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55db52b160b4e777fcf16.png)
复备标注
⑺实验反思:
a.实验结果差别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b.剩余的气体支持燃烧吗?
c.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阅读p62页——p63页
⒈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⒉氧气的用途:支持呼吸、帮助燃烧
⒊氮气的用途: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防腐剂;制冷剂
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空气现在这个样子是一开始就有的吗?你感觉到空气的组成在悄悄发生变化了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
探究新知: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⒈空气的进化史
(学生阅读P60页)
⑴原始大气的组成:CO2、CO、CH4、NH3……
⑵现在大气的组成:N2、O2、稀有气体、CO2、H2O……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 C.点燃蜡烛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5.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它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教学内容及流程
师生活动
复备标注
教学内容及流程
师生活动
复备标注
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周围有一种看不见,闻不到,我们却一刻也离不了的物质,请你猜猜它是什么?
引入新课: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吸入空气,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生活在空气中,那么关于空气你已经知道了那些?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0378e011ca300a7c3903d.png)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案【传授目标】1.知识与技术(1)议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明白空气的组成。
(2)议决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要领。
2.历程与要领(1)连合社会生活明白空气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3.情绪态度和代价观(1)增强对自然的酷爱【传授重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传授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课前准备】多媒体、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课时部署】1 课时【传授历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略的实验或枚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发抖,然后封好——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有风]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吸入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你知道 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 二、新课学习一、明白空气的组成在地球汗青上,空气的成分曾经几度产生巨大变化,现在的空气约形成于3.5 亿年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空气是一种简略成分的物质,后来议决科学研究才逐渐明白到空气组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氮气占 78%、氧气占21%、氩气占 0.934%、二氧化碳占 0.033%、其他气体占0.002%。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 1/5 体积的氧气。
你知道怎样议决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仪器用品:注射器、具支试管、气球、橡胶塞、铜粉、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支具支试管注满水,塞上橡胶塞。
然后打开橡胶塞,将水倒入量筒中,记载体积。
2.如图所示:在另一支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胶塞,用小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
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住一定体积的气体,记载体积后插入橡胶塞中。
鲁教版九上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b1bb82fab069dc51220152.png)
第四章4、1空气的成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为后面学习氧气等重要物质坚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感性上,空气是每天都在接触的物质,学生都比较熟悉,但从理性上空气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其存在、成分是多少,学生就知之甚少,尤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体积分数学生就更无从下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探究,知道化学实验的意义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探究2、难点:测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用具: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装置、酒精灯、火柴、红磷等。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谜游戏,答案是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知道空气组成和其成分的含量[实验探究]: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查阅资料:1、木炭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磷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3、硫可以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则为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4252038581b6bd97e19ea04.png)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六、教学过程用谜语引入,同学们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比一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你能坚持多长时间?学生体会空气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4.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4.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48b554ec3a87c24128c412.png)
4.1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
2、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难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实验准备】用于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器材;相关各种气体用途的图片;多媒体视频。
【教学过程】
达标练习: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约有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观察右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
B. 集气瓶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C. 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O2
D. 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N2
4、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道尔顿
5、成年人每分钟约需吸入8L的氧气,要获得这么多的氧气来供给呼吸,大约需要空气的体积是()
A、40L
B、8L
C、48L
D、32L
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6、布置作业:。
鲁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3edd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9.png)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作为一种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成分的相关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如“空气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哪些气体?”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各成分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存在。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撰写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培养探究精神。
2.利用实验、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成分的探究过程,增强直观认识。
-使用图表、案例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空气成分的相关知识。
3.组织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并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列举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并说明它们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2.解释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1)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9983510daef5ef7ba0d3ceb.png)
4.1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并能根据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分析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空气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教学难点:实验误差分析。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但学生对空气的认识还不够准确,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空气有较准确的认识,并能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现象、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实验演示五、教学过程:【导入】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学生思考回答)【知识呈现】(一)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空气的发现史】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并分析拉瓦锡发现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探究】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药品选择分析:蜡烛、碳、红磷、铜2、原理分析:(根据产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确定药品:红磷①实验原理: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其容积的五分之一。
③实验结论:氧气越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④误差分析:(结论小于1\5的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⑤装置改进:【自主学习】分析教材75页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铜丝起什么作用?②为什么要来回推动活塞?③推动活塞的次数和快慢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怎样影响?为什么?④该实验的现象有哪些?⑤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练习】。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39692d964bcf84b9d57bac.png)
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
举例:
天然水、天然气、食盐、纯净水、氢氧化钠溶液。
阅读P76“多识一点”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
二、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引入)空气不仅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的各个成分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1、工业获得各气体的方法
2、用途
学生阅读教材P76-77,了解工业分离空气的方法。
学生讲述分离过程:首先利用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液态空气,利用各成分的沸点差异,控制蒸发时的温度,从而使其空气中分离出来。
阅读教材P77
归纳:氧气可以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食物保护气,液氮可用于制冷。
[实验探究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
