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合集下载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方案(试行)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MDT的优势:1.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2.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有效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无效治疗,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

3. 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肿瘤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

二、MDT的内容:病例讨论、会诊、学术交流等.三、MDT的目标:1、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等。

2、提升肿瘤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肿瘤学科品牌。

3、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

四、MDT组织架构1。

主管院领导:杨明辉2.中心主任:杨瑞萍3.专家组成员:(1)核心团队成员:杨瑞萍、宝福洲、张建华、刁先民、高艳、冯再辉、陈庆、邓修平、张银、杨胜伟、杨宝和、王家祝等。

(2)支持团队:医院各个学科的专家(科主任或高年资中职以上)。

4. 秘书:陈雪丹5.记录员:杨月梅6.参加MDT人员:(1)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医师;(2)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护士长必要时参加;(3)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进修医师。

时间:每周三下午15:30场地:医院3号楼(外科楼)6楼肿瘤内科示教室五、MDT组织人员职责1. 中心主任职责:⑴对MDT项目全权负责,主持并参与讨论,在民主精神基础上,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参与时机和比重。

⑵负责审核MDT记录并签名。

⑶督导、追踪诊治意见的落实情况。

⑷负责MDT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设.⑸负责组织相关讲座、学术会议。

如本人不能参与MDT会诊,需委托另外一位专家代为主持。

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

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

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简介跨领域协作诊疗(MDT)是一种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旨在通过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诊疗服务。

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顺利运行和发挥最大效益。

目标- 实现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率。

- 提供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确保各专业人员的角色和职责清晰明确。

- 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 不断优化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的流程和制度,提高其效能和适应性。

管理制度1. MDT团队组建-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病情复杂性,组建跨领域协作诊疗(MDT)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社工等不同专业人员。

- 确定各专业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并建立明确的团队协作机制。

2. MDT会诊流程- 患者的MDT会诊由主治医生或医院协调员发起,协调各专业人员的时间和地点。

- 会诊前,患者的相关病历和检查结果应提前准备并共享给参与会诊的各专业人员。

- 会诊过程中,各专业人员应就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讨论和决策,并形成共识。

3. MDT会诊记录- 每次MDT会诊应有专人负责记录会诊过程和决策结果。

- 会诊记录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会诊目的、参与专业人员、会诊讨论和决策内容等。

- 会诊记录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供后续参考和追踪。

4. MDT会诊结果通知和执行- 会诊结束后,应将会诊结果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

- 主治医生应根据会诊结果制定和调整患者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共识。

- 各专业人员应按照会诊结果和诊疗方案,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5. MDT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建立跨领域协作诊疗(MDT)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评估指标、定期评估和改进措施等。

- 定期组织MDT团队会议,交流经验、分享问题,并持续改进协作流程和机制。

- 鼓励团队成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能力和协作水平。

(完整版)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完整版)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方案(试行)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MDT的优势:1.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2.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有效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无效治疗,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

3. 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肿瘤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

二、MDT的内容:病例讨论、会诊、学术交流等。

三、MDT的目标:1、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等。

2、提升肿瘤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肿瘤学科品牌。

3、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

四、MDT组织架构1.主管院领导:杨明辉2.中心主任:杨瑞萍3.专家组成员:(1)核心团队成员:杨瑞萍、宝福洲、张建华、刁先民、高艳、冯再辉、陈庆、邓修平、张银、杨胜伟、杨宝和、王家祝等。

(2)支持团队:医院各个学科的专家(科主任或高年资中职以上)。

4. 秘书:陈雪丹5.记录员:杨月梅6.参加MDT人员:(1)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医师;(2)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护士长必要时参加;(3)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进修医师。

时间:每周三下午15:30场地:医院3号楼(外科楼)6楼肿瘤内科示教室五、MDT组织人员职责1. 中心主任职责:⑴对MDT项目全权负责,主持并参与讨论,在民主精神基础上,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参与时机和比重。

