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煤矿冒顶事故心得体会

煤矿冒顶事故心得体会

煤矿冒顶事故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煤矿从业多年的职业人士,我深知煤矿冒顶事故的危害性以及防范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生产经验中,我和同事们共同经历了无数次冒顶事故,不仅让我们深感恐惧,更让我们明白了安全生产的意义。

一、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冒顶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煤层结构不稳定、工作面施工质量不合格、支护设备故障、瓦斯分压过大等。

在生产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潜在的隐患,采取措施,及时排除。

二、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作为从业人员,我们要时刻维持高度警惕,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巡检和维护支护设备,保证煤层能得到足够的支撑和稳定,减少因支护不力导致的事故发生。

同时,我们要保证瓦斯抽采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瓦斯危险系数。

我们还要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让大家时刻保持警惕,紧密配合。

三、冒顶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措施如果不幸发生冒顶事故,我们一定不能惊慌失措,应该判断事故范围和危害程度,并及时采取快速而正确的搜救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安监部门,协同进行相应的救援和处理工作,坚决遏制事故扩散的趋势。

四、心得体会从多年的生产经验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煤矿冒顶事故的发生,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从业人员,都是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潜在的隐患,做好预防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和搜救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健康发展企业。

总之,煤矿冒顶事故的出现是我们从业人员必须始终关注和避免的,我们要从过往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教益,做好安全工作,争取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类似的灾难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机物三方面以及政府管理多方面共同努力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冒顶片帮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事故,很多时候是由于煤矿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缺乏专业的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采煤工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

这里,我们将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采煤作业规范等方面,分析冒顶片帮事故常见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1. 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只是口号喊得响,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到位。

比如,煤矿企业在采煤作业中,规定采煤机必须每班检查切割头,但是实际执行却不符合要求。

2.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很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或者负责人不注重安全生产,往往让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该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位。

3. 基层管理薄弱煤矿企业基层管理薄弱,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够细致,紧急情况处理不灵活,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煤矿企业需要积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基层管理上要加强培训和监督力度,保证管理层级之间信息的畅通。

二、采煤作业规范不到位1. 采煤工人注意力不集中采煤甲板上的采煤工人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采煤操作不规范,也更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采煤工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切记勤检查、勤保养和勤维修,为预防冒顶片帮事故提供有力保障。

2. 煤层断层和裂隙较多在煤矿生产中,断层和裂隙是较常见的现象。

由于煤层断层和裂隙较多,导致周围岩体不稳定,采煤工作时容易出现冒顶和片帮事故。

为此,应该在设计采煤方案时,充分考虑周围岩层的稳定性,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3. 采煤机使用不当采煤机是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采煤机操作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对采煤机的使用也不甚了解。

为了预防冒顶片帮事故,必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采煤机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也要规范采煤机的使用。

三、预防措施1. 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煤矿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每道标准,要求每位员工按照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行事。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掘进巷道作为一种在煤矿、非煤矿等地下开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程方式,其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中,因多种原因导致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给矿山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1. 巷道质量问题巷道质量问题是造成掘进巷道冒顶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巷道通常采用钻爆法掘进,钻孔、装药、引爆、清理完毕后,需对巷道进行掌子面处理。

如果掌子面掏得不够牢固,就会导致巷道松散、不稳定,容易出现冒顶事故。

2. 煤层赋存条件煤层赋存条件是影响掘进巷道冒顶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煤层含水量过高,就容易引发巷道膨胀、松散等问题,从而出现冒顶事故。

此外,还有影响煤层稳定的地质构造等因素,也会对巷道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冒顶事故。

3. 掘进巷道施工技术落后掘进巷道施工技术落后也是造成冒顶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落后的采煤企业,巷道掘进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施工速度慢,又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这样就会导致掘进巷道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引发冒顶事故。

4. 坍塌涌水等突发状况在巷道掘进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坍塌、涌水等突发状况,这也是造成巷道冒顶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旦遭遇突发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可能导致巷道的稳定性变差,从而引发冒顶事故。

二、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治措施。

1. 提高巷道质量提高巷道质量是控制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巷道掌子面处理时,需要加强工艺管理,保证掌子面的牢固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掘进巷道的支护工作,选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加强支护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巷道的质量,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升巷道掘进质量和避免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设备出现在掘进巷道施工的过程中,如安全锚杆等支护工具。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事故概述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是指在地下掘进作业中,因岩层破裂、断层滑移、岩体强度低等原因,导致掘进工作面上部岩体发生变形或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突然发生,发生时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很大危害。

