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机械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机械制造技术是综合应用工程科学和技术来设计、制造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众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这些理论和技能是机械制造的根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1. 材料力学与材料科学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材料性能的分析。
材料力学可以通过力学原理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例如应力、应变和杨氏模量等关键指标。
而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和加工工艺,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了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需要考虑到工作条件、应力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以确保设计的机械设备具有合适的结构和功能。
3. 数控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控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完成各种加工工艺,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数控技术还涉及到工艺规程的编写、加工参数的选择和机床的编程等方面。
4.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自动控制理论研究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它涉及到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技能1. 机床操作技能机床操作技能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它包括对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操作,熟悉各种机床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
机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模具制造技能模具在机械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制造各种零部件和产品的基础。
模具制造技能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和模具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焊接技能焊接技能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连接方法之一。
焊接技能需要熟悉各种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的使用,以及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掌握好焊接技能可以保证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
机械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基础概述机械基础是指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它包括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它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学习的起点,也是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基础。
机械基础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将来深入学习机械工程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1. 机械机械是利用物理原理和数学方法来解释和描述现实世界的机械现象。
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械通常指的是机械部件,比如机械零件、机械装置等。
在机械基础中,我们会学习机械的构造、原理和运动规律。
2.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它涉及机械部件、机械装置的设计、制造、运动、维护和改进。
机械工程师做的工作包括机械设计、结构分析、流体动力学、热力学、控制工程等。
3.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由零部件、连接件和传动装置组成的,它是机械装置的基础。
学习机械结构,我们需要掌握机械零部件的种类、结构形式、材料和加工工艺。
4. 机械运动机械装置之所以能够工作,是因为它们能够进行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它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旋转运动、直线运动、往复运动等。
学习机械运动,我们需要熟悉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传动方式。
5.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机械装置中,由于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导致零部件之间的能量和动力传递。
机械传动是机械基础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蜗杆传动等。
6.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原始工件加工成符合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工艺。
常见的机械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7.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按照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械装置。
机械设计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标准、设计计算等。
三、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1. 力学原理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在机械基础中,力学是基础学科,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
机械基础知识总结

机械基础知识总结机械基础知识是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一些重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机械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机械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可以定义为能够实现物体运动或转换能量的装置。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机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传动机械:用于将电动机产生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物体的运动。
- 工作机械: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例如钳工机床、铣床等。
- 辅助机械:用于辅助完成工作任务,例如输送带、起重机等。
2. 机械元件和结构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机械元件:- 轴:用于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
- 轴承:用于支撑轴的旋转运动。
- 齿轮:用于传递转矩和实现不同旋转速度。
- 连杆: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 弹簧: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
- 联接件:用于连接不同机械元件。
机械结构是机械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等。
3. 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的学科。
了解机械动力学有助于分析和优化机械系统的运行。
以下是机械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和力的作用。