⑵负责审核MDT记录并签名。

⑶督导、追踪诊治意见的落实情况。

⑷负责MDT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设。

⑸负责组织相关讲座、学术会议。

如本人不能参与MDT会诊,需委托另外一位专家代为主持。

2. 核心团队职责:⑴负责MDT病例的提供,包括疑难、新发、复发、及少见罕见病例,安排病人预约,准备资料,例如:影像科专家提前阅片,病理科专家提前阅片或提供讨论需要的特殊检查项目等。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与意义1.1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1.2逐步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2.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3.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3.1住院患者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 MDT 讨论3.1.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3.1.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1.3肺结节病例;3.1.4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1.5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3.1.6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3.1.7出现并发症≥3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1.8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1.9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3.2门诊患者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办申请组织 MDT 讨论3.2.1糖尿病足病例;3.2.2甲状腺结节病例;3.2.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2.4肺结节病例3.2.5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2.6出现并发症≥2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2.7一月内在门诊就诊≥3次的病例(同一系统疾病);3.2.8其他有需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4.管理机制4.1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门诊患者 MDT 由门诊办负责管理,住院患者 MDT 由医务科负责管理。

4.2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

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

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1. 简介跨领域协作诊疗(MDT)是一种多学科医疗团队合作的模式,旨在提供更全面、综合的诊疗服务。

为了有效管理和运作MDT,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MDT管理制度的目标- 提供明确的MDT组织架构,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权限。

- 确保MDT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 保证MDT诊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提高MDT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

3. MDT管理制度的内容3.1 MDT组织架构- 设立MDT核心组,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

- 确定MDT核心组的领导者,负责组织和协调MDT工作。

- 设立MDT工作小组,由各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

3.2 MDT工作流程- 确定MDT工作的时间安排和频率。

- 制定MDT工作会议的议程和流程。

- 确定MDT成员参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义务。

3.3 MDT会议管理- 设立MDT会议主席,负责主持会议并确保会议纪律。

- 规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

- 安排会议记录员,记录会议内容和决策结果。

3.4 MDT诊疗决策- 确定MDT决策的标准和程序。

- 强调MDT决策的科学性和证据依据。

- 提倡团队共识,避免个人主观决策。

3.5 MDT成员培训和评估- 制定MDT成员培训计划,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定期评估MDT成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 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鼓励MDT成员不断和成长。

4. MDT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各项措施和时间节点。

- 设立监督机构,负责监督MDT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 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MDT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5. 结论跨领域协作诊疗(MDT)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的组织架构、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科学的决策标准,可以有效提高MDT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

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

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1. 引言多科室协同诊疗(MDT)是一种协作的医疗方式,通过多个医疗专家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和促进MDT的有效实施,提高诊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MDT组成与职责2.1 MDT成员MDT由以下成员组成:- 主治医生:负责患者的整体管理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 多学科专家:各个领域的医疗专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 护士:协助MDT的运行和患者的护理工作。

- 支持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2.2 MDT职责MDT的主要职责包括:- 综合患者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定期召开MDT会议,讨论病例和治疗进展。

- 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共同决策最佳的治疗方案。

- 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MDT会议管理3.1 会议组织- MDT会议由主治医生负责组织,定期召开,并通知所有成员参加。

- 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应提前通知参会成员。

3.2 会议程序- 会议由主治医生主持,按照议程进行讨论。

- 每位成员应准备相关病例和专业意见,并在会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 会议记录应详细记录讨论内容和决策结果。

3.3 决策与共识- MDT会议应以共识为基础进行决策,充分听取各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 在决策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意愿和权益。

4. MDT信息管理4.1 患者信息保密- MDT成员应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 在信息共享和讨论过程中,应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4.2 信息记录与共享- MDT应建立信息记录和共享的机制,确保各个成员能够及时获取和共享相关病例资料和检查结果。

- 信息记录应准确、完整,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归档和保存。

5. MDT绩效评估5.1 绩效指标- MDT绩效评估应考虑以下指标:患者满意度、诊疗效果、病例讨论质量等。

- 绩效指标应定期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

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

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胶质瘤MDT是根据不同胶质瘤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由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综合不同学科的专业意见,作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定期进行疗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诊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疗效的一种诊疗模式,旨在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诊疗服务。

