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已整理讲解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PPT课件
技术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观察与实验
归纳与演绎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 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观察和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和演 绎,形成对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深入认 识。
类比与模拟
分析与综合
通过类比和模拟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其他 事物进行比较,发现相似点和差异点,为 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理论依据,推动 了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帮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互动
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人类对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的认识。
自然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词
历史演变、实践检验、科学基础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实践为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以科学为基础,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有规律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总结词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检验真理、辩证法原则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法原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03
自然科学发展与马克思 主义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个自 然科学中的体现和贯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进 步的方法论问题,以及科学技 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自然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自然科学需要借鉴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深入研究自然的规律。
2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自然辩证法思想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基础和指导方法。
总结
1 自然辩证法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探索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前景
1 矛盾统一法则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 力,矛盾的解决通过统一 得到解决。
2 质量互变法则
事物的质量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互相转化。
3 联系普遍法则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人类与自然
1 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发展离 不开自然。
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课件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与人类相互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介绍自然辩证 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以及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 基本概念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法的发展经历了演绎法、归纳法和 辩证法三个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解决自然问 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发展自然辩证法,为人类 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及概要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及概要重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课件内容:P1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P27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自然观:1、史前神话自然观;2、希腊自然观;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4、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P8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P8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见参考教材:40-41P8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就与活动进行哲学归纳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想科学订交错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波及以下宽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系统:自然辩证法的系统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拥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穷的,物质处于永久的运动中,运动不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均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均衡态的开放系统,经过与外界环境互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即可能在必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固有序的结构。
相同,混沌理论也揭露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了然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变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因为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一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一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变,进化与退化的不绝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久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的辩证法吗?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科学技术哲学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或总的观点。
自然观: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科学包括在自然哲学之中。
近代:包括各门自然科学在内的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哲学,“科学之科学”.自然科学是在起源意义上指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提供关于自然界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具体运动形态的具体知识。
自然观探讨自然界最一般的问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决定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方式和技术改造方式。
它为什么以科学技术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呢?2 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
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使用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探索复杂性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科学技术方法论3 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
它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一般社会条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技术论三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1 它是哲学的二级学科(科学技术哲学与国际学术界结合)2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是二者的中介3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西方相近学科)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特征综合性:整体把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最一般问题。
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交叉性:科学与技术,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工程与技术之间的交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交叉,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交叉辐射性:所有的人类认识、改造、保护和创造自然的活动,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都蕴含一定的哲理性,这些都可以成为科学技术哲学所关注的对象。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科技伦理规范了科技活动的行为准则,为科技安全提供了基本的道德保障。
科技安全促进科技伦理的发展
科技安全的需求推动了科技伦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了科技活动的道德水平。
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相互依存
科技伦理和科技安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遵循科技伦理的前提下,才能保 障科技安全;而科技安全的实现,也需要科技伦理的支撑和保障。
0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 革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 会的进步。
当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动
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缓解能 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揭示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阐述科学技术的 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 持。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THANKS
感谢观看
展的过程。
创造性
科技创新需要打破常规,提出新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具有创造性。
探索性
科技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实践性
科技创新需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 应用,具有实践性。
人才培养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基 础和前提,是科技事业持 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技术与文明)【圣才出品】
第1章科学、技术与文明1.1 复习笔记一、科学的旨趣1.科学的主要内涵人们今天所讲的科学,是现当代意义上的大科学,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科学是一种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不再局限于个别科学家自发的认知过程,而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
(2)科学作为特定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成果,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知识系统又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构成当代观念和文化的重要方面。
(3)科学活动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与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相互作用。
2.科学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知识。
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知识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学说传统,同时它又充满着创新机遇,在不断地增添新的内涵。
(1)科学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框架,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它已经是人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知识体系。
①小而言之,科学知识已经渗透于人们的常识之中,例如,虽然人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见过细菌和病毒,但人们已经接受的科学知识告诉人们,它们是导致很多疾病的原因。
②大而言之,科学知识为人们勾勒出了世界的图景,对此图景的细节描绘就是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它们从整体上构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
(2)科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杂,可大致分为数学与逻辑、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三大门类。
①数学与逻辑是科学研究的演算工具和抽象化的方法基础。
②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分别研究非生命物质和生命体。
③对于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最为关键的是物质科学。
(3)科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而言更有条理、更精确和更可靠,因而可以成为大家公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某些科学家个人的知识。
①科学知识是用逻辑组织起来的严密的知识体系。
任何成熟的科学知识都是有条理的,即便是新提出的科学假说,逻辑上的自洽也是每一个科学命题的必要条件。
②科学知识较其他知识而言更为精确。
其主要原因是科学十分注重定量分析,并通过尽可能精细严密的数学演算和推理使科学能够更精确地解释和预见自然过程。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圣才出品】
第4章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4.1 复习笔记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1.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1)大约在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人由动物界的古猿进化而来,仅就自然属性而言,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并无本质的差别,人也依赖于自然而存在。
但是,就社会属性而言,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2)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非常微小,人类几乎是在完全顺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生存的。
