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

合集下载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的效益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优化耕地管理、合理施肥、科学选种、调整种植结构和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对策。

一、优化耕地管理1.地力养护:合理轮作,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土壤生化作用有利物质的流失,保证土壤的养分供应。

在休闲季节,可以种植一些绿肥作物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合理灌溉:合理灌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条件合理安排灌水的量和时间。

在干旱季节可以采用滴灌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3.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肥能力。

二、合理施肥1.科学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配方。

密植期间增加氮肥的施用量,成熟期间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

2.喷施叶面肥:叶面施肥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肥料的方式,在水稻生长的旺盛期间,可以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提高水稻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

3.合理利用农家肥:农家肥具有丰富的养分含量、质量稳定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

可以通过培肥堆肥技术,将农家肥和其他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得到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三、科学选种1.选择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性好、抗虫、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药物的使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

2.选择丰产品种:选择丰产品种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

可以通过选用高产稳产的品种,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选用优质种子:优质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可以通过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可以通过认证的渠道购买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四、调整种植结构1.合理布局:根据土壤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合理规划水稻的种植布局,将高产地区和丰水地区优先考虑,合理调整水稻的种植结构。

高效栽培技术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高效栽培技术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高效栽培技术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来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发展出了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以提升水稻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1.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水稻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质量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和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

例如,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结合的施肥方式,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采用有机物质覆盖、翻耕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稻因水分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损失。

2. 病虫害防控技术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威胁,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及时清除田间病虫害的源头,合理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使用生物防治剂等,都是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适时的灌溉、排水、合理密植等,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水稻品种改良技术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专家们通过传统选育和基因改良等手段,研发出了许多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耐病虫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这些新品种还具有较矮秆、大粒型等特点,适合机械化栽培,提高了栽培效率。

4. 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合理的田间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这包括适时的田间操作、科学的灌溉、合理的密植等。

适时的田间操作包括播种、追肥、除草、中耕等,可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科学的灌溉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避免干旱或水浸等。

合理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和光能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栽培的精准性和效率。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优化对提升种植效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对策,以帮助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1. 选用高产抗逆品种:选择高产、抗逆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是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

这些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提供丰收的产量,兼顾抗病虫和抗灾能力。

2. 种植适宜的季节:选择适合的季节进行水稻种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条件,提高产量。

在气温适宜的季节,可以缩短生育期,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

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精确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确保水稻植株得到均衡的营养供给。

4. 减少虫害和病害的发生:虫害和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

采取预防措施,如轮作、清理杂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可以降低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

5. 合理管理水肥:水稻对水分和氮肥的需求较大,合理管理水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科学灌溉和施肥技术,调节水肥的供应量和时机,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6. 种植密度和株行间距的优化: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的特点,调整种植密度和株行间距,使每亩土地上的水稻植株数量适宜,达到最佳光合作用效果,提高产量。

7.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包括及时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病株清除、保持松散的土壤等。

8. 科学收获和贮存:合理的收获和贮存是确保水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在水稻成熟时适时收割,并采取有效的防虫措施和干燥措施,确保稻谷的品质和保存期。

通过采取以上对策,可以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的引入也是持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

水稻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水稻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水稻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水稻生产效益,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的水稻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期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同时,结合土壤测试结果,科学调整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科学浇水科学浇水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过量或不足的灌溉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或病虫害发生。

同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三、科学田间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包括科学的田间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等,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

同时,采用优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抗逆性和品质。

四、科学收获和储存科学的收获和储存措施对于保障水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稻成熟期,合理确定收获时机,避免因过迟或过早收获导致水稻品质下降。

同时,采用科学的储存技术,保障水稻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五、科学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支持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加强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抗逆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六、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水稻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生产补贴和技术培训,推动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的水稻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户能够重视水稻提质增效工作,共同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产量与品质关键因素分析与优化

水稻产量与品质关键因素分析与优化

水稻产量与品质关键因素分析与优化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饮食健康。

对于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诸多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期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水稻产量关键因素1.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水稻的生长期内,水肥管理的恰当与否将会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过量的用水和肥料会导致水稻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水稻的发育和产量。

而缺水和缺肥则会限制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产量的降低。

因此,在水肥管理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不同的地理位置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同时,还需注意选用优质的肥料,以及在灌溉和施肥过程中合理控制用水和肥料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

2. 生物学措施生物学措施同样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生物学措施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植物营养和土地改良等方面。