脑胶质瘤MDT的目标是整合神经肿瘤相关多学科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最佳序贯治疗。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琼海市人民医院临床医技科室。

3.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4.内容:4.1 胶质瘤MDT组织形式:MDT病例讨论会和MDT联合门诊等形式。

4.2 胶质瘤MDT由相关专科医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根据疾病诊治的不同阶段,以关键临床问题为导向,组织脑胶质瘤MDT成员实施。

核心临床专业包括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及神经内科。

其他专业包括感染科、肿瘤内科、中医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康复科、护理部等。

4.3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讨论的各科专家的资质要求:4.3.1.应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特殊专业至少高年资主治以上相应资质人员担任,且有良好的神经肿瘤诊治基础并热心从事该事业,专家定期参与MDT讨论,并负责提供病例,准备资料等。

4.3.2 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

4.3.3 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4.4 胶质瘤MDT的组织机构包括:4.4.1 召集人(首席专家):由权威专家担任,对MDT项目全权负责;4.4.2 记录员:全程记录MDT,统计MDT病例的临床资料;4.4.3 秘书(协调员):协助召集人进行MDT的全程组织。

4.5 胶质瘤MDT要求:4.5.1 对初次诊治患者,MDT实施路径包括讨论诊断及鉴别诊断,拟诊脑胶质瘤后决策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

MDT多学科诊疗制度及流程

MDT多学科诊疗制度及流程

M D T多学科诊疗制度及流程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多学科诊疗(MDT)制度(试行)为更快适应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趋势以及医院未来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院各专业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学科间协作,使涉及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得到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的诊治,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诊疗(MDT)制度。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以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一、病房MDT制度: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MDT专家组如下:组长:(业务副院长)副组长:(医务科长)组员:刘波(外一科主任)、黎主任(外二科主任)、徐主任(外三科主任)、陈主任(内一科主任)、杨主任(内一科副主任)花主任(内二科主任)、雷xx(妇科主任)、肖xx(妇科副主任)、郭xx(儿科主任)、张xx(麻醉科主任)、张xx(CT室主任)、谢x(超声科副主任)、杨xx(检验科主任)专家组下设常务办公室由医务科负总责。

三、职责1.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

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 组长(副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总责。

四、工作制度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

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多学科协作诊治管理制度

多学科协作诊治管理制度

多学科协作诊治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医学进步和疾病的复杂性增加,单一科室的诊治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各专业领域的医生和专家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和规范多学科协作诊治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的病例,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等各专科相关的病情。

三、组织结构1.多学科协作诊治委员会:由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本管理制度,监督和协调各专科之间的协作工作;2.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由各专科的医生、专家和护士组成,根据需要调整成员组成,负责具体的病例讨论和诊疗计划制定;3.病例主管医生:由诊治患者的主治医生担任,负责组织和召集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及时汇报病情变化和协调各专科的工作;4.MDT病历管理员:由医院信息科相关人员担任,负责建立和维护MDT病历系统,保证多学科团队的沟通和协作。

四、工作流程1.病例挑选和评估:-随着诊治科室的患者入院,对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的病例进行初步评估;-主治医生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决定是否提请多学科协作诊治。

2.多学科协作讨论会:-由病例主管医生在入院后的48小时内召集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进行病例讨论;-医生根据病历和影像学资料,介绍病情和诊疗方案;-各专科医生和专家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经过讨论和共识,制定出综合性的诊疗计划。

3.诊疗计划的执行:-主治医生负责根据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的意见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各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协助执行和监督病例的诊疗工作;-定期召开MDT病例讨论会,评估病情和疗效,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4.MDT病历系统的建立和管理:-由MDT病历管理员负责建立和维护MDT病历系统;-医生和护士填写相关信息和病历资料,上传相关影像学资料;-保证各专科医生和专家能及时查看和参与病例的讨论和诊疗计划的制定。