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课题:空气的成分(第四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6c0464192e45361066f597.png)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课型:新授一、教材教法分析:本课题包括两个部分,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这两部分内容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探究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出了空气的成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从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四、实验准备:烧杯、红磷、自来水、集气瓶、双孔橡皮塞、燃烧匙、导管、橡胶管、止水夹五、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小时候,大人们经常要我们猜猜这样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
该谜语指的是什么?(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P74—76,思考:1、空气是由什么构成,各自的含量是多少?2、空气成分的发现经历了哪些过程,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3、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板书】一、认识空气的组成1、成分及含量【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34%二氧化碳0.034%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其他气体和杂质 0.002%【学生】讲诉空气成分发现的历程【思考】拉瓦锡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其中涉及到了哪两个化学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学生】1、拉瓦锡的实验证明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汞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练习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成分1、利用空气制造氮肥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有一层水珠【导入】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呢?思路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提示1:思路1: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c3ce5628ea81c758f578cf.png)
学
过
程
[复习提问]
1、空气的成分
2、课本P76讨论题
[归纳小结]
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氮气不溶于水
3、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提问]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过渡]空气中除了氮气还有其他成分,他们各有用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1、潜水、医疗2、炼钢、气焊3、化工生产4、宇宙航行)
2、氮气
主备人
学科
初三化学
时间
教学内容
空气的成分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次
备 课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学习
用途(1、化工原料(硝酸、化肥)
2、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3、医疗、麻醉
4、超导材料不活泼
1、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
2、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制造低温环境(氦)
5、医疗麻醉(氙)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
有害气体
烟尘
2、空气污染的危害
3、保护空气
小结:1、物理性质的概念
2、空气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 空气的成分 学案设计(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 空气的成分 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0839744431b90d6c85c77d.png)
空气的成分【学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中所含成分及其含量,增进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认识。
2.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初步感受定量实验研究物质的方法。
3.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能说出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学习重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方法。
【学习过程】一、认识空气的组成1.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写出______________。
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松软,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空气中各成分及它们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前铜丝的颜色为____色,实验后变为______色,这说铜与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录实验数据。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_mL,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mL。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1空气的成分教案-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4-1空气的成分教案-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40e31d50066f5335b8121d4.png)
课题: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组成,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
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用设问、追问等方式悟透测定氧气的原理,在原理中自如掌握误差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精神。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空气成分的实验思路设计及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准备】
1、多媒体素材——教学课件
演示实验:铜粉、水、相同规格的硬质玻璃管2只、相同规格的橡胶塞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气球、注射器。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cce4bb9f3f90f76c61bbf.png)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材与学情分析9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
学习中学生可能仍存在的一些疑惑,如:为什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吗?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同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能力非常有限,完全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有一定困难。
对此,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2、教学思路与设计尽管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但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压强方面知识的情况下,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本节课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在探究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上。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教学设计也是为突破这一难点展开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设计、评价,观察和分析,交流与反思,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教学方法:实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二、教学设计流程就,但历史上对它的研究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教材P76页多识一点完成学案内容【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P74页第二自然段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4%二氧化碳0.033%其他气体和杂质0.002% 阅读课本78页完成学案内容阅读课本76页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同时为接下来测定氧气含量奠定理论基础【强调】气体密度小,质量不以测量,用体积分数来描述。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组成》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组成》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c909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b.png)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组成》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中重要的一节《空气的组成》,主要介绍了空气的基本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空气的基本组成,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理解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推断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性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但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上需要指导。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实验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现象,推断气体的性质。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的活跃度。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现象,如热气球升空、水的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空气的成分有什么关系。
2.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引出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二)、新知讲解1. 实验探究:进行“燃烧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的现象”实验,观察氧气消耗后的现象,初步推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 数据分析:介绍拉瓦锡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3. 讲解其他成分:讲解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以及它们的来源和作用。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6a98b987c24028905fc376.png)
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活动天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开放的讨论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1)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cad085a59eef8c75ebfb311.png)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教案)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过程与方法: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科学性和严紧性。
重点: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课前准备:1.导学案2.实验器材集气瓶、像皮塞、导管、橡皮管、止水夹、烧杯、红磷、酒精灯、铜丝、钳埚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塑料袋捕捉空气,感知空气存在的真实性。
二、知识回顾完成学案上“知识储备”,掌握学生有关空气的已有知识。
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4页,了解空气的组成。
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与“巩固练习”。
老师适当点评。
四、探究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结合导学案,利用如图装置,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解释与结论→讨论与思考各环节教学方法:猜想与假设(自主学习)实验(师生互助学习)解释与结论(自主学习)讨论与思考(生生互助学习,老师指导)需注意的细节:集气瓶要先标为五等份;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红磷必须过量且干燥;燃烧时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
2、其它探究方法师生互助学习:观察一段光亮的铜丝,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铜丝的变化。
