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

这首词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深度表达。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从文学角度来看,《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词中通过对月夜的描写和对亲人千里之外的感叹,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

苏轼的诗词造诣深厚,他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从情感表达方面来看,《水调歌头》是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这种孤独的情境和对胞弟的思念之情相互交织,形成了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词中表达的思念之情,是作者对胞弟的深厚感情的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和反思。

从思想价值角度来看,《水调歌头》也是苏轼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但同时,他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是苏轼诗词的重要特点之一。

从文化意义方面来看,《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之作。

它不仅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宋代社会、文化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情感和思想价值。

通过对其深入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励志古诗词《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是一首知名的古诗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诗的主要内容叙述的是明月和清风的情景,描述了青年人在思念中对地理和历史的回忆。

水调歌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耕雨阡陌事无成,角余声啾啾成叹息苏轼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抒情图景。

他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地将景物、动植物、地理景观融为一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思。

全诗以“水调”为桥梁,将青年人在自身思考与理想中所总结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连接起来,以一种内外相对的情趣,把诗人的内心追求和深沉的思想完美展示出来。

诗中,第一句“水调歌头”运用了俏皮的双关语,既有“歌颂”的意思,也可以指“曲调”。

紧接着,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清新明媚的自然景物,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青年期的憧憬,也暗含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后边四句描写青年人的奋斗,勤劳耕耘,努力获得欢乐,不畏饥寒苦难,将爱情与理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生活状态,令读者深受感动。

最后一句里苏轼把自己的思绪完美一笔带过,用“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抒发了沧桑、慨叹之情;以“耕雨阡陌事无成,角余声啾啾成叹息”告诉人们,努力和奋斗,是获得自己人生追求的必由之路。

当苏轼以高雅的语言和清新自然的气氛,将景物、情思和理想融会贯通,以歌颂的笔触,将自己的信念表达出来时,那种浓浓的唯美情思真是难以言表。

《水调歌头》的意境清新,语言抒情,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形都令人震撼,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文学天赋和高超的文学功力,正可谓文学的杰作。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注释]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绮户:雕花的门窗。

婵娟:美女。

此处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月色美好。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①[北宋]苏轼丙辰②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水调歌头》原文与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与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与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篇一原文: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

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

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

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

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

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

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赏析:这是一首充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词。

作者赵秉文,自号“闲闲居土”,金代著名文人,处世颇有太白遗风,故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喻之并有诗文相赠,于是,赵秉文写了这首游仙词予以作答,表现了词作者本人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

古文云:“诗本性情。

若系真诗,则一读其诗,而其人性情,入眼便见。

”(明·江盈科《雪涛诗评》)这首词便是如此。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坛佳话引发开来。

“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贺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号四明狂客。

“谪仙人”指唐李白,传说贺知章初见李白文章,惊为天人所作,故称之为“谪仙人”。

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来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谪仙人”来自比,语句双带,一举两得。

“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意为因“俗缘未尽”,所以仙人谪落凡世,与首句相联。

“我欲骑鲸归去”三句,典故颇多。

“骑鲸人”仍指李白,传说李白死后骑鲸归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称“海上骑鲸客”。

“神仙官府”缘自唐顾况集《王源诀》:“下界功满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

”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样要受管束,“嫌我醉时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谪去仙籍,反倒自在。

“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是以“谪仙”身份,对还是仙人的人们谈大彻大悟的感慨。

上片围绕“谪仙”层层展开,从古到仙,浑然一体。

下片承上片,进一步发挥词人的丰富想象,“倚长松,聊拂石,生看云”区区九字,一幅地仙游乐图跃然约上,这种优美闲适的生活多么让人羡慕!然“忽然”二字,急转笔锋,由静至动,以紫毫之笔,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当书,这时的词人是多么狂放咨意!“寄语”三句,化用古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闲闲居士”乃词人自号,意思是用沧浪之水洗净尘世间的肮脏与不平,还一个清白人间,抒了作者的高远理想。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水调歌头》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水调歌头句子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句子赏析《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名人,他的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其中《水调歌头》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下面是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七绝词,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望舒的方式叙述了一个离别的场景,情感的表达真实而深入。

