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及足底按摩
小儿推拿涌泉的手法
小儿推拿涌泉的手法哎呀,说起小儿推拿,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记得有一次,我家小宝贝感冒了,鼻涕流个不停,小鼻子都擦红了。
我那个心疼啊,就像吃了辣椒一样,火辣辣的。
我心想,这得想个法子,不能总让孩子吃药啊,是药三分毒嘛。
我在网上搜了搜,发现小儿推拿挺火的,尤其是涌泉穴的推拿,说是能增强免疫力,对感冒挺有帮助的。
我心想,这得试试,总比干着急强。
首先,我得找到涌泉穴。
这穴位在脚底,大概在脚掌中间,你用手指头按一按,孩子要是觉得酸酸的,那就找对了。
我那时候找的时候,还特意让孩子脱了袜子,我用手指头轻轻按了按,孩子眼睛一亮,说:“妈妈,这里有点痒痒的。
”我就知道,找对了。
接下来就是推拿了。
我按照网上的视频,先用温水给小宝贝的脚丫子洗了个澡,然后擦干。
我坐在沙发上,把孩子的小脚丫放在我的腿上,开始轻轻按摩。
我用的是拇指,轻轻地在涌泉穴上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都来几下。
孩子开始还觉得有点痒,咯咯直笑,后来就安静下来了,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我一边按摩,一边跟孩子聊天,讲些小故事,分散她的注意力。
大概按摩了十分钟左右,孩子的小脚丫都热乎乎的了。
我问她:“宝贝,感觉怎么样?”她点点头,说:“妈妈,我感觉鼻子没那么堵了。
”我听了,心里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从那以后,我每隔几天就给孩子推拿推拿涌泉穴。
虽然不能说感冒立马就好了,但孩子确实感觉舒服多了,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我觉得,这小儿推拿,还真有点门道。
最后,我想说,推拿这事儿,得有耐心,得细心,还得有爱心。
就像我给孩子推拿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她能快点好起来,那份心意,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如果你也想试试小儿推拿,记得,手法要轻,心要诚,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主治:胸闷、纳呆、痰喘咳嗽、腹胀、 呕吐等。
编辑ppt
46
内 八 卦
编辑ppt
47
(九)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
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自小指根,沿手掌
边缘,经小天心运至拇指根部,称运水入 土;反方向称运土入水。运100—300次。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编辑ppt
3
小儿推拿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重 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中病即 止。
平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编辑ppt
4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 小儿肌肤柔弱。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四时皆可取用
编辑ppt
5
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
编辑ppt
19
(一)腹: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
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
编辑ppt
20
腹
编辑ppt
21
(二)脐 定位:肚脐。 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
脐,用四指或全掌轻揉100—300次,摩5 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呕
揉之,揉100—300次;板门推向横纹,用 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反方向为横纹推 向板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 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泻,横纹推向 板门可止呕吐。
如何正确给新生儿进行足底按摩
如何正确给新生儿进行足底按摩新生儿足底按摩技巧及注意事项对于新生儿来说,足底按摩是一种既能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又能增进亲子情感的方法。
正确的足底按摩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身体,促进脑部血液流通,增强脑细胞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给新生儿进行足底按摩,以及在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足底按摩的基本技巧足底按摩的基本技巧包括揉捏、推拿、按压等。
在进行足底按摩之前,首先要确保宝宝处于放松的状态,可以选择在喂奶后或宝宝小睡时进行按摩。
1. 揉捏: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宝宝的脚踝,然后将手指指腹轻轻揉捏宝宝的脚底,从脚跟开始,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力度,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害宝宝的皮肤。
2. 推拿:用平整的手掌,顺着脚底的轮廓线,由脚跟向前推拿,每次持续10-15次。
推拿时,手掌的力度要均匀,不要用手指蘸在宝宝的脚底上,以免伤到宝宝的皮肤。
3. 按压:用拇指轻轻按压宝宝的足底,可以按照脚底的经络来按压,促进经络的通畅。
可以适度增加按压的力度,但要保持温柔,以宝宝的舒适感为主。
二、足底按摩的注意事项在给新生儿进行足底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选择:最好在宝宝醒来后,精神状态较好时进行足底按摩,这样宝宝更容易接受按摩,也更容易放松身体。
2. 按摩力度:足底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可太狠,以免造成宝宝的不适。
要根据宝宝的反应来调整按摩的力度,如果宝宝有不适的反应,应及时停止按摩。
3. 按摩时间:初生儿的按摩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每次可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随着宝宝的成长,可以适当延长按摩时间。
4. 按摩器材: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以选择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按摩球或按摩棒。
