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说明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是一门法律专业必修课程,以法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婚姻法、家庭法、继承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案例。
本门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婚姻法、家庭法、继承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熟悉相关法规和案例,理解法规与案例在实践中的应用;3.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的法学研究方法和素养;2.拥有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3.提升学生对法律行业的认识和热爱。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婚姻基本法律制度1.婚姻法的基本法律制度;2.婚姻法的适用范围;3.婚姻自由和禁止婚姻原则;4.婚姻无效和撤销。
第二章家庭基本法律制度1.家庭法的基本法律制度;2.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3.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财产保护;4.离婚和家庭暴力防范。
第三章继承基本法律制度1.继承法的基本法律制度;2.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3.继承财产的分割和处理;4.遗嘱和遗赠。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案例分析方法和应用;2.实践课程,聚焦婚姻家庭和继承领域的案例分析;3.通过实践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要求4.1 学习要求1.课堂听讲和笔记摘要;2.阅读和分析相关案例、法规和教材;3.参加小组讨论、研讨和演讲。
4.2 作业要求1.课堂笔记;2.案例分析报告;3.小组讨论总结;4.课程论文或综合实践报告。
4.3 考核要求1.期中考试(40%);2.期末考试(60%);3.课堂表现和作业(30%);4.大作业或综合实践(30%)。
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2.互动式小组研讨和演讲;3.实践课程,聚焦婚姻家庭和继承领域的案例分析;4.教师和学生互动式授课。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婚姻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学时数:30 理论环节时数:30 实践环节时数:学分:2适用对象: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公选课全日制专科生开课单位:法律系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婚姻家庭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婚姻家庭法学既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型法学,它独有的亲属制度理论和婚姻家庭制度理论,又是当代法学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我国婚姻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及其精神实质,熟悉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条文和民事政策的规定,并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婚姻家庭法学的体系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婚姻家庭法律实务工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理论,充分理解法律规则,灵活运用法律规则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
同时培训学生理性思考精神,批判精神和法律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同时引入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婚姻家庭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学术成果,关注民生,从科学与严谨的视角探讨婚姻家庭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婚姻家庭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婚姻家庭的概念、历史类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婚姻家庭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渊源等基础知识,为学习和研究婚姻家庭法的各项具体制度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婚姻家庭的的概念;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容提要】第一节婚姻家庭的理念与属性一、婚姻家庭概念与性质二、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二节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一、婚姻家庭制度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三、文明时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演进【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婚姻的概念及其含义?2、为什么说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的固有属性?3、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自主选择吗?它的根本动因是什么?4、举例说明上层建筑对婚姻家庭的影响是什么?第二章婚姻家庭法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婚姻立法发展的主要阶段,掌握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主要容。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婚姻与家庭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30(二)课程英文名称:Marriage and Family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四)课程性质:婚姻与家庭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程。
它作为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法学课程,既是民商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特色和部门法学地位。
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学知识更加系统化。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商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婚姻与家庭法学基本理论体系并对婚姻与家庭法学的各项具体制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较为熟练地运用婚姻与家庭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婚姻与家庭法概述、亲属关系原理、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效力、婚姻的终止、收养、救助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婚姻家庭与社会制度教学要点:使学生对婚姻家庭的概念、本质、社会职能以及婚姻家庭制度在社会制度中的地位、人类两性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及各阶段的特点等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法律概念;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职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教学要点: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从其全部历史发展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古代型的婚姻家庭法,即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婚姻家庭法;二是近现代型的婚姻家庭法,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并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婚姻家庭法的共性及各自特性。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Marriage and Family Law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法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婚姻家庭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属专业限选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婚姻家庭法以及继承法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制度,了解婚姻家庭法的发展情况和主要内容。
