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
如何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
如何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正确方法抗真菌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影响皮肤、指甲、口腔等部位。
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预防感染的扩散。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外用药、口服药和静脉注射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抗真菌药物非常重要。
外用药一般适用于皮肤或指甲上的浅表感染。
常见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洗剂、霜剂、喷雾剂等。
使用外用药时,要先将患部彻底清洗,然后涂抹药物,按照医嘱的频率和剂量使用。
口服药适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肺真菌感染等。
口服药物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服用。
注意遵守用药时间,避免忘记药物。
静脉注射药物多用于重症真菌感染,如血液感染或全身性真菌感染。
静脉注射药物需要在医院进行,严格按照医嘱和护士的指导使用。
二、正确的用药方法1. 外用药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前,应该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确保患处干燥。
可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轻轻清洗,并用干净的毛巾轻拍干燥。
2. 口服药口服药物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用药。
饭前或饭后服用视药物而定,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
3.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需要在医院进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注射前要将药物检查清楚,确保药品没有异常,准确按照医嘱进行注射。
三、正确的用量和用药时长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遵循正确的用量和用药时长非常重要。
用量过少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真菌,用量过量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
预防真菌感染复发或抗药性产生,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全程治疗。
如果不确定用药的剂量和时长,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
他们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导。
四、注意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抗真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皮疹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他们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
孕妇怎样选择抗感染药
孕妇怎样选择抗感染药抗感染药主要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
此类药物也和其他药物一样,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外,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因此,患者尤其是妊娠期患者在使用抗感染药时要特别慎重,应尽量选择那些疗效确切,又对母体及胎儿比较安全的药物。
一般来说,孕妇患病用药时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①可用可不用药物的时候尽量不用,尤其是在怀孕的头3个月内,更应严格遵循这个原则。
②若孕妇必须用药时,应选用疗效好且对胎儿比较安全的药物,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并要尽可能地减少用药剂量。
③在妊娠早期,要禁止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在妊娠的中、晚期,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那么,孕妇怎样正确地选择抗感染药物呢?一、抗细菌药物的选择根据抗细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及有无致畸及毒性作用,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孕妇可以选用的抗菌素:①青霉素类:此类药物具有强效杀菌作用,对人体的毒性最小,没有致畸作用,也不会对孕妇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此药的不足之处是:其抗菌谱(抗菌范围)较窄,在酸性条件下药性不稳定;患者使用该药时易出现过敏反应且易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此类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羧苄青霉素钠等。
②头孢菌素类:此类药物比青霉素类药物的优点多,其抗菌谱广、在酸性条件下药性稳定;患者使用该药时不易出现过敏反应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音握)钠以及头孢三嗪等。
③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连、黄柏、金银花、苦参、茵陈、鱼腥草、蒲公英以及白花蛇舌草等。
此类中草药对盆腔炎、宫颈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但孕妇在使用这些中草药时,不可用药过量。
④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此类药物对胎儿无毒性作用,孕妇可适当选用,但应以局部使用为宜。
2.孕妇应慎用的抗菌素:①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西梭霉素、巴龙霉素等。
如何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如何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抗感染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许多人都感到困惑和不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以及如何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一、了解感染的类型和症状在选择抗感染药物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要治疗的感染类型和症状。
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等。
症状也会因不同类型的感染而有所不同。
通过了解症状,您可以更精确地确定您需要使用哪种抗感染药物。
二、了解抗感染药物的类型和用途抗感染药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等。
抗生素是最常见的一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许多细菌感染,如肺炎和尿路感染等。
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和毛霉菌感染等。
三、避免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会在感冒或做手术后,滥用抗生素,以期加速恢复。
然而,许多疾病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不仅无益于治疗,反而可能导致许多严重的后果。
使用抗生素之前,您应该确保症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根据症状,您的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并推荐最合适的药物选择。
此外,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遵守药物使用时长和次数等规定。
四、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同类型的抗感染药物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使用抗生素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呕吐、皮疹和过敏反应等。
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不适等。
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您应该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咨询医生。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尽快就医。
五、避免自行使用抗感染药物许多人喜欢自行购买抗感染药物,并在出现感染症状时自行使用药物。
