治方法•霜霉病防治实践•霜霉病防治注意事项•霜霉病防治案例分析01霜霉病症状识别在叶正面出现一些黄绿色的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淡黄色或黄绿色的不规则或多角形病斑。
在叶背长出许多白色的霜状霉层,这是霜霉病的典型症状。
这些霉层可以逐渐覆盖整个叶片,使叶片变得粗糙并扭曲。
叶片症状叶背长出白色霜状霉层叶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茎和花梗症状茎和花梗上也会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病斑,这些病斑通常比较细小,但它们可以逐渐扩大并导致植物的萎蔫和死亡。
病斑上长出白色霜状霉层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茎和花梗上的病斑上也会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层,这些霉层可以覆盖整个茎和花梗,使它们变得粗糙并扭曲。
果荚出现淡绿色或黄色病斑果荚上也会出现淡绿色或黄色的病斑,这些病斑通常比较小,但它们可以逐渐扩大并导致果实的萎缩和死亡。
病斑上长出白色霜状霉层与叶片和茎上的症状相似,果荚上的病斑上也会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层,这些霉层可以覆盖整个果荚,使它们变得粗糙并扭曲。
果实症状02霜霉病发病规律古巴假霜霉菌这是引起大白菜霜霉病的主要病原菌。
霜霉菌这类霉菌也是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鞭毛菌亚门这类病原菌对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病也有一定作用。
病原菌030201病原菌通过空气流动传播,从一处感染到另一处。
空气传播病原菌通过水流传播,如雨水、灌溉水等。
水流传播一些昆虫如蚜虫、粉虱等可以传播病原菌。
昆虫传播传播途径病原菌在10-24℃的温度范围内均可繁殖,但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20℃。
温度适宜湿度较高(≥80%)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湿度较高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大白菜植株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病原菌容易在植株间传播。
通风不良发病条件03霜霉病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选择对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原菌积累和扩散。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病害传播。
冬春季严防莴苣霜霉病

乡村科技2016.01鲜食玉米双季高效种植技术在山东省昌乐县岳辛庄村,村民岳秀明已经种了8年的鲜食玉米。
他通过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将当地一年只种一季鲜食玉米改为一年双季种植,比单季种植每667平方米增收5120元。
现将其种植经验总结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1.选用良种。
岳秀明选择种植穗大、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京雪糯2000”杂交一代鲜食玉米品种。
该品种生长期短,从出苗到采收仅70天左右;株型紧凑,通风透光好,适宜密植;穗长可达28厘米,穗行16~18行;子粒雪白,种皮薄,入口易化渣,糯性好,味道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
2.搞好整地施肥。
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块进行栽培。
夏玉米收获后,及时冬耕深翻(深25厘米)、耙耢保墒。
该品种产量高,需肥较多,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优质鸡粪200千克、三元复合肥35千克作基肥。
3.合理密植。
根据该品种株型紧凑和地力较好的情况,每667平方米种植密度由2700株增加到3000株,实行宽窄行种植,窄行行距50厘米、宽行行距83厘米。
窄行有利于采用双膜覆盖,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
4.抢时间,争早熟。
春玉米一般于3月25日在大棚内育苗,清明后移栽到大田,采用地膜加拱膜双覆盖,4月20日前后适当揭开拱膜通风,晚霜过后揭去拱膜转入正常管理。
采用该种植模式,可比露地直播春玉米早上市25~30天,也可为夏玉米的早播、早收打下基础。
在6月23日左右,即春玉米采收结束前5天,把夏玉米套种在春玉米宽行中间。
春玉米采收后抢灭茬、抢中耕、抢追肥、抢浇水,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确保夏玉米9月上旬采收上市。
5.适时追肥、浇水、培土。
玉米进入拔节期后生长发育加快,需肥水量增多,夏玉米需追施尿素10千克(因基肥足,春玉米不追施拔节肥)。
根据墒情,做到追肥与浇水相配合,达到以水促肥的目的。
在抽雄穗前6天,玉米进入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需肥水量达到高峰,在此期间春、夏玉米均需追施1次攻穗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复合肥25千克。