(3)只是到了距今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不断加速的技术革命,人类才进入到狩猎——采集者社会。
①在此社会中,人类以小规模的狩猎采集群体而存在,人类知识与狩猎采集实践混为一体,科学没有从生产中分离出来,而是以萌芽形式存在着。
②在“准劳动”的过程中,人们依靠自己制造的石器、木器等工具,在住地附近收集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猎取动物(包括水生动物)。
这时的人类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③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肌肉力量来与环境抗争,应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获得自然界现成的产品;生产基本上只有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几乎没有物质生产。
(4)从大约1万年前开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开始进人原始农业阶段。
①在这一阶段,制造工具已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制造工具的质量、功能、数目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了质的进步。
②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也就出现了,人从动物界中分化、独立出来,从事谷物生产和动物饲养。
③这一次革命的意义是重大的。
它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了一定提高之后的产物,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之后,手工业和商业开始繁荣起来,城市化过程开始了。
④青铜器的发明可看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技术革命,文字的产生可看做是人类历史上继语言产生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永久的意义。
(5)在农业文明阶段,农业、畜牧业的生产是利用动植物的特性,创造适当的条件,强化动植物的生长机制,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①使用的物质资源主要是水、阳光、土地,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水力、畜力等,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属犁。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中西方自然观差异【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成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极其人类的总的观点.论述题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系统自然观1.概念: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是在概括和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的认识.2.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3.*意义:(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理论方面的发展;(3)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4)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1.概念: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3.*意义:(1)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映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1.概念: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2.现实根源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
3.特征: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4.*意义:(1)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确认人的主体地位,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z)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是在 恩格斯1873-1883年间写作《自 然辩证法》期间初步形成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通 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和现状的考 察,系统地论述了自然界和自然 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批判了形 而上学和唯心主义,为自然科学 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哲学武器。
总结词
地球自然观强调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人类应当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然观认为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 园,人类应当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地球 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整体,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 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地球自然观对于 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究自然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问题。
0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它旨 在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为自然科学的发展
提供哲学指导。
0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物质自然观
总结词
物质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详细描述
物质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可以通过科 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解释,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物质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 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自然科学方法论 • 科学技术方法论 • 科学技术与社会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
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
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
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事实上:自然界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是非常少的,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近代经典物理学建立以来,决定论、确定论的观点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正统。
经典物理学的确定论是线性的确定论。
系统科学特别是混沌理论表明,对于那些原来看来完全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内在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
3>特征: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演化性。
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
广义性。
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4>意义: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系统自然观将改变自己的形式去逐步完善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中,系统自然观所处的地位是:为认识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①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认识论和方法论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科学基础——生态学生态学直接奠定了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它以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研究的主题,揭示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不同生命层次演化与适应的具体过程和协同进化的机制与规律。
生态学克服了从个体出发的、孤立的思考方法,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
相互依存这一永恒主题在生态学中占统治地位。
技术基础——生态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这些技术对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技术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又能保护环境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内容: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无机有机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生命的存活;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3>特征: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它强调人类是整个生态自然界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而纠正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所出现的偏激观念和行为,端正了人类及其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
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有助于揭示人与其它生物生态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事实,从而论证了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正当性。
4>意义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思想。
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怎样的?试由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1>科学本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是对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社会功能的概括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验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
与此同时,从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
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而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这就是科学的社会实践本质。
特征:科学的基本特征(1)理性化的实证知识体系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证知识体系。
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
(2)以感性基础的生产知识的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客观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生产知识的社会劳动。
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生产知识的活动。
(3)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科学作为理性化的实证知识体系,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也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
(4)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双刃剑作用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科学,一旦与资本结合起来,就发挥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而与劳动相对抗的作用。
2>技术方面: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总体上考察技术,提出了重要的技术思想,包括对技术的理解、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技术是生产力、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技术的历史作用等。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实践考察技术,反对仅仅从外在有用性和工具这些方面来理解技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利用方式必然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资本家掌握着机器,也就同时掌握着压迫工人的条件。
这种结合不仅控制了工人,也控制了资本家,导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技异化现象。
特征: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特征包括:鲜明的时代特色、立足现实的实践性、显著的创新性、坚持自力更生的自主性和为民、利民的人本性等。
1、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对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体现,因此他们的科技思想都不可避免地镌刻了时代的烙印,紧密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需求。
2、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对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体现,因此他们的科技思想都不可避免地镌刻了时代的烙印,紧密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需求。
3、显著的创新性,在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都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但更强调创新。
毛泽东在主张发展科学技术要坚持继承的原则时,更侧重的是强调创新。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创新性十分明确,他一方面强调大胆的吸收引进,一方面强调自主创新。
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峰巅,把创新提到了关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
4、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1>科学动力和模式:动力: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
科学的发展是社会需求等外部动力和科学实验条件及理论论争等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表现为科学系统外部的社会生产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提供条件。
社会生产需要为科学研究指明课题方向并要求应用成果,工业发展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理论上的争论,以及理论与科学实验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促进科学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
模式: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是同一学科体系的进化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和理论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新原理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