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规定(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规定(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规定(试行)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各科室、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诊疗工作的协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卫医发〔2017〕73号)有关工作安排,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以下简称MDT)管理规定,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MDT讨论: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4.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6.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二、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部申请组织MDT会商:1.糖尿病足病例;2.甲状腺结节病例;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4.其他有需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三、MDT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参与诊疗的人员。

四、参与MDT讨论的诊疗医师应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或相应资质医师担任。

科室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五、MDT诊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于国内最新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如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未涉及的地方可参照国外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

六、参与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七、拟组织院内MDT会商时,申请诊疗科室必需至少提早一天向医务科或门诊部递交《多学科协作诊疗申请表》并明确诊疗牵头人(牵头人须为科室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医师)。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制度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管理制度

1.目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以下简称MDT)是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提高病例的诊疗效果,使患者受益最大化,同时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

为规范MDT的开展,特修订本制度。

2.目标明确诊断、准确评估、优化治疗,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远期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打造学科品牌,促进医、教、研融合发展。

3.适用范围全院临床科室。

4.名词定义MDT: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通常是三个及以上的相关学科,由副高级及以上资质的专家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固定地点的临床讨论会,提出临床诊治方案。

5.内容5.1组织架构5.1.1 MDT负责人:申请MDT讨论的科室主任、医务处负责人5.1.2团队专家:医院相关学科的科主任、科副主任及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专家等组成。

5.1.3秘书:由申请MDT讨论的科室主任指定,报医务处备案5.1.4参加MDT人员:MDT申请科室主任、MDT秘书、经管医师、主管护师、相关学科专家、相关科室主治及以下医师5.2病种入选标准与申报流程5.2.1入选标准:5.2.1.1以牵头科室作为申报单位,结合自身学科的优势及影响力,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邀请其他相关学科共同开展。

5.2.1.2 以专科或亚专科为单位申报 MDT 团队,病种原则上以常见肿瘤、多发肿瘤、某一类重大疾病及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危重疑难疾病为主。

5.2.1.3该学科在医院总体学科建设与发展及提升竞医院争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5.2.2管理要求:5.2.2.1 MDT 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5.2.2.2 MDT相关病种的诊疗规范或指南。

5.2.3 申报流程:5.2.3.1填写《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申请表》,提交至医务处;5.2.3.2向医务处递交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人员报备等资料,经医院讨论并审定通过。

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

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

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1. 目的本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多科室协同诊疗(MDT)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促进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2. 定义多科室协同诊疗(MDT)是指由跨学科医疗团队共同参与的患者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的过程。

3. MDT组成MDT由以下成员组成:- 主治医生:负责患者的整体治疗计划和协调工作。

- 专科医生: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护士:提供护理和监护支持。

- 药师:提供药物治疗建议和监测。

- 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建议。

4. MDT流程4.1 患者评估- 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

- 确定是否需要MDT参与。

4.2 MDT会议- 安排MDT会议时间和地点。

- 主治医生邀请相关成员参加会议。

- MDT成员共同讨论患者情况、诊断和治疗计划。

- 达成共识并记录会议纪要。

4.3 沟通与协作- MDT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分享患者信息和诊疗进展。

- 主治医生负责协调各成员的工作。

4.4 患者参与- 在MDT会议中,患者可以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

- 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

5. 文件记录- MDT会议纪要应当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决策和行动计划。

- 相关医疗记录应妥善保存并易于查阅。

6. MDT评估和改进- 定期评估MDT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MDT流程和工作方式。

7. 违规处理- 对于故意违反本管理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是多科室协同诊疗(MDT)管理规定的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规定,能够更好地组织MDT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多学科协助诊疗MDT制度

多学科协助诊疗MDT制度

xxxxx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
(MDT)制度
为更快适应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趋势以及医院未来发展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各专业临床诊疗水平,加强学科间协作,使涉及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得到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的诊治,特制定本制度。

1、下列情况必须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7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3)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4)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2、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3、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
4、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通知医务科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副高或副高以上医师)。

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5、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的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内会诊记录,并登记。