-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如力、质量、加速度、冲量等。
- 动力分析:通过应用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的力和能量变化。
4.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是将机械原理和工程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的过程。
以下是机械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强度和刚度:机械设计应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预期载荷并保持稳定。
- 可靠性:机械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因素,以确保机械系统的长期性能和安全性。
- 经济性:机械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
- 渐进优化:机械设计可以通过逐步改进和优化来提高性能和效率。
通过学习和掌握以上机械基础知识,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工程的原理和实践,并在机械设计和分析中应用这些知识。
机械理论知识

机械理论知识机械理论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理论,是机械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理论基础。
它研究了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机械理论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提高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机械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的概念。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
运动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和运动轨迹,为后续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在机械系统中,受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力量,了解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机械系统的平衡和运动稳定性。
动力学还研究了物体的惯性和质量分布对运动状态的影响,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力学也是机械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力学研究了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包括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
质点力学研究单个物体的力学特性,刚体力学研究由多个物体组成的刚体的力学特性。
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机械系统的力学性能,确定受力分布和力的传递路径,以及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
此外,热力学也是机械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热力学研究了物体的热传递和能量转换,包括热力学循环、热力学效率和热力学平衡等方面的内容。
在机械系统中,我们需要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和效率,为机械系统的能量管理和节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机械理论是机械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运动学、动力学、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机械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提高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机械理论的研究还可以推动机械工程的发展,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技进步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期末备考考试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第一章 刚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规律一、基本概念☆1、强度:是指机构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3、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原有变形形式的能力4、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
外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内效应:使物体发生变形。
5、力的基本性质:力的可传性、力的成对性、力的可合性、力的可分性、力的可消性。
6、二力构件:工程中的构件不管形状如何,只要该构件在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我们就称它为“二力构件”。
7、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由不平行的三力组成的平衡力系只能汇交于一点。
8、约束:限制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叫约束。
约束作用于非自由体上的力称为该约束的约束反力。
9、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的投影是分力投影的代数和。
10、力矩:力与距离的乘积 (力F 对O 点之矩)来度量转动效应。
11、合力矩定律: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上一点的距,是力系各力对同点之矩的代数和。
Mo(F) = Fx ·Y + Fy ·X = Mo(Fy) + Mo(Fx)12、力偶: 一对等值、反向、力的作用线平行的力,它对物体产生的是转动效应。
13、力偶矩:构成力偶的这两个力对某点之矩的代数和。
14、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刚体的力,平行移到任意指定点,只要附加一力偶(附加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的力矩),就不会改变原有力对刚体的外效应,这就是力的平移定理。
(运用力的平移定理可以把任意的平面一般力系转化为汇交力系与力偶系两个基本的力系。
)yF y F Ry xF x F Rx 1221+=+=受力分析1、主动力--它能引起零件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具有改变运动状态的趋势。
2、约束反力--它是阻碍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力。
(必须掌握常见约束类型)(1)柔软体约束:力的作用线和绳索伸直时的中心线重合,指向是离开非自由体朝外。
(2)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与非自由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线只能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重合,约束反力总是指向非自由体。
机械基础知识常用题库100道及答案

机械基础知识常用题库100道及答案一、机械原理1. 机器中运动的单元是()。
A. 零件B. 构件C. 机构D. 部件答案:B。
解析:构件是机器中运动的单元。
2. 平面机构中,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A. 低副B. 高副C. 移动副D. 转动副答案:A。
解析: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为低副。
3. 平面机构中,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A. 低副B. 高副C. 移动副D. 转动副答案:B。
解析: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为高副。
4. 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若取最短杆为机架,则机构为()。
A. 双曲柄机构B. 曲柄摇杆机构C. 双摇杆机构D. 不确定答案:A。
解析:满足上述条件且取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
5. 凸轮机构中,凸轮与从动件的接触形式为()。
A. 高副B. 低副C. 移动副D. 转动副答案:A。
解析:凸轮机构中凸轮与从动件通过点或线接触,为高副。