二、事故原因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应力等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各类岩石构造因素的作用容易导致岩层开裂,最终导致坍塌。

例如山体垂直裂隙及其包角破碎,陡峭剥蚀坡的崩塌、滑动和崩滑等。

•岩性不同的岩性导致对应的承载能力也有所不同,如强度低、软弱的煤层、泥岩、淤泥岩、粉砂岩、破碎岩等。

这些岩层经常由于强度不足而导致滑动、坍塌、冒顶。

•地应力地质应力状态是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质应力大于岩石强度时,岩层就会发生破裂、剥落、塌陷、滑动等现象,从而导致冒顶事故发生。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不严格执行安全作业制度,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具体分析如下:•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制度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很多事故的发生都和不严格执行安全作业制度有关。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也主要是由于安全作业制度未得到落实所致。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是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不规范或操作时的控制不到位等等,都可能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设备维护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也会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和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修理,也会增加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预防措施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防主要包括科学的地质勘察、合理的巷道设计和安全的施工作业。

具体方案如下:1. 科学的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的重要措施。

科学的地质勘察能帮助找出存在的各种隐患,对岩石岩层的情况和地下水的情况了解清楚,从而为巷道的设计、施工和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冒顶事故成因分析

冒顶事故成因分析

冒顶事故成因分析
冒顶事故的原因
1.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
掘进破岩以后,顶部存在着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

如果支护不及时,岩块可能因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或虽然已支护,但支护失效或支撑力不足,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在断层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掘进巷道时顶板浮石的冒落,在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中掘进巷道时,顶板的冒落等,都属于前者。

因放炮崩倒附近支架而导致的冒顶和接顶不严实而导致岩块砸坏支架的冒顶等,属于后者。

此外,前者也可能同时引起后者的发生。

2.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
够,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3.锚杆(索)支护的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
1)压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板或围岩施加给锚杆(索)的压力过大,损坏了锚杆(索),或锚杆(索)的参数选择不合理,阻力过小,从而导致巷道顶部已破碎的岩块冒落。

2)漏垮型冒顶是因锚杆(索)支护失效(非压坏),巷道顶部存在游离岩块,这些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冒落,造成事故的发生。

今天。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1 概况付村煤业公司井田位于滕南煤田南部, 制定生产能力为120万t/a, 主采3上和3下煤层, 以综采为主。

三层煤直接顶板和底板为砂质泥岩, F=4~6;老顶为细砂岩, F=8~10。

三层煤平均埋藏深度500m左右, 煤体硬度F=1.0~2.0。

自1998年矿井试生产以来, 在回采巷道中广泛采纳了煤巷锚网支护技术, 巷道一般制定为矩形, 轨顺和运顺一般宽为4.2m, 高为3.2m;切眼宽为7.2m, 高为2.6m。

其主要支护参数为:顶支护为挂菱形金属网, 铺钢梯, 安装大螺纹树脂锚杆, 钢梯排距800~1000mm;锚杆间距760mm, 排距800~1000mm, 顶锚杆规格Φ20×2200mm。

帮支护为挂菱形金属网, 安装一般钢筋锚杆, 锚杆间距800mm, 排距800~1000mm, 锚杆规格Φ14×1600mm。

自采纳锚网支护技术以来, 曾发生过两次较大型冒顶事故, 一是东二辅助采区皮带巷道冒顶事故, 二是3上205切眼冒顶事故。

其中:在3上205切眼冒顶事故中死亡一人, 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我们对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结合付煤矿井实际进行研究、总结, 对各项支护参数加以修正, 使顶板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2 冒顶原因分析2.1 冒顶特点从矿井发生的冒顶事故来看, 煤巷锚网支护巷道的冒顶具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在进行巷道施工时, 由于围岩裂隙发育, 出现局部片帮掉顶, 顶帮不平整, 造成部分锚杆托盘不能密贴壁面, 支护质量显然下降。

二是冒顶前巷道围岩显示不稳定状态的一些特征, 如: 煤炮频率、巷道收敛变形速度不减等。

三是冒顶的厚度及面积较大, 两起冒顶事故的冒顶面积皆在20m2以上, 巷道冒顶长度皆在5m 以上, 冒顶厚度皆在2m以上, 没有出现锚杆被拉断的现象。

四是冒顶事故皆发生在一些特别地点, 如: 断层及围岩破碎带〔3上205切眼, 东二辅助采区皮带巷〕应力集中区、穿层巷道〔东二辅助采区皮带巷〕, 巷道宽度较大〔3上205切眼〕。