应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6、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7、医务科将不定期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每季度检查汇总全院会诊落实情况,有奖罚。

8、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

孕产妇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

孕产妇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

孕产妇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1.目的:为孕产妇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制定孕产妇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孕产妇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孕产妇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降低危重孕产妇死亡率。

2.使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3.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4.内容:4.1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范围:疑难重症孕产妇需向医务科申请组织MDT讨论。

4.2 管理机制:4.2.1 住院孕产妇MDT由医务科负责管理,门诊孕产妇MDT由门诊部负责管理,设孕产妇MDT管理联络员1名。

4.2.2 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相关部门有:产科、妇科、新生儿科、医务科、病案科、检验科、麻醉科、急诊科、ICU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普外科、介入血管外科、药剂科、输血科、泌尿外科、放射科、超声科、手术室等。

4.2.3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纳入会诊专业组的科室必须保证参与诊疗的人员及时到位。

4.2.4 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讨论的诊疗人员的资质要求:应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4.2.5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诊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于国内最新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如出现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未涉及的内容,可参照国外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

4.2.6 住院孕产妇MDT地点设在产科医生办公室;门诊孕产妇MDT地点设在门诊二楼多学科会诊办公室。

4.3 工作要求:4.3.1 拟组织院内MDT讨论时,申请科室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申请表》并明确诊疗牵头人(牵头人须为科主任或副主任)。

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参与诊疗的专家,并将拟诊疗的患者基本情况和需解决问题等资料发给诊疗团队的专家提前准备。

4.3.2 会诊患者和受邀诊疗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

多学科会诊制度

多学科会诊制度

邵阳市中医医院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方案,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简称MDT)的概念: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一、病房MDT制度: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MDT专家组如下:组长:业务院长罗博副组长:曾立清曾有任组员:雷庆良(骨伤副主任医师院长)\谢钢(内科主任医师)、金庆满(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申小平(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杨林(内科主任医师、宁俊华(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罗丽(内科主任医师)、郑文哥(骨伤主任医师)、黄瑛(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海(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申明高(骨伤副主任医师)、丁晖(骨伤副主任医师)、李文峰(急诊副主任医师)、刘海洋(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唐武平(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戴宇虹(肿瘤内三科主任)、段祥余(针灸科主任医师)、曾宇晖(血透室副主任医师)、林果辉(疼痛科主任)、杨明(外一科主任)、郑安健(ICU副主任医师)、刘国华(妇瘤科副主任)、胡芳艳(妇瘤科副主任)、李清明(肿瘤内科副主任)、付江涛(外二科副主任)、禹华轩(麻醉科主任)、李四海(影像科主任)、杨丽红(功能科主任)、王邵珺(检验科主任)、孙乐平(检验科副主任)、蔡力全(放疗中心副主任)、陈健民(口腔科专家)、黄霞(病理科主任)、杨金艳副主任医师、谢彪副主任医师、刘瑶副主任医师、宁小明副主任医师、罗亚副主任医师、专家组下设常务办公室由医务科负总责。

临安市人民医院MDT管理制度

临安市人民医院MDT管理制度

临安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1 定义多学科协作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指的是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有计划的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2 目的及意义2.1对恶性肿瘤等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的疾病,有计划地、科学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治疗手段,获得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2.2应用MDT的理念和方式,为疑难病患者提供全面、规范和最佳的诊治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2.3加强高风险手术前的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为重大疑难手术制定多学科协作手术方案;2.4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促进学科间的合作;2.5提升医院应对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6拓展年轻医生的视野、丰富临床经验,提供学习平台,助力于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2.7提升医疗品质,预防医患纠纷。

3 申请流程3.1 经医疗组长及科室讨论,患者确需MDT,由医疗组长提前24小时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向医务科(MDT中心)提出MDT申请,并经科主任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审核通过;3.2 MDT申请经医务科审核通过后,由医务科发送短信或微信至医疗组长及科主任手机,告知MDT时间及地点。