二、机械设计6. 机械零件设计中,强度准则是指零件中的应力不得超过()。
A. 许用应力B. 极限应力C. 屈服应力D. 强度极限答案:A。
解析:强度准则要求零件中的应力不得超过许用应力。
7. 在带传动中,带所受的最大应力发生在()。
A. 紧边进入小带轮处B. 紧边离开小带轮处C. 松边进入大带轮处D. 松边离开大带轮处答案:A。
解析:带传动中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8. 链传动中,链节数最好取为()。
A. 偶数B. 奇数C. 质数D. 任意数答案:A。
解析:链节数取偶数可避免使用过渡链节,使链条受力均匀。
9. 齿轮传动中,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压力角为()。
A. 15°B. 20°C. 25°D. 30°答案:B。
解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压力角为20°。
10. 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头数一般为()。
A. 1、2、4B. 1、2、3C. 1、3、4D. 2、3、4答案:B。
机械基础必学知识点

机械基础必学知识点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学科。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受力状态、力的平衡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基本概念。
2.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问题,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静力学和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3.静力学中的力矩和力矩平衡: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矩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力矩平衡的条件。
4.工程材料力学性质: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以便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5.刚体力学:刚体力学研究刚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刚体的概念,刚体的平衡条件以及与刚体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6.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液体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受力和运动规律,以便设计和分析液压系统、液压机械等。
7.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系统、热平衡、热力学过程等。
8.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在管道、泵站、水轮机等工程设备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流体的性质、流体运动的方程和常用流体力学实验方法。
9.振动学:振动学研究物体在周期性力的作用下的振动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的分类、振动的表征参数以及振动的控制方法。
10.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研究如何使系统按照既定要求运行。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
机械基础重要知识点总结

机械基础重要知识点总结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不仅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将来从事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机械基础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必须要牢固掌握,以下为机械基础重要知识点总结。
1. 机械基础概述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工程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
机械基础主要包括机械零件设计、机械传动、机械加工工艺、机械材料、机械制图等内容。
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等专业课程的基石和基础。
2. 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工程设计的基础,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机械零件设计中,学生需要学习零件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了解常用零件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掌握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学会使用CAD等辅助工具进行零件设计。
机械零件设计还包括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设计、零件的材料选择、零件的表面处理等内容。
3.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主要研究能量、动力和运动的传递、控制和转换的机构、装置和系统。
在机械传动中,学生需要学习传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传动元件的设计和制造、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传动系统的失效分析和维护等内容。
机械传动是机械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必须要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方法。
在机械加工工艺中,学生需要学习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工设备和加工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加工工艺的工序和工艺流程、加工工艺的优化和改进等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是机械制造和生产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学生必须要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机械材料机械材料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基础领域,它主要研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构、特点和应用。
机械基础知识

机械常识500问1:金属结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有框架结构、容器结构、箱体结构、一般构件结构。
2:铆工操作按工序性质可分为几部分?答:分为备料、放样、加工成型、装配连接。
3:金属结构的连接方法有哪几种?答:有铆接、焊接、铆焊混合联接、螺栓联接。
4:在机械制造业中铆工属于(热加工类)。
5:什么叫热加工?答:金属材料全部或局部加热加工成型。
6:珩架结构是以什么为主体制造的结构?答:是以型材为主体。
7:容器结构是以什么为主体制造的结构?答:是以板材为主体。
8:箱体结构和一般结构是以(板材)和(型材)混合制造的结构。
9:备料是指(原材料)和(零件坯料)的准备。
10:钢板和型材在(运输、吊放、储存)的过程中可造成变形。
11:钢材的变形会影响零件的(吊运、下料、气割)等工序的正常进行。
1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如不进行矫正,则会影响结构的(正确装配)崐113:焊接产生的变形会降低装配的(精度),使钢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影响(构件的强度)。
14:扁钢的变形有(弯曲、扭曲、弯扭复合变形)。
15:多辊矫正机根据轴辊的排列形式和调节辊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种?答:可分为上下辊列平行矫正机、上下辊倾斜矫正机。
16:火焰校正的加热方式有哪些?答:有点状、线状、三角形加热。
17:火焰矫正的效果由什么因素决定?答:由加热的位置和加热温度决定。
18:矫正的方法有哪些?答:机械校正、手工矫正、火焰矫正、高频热度铰正。
19:什么是制作金属结构的第一道工序?答:放样和号料是制作金属结构的第一道工序。
20:放样与号料对产品的影响有哪些?答:它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对生产周期及成本都有直接影响。
21:放样常用的量具有什么?答:有木折尺、直尺、钢卷尺、钢板尺等。
22:放样常用的工具有什么?答:有划规、地规、样冲、划针、小手锤。
