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Bootloader 设计基础

合集下载

实验一 Bootloader的设计与移植实验讲义

实验一 Bootloader的设计与移植实验讲义
实验一 Bootloader 设计与移植
实验一
BootLoader 的设计与移植
东南大学嵌入式工程中心 2011-08
当完成用户程序的编译并下载到目标板上运行时,总是要首先进行存储器的映射,然后 通过 ADS(或 SDT)调试环境下载,显然,这个过程对普通用户来说显得特别烦琐,然而, 要在裸板(没有任何程序的系统板)上调试运行程序,也只能采用这种方法。如果能在用户 设计的系统板上烧写一段 BootLoader 程序,就可以将该过程屏蔽起来,让用户通过一些简 单的操作,就可完成程序的下载、调试等工作,这就是我们要在裸板设计与移植 BootLoader 的原因与意义所在。
由于时间关系,移植的是华邦开发板上自带的BootLoader,这样就不需要对硬件平台 的初始化工程进行修改。 1、 Bootloader 的下载 方法一: A、 建立超级终端。打开开始菜单/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建立一个终端。名字自拟,选择连
接时使用 com1,确定。然后选择每秒位数 115200,数据位 8,停止位 1,其它选择无。 B、上电后按下“ESC”键进入 bootloader 调试模式
这在我们这短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实验中对 Bootloader 只进行简单的修改比如说 进入 Debug 模式的等待时间,在载入过程中控制 LED 闪亮等等。整个过程我们主要修改 Bootloader.mcp 中的 Command.c 文件.(修改时注意,不要将 Bootloader 等待时间设置过长; 编写好程序之后,务必严格进行逻辑检查,不要出现死循环!!!否则后果很严重)
负责以以太网接口向 flash 里面固化程序
Shell.mcp
BootLoader 里面 shell 命令的解析
zlib.mcp

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_马学文

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_马学文

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 的设计与实现马学文1,朱名日1,2,程小辉1 (1. 桂林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系,桂林541004;2.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长沙410083)—97—作者所承研的项目中硬件平台是基于ARM7TDMIRISC 内核的三星公司S3C4510B 微处理器,采用的嵌入式Linux 系统为uCLinux。

系统有64MB SDRAM, 其地址从0x 0800.0000 ~0x0bff.ffff, 还有32MB Flash, 其地址从0x0c00.0000~0x0dff.ffff。

32MB Flash 具体规划如下:从0x0c00.0000 开始的第1 个1MB 放Bootloader,从0x0c10.0000开始的2MB放Linux kernel, 从0x0c30.0000开始的余下部分都给rootdisk。

64MB SDRAM 启动后的具体程序分布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图2 64MB SDRAM 的程序分布示意图Bootloader 一般有几个文件组成。

先是START.s,也是唯一的一个汇编程序,其余的都是C 语言写成的,START.s主要用来初始化堆栈:_start:ldr r1,=StackInit /* r1 是参数字符串的地址*/ldr sp,[r1]int main().equ StackInitValue,_end_data+0x1000/* 在连结脚本中指定4K __end_data*/StackInit:.long StackInitValue.global JumpToKernelJumpToKernel: /*拷贝内核的代码*/mov pc, r0 /*获得Kernel 地址*/.global JumpToKernel0x /*用来扩展内核*/JumpToKernel0x: /*拷贝获得的扩展内核*/mov r8, r0mov r0, r1mov r1, r2mov r2, r3mov r3, r4mov pc, r8.section“.data.boot”.section“.bss.boot”其中main 函数的C 语言实现过程如下:int main(){U32 *pSource, *pDestin, count;U8 countDown, bootOption;U32 delayCount;U32 fileSize, i;char c;char *pCmdLine;char *pMem;init(); /*初始化Flash 控制器和CPU 时钟*/EUARTinit(); /*串口初始化*/EUARTputString("\n\n Linux Bootloader\n"); /*打印信息*/ EUARTputString((U8 *)cmdLine); /*command_line 支持, 用于定制内核*/EUARTputString("\n\n");用command_line 可以给内核传一些参数,自己定制内核的行为。

BOOTLOADER编写实验

BOOTLOADER编写实验
9

基础知识
用来控制 BootLoader 的设备或机制
串口通讯是最简单也是最廉价的一种双机通讯设备,所以往 往在BootLoader中主机和目标机之间都通过串口建立连接, BootLoader 程序在执行时通常会通过串口来进行 I/O,比 如:输出打印信息到串口,从串口读取用户控制字符等。当 然如果认为串口通讯速度不够,也可以采用网络或者USB通 讯,那么相应的在BootLoader中就需要编写各自的驱动。
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 调用应用程序或启动内核
14

基础知识
Stage 1初始化流程图
stage 1的功能: RAM初始化, 设置各个部件的时钟和片选, 将BootLoader拷贝到RAM中,设 置堆栈,调用Stage 2。 注意:在本阶段,特别是在堆 栈设置之前,进行函数调用 (也有些汇编子程序不需要使 用堆栈)或者使用堆栈保存数 据将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通过串口设置下载地址和下载的长度 (用于缓冲接收的数据), 下载更新的Boot Loader
接收下载的数据
确认下载的数据
调用I28f320_Prog_Main 将数据写到FLASH中
返回
17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18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
Bootloader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基本功能 包括那些? 简述典型Bootloader的框架;
JX44B0实验系统教案 实验系统教案 BOOTLOADER编写实验 编写实验
武汉创维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0-11-19
提纲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4 5 6 7
预备知识