认识铜和氧化铜,知道铜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教材75页,“实验探究4-1”生生互助学习:讨论利用该实验需注意那些环节,以避免或减小误差?师生互助: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五、知识提升生生互助,老师指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否用木碳或硫,为什么?(提示:木碳和硫也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2.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探究,你学到测定混合气体中某气体的含量的方法是什么?达标测试导学案课堂小结你的收获你还有那些问题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途径一:教材76页“多识一点”途径二:利用网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 空气的成分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33a863763231126fdb116d.png)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版第四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的内容,。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本节课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空气的组成,让学生实验,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使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2、教材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课本上的例子,采取多媒体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
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微课视频等。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了解测定空气主要成分的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等。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成分。
②通过教师着重讲解、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③通过观看多媒体等辅助学习资料,能更深理解有关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难点:空气的成分测定实验中误差的分析。
二、教学方法:微课、PPT、交流案导学、阅读讨论、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多媒体等方法。
三、教学用具:广口瓶、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药匙、红磷等等四、教学过程【活动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提问】:同学们知道通过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①、下列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⑴燃烧匙;⑵导管;⑶烧杯;⑷广口瓶;⑸弹簧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指出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名称。
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②、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容器中;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空气的成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851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1.png)
空气的成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实验中提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了解常见气体的含义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2.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空气中主要气体的成分及其特点。
2.理解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实验法3.PPT演示法4.学生研究报告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学生读出“空气的成分”这个标题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了解空气的成分的哪些内容。
通过这样的问答,可以评估学生对此内容的了解程度。
然后,老师给学生展示几个表格和图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猜一猜这是关于什么的内容。
2. 讲解通过上一部分的导入,学生了解到这节课将要讲授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老师可以通过PPT等多种形式讲解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边听边记录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的讲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特点3.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3.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实验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稀硫酸、锌粉、烧杯和气球,让学生把锌粉加到烧杯中,然后倒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实验后气球的变化,并解释气球内气体的成分。
4. 学生研究报告在学生研究报告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此次学习内容的反思、体会和思考。
向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主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汇报。
这样有利于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六、教学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以及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气体的真实使用情况,以及环保问题。
让学生理解:空气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空气。
七、课后作业1.阅读《空气的成分》相关文章,扩展知识面。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1 鲁教版 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1 鲁教版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3ff65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a.png)
4.1 空气的成分 教学
年级
初三 教学时间 课 题
空气的成分1 课型 新授 主备 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 目标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本,伴你学, 教法与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演示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比
一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你能坚持多长时
间?
为什么你感觉憋得慌?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
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
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认识空气
吗?
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
一成分的物质呢?
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
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纯净物是?
二氧化碳。
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纯净物是?氧
气。
二氧化碳氧气都是构成空气的成分,那关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追寻着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在认识空气成分的同时,主动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空气的发展史。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为第四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刚刚步入初三的学生仍处在不善于发问、不善于质疑阶段,对待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点拨、释疑、指导、小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和不带玻璃导管各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氧气
氧气
氧气
达标检测:
1.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大约要吸收8L氧气,大约需要吸入的空气是()
A.50L
B.40L
C.30L
D.20L
4.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
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
B.五氧化二磷
C.稀有气体
D.糖水
6.某同学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过一会儿,他发现汽水瓶外壁有,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他把澄清的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物质沉在水底,这又说明空气中含有。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B。
6.水珠、水蒸气、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34%,二氧化碳占0.034%,其他气体占0.002%。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完成实验
②获得结论
③对实验进行反思
【作业布置】教材P80“挑战自我”第1题。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和未知的衔接点上,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上课之初,通过小谜语导课、通过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等等。
努力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
并没有完全按照课本来授课,原因是当学生完成课本的实验后,如果笼统地问“你认为测定氧气含量,要注意什么?”学生很难回答,所以增加一个实验方案评价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规律。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
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课题:4.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②认识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过程,培养学生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前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空气成分氧气含量测定基础上继续探究我们的呼吸作用导致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同时介绍了空气的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的方法使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更加全面。
【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空气成分氧气含量测定原理基础上,学生有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为探究我们的呼吸作用导致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打下基础。
而空气的污染、成因、危害,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不少,所以这些内容学起来比较轻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空气的污染防治。
难点:
空气的污染防治。
【教学准备】
试管、导气管、澄清石灰水、各种气体样本、火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是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已发现一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食品包装中常充入氮气以防腐败。
2.许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要原因是防止()
①污染空气②噪音污染③酿成火灾④产生粉尘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学生阅读课本78页“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后回答,从某地取空气样品的方法。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4.阅读课本79页回答。
(1)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2)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的质量的关系。
5.有下列几种情况:①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②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③汽车排放的尾气;④动植物呼出的气体;⑤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⑥煤燃烧产生烟尘。
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参考答案:
1. A。
2.D。
3.带一满瓶水到某地后将水倒掉,盖上瓶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4.(1)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数值越小,质量越好。
5.D。
【板书设计】
第二节空气的成分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三、关注空气质量
1.污染空气的物质及来源
2.防治
3.空气质量报告
【作业布置】教材P80“挑战自我”第2、3题。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