采场大面积冒顶原因分析与防治

采场大面积冒顶原因分析与防治

采场大面积冒顶原因分析与防治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贫瘠,采场深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采场大面积冒顶问题日益严重,对煤矿生产和安全生产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防治采场大面积冒顶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采矿的安全生产。

采场大面积冒顶的原因分析:1.煤岩变形能力受限造成的;煤层是一种变形能力非常弱的岩限,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特别是在开采过程中,如果采动区域过于集中或者采动速度过快,就会形成一定的变形和破碎,导致顶板发生落坑,煤岩的变形能力受到了限制。

由于采场顶板和底板的变形能力不同,一旦底板变形过大,顶板在失去支撑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冒顶现象。

2.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环境的限制所致;采场冒顶不可避免地与采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环境有关。

一些地铁背景夹层带或者变质带的存在,地下洞穴和断层等,都会对顶板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一旦发生冒顶,就会导致灾害规模扩大。

此外,煤层的地下水含量也会影响采场冒顶的风险,当地下水渗入采场,或者煤矿废弃物对地面水的渗入和污染突出时,也会加剧采场冒顶的风跌。

3.采矿工艺及作业技术所致;采炼工艺和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大规模煤矿工业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从而必须采用更高级、更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艺来提高采矿的效率。

但这可能会对顶板和底板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采用歧管、支架和放炮等技术时,坑道尺寸的变化会导致局部台地失去支撑作用,从而增加了冒顶的风险。

另外,在老采区、高应力煤矿和顶板薄弱的矿区等情况下,新采区的露采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旧采区的底板未及时回采,进一步增加了采场冒顶的存在风险。

然而,采场大面积冒顶是可以预防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做好防治采场大面积冒顶问题:1.强化地质勘探和监测:在采矿区域煤层顶板失稳于因注水等原因造成地面下沉的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应加强采取措施减轻压力,防止持续沉降。

为避免采场大面积冒顶的发生,在煤层底部采取预处理措施,限制煤层变形、提高煤岩的抗剪强度。

油库油品冒顶火灾事故分析

油库油品冒顶火灾事故分析

油库油品冒顶火灾事故分析一、事故原因分析1.1 油库设计不合理:油库设计不合理是油品冒顶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许多油库设计在选址、结构、安全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1.2 设备老化失修:部分油库设备老化失修,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容易出现油品泄漏等情况,引发油品冒顶火灾。

1.3 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作业人员在进行油品储运作业时,若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接触火源、静电火花等情况,从而导致油品冒顶火灾的发生。

1.4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雷电、气温骤降、风力较大等也可能成为油品冒顶火灾的触发因素。

二、危害分析2.1 人身伤害:油品冒顶火灾发生后,可能造成现场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人身伤害,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2.2 财产损失:油品冒顶火灾发生后,可能导致设备、建筑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2.3 环境污染:油品冒顶火灾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对周围土壤、水源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4 社会影响:油品冒顶火灾对周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舆论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预防措施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油库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油品储运作业流程,明确相关责任人,确保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3.2 加强设备维护:企业应加强油库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更换老化失修的设备,预防设备故障导致油品冒顶火灾的发生。

3.3 安全技术培训:对油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环境监测与预警:加强对自然环境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环境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油品冒顶火灾的发生。

3.5 应急预案演练: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油品冒顶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语油库油品冒顶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预防油库油品冒顶火灾事故至关重要。

企业应加强油库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维护和安全技术培训,健全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油库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推垮型冒顶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影响矿井生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事故原因分析1.1 地质原因煤层的自然裂隙、层面倾斜、构造节理等地质条件是推垮型冒顶事故的主要成因。

当采掘机械在开采矿床的过程中,会造成煤层失稳,裂隙扩大,并形成大量矿缝和空隙,这些空隙会逐渐扩大,煤体变得松散,煤层失去后力支撑,就会引发冒顶事故。

1.2 采掘因素采掘因素是推垮型冒顶事故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例如,采掘高度过高、采面宽度过大、过度放炮等对煤层造成的损伤和影响就非常大,进而引发冒顶事故。