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宝宝的器材,避免过于刺激宝宝的皮肤。
5. 按摩频率:初生儿的按摩频率一般可以每天进行1-2次,每次5-10分钟即可。
随着宝宝的生长,可以逐渐增加按摩的频率。
6. 按摩环境:给宝宝进行足底按摩时,要选择一个安静、温暖且整洁的环境。
同时,保持双手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宝宝的脚底。
小儿足部按摩妙处多
小儿足部按摩妙处多据了解,足疗,即热水洗脚,加之一些科学的足部按摩。
小儿足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等书对此就已经有记载。
如今,此法又开始盛行。
小儿足疗,能提高宝宝抗病能力俗话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脚板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所以,身体出现的很多状况都跟脚息息相关。
例如天凉的时候,宝宝光着脚丫在地上跑,清鼻涕一会儿也会跟着跑出来。
不少有经验的妈妈此刻会给宝宝穿上鞋袜,脚暖了,鼻涕也就止住了;如果对有感冒鼻塞症状的宝宝,给他泡个热水脚也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宝宝消化不良、头疼脑热等,给予适当的足部按摩,还能祛病防病。
小儿足部按摩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手法刺激小孩足部反射区为手段,以预防、治疗儿科常见病症及儿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通过刺激小孩足部反射区,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调理脏腑机能,以治疗小儿疾病和进行小儿保健,可以让宝宝少吃药、不吃药,减少药物对宝宝内脏等器官的损害,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经常给孩子按摩足部,刺激足部反射区,不仅能够有效调整各脏腑的机能,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使之生病的机会相应减少。
小儿足疗有助疾病的预防小儿足部按摩疗法更能促进儿童身体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开发小儿智力,帮助孩子健康与成长。
通过足部按摩刺激小孩足反射区治疗婴幼儿发育迟滞、早期脑瘫、反复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厌食、多汗、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尿频、遗尿等多种小儿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疾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特别是对婴幼儿发育迟滞、早期脑瘫的治疗,疗效显著。
防止不当按摩应讲究足疗手法小儿足部按摩的手法、方向和轻重都有讲究,需要有相关医疗经验的按摩师才能做得到,所谓健康始于足下,足疗功在手法,如果按摩不当,轻则没有疗效,重则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所以家长给孩子做足部按摩前,最好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不能随便带宝宝到外面的足疗保健店做按摩,也不能自己胡乱捏、搓宝宝的脚丫。
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方法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这里介绍的一种简易的由父母自行操作的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推拿疗法,名称打马过天河。
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操作方法:父母左手握住小儿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露出小儿手臂,父母用右手食指、中指,自小儿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如弹琴似的轻轻拍打5-6次为一回,如此拍打100-300回,可以在左右手臂交替,如小儿手臂经拍打出现潮红色为上佳。
在拍打中也可向拍打处吹气,甚妙。
如果结合用热水浸泡双脚,促进出汗,其效果更佳。
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
不吃药、不打针,有效、易学,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伤风感冒推脾经Step 1先铺上大浴巾让宝宝躺下,再在宝宝的手掌上涂上按摩油或润肤露,加以轻揉。
Step 2在宝宝拇指以下的手掌位作出向上轻拍的动作,约进行50-100次,这有助除痰。
推肺经Step 1先让宝宝躺卧在浴巾上,在其小手上涂上按摩用品,加以轻揉。
Step 2在宝宝的无名指指头上,轻揉其指纹部位约300次,有预防咳嗽的功效。
揉肺俞及推肩胛骨Step 1让宝宝俯卧在大浴巾上,在其背部涂上按摩用品,并加以轻揉。
Step 2用两只拇指在宝宝后背的肩胛骨位置加以轻揉50下,或作上下推按肩胛骨300次,可增强宝宝的肺功能。
小儿推拿要点
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法:小儿推拿手法轻柔、准确,遵循“轻、快、推、缓、重、推、慢”的原则。
常用的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等。
2. 穴位:小儿推拿的穴位大多在孩子的手部和足部,如脾经、肺经、肾经等。
每个穴位都有其对应的经络和脏腑,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孩子的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
3. 刺激强度:小儿推拿的刺激强度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病情等因素而定。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刺激强度应越轻。
同时,对于体质较弱或病情较重的孩子,也应适当调整刺激强度。
4. 操作顺序: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遵循“先头面,次上肢,再躯腹,最后下肢”的原则。