主诊医生接到短信或微信通知后,登录电子病历系统,打印“MDT知情同意书”及“MDT 通知”,由医疗组长与患者告知谈话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住院患者存至病历中,门诊患者交门诊办MDT中心),通知患者根据“MDT 通知单”说明至门诊挂号处办理缴费事宜;3.3住院患者将MDT挂号单上交医务科MDT中心,门诊患者将知情同意书及MDT挂号单上交至门诊办。

4 组织及实施形式4.1 MDT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院MDT,MDT中心隶属医务科。

4.2下列情况可申请组织MDT:1)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急、危重症病例;2)恶性肿瘤患者;3)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4)高风险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患者;5)拟请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6)其他由医务科MDT中心审核后认为确须MDT的病例。

人民医院MDT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MDT管理制度

临安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1 定义多学科协作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指的是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有方案的制定出标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2 目的及意义2.1对恶性肿瘤等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的疾病,有方案地、科学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治疗手段,获得标准化的个体化治疗;2.2应用MDT的理念和方式,为疑难病患者提供全面、标准和最正确的诊治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2.3加强高风险手术前的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为重大疑难手术制定多学科协作手术方案;2.4促进学科开展,增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促进学科间的合作;2.5提升医院应对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6拓展年轻医生的视野、丰富临床经验,提供学习平台,助力于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2.7提升医疗品质,预防医患纠纷。

3 申请流程3.1 经医疗组长及科室讨论,患者确需MDT,由医疗组长提前24小时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向医务科〔MDT中心〕提出MDT申请,并经科主任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审核通过;3.2 MDT申请经医务科审核通过后,由医务科发送短信或微信至医疗组长及科主任,告知MDT时间及地点。

主诊医生接到短信或微信通知后,登录电子病历系统,打印“MDT知情同意书〞及“MDT 通知〞,由医疗组长与患者告知谈话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住院患者存至病历中,门诊患者交门诊办MDT中心〕,通知患者根据“MDT 通知单〞说明至门诊挂号处办理缴费事宜;3.3住院患者将MDT挂号单上交医务科MDT中心,门诊患者将知情同意书及MDT挂号单上交至门诊办。

4 组织及实施形式4.1 MDT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院MDT,MDT中心隶属医务科。

4.2以下情况可申请组织MDT:1〕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急、危重症病例;2〕恶性肿瘤患者;3〕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4〕高风险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患者;5〕拟请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6〕其他由医务科MDT中心审核后认为确须MDT的病例。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方案,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简称MDT)的概念: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一、病房MDT制度: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 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 MDT专家组如下:组长:业务院长金杰(主任医师、外科主任)副组长:李圣博(医务科长)组员:李维杰(内科主任)、刘刚(肛肠科主任)、卢晓涛(外科副主任)、吕长军(外一科主任)、高嗣华(妇科门诊主任)、董妍妍(麻醉科主任)张志刚(放射线科主任)、常素红(功能科主任)郭怡(检验科主任)专家组下设常务办公室由医务科负总责。

三、职责1.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

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 组长(副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总责。

四、工作制度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

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2、对于需进行MDT的病人,经所在科室向MDT小组提出申请。

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协调各组员,根据每位病人的机体状况、疾病不同类型制定最佳的综合诊治方案,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申请科室要做好记录,积累临床证据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与意义1.1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1.2逐步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2.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3.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3.1住院患者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 MDT 讨论3.1.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3.1.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1.3肺结节病例;3.1.4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1.5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3.1.6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3.1.7出现并发症≥3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1.8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1.9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3.2门诊患者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办申请组织 MDT 讨论3.2.1糖尿病足病例;3.2.2甲状腺结节病例;3.2.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2.4肺结节病例3.2.5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2.6出现并发症≥2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2.7一月内在门诊就诊≥3次的病例(同一系统疾病);3.2.8其他有需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4.管理机制4.1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门诊患者 MDT 由门诊办负责管理,住院患者 MDT 由医务科负责管理。

4.2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4.3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纳入会诊专业组的科室必须保证参与诊疗的人员及时到位。