小麦霜霉病——精选推荐

小麦霜霉病小麦霜霉病又名黄化萎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及西北、华北、西南和西藏高原等麦区;在台湾省也有发生。
此病是一种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区或田0块零星发生。
但近年来不少地区,由于耕作制度改变以及播种出苗时灌水不当造成长期积水等原因,此病在部分田块为害严重。
1980年四川省天全县调查,发病率一般在10%左右,严重的达65%以上。
由于病株多数不抽穗或稳而不实,该病的发病率实际上就是它所造成的损失率。
该病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侵染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看麦娘、稗草、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杂草。
据报道,其寄主范围包括禾本科中的43个属的许多种植物。
症状小麦霜霉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黄化萎缩,剑叶和穗部畸形。
但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和不何条件下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苗期症状,在江苏一般从2月下旬至3月初麦苗返青起即开始表现。
病株叶色淡绿并有轻微条纹状花叶;拔节后,病株显著矮化,叶色淡绿并有较明显的黄白色条纹或斑纹,病叶稍有增厚,重病株常在抽穗前死亡或不抽穗;穗期症状的特点是形成各种“疯顶症”。
例如病株剑叶特别宽、长、厚,叶面发皱并弯曲下垂,穗茎曲屈或弯成弓状。
穗形大或小,花不实,有时基部小穗轴长,呈分枝穗状,下部小穗的颖壳长成绿色小叶片。
在同等肥力条件下病株茎秆常较健株粗壮。
病株茎秆表面覆有较厚的白霜状蜡质层。
病穗黄熟延迟,在健穗黄熟后仍保持绿色。
在较瘦瘠的土壤中,病株表现细弱矮小,穗头小如烟蒂,但也有龙头状扭曲现象。
在田间诊断时应注意与病毒病害相区别。
容易与病毒病相混的是植株矮化,叶片褪绿并有条纹花叶等症状特点。
但小麦霜霉病的龙头状畸形穗以及叶片宽、长、厚、卷、扭、皱等特点,在麦类病毒病中是少见的。
病原小麦霜霉病原菌Sclerophthora macrospore Sacc. Thirum. et al.是一种藻菌。
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系统发展,菌丝主要分布在维管束部分,不产生吸器。
植物检疫病害——玉米霜霉病

植物检疫病害——玉米霜霉病
戴明丽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2(022)005
【摘要】@@玉米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
引起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包括霜指霉菌、指疫霉菌和指梗霉菌三类九种,其中,由多种霜指霉菌引起的玉米霜霉病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在中国台湾、广西、云南已有发生,要特别加以警惕,防止扩大为害区域。
此外,由指疫霉菌引起的霜霉病(疯顶病)在新疆、宁夏和辽宁瓦房店已有发生,也需引起注意。
……
【总页数】2页(P55,57)
【作者】戴明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饶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的疫情评述 [J], 康克功;孙丙寅;段宏斌;杜翠萍
2.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性病害鉴定中的应用 [J], 何末军;周国英;李河
3.玉米病害田间鉴别指南:玉米病害诊断要点 [J], Leon,C;李洪杰
4.玉米病害田间鉴别指南:Ⅱ.玉米茎穗真菌病害 [J], Leon,CD;李洪杰
5.核酸检测在植物检疫性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J], 姚含笑;陆雯;吴佳佳;潘璐琪;王雪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玉米霜霉病发病及遗传学研究

论玉米霜霉病发病及遗传学研究摘要:玉米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常造成玉米生产的重大损失。
从玉米霜霉病的遗传表现、抗性基因的QTL定位效应及QTL与环境的互作、抗性的分子标记及抗性遗传多态性变异等方面对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就加强玉米霜霉病抗性基因克隆,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建立等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玉米;霜霉病;发病率;遗传学玉米霜霉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病害,在国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
1902年首先在意大利发现,之后在世界主要玉米种植国均普遍发生和危害,给世界玉米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自1974年在中国山东省首次发现玉米霜霉病,据2004年统计和调查,玉米霜霉病已在江苏、四川、山东新疆、辽宁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县市发生危害。