然而,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使用抗感染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
总的来说,选择和使用抗感染药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用药原则抗菌药物在医学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抗菌耐药性的出现,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并进行用药时,必须根据一些原则来指导,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利用。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用药原则,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细菌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首先,选择抗菌药物的关键因素是细菌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可以选择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
对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可能需要联合用药以增加疗效。
二、细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敏感性测试其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细菌的敏感性测试是选择合适药物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于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敏感性测试来确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根据敏感性测试结果,可以选择对目标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耐药细菌的发展。
三、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除了治疗效果,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也是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肝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和个人耐药情况,权衡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四、合理用药与预防耐药性合理用药是抗菌药物选择与用药原则的核心。
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药物疗效下降,还会增加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来预防耐药性的发展:1.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感染等无细菌成分的疾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2. 使用最窄谱的抗菌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考虑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3. 使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遵循医嘱进行用药。
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疗程。
4.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手卫生、消毒等,避免感染的发生,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抗感染治疗是重症肺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份重症肺炎抗感染治疗指南,1200字以上:一、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早期采取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2.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抗生素选药要考虑到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以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疗程,并进行药物监测。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1.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对于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感染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首选药物;2.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3.氨基糖苷类药物:适用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并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4.硫胺类药物:适用于肺炎支原体、军团菌等感染;5.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6.复方磺胺甲硝唑:适用于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感染;7.其他抗菌药物:包括利福平、利奈唑胺等药物,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用。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适当使用联合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特别是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抗菌药物;2.个体化给药: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3.定期评估疗效:每日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变化,如果疗效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电解质等指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5.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果存在真菌感染的可能,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四、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和病情评估:1.疗程: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判断;2.病情评估: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象、痰液培养等指标的变化,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
碳青霉烯筛选或诱导SM(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的使用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子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s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CANCER 。2007;109(12):2615-22
上呼吸道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酿脓链球菌
下呼吸道(社区)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军团菌 支原体,衣原体
下呼吸道(院内)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沙雷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脑膜炎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B组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李斯特菌
注意特殊修正因子/特别是先期抗菌药物对细菌学的影响
47%
VRE
青霉素 结合蛋 白结合 力下降
•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 耐药菌株的出现与碳青霉烯等药物广 泛应用相关,造成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稀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
• 目前KPC酶已从肺炎克雷伯菌向肠杆菌属细菌、大肠埃希菌等其他 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传播
碳青霉烯 NO WORK
4种革兰阴性菌碳青霉烯耐药趋势
血常规及 中性分类
CRP NAP PCT?