病虫害的防治包括药物或者生物治疗等措施,以保护水稻作物免受病虫害的危害。

而植物营养和土地改良则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

在选择生物措施时,应该注意选择符合当地土地、气候和作物习惯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生物措施的效果。

同时,还需注意及时清理草、夯实土壤,以便于水稻的成长,提高产量。

3.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一种优秀的种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

而错误或不适当的种植方式则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在选择种植方式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土质、气候、水源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方式。

例如,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直播种植方式,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而在土质相对偏瘠或乾旱的地区,则应该采用适合的栽培方式,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二、水稻品质关键因素1. 稻种品种的选择稻种品种的选择是影响水稻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不同的气候、土质和地理条件下,选用不同的稻种品种,可以使水稻产出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水稻是我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效益的提高对农民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就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科学施肥水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

在水稻生长不同阶段,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在播种前要施入底肥,一般施入复合肥或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水稻拔节后和抽穗前是追肥的关键时期,此时可施入氮肥、磷肥和钾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增加产量。

还可以采用一些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如固氮细菌肥、固磷细菌肥等,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的产量。

注意施肥的方法和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合理规划水稻的种植密度,避免水稻过于密植而导致光照不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及时除草,保持良好的田间通风和光照条件,避免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还要及时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适宜的通气条件,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瘦杆素,控制水稻的生长,促进分蘖和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

三、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水稻优良品种也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优良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适合不同生长环境和需求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也逐渐成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提高种植效益。

四、合理施水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合理的施水对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生长阶段,水稻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不同,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气候条件来合理施水。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人民的主食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农业生产者和种植者需要不断地改进栽培技术,以确保高产、高效、高质的水稻生产。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种子选择、施肥管理、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改良水稻的根系发育需要松软、肥沃和富含养分的土壤。

土壤改良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土壤的肥力。

可以利用翻耕、深翻和耕作等方法来改良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磷肥、钾肥等化肥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

二、种子选择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和优质的种子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品种,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的水稻种子,并且要选择经过质量检测和合格认证的种子,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生长性能。

三、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水稻的生长期和生长需求来合理施肥。

通常,水稻的施肥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三个阶段。

基肥主要是指在播种前施入有机肥和磷、钾等基础肥料,追肥主要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适时追施氮肥和磷、钾等微量元素肥料,叶面喷施主要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适时叶面喷施氮肥和磷、钾等养分。

应根据土壤和水稻的生长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足,以免对土壤和水稻的生长造成影响。

四、水管理合理的水管理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应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生长需求来合理调控水田的灌溉和排水。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来进行适时的灌溉和排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者水分不足,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应选择合适的水田灌溉和排水方式,可以选择田间灌溉、漫灌、滴灌等方式来进行灌溉,可以选择自流灌溉、机械灌溉等方式来进行排水,以确保水田的灌溉和排水效果。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经济收益。

为了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必须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以下将就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做详细介绍。

一、科学施肥增加水稻灌浆期的生长能力水稻灌浆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决定因素。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增加水稻在这一时期的生长能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做法如下:1.按照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

灌浆期需要大量氮肥和钾肥,适量的磷肥,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用量有助于增加水稻生长能力。

2.善用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的营养吸收能力。

3.在灌浆期适当追肥。

适当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以补充灌浆期水稻所需的养分,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二、合理选址提高水稻生长环境水稻是生长在水田里的作物,合理选址对水稻的生长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址,可以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具体做法如下:1.选择土地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土地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有利于保证水稻的充足营养和水分供应,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2.避免选址在污染源附近。

选择远离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源的地块,可以避免因污染物对水稻的危害。

3.选景观美观的地块。

选取风景优美,空气新鲜的环境,有利于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管理减少虫害发生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损害。

通过合理管理,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具体做法如下:1.定期检查农田,及时发现虫害。

定期检查水稻生长状况,及时发现虫害,有利于迅速采取措施控制虫害的扩散。

2.科学施药,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

选择安全、有效、低毒的农药,选择正确的药剂浓度和用量,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

3.针对不同虫害采取不同措施。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1、做好双季稻生产。

因近几年一季稻面积增加,双季稻面积削减。

一季稻每667平方米产量为500~600公斤,比双季稻减产300~400公斤。

此外,部分农夫伴侣种植一季稻,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和播种不适时,造成严峻减产,甚至失收,白白铺张了劳力、土地、种子、肥料和农药。

