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件综述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况(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况(农业经济学课件)

三、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与发展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80 85 90 95 00 05 10 GDP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农业发生了显著的 增长,实现了总产值 的连续快速增长。近 年农业GDP达到10万 亿左右的水平。
三、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与发展
70000
四、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土地产权改革及规模化经营 2 农产品价格问题 3 农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 4 农村社区的环境问题 5 农村地区的城镇化问题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一,农业为所有劳动力和人口提供食物 和基本生存物质。
第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其它产业的重要 劳动力来源。
第三,农业为国民经济其它行业提供战略 回旋和缓冲条件
(二)农业为其它行业提供原材料或初级产品
1
纺织
2
造纸
3
制糖Biblioteka (三)农业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前提
(三)农业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前提
农业经济学认知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况
MU LU
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农业的基本情况 3 中国农业的增长与发展 4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问题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世界及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农业政策,进行农业问题分析 3 素质目标: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
思政目标:热爱农业 热爱生命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80 85
粮食产量
90 95 00 夏收粮食产量
05 10 秋收粮食产量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二、“三农”问题成因
3、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促进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主要制度安排
制度基础:计划经济体制 1、户籍管理制度: ➢ 把人口分为:农业户和非农业户 ➢ 颁 布 时 间:1958年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1、政策背景
2、政策内涵 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
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 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 实施时期: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后期 ➢ 制度弊端: 忽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 忽视农产品供求调节的市场作用 促进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谢谢!
8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一)“三农”问题的生成逻辑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 基本症结:在于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化采取的向重工业 倾斜战略,以及由此构建的阻止城乡、工农要素流动的 一系列制度。 • 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 想进入城市,但政府仍未改变分割城乡、限制要素流动 的政策取向。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组织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组织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现在有验收合格 的119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各省 区分布情况见表2-1。数据显示,我国产业化龙头企业主 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龙头企 业数量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区位优势对企业发展 和扩展的影响。
四、一类特殊的私营农业经济组织:乡镇企业
二、推进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
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组织在经济制度变迁中具有内在的显著价值。在西 方社会,工会作为工人的重要组织,在维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农村, 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关系建立和维系的基本组织形式。 长期的宗族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合作,导致了中国社会存在某种“内卷”秩序 和特征。[ 李维森,经济学与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这是和西方农 业经济组织存在的区别之一。
第二节农村经济组织基本情况
一、农户作为基本经济组织的发生: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
在传统社会,农村经济组织是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因此,家族成为经 济组织的典型形式。建国以来,虽然经历了多次农村经济组织改革,但是在 事实上仍然是以村落和生产队为基本单位。而后来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 公社,这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组织发展方式。这种组织发展模式由于缺乏效 率很快引发民众的反对。这直接导致中国开启农村生产经营制度改革,就是 确立农户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性组织。
第三节农村经济组织的类型
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事实,政府及有关方面发现通 过行政力量主导下的经济组织具有效率较低的特征,但 离开政府监管的组织存在诸多风险。不同组织具有显著 的特征,需要对不同组织采取不同的管理和规制措施。 因此,对这些组织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必要的 。
一、自发性组织与规制性组织

农经工作ppt课件

农经工作ppt课件

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 工、流通等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
农业市场竞争力问题与对策
总结词
农业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发展的 重要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来提升。
培育农业品牌
通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 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 美誉度。
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
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扩大 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 占有率。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
农业绿色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业现 代化成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 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农业绿 色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 势,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 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农经工作ppt课件
目录
• 农业经济概述 • 农业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案例分析 • 农业经济问题与对策 • 农业经济未来展望
01
农业经济概述
农业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经济的定义
农业经济是指与农业生产活动相 关的经济体系,包括农业生产和 农业经营等方面。
农业经济的特点
农业经济具有地域性、季节性、 风险性等特点,与自然环境、气 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管理
农业生产计划制定
01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农业
生产计划。
农业生产组织与实施
02
阐述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特点和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成本控制
03
介绍农业生产成本构成、控制方法和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提高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农业经济学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经系
2021/8/17
1
学科简介
我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历史源远流长
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组和1939年 秋设立的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组。
1952年合并入南京农学院农经系,直至目前的南京 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果从1920年美籍教授卜凯(Buck)等来金陵大 学讲授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等课程算起,农林 经济管理专业已有80多年的历史。
2021/8/17
8
课程纲要(六之四)
第七章 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3学时)
农产品贸易的特性
农业保护政策
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WTO与我国农业
农产品贸易的构造变化
第八章 农业关联产业与食品体系(2学时)
农业关联产业与食品体系的概念 农业关联产业的展开理论 食品工业与食品流通业的产业组织 案例分析
Cramer Jensen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Agribusiness
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Cramer Jensen著,张世龙译:农业经济学 台湾西书出版社
2021/8/17
13
2021/8/1710课程纲要(六之六)第十一章 世界的人口与粮食安全(3学时)
粮食安全问题的三要素 人口爆发与人口转换理论 世界的粮食生产 世界的粮食分配
第十二章 外国农业经济(6学时)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概略 美国农业经济 日本农业经济 西欧农业经济 印度农业经济
2021/8/17
WTO与中国农业
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讨论
农村调查与实践(实习)
2021/8/17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完美版PPT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完美版PPT
含义与影响因素 零售市场 农贸市场 超级市场与农产品连锁经营
3.1农产品期货市 场的产生与发展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 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3.农产品期货市场
3.2农产品期货市 场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及构成 农产品期货市场特性
3.3农产品期货市
功能
场的功能与作用
作用
4.1国际贸易 的基本理论
内涵与特性 农业信息市场的主体及其作用
9.4中国农业信息 化的发展与完善
农业信息化现状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第三篇,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10.1农业家庭经 营的争论,历史演 变与国际经验
10.农业家 庭经营
10.2家庭经营作 为农业主要经营 形式的理论分析
10.3农业家庭 经营的兼业化
2.1市场与 流通概述
市场与流通的含义 农产品流通特点与渠道
2农业保护政策发展与演变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与战略调整
扩第22W.大三农TO市 篇有产场,农关准品业农入微产现,观品消货经贸除济易市非组的关织基税本壁规垒则2批.2发农市产场品 农场业与自然流资通源日益减少和恶化
概念和重要作用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理论模式
概念与类型 形成的原因 转移的特点 转移面临的困难 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与加快农业剩余 劳动力转移
概念与指标的计算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因 影响因素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产生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绩效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障碍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农业经济》课件