什么是bootloader-PPT课件

什么是bootloader-PPT课件

Boot Loader 的 stage1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以执行的 先后顺序): • 硬件设备初始化; • 为加载 Boot Loader 的 stage2 准备 RAM 空间; • 拷贝 Boot Loader 的 stage2 到 RAM 空间中; • 设置好堆栈; • 跳转到 stage2 的 C 入口点。
下图1就是一个同时装有 Boot Loader、内核的启动 参数、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的固态存储设备 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图。
图1 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
3. 用来控制 Boot Loader 的设备或机制 主机和目标机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建立连 接,Boot Loader 软件在执行时通常会通过串 口来进行 I/O,比如:输出打印信息到串口, 从串口读取用户控制字符等。
Boot Loader 的 stage2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以 执行的先后顺序): • 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 • 检测系统内存映射(memory map); • 将 kernel 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 flash 上读到 RAM 空间中; • 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 调用内核。
3.1 Boot Loader 的 stage1
启动加载(Boot loading)模式:这种模式 也称为"自主"(Autonomous)模式。也即 Boot Loader 从目标机上的某个固态存储设备 上将操作系统加载到 RAM 中运行,整个过程 并没有用户的介入。这种模式是 Boot Loader 的正常工作模式,因此在嵌入式产品发布的 时侯,Boot Loader 显然必须工作在这种模式 下。
通常,Boot Loader 是严重地依赖于 硬件而实现的,特别是在嵌入式世 界。因此,在嵌入式世界里建立一 个通用的 Boot Loader 几乎是不可 能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对 Boot Loader 归纳出一些通用的概念 来,以指导用户特定的 Boot Loader 设计与实现。

bootloader的编写

bootloader的编写

bootloader的编写
编写一个bootloader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了解计算机架构
和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以下是编写一个简单的x86 bootloader的基本步骤:
1. 确定引导扇区的位置:在硬盘的第一个扇区(通常是0号扇区)创建一个引导扇区。

这个扇区需要包含一个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MBR),以便计算机可以正确地引导。

2. 编写MBR代码:MBR是引导扇区中的第一扇区,它包含
了启动计算机所需的你的代码。

MBR的大小为512字节,所
以你的代码必须小于或等于512字节。

3.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x86汇编语言代码来实现MBR的功能。

你需要了解x86指令集和寄存器的使用。

确保你的代码具有正确的引导标志,并设置正确的启动设备。

4. 编写启动代码:启动代码是你的汇编代码的一部分,它是在MBR中执行的。

启动代码负责加载进一步的代码和操作系统。

这段代码通常位于MBR的末尾,并将控制转移到加载的代码。

5. 加载操作系统:启动代码负责从硬盘上加载操作系统的剩余部分,然后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编写一个完整的、功能完备的bootloader涉及
到更多的细节和复杂性,包括读取硬盘、文件系统的支持、加
载器链等。

上述步骤仅为编写一个最基本的x86 bootloader提供了一个概览。

Bootloader

Bootloader

嵌入式系统可执行文件格式(2)
bin文件格式
bin文件是二进制文件,内部没有地址标记。用编程器烧写 时,从00开始;下载运行则下载到编译时的地址。
HEX文件格式
Intel HEX文件是记录文本行的ASCII文本文件,每一行是一 个HEX记录,每条记录有五个域,由十六进制数组成的机 器码或者数据常量;经常被用于将程序或数据传输存储到 ROM、EPROM。大多数编程器和模拟器使用HEX文件。
} memory_area_t;
内存映射的检测
阶段2(3)
(3)加载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
规划内存占用的布局
内核映像所占用的内存范围 MEM_START + 0X8000
根文件系统所占用的内存范围 MEM_START + 0X00100000
从Flash上拷贝
While循环
阶段2(4)
Boot Loader典型结构框架
操作系统的角度看,Boot Loader的总目标 就是正确地调用内核来执行
大多数Boot Loader都分为阶段1和阶段2
阶段1:依赖于CPU体系结构代码 阶段2:一些复杂功能
阶段1(1)
(1)硬件设备初始化
屏蔽所有的中断 设置CPU的速度和时钟频率 RAM初始化 初始化LED
嵌入式系统
Boot Loader程序设计
提纲
Boot Loader基本概念 Boot Loader典型结构 Boot Loader基本设计
提纲
Boot Loader基本概念 Boot Loader典型结构 Boot Loader基本设计
Boot Loader基本概念
硬件环境 安装地址 相关设备与基址 启动过程 操作模式 通信设备与协议

详解汽车Bootloader设计

详解汽车Bootloader设计

详解汽车Bootloader设计BootLoader(下文简称Boot)也称为引导程序,其主要用于软件更新。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ECU的软件更新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JTAG 调试更新软件,为什么要Boot呢?由于ECU软件中难免会有BUG存在,以及要满足整车OTA需求,必须可以在不开盖的情况下更新软件。