23:实尺放样的程序是什么?答:程序是线型放样、结构放样、展开放样。
24:展开放样的内容有什么?答:有板厚处理、展开作图、制作号料样板。
61条机械基础重点知识,相当全面的基础知识干货

61条机械基础重点知识,相当全面的基础知识干货展开全文1、简单机器组成: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三部分组成。
2、运动副:使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保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高副:凡为点接触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低副:凡为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3、局部自由度: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称为自由度。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说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4、普通螺纹牙型角为α=60°梯形螺纹牙型角为α=30°矩形螺纹的牙型是正方形。
传递效率最高的螺纹牙型是矩形螺纹(正方形)。
自锁性最好的是三角螺纹牙型。
5、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几种?(1)摩擦防松(2)机械防松(3)不可拆防松。
6、平键如何传递转矩?平键是靠键与键槽侧面的挤压传递转矩。
7、单圆头键用于薄壁结构、空心轴及一些径向尺寸受限制的场合。
8、零件的轴向移动采用导向平键或滑键。
9、联轴器与离合器有何共同点、不同点?联轴器与离合器共同点:联轴器和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部件。
它们主要用来连接轴与轴,或轴与其他回转零件以传递运动和转矩。
不同点:在机器工作时,联轴器始终把两轴连接在一起,只有在机器停止运行时,通过拆卸的方法才能使两轴分离;而离合器在机器工作时随时可将两轴连接和分离。
10 、有补偿作用的联轴器属于挠性联轴器类型。
11、挠性联轴器有哪些形式?挠性联轴器分为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和有弹性元件的联轴器。
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包含(1十字滑块联轴器、齿式联轴器、万向联轴器、链条联轴器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又分为、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和轮胎式联轴器。
12、离合器分牙嵌式离合器和摩擦式两大类。
13、钢卷尺里面的弹簧采用的是螺旋弹簧。
汽车减震采用的是板弹簧。
14、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特点?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2)双摇杆机构(3)双曲柄机构。
机械常识500问

机械常识500问1. 什么是机械?机械是利用能量进行力学运动或变形的设备或系统。
2. 机械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机械包括传动系统、控制系统、能源系统和执行系统。
3. 机械的传动系统是什么?传动系统是将能源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系统,通常用于控制设备的运动。
4. 机械的控制系统是什么?控制系统是用于控制和调节机械运动的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5. 机械的能源系统是什么?能源系统是为机械提供能源的系统,通常包括电力系统、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
6. 机械的执行系统是什么?执行系统是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执行机械动作的系统,通常包括马达、阀门和执行器。
7. 机械的种类有哪些?机械的种类包括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等。
8. 机械的原理是什么?机械的原理是利用能量传递和控制的原理进行力学运动或变形。
9. 机械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机械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和易维护。
10. 机械的性能指标有哪些?机械的性能指标包括功率、速度、扭矩、效率、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
11. 机械的维护方法有哪些?机械的维护方法包括定期保养、润滑、清洁、检查和更换易损件。
12. 机械的安全保护措施有哪些?机械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防护装置、安全标识、紧急停止装置和安全教育培训。
13. 机械的故障排除方法有哪些?机械的故障排除方法包括诊断、检修、更换零部件和调试。
14. 机械的制造材料有哪些?机械的制造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
15. 机械的研发趋势是什么?机械的研发趋势包括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重点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一、 绪论1、机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械装置;2、机构:把一个或几个构件的运动,变换成其他构件所需的具有确定运动的构件系统;3、构件是指组成机械的运动单元;零件指组成机械的制造单元;二、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 失效:机械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性能时,称为失效;2、零件失效形式及原因:1) 断裂失效:零件在受拉压弯剪扭等外载荷作用,某一危险截面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发生的断裂、2) 变形失效:作用于零件上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则零件将产生塑性变形、3) 表面损伤失效:零件的表面操作破坏主要是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3、应力和应力循环特性:可用min max /σσ=r 来表示变应力的不对称程度;r=+1为静应力;r=0为脉动循环变应力;r=-1为对称循环变应力,-1<r<+1为不对称循环变应力;4、零件设计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耐热性准则、可靠性准则;5、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1) 材料的使用性能应满足工作要求力学、物理、化学、2) 材料的工艺性能满足制造要求铸造性、可锻性、焊接性、热处理性、切削加工性、3) 力求零件生产的总成本最低相对价格、资源状况、总成本;6、摩擦类型:按摩擦表面间的润滑状态不同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7、磨损:由于机械作用或伴有物理化学作用,运动副表面材料不断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损,分类: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8、常用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9、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基本要求:毛坯选择合理、结构简单合理、制造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规定适当;三、 平面机构基础知识1、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保持一定相对运动,则将此两构件可动连接称之为运动副;按照接触形式,通常把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两类;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能产生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机构的自由度;设平面机构中共有n 个活动构件,在各构件尚未构成运动副时,它共有3n 个自由度;而当各构件构成运动副后,设共有个低副和个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H L P