所以,肯定要做好双季稻生产。

2、推广软盘旱育秧技术。

①秧盘选择。

常用秧盘有58厘米×31.5厘米(每盘468孔)或60.5厘米×33厘米(每盘561孔)。

每667平方米大田需468孔秧盘45个~48个,561孔的秧盘38个~42个。

②选好床地。

早、中稻育秧场地可选择菜地、空坪隙地或排水条件好的稻田。

播种前用敌克松溶液消毒床地。

③养分土配制。

选优质菜园土或优质稻田土,风干捣碎,过筛备用。

取备用土100公斤,加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公斤、硫酸铵0.3公斤、磷酸二氢铵0.2公斤、硫酸钾0.2公斤和敌克松10克,充分混拌匀称。

也可将化肥配成600倍~800倍溶液匀称喷洒,使养分土含水量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

也可用五增牌多功能水稻壮秧剂配制养分土(参见其说明)。

④摆盘播种。

将床地杂物清除、整平,按宽1.2~1.4米、长10米做厢,用水田做苗床按通气秧田要求整地。

苗床整好后,铺一层2~3厘米厚的泥浆,将秧盘挨紧摆到泥面并压入泥中,使盘与泥紧密相接,防止吊气死苗。

播种前先将养分土填入盘孔1/3~2/3处,然后将破胸谷种分三四次匀称撒播,最终用10%~20%的种谷补(点)播于空穴处。

杂交稻每孔播二三粒芽谷,常规稻播四五粒芽谷。

播后再用养分土填平盘孔,扫除软盘上的余土,防止串根。

准时起拱盖膜。

⑤苗床管理。

从播种至出苗,膜内温度掌握在35℃以内,超过35℃揭开秧厢一端薄膜通气降温,并保持盘上潮湿。

为防止立枯病,每100平方米秧床用敌克松33克对水10公斤喷雾。

出苗至1叶1心期,温度掌握在25℃左右,湿度以床土不发白为宜,喷施2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掌握徒长。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对策水稻种植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和效益是农民增收的关键。

以下是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的几个对策。

一、合理选择品种合理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是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

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气候条件、水肥管理等因素,选择适合该地种植的优质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优化田间管理1. 控制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稻苗密植数量,提高穗数和单穗粒数,增加产量。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肥,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和产量。

3. 精确用水: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水时机,避免逢干就浇、逢水就灌,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洒农药,加强田间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防治措施,减少产量损失。

三、科学田间管理1. 精确播种:采用精确播种技术,保证水稻每穗穗粒数的均匀,减少地膜和种子的浪费。

2. 精确揭膜:在地膜覆盖水稻的生长初期,采用精确揭膜技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减少揭膜对作物的伤害。

3. 种植距离管理:合理控制水稻行距和株距,提高光照透射率,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4. 平衡追肥: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采用平衡追肥技术,及时补充作物需要的养分。

四、推广新技术1. 推广稻麦轮种技术:在水稻丰收后,合理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小麦品种,实施稻麦轮作。

稻麦轮作能够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害虫病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3. 推广机械化作业:推广水稻机插、收割机等机械化作业技术,减少人工劳动,提高作业效率和产量。

4. 推广无土栽培技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水稻,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和效益需要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推广新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只有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水平,才能够实现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人的重要粮食来源。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增强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提高水稻产量1.选用高产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在于选用高产水稻品种。

目前我国已培育出多个高产水稻品种,其中包括超级稻、杂交水稻、粳稻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能够实现较高的产量。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优先选择这些高产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养分的供应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各种养分,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提高水稻的产量。

3.科学管理田间水分水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科学管理田间水分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尤为重要。

在水稻的生长期间,要合理补水,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防止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二、改善水稻质量1.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水稻的质量,首先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水稻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病虫害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定期喷施农药,及时清除病虫害,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控制重金属残留在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的污染。

其中重金属是对水稻安全生产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污染物之一。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重金属的控制,防止其残留在水稻中,确保水稻的质量和安全。

三、保护生态环境1.推广有机种植有机种植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生产方式。

通过使用天然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避免化学肥料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水稻的质量。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何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是每个农户和农业专家都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一些栽培技术:1.科学选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高产、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如在育秧期使用有机肥料,如稻草、畜禽粪便等,增加土壤肥力;在生长期适量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产量和品质。