区分感染、 非感染
帮助判定病 原体
CRP与急性炎症活动度和感染严重程度 有良好的相关性
(1)CRP值为10-50 mg/L表示轻度炎症 (2)CRP值升为100 mg/L左右表示较严重的疾病 (3)CRP值大于100 mg/L,炎症活动明显,细菌感
染严重
CRP的测定,可用来对下列情况治疗监测: (1) 在许多急性感染时,作为最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依据。 (2) 在高危病人缺少微生物学诊断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3) 在CRP下降至正常时,中断抗菌药物治疗。
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然而,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及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能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真菌感染时,首先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季巴胺类、酮康唑类、伊曲康唑类等,不同药物对不同真菌有不同的疗效,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遵循医嘱正确用药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规划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频次。
同时,应按照医嘱规定的疗程进行治疗,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能提前停药,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三、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途径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口服、外用、静脉输液等途径使用。
口服途径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真菌感染,外用途径适用于局部感染,而静脉输液适用于重度和广泛性感染。
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四、注意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下降或不良反应增加。
在用抗真菌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草药等。
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考虑其他更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五、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抗真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给予其他支持性治疗。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期间,还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六、避免滥用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滥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的出现,甚至使真菌感染变得难以治愈。
因此,在治疗真菌感染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并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
• 抗菌药: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 合成药物(磺胺和喹诺酮类)
• 抗生素: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 半合成抗生素。
• 抑菌药:是指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 药物,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
罗红霉素 的金葡菌有
克拉霉素
高效。
交叉耐药, 不耐酸,血 药浓度低, 不易透过血 脑屏障;胃 肠道反应, 新大环内酯
较低。
四环素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 分类 常见品种
抗菌谱
不良反应
与细菌核蛋白体
30S亚单位在A 天然 位特异性结 合,阻止aatRNA在该位 置上的联结, 从而阻止肽链 延伸和细菌蛋 半合成 白质合成。
四环素 土霉素 氧四环素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广谱。G+、G-、立克次 体、衣原体、支原体和螺
耐药菌多、生
旋体,对绿脓杆菌、病毒 物利用度差;
与真菌无效。
胃肠道反应、
二重感染、对
骨、牙生长的
抗菌作用强2~10倍,且 影响 、肝肾
对土霉素、四环素的耐药 损害、过敏反
金葡菌有效。
应。半合成品
种较少。 四环素耐药的金葡菌、链
分类
天然
半合 成
常见品种
链霉素 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抗菌谱
不良反应
广谱,对G-具高度 抗菌活性,对沙雷菌 属、产碱杆菌属、布 氏杆菌、沙门菌、痢 耳毒性、肾 疾杆菌、嗜血杆菌及 毒性、神经 分枝杆菌也具有抗菌 肌肉阻断作 作用。对厌氧菌无抗 用、过敏反 菌活性。绿脓杆菌对 应。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敏感。常 与β-内酰胺合用产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抗感染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抗感染药物不仅会减弱疗效,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等问题。
因此,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
一、遵循临床诊断及用药指南在使用抗感染药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临床医生应当遵循相应的临床诊断及用药指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不同的病原体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过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药物剂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尽量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三、注意调整用药方案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避免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治疗失败或出现毒副作用。
四、合理使用联合疗法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感染,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
联合疗法能够增加疗效、降低耐药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但联合疗法也存在一些风险,如药物相互作用、耐药性选择压增加等问题,因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防止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加剧。
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积极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杜绝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应按照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中途停药,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六、注重药物安全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指导进行用药,不要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报告医生。
《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要点1.局部应用适应症:成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主要适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急性喉炎等。
2.药物选择: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包括溶液、喷雾剂、滴剂、软膏等,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3.抗生素的应用:对于细菌性感染,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药物。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药物的更多效益和更少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对于病毒性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抗流感药物、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等。
5.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对于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
根据感染部位和真菌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6.药物使用的剂量和频率: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需要,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用药时机和持续时间,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7.药物安全和不良反应:在使用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有效但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应谨慎使用并监测患者的反应。
8.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包括明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掌握使用方法和剂量、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等。