《农业经济》课件


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生态效益的考虑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农业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农业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合作
通过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提 高整体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 产者的合法权益。
CHAPTER
04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02
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农业经济学定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交 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关系的科学。
主要包括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 研究和历史研究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 供求、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农业经济》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农业经济概述 • 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 农业经济的基本问题 •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 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农业经济概述
农业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经济的定义
农业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 的经济形态,包括农、林、牧、 渔等产业。
农业经济的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区域内的农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 的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 程。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农产品进口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与实践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农业成为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南南合作的意义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缩小 南北差距、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南南合作的实践
发展中国家间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业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的合作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需求量。
农业供求关系:均衡与非均衡。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与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
01
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价格波动
02
季节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异常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预测
03
基于历史数据、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农业市场失灵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规模不经济等 。
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来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资源配置。
农业税收影响
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分配,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 结构的优化。
农业税收政策的问题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者减少投入和提高价格,对消费者造 成不利影响。
农民收入来源与增长途径
农民收入来源
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等多元化收入来源 。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目录
• 农业经济学概述 • 农业市场与供求关系 • 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 • 农业政策与农民收入 •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第十一章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二、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三、农产品需求弹性
四、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二)农产品需求原理
农产品需求曲线
第一节 农产品需求
一 、农产 品需 求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农第产二品部需分求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三、农第产三品部需分求弹性
四、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农产品需求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二)农产品供给原理
四、农产品第供四给弹部性分 五、影响农产品第供五给弹部性分的因素 第三部分
内容: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某 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 向变化。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 ,农产品的供给量随其价格的升高 而增加,随其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第二节 农产品供给
一、农第产品一供部给分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第一节 农产品需求
一、农第产一品部需分求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二、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三、农产品第需三求部弹分性
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四、农产品需求第弹四性部的分影响因素
第一节 农产品需求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农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包括市场导向、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023
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等。
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与规划
1 2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含义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是指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农业内 部各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
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原则
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 原则等。
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体 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 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 性。
农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农业法规的制定
农业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农业生产经营和管 理行为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制定农业 法规需要经过立法程序,确保法规的合法性 和权威性。
农业法规的执行
农业政策的类型
农业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政策手段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等;按照政策目标可以分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等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 证和民主决策等环节,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农业政策的实施
国际交流是促进各国农业政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 国际会议、派遣访问学者、建立合作项目等方式,可以了 解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 本国农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极大提高; 农民生活到达富裕;
•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 1、衡量农业兴旺程度的指标
2、反映环境良好程度的指标
3、富裕文明的指标
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一、国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美国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 等国
——国情: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实现农业现代化:先农业机械化,
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开展可以证实。
3、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 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 (P33〕
• 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开展的高 效系统。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的协调
• 世界性: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
• 历史性:随时代开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 ——国情:工业相对兴旺,劳动力和耕 地资源都不太丰富
• ——二者并举,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现 代化并进,物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共同提高。
二、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 农业现代化道路
• 国情:一国的地理、环境、人口构 成、自然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习 俗、科技水平及国民经济开展水平 等。
〔一〕生产技术现代化 〔二〕生产手段现代化 〔三〕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1、生 产 技 术 现 代 化
•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 生产率
•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
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 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PPT课件
5
0.2.1.2 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 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首先是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 大化的要求。
也符合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 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 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 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 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PPT课件
25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也以德国农业经营学派 思想为基础,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有关方 面的研究较为活跃。
黑兹(W. M. Hays)、韩德(T. F. Hunt)以 “农家访问法”、“个案法”研究农场管理;
华伦(G. F. Warren)用“调查方法”研究农场 经营成败的原因;
司皮门(W. J. Spillman)应用“统计方法”分 析农场资料;
PPT课件
20
0.3.3.2 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
特奥多·冯·戈尔兹(Theoder Freiherr von der Goltz),他曾任耶拿大学、波恩大学等校的教授, 在李比希影响下研究农学,曾讲授过农业经营学、 土地评价学、农业簿记、农业政策、农业制度、 农业史等,1886年出版了《农业经营学》,他力 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 到经济学。
美 国 的 伊 利 ( R. T. Ely) 和 莫 尔 豪 斯 ( E. W. Morehouse)1924年发表《土地经济学原理》, 论述了涉及土地经济学的各种问题,是最早和影响 最广泛的土地经济学著作之一。
泰勒(H. O. Taglot)的《农业经济学概论》和博 伊尔(I. Boyle)的《农业经济学》都是20世纪20 年代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 著作。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 以科技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品质,改进生产方法、 管理水平
• 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增加农用 工业物品和能量的投入
• 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化水平 • 改进耕作制度,改良土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业规模经营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经营 •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
• 二、农业的特征 • 1、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
交织
• 2、一般特征 •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命体 •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 生产空间的分散性与地域性 • 具有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和特点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一、概念 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 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表层面;主 要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 素构成。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
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 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 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 二、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属性
• 一、农业的分类 •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 三色农业 • 等等