而ECU控制器对外的接口通常只有总线、电源和控制IO等。

出于最大化复用接口(减少线束的重量和成本)考虑,通常采用基于UDS的Boot,而最常用的总线为CAN。

为什么不用JTAG口呢?主要是ECU 装车后,直接通过烧录器或者仿真器更新软件的很不方便,难以实现远程更新,另外由于JTAG口的权限很高,可以任意修改内部程序,安全风险很大。

01BootLoader的设计需求Boot除了正常满足更新软件需求外,还需满足以下需求。

1、安全需求Boot和APP应该放在不同的内存区域,防止相互干扰。

Boot中不应集成Flash Driver,避免程序在正常运行时非法修改FLash,导致软件异常,通常在刷写App或者标定数据时,先将Flash Driver下载至芯片的RAM中。

另外,在Boot执行App或者标定数据更新时,应该具有多重安全检查机制,确保刷入正确的软件。

首先在执行刷写流程之前,上位机对需要更新的软件包进行检查,通常包括两项,其一是在生成软件包时,开发人员会在特定位置增加一个与上位机约定的特定的ID,当上位机加载软件包时,会去检查软件包中存储的ID是否与上位机中相同,如果不同,则终止刷写,这样可以防止刷入其他ECU的软件包。

其二是在生成软件包时,会对特定地址区域进CRC计算,通常采用CRC32,并将该CRC值存储在特定的地址,通常是程序的末尾,在上位机加载软件包时,按照相同的CRC算法进行计算,并与软件包中存入的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进行下面的流程。

这也是俗称的完整性检查。

在以上确认软件包本身没有问题后,开始准备将软件刷入到车内的ECU中,在此之前需要对当前车辆的刷写条件进行检查,其中主要包括当前是否有车速,档位是否在P档,蓄电池电压是否过低,对于新能源车而言,还需检查高压继电器是否闭合等。

bootloader程序设计

bootloader程序设计

讲解BOOTLOADER(启动代码)的运行机制,代码功能与实现方法。

1.为什么要编写启动代码启动代码是系统上电或复位以后运行的第一段代码,他的作用是在用户程序运行之前对系统硬件及软件环境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并在最后使程序跳到用户程序.在此之前系统的所有硬件都是不好用的,初始化代码直接对ARM处理器内核及硬件控制器进行编程,所执行的操作与具体的目标系统紧密相关。

2.两种启动方式以及其中的区别根据代码存放位置,以及地址启动位置的区别,ARM支持两种方式的启动:Nor FLASH和 Nand FLASH2.1Nor FLASH启动代码运行方式从Nor FLASH启动时,与nGCS0相连的Nor FLASH就被映射到了nGCS0片选的空间,其地址被映射为0x00000000;因为Nor FLASH支持系统运行,所以不必考虑程序的搬移,只需保证系统上电后或者复位时代码从0开始即可。

2.2Nand FLASH启动代码运行方式从Nand FLASH启动时,芯片内部自带一块容量为 4K的BootSRAM会被映射到nGCS0片选的空间,起始地址被映射为0x00000000,因此,编写的启动代码要保证在0开始的地址处。

系统上电后,BootSRAM没有任何代码,ARM芯片通过硬件机制将Nand FLASH前4K的内容拷贝到其中,然后在BootSRAM中运行这4K的代码(0地址处),此种情况下要保证启动代码放在Nand FLASH的0地址处,启动代码要小于4K(只要RAM 初始化,搬移程序小于4K即可)。

所有程序编译链接后代码量小于4K时,程序不用考虑从 Nand FLASH搬移到SDRAM的问题,因为所有程序在启动时已全部在BootSRAM中,运行即可。

所有程序编译链接后代码量大于4K时,启动代码不只要有初始化内容,还要有一段搬移代码,将全部程序从Nand FLASH搬移到SDRAM,也就是系统启动时需要两次搬运,第一次将前4K搬移到BootSRAM,第二次将所有代码搬移到SDRAM中,其中第一次无需人工干预,硬件机制自动实现,第二次需要程序员编写代码实现。

BOOTLOADER开发基础

BOOTLOADER开发基础

3. Boot Loader 的安装媒介



系统加电或复位后,所有的处理器通常都从某 个预先安排的地址上取指令。比如,ARM在 复位时从地址0x0取指。 嵌入式系统中通常都有某种类型的固态存储设 备(比如:ROM、EEPROM 或 FLASH 等) 被映射到这个预先安排的地址上。因此在系统 加电后,处理器将首先执行 Boot Loader 程序 Bootloader是最先被系统执行的程序

从主机下载的文件通常首先被 Boot Loader 保存到 目标机的 RAM 中,然后再被 Boot Loader 写到目 标机上的FLASH 类固态存储设备中。


这种模式通常在第一次安装内核与根文件系统 时被使用;此外,以后的系统更新也会使用 Boot Loader 的这种工作模式。 工作于这种模式下的 Boot Loader 通常都会向 它的终端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命令行接口。
U-Boot的移植