1.3 管理原因矿山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矿山的地质特征及采掘情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煤矿安全规定。

同时,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应得到加强,确保人员操作安全。

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引发冒顶事故。

2. 事故预防措施2.1 强化安全管理煤矿应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机械的安全运转,防止因管理不当或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事故发生。

在采矿机械停机和吊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发生。

2.2 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在国家安全生产全民动员的背景下,社会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为煤矿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2.3 新技术引进对于推垮型冒顶事故,可以采用新技术进行预防。

例如采用区域支护、钻孔爆破、粉尘抑制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地质环境,使采矿工作更加安全。

总之,推垮型冒顶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难,它不仅严重影响矿山生产,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社会职能部门监管和新技术引进等措施来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只有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

煤巷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煤巷冒顶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事故,它极大地威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

煤巷冒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成为矿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煤巷冒顶的原因分析煤巷冒顶是由于煤矿巷道中顶板失稳破裂、下降或坍塌的事故。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复杂:煤矿巷道的地质构造繁杂,常存在各种断层、褶皱、岩溶等地质构造问题,在开采过程中易形成应力集中、失稳破裂状况。

2、开采技术不当:一些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为了提高采煤效率和降低成本,采用了传统的钻孔爆破技术和支护不严谨的方法,使得煤巷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得差强人意。

3、人为原因:不严谨的巷道规划、控制精度低、施工质量不过关、设备磨损严重等因素导致了煤巷长时间的空置、滞留等现象,使得巷道稳定性变得越来越弱,最终导致了冒顶事故的发生。

4、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因对煤巷顶板施加了剧烈的力量而导致煤巷冒顶事故的发生。

二、煤巷冒顶的防范对策为提高煤巷冒顶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有效避免和应对煤巷冒顶事故的发生和应对:1、加强科学规划:加大煤巷规划、构筑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降低煤巷两旁岩层与煤层的接触面积,排除潜在危险因素。

2、提高采煤安全技术等级:确保支护技术、铺设轨道技术和采煤机操作等方面的安全性,规范化工作流程等。

3、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煤巷进行支护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4、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煤巷冒顶事故的宣传教育,营造全员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文化氛围。

5、加强巷道联验:通过吊夹、钢筋拉测、计算机测量等方式,对煤巷进行联验,及时发现煤巷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冒顶。

6、设备保养:对采用的挖掘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等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更新维护。

7、资源综合利用:推动采用煤矸石回填支护巷道的方法,实现煤巷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推垮型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原因分析
1、支柱失稳,该面采用HZWA一2600型金属摩擦支柱和HDJW一1000型铰接顶梁配套支护以螺旋升柱器,升柱,其初撑力只能达到
800Kg,再加上留底煤O.8m左右开采,底煤强度仅为55Kg/Cm。

,因此造成支柱失稳。

2、支柱失稳,造成顶板离层,由于支柱初撑力小顶板下沉,软硬
岩层下沉不同步,产生离层。

3、离层后断裂呈六面体,下面由不稳定单体支架支撑,周围没有
约束,出现不稳定结构。

4、支柱的迎山角不够,不能支撑六面体下推力,工作面稍有动静,尤其是在回柱放顶时,最易产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二、防推垮型冒顶事故措施
我局推垮型冒顶事故曾多次发生,来势凶猛,威力最大,因此必
须采取坚决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改善支柱材料,增加初撑力,(参考矿大89年2月版66页)外
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每根初撑力可达78KN,在下位软岩层厚度不大于2.Om,煤层倾角不大于30。

时,基本上可以防止推垮型冒顶事故。

2、改善巷道布置,煤层运输机巷沿下分层布置,摸清上下分层赋存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夹矸在o.3m以上)实行分层开采,一方面可增加回采率,第二个是可以解决软底“支柱下沉失稳”问题。

3、必须严格工程质量,接顶排柴按照相关规定背齐背牢,连结成为整体,柱脚设踩子或大底座,戗柱戗栅及支柱迎山角支撑有力,阻止六面体岩石推移,木哚架设并达标准,采空区冒落充填高度达部颁要求(1.5—2.0倍采高)。

4、有条件的推行综采其支架结构稳定,并有抵抗来自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

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原因和预防

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原因和预防

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原因和预防近年来,中国煤矿行业虽然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出了很多改进,但是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仍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这些事故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煤矿的生产和经济带来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 石头、煤层等地质条件不稳定。