农业经济学课件 (10)

农业经济学课件 (10)

我国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承包耕地所有权、使用权与产权的矛盾; 二、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矛盾; 三、城乡二元结构与经济一体化的矛盾; 四、小生产与大市场,粮食的买难与卖难交替循环的矛盾; 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负担不断加重的矛盾; 六、封闭的社区结构与大开放大流通的矛盾; 七、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 八、相对贫穷与共同富裕的矛盾; 九、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科学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 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的矛盾。
三农问题
l
基层干部的心声:
几年前,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原党委书记李昌平曾上书总 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l
国家领导人的心声: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问题
思考题
1、你能说出几个你困惑的农业中的经济问题吗?
2、你希望从农业经济学中学到些什么? 3、请说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
四、为什么学习农业经济学
图1-1
中国耕地1.23亿
世界农业生产的流程与食物供给 薯类及其他
农 用 地 48 亿 hm2
耕 地 14 亿 hm2 草 地 34 亿 hm2
谷物20亿吨 饲料8亿吨 牧草野草
食用12亿吨 猪鸡等 肉奶蛋
35 % 50 % 15 %
食 物 能 量 供 给
牛羊等
五、相应的农业经济问题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形成与发展
20世纪以后
•学科分化加快,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综合化增强 •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 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突破原来意义上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经问题 •完全打破了原来的框框,更加迫近了农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 30年代) 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 世纪末20世纪初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 的新趋势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 发展的新趋势
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 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 化不断得到增强 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 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 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 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 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 业经济问题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的方法 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调查研究 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思考题:
简述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 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农业 农村 农民
重点
农业的地位和贡献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
“三农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农村 第三节 农民 第四节 “三农”问题
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要点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经济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
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 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 用的科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 规律
见图1-2
图1-2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雷海章主编的《现代农业经济学》 教材共分5篇20章。
章序及学时分配(见下页)
总论
(4学时)
农业 农村 农民
(6学时)
农业生产要素总论、农业自然资源
(学时)
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 一向为人们所重视(见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引入了西方的经济学说 和农业经济学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 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 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 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 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 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
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 三”
“讲一”:精讲 “学二”:博学 “考三”:宽考
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课程学习教材
➢ 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3年7月
参考教材
➢ 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
➢ 李秉龙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3年
经典著作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 务印书馆,1999
[日]速水佑茨朗, [美]弗农.拉坦:《农业 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 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期刊与年鉴
期刊
➢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 ➢ 《农业经济学》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 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地使用权流转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并推广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农产品供求均衡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外延: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
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 业)。有的国家把 “农业前部门” 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 统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了一个由 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组 成的产业系统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 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 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 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 贝尔讲演” )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二)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年鉴
➢ 《中国农业年鉴》(历年) ➢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第一章 总论
重点 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要点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农业资本
(4学时)
农业科学技术
(4学时)
农产品市场供求
(6学时)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4学时)
农产品价格与农村消费市场
(6学时)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4学时)
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4学时)
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4学时)
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
(4学时)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区域发展
(4学时)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 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三” 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研究 ➢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课程地位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
第一节 农业Agriculture
要点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农业新概念 农业的特征 农业的地位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农业问题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
门,在现代社会中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 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 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 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 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