简单流程见课本144页。
BootLoader的烧写

通过jtag烧写
通过网口烧写

1. 通过JTAG下载烧写
【目标板】
运行 Linux 的 PC【宿主机】
JTAG工具软件 A) 初始化CPU B) 初始化SDRAM C) 初始化FLASH片选 D) 一个简单的SHELL
下载
BootLoader的操作模式

1. 操作模式: 大多数 Boot Loader 都包含两种不同的操作模 式:


启动加载模式 下载模式

最终用户的角度看,Boot Loader 的作用就是 用来加载操作系统,而并不存在所谓的启动加 载模式与下载工作模式的区别
启动加载模式

一定要知道的BootLoader的基础知识

一定要知道的BootLoader的基础知识

一、BootLoader是怎么下载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的写入可通过S19文件。

S19文件为飞思卡尔推荐使用的标准文件传送格式,是一段直接烧写进芯片的ASCII码格式:记录类型、记录长度、存储地址、代码数据和校验码5个部分组成每一行总是以S开头,后一位跟着的数据表示改行记录的类型。

S0:说明性信息,非程序数据S1:程序数据,且地址为16位S2: 程序数据,且地址为24位S9:整个S19文件的结束行浅谈BootLoader中的Flash与RAM划分:二、为什么要划分出一块RAM区?对P-Flash擦除与写入操作的时候,不允许同时对其进行读取,故此,对Flash的擦除、写入以及CAN终端信号的处理代码,应复制到RAM中运行。

怎么做?(在飞思卡尔XET256中,这一功能可通过关键字RELOCATE_TO实现。

)因此在划分Flash的同时也应对RAM进行划分,以实现这一功能。

(定义RAM的关键字为READ_WRITE)这样做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划分出一个与P-Flash大小相等的一块RAM区三、关于BootLoader中的地址分配问题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复位后总是从优先级最高的中断向量地址0xFFFE处取第一条执行指令。

因此,BootLoader 可执行代码的首地址应安排在此处,以保证上电后BootLoader最先执行。

这可以通过在prm文件中定义VECTOT 0 实现,即将VECTOR 0 定义为Bootloader程序的入口地址。

而应用程序也同样希望对VECTOR 0 定义,以实现在单片机上电后直接执行应用程序的目的。

由于存在这一中断资源冲突,因此,BootLoader在刷写时需要对应用程序的中断向量表进行重新分配。

四、通信协议BootLoader的通信协议的目的是什么?实现BootLoader于上位机之间的命令和状态传输怎么做?在标准的CAN协议基础上,定义一套简单的通信协议。

该协议中所使用的命令和状态均以报文ID表示,即每一个ID代表一个特定的命令或状态。

bootloader的编写

bootloader的编写

bootloader的编写[Bootloader的编写]引言: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件程序的启动都需要从硬件开始,即从计算机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开始。

Bootloader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第一个程序,它位于计算机的非易失性内存(ROM或闪存)中,负责将操作系统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并进行初始化。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Bootloader的编写的问题,帮助读者了解Bootloader的基本原理和编写过程。

一、什么是Bootloader?Bootloader是指位于计算机系统启动过程中的第一个可执行程序,它负责初始化硬件设备、加载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在引导加载过程中,计算机会首先执行Bootloader程序,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并启动它。

二、为什么需要编写Bootloader?编写Bootloader的目的是为了在计算机系统启动时对硬件进行初始化,并将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

Bootloader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硬件和操作系统连接起来。

此外,编写Bootloader还可以添加一些自定义功能,如双重引导、数据恢复等。

三、Bootloader的基本原理是什么?Bootloader编写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初始化:Bootloader首先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进行初始化,包括处理器、内存、外设等。

这些初始化工作是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启动的基础。

2. 加载操作系统:Bootloader需要加载操作系统的二进制映像文件(通常是内核文件)到内存中。

这需要通过读取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上的引导块或分区来完成。

3. 进入操作系统:一旦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Bootloader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让其接管计算机的控制。

四、如何编写Bootloader?编写Bootloader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目标硬件:首先需要了解目标计算机的硬件平台和体系结构,包括处理器类型、内存布局、外设接口等。

Bootloader基础知识解析

Bootloader基础知识解析

最常见的情况是,目标机上的BootLoader通过串口与主 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传输协议通常xmodem/ymodem/zmodem 协议中的一种。但是,由于串口传输的速度是有限的,因此 通过以太网连接并借助TFTP协议来下载文件是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在通过以太网连接和TFTP协议来下载文件时,因为主 机方必须有一个软件用来的提供TFTP服务,所以操作相对复 杂。
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
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软件代码。 在 PC 机中: PC 机中的引导加载程序由 BIOS(其本质就是一段固 件程序)和位于硬盘中的OS Boot Loader(比如,LILO 和 GRUB 等)一起组成。 BIOS: 在完成硬件检测和资源分配后,将硬盘中的 Boot Loader 读到系统的 RAM 中,然后将控制权交给 OS Boot Loader。 Boot Loader: 主要运行任务就是将内核映象从硬盘上读到 RAM 中,然后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去运行,也即开始启动 操作系统。
一、 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
简单地说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或 用户应用程序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 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 存空间的映射图(有的CPU没有内存映射功能 如 S3C44B0),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 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或 用户应用程序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第六章
Bootloader
一个嵌入式 Linux 系统从软件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五 个层次:
1. 引导加载程序 包括固化在固件中的 boot 代码(可选),和 Bootloader 两大部分。 2. Linux 内核 特定于嵌入式板子的定制内核(包括驱动程序)以及内核的 启动参数。 3. 文件系统 建立于 Flash 设备之上文件系统。 4.驱动程序编写(移植) 5. 用户应用程序 特定于用户的应用程序。有时在用户应用程序和内核层之间 可能还会包括一个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常用的嵌入式 GUI 有:QT 和 MiniGUI 。