P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应大于0,且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的数目;当机构不满足这一条件时,如果机构的原动件数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机构的运动不能确定;如果原动件数大于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不能产生运动,并将导致机构中最薄弱环节的损坏4、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各自的引入5、瞬心:两构件互作平面相对运动时,在任一瞬时都可以认为它们是绕某一点作相对转动;该点即为两构件的速度瞬心;6、三心定理:作相对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这三个瞬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四、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按两连架杆的运动形式将铰链四杆分为三种: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1)曲柄摇杆机构、2)曲柄滑块机构、3)导杆机构、4)摇块机构、5)定块机构、6)偏心轮机构、7)双滑块机构;3、铰链四杆机构有周转副的条件是: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的长度之和;2)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四杆中的最短杆;4、不同形式的获得条件:1)当最短杆为机架时,机架上有两个周转副,故得双曲柄机构;2)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机架上有一个周转副,该四杆机构将成为曲柄摇杆机构;3)当最短杆为连杆时,机架上没有周转副,得到双摇杆机构;5、急回动动特性:摇杆在摆去与摆回时的速度不同的性质;6、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K=180°+θ/180°-θ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处两个位置之间的锐角θ称为极位夹角θ角越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也越显着7、压力角:从动件驱动力F与力作用点绝对速度所夹锐角;压力角的余角称为传动角;为了保证机构据传动性能良好,设计通常应使minγ≥40°;在传递力矩较大时,则应使minγ≥50°,对于一些受力很小或不常使用的操作机构,则可允许传动角小些,只要不发生自锁即可;8、死点:设摇杆CD为主动件,则当机构处于图示两个位置之一时,连杆与从动曲柄共线,出现了传动角等于0度的情况;这时主动什CD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AB 上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所以不能使构件AB转动而出现“顶死”现象;机构的此种位置称为死点;五、凸轮机构1、由于加速度发生无穷大突变而产生的冲击称为刚性冲击,由于加速度的有限值突变产生的冲击称为柔性冲击;2、基圆:以凸轮轮廓曲线的最小向径0r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3、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力F之间所夹的锐角即为压力角;4、滚子半径的选择:设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为min ρ,滚子半径为T r ,则相应位置实际轮廓曲线的曲率半径'ρ为'ρ=min ρ-T r ; 且有1) 当min ρ>T r 时,'ρ>0,实际轮廓曲线为一平滑曲线,从动件的运动不会出现失真;2) 当min ρ=T r 时,'ρ=0,实际轮廓曲线出现尖点,尖点极易磨损,磨损后,会使从动件的运动出现失真;3) 当min ρ<T r 时,'ρ<0,实际轮廓曲线出现相交,图中交点以上的轮廓曲线在实际加工时会被切去,使从动件的运动出现严重的失真,这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允许的;六、 齿轮传动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一对传动齿轮的瞬时角速比与其连心线被齿廓接触点公法线所分割的两段长度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渐开线定义及其性质:当一直线沿某圆作纯滚动时,此直线上任意一点K 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这个圆称为渐开线的基圆,该直线称为渐开线的发生线; 性质:1) 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2) 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公法线必与基圆相切;3) 渐开线上各点的曲率半径不同,离基圆远,曲率半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缓;4) 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同一基圆上的渐开线形状相同,不同基圆上的渐开线形状不同,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基圆半径为无穷大时,渐开线为直线;5) 渐开线是从基圆开始向外展开的,故基圆内无渐开线;6) 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相等,离基圆越远,压力角越大;3、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1) 四线合一啮合线、过啮合点的公法线、基圆的公切线和正压力作用线四线合一;2) 啮合线为一直线,啮合角为一定值;3) 中心距可调性;4、渐开线标准齿轮正确啮合条件:m1=m2=m,α1=α2=α;5、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1/21≥=b p B B εPb 表示基圆齿距,ε越大,表示多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概率越大,齿轮传动越平稳;6、根切现象:用范成法加工齿轮,当刀具的齿顶线与啮合线的交点超出啮合极限点时,会出现轮齿根部的渐开线齿廓被刀具切去一部分的现象,称为根切;7、最少齿数:根切的产生与齿轮的齿数相关,齿数越少,越容易产生根切;标准齿轮欲避免根切,其齿数必须大于或等于不发生根切时的最少齿数,对于正常齿制的齿轮,最小为17,短齿制齿轮为14,若要求齿轮的齿数小于最少齿数而又不发生根切,则应采用变位齿轮;8、变位齿轮:以切削标准齿轮的位置为基准,将刀具的位置沿径向移动一段距离,这一距离称为刀具的变位量,以xm 表示;其中m 为模数,x 为变位系数;并规定刀具远离轮坯中心的变位系数为正,刀具靠近轮坯中心的变位系数为负;当刀具变位后,与分度圆相切的不是刀具的中线,而是刀具节线,这样切出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9、轮齿常见的失效形式:1) 轮齿折断 2) 齿面点蚀 3) 齿面胶合 4) 齿面磨损5) 塑性变形;10、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n n n n n n m m m αααββ====-=212121;;m 、α分别代表两轮的法面模数和法面压力角;11、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m1=m2=m,α1=α2=αm 、α分别代表两轮的大端模数和压力角;12、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是:ααα====2121;t a t a m m m m 、α分别代表蜗杆轴向模数、蜗轮端面模数和蜗杆轴向压力角、蜗轮端面压力角;13、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浸油润滑、喷油润滑七、 轮系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H n H m H n H m Hmn i ωωωωωω--==齿数连乘积转化轮系中所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转化轮系中所有从动轮±= 2、轮系的应用:1) 实现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2) 实现变速传动;3) 获得大的传动比;4) 实现换向传动;5) 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八、 带传动与链传动1、打滑现象:当传动的功率P 增大时,有效接力也相应增大,即要求带和带轮接触面上有更大的摩擦力来维持传动;但是,在一定的初拉力下,带和带轮接触面上所能产生的摩擦力有一极限值,称为临界摩擦力或临界有效拉力;当传递的圆周力超过该极限值时,带就在带轮上打滑,即所谓的打滑现象;2、带中最大应力发生在绕入小带轮的点处,其值为: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1) 传动带是弹性体,受力后会产生弹性伸长,带传动工作时,和松边的拉力不等,因而弹性伸长也不同;2) 带在绕过主动轮时,作用在带上的拉力逐渐减小,弹性伸长量也相应减小;3) 因而带在随主动轮前进的同时,沿着主动轮渐渐身后收缩滑动,而在带动从动轮旋转时,情况正好相反,即一边带动从动轮旋转,一边尚其表面向前拉伸滑动;4) 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和接力差引起的带在带轮上的滑动,称为带的弹性滑动;4、带的打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工作时的固有特性,只要主动轮一驱动,紧边和松边就产生拉力差,弹性滑动不可避免;而打滑是因为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的;5、带传动的包角要求:小带轮包角/a 