二、课程的基础内容与要求1.婚姻家庭法理论基础教学内容:婚姻家庭的概念、性质,婚姻形态的变化过程,婚姻家庭法的含义、特征及调整对象。
重点问题是婚姻形态的变化过程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
难点问题是对群婚制和对偶婚制的理解。
2.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婚姻家庭法的五个基本原则和六个禁止性规定重点问题是对其中三个基本原则的理解: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制原则、男女平等原则。
难点问题是掌握与基本原则相对应的六项禁止性规定。
3.亲属关系原理教学内容:亲属的概念和分类,亲系、亲等、拟制血亲等的基本含义,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及效力等。
重点问题是亲属的分类。
难点问题是亲等的计算方法。
4.结婚法教学内容:结婚的概念及特征;婚约的含义以及婚约的主要特征;结婚的要件;事实婚姻的概念及特征;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相关内容重点问题是结婚的特征、结婚的实质要件、事实婚姻的构成及判断、无效婚姻的种类。
难点问题是了解婚约的特征及解除婚约的法律后果以及婚姻无效或被撤消后的法律后果。
5.离婚法教学内宾:婚姻终止的概念;离婚的概念、特征;协议离婚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诉讼离婚的程序及法律特别规定;离婚的法律效力;离婚时对生活困难方的帮助;离婚时的经济补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离婚后的子女抚养和教育。
重点问题是离婚的特征、协议离婚的构成要件、关于诉讼离婚的特别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难点问题是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以及夫妻债务清偿。
6.亲子关系法教学内容:亲子关系的概念;婚生子女的推定及婚生子女的否认制度;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和认领制度;继子女的概念及类型;亲权的特征及内容;重点问题是亲权的概念及特征、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制度、非婚生子女的准正与认领制度。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案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案系部:人文社科系专业:法律文秘姓名:李长福一、课程定位《婚姻家庭法》课程属高职高专法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对于法律文秘专业而言,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总目标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来巩固婚姻家庭关系。
婚姻家庭法作为调整公民两性和亲情生活的基本法律,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国与家并治的重要的民事基本法。
本门课程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婚姻家庭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当今社会婚姻家庭观念的巨大变化,全社会尊重私权观念的日益浓厚,使得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更加体现出浓厚的私权性质和实践性质,所以任课教师除了要系统、准确讲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外,还要在讲述中要联系有关案例和婚姻家庭领域的司法实践,使之既符合学科的原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
总之,本门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就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熟练掌握婚姻家庭法学基本理论,又精通具体司法实践操作的专业法律人才。
(一)知识目标●掌握婚姻法律基本理论●掌握重要的婚姻法制度:结婚制度、离婚制度、亲子制度、收养制度和扶养制度等。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够运用婚姻法的基本理论区分生活中的婚姻法律关系的性质●能够运用婚姻法律制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婚姻纠纷(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守法护法意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婚姻家庭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具有强烈的普遍性、伦理性和强制性,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休戚相关的一门学科。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导论、亲属关系原理、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效力、婚姻的终止、父母子女、抚养制度、扶养制度、监护制度和附论。
其中第三章婚姻的成立、第四章婚姻的效力、第五章婚姻的终止是本书的重点章节。
婚姻家庭法课程设计

婚姻家庭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婚姻家庭法》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家庭和婚姻关系的法律规定。
婚姻家庭法课程主要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基础,对婚姻家庭法的相关制度、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探讨,包括家庭关系的法律地位、离婚程序、财产分割、监护权纠纷等方面。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实践工作和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二、课程目标1.了解婚姻家庭法律体系和相关法律制度;2.掌握婚姻家庭法律原则和基本规定;3.理解婚姻关系的法律地位、离婚程序和财产分割等方面的法律规定;4.掌握监护权纠纷、夫妻债务和赡养问题等方面的法律规定;5.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进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三、课程内容1.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条款介绍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离婚自由、男女平等、爱情和责任等基本条款。
2. 夫妻财产制度讲解夫妻财产制度,包括财产形成、财产变动、财产分配、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等方面。
3. 离婚程序和离婚方式介绍离婚程序和离婚方式,包括民事和行政离婚、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涉及到的手续和程序,以及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
4. 子女监护权和抚养、赡养问题讲解子女的监护权、抚养、赡养问题的相关法律制度,包括监护权的认定、抚养和赡养费的计算、赡养义务的履行等。
5. 婚姻家庭纠纷解决介绍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方法,包括诉讼解决和非诉讼解决,以及介绍相关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老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文献阅读等方式,向学生阐述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相关知识;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将分析和讨论具体案例,研究法律规定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其中,定期考核主要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综合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论文撰写等,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婚姻家庭法学

