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未来社会的特征
• • • • • 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 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确定了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释了社 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同时也 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 复杂性。
• 社会主义理念之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是 因为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它是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而 产生的。
• 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既要坚持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 法,又要随时随地根据实践的要求对 其进行丰富和发展。 • 教条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或 背离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在实践 中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
3、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 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 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 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 然胜利。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行科 学分析的结果,是对未来 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选择 了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但 同时也提出了探索自己的道路的历史性任 务。 •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改革就是要突破苏联模式,建设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4、20世纪5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完善

马克思晚年对“两个必然”进行了重 要补充,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无论哪 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 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 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 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页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手段
1、1516-1848,空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 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标志着社会主 义思想史的开端 •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300多年、三个 发展阶段 •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其以人性论为 基础的唯心主义立场,这导致空想社会主 义不可能正确论证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找 不到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和依靠力量。
•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 性
•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的规律是社会形态更替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 般规律。
•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展,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用来推 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 了”。
•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 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 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 治经济学,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 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点、基础)
• 1、1927年前后,武装斗争和议会斗争
• 2、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农村为中心和以城市为中心
• 3、1945年前后,资产阶级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 民主主义社会)
• 4、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传统模式社会 主义
• 5、1997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 • 6、2012年十八大前,由于贫富分化、党内腐败、价值迷 茫、信任危机、市场混乱、资源环境恶化、增长方式乏力 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关于道路的分歧和争论更加激烈。
(一)社会主义发展概述
• 社会主义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 段、三次历史性飞跃:
• • • • 1516-1848,空想社会主义 1848-1917,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1917-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
• 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 想到科学的飞跃 •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实 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社会主义实现 了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
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可以 归结为“两条道路”、“四种模式”:
典型的资本主义模式
资本主义道路
改良的资本主义模式 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道路
新型的社会主义模式
2、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 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以大工业 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
• ( 2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 必然结果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表现在经济生活中的两对矛盾,导致了周而 复始的经济危机;表现在阶级关系中,导致 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矛盾的加深推动着矛盾的根本解决,社会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解决矛盾的最终结果。
• 空想社会主义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 等领域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 未来社会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他们的许多 思想在当时是极其深刻的,有些思想甚至 是后人都难以企及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科 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2、1848-1917,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 • • • • • • • • • • 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女权社会主义 现代托派社会主义 总体性社会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 伊斯兰社会主义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 后社会主义

迄今为止,无论是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国外的老百姓, 都认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公平正义,甚至一些并不打算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也打着这一名号。当今世界打 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比打资本主义旗号的政党多,例如, 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或工党声称自己走的是社会主义道 路;非洲的很多政党也宣称自己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甚至 认为他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比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 “纯正”;不少拉美国家也宣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若干 年。究竟这些国家实行的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这里不深究, 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老百姓都愿意接受社会主义理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之所在
•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 艰难曲折的过程。在经历了20世纪社会 主义的辉煌和挫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更加现实、更加成熟,但其发展还面 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具有很多独特性。
1、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
——中央党校博导谢春涛

• 2015年10月10日---11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召开,50多位从 五大洲20多个国家如约而至的外国学者与300 多名中国学者参加,会议主题为“马克思主义 与人类发展”。 • 从1995年起,法国三年召开一次 “国际马克 思大会”,每一届都吸引数百乃至上千人参加。 •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开设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被请上国际慕课平台edX, 吸引了130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人选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 典型代表,没有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条 件,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对立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相似 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但它们有本质的 区别: • 传统社会主义教条照搬马克思主义关于社 会主义的理论设想,脱离现实,是对科学 社会主义的曲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 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是后 发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探索。
同学们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峰
八个专题
• • • • • • • •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武晓峰)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武晓峰)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武晓峰)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任云丽)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云丽)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任云丽)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武晓峰) 第七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任云丽)
• (1)东方社会发展的两种可能性
• 第一种:步西欧国家的后尘,经历资本主义 的痛苦和磨难 • 第二种: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直接过渡到更高的社会形态
• 第二种可能性的条件:大工业、西欧无产阶 级革命的胜利、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 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种方式 是暴力革命与和平手段
• 运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根据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而定。
• 3、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 (1)未来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 未来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 的高级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不能不带有 资本主义社会遗留的痕迹。 •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发展才能实现。
(三)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艰苦探索和艰难抉择的过程中发展起 来的。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在革命、建 设、改革时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
始终存在不同的选择,中国特殊的国情和
历史发展的逻辑使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 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当今世界发展态势 使我们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归宿,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产生的理论基础, 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 •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尽管也带有空 想的因素,但由于他的学说是建立在科学 理论和严密论证基础上的,因此,它的基 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正确的, 这已被实践所证明。
3、1917-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郎遥远:当代中国人的八大纠结
• • • • • • • • 文化矛盾:君子与小人 文明错位:明君与民主 东西碰撞:自豪与自卑 信仰迷茫:无神与有神 人格分裂:真心与假意 身份尴尬:人民与公民 制度磨合:人情与法治 现实困惑:面子与里子
• 从20 世纪 50 年代初起,社会主义各国开始进行 改革,但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苏东改革变成了改制改向,使社会主义遭受了 前所未有的挫折。 • 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也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 式。
当代西方主要社会主义思潮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 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在不到半个世 纪的时间里,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并曾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第一个社会主义 实践模式,它对 20 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乃 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 列宁建立在帝国主义论基础上的一国胜利 论说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 的历史必然性。 • 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 转变说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 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 列宁之后的领导人背离了列宁主义,使社 会主义逐渐僵化,并在改革中经受了巨大 挫折。
中国发展道路的纠结
• • • • • 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 中国为什么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合中国国情吗? 为什么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够好?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纠结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问题: 缺乏制度自信,缺乏道路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 一。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学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了解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更要深刻了解近代 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