57.3×﹚d -﹙d ±18012=α,其中d2,d1分别表示大带轮和小带轮的直径,a 表示中心距;6、带传动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小带轮某一点:其值为c b σσσσ++=11max ,其中1σ=A F /1A 为带的横截面积为紧边拉应力;A qvv A F cc //==σq 为每米长的质量,v 为带速;d YE b /2=σY 表示带截面的节面到最外层的距离;E 为带的弹性模量;d 为带轮直径;7、链传动优缺点:与带传动相比,其主要优点是:1) 能获得准确的平均传动比;2) 所需张紧力小,因而作用在轴上的压力小,3) 结构更为紧凑,传动效率较高,4) 可在高温、油污、潮湿等恶劣环境下工作;与齿轮传动相比较优点:1) 中心距较大而结构较简单,2) 制造与安装精度要求较低;链传动的主要缺点是:1) 瞬时传动比不恒定,2) 传动平稳性差,工作时有一定的冲击和噪声;8、链节距:链条上相邻两销轴的中心距称为链节距,以p 表示,它是链条最主要的参数,滚子链使用时为封闭环形,链条长度以链节数来表示;当链节数为偶数时,链条连接成环形时正好是外链板与内链板相连接,接头处可用开口销和弹簧夹来锁住活动的销轴,当链节数为奇数时,则需要采用过渡链节,链条受力后,过渡链节的链节除受拉力外,还承受附加的弯矩;因此应避免采用奇数链节;九、 连接与弹簧1、螺纹副:外螺纹与内螺纹旋合面组成螺纹副,亦称螺旋副;2、自锁条件:对于矩形螺纹,螺纹副的自锁条件为ρϕ≤,其中ϕ为斜面倾角,ρ为摩擦角;对于非矩形螺纹,其自锁条件为v ρϕ≤,其中v ρ为当量摩擦角,并且有v v f f ρβtan cos /==;3、螺纹的预紧:在一般的螺纹连接中,螺纹装配时都应拧紧,这时螺纹连接受到预紧力的作用,对于重要的螺纹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强度和密封性要求,应控制预紧力的大小;4、螺纹的防松:为了保证安全可靠,设计螺纹连接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松措施;螺纹连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1) 在静载荷和工作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拧紧的螺纹连接件因满足自锁性条件一般不会自动松脱;2) 但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连接仍有可能自行松脱而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严重事故;3) 当温度变化较大或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连接件与被连接件的温度变形或材料的蠕变,也可能引起松脱;5、防松措施:1) 摩擦防松弹簧垫圈、双螺母、尼龙圈锁紧螺母、2) 机械防松开口销与槽形螺母、止动垫圈与圆螺母、3) 粘合防松6、螺栓的主要失效形式有:1) 螺栓杆拉断;2) 螺纹的压溃和剪断;3) 经常装拆时会因磨损而发生滑扣现象;7、键:平键和半圆键工作面是两侧面;楔键和切向键工作面是上下面;十、 轴承滚动轴承、滑动轴承1、滚动轴承分类:按滚动体形状可以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按承受载荷的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滚动轴承可以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2、滚动轴承特点:主要优点是:1) 摩擦阻力小、启动灵活、效率高; 2) 轴承单位宽度的承载能力较强; 3) 极大地减少了有色金属的消耗;4) 易于互换,润滑和维护方便; 主要缺点是:1) 接触应力高,抗冲击能力较差,高速重载荷下寿命较低,不适用于有冲击的瞬间过载的高转速场合; 2) 减振能力低,运转时有噪声;3) 径向外廓尺寸大;4) 小批量生产特殊的滚动轴承时成本较高;3、滚动轴承的代号:基本代号中右起12位数字为内径代号,右起第3位表示直径系列代号,右起第4位为宽高度系列代号,当宽度系列为0系列时,可以不标出;4、滚动轴承类型选择:考虑承载能力、速度特性、调心性能、经济性5、滑动轴承的分类:按所受载荷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径向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按滑动表面间摩擦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干摩擦滑动轴承、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液体摩擦滑动轴承;6、滑动轴承轴瓦材料性能:1) 摩擦因数小,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胶合能力强;2)热膨胀系数小,有良好的导热性;3)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可塑性;十一、轴1、轴的分类:按承载情况不同,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心轴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的轴、2)传动轴主要传递动力,即主要传递转矩,不承受或承受很小弯矩、3)转轴用于支承传动件和传递动力,既承受弯矩又传递转矩;4)按照轴线的形状还可以分为:直轴、曲轴、钢丝软轴;2、轴的结构设计要求:1)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和调整;2)对轴上零件进行准确的定位且固定可靠;3)要求轴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4)尽量做到受力合理,应力集中小,承载能力强,节约材料和减轻重量;。
机械基础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单元一 ——绪论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3、零件和构件的区别与联系:零件是制造单元,无相互运动;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4、机构是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
5、机器是人们根据需求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6、机构与机器的异同点:(1)不同点:机器可以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能传递运动和力。
(2)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7、机器的组成:动力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
8、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
9、低副: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10、高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11、低副的应用特点:单位面积压力较小,较耐用,传力性能好。
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12、高副的应用特点:单位面积压力较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
制造和维修困难。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单元二 ——带传动1、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从动轮、绕行带。
2、带传动工作原理:以张紧在至少两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或动力。
3、带传动传动比:1221d d d d n n i ==。
当10<<i 时,是增速运动;当1=i 时,是等速运动;当1>i 时,是减速运动。
4、例题:有一带传动,其传动比为1:3,主动轮转速min /100r ,从动轮基圆直径为20mm ,求(1)从动轮转速;(2)主动轮基圆直径。
5、V 带传动是由一条或数条V 带和V 带带轮组成的摩擦传动。
6、包角: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包角的大小反映了带与带轮轮缘表面间接触弧的长短。
7、带速的选择:带速太低,传动尺寸大而不经济。
带速太高,离心力又会使带与带轮间的压紧程度减少,传动能力降低。
8、普通V 带传动的应用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维护方便,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机械理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机械理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机械理论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变形的学科,它涉及到物体的受力、运动和变形等方面的问题。
在机械理论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质点和刚体等。