本科婚姻家庭法学婚姻家庭法学是法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
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将系统学习和掌握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婚姻家庭法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介绍本科婚姻家庭法学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和发展前景。
一、本科婚姻家庭法学专业特点本科婚姻家庭法学是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专注于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婚姻、离婚、抚养权、财产分割等方面。
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婚姻家庭法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本科婚姻家庭法学的课程设置1. 婚姻家庭法基础课程婚姻家庭法基础课程是本科婚姻家庭法学的核心部分,包括婚姻法、继承法、民法典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可以了解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 婚姻家庭法实务课程婚姻家庭法实务课程是本科婚姻家庭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婚姻介入与婚姻调解、离婚诉讼与财产分割、未成年人抚养权与监护权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实务课程,可以了解婚姻家庭法的实践操作与实际问题处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与实训课程案例分析与实训课程是本科婚姻家庭法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调解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本科婚姻家庭法学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需求逐渐增多。
婚姻家庭律师、法官、法务人员等专业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的热门职业。
本科婚姻家庭法学专业培养的法律人才具备婚姻家庭法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从司法机关到社会公益组织,从律师事务所到企事业单位,婚姻家庭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和法律顾问机构会对具有婚姻家庭法学背景的人才给予重视和优先考虑。
婚姻家庭法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法》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Marriage and Family Law课程编号:总学时:38总学分:2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民诉法学、刑诉法学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开课单位:执笔人:审校人: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与婚姻家庭法第一节婚姻家庭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亲属关系亲属的概念和种类;亲系、亲等和我国的亲属关系计算法;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第三节婚姻家庭法概述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婚姻家庭法的渊源第二章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和法律原则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计划生育原则;夫妻间相互忠实、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原则第三章结婚法第一节结婚制度概述结婚的概念;结婚制度的沿革第二节结婚实质条件结婚条件是指结婚的实质要件,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章第5、6、7条的规定,结婚的实质要件可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两个方面。
第三节结婚的形式要件婚约的概念;婚约的历史沿革;结婚程序;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问题第四节婚姻的无效与撤销无效婚姻;婚姻的撤销第四章夫妻关系法第一节夫妻关系概述夫妻关系的概念;夫妻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我国《婚姻法》对夫妻法律地位的规定第二节夫妻人身关系夫妻姓名权;夫妻人身自由权;夫妻计划生育义务;第三节夫妻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制;夫妻互相受扶养权;夫妻间相互遗产继承权第五章离婚法第一节离婚制度概述第二节婚姻终止与离婚;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二节协议离婚协议离婚概述;登记离婚后当事人又起诉情况的处理;第三节诉讼离婚诉讼离婚概述;我国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第四节离婚的法律后果离婚在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离婚在财产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离婚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第六章亲子关系法与收养法第一节:亲子关系概述亲子关系的概念和种类;亲子关系的沿革;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亲子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定;父母与亲生子女概述;亲子关系推定;亲子关系推定的否认;子女的准正与认领;继父母与继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的概念及类型;继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父母与人工生育子女;第二节:收养法收养的概念及特征;收养制度的发展;我国收养法的原则及意义;收养的成立;收养成立的法定条件;收养成立的法定程序;事实收养;收养成立的效力;收养的无效;收养的解除;收养关系解除的条件;收养关系解除的程序;收养解除的效力;第七章监护与扶养法第一节:监护法监护;监护概述;监护法律关系;监护的性质和监护制度的发展;监护的设立;监护的内容;监护的变更和终止;第二节:扶养法扶养法概说;概念;特征;范围;历史沿革;我国现行抚养制度;第八章:特殊婚姻家庭关系与婚姻家庭救助法第一节特殊婚姻家庭法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对《婚姻法》的变通规定原则;指定变通规定的机关和程序;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规定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及法律适用;涉及华侨和港澳台居民婚姻家庭关系及法律适用。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法律事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法学院一、课程简介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婚姻家庭继承法学以婚姻家庭、继承关系为调整对象,既是民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婚姻法、继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也是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性最为普遍的法律之一。
二、课程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了解婚姻家庭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该领域主要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为从事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三、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物权法学等后续课程:民事诉讼法学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述『知识点』婚姻家庭的概念、属性、功能;婚姻家庭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渊源、性质、特点;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