3.合理浇水: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科学控制田间水分。

早稻要注意保水,灌溉足够,尽可能减少蒸散损失;晚稻要注意控制水分,避免过度灌溉。

4.科学秧田:在田间进行秧田处理,合理配置秧田数量和面积,充分利用好田间空间,提高水稻的产量。

同时注意进行适当的间距和数量控制,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通风。

5.病虫害防治:水稻是容易受到病虫害侵害的作物之一,及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轮作、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增加有益昆虫等,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6.合理密植和插穗: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密植和插穗密度,通过调整植株之间的距离和秧种的数量,提高田间密度,增加产量。

7.加强田间管理: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及时除草、松土、翻斗覆草等,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8.科学耕作:根据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如早稻采用插秧、深翻等耕作方式,提高土壤深松度和通气性。

9.落实科学管理措施: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如覆盖膜、搭建遮阳网等,保护水稻免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的侵害。

10.科学收割: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和方法,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和作物的需求,合理运用各项栽培技术,控制病虫害,增加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

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优良品种的选择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道路上,优良品种的选择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步。

不同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有的品种更耐旱,有的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还有的品种米质优良、口感好。

对于种植者来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来挑选合适的品种。

如果当地气候较为干旱,就应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这样可以保证水稻在缺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

像一些经过多年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往往具有高产、抗倒伏等优势。

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区,选择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且适应性强的品种也是明智之举。

而且,优质的水稻品种其种子本身应该饱满、无病虫害,这是保证后期生长良好的基础。

二、土壤的改良与管理土壤是水稻生长的根基,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状况等。

如果土壤酸性过强,可以施加适量的石灰来调节酸碱度,使其更适合水稻生长。

对于肥力不足的土壤,就要进行施肥补充。

有机肥是改良土壤肥力的好帮手,它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合理搭配。

氮肥可以促进水稻叶片的生长,使植株更加茂盛;磷肥有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和花芽分化;钾肥则能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

要避免过度施肥,以免造成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合理的灌溉水对于水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在秧苗移栽后的初期,需要保持浅水层,这样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秧苗的返青和生长。

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逐渐加深水层,但也要注意不能积水过深,否则会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的生长。

到了水稻的孕穗期,对水分的需求更为敏感,这个时候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缺水可能会导致颖花退化,影响产量。

在水稻的灌浆期,适量的水分可以保证籽粒的饱满。

灌溉方式也很重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一些栽培技术。

1.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如超级稻品种,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合理密植:适量增加株密度,使植株间的竞争增加,从而促进分蘖,提高产量。

但密植过多会导致缺氧和病虫害易发生,因此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来确定适宜的密植程度。

3. 植株整齐整齐:株高均匀,分蘖均匀,植株间距均匀。

通过整理植株,减少间隙,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水稻植株生长均匀,增加产量。

4.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合理施肥,包括有机肥和化学肥。

有机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化学肥能够迅速提供所需的养分。

精确施肥,根据生育期和植株需求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浪费或引起土壤污染。

5. 合理翻耕:在土地准备阶段,适当翻耕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翻耕能够有效深入松土,提高土壤肥力,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6. 合理灌溉:根据水稻生育期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合理的灌溉。

要遵循“干即干,湿即湿”的原则,根据水稻生长需要,确保适量的水分供应。

合理灌溉有助于提高产量和稻米的质量。

7. 种植适合的作物轮作:合理选择作物轮作,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和病虫害的减少,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水稻和豆类作物的轮作能够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和结构。

8. 病虫害综合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如合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合理喷药、灵活的农田管理措施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损失。

9. 种植合理的水稻联作作物:选择适宜的联作作物,如绿肥、油料作物等,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以上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栽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以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4年区县水稻高产工作方案

2024年区县水稻高产工作方案

2024年区县水稻高产工作方案
如下: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我区县将继续积极推进水稻高产工作。

首先,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做到施肥合理、施用足量且及时。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持水保肥能力。

其次,科学选择水稻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用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好的优质水稻种子。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提高播种质量。

另外,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水稻苗期管理、栽插、浇水、保田等工作。

及时采取科学的农业措施,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保证水稻茎叶的充分生长,增加产量。

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科技,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最后,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采取复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总之,通过以上工作方案的实施,我区县将全力以赴,积极推进水稻高产工作,努力提高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实现水稻高产工作目标,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的五大关键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的五大关键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的五大关键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如今全球不断增加的人口和有限的农田资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提高水稻产量的五大关键因素,以帮助农民有效地增加产量。

一、合理选择品种水稻的品种选择对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虫害品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抵抗力。

同时,根据农民的种植经验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水稻品种,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二、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水稻的需求,科学配比氮、磷、钾等养分,并合理施用有机肥。