一些煤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层变化大,容易导致冒顶和崩塌现象发生。

2. 放炮不当。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在光面放炮或者多次放炮,在不稳定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出现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

3. 支架质量不好。

一些煤矿生产中使用的支架质量差,强度不够,耐久性不足。

这些问题往往会增加冒顶和崩塌的风险。

4. 煤炭开采技术不当。

一些煤矿生产中使用的采煤方法、支架类型等,不同于其他煤矿,这会导致在采煤时的不稳定性增加。

针对以上原因,为了预防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做好地方煤矿地质条件的调研和分析。

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参数,设计合理的采煤工艺。

2. 在放炮前,对于要放炮的地方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稳定。

如果评估结果不稳定,则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支护、加固或者重新规划煤层开采方案。

3. 采用适合的支架类型。

选择适合的支架,保证它的强度和耐久性。

4. 采取优化的采煤方法。

比较煤矿开采方法和技术,选择稳定的采煤方法。

另外,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效果,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发挥煤矿安全监测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监测体制,及时发现煤矿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 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3. 加强煤矿管理。

管理要规范,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总之,放炮崩倒支架及冒顶事故是严重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对它的控制和防范。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采煤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频发,给生产安全、劳动保护和经济效益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必须认真分析采煤工作面冒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一、采煤工作面冒顶的原因1.煤的物理性质不稳定煤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的岩石,其物理性质比较不稳定。

受地质构造、矿山地应力、水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层破裂、变形和强度降低,导致其自重以及上部岩层的压力下,失去稳定性,从而引发煤与岩石的垮塌或者滑落。

2.采煤工艺的影响现代采煤技术大多采用块状采煤法,这种采煤方法对于煤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但采煤过程中,由于钻孔爆破和打长孔等施工等原因,采空区内和煤体周围的地质体系被扰动,从而导致地层变形和煤层移位,在煤矸石的下压作用下,煤岩体产生弯曲、破裂等变形,最终导致采煤工作面的冒顶。

3. 矿山地质因素煤矿的地质条件是冒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煤层的走向和倾向、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的存在对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及层破坏有着决定性影响。

如果煤层发生突泄水、突燃、突出气等情况,都可能引起煤层局部冒顶。

4. 煤矿管理和安全知识因素在行业逐步规范和管理规范的背景下,大多数煤矿都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劳动保护规定。

如果煤矿管理不到位,煤工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不足,工作不遵守相应安全规定,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器材和控制设施,就会给采煤过程带来不安全因素,增加煤矿冒顶事故的风险。

二、采煤工作面冒顶预防措施1. 合理采煤和工艺设计应根据煤层特性、煤层强度、与周边岩石的稳定性、采煤厚度和采煤速度等因素进一步规范采煤工艺和生产操作,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体系通过布设现场增量监测仪器、矿震仪、倾角仪等多种手段,全程监测煤层的稳定性和采煤工冒顶的风险,及时调整采煤规模、工艺和工作面的布置,以保证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冒顶风险。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地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突然垮塌或坍塌导致事故。

这类事故的发生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深入分析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构造因素煤矿是开采煤层的地下工程,地质构造是影响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地质构造是指煤层的褶皱、断层、岩性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对煤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煤矿中,煤层的遇到断层和夹层时,煤层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难以维持完整,从而引起冒顶事故的发生。

二、采煤工艺因素采煤工艺是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采煤方法、支护方式、单个工作面面积等方面。

一个优秀的采煤工艺应该充分考虑到煤层的力学性质和采煤的经济性和实际效果。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一些煤矿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率,采用了粗放式采煤、不合理的支护方案和超大面积开采等不合理的采煤工艺,这些都极大地加剧了煤层的变形和破坏,引发了冒顶事故的发生。

三、地下水因素地下水是煤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源,而煤层内部的水对煤层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煤层内部的水会影响煤层的力学性质,造成煤层变形和破裂,从而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其次,地下水强化了煤与顶板之间的滑移面,使得遭到压力的煤层很容易突然移动。

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排水措施和有效的防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四、采煤机械因素采煤机械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而采煤机械的质量、性能以及操作技能等对冒顶事故的发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采煤机械切割煤层的过程中,如果采过程中存在不适当的切割方法或者进行的不当操作,就很容易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采煤机械的选型、使用、保养和维护上,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总之,冒顶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它的发生原因很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如地质构造、采煤工艺、地下水以及采煤机械等。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冒顶片帮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冒顶片帮事故是指在矿山开采作业中,遭遇岩石冒顶或者采煤工作面坍塌的事故。