1.1 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力的概念是我们学习机械理论的基础,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受力情况。
1.2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位置,力可以作用于物体的任意位置,力的作用点对物体的受力情况有一定影响。
1.3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是力的作用线的方向,相对于物体而言的。
1.4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力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力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1.5 质点和刚体质点是没有大小的物体,刚体是物体的几何形状和体积保持不变的物体。
力学理论中,我们常常研究质点和刚体的受力、运动和变形等问题。
二、机械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机械系统是由若干部件组成的系统,它们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完成一定的功能。
在机械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包括机械系统的结构、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系统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2.1 机械系统的结构机械系统由若干部件组成,例如传动装置、执行机构、感知器等,这些部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2.2 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系统完成一定功能的过程就是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和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对机械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和改进。
2.3 机械系统的分类机械系统按照功能、结构等方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等。
三、力学原理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受力、运动和变形等问题的学科,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机械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进行合理的机械设计。
在机械设计中,材料力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材料的选择对机械产品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材料力学方面,需要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比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比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等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理论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它包括刚体力学、弹性力学、断裂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用到这些理论知识来计算和分析机械零件的受力情况,以保证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热力学也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在机械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热量的传递和能量的转化问题。
掌握了这些理论基础知识,才能够进行合理的机械设计。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耐用等。
在机械设计中,结构简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采用简单的结构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而且,结构简单也有利于维修和维护,提高了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性能稳定是指机械产品在工作时,能够稳定地完成任务,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机械产品的性能稳定性。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使用环境,生产条件以及预期的机械产品性能等多个因素,来保证机械产品的性能稳定。
可靠耐用是机械设计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机械产品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来保证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这些基本原则是机械设计的指导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机械产品。
三、机械设计中用到的材料在机械设计中,用到的材料有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等。
金属材料是机械设计中最常用的材料,因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适用于制造机械零件。
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点汇总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工程力学基础。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 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外效应)或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这是静力学研究的理想化模型。
-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静力学公理。
-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3.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
常见约束类型有柔索约束(只能承受拉力,约束反力沿柔索背离被约束物体)、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约束物体)、铰链约束(分为固定铰链和活动铰链,固定铰链约束反力方向一般未知,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活动铰链约束反力垂直于支承面)等。
- 受力图:将研究对象从与其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画出它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简图。
4.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方法有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和解析法(根据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合力)。
平衡条件为∑ F_x=0和∑ F_y=0。
- 平面力偶系: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力偶矩M = Fd(F为力偶中的力,d为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一个合力偶,平衡条件为∑ M = 0。
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和改进。
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首先,机械制造中的一个基本知识是材料科学。
材料是机械制造的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在机械制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这些性质将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此外,了解材料的加工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零部件的选型和装配等。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机械设备的功能需求、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力学原理和工程力学知识,如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来分析和计算机械设备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此外,机械制造中的另一个基本知识是加工技术。
