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七章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指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德国哲学,开始于康德,包括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整个欧洲哲学的总结,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把前人的思想成果包容为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

从而使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

前言: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特征1、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概括和总结了欧洲全部哲学发展的成果,处于一种理论综合阶段。

德国哲学从不同方面概括了哲学发展的历史。

①康德哲学:主要是总结和概括了怀疑主义、调和主义、折衷主义、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等思想材料。

②费希特和谢林哲学:分别继承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材料。

③黑格尔哲学:总结了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发展,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④费尔巴哈哲学:则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17—18世纪以来的唯物主义学说。

2、从德国哲学的研究对象看,它主要研究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哲学对象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①古代哲学:重点研究客体(自然界),即本体论;②近代哲学:重点研究主体(社会中的人),即认识论;③现代哲学:研究主、客体的关系,即辩证法。

可见,这种变化反映了哲学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康德先研究了这一问题,但认为二者是分裂的,没有同一性;费希特和谢林分别在主、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黑格尔进一步达到了辩证统一;最后,费尔巴哈又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解决了二者的关系。

3、从德国哲学发展自身看,它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有神论的精神哲学向无神论的人本主义哲学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表现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哲学,它们具有二重性:既害怕革命有向往革命,既反封建有和封建制度相妥协,表现为唯心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这一阶段,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是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黑格尔把这种思想发展到最高峰。

尽管德国古典哲学以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人本主义为结束语,但他抛弃了辩证法造成了哲学的贫乏。

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010-05-15 23:19:15)标签:杂谈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和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德国资产阶级全部哲学。

这一哲学,在当时哲学发展水平上,可以说是对以往全部哲学发展的一个总结,它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德国古典哲学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

[2]德国古典哲学也还继承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的一些优秀成果。

[3]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一般被认为是康德。

费希特和谢林对德国古典哲学完成了改造过程。

黑格尔建立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将德国古典哲学引向巅峰。

而费尔巴哈否定了黑格尔,却没有彻底清算黑格尔的哲学,将德国古典哲学带向终结。

二、德国古典哲学何以终结1、何为终结?终结,可以视作是终点、结束。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可以说是自康德以来不断延续的哲学的结束。

然而,通过这学期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觉得终结不是终点。

借助哲学非线性的思考方式,这种古典哲学终结,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哲学形态的产生,从内部颠覆了古典哲学的研究模式,彻底清算了古典哲学,并实现哲学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

终结是终点也是起点。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不应当是伪命题,德国古典哲学是实实在在的终结并重新开始了。

在以下,我将以德国古典哲学的完结、结束、新生的角度来探究德国古典哲学何以终结。

2、何以终结①、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完成研究哲学,构建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基本研究方式。

黑格尔以自身极高的哲学素养,建立了一个包括以往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而且没用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阐发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明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8年单行本序言年单行本序言恩格斯恩格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的序言中说,1845年我们两人在布鲁塞尔着手“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主要由马克思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两厚册八开本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利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

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从那时起已经过了四十多年,马克思也已逝世,而我们两人也没有过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关于我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我们曾经在一些地方作了说明,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

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这期间,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有某种复活。

甚至在德国,各大学借哲学名义来施舍的折衷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叫人吃厌了。

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叫人吃厌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

同样,我也感到我们还要还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飙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

所以,当《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指卡·尼·施达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85年斯图加特版。

──编者注)时,我也就欣然同意了。

我的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杂志1886年第4期和第5期,现在经过修订以单行本出版。

期,现在经过修订以单行本出版。

有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的几个问题1

有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的几个问题1

有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几个问题一、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是恩格斯晚年所写的一部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之一,本书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上,1888年恩格斯作了进一步修改,出版了单行本。

在单行本中,加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恩格斯叙述了本书写作和发表的历史背景。

下面就讲一下这篇序言。

这篇序言共5段,主要说明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写这本书?(1——4段)A、历史原因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来的心愿。

(1——2)我们知道,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关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而来,又与德国古典哲学根本对立的崭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形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对立。

但这本书由于当局和出版商的阻挠,没有付印,在这以后的四十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曾作了一些说明。

但恩格斯认为“无论哪个方面都说的都不够全面系统”。

同时恩格斯也提到,“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恩格斯的这本书就是为了实现40年来未顾上实现的愿望。

它阐述了从黑格尔哲学是如何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B、现实原因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当时现实斗争的需要(3——4)。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感到完成这一工作已经十分必要了,这时,欧洲工人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文化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文化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文化的产生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发生的一种哲学运动。

在这个运动中,许多哲学家将他们的思想集中在探讨理性、人类自由和它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上。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与德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

十八世纪末,德国的国家统一和文化复兴都处于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德国文化逐渐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文化。

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思想家们开始对传统价值观和教条主义进行反思。

在这种背景下,哲学家们开始对世界进一步进行思考,并融入了人文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

他们相信,人类的自由和理性是实现个体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因此,他们强调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对哲学和文学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政治和道德等领域也产生了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大量的现代文化和思想领域。

例如,康德的理性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哲学、科学和道德领域。

他提出的“合理道德律”的概念为道德、政治和法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如“辩证法”、“绝对精神”、“矛盾冲突”等概念,不仅影响了现代哲学,而且影响了文学、艺术等领域。

他的思想还成为了欧洲大陆一些重要的政治、社会和宗教思潮的基础。

尼采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如“超人”、“永恒重返”、“权力意志”等概念,影响了现代哲学、文学和艺术。