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直接揭示了诗人目睹离别之情的现场。

明月作为一个恒久不变的自然现象,与离别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把酒问青天”则意味着诗人对天地万物的呼唤,抒发内心的苦痛和无奈。

随后的几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困惑和茫然无措。

诗人并不知道眼前的离别是天意还是凡人之事,尤其是对于离别的时间和地点也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几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离别的恐惧之感。

诗人希望通过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这里寓意着过去的荣华富贵,同时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随后的几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通过起舞弄清影,诗人在表达对离别人的思念之余,也展示了自己内心的纵情欢乐。

然而,“何似在人间”则表明诗人认为人间的乐趣和欢愉都无法与天堂相比。

接下来一段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远离家园后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眠之夜。

通过对于离别之情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的情感。

最后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对离别之情的总结。

诗人认为离别本就是人生的常态,不应该有恨,而是应该淡然面对。

同时也暗示了悲欢离合的必然性,像是在提醒人们要坦然面对离别的现实。

《水调歌头》通过苏轼婉约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与心理变化。

这首词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音乐家改编为歌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诗词《水调歌头》赏析

诗词《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
(北宋)苏轼
1.从内容上讲,本首词上片对月饮酒,感怀身世;下片对月怀人,思念亲人。

2.这首词上下片的过渡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弄”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凄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无眠”的表达效果:“转”和“低”准确生动的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词人的忧伤。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像月亮有圆有缺一样,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两全”,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道出了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哲理。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说: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即使你我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6.主旨:这首词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其实是在问人生。

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15篇

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15篇

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15篇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1原文: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1/1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译文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往南飞。

带着酒壶和客人们一起登山去往哪里呢?当然是找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

人世间难得一笑,还好有紫萸*可以摘下来插满头,尽兴而归。

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可惜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为了庆贺重阳节,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请不要再推辞不喝了。

人活着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非要奔波劳碌,到最后还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无穷无尽。

如果能够明白,就不会再有危机感。

你去问问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短暂而泪沾衣襟。

注释隐括:指对原有作品的内容、语言加以剪裁、修改而成新篇。

结客:和客人们一起登山。

尘世:即人生。

紫萸:即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酩酊:大醉貌。

赏析: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

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

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且看杜牧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杜牧偕友登齐山,良辰美景,使这位平生抱负未展的晚唐诗人感到难得的欢愉。

然而当夕阳西下时,又触动了作者人生无常的愁苦。

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因为人生之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

现在来看此词。

一江秋水,天光云影徘徊其中。

万里长空鸿雁初飞,正值重阳。

“携壶结客何处?”一问。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集合10篇)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集合10篇)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集合10篇)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1原文: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元代:王恽将军报书切,高卧起螭蟠。

悲欢离合常事,知己古为难。

忆昔草庐人去,郁郁风云英气,千载到君还。

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

路漫漫,天渺渺,与翩翩。

西风鸿鹄,一举横绝碧云端。

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烟原上,沙晚不胜寒。

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

译文:将军报书切,高卧起螭蟠。

悲欢离合常事,知己古为难。

忆昔草庐人去,郁郁风云英气,千载到君还。

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

路漫漫,天渺渺,与翩翩。

西风鸿鹄,一举横绝碧云端。

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烟原上,沙晚不胜寒。

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

注释:将军报书切,高卧起螭(chī)蟠(pán)。

悲欢离合常事,知己古为难。

忆昔草庐人去,郁郁风云英气,千载到君还。

歌吹展江底,长铗(jiá)不须弹。

螭蟠:亦作“螭盘”。

如螭龙盘据。

长铗:指长剑。

铗,剑柄。

路漫漫,天渺渺,与翩(piān)翩。

西风鸿鹄,一举横绝碧云端。

自笑鹡(jí)鸰(líng)孤影,落日野烟原上,沙晚不胜寒。

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

鹡鸰:《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后以“鶺鴒”比喻兄弟。

赏析:纵观全词,气势雄浑,悲壮慷慨,大处着笔,有高屋建瓴之势,小处作结,读者可以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去体味人生的百态。