9.携带者和传染源的管理:在对呼吸道感染进行局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携带者和传染源的管理,包括个人卫生、病原菌的隔离和消除等,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
10.专家共识的监管和更新:《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应根据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更新和监管,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提供了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的相关指导,包括适应症、药物选择、合理使用药物、药物安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疾病的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和复制来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数量。
在医疗实践中,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和常见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实验室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首先考虑病原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实验室敏感性试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哪种药物对特定的病原体最有效。
根据实验室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对病原体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来治疗感染。
药物的安全性除了药物的疗效外,药物的安全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毒性和肾毒性等。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副作用风险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用药经验和指南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指南也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医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临床指南的建议,综合考虑病原体敏感性、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特殊情况来做出选择。
常见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该类药物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等,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良好的耐受性。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一些β-内酰胺类药物已经失效,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考虑细菌的耐药情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特别对革兰阴性细菌和耐药细菌有效。
这类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坎地赛等。
然而,由于该类药物可能引起肾毒性和听力损害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要谨慎,并进行定期的肾功能和听力监测。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有效。
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合成来抑制细菌生长。
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土霉素、盐酸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
然而,由于该类药物可能引起牙齿和骨骼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儿童和孕妇中使用时需要注意。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有效。
这类药物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抗菌药的用药原则
抗菌药的用药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严格掌握适应证: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非细菌性感染无效。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确保患者确实存在细菌感染。
2.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以及病原菌的种类、耐药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还应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性,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能达到有效浓度。
3. 合理使用剂量: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成人和儿童的剂量有所不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4. 控制给药时间: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感染部位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为了保持体内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需要每天给药2-4次。
对于严重感染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长效制剂。
5. 遵循疗程: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和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轻度感染疗程较短,如5-7天;中度感染疗程较长,如7-14天;重度感染疗程可能需要2周以上。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尽量遵循规定的疗程,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6.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以评估疗效。
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有需要,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防止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是导致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
抗病药治疗病感染遵医嘱使用
抗病药治疗病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病药(又称抗生素)是一类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在使用抗病药进行治疗时,正确遵守医生的嘱托和用药说明非常重要,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针对抗病药治疗病感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一、了解抗病药抗病药是从微生物中提取或经化学合成得到的一类药物,用于防治细菌感染。
不同种类的抗病药对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在选择抗病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细菌的种类和药物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
二、遵医嘱使用抗病药1. 定时用药:按医生的指示,在规定的时间和剂量内服用药物。
如果因特殊原因错过服药时间,应尽快服用,并继续按计划用药。
2. 完成疗程:抗病药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起到最好的疗效。
即使症状已经好转,也不能中途停药。
如果疗程未完成,细菌可能未被全部清除,导致感染复发或产生耐药菌。
3. 不随意调整剂量:抗病药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的,不能随意调整。
如果感觉剂量过大或过小,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得到专业指导。
4. 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在复杂的治疗方案中,可能存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情况。
为了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可以制定用药记录表,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抗病药使用的注意事项1. 注意用药时间:在服药过程中,要保证用药时间间隔均匀,避免过长或过短的间隔。
如果漏服了某一次的药物,可在下一次服药的时间进行补充。
2. 饭前或饭后用药:一些抗病药需要在饭前或饭后使用,以确保药物吸收的效果。
医生会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用药时间来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用药。
3. 遵守存储条件:抗病药在储存方面也有特定要求。
一般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避免受到湿气、阳光或高温影响,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4. 注意不良反应:使用抗病药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出现过敏、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治疗感染,医生通常会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本文将探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一、抗感染药物的分类抗感染药物主要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四大类别。