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有3个属于P。
philippinensisshaw,菲律宾指霜霉p.philippinedsisshaw,甘蔗指霜霉p.sachari shiiai and hara,蜀泰指霜霉p.sorghiuppadstaw。
玉米植株感染霜霉病菌后,雄穗叶化、畸形生长,不能产生正常雄花,雌蕊发育不良、不抽花丝、发病的雌穗结实极少且籽粒瘪小,甚至不结实,上部叶片紧卷、严重扭曲,植株矮化、上部叶片累似族生状、叶鞘呈柄状、叶片变窄。
由于霜霉病严重影响玉米生产,世界各国对该病的研究比较重视。
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应用于玉米霜霉病抗性QTL定位、自交系霜霉病抗性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为玉米抗病遗传育种提供了高技术支持。
对玉米霜霉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概述,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基础。
1 玉米霜霉病抗性遗传研究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霜霉病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表现有较大的互做:霜霉病抗性的遗传控制非常复杂,由于不同研究者使用的实验材料及统计方法的差异,虽然取得了不同的结论,但是,总体上认为玉米霜霉病抗性是可以遗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霜霉病
概述:PPT
又称玉米白苗病,俗称疯顶病,是国内检疫对象。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系统侵染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
热带、亚热带的玉米种植区是玉米霜霉病的主要发生区。
在热带低地玉米产区和亚热带中纬度高地玉米产区,由于霜霉病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可达30%~60%。
一种是心叶长出黄白色条纹,重病苗提前枯死。
成株期呈抑制型黄化缩症状。
常见有植株严重矮缩型和植株高大、仅个别小花变态型。
雄花正常抽出,雌花无花丝,病株心叶拧卷下弯。
第二种是发病幼苗严重矮化,生长衰弱,叶色较浓,沿脉形成黄褐色条状枯死斑。
叶背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病叶枯死。
分布:
原产地:美国得克萨斯州
在我国台湾、广西、云南等省份已有发生
症状特点:
1,叶: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发病初期为淡绿色条纹,后即互相连合,叶片的下半部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
在潮湿的环境下,病叶的正背两面均长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重病植株不结苞,轻病植株能抽穗结苞,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
2,穗:
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丛生小叶,使雄穗呈大头状,即“病顶”。
或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
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不结实。
病原:PPT
分生孢子梗无色,基部细,具一隔膜,上部肥大而分枝,分枝为双分叉,每小梗顶生1个孢子。
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或长卵形,顶端稍圆,基部较尖,
发病条件:
玉米霜霉病发病条件主要与环境湿度、品种、耕种方式有关。
早玉米在惊蛰前播种的发病轻,清明后播种的发病重;晚玉米立秋前播种的发病重,立秋后播种的发病轻。
一般雨水多、排水不良和靠近河岸的地块最容易发病。
传播途径病害循环:PPT
玉米霜霉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的方式进行传播。
远距离传播:带菌种子及病残体的人为运输
田间传播:田间病残株,借风雨传播。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检验方法:
1、菌体染色检验:碘-氯化锌染色方法。
但当病菌在玉米组织中仅以菌丝体的形
态存在时,该染色法只能准确地判断病菌是否为卵菌,仍缺乏分类上种的鉴定能力。
2、种子的检验:洗涤检验法和种子幼苗培养。
3、玉米包装材料的检验:由于卵孢子沾附于种子表面或夹带于腐解的叶片中,
因此除对种子进行检验外,对来自疫区的玉米包装材料也应做必要的检验。
4、PCR技术。
病害防治:
玉米霜霉病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选用抗性品种。
消灭越冬病原,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结合药剂防治,是控制病害流行的主要措施。
最后要严格实行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