加工技术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零部件或产品的方法和工艺。
在机械制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加工方法,如铣削、车削、钻孔、磨削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加工工艺,如热处理、表面处理和装配工艺等。
掌握合适的加工技术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最后,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确保机械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机械制造中,我们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质量管理还涉及到供应商选择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以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材料科学、机械设计、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都是机械制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
培训班名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司机转岗培训
【一、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通过家用发电机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机械基础知识
1.机器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
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原动机,如内燃机、电动机、燃气轮机等。
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机器称为工作机,如各种机床(变换物料外形)、起重机(传递物料)、打印机(变换和传递信息)等。
机器具有的特征:
○1都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体;
○2各组成部分形成不同的运动单元,且各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信息的变换、传递。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都是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执行装置和操纵、控制及辅助装置组成的。
(1)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又称为原动机,它是机器动力的来源。
常用的原动机有电动机、内燃机、燃气轮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
现代机器大多采用电动机,而内燃机主要用于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
(2)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时将动力装置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装置的中间环节。
机器中的传动形式有机械传动、气压传动和电力传动等。
其中,机械传动应用最多。
传动部分的主要作用有:
○1改变运动速度,即减速、增速或变速;
○2转换运动形式,即转动与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可以相互转化。
(3)执行装置
执行装置时直接完成机器预定功能的工作部分,处于整个传动部分的终端,
随机器的不同而不同。
(4)操纵、控制及辅助装置
操纵和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机器的启动、停车、正反转、运动和动力参数改变及各执行装置间的动作协调等。
自动化机器的控制系统能使机器进行自动检测、自动数据处理和显示、自动控制和调节、故障诊断、自动保护等。
辅助装置则有照明、润滑、冷却装置等。
2.机构
机构也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体,能实现预期的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机构的作用是传递力、运动或转换运动的形式,它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由此可见,机器是由机构组成的,机器能实现能量转换,而机构却不能,但从运动观点来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差别,故工程上统称为“机械”。
3.机械零件的材料
机器是由零件构成的。
机器与零件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多数机械零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工艺性和经济性等三方面的要求。
材料的选择是机械零件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随着工程实际对机械及零件要求的提高,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材料的合理选择愈来愈成为提高零件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4.机械的结构:
机械产品应用于各行各业,结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但都有相同的共性部分。
对机械零件结构的基本要求是;
○1功能要求
机械零件的结构应满足主要机械功能要求,如工作原理的实现、工作的可靠性、工艺、材料和装配等方面的要求。
○2质量要求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是现代工程设计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操作、
美观、成本、安全、环保等众多其它要求和限制。
在现代机械产品中,质量相当重要,往往决定产品的竞争力。
○3创新要求
用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进行优选和创新。
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永无止境,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需求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因此,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将是未来技术产品开发的竞争焦点。
二、机械维修的基本方法及工具的应用
○1、维修工具分类:
划线工具、锉削工具、锯割工具、铲刮工具、研磨工具、校直及折弯工具、常用拆装工具等(活动扳手、呆扳手、拉马……)
○2、夹具分类:专用夹具、非专用夹具
○3、量具分类:普通量具、精密量具、专用量具等
故障定义:指整机或零部件在规定的时间和使用条件下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而偏离了它的正常状况;或在某种情况下尚能维持一段时间工作,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将导致事故。
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资料准备,如原理图、重要零部件图、组装图、技术参数等;组织折装准备,如拆装工具、量具、摆放场地、装油的器皿等
(2)、拆卸:
○1、拆卸的目的
○2、常用拆卸方法——击卸法、拉拨法、顶压法、温差法、破坏法(注意什么)
○3、典型联接件的拆卸——断头螺钉的拆卸、打滑内六角螺钉的拆卸、锈死螺纹的拆卸、成组螺纹联接件的拆卸、过盈联接件的拆卸
(3)、清洗:
○1、拆卸前的清洗
○2、拆卸后零部件的清洗:①油污的清洗——常用的清洗溶剂、苛性钠的清洗方法;②清除水垢——常用方法;③清除积碳——常用方法;④除锈和清除漆层的常用方法
(4)、检验:
○1、检验的主要内容——零部件的几何精度、隐蔽缺陷、静动平衡等
○2、检验的常用方法——感觉检验法、测量工具和仪器检验法
2、常用的修复工艺:
(1)、常用的钳工、机加工修复方法简介:
钳工、机加、压力加工、金属喷涂、焊修、电镀、刷镀、粘接等
○1、铰孔、研磨、刮削
○2、钳工修补——键槽、螺孔、铸铁裂纹等修补方法
○3、其他机械修复方法简介:局部更换法、换位法(齿轮)、镶套法(轴、孔)、金属扣合法(接锅)、调整法(轴承、轴)、修理尺寸法(齿轮)(2)、压力加工:
镦粗法、扩张法、缩小法、压延法、校正(压力校、冷校、热校)(3)、焊修方法:
1、铸铁零件常用的焊补方法——气焊、电弧焊
2、堆焊——手工堆焊、自动堆焊
3、堆焊后产生的主要缺陷及原因
课堂小结:
提高学员对机械的理解,更好的发挥机械的作用,满足现场机械保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