冒顶片帮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矿山事故,不仅会对采矿工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预防冒顶片帮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针对冒顶片帮事故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1.矿区地质条件不稳定。

地质构造不规则、岩层倾斜、断层和节理等地质因素都会导致矿山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冒顶片帮事故的风险更大。

2.矿井开采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矿井开采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对于矿石层的结构、厚度、硬度等因素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分析,进而导致在采煤过程中地层发生冒顶坍塌。

3.采煤过程中操作不当。

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措施不到位,或者采煤机、运输设备等机械设备运行不正常,都会增加冒顶片帮事故的风险。

此外,采煤面过度掏空,上下板石直接接触,也容易导致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4.不合理的采矿工艺。

在采矿工艺中,未采取合适的实施措施,比如不合理布置矿井巷道、不合理选择采场、不合理的支护方式等,都会增加冒顶片帮事故的风险。

针对冒顶片帮事故的常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和预测,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尽可能避免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进行开采。

同时,加强矿山地质监测,对地质异常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2.进行合理的矿井开采设计,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矿井开采方式。

并且对采矿工艺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对矿山地质的破坏。

3.采煤作业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措施完备可靠。

采煤机、运输设备等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规范作业操作,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4.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采煤作业过程中不发生超度掏空等不合理操作。

合理选择支护方式,采取先行支护措施,及时进行支护压实,确保支护效果。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是煤矿行业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其发生原因复杂,防范措施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冒顶事故的原因1.地质原因地质条件不良是导致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煤层夹层、断层、脆弱面等地质问题会导致掘进工作面出现顶板失稳、落石等情况。

与此同时,掘进工作面的长度、宽度等也会对顶板稳定性产生影响。

2.矿区设置原因矿区设置问题也是导致冒顶事故的原因之一。

例如,矿井内道路、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的布局不合理,会导致掘进工作面周围支撑设施不完善。

同时,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也对冒顶事故的发生可能带来影响,如地下水位的涨幅、水气赋存等因素。

3.施工技术原因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与施工技术密切相关。

例如,支撑结构设计不合理、支架使用不当、掘进参数选取不合理等都会引发冒顶事故。

二、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为有效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科学矿山规划科学规划矿山,设计好合理的开采方案,按照合理采矿的原则,逐步提高采矿效率,减少风险。

科学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开采高度、矿柱设计、采煤机房距离等因素。

同时,应科学制定每日开工前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顶板失稳针对顶板失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高强度支撑材料,或使用性能更好的支撑结构装备。

(2)合理改进采掘参数,如提高煤柱高度,增加支护点数等。

(3)加强钻孔个数和深度,钻孔数量和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技术经验而定。

(4)在掘进工作面顶板设置压力传感器来实时监控顶板变形情况。

3.完善通风和水文地质条件完善矿区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以保障矿区的正常作业。

另外,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了解地质情况,及时修补矿井支护装置,排除冒顶隐患,做好煤层、顶板、底板的加固支护工作,确保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预防措施。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原因分析:1.巷道设计不合理:巷道交岔处是矿井巷道系统中的复杂部分,如果设计不合理,交叉点附近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区,加重了冒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巷道支护不到位:交岔处处于巷道系统的交叉点,是巷道支护工作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如果支护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或者是支护措施不完善,都会使得交岔处的巷道冒顶风险增加。

3.巷道周围岩层不稳定:巷道交岔处往往是地质构造改变较为明显的地方,如果附近岩体地质条件不好或存在断层、脉石等特殊地质环境,则会增加冒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采煤工艺不合理:巷道交岔处的冒顶事故与采煤工艺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对于交岔处没有采取相应的采煤工艺措施,比如合理的煤柱留设、合理控制采高等,都会使得交岔处的巷道冒顶风险增加。

二、预防措施:1.合理设计巷道:巷道交岔处的冒顶风险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来降低。

设计时要考虑地质条件、岩体稳定性等因素,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和弱面等地质构造。

2.加强巷道支护:巷道支护是防止冒顶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支护材料和技术,如钢架支护、锚杆锚索等,确保巷道支护质量,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3.定期检测巷道稳定性:定期进行巷道稳定性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勘探、地质雷达等技术手段,对巷道周围岩体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4.采取合理的采煤工艺:采煤工艺对冒顶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采煤措施,采取留设煤柱、合理控制采高等措施,减少冒顶风险。