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
2B oL dr的安装媒介 ( s ltn d m) ae . t o o I tli Mei n aao u
系统加电或复位后, 所有的 C U 通常都从某个由 C U制造商预先安排的 P P 地址上取指令。比如,基于 A M7D cr 的 C U 在复位时通常都从地址 R T MI o e P 00000 x0000取它的第一条指令。 而基于 C U 构建的嵌入式系统通常都有某种 P
最后,对已经实现的 B O L A E O T O D R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并就今后的改进
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字:嵌入式系统;B O L A E ; LN X O T O D R U IU C
Ab t a t sr c
o e i n a a u d s m d Vr aye e y ee t nc vc ds nd m nf t e t a ia e bde iul v r lcr i d ie e ge ad u c r o y n edd t l R s it w r r r h r o e t e o m a rn w n h u h e B l s se B i y L y tm. r f , OOT OADE i t fs sf a p ga t t s e a
t n ns sm av e te rvm n i t f ue h bi u o e i o h i poe et h u r. e r g p d c n m n t e K y od B O L A E , edd t U LN X ew r : T O D R e bde ss m, IU O m ye C
采用的 S C 4 0 3 4B 处理器就是 A M7 D 的内核 。 R T MI
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一般并不使用操作系统, 只包含一些控制流程。 但是当系 统所提供的功能复杂化以后,比如需要提供图形界面等等, 这个时候就必须考虑

BOOTLOADER的原理及设计要点

BOOTLOADER的原理及设计要点
2.1 Boot Loader区大小的选择
MEGA128的Boot Loader区大小可以由BOOT- SZ熔丝位来配置, 这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选择灵 活 性 。 在 出 厂 默 认 配 置 下 , BOOTSZ=00, 也 即 Boot Loader区为从¥F000开始的4K 字。用户可以 通过改写BOOTSZ来更改其大小。如果boot loader 区程序非常小, 用户甚至可以将Boot Loader区设 定 为512字 以 扩 大 应 用 程 序 的 空 间 。 笔 者 认 为 , 如果应用程序不是非常大, 最好能保留其4K字的 配置, 这一方面可减少一步改写熔丝位的工作 量, 另一方面也预留了Boot Loader的扩展能力。
利 用 在 应 用 编 程 (IAP, In Application Pro- gram) 技术, 用户可在数据采集中心对远 程RTU 进行升级, 而且更新时间快, 基本不会影响系统 运 行 。 此 外 , 当 在 单 片 机 中 烧 入 这 样 一 个 Boot loader程序并建立IAP后, 其最基本的开发环境就 简化成了 “PC+RS232电缆+目标板”。
Boot Loader区 的 程 序 一 般 可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 一 部 分 是 与 硬 件 单 片 机 相 关 的 FLASH 擦 写 功 能 模 块函数, 一般用汇编语言编写, 这也是整个Boot Loader的 核 心 模 块 ; 另 一 部 分 为 应 用 程 序 模 块 , 一般用C语言编写, 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2.2 Boot Loader程序进入方式的选择
Boot Loader的本质就是驻留在FLASH中的 一 段程序。要进入Boot Loader程序, 程序指针PC必 须指向该程序的起始位置。用户可以通过在应用 程序接收到特殊指令后, 通过JMP语句直接跳转 到Boot Loader程 序 的 开 始 位 置 去 执 行 更 新 流 程 。 此 外 , MEGA128还 可 通 过 更 改BOOTRST熔 丝 位 来 将 复 位 向 量 直 接 指 向Boot Loader程 序 , 这 样 , 每次MEGA128复位时, 都将直接运行Boot Loader 流程。但用户在Boot Loader中必须判断是否需要 更新应用程序, 如果不需要, 经过超时时间后则 退出Boot Loader, 接着进入应用程序。

bootloader详细介绍

bootloader详细介绍

bootloader详细介绍Bootloader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从开机上电到操作系统启动需要⼀个引导过程。

嵌⼊式Linux系统同样离不开引导程序,这个引导程序就叫作Bootloader。

6.1.1 Bootloader介绍Bootloader是在操作系统运⾏之前执⾏的⼀段⼩程序。

通过这段⼩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内存空间的映射表,从⽽建⽴适当的系统软硬件环境,为最终调⽤操作系统内核做好准备。