1. 抗细菌药物抗细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根据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特定抗生素两类。
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适用于病原体未明确的感染,而特定抗生素则用于对特定细菌感染。
2.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例如流感和艾滋病等。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常根据病毒的类型和病情来确定,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3.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选择抗真菌药物时,需要考虑真菌的类型、感染部位和患者的免疫状况等因素。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和血吸虫病等。
不同类型的寄生虫需要使用不同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原则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时,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药物在临床环境中,医生经常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了解病原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2. 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是选择抗感染药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重症感染,通常会首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待病原体明确后再进行调整。
3. 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剂量和疗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三、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1.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常见的用药方式,能够方便地被患者所接受。
在口服药物时,患者应该按照医嘱的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并遵循饭前或饭后服药的要求。
2. 注射药物注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或无法通过口服给药的情况。
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由于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而引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是防止感染扩散的关键。
一旦疑似感染病例出现,医生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诊断,并早期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2.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污染物传播等途径,因此实施感染控制措施是治疗的重要步骤。
医院需要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和环境清洁等措施,以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3. 个体化治疗:医院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疗程安排等。
药物选择1. 抗生素:抗菌药物是治疗医院感染的主要药物。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等。
根据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引起的细菌耐药性。
2. 抗真菌药物:对于由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应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阿莫可卡比、卡泊芬净等。
选用抗真菌药物时,应根据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进行选择。
3. 抗病毒药物:某些医院感染可能由病毒引起,针对特定的病毒感染,可以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病毒的类型和敏感性进行。
4. 免疫增强剂:医院感染患者多为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免疫增强剂,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加速康复。
Conclusion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感染控制措施和个体化治疗。
针对医院感染的不同病原体,可以选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原体的种类选择适当的药物,并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和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和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及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类型:根据感染的类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2. 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选择:定期监测本地区常见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以指导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要慎重,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3. 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对于已知致病菌敏感的疾病,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以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干扰,并降低对耐药性菌的选择压力。
4.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菌药物:对于重症感染病例,可以考虑使用强效抗菌药物,如静脉给药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和环丙沙星类药物,以快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5. 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存在复杂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单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二、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1. 呼吸道感染:- 轻型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类药物。
- 中重型肺炎: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可选择青霉素类药物联合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2. 尿路感染:- 无合并症的膀胱炎: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
- 合并上尿路感染的膀胱炎:可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 男性复杂性尿路感染:首选β-内酰胺类药物。
3.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轻度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药物。
- 中度或重度感染:可选择抗Aquinon系抗生素(如环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社会药房常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 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流 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 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吸收较好。可分布于全 身组织及体液,扁桃体 及腺状组织好。半衰期 较头孢克洛长,因此可 一日给药 2 次。大多以 原型从尿排出。
有一项研究,头孢呋辛 被认为是头孢菌素中最 容易导致速发型超敏感 反应的药物。
G+、非典型菌、少量G抑菌剂
对某些分枝杆菌有效, 也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 菌
支衣原体、衣原体感染 方面,阿奇霉素更强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综合评价
难以溶于水,在胃中溶 解速度慢,对胃酸极不 稳定,制成肠溶剂型后 生物利用度受到一定影 响。
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 1. 对胃酸不稳定,口服
肝功能损伤等
为肠溶剂型
生物利用度好,血浆和 组织浓度高,可透入细 胞内,体内抗菌作用强, 半衰期长,给药次数少
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 肝功能损伤等 克拉霉素为CYP450 3A4 强抑制剂,注意药物相 互作用
1. 可用于治疗NTM和幽 门螺杆菌 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15元环,生物利用度好, 血浆和组织浓度高,可 透入细胞内,体内抗菌 作用强,半衰期长,给 药次数少,有抗生素后 效应
老年人群:发生肌腱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应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和老年人肾功能 下降引起的药物蓄积
儿童:可能会引起儿童骨、关节病变,18岁以下儿童一般情况应避免使用
喹诺酮类
药物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 星
莫西沙星