『重点』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
『难点』我国1980年《婚姻法》的修改情况『基本要求』1、识记: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属性、功能;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特征。
2、领会: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亲属关系原理『知识点』亲属的概念、种类、范围;亲系、亲等;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重点』亲等、代数的计算方法;亲属关系的法律拟制。
『难点』罗马法、寺院法的亲等的计算方法;我国代数计算法。
『基本要求』1、识记:亲属的概念、特征、种类;亲系、辈分的概念;亲等、代数的计算方法;亲属关系发生、终止、效力的法律规定。
2、领会:亲属关系在婚姻家庭和其他法律上的效力。
3、简单应用:运用我国的代数计算法判断亲属关系。
4、综合应用:无。
第三章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知识点』我国婚姻法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贯彻实施。
婚姻家庭法教学大纲(1)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全校学生课程编号:总学时:24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学分:3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1.性质、地位婚姻与家庭法学作为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法学课程,既是民商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特色和部门法学地位。
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在校学生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知识。
2.教学目标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婚姻与家庭法学基本理论体系并对婚姻与家庭法学的各项具体制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较为熟练地运用婚姻与家庭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应有操作系统与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等相关知识准备。
三、实施说明1.成绩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占40%,期末课程结课考试成绩占60%。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议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无五、作业要求至少安排3次作业,但作业不一定非要是纸面作业。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涉及民法中的内容是民法中的一部分,同时婚姻登记等与行政法有一定的联系,另外重婚罪与刑法有一定的联系。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1、《婚姻家庭法》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许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纲要第一部分1、标题婚姻家庭法概述2、具体内容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渊源及适用3、教学要求了解婚姻家庭法律与制度的关系,认识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掌握我国古代的亲属制度,了解亲属立法形式的沿革,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的直接引用,行政法、刑法、劳动法与婚姻法实施的保障,诉讼法对新婚姻法实施的程序保障。
4、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我国古代的亲属制度第二部分1、标题亲属制度2、具体内容亲属的范围和种类、亲系和亲等、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3、教学要求掌握亲属与家庭成员或家属,掌握我国古代亲属种类的划分,掌握现代亲属的分类,掌握亲系,掌握亲等,掌握罗马法和我国古代的亲等计算方法,掌握罗马法和我国现行亲等计算方法的区别,掌握目前世界通行的亲系和亲等计算方法,掌握血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掌握姻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掌握配偶关系的发生和终止。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设计 (2)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婚姻家庭法学》是一门基础法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婚姻法、家庭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原则、规定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并思考当前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我国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2.理解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实践应用;3.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三、课程内容1. 婚姻法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2.维护婚姻自由和平等的制度;3.婚姻关系的建立、变更和终止;4.夫妻财产制度和财产分割;5.家庭暴力的法律保护。
2. 家庭法1.家庭的概念和法律属性;2.夫妻共同生活的规定;3.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问题;4.家庭继承制度和遗产分配;5.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规定。
3. 实践应用1.婚姻家庭法的司法实践和官方解释;2.婚姻家庭法的非司法实践和普及宣传;3.婚姻家庭法与国家法律体系的联系;4.婚姻家庭法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四、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1.理论课程讲解: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2.讨论和案例分析: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3.课堂演讲:学生个人或团队通过演讲方式呈现婚姻家庭法案例;4.实践和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案例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人生体验。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1.出勤率: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2.课堂参与度:考虑学生在讨论和演讲中的表现;3.个人写作: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婚姻家庭法论文;4.团队项目: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婚姻家庭法案例调研和报告。
以上考核方式因学校和教师的具体要求而有所变化。
六、结语《婚姻家庭法学》是一门基础法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原则、规定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婚姻家庭法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着重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研究,以便将课程内容应用于实际情况。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说明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也是法学专业专科阶段的一门限选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