对于嵌⼊式系统,Bootloader是基于特定硬件平台来实现的。

因此,⼏乎不可能为所有的嵌⼊式系统建⽴⼀个通⽤的Bootloader,不同的处理器架构都有不同的Bootloader。

Bootloader不但依赖于CPU的体系结构,⽽且依赖于嵌⼊式系统板级设备的配置。

对于2块不同的嵌⼊式板⽽⾔,即使它们使⽤同⼀种处理器,要想让运⾏在⼀块板⼦上的Bootloader程序也能运⾏在另⼀块板⼦上,⼀般也都需要修改Bootloader 的源程序。

反过来,⼤部分Bootloader仍然具有很多共性,某些Bootloader也能够⽀持多种体系结构的嵌⼊式系统。

例如,U-Boot就同时⽀持PowerPC、ARM、MIPS和X86等体系结构,⽀持的板⼦有上百种。

通常,它们都能够⾃动从存储介质上启动,都能够引导操作系统启动,并且⼤部分都可以⽀持串⼝和以太⽹接⼝。

本章将对各种Bootloader总结分类,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

以U-Boot为例,详细讨论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

6.1.2 Bootloader的启动Linux系统是通过Bootloader引导启动的。

⼀上电,就要执⾏Bootloader来初始化系统。

可以通过第4章的Linux启动过程框图回顾⼀下。

系统加电或复位后,所有CPU都会从某个地址开始执⾏,这是由处理器设计决定的。

⽐如,X86的复位向量在⾼地址端,ARM处理器在复位时从地址0x00000000取第⼀条指令。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第10章 Bootloader 设计基础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第10章 Bootloader 设计基础
在Flash中,这样就不需要Bootloader和主机传输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这通常 是在做成产品的情况下使用。而一般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调试内核的方便,不将 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固化在Flash中,这就需要主机和目标机进行文件传输; 跳转到内核的开始,在此又分为ROM启动和RAM启动。所谓ROM启动就是用XIP 技术直接在Flash中执行操作系统镜像文件;所谓RAM启动就是指把内核镜像从 Flash复制到RAM中,然后再将PC指针跳转到RAM中的操作系统启动地址。
完整版ppt
5
10.1.1 Bootloader 的作用
初始化CPU速度; 初始化内存,包括启用内存库,初始化内存配置寄存器等; 初始化中断控制器,在系统启动时,关闭中断,关闭看门狗; 初始化串行端口(如果在目标上有的话); 启用指令/数据高速缓存; 设置堆栈指针; 设置参数区域并构造参数结构和标记,即引导参数; 执行POST(上电自检)来标识存在的设备并报告有何问题; 为电源管理提供挂起/恢复支持; 传输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到目标机。也可以将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事先存放
完整版ppt
4
10.1.1 Bootloader 的作用
Bootloader从第一条指令跳转后,就开始 初始化各种最重要的硬件,比如CPU的工 作频率、定时器、中断、看门狗、检测 RAM大小和Flash等。一般,硬件初始化 的这段程序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其后 就用C语言编写。总体上Bootloader主要 完成以下工作:
在PC机中,主板的BIOS和位于硬盘0磁道上的主引导 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中的引导程序(如 LILO或GRUB等),两者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Bootloader 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即实现整个系统的启动引导, 并最终能引导操作系统的运行。

深入理解BootLoader

深入理解BootLoader

4.1数据处理
1
指令
2
4.2分支指令
3 4.3软中断指

4 4.4程序状态
寄存器指令
5 4.5协处理器
指令
4.6加载常量 的伪指令
4.7本章小结
5.1寻址模式1—— 数据处理指令的寻址
模式
5.2寻址模式2—— 字或无符号字节的 load/store指令
5.3寻址模式3—— 杂类load/store指 令的寻址方式
读书笔记实在读不下去了,很像是上面复制粘贴下来的,可以当做工具书,但是并不能做到引领读者深入理解。 对初学者来说,可以补充下基础知识。 至少多介绍点其他的bootloader。 真正的干货就三章,作者东拉西扯弄了10章出来,诚意不够,字数来凑[流汗]。 很适合对Linux编程完全不懂的新手,最近在学习清华的操作系统课程,如果你也一样,那这本书挺合适你 用来做lab1的参考。 非常棒,作者很有底蕴!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是:《从指令、寻址、编译、链接到bootloader》对底层一遍通 讲,非常棒!。 硬生生地把一章的内容扩展到了一本书,真是够勉强的。 全文内容过于浅显,与书名不搭噶。 前边铺垫太多,而且都是老生常谈,最后Bootloader却是一个小话题,用途也不广泛,作为嵌入式开发相关 书籍的一个章节更合适。
2.2.1 GCC的编译流程 2.2.2 GCC的常用编译选项 2.2.3交叉编译器
2.3.1 find命令 2.3.2 grep命令 2.3.3管道与重定向
2.4.1 Make和Makefile 2.4.2 Makefile中的变量 2.4.3自动推导规则 2.4.4嵌的Makefile 2.4.5 Make伪目标 2.4.6自动化变量 2.4.7 Make的内嵌函数