5. 注意事项:小儿推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在孩子空腹或饱食后不宜进行推拿;其次是在孩子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时不应进行推拿;最后是推拿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吹风。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通过正确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刺激,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但请注意,小儿推拿并非万能,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或急性症状,应及时就医。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手法清晰,多图动图(适合12岁以下儿童)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手法清晰,多图动图(适合12岁以下儿童)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适合12岁以下儿童,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快来跟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小儿推拿全教程
小儿推拿全教程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用于治疗儿童的各种疾病和不适。
以下是小儿推拿的全教程。
1. 环境准备:确保推拿房间的温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或有强烈异味的物品。
保持房间安静,创造宁静的氛围。
2. 着装准备:换上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将脚踝以上的皮肤暴露出来,便于进行推拿按摩。
3. 热身活动:在进行推拿之前,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搓手、抓耳朵、转动关节等,以增加儿童的血液循环和关节灵活性。
4. 推拿技巧:a. 抚摩:用手指轻柔地以环状或直线方式在儿童身上抚摩,以放松身体和减轻疲劳。
b. 摩擦:用手掌或手指以适度力度对儿童的肌肤进行旋转或上下移动的摩擦,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的调节。
c. 捏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儿童的肌肉或穴位,并以适度力度进行揉捏,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消除疲劳。
d. 按压:用手掌或手指加压于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5. 按摩的部位和技巧选择取决于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症状。
常见的推拿部位包括头部、脚底、手臂、腹部等。
推拿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6. 推拿后的注意事项:在推拿结束后,给予儿童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大量饮食和剧烈运动。
如有需要,可以适当补充温水,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康复。
7. 推拿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由儿童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轻度疾病或预防保健可进行每周1-2次,每次15-30分钟;重度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小儿推拿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的疗法,建议在有资质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如果儿童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咨询。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第一章搓法1.搓肚脐法:________用食指和拇指搓脐周围的肚脐眼,顺时针方向搓动,每次持续约1-2分钟。
2.搓足心法:________用手心对着婴儿的足心,以顺时针方向搓动足心,每只脚持续搓动1-2分钟。
3.搓揉耳轮法:________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婴儿的耳轮,轻轻搓揉,每只耳朵进行1-2分钟。
第二章推法1.推腹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肚脐向外推,再回到肚脐处,每次进行5-10次。
2.推背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背部中央向两侧推,分别从上到下进行,每侧进行5-10次。
3.推腿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大腿根部向下推至足背,每腿进行5-10次。
第三章拍法1.拍背法:________用手掌拍打婴儿的背部,由上至下轻拍,每次拍打约1-2分钟。
2.拍腿法:________用手掌拍打婴儿的大腿,由上至下轻拍,每侧进行约1-2分钟。
第四章揉法1.揉背脊法:________用手指从婴儿的背部中央向两侧揉动脊椎,每次揉动约1-2分钟。
2.揉手法:________用手指揉动婴儿的手掌和手背,每只手进行1-2分钟。
3.揉足法:________用手指揉动婴儿的足底和足背,每只脚进行1-2分钟。
穴位:________1.四神聪:________位于婴儿额头发际正中央,用食指按压。
2.大椎:________位于婴儿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用拇指按压。
3.幽门:________位于婴儿胃底与脐中连线上,用拇指按压。
4.足三里:________位于婴儿的小腿前侧,当膝盖下方的3寸处,用拇指揉动。
5.关元:________位于婴儿的肚脐正中央,用食指按压。
6.三阴交:________位于婴儿小腿内侧,当膝盖下方的4寸处,用拇指揉动。
附件:________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法律名词1:________注释1。
2.法律名词2:________注释2。
中医小儿推拿的项目
中医小儿推拿的项目中医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段刺激儿童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小儿推拿的项目。
一、足部推拿足部是人体多个穴位汇聚之地,通过按摩足底特定穴位可以刺激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足部推拿适用于儿童失眠、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
二、腹部推拿腹部是人体消化器官集中之处,通过按摩腹部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腹部推拿适用于儿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三、头部推拿头部是人体神经中枢所在之处,通过按摩头部特定穴位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大脑发育。
头部推拿适用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问题。