适时进行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的抵抗力,提高产量。

三、科学水田管理水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条件。

科学的水田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的生长环境。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根据水稻的需水量和水田的排水状况,合理调节水田水位。

适时灌溉和排水能够减少积水对水稻的不良影响,提高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定期巡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都可以帮助提高水稻产量。

五、科学田间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合理的田间距、行距、密度等管理措施能够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籽粒数量和质量。

定期除草和疏穗,保持水稻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助于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提高水稻产量的五大关键因素包括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科学水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田间管理。

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只有综合考虑并合理操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本文提到的关键因素,合理调控水稻的种植过程,提高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产量提高的关键技术分析

水稻产量提高的关键技术分析

水稻产量提高的关键技术分析近些年来,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根据专家的研究,水稻产量的提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优育优,提高种子质量首先,我们要选取优良品种进行育种,以提高水稻的生长性能和产量。

同时,种子的质量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育种技术,培育出高产、抗病、抗逆的水稻品种。

此外,种子的质量也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要去除病虫害,保证种子的健康,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2.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水稻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比较高,因此善于施肥和管理土壤肥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水稻的需求情况和土壤肥力状态,精确施用各种肥料,以满足水稻的各种生长需要。

特别是,在水稻生长的各个不同阶段,可能需要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例如,播种前期可以施用一些速效肥料,以利于幼苗的生长;而在生长过程中,应适量施硝酸钾等大量元素肥料,以增加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其生长健康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有机肥、腐熟沼肥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平。

3.改善灌排条件,提高利用率水稻对灌溉和排水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需要合理改善灌排条件,以提高水稻的灌溉利用率,促进水稻的发育和产量。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滴灌和喷灌等高效低耗的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漏失和水浪费,提高灌水的效率和利用率。

同样,合理排水也是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开沟、安装管道等方式,加强排水灌溉,增加水稻的生长肥力,提高产量效益。

4.合理控制病害虫害病害虫害是威胁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护水稻的生长和发展。

这其中,除了合理使用农药外,还可以通过伦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来减少病虫害的影响,提高水稻的生长健康和产量效益。

总之,提高水稻产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合理管理和控制。

水稻栽培 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 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技术要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水稻栽培的第一个关键要点是选择适宜的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长条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除了产量要高外,还要考虑水稻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特点,以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合理施肥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科学配制合理的肥料配方,并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及时施肥。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生长期可以分为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等阶段,在每个阶段都需要适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养分。

在返青期到分蘖期,适量增施氮肥能够促进水稻的早期生长;在孕穗期和灌浆期,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能够提高水稻的籽粒充实度和产量。

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浇水、杂草的防治、病虫害的控制等,都对水稻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浇水方面,要根据水稻的生育特点和土壤的水分状况,灵活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保证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

除杂草是另一个重要的田间管理手段,通过及时除草,保持水稻周围的洁净环境,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此外,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损害。

科学控制稻田的虫害病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农民需要科学控制稻田的虫害病害。

首先,合理选择病虫害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其次,定期巡视稻田,发现病虫害早期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此外,合理使用农药,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水稻的污染。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可以增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益。

下面将从土壤管理、品种选择、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四个方面,介绍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首先是土壤管理。

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种植。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进行适当的灌水,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浸水。

及时清理杂草和稀瘤,保持土壤表面的通气性。

合理轮作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引入绿肥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来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

其次是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水稻品种。

选择耐旱、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是施肥技术。

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养分,尤其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大。

为了提高施肥效果,可以通过土壤检测确定土壤养分含量,合理调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比例进行施肥。

适当使用有机肥料和硅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

水稻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将会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

农民可以定期巡视水稻田,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淘汰病虫害携带的种子,清理病虫害的危害源。

可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通过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水稻种植的效益。

不同地区的种植条件和问题也各不相同,农民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1. 合理设施布局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因此,合理的设施布局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耕地、水利设施、配套设施等,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 选择合适的品种水稻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品种选择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抗病性、适应同一地区的生长周期和农业气候,以及密度、植株高度等因素。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

在选择肥料时,应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肥料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种类和配方,并且注意施肥的时间、数量、方法等。

4. 做好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注意浇水、种植密度、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田间劳动力,保证按时按质完成田间作业。

5. 合理收获和加工水稻的收获和加工对其品质和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时期和方法,组织好收割队伍,并且注意保护土壤。