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设131页PPT

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设131页PPT

① 设置中断向量表
1
设置
中断向量表
2
最小硬件 初始化
RTOS运行环境
3
初始化
最 小 启从 0x00000000开始的8*4个字节的连续存储 空间中,其作用是指定了各种异常中断 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22
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流程(2)
硬件初始化阶段
② 最小硬件初始化
BootLoader是系统加电(或复位)后运行的第一段软件 代码。通过这段代码,我们可以初始化系统硬件设备、建 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 合适的状态,以便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
简单地说,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 行的一段初始化程序。
15
BootLoader的特点
6 启动RTOS
phase2
运行优先级最高的就绪任务; 启动RTOS时钟中断。
27
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流程(7)
用户程序初始化阶段
⑦ 用户程序初始化
用户程序
7
初始化
用户程序
用户程序正常运行所进行的初始化。
28
Phase 2 操作系统移植
1 BootLoader 2 系统初始化流程 3 最小启动代码编写 4 µC/OS-II相关文件修改
20
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流程
硬件 初始化
1
设置 中断向量表
2
最小硬件 初始化
3
RTOS运行环境 初始化
最 小 启 动 phase1 代 码
4 硬件抽象层 初始化
RTOS 初始化
5
RTOS 初始化
phase2
6 启动RTOS
软件 初始化
7
用户程序 初始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1 vivi
vivi的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了依赖于CPU的体系结 构硬件初始化,包括禁止中断、初始化串口、 复制第二阶段到RAM中等。由于这些代码是和 硬件紧密相关的,因此要求读者在阅读时对照 S3C2410处理器的数据手册,查阅相关的寄存器 的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汇编代码全部 就集中在vivi\arch\s3c2410目录下的head.S这一 个汇编文件中,当然还有相关的头文件。
10.2.1 vivi
第三步:进行内存映射初始化和内存管 理单元(MMU)的初始化工作 第四步:初始化堆,然后内存会发生变 化。在这里,实际上就是实现动态内存 分配策略。
10.2.1 vivi
第五步:初始化mtd设备 第六步:配置参数,主要是init_priv_data 函数。 第七步:提供vivi人机接口的各种命令。 第八步:进入Bootloader的两种模式之一.
10.2.2 U-boot
U-boot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 U-boot代码采用了一种高度模块化的编程方式,与移植 树有关的有以下几个目录. board:这个目录存放了所有U-boot支持的目标板的子 目录,如board/smdk2410/*就是我们说关心的.要将Uboot移植到自己的s3c2410x目标板上,必须参考这个目 录下的内容,比如对比Flash以及Flash宽度和大小的定制 邓就要修改其中的flash.c。 common: 独立于处理器体系结构的通用代码,如内 存大小探测与故障检测; cpu:与处理器相关的文件。如mpc8xx子 目录下含串口、网口、LCD驱动及中断初始化等文件;
10.1.1 Bootloader 的作用
初始化CPU速度; 初始化内存,包括启用内存库,初始化内存配置寄存器等; 初始化中断控制器,在系统启动时,关闭中断,关闭看门狗; 初始化串行端口(如果在目标上有的话); 启用指令/数据高速缓存; 设置堆栈指针; 设置参数区域并构造参数结构和标记,即引导参数; 执行POST(上电自检)来标识存在的设备并报告有何问题; 为电源管理提供挂起/恢复支持; 传输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到目标机。也可以将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事先存放 在Flash中,这样就不需要Bootloader和主机传输操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这通常是 在做成产品的情况下使用。而一般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调试内核的方便,不将操 作系统内核镜像文件固化在Flash中,这就需要主机和目标机进行文件传输; 跳转到内核的开始,在此又分为ROM启动和RAM启动。所谓ROM启动就是用XIP技 术直接在Flash中执行操作系统镜像文件;所谓RAM启动就是指把内核镜像从Flash 复制到RAM中,然后再将PC指针跳转到RAM中的操作系统启动地址。
10.2.1 vivi
vivi第二阶段的分析 第二阶段的分析 vivi的第二阶段的入口就是init/main.c,按 照源代码的组织流程,根据模块化划分 的原则,共分为8个功能模块即八个步骤, 在源代码的注释中以step非常清晰的给出 了区分。
10.2.1 vivi
第一步:vivi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函 数开始通过 putstr(vivi_bannner)打印出 vivi的版本。 第二步:主要是初始化GPIO,本的思路 和方法就是在把握好整个系统硬件资源 的前提下,根据芯片的数据手册把所有 的初始值设定,在这里利用set_gpios这 个函数就可以完成初始化了。
第10章 Bootloader 设计基础 章
10.1 Bootloader 概述
Bootloader,启动引导程序,又叫引导加载程 序,功能强大的Bootloader也就直接叫做板级 支持包(BSP,Board Support Packet)或者固件 (Firmware)。近年来,为了方便嵌入式产品的 。近年来,为了方便嵌入式产品的 推广,也有些直接将Bootloader叫做BIOS。BIOS 是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烧录在电脑 主板上一块专门的芯片中。一般BIOS由主板厂 商或者专门的BIOS生产商提供,不是开源的, 用户不能修改其中的代码进行定制。而嵌入式 系统的开发则离不开Bootloader的开发,它也 是整个系统开发中的难点之一。
1. 2. 3.
4. 5.