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婚姻家庭法学是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婚姻家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婚姻家庭法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理论。
2、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3、我国有关婚姻家庭问题的法律和政策。
婚姻家庭法是适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法律,它涉及到男女老幼、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纠纷最多、情况最复杂。
所以要从事司法工作就必须掌握婚姻家庭法。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领会马列主义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掌握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立法理由及其精神实质,熟悉有关的法律条文和民事政策的规定,并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
《婚姻法学》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婚姻法学》课程教学实施意见责任教师:陈筱贞一、课程性质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是浙江广播电视大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
二、课程说明本课程3学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悉有关的法律规定;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及历史变革,掌握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掌握亲属的有关理论,掌握结婚、家庭关系、收养、离婚的法律规定;能够运用婚姻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婚姻家庭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及历史类型、婚姻法的对象、婚姻制度的改革及立法发展、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亲属的种类和亲等的计算、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收养的成立与解除、离婚的处理以及涉外婚姻的主要规定。
三、媒体使用1、文字教材本课程2001年秋季的文字教材为《婚姻法教程》,巫昌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这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另外要求学员参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该决定于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辅助资料省电大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网页上提供现行婚姻法主要法规及司法解释等相关资料。
3、网络通过省电大及地方电大的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教学辅导。
主要内容有: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教学进度、教学信息、平时作业、教学辅导、综合练习、答疑等。
4、其他学习支持服务手段除上述媒体以外,本课程还可以通过直播课堂、面授、函授、VBI、电话、双响视频系统、电视直播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辅导。
四、教学过程学习指南和建议通过网络教学、直播课堂等形式,对学生学习和各种媒体的使用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直播课堂省电大主持教师主讲,详见直播课堂时间安排表。
面授辅导地方电大负责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辅导与答疑,原则上不超过54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说明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阶段的一门限选课程,是法学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婚姻法》第1条规定:“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这一规定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个法律本身的概念,而不是婚姻法的完整定义。
婚姻法的完整定义是: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我国婚姻法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实际上是婚姻家庭法。
这个定义是广义的。
狭义的婚姻法,只调整婚姻关系。
还有些国家的法律,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但不称婚姻法而称“亲属法”或“家庭法”等。
婚姻法是涉及到每一个公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法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好婚姻家庭法将对今后的工作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按照中央电大教学计划的要求,婚姻家庭法课程应达到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水平。
婚姻家庭法课程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共十章。
内容包括:婚姻家庭制度与婚姻法、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亲属、结婚、家庭关系、收养、离婚、离婚效力、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婚姻法的适用。
婚姻家庭法学的教材是由自1985年以来就一直担任中央电大《婚姻家庭法》课程客座教授并被评为“全国电大优秀主讲教师”的着名婚姻家庭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巫昌祯教授主编,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夏吟兰教授副主编的《婚姻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录像教材18 讲,由中国政法大学巫昌祯、夏银兰教授讲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IP课件由国家检察官学院李忠芳教授、中央电大叶志宏副教授等录制。
此外,还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出版的《婚姻家庭法学复习指导》,以及网上资源。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应在民法学总则部分之后开设。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婚姻家庭法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阶段限选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为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人才服务。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依据法律专业的需要,对必修本课程的学员进行有关婚姻法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达到高等学校本科水平。
二、课程内容、学时、学分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婚姻法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实际上是婚姻家庭法。
婚姻法学是法学的重要专业学科,婚姻法是涉及到每一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基本法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好婚姻法将对今后的工作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课程3学分,54课时,春秋两季滚动开设。
三、教学方法
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其基本教学模式是现代远程混合式自主学习。
学生首先要利用文字教材和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单位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并进行适当的集中面授辅导,解答学生问题。