4.4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讨论的诊疗人员的资质要求4.4.1应由副主任职称(科主任)以上人员担任,特殊专业至少中级以上相应资质人员担任。

4.4.2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

4.4.3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4.5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诊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于国内最新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如出现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未涉及的内容,可参照国外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

4.6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费用患者申请MDT服务时,按照每个专业64元收取会诊费用,最高不超过192元。

4.7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时间新区:每周二、五下午(节假日除外)老区:每周三、五下午(节假日除外)4.8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地点统一设在医院远程会诊中心5.组织要求5.1门诊患者5.1.1门诊患者拟申请院内 MDT 讨论时,门诊接诊医师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多学科诊疗门诊提交《多学科协作诊疗申请表》。

多学科诊疗门诊根据申请确定参与诊疗的专家,并将拟诊疗的患者基本情况和需解决问题等资料发给诊疗团队的专家提前准备,同时将参与诊疗专家名单反馈给门诊办。

5.1.2门诊患者和受邀诊疗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远程会诊中心。

会诊讨论后,记录人应及时书写《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参与专家签名后分别交由门诊患者和多学科诊疗门诊分别保存。

5.1.3多学科诊疗门诊须提前做好诊疗前期的病历资料准备工作,并将会诊后的诊疗意见在门诊病历中详细记录。

5.2住院患者5.2.1拟组织院内 MDT 讨论时,申请科室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多学科协作诊疗申请表》并明确诊疗牵头人(牵头人须为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医师)。

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参与诊疗的专家,并将拟诊疗的患者基本情况和需解决问题等资料发给诊疗团队的专家提前准备,同时将参与诊疗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5.2.2会诊患者和受邀诊疗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远程会诊中心。

会诊讨论后,记录人应及时书写《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参与专家签名后分别由申请科室和医务科保存。

5.2.3组织诊疗的科室须提前做好诊疗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管床医师将会诊后的诊疗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当日的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牵头人与管床医师(必要时医务科参与)共同将多学科诊疗意见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

5.2.4医务科全程参与并做好记录,并追踪讨论意见的执行情况。

6.监督管理6.1门诊患者 MDT 由门诊办负责审定,住院患者 MDT 由医务科负责审定。

6.2接诊科室必须为每一例符合的患者按照本管理规定确定治疗方案,科室每开展1 例多学科协作诊疗,对需要转诊的病人按诊疗方案及时转诊的,给予转出科室(符合科室收治范围的病种)病人在转入科室核算费用的30%计入该科工作量,同时在该月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中给予0.3分加分。

对于未按照 MDT 程序而直接给予相关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的科室,由医务科核查确认后,给予 500 元/例处罚,并在全院通报批评。

6.3参与MDT的相关科室、部门,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派遣有资质的人员参与,参加专家给予会诊费用:正高100元/例;副高70元/例;≥3年的高年资主治40元/例(仅限医务科核准并备案的名单)。

对于未按时派遣参与或派遣无资质人员参与的科室负责人,给予300 元/次处罚,并在全院通报批评。

6.4接诊科室必须按照专科专治收治病人,否则,违规科室及接诊人员将按照医院《规范收治住院患者的管理规定》给予处罚。

6.5接诊科室必须严格按照MDT 意见执行。

如讨论结果认为需要转诊的病人未按诊疗方案及时转诊的,所在科室管床医师和科主任均分别扣罚500元,同时该病人在院全部费用不再纳入该科室工作量,且给予科室该病人在院全部费用的2倍扣减。

6.6对于实体恶性肿瘤患者,为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如患者家属有特殊要求不同意转诊时,可由科室向医务科提交书面申请,经业务副院长审批签字后准予继续在原科室按MDT 讨论后的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肿瘤科可协助,甚至化疗,但费用划归肿瘤科)。

6.7对于经过医院 MDT 程序的再次入院患者,接诊科室可根据患者是否调整诊疗方案而确定是否申请 MDT 程序。

6.8主持 MDT 的科室必须做好每一例 MDT 登记工作,每季度将总结分析报告于下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上报到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全院 MDT 的监督管理工作,每季度统计分析、反馈 MDT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持续改进措施,在全院进行通报。