四、背部推拿背部是人体经络穴位分布较多的部位,通过按摩背部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
背部推拿适用于儿童脊柱侧弯、颈椎病等问题。
五、手臂推拿手臂是人体多个经络穴位汇聚之地,通过按摩手臂特定穴位可以缓解手臂酸痛、关节僵硬等问题。
手臂推拿适用于儿童手足口病后遗症等问题。
六、耳廓推拿耳廓是人体多个穴位汇聚之地,通过按摩耳廓特定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情绪紧张。
耳廓推拿适用于儿童失眠、焦虑等问题。
七、全身推拿全身推拿是将以上各个部位的按摩技巧综合运用,以达到全面调理身体的效果。
全身推拿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总之,中医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各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接受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合格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小儿推拿及足底按摩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穴位小儿保健按摩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
现将小儿保健按摩常用特定穴、操作及作用介绍如下。
1、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穴称开天门。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坎宫(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坎宫穴称推坎宫。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醒脑明目。
3、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由上而下直推天柱骨穴称推天柱骨。
一般次数为100~500次。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解热镇痛。
4、胁肋【定位】从腋下两侧至脐两侧。
【操作】以两掌自两胁搓摩至脐两侧称搓摩胁肋。
一般搓摩50~100次。
【作用】顺气化痰、解除胸闷。
5、腹【定位】自肋弓下至耻骨联合上。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一般分推100~200次,摩5min。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6、肚角【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捏拿肚角穴称拿肚角。
一般拿3~5次。
【作用】止腹痛。
7、脊柱【定位】大椎至龟尾(即龟尾尖)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脊柱穴区称推脊柱;用食、中二指在上,拇指在下自尾部由下而上捏脊柱穴,同时向前推进,称捏脊。
一般推100~300次,捏5~7次。
【作用】推脊柱有清热通络的作用。
捏脊柱有调和阴阳、和脏腑、理气血、培元气的作用;还有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是小儿保健常用穴位。
8、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龟尾(龟尾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指外侧缘或食、中二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七节骨穴区,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
一般推100~300次。
【作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刺激和调节婴幼儿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1.捏法:用指腹或者整个手掌握住肢体或者穴位,轻轻地用力捏动,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
循环。
2.推法:以手指为主要推动力,沿着肢体方向缓慢推动,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张力。
3.揉法:将手掌放在需要揉捏的部位上,用掌心缓慢地旋转和揉捏,有助于舒解疲劳和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
4.摸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在特定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和促进身体健
康。
5.按法:以手指和掌面为主要按压力,按压局部的组织和穴位,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平
衡体内气血流通。
以上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确保按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需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操作。
婴幼儿脚部按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婴幼儿脚部按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脚部按摩是一种温馨的育儿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血液循环,还能舒缓脚部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然而,在给婴幼儿进行脚部按摩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幼儿脚部按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给婴幼儿进行脚部按摩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 准备干净柔软的浴巾或床单,用于给婴幼儿垫脚,以提供舒适的按摩环境;2. 洗净双手并保持温暖,以避免对婴幼儿的刺激;3. 选择一个安静、温暖且没有强烈光线的房间,以创造一个放松的按摩环境;4. 确保婴幼儿处于一个安全、稳定而舒适的位置,可以选择放置在自己的腿上或使用婴儿床等。
二、按摩步骤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婴幼儿脚部按摩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轻柔涂抹采用适合婴幼儿皮肤的植物油,轻轻涂抹在婴幼儿的脚底和小腿上,以增加皮肤的滑动性,减少按摩对皮肤的摩擦。
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植物油,如橄榄油或甘油。