吴梅在《词学通论》中称王恽词“精密宏博,自出机杼”,于词可见一斑。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水调歌头·游泳近现代: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

,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 琼楼玉宇: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⒀共:共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⒁婵娟:美丽的月光。

这里指明月。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鉴赏家和理学大师。

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至今,为后人所广泛赏识和传颂。

其中,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动人心弦的作品。

下面将为您呈现苏轼水调歌头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广为传诵。

首先,诗中通过对“明月”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明月作为一种象征,不仅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其次,诗人通过对“乘风归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富贵的疑虑。

他在充满诗意的宫阙之中,却感到寒冷和无力,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无和束缚。

然后,诗人以水调的形式和琼楼的意象,创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他借助起舞和转阁等意象,突出了与人间的对比,以至无法入眠的明亮照耀世间或许比人世间还要美好。

最后,诗人以人生离合的喜悲和月亮的圆缺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然而,他在结尾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长久人世的期许,同时也对人间的美好祈愿。

总体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独到的观察力。

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即时的情感和心境,又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与思索。

这就是苏轼水调歌头的原文及赏析,若想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辞章妙句,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深情雅志。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参考一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⑴,欢饮达旦⑵,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⑶。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⑷。

不知天上宫阙⑸,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⑹,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⑻。

起舞弄清影⑼,何似在人间⑽?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⑾。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⒀。

但愿人长久⒁,千里共婵娟⒂。

【白话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月,诗人从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第一大段,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浮想联翩。

他当时可能略带醉意,竟不知道月亮是何时出现的,居然端着酒杯,反而去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优秀8篇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优秀8篇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优秀8篇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篇一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篇二月亮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从远处拿酒杯。

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也不知道几月几时。

我愿乘御风回天,我怕在细玉的楼阁里,经不起九天寒气。

跳舞找出影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月亮变成了猩红色的亭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窗上,照着昏昏欲睡的自己。

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人走了才是圆的?人们有悲伤和快乐,他们分离又重逢。

月亮有阴有阳,有盈有亏。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即使在过去。

我们希望彼此长寿,以分享这优美的月光的美丽,即使我们相隔万里。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自然风光中,月亮是非常浪漫的,它能激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弯新月会使人想起初生的萌芽;满月会让人想起美好完整的人生;明月会让人想起光明磊落的人格。

人类很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都集中在月球上。

水调歌头的原诗翻译以及赏析

水调歌头的原诗翻译以及赏析

水调歌头的原诗翻译以及赏析水调歌头的原诗翻译以及赏析《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对世事的豁达,全词心情从伤心抑郁,心有郁结到乐观豁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调歌头》原诗翻译以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原诗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该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每一首古诗词曲,都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1、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2、达旦:早晨;白天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但:只。

5、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1[元]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释:【1】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

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

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

三门之广,约三十丈。

”【2】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3】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其地不名一处。

【4】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5】尘寰(huán):尘世。

【6】溃:洪水旁决日溃。

【7】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

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8】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

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9】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10】杳(yǎo):此指高远。

【11】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

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12】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13】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

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14】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5】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6】挝(zhuā):敲击。

【17】银山:代指涛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②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③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④不胜:不堪承受。

⑤弄:赏玩。

⑥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⑦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⑧共:共赏。

⑨婵娟:美丽的月光。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
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各自珍重,平安康健,可远隔千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写作背景:】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评析】
本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宇宙和人生
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

“归去”,作者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
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
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
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练习题】
1.这首词是借什么怀恋亲人的抒情之作?1;月亮
2朗读这首词,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C.舒缓深沉
A.激越雄壮
B.乐观豪迈
C.舒缓深沉
D.柔和亲切
3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5.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