6.9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规定而造成的医疗纠纷或赔偿,由科室负全责。

7.本管理规定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1.MDT 组织架构及人员职责2.住院患者 MDT 工作流程3.门诊患者 MDT 工作流程4.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工作流程说明5.多学科协作诊疗申请表6.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附件一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组织架构及人员职责一、组织架构1、主管院领导:2、医务科科长:医务科副科长:门诊办主任:门诊办副主任:3、专家组成员:(1)牵头人:发起 MDT 诊疗申请的各临床科主任。

(2)专家团队:各相关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副主任或高年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3)管理专家: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感控科主任;副主任:药学部主任:医疗质控主任:护理质控主任:4、秘书:5、记录员:经管医师6、其他参加 MDT 人员:(1)相关科室护士长必要时参加;(2)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规培医师和进修医师可申请共同观摩学习。

7、时间:每周二、五下午(节假日除外),特殊情况报请医务科或门诊办批准后组织执行。

8、地点:远程会诊中心。

二、人员职责1、医务科长职责:(1)负责审核 MDT 申请表,决定是否召开 MDT 会议。

(2)组织督导、追踪诊疗意见的落实情况。

(3)负责 MDT 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设。

(4)负责组织相关讲座、学术会议。

(5)如本人不能参与 MDT 诊疗,需委托副科长参与。

2、门诊办主任职责:(1)负责审核 MDT 申请表,决定是否召开 MDT 会议。

(2)组织督导、追踪诊疗意见的落实情况。

(3)负责 MDT 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设。

(4)如本人不能参与 MDT 诊疗,需委托他人参与。

3、牵头人职责:(1)负责 MDT 病例的提供及申请,提出专业层面的讨论问题;(2)安排病人预约,准备患者资料例如:病情摘要、影像科专家提前阅片、病理科专家提前阅片或提供讨论需要的特殊检查项目等;(3)主持 MDT 会议,审核讨论记录并签名;(4)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的执行时间;(5)与管床医师一起将诊疗意见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

4、专家团队职责:(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需请某个学科专家参与讨论,由 MDT 秘书提前发出诊疗邀请,所受邀专家不得拒绝、推诿,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需指派另外一位相应专家代替参加(代替者应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2)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查体,对每个病例进行讨论,根据本专业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提出本专业领域的观点,解答其它专家的问题,达成共识,为患者提供全程、综合、系统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5、记录员职责:(1)负责对 MDT 会诊全程记录,包括专家讨论的主要发言内容及最终意见等;(2)填写《MDT 病例讨论意见书》,提交参会专家签名后存档;(3)如本人不能参加,需委托一名相关人员代替。

6、秘书职责:(1)协助医务科科长进行 MDT 的全程操作,包括诊疗前准备、诊疗中协调、诊疗后跟踪。

(2)统一受理临床申请的病人预约,收集资料,按先后顺序或病情轻重缓急安排 MDT 顺序。

(3)负责通知 MDT 成员诊疗时间、会诊地点、特殊安排、注意事项等。

(4)负责协调专家的参会、签到工作,负责 MDT 工作的数据管理与考核。

(5)负责保管、存档讨论记录及相关资料;统计 MDT 病例的临床资料;MDT 微信群的维护。

(6)协助医务科长做好相关讲座、学术会议的组织协调工作。

(7)如本人不能参加,需委托一名相关人员代替。

住院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工作流程门诊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工作流程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工作流程说明1.预约:MDT需要提前预约,可通过网络、电话、会诊单形式预约。

病人 MDT 讨论前需完成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内镜、病理检查,讨论前应尽量将资料准备齐全。

2.准备:MDT 秘书提前将当次 MDT 讨论的名单,包括姓名、住院号等,通过微信发送到 MDT 讨论微信群,方便影像学医师、病理科医师提前阅片,疑难病例组织影像科室和病理科室内部集体讨论,门诊病人的基本资料由多学科诊疗门诊收集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