5.培训与管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冒顶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巷道交岔处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安全隐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之,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发生与巷道设计、巷道支护、岩层稳定性和采煤工艺等因素有关。

预防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加强巷道支护、合理设计巷道、定期检测巷道稳定性、合理采取采煤工艺以及加强员工培训与管理等,可以有效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随着我国综合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巷道的建设愈加普遍和广泛。

然而,在巷道开挖和使用过程中,冒顶事故频发,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故此,本文旨在分析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一、支架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1.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是巷道建设的基础,而地貌复杂、地质条件不稳定等状况容易导致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

例如,软土、高水位等不利地质条件会导致巷道失稳,冒顶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2.设计和施工不合理巷道的设计和施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质量和稳定性。

例如,设计的巷道宽度、高度和坡度等不合适,施工质量差,巷道内附加荷载等,都容易促成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不当、操作不规范等。

例如,施工人员未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规章制度缺失,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状况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预防措施1.完善设计与施工管理应加强对巷道设计和施工的规范管理,并按照容易冒顶的地层特征采用相应的支护方案,在巷道建设之前进行充分地勘察和调查工作,预先作出合理的设计,确保施工质量较好,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2.选用高质量的支架材料应当在巷道建设时尽可能选用质量更高的支架材料,以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此外,还应对支架系统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以及监测其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3.合理管控巷道施工应当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能力考核,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管,并严格执行相应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杜绝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4.实时监测机器监控是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的高级形式,通过连续性的、实时的、正常运行中持续的系统监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

在巷道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当采用特殊的监测手段,对巷道内的变形、位移、震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巷道的不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及措施

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及措施

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及措施井下冒顶片帮事故是指在矿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中,由于冒顶片帮(岩石块体)的脱落或崩塌,导致工人受伤甚至死亡的悲剧。

这类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井下作业带来巨大的危险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原因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因分析1.1 岩体力学性质不稳定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岩体力学性质不稳定。

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其结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岩体存在裂隙、节理等缺陷,并且受到地壳运动及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冒顶片帮的情况。

1.2 采掘方式不当采掘方式的不当也是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采矿工程中,如果采用了不合理的爆破方案、过度开采或过度挖掘等方式,就会导致冒顶片帮的发生。

此外,工作面的支护不够牢固,也会增加冒顶片帮的风险。

1.3 管理不善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还与管理不善有关。

这包括对岩体稳定性的监测不及时、设备维护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

如果管理层对井下作业的安全风险没有足够重视,就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二、措施建议2.1 岩体勘察与评估为了防止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必须在工程设计前进行岩体的勘察与评估。

通过对岩体的地质、构造、裂隙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岩体的稳定性,为后续的采掘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还应该根据岩体的特点,合理选择采掘方式和支护措施。

2.2 加强工作面支护工作面的支护是预防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采矿作业中,应该采取合适的支护方式,如木方、钢架、锚杆等,增加工作面的稳定性。

此外,还要加强对支护材料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2.3 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为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岩体力学知识、采矿工艺、紧急避险措施等。

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演习,提高工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只有工人具备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预防井下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73594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生产组织管理方面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
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是引发冒顶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统计,我矿6年中共发生9起采场冒顶事故,其中留下不规则矿柱空场法采场的事故占55.6%;房柱法采场的事故占33.3%;浅孔留矿法采场的事故占11.1%。

2.顶板支护方法不合理
采场工作面或大断面掘进,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是导致冒顶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工作面附近的顶板岩石比较破碎,构造比较发育时,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极易造成顶板突然冒顶或片帮,引发事故。

我矿发生的有人员伤亡的9次冒顶事故中,因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6次,占66.7%。

3.浮石处理不当
巷道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距工作面10米以内,采场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采场顶板并不太高的情况下。

浮石处理不当,排除工技术不熟练,检查不周,疏忽大意甚至没有检查,是造成冒顶伤亡事故的原因之一。

浮石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浮石处理前对工作面顶帮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及浮石处理时站立的位置不当和排除工的技术不熟练等造成的。

我矿505中段PD2采场就发生过一次因站立位置不当,排除工被处理后的浮石顺撬棍滑下砸伤的事故。

4.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在矿井内工作时,由于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而使冒顶事故扩大化的事例常有发生。