利用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式学习,参加网上论坛讨论。
因为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法律实践或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了解、明确, 掌握,运用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要求。
了解主要指知道婚姻法的基本知识等有关情况;明确,主要指熟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婚姻法
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掌握主要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婚姻法基本概念和含义、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法条的运用。
运用主要指深入理解婚姻法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对课程实践要求组织法院旁听、结合社会实践中的案例进行课堂或小组讨论、社会法律实践等。
鼓励在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
四、媒体分工
本课程主要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
在适当的时候制作CAI课件或网络课程。
网上辅导。
1、文字教材是巫昌祯教授主编的《婚姻法教程》,为合一型教材。
基本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婚姻登记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
2、录像教材:《婚姻法》录像课18节,系统重点讲授教学内容。
3、IP课件8讲。
以专题为主和辅导。
4、其他。
电视直播课堂和网上辅导。
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和考试复习指导。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一般包括单元练习、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综合测试、模拟法庭、课程法律实践等形式。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婚姻家庭制度与婚姻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及历史类型;掌握婚姻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婚姻法的概念、特征和对象;了解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婚姻立法发展的主要阶段;掌握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本章6学时。
第一节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及历史类型
第二节婚姻法的地位、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婚姻法的对象
第四节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婚姻立法发展的主要阶段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婚姻法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为贯彻五项原则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即六项禁止性规定;理解和掌握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要求。
本章6学时。
第一节婚姻自由
第二节一夫一妻
第三节男女平等
第四节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节实行计划生育
第六节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的新要求
第三章亲属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亲属的概念及其产生;掌握亲属的种类及其划分;了解亲属的法律效力;掌握亲系的概念及其划分;掌握亲等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本章3学时。
第一节亲属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亲属的法律效力
第三节亲系和亲等
第四章结婚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有关的理论;掌握和运用结婚条件和结婚程序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学习和掌握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法律规定的内容。
本章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结婚条件
第三节结婚程序
第四节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第五节与结婚有关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家庭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家庭关系的历史沿革;明确家庭制度的立法主义;了解家庭的职能;明确家庭关系的范围;掌握婚姻法规定的夫妻关系,包括夫妻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掌握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非婚生子地位;掌握其他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本章10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夫妻关系
第三节父母子女关系
第四节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第六章收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明确收养的概念和意义;;明确收养制度的原则;掌握收养成立的条件;明确收养成立的程序;了解收养的效力,收养的解除以及事实收养和收养养孙的有关法律。
本章5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收养的成立
第三节收养的解除
第四节有关收养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离婚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掌握离婚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和运用有关离婚的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的法律法规;掌握和运用离婚的法定条件;了解社会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离婚纠纷的类型,明确和掌握处理上述类型离婚纠纷的原则和方法。
本章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离婚的程序
第三节离婚的法定条件
第四节离婚纠纷的类型及其处理
第八章离婚的效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和运用离婚后的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原则与方法;对家务劳动的经济补偿和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明确离婚后探望权的设立和中止的法律和司法解释。
本章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离婚后的子女抚养
第三节探望权的设立和中止
第四节离婚后的财产处理
第九章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救助措施的机构职能;明确婚姻法所规定的社会救助措施的具体内容;掌握和运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财产的追偿制度;了解婚姻法中的制裁和执行。
本章3学时。
第一节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第三节婚姻法中的制裁和执行
第十章婚姻法的适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婚姻法的效力范围;了解民族婚姻的特点及法律与政策;掌握涉外婚姻的法律与政策规定;了解涉港澳台婚姻的政策。
本章3学时。
第一节婚姻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节民族婚姻
第三节涉外婚姻
第四节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的婚姻
第五节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台同内地公民的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