抗菌谱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综合评价
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 单胞菌等G-菌抗菌作用较 好,对G+菌活性较低。因 此不宜用于治疗以肺炎链 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为 主要病原菌的社区获得性 呼吸道感染。
抗真菌药物选择指南
抗真菌药物选择指南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时,医生和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感染的严重程度、真菌的种类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
本指南将主要介绍常见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更准确的治疗决策。
一、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是一种由念珠菌属(Candida)引起的常见真菌感染。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念珠菌感染可以分为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念珠菌感染和血流感染等类型。
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一线治疗药物通常为局部用的酮康唑(ketoconazole)或者盐酸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对于阴道念珠菌感染,更常用的是局部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阴道片(ketoconazole)或者非那甾醇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阴道片(fluconazole)。
而血流感染较为严重,需要使用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或者盐酸氟康唑(fluconazole)。
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由不同真菌引起的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属、皮表真菌等。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和水疱等。
对于局部病变较轻的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使用局部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ketoconazole cream)或者咪康唑乳膏(miconazole cream)。
对于广泛病变的情况,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或者氟康唑(fluconazole)。
三、肺真菌感染肺真菌感染主要由曲霉菌属(Aspergillus)引起。
对于轻度的肺真菌感染,一般采用口服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而对于严重的肺真菌感染,需要使用静脉注射的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或者阿米佐唑(amphotericin B)。
四、系统性真菌感染对于系统性真菌感染,需要较强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分类、药物使用原则以及常用的治疗药物等内容。
一、药物分类根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类型和药物作用机制,感染性疾病药物可以分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1.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
2.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嘌呤类、嘌呤类等。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3.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聚酮类、三唑类等。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克霉唑、伏立康唑等。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喹啉类、硝基咪唑类等。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华法林、多巴胺等。
二、药物使用原则在选择合适的感染性疾病药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药物:根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选用抗病毒药物。
2. 个体化用药: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抗生素使用原则: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产生耐药菌株。
4. 联合用药:对于疑难复杂的感染性疾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5.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三、常用的治疗药物1. 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肺炎、脑膜炎等。
2. 抗病毒药物: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艾滋病等。
3. 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克霉唑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青霉烯暴露是CRKP感染独立预测因子
碳青霉烯筛选或诱导SM(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的使用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子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s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CANCER 。2007;109(12):2615-22
皮肤软组织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酿脓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巴氏杆菌属
骨关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腹腔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球菌 杆菌属
尿道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球菌 金黄色葡菌球菌(腐生)
上呼吸道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酿脓链球菌
下呼吸道(社区)
快速衰减
半衰期约20-24 小时 ,可以快速反映治疗 效果
CRP价值
半衰期为19小时 CRP值的升高滞后 炎症活动变化12小 时左右
Reinhart K, et al. Crit Care Clin 2006;22;503-519
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感染性病原体
口腔
消化球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 放线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产生
菌 耐药 机制 大肠 杆菌 KPC 肺炎克 雷伯菌 KPC 产NDM-1耐 药肠杆菌 新德里1型 金属β-内酰 胺酶水解 铜绿假单 胞菌 非金属β内酰胺酶 水解 29% CRAB 金属β-内 酰胺酶水 解及外排 泵 61% 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 天然耐药 MRSA 青霉素 结合蛋 白结合 力下降 47% VRE 青霉素 结合蛋 白结合 力下降
(起始治疗恰当) Use optimal dosing (PD profiling)
(合适的剂量,PK/PD)----MIC
Select correct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o ensure antibiotic penetration at site of infection (合适给药途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
70
60.8
危重患者 2
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 不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
60
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 不适当初始抗生素治疗
病死率 (% )
50 P < 0.001 40
33.3 42.0
30
20 10 0
(31/51) (17/51) (71/169)
P < 0.001
17.7
(86/486)
1. Kollef MH, et al. Chest. 1998;113:412-20. 2. Kollef MH, et al. Chest. 1999;115:462-74.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急剧增加
PDR XDR MDR
广泛耐药
多重耐药 ≥3 类抗菌药物耐药
全耐药 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
仅1-2种药物(一般指多
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
25% 20% 15%
XDR鲍曼不动杆菌 (CHINET监测, 2006 – 2010年)
21.0% 17.0% 10.9%
10% 5%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
病原菌分布随尿路感染不同类型而不同 –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 变形杆菌、克雷白伯菌-尿路结石者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性生活活跃妇女
•
厌氧菌罕见,偶可见于复杂性UTI
经验用药, 我们能不覆盖大肠杆菌吗? 除非有特殊修正因子
粒缺伴发热经验性治疗的调整
经验性治疗疗效欠佳者应覆盖耐药阴性菌、 阳性菌、厌氧菌和真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1.
VAP应该及早进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 疗 VAP初识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常规选用恰 当抗菌谱的单药抗感染治疗、若考虑病
2.