1999年8月,上坑金矿某民工在上山口出碴时,由于安全帽没系带,低头时安全帽落下,正好被上山顶部顶板落下的一块浮石砸中头部而死亡。

5.人员管理跟不上
一是井下使用的新工人多,对井下作业环境不了解,又缺少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新老交替衔接不上,不能及时有效地“敲帮问顶”而引发事故。

我矿20xx年4月的冒顶事
故,就是由于新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处理顶板险岩时因站立位置不当而造成一人死亡。

二是井下管理人员对顶板管理不重视,没有行之有效的顶板管理办法和监督约束机制,以致顶板管理松懈,无人员伤亡的小冒顶事故不断,有人员伤亡的冒顶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物质技术方面
1.松石检测技术落后
“敲帮问顶”是一项灵活有效的松石检测方法,仍在各国沿用。

但撬棍检查处理松石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资料表明,当松石厚度大于0.4米,面积大于1.5平方米时,“敲帮问顶”已无济于事。

外国一些矿山在使用“敲帮问顶”时,还同时使用如超声探测、红外线辐射检测等先进检测方法。

我国的中小型冶金矿山受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大多数都是单纯使用撬棍来“敲帮问顶”,明显存在着松石检测不彻底及检测时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威胁等缺点。

2.顶板处理技术不完善
喷锚支护是预防冒顶事故的一项有效措施,它的施工工艺也比较成熟,本应在矿山中大量推广使用。

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型冶金矿山却因各种原因没能使用该项技术,仍在沿用木支护等古老支护工艺,甚至不支护,使矿山顶板维护的有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3.采矿工艺不合理
我国的一些中小型冶金矿山特别是一些民办冶金矿山,采矿工艺不合理,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工艺缺陷。

这些矿山由于缺乏采矿技术人员,采矿方法是从其它矿山或书本上生搬硬套来的,不能及时根据矿山的实际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采取相应的采掘技术,以致采场暴露面积、落矿工艺、回采工艺等不合理,采矿过程中又不能及时改进,有的小矿山甚至连一个井下技术人员也没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顶板管理的有效性。

三、冒险作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矿山井下的险、累、脏活都由民工来做,且不少矿山撤消了井下专职排险工,井
下排险作业一般由民工兼职。

这些民工经常出现冒险作业现象,并由此引发一些冒顶伤亡事故。

我矿20xx年6月就发生一次因民工在井下冒险作业,导致2人受轻伤的冒顶事故。

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1.及时调整采矿工艺,保证合理的暴露空间和回采顺序,有效控制地压
要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采矿方法的实验研究,对原设计的采矿方法不断进行改进,找出适合本矿山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加大采矿强度,及时处理采空区。

要控制好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开采顺序,因此要合理确定相邻两组矿脉的回采顺序;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严格控制采场暴露面积和采空区高度等技术指标,使采场在地压稳定期间采完。

2.要加强顶板的检查、观测和处理,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顶板松石冒落往往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

对顶板松石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固定专人按规定的制度工作,才能确保顶板安全生产,防止松石冒落顶板事故发生。

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采场,在技
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科学方法观测顶板。

目前国内较经济简便的观测手段有光应力计、地音仪及岩移观测等。

要观测摸索不同岩石岩移的规律,科学地掌握顶板情况。

对已发现的不稳定工作顶板,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可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喷锚支护等)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3.科学合理地布置巷道及采场的位置、规格、形状和结构
要避免在地质构造线附近布置井巷工程,因为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应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

要避免在断层、节理、层里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井巷工程。

因为在这些地方布置的工程更易产生冒顶。

如井巷工程必须通过这些地带,也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或特殊的施工方案。

井巷、采场的形状和结构要尽量符合围岩应力分布要求。

因此,井巷和采场的顶板应尽量采用拱形。

因为围岩的次生应力不仅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而且还与巷道形状有关。

采用拱形形状时,施工难度不大且顶板压力不会太集中,
顶板稳定性较好。

4.加强顶板管理,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章守纪,建立群查、群防、群治的顶板管理制度。

在各工作面备有撬棍,设立专人或兼管人员具体负责各工作面的排险工作,设立警告标志,做好交接班制度等。

二是结合矿山实际,总结顶板管理的经验教训,从地质资料的提供、井巷设计、井巷维护技术、施工管理,制订出一套完整的井巷施工顶板管理标准,为科学有效地管理顶板提供技术支持。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