2. 按摩脚掌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婴幼儿的脚趾,进行适度的压迫和放松,并沿着足弓的曲线进行来回按摩。
这样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并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3. 比较双脚在按摩过程中,请注意比较婴幼儿的双脚,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如伸展度不一致、红肿、酸痛等,及时发现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4. 按摩脚踝使用食指和中指,以画圆的方式按摩婴幼儿的脚踝部位。
在进行脚踝按摩时要特别轻柔,以免对婴幼儿的关节造成不适。
5. 轻拍刺激使用手掌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脚部,刺激脚底的穴位。
轻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
6. 结束动作按摩结束后,用柔软的浴巾或床单轻轻擦拭婴幼儿的脚,确保皮肤干净干爽。
结束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旋转踝关节,以保持脚部的灵活性。
三、注意事项在给婴幼儿进行脚部按摩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注意事项,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分钟为宜,过长的按摩可能会导致宝宝的焦虑和不安。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 捏揉手: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揉宝宝的手心和手指,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2. 按压背脊:用手指从上往下按压宝宝的背脊,可以促进宝宝的胃肠运动,帮助消化。
3. 推拿耳朵:轻轻揉搓宝宝的耳廓和耳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 揉捏腹部:用手掌轻轻揉捏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消化。
5. 推脚底板:轻轻推拿宝宝的脚底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疲劳和不适。
6. 揉捏太阳穴:用指尖轻轻揉捏宝宝的太阳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紧张情绪。
7. 轻拍后背: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促进呼吸、缓解胸闷等不适。
8. 揉捏脖子:轻轻揉捏宝宝的脖子,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9. 按揉肩膀:轻轻按揉宝宝的肩膀,可以缓解宝宝的肌肉紧张,减轻肩颈不适。
10. 推拿头皮:用指腹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不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
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儿童的生理功能、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神经发育等,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医学经典。
随着中医的发展和推拿技术的完善,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调整儿童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理生理的恢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由于目前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旨在系统评述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
一、小儿推拿的机制小儿推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作用机制实现其临床效果:(1)调节气血运行: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调节阴阳平衡。
(2)促进神经发育:推拿可以刺激儿童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3)调节免疫系统:推拿能够调节儿童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4)改善脏腑功能:通过推拿手法刺激脏腑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提高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和排泄功能。
二、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1、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推拿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主要方法为按揉背部穴位,包括风门穴、肺俞穴、大椎穴等,用指腹或掌根适度力量按揉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相应的经络和气血流动;通过轻柔的摩擦手法,刺激胸部和腹部的肌肉和皮肤,促进呼吸肌肉的放松和协调;轻拍背部可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缓解咳嗽和胸闷感;使用适度力量,用手掌来回揉搓手掌和足底,可以刺激相应的神经末梢,调节呼吸功能;头部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呼吸系统的调节和血液循环,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印堂穴、承泣穴等。
在儿童哮喘、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和疾病中,通过推拿手法可以促进气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如:(1)支气管哮喘:小儿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管理。
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调节气道的通畅性,缓解哮喘症状,减少气喘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以下是适用于6岁儿童的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1. 轻拍脊柱:用手掌轻轻地拍打儿童的脊柱。