原体为多重耐药致病菌可选择联合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中华内科杂志
HAP VAP经验性治疗策略
NO
YES
CID 2010; 51:S48–S53
肺部感染:铜绿、肺克、不动、金 葡 术后颅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不动杆菌、金葡菌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 中华医学杂志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
HAP 术后颅内感染:利奈唑胺、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碳青霉烯,联合使用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 中华医学杂志
G-菌比例较 早发性HAP 低
0
• 多为非多重耐 药菌 • 预后好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不动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2
3
5
入院时间
10
15
20
AT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388–416
脓毒症指南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sepsis:感染(确诊或拟诊)存在且合并 全身感染表现 severe sepsis:sepsis+继发于感染的急 性器官功能不全或组织低灌注 septic shock:severe sepsis+液体复苏 不能改善的持续低血压
初始头孢菌素类可改为碳青霉烯类,也可加用氨
基糖苷类、环丙沙星或万古霉素 初始碳青霉烯者不可忽略耐药革兰阴性菌,可选 用抗非发酵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 坦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 临床使用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
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碳青霉烯暴露史 ICU入住史 机械通气病史
XDR、PDR肠杆菌科细菌的抗 菌治疗
多黏菌素(国内无供应) 替加环素(常需合用)
磷霉素的联合治疗(多粘、替加、碳青霉烯、氨基糖
苷)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克拉维酸(对KPC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氨曲南+阿米卡星?(产金属酶包括NDM-1部分菌株
仍对此2药敏感)
研发中的新抗菌药
31
宿主:免疫受损、屏障破坏
菌群:广谱抗生素使用
非发酵菌分离病史
留置各类装置 晚发院内感染 所在病房非发酵菌流行
环境:医院环境尤其ICU
CID 2010; 51:S48–S53
非发酵菌成为HAP最主要分离菌
刘又宁 中国14家大型教学医院HAP临床调查
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率
刘又宁 中国14家大型教学医院HAP临床调查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率
刘又宁 中国14家大型教学医院HAP临床调查
专家共识
非MDR-PA的较轻症下呼吸道感染,没有基础 疾病,可给予充分剂量单药治疗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可在β-内酰胺类过敏
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时采用
非MDR-PA但有基础疾病或存在PA感染危险因
素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使用近期暴露的
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 盛吉芳
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
经验性治疗:根据病史、症状、
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得出初步诊断 ,评估可能病原体和耐药性后,病 情评估后使用抗菌药物。
目标治疗:感染部位、病原菌及
药敏已明确,有针对性的使用抗菌 药物。
不适当初始抗菌治疗将导致病死率显著提高
恰当的初始抗感染治疗
合适的抗菌药物选择
Matches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 of the organism to the antibiotic used(所选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敏感)
正确的时机、剂量和给药途径-- 确保感染部位达 到有效浓度
Choose an appropriate initial antibiotic therapy
抗生素,采用联合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肠杆菌科为可能病原体感染
YES 2.病情危重判断
1.产ESBL危险因素判断
NO
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 轻中度: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重症感染:碳青霉烯类 降阶梯治疗: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1.送培养尽可能获取病原学依据,转为目标治疗 2.监测症状、体征、血炎症指标变化
耐药率
6.4%
10.4%
100%
•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 耐药菌株的出现与碳青霉烯等药物广 泛应用相关,造成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稀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 • 目前KPC酶已从肺炎克雷伯菌向肠杆菌属细菌、大肠埃希菌等其他 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传播
社区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非典型病原体等 对于入院<5天内患者应给与社区感染相应的治疗 CAP<48h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SSA or MRSA 肠杆菌属 48h≤HAP 早期<5天
HAP 天数
HAP 中期≥5天 HAP 晚期
G+菌为主,
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适当初始抗菌药物治疗
体外敏感 感染部位能够达到有效浓度
根据PK/PD参数给药
抗菌药物PK/PD分类
分 类 PK/PD 参数 药 物
时间依赖性 %T>MIC (短PAE)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 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恶唑烷酮类、氟 胞嘧啶 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 、替考拉林、氟康唑、阿奇霉 素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 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