在加工方面,要根据水稻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保证稻米品质和产量。

总之,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资源利用。

在实践中,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和自身的经验,不断总结、改进,不断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
作者:王丹刘健孔繁军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9期
摘要:通过选育栽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与高效的栽培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鸭绿河农场水稻的产量品质,进而增加种植户与农场的效益。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效益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米在我国乃至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从八十年代起就把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作为水稻科研和生产的重要任务来抓。

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优质水稻的抗性较低、栽培困难、产量和效益偏低,严重制约了优质水稻的生产和发展。

鸭绿河农场年水稻栽培面积35万多亩,地块之间产量、效益差异很大,高产地块亩产超过600公斤,亩效益可达600元;低产地块亩产仅450公斤,亩效益仅450元左右。

如何改低产为高产,进一步提鸭绿河农场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本着良种配良方的原则,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1、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在保证粮食安全、稳产、高产的前提下,适当搭配种植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提高水稻品质,保稳产争高产。

品种是水稻增产的内因,是水稻增产的依据。

水稻的产量水平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水稻高产的首要决定因素,但增产的潜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地发挥,每个品种如果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也可以认为是个常数。

我场主要以11叶品种为主,主栽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6号、龙粳25号、垦稻20等品种。

2、适时早播育壮苗
本地区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易遭受低温冷害,因此,培育健壮秧苗尤为重要。

培育壮苗的宗旨是“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根据建三江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育成地上地下均衡发展的标准壮苗,为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国家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及用量,科学施用有机肥,以最大限度发挥肥料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施肥,土地肥沃、地理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贫瘠、肥力较差的多施。

一般认为,灌溉对米质和产量影响很大。

稻田水分不足时,整精米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糊化温度有所下降,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米质严重下降,产量降低。

优质稻的水分调控前期应浅水分孽结合露田促根,中期晾田塑造理想株型,孕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采取间歇浅湿灌溉,以延缓衰老,促进灌浆结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并且加大井水增温力度。

在井水灌溉的灌水方法上,要防止大水猛灌,以小水缓灌进地为好,不要灌过塘水、长流水,要充分利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高的物理特性,令其发挥蓄能作用。

4、合理用药防治田间杂草,加强病害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农用药剂种类越来越多,盲目用药会导致农药残留,降低产量。

因优质稻抗性较弱,易于倒伏,卫生品质要求高,必须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

目前,由于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不当,使一些有毒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磷、有机氯等有害物质在稻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大,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卫生品质。

为防止农药污染,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为主,搞好病虫害预测,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充分利用天敌的控制作用,坚持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结合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稻米品质。

三江地区优质水稻的种植应本着“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综合防治病虫害。

由于受不同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期、方法及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防治药剂也有所不同。

在秋翻、春旋、泡田搅浆等一系列整地过程中,杂草种子从表层逐步布满整个耕层,用药时期不合理将造成除草不彻底,插前施药时期的把握尤为重要。

选择长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为宗旨,在沉淀最佳时期用药,可使药剂深入耕层,提高防治效果。

(1)充分发挥生物预警的作用,各测报点要严格检测病原菌发生和消涨动态,结合气候条件、水稻田间病害检测点检测数据及时指导病害防治。

(2)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新型杀菌剂,淘汰未登记、防效差的杀菌剂。

(3)施药条件:早晚无风天气用药,风速小于4米/秒,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

5、提高还田秸秆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和有机肥,比单纯秸秆还田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对于秸秆覆盖还田和焚烧还田方式,秸秆埋没还田方式对水稻整个生育期水稻土N、P、K含量的稳定是比较有利的。

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秸秆还田能缓解粘土和砂土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下降。

秸秆还田和无机氮肥配施,或者秸秆还田、有机肥和无机氮肥配施有协同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作用,能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培肥地力。

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土壤效应、生物效应和农田生态效
应,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增产作用显著。

但是对于秸秆还田的埋深程度,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以往研究没有严格的考量。

对于秸秆替代化学肥料的施用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和商榷的问题。

水稻秸秆还田中低茬收割水稻籽粒的损失率高,高茬收割第二年对水整地的要求较高,否则水稻根茬外漏造成水稻苗飘秧,最后导致缺苗降低产量,低茬收割秸秆还田量过大第二年秸秆分解时和稻苗争夺氮肥,所以还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

在不影响秋翻地质量的前提下,要控制好割茬,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为尽量控制病害传染源,秸秆彻底焚烧是很好的控制途径。

(作者单位:156331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局前进农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