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拍打至尾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
2. 捻耳根:轻轻捻转儿童的耳根,每次数次,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和润肺。
3. 捻捏足底:用手指轻柔地捻捏儿童的足底,尤其是足心和脚心的穴位,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抵抗力。
4. 推揉手掌:用手心推动儿童手掌,然后轻柔地揉搓手掌,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和调理脾胃。
5. 轻拍头部:用手指轻轻地拍打儿童的头部,从前额开始,逐渐向后拍打,有助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请注意,使用中医按摩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以保护儿童的身体。
如果孩子有任何疾病或特殊情况,请先咨询医生或有经验的中医师。
小儿推拿的五句经典
小儿推拿的五句经典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以下是小儿推拿的五句经典及出处意思:
1. “推三关,退六腑”——《黄帝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推拿时要先推开“三关”(即天门、地门、人门三个穴位),再按摩“六腑”(即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六个器官)。
这样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2. “按头颈,揉肩背”——《针灸大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推拿时要先按摩头部和颈部,再揉捏肩部和背部。
这样可以缓解颈椎疼痛、肩周炎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3. “捏脊骨,理脾胃”——《小儿推拿秘笈》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推拿时要先捏脊椎骨,再按摩脾胃部位。
这样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体质。
4. “拍足底,通全身”——《小儿推拿全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推拿时要先拍打足底,再按摩全身。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 下肢部穴位(一)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一)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且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对小儿某些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效果。
一、委中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熄风止。
穴位定位: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疾病: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点按在委中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30至50次,力度由轻至重,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惊风、抽搐、腹痛、遗尿等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和经络油。
在委中穴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角刮法,将刮痧板的脚部着力于委中穴,力度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小便不利,下肢痿软、无力、吐泄等疾病。
二、箕门学:主要功效:清热利尿,治水泻。
穴位定位:箕门学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主治疾病: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合并食指,中指,用两指指腹,从腹股沟部位推至膝盖内侧上缘,操作100至300次,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小便赤涩不利,尿闭等泌尿系统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
经络油。
在箕门学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面刮法,将刮痧板的一侧着力于大腿皮肤,从腹股沟部位刮至膝盖内侧上缘。
着力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刮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三、百虫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止抽搐。
穴位定位:百虫穴,位于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穴位小儿保健按摩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
现将小儿保健按摩常用特定穴、操作及作用介绍如下。
1、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穴称开天门。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坎宫(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坎宫穴称推坎宫。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醒脑明目。
3、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由上而下直推天柱骨穴称推天柱骨。
一般次数为100~500次。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解热镇痛。
4、胁肋【定位】从腋下两侧至脐两侧。
【操作】以两掌自两胁搓摩至脐两侧称搓摩胁肋。
一般搓摩50~100次。
【作用】顺气化痰、解除胸闷。
5、腹【定位】自肋弓下至耻骨联合上。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一般分推100~200次,摩5min。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6、肚角【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捏拿肚角穴称拿肚角。
一般拿3~5次。
【作用】止腹痛。