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 检测系统内存映射(memory map) 将 kernel 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 flash 上读到 RAM 空间中 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调用内核
10.2 S3C2410 平台下 平台下Linux的 的 Bootloader
Vivi U-BOOT
10.1.1 Bootloader 的作用
Bootloader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 段小程序,也是系统开机后执行的第一段程序。通过 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 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置成一个合适的状态,以 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Bootloader是依赖于底层硬件而实现的,因此建立一个 通用的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PC机中,主板的BIOS和位于硬盘0磁道上的主引导记 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中的引导程序(如LILO或 GRUB等),两者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Bootloader在嵌入 式系统中的作用,即实现整个系统的启动引导,并最 终能引导操作系统的运行。
10.1.2 Bootloader 的工作模式
启动加载(Boot loading)模式 --正常启动模式 下载(Downloading)模式 --提供给开发人员或者技术支持人员使 用
10.1.3 Bootloader 的启动流程
分为stage1和stage2两个阶段 一般依赖于 CPU 体系结构的代码,比如设 备初始化代码等,都放在stage1中,而且 通常都用汇编语言来实现,以达到短小 精悍且启动快的目的;而 stage2 则通常 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各种复杂 的功能(比如串口、以太网接口的支持 等)
10.2 S3C2410 平台下 平台下Linux的 的 Bootloader
1. vivi简介 简介 vivi是由韩国mizi公司为ARM处理器系列设计的 一个bootloader。它同样支持启动加载模式和 下载工作模式。 在下载模式下,vivi为用户提供一个命令行人机 接口,通过这个人机接口可以使用vivi提供的一 些命令。如果嵌入式系统没有键盘和显示,那 么可以利用vivi中的串口,将其和宿主机连接起 来,利用宿主机中的制。
10.1.1 Bootloader 的作用
在嵌入式Linux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一般将软件分为启动引导程序 (Bootloader)、操作系统内核(OS Kernel)、根文件系统(File System)、 图形窗口系统(GUI)和应用程序(AP)等几个部分,其中前三部分是 一个可运行的嵌入式系统必不可少的, 它们在开发的过程中,被 分别独立地编译链接或打包为一个二进制目标文件,然后下载 (烧录)到嵌入式系统的ROM(一般是Flash)中。后两部分如果 有的话, 通常也是和根文件系统一 起打包后烧录到Flash中。 因此,在Bootloader阶段, 也提供了对Flash设备的分 区格式化的支持,其空间 分配通常如图所示。
10.1.2 Bootloader 的工作模式
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人员而言, Bootloader通常包含“启动加载”和 “下载”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当然, 这两种工作模式的区别一般仅仅对于开 发人员才有意义,而对最终用户来说, Bootloader 的作用就是用来加载操作系 统,从而启动整个嵌入式系统。
Bootloader的第一阶段
1. 硬件设备初始化 2. 为加载 Bootloader 的 stage2 准备 RAM 空 间 3. 拷贝 Bootloader的 stage2 到 RAM 空间中 4. 设置好堆栈 5.跳转到 stage2 的 C 入口点main()函数处
Bootloader的第二阶段
10.2.1 vivi
3. vivi的配置和编译 的配置和编译 vivi的配置和嵌入式Linux内核一样,可以采用 菜单化的形式进行。其步骤主要如下: ① #make distclean。清除一些早先生成的无 用的目标文件。 ② #make menuconfig。然后可以根据菜单中 的信息进行配置。 编译。菜单配置完毕后,保存退出。然后执 行“make”命令开始编译。
10.1.1 Bootloader 的作用
在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对嵌入式设备中 的主要部件如CPU、SDRAM、FLASH、串口等进 行了初始化,这样可以使用Bootloader通过串 口下载各种文件到设备的SDRAM中或者烧录 Flash,然后将操作系统内核读入到内存中来或 者直接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从而实现操作系 统的引导。现在有些Bootloader也把对以太网 的支持等功能也加进去了,这样一个功能比较 强大的Bootloader实际上就已经相当于一个微 型的操作系统了。
10.2.1 vivi
vivi常用的命令 Load,Part,bon,Param,Boot,Flash
10.2.1 vivi
vivi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 代码包括arch,init,lib,drivers和include等几个 代码包括 , , , 和 等几个 目录, 目录,共200多条文件 多条文件 vivi的配置和编译 的配置和编译 #make distclean。清除一些早先生成的无用 ① 。 的目标文件。 的目标文件。 #make menuconfig。然后可以根据菜单中的 ② 。 信息进行配置。 信息进行配置。 make”命令开始编译 ③ 命令开始编译
10.2.2 U-boot
U-Boot的主要特点有: ① 开放源码; ② 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如Linux、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 ③ 支持多个处理器系列,如PowerPC、ARM、x86、MIPS、 XScale; ④ 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④ 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⑤ 高度灵活的功能设置,适合U-Boot调试、操作系统不同引 导要求、产品发布等; ⑥ 丰富的设备驱动源码,如串口、以太网、SDRAM、FLASH、 LCD、NVRAM、EEPROM、RTC、键盘等; ⑦ 较为丰富的开发调试文档与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