7、脊柱【定位】大椎至龟尾(即龟尾尖)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脊柱穴区称推脊柱;用食、中二指在上,拇指在下自尾部由下而上捏脊柱穴,同时向前推进,称捏脊。
一般推100~300次,捏5~7次。
【作用】推脊柱有清热通络的作用。
捏脊柱有调和阴阳、和脏腑、理气血、培元气的作用;还有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是小儿保健常用穴位。
8、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龟尾(龟尾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指外侧缘或食、中二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七节骨穴区,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
一般推100~300次。
【作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9、龟尾【定位】在尾骨端。
【操作】用中指揉龟尾穴称揉龟尾;按龟尾穴称按龟尾。
一般按揉均100~300次。
【作用】止泻固脱、通利大便。
10、脾经【定位】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用拇、食二指捏拿小儿拇指,使之微屈,从拇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经;反之,向相反方向推为清脾经;用拇指螺旋式揉脾经穴称揉脾经。
一般推揉100~300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11、肝经【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食指根推向指尖称清肝经。
一般推100~300次。
【作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12、心经【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心经;反之,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心经。
—般推100~300次。
【作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补心经能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13、肺经【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指根推向指尖称清肺经;反之,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肺经。
【作用】推肺经能宣肺清热、祛风解表、化痰止咳以及补益肺气等。
14、肾经【定位】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肾经;反之,向相反方向推为清肾经。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补肾经能补益脑肾,温养下元;清肾经能清热利湿。
15、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由食指尖推至虎口为补大肠;自食指指根推向食指尖为清大肠。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补大肠能温中止泻、涩肠固脱;清大肠能清利肠腑、消积导滞。
16、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由指尖边缘直推向指根为补小肠;由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小肠。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推小肠能清热利尿、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
17、四横纹【定位】掌面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四指并拢,在四横纹穴区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指甲掐四横纹穴区,称掐四横纹,一般推100~300次,各掐3~5次。
【作用】推四横纹能调中行气,消除腹部胀满;掐四横纹能清热除烦。
18、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向指根方向推称补胃经;向指尖方向推称清胃经。
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清胃经能清泻胃火、和胃降逆;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
19、板门【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指端在手掌大鱼际板门穴区作平面揉称揉板门。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20、内八卦【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掌心至中指根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
【操作】用拇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称运内八卦。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理气化痰、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21、二扇门【定位】掌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用食、中二指分别在中指两侧凹陷二扇门穴处揉之称揉二扇门。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发汗解表、退热平喘。
22、内劳宫【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
【操作】用中指在掌心正中内劳宫穴揉之称揉内劳宫。
一般次数100~300次。
【作用】清热除烦。
23、一窝风【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一窝风穴处揉之称揉一窝风。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发散风寒、温中行气、止痫。
24、三关【定位】前臂外侧缘,由腕关节至肘关节一段。
【操作】用拇指自腕关节直推向肘关节称推三关。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
【作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气行气。
25、天河水【定位】前臂正中,自腕横纹中点直上至肘关节。
【操作】在天河水穴区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关节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腕横纹中点一起一落弹打至肘关节,并同时随之用口吹气,称打马过天河。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或皮肤发红为度。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26、六腑【定位】前臂内侧缘,自腕关节至肘关节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肘关节内侧缘直推向腕关节,称推六腑或退六腑。
一般次数为100~300次,或皮肤发红为度。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27、足三里28、上马29、乳旁《足部反射疗法概论》足部反射区保健按摩手法足部反射区按摩手法很多,除保健按摩常用手法的大部分手法都可以用于足部保健按摩外,由于足部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在足部保健按摩中也形成了一些特殊手法,有它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由于足部的面积相对全身面积要小,足部肌肉组织坚实松软的程度不一。
足部存在着各组织器官的反射区,其各个反射区的位置,形态各异,就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特殊按摩手法。
简介如下:一、单食指扣拳法【动作要领】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尽量弯曲,以弯曲的拇指桡侧固定,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背侧着力压、刮足部反射区(图8—4)。
此法应用最广,多用于点状、带状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额窦、头、脑垂体、眼、耳、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肝、胆、大肠、小肠、生殖腺等反射区。
图8—4 单食指扣拳法图8—5 单拇指扣拳法二、单拇指扣拳法【动作要领】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挟持住足部,用拇指指间关节背侧面着力压刮足部反射区(图8—5)。
【适用反射区】鼻、小脑及脑干、胃、胰、十二指肠、膝、肘、肩、颈项、三叉神经、上颌、下颌等反射区。
三、拇指推法【动作要领】分拇指推压法和拇指旋推法两种。
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足部反射区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或螺旋移动,移动要缓慢,压力要均匀(图8—6、8—7)。
【适用反射区】胸、横膈、肩胛骨、胸椎、腰椎、骶骨、髋关节、坐骨神经等反射区。
图8—6 拇指推压法图8—7 拇指旋推法四、拇指揉按法【动作要领】用拇指罗纹面紧贴于足部反射区上,其余四指挟持住足部,起配合作用,拇指罗纹面做均匀有力地回旋揉动、揉后按压、或按揉结合(图8—8)。
【适用反射区】鼻、三叉神经、心、脾、胃、胰、十二指肠、肛门、胸、内耳迷路、肋骨、上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
图8—8 拇指揉按法图8—9 双指扣拳法五、双指扣拳法【动作要领】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的近节指间关节在足部反射区上压刮(图8—9)。
【适用反射区】小肠、肘关节等反射区。
六、食指钩掌法【动作要领】食指、拇指张开,其余三指半握拳,用食指桡侧缘在足部反射区上进行压刮(图8—10)。
【适用反射区】甲状腺、尾骨内侧、尾骨外侧、髋关节、子宫、前列腺、生殖腺等反射区。
图8—10 食指钩掌法图8—11 双指钳法七、双指钳法【动作要领】一手握足,另一手食中二指屈曲呈钳状,相对用力钳夹反射区或做均匀的推动(图8—11)。
此法仅用于少数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颈项、颈椎、胸椎、腰椎、膝、肘、肩等反射区。
八、双掌握推法【动作要领】双手掌分别握持足部内外侧,同时推抚足底及足背,往返操作,或一手握持足部一侧,另一手推抚,双手交替进行(图8—12)。
【适用反射区】作用整个足部,包括足底、足背及足内外侧部。
图8—12 双掌握推法九、双食指刮压法。
用双手拇指固定足部,双手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双手食指侧缘同时施力分别刮压足部有关反射区。
此法多用于足背横带状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膈。
足部反射区一、头部(大脑)【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腹全部。
左半球大脑的反射区在右足,右半球的大脑反射区在左足。
【适应症】高血压、低血压、中风、脑震荡、眩晕、头痛、失眠、老年痴呆症、脑外伤后遗症等。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拇指揉按法。
二、额窦额窦位于前额,是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隙,以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
生理功能: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定位】位于双足十个足趾顶端。
右边额窦在左足,左边额窦在右足。
【适应症】中风、头痛、头晕、失眠、鼻窦炎、发热及眼、耳、鼻、口腔等疾患。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单拇指扣拳法、拇指推压法。
三、小脑及脑干小脑位于后颅腔内,大脑半球枕叶的下方。
脑干由中脑、脑桥、延髓组成,位于小脑前方,大脑半球和脊髓之间。
生理功能:小脑有三种主要机能,即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脑干与脊髓一样具有反射机能和传导机能。
反射机能指由躯体或内脏传人引起躯体和内脏的效应。
传导机能指能承上启下地传导各种上行或下行的神经冲动。
在脑干有许多重要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
【定位】位于双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节趾骨处,右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左足,左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右足。
【适应症】小脑疾病、脑震荡、脑肿瘤、高血压、失眠、眩晕、头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紧张及肌腱关节疾患。
【手法】拇指揉按法、单拇指扣拳法、食指钩掌法。
四、垂体垂体(亦称脑下垂体)重约0.5--0.7克,位于大脑半球下蝶骨的垂体窝内,与间脑相连,呈椭圆形,颜色灰红。
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生理功能;腺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与下丘脑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功能单位,起上连中枢神经系统,下接其他内分泌腺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