他批评了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并提出了将人类解放出有限的思维模式的思想。

总而言之,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方式,而且对现代思维方式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脉络是西方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涵盖了1750
年到1830年这段时间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康德派、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派,追溯其历
史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康德主义(Kantianism)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主要著作《纯粹理性
批判》中,提出了“批判哲学”的观念,认为知识是基于经验和理性
的合成,而不是简单的从经验中获取。

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意志”和“义务伦理学”,认为人
的行为不应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而应该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和
自由选择,同时,人也应该遵守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2. 黑格尔主义(Hegelianism)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被誉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和“历史唯心主义”,认为
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对立、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而且任何历史事件都
是一个进化过程的结果,由此推导出了“绝对精神”的概念。

3. 费尔巴哈主义(Feuerbachism)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后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
《基督教的本质》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人本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认
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宇宙中的事物必须通过直接感官经验来理解,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虽然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演进中,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但它
对现代哲学和西方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还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历史价值。

欧美文化(德国十八到十九世纪的哲学家)

欧美文化(德国十八到十九世纪的哲学家)

费希特
总述 (来源: 南丰公益书院 ) 姓名: 费希特 出生: 1762年5月19日(德国拉 梅诺,Rammenau) 去世: 1814年1月27日(德国柏 林) 学派/流派: 前康德主义、德国 唯心主义 主要领域: 认识论、道德哲学、 政治哲学 著名思想: 绝对自我 受影响於: 康德、莱因霍尔德 (Karl Leonhard Reinhold)、迈 蒙(Salomon Maimon) 施影响於: 谢林、黑格尔、叔 本华、诺瓦利斯(Novalis)、亨利 希(Dieter Henrich)
生平概述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 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 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他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哲学理论的基本是——认为,将经验转 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 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大陆的 理性主义。康德的 伦理学 理论也十分有影 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 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Kant-Laplace hypothesis)。
在费希特的著作《自然法学基础》(1796)中, 他提出自我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客体的自 我意识,它的必要条件是所有其它理性的客体存 在。这些(其它)客体共同影响并召唤起每个单 个个体其自身的自我意识。这个观点是由他的认 识论(Grundlage der gesamten Wissenschaftslehre,知识的科学)所延伸出来 的,他证明了每个自我的意识产生依赖于每一次 它对非我的把握(用费希特的话说,就是自我设 定非我)。由这些观点所导出的我/自我之间的差 异(自我在自身中设定非我与自我相对立)最终 发展成了费希特的认识论(绝对自我,自我设定 自己本身)。 费希特由一种自给自足的观点发展出他的国 家理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应该控制国际关系, 货币价值,并维持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由于为 了达成意识需要与其他理性的存在建立彼此之间 的关系,所以费希特认为在不同的党派间必须有 一种彼此之间的共识(relation of right)。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08:52:59
谢林的哲学体系
1. 以‚绝对同一‛为核心
在谢林看来,费希特的‚自我‛既然是一个和‚非我‛相 互独立、相互限制的东西,那他就不可能是绝对的、无条
件的,因而‚自我‛和‚非我‛的同一仍是无法保证的。
他认为,要设想‚自我‛和‚非我‛即主体和客体、自由
和必然、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就必须有一个凌驾于二者之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创始人为康
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
08:52:58
德国古典哲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更是在哲学史占据着枢纽的位置, 将传统形而上学推向顶峰的同时,黑格尔又是第一个对现代性展开批判的哲学家,为现代 西方哲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 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 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 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
评价
尽管费希特是自康德的著作发展开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往往被 轻视了。 费希特往往被认为是连接康德和黑格尔两人哲学间的过渡 人物。近些年来,由于学者们注意到他对自我意识的深刻 理解而重新认识到他的地位。和在他之前的笛卡尔和康德 一样,对于主观性和意识的问题激发了他的许多哲学思考。 费希特也涉及政治哲学,他被一些人认为是德国国家主义 之父。
08:52:59
谢林的哲学体系
2. 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内涵: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从自然中引出精神。 2. 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他以为,自然是‚绝对同一性‛的客观化,是‚绝对同一性‛ 的不自觉或者无意识的发展阶段。自然界和精神相对立,但其中又蕴含着精神当自 然界发展有机生命阶段的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自然界是‚机械性‛和‚合目的 性‛、必然和自由的统一。他的自然哲学就这样从自然中引出精神,解决了自由和 必然、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3. 自然哲学的现实评价: 他的哲学包含了许多合理性因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把 自然界看成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并看到了发展的原因是由内在的矛 盾推动的,无疑对辩证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倡导的自然哲学不是从客 观自然界的各种实际出发,不是借助于科学实践的方法去揭示自然界的发展 规律,有其错误性。谢林的自然哲学往往提供大胆的猜测和论断, 使用幻想的比喻和华美的词句,缺乏明证和事实。这种思想促进了浪漫派的想象, 使诗人们赋予世界以生命和精神,同时也给当时以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 学界带来一股新的思潮,受到了自然科学家们和浪漫主义诗人们的欢迎。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第一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一)写作背景第一,19世纪中期自然科学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以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沦等“三大发现”为标志的最新成果。

但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如福格特、毕希纳、摩莱肖特等人却以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自然科学成就,抹杀了思想与物质的原则性区别,以至于费尔巴哈拒绝把自已的哲学叫做唯物主义。

第二,19世纪4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不仅复活德围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还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典哲学之问的关系,以达到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其代表性的思潮是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第三,费尔巴哈发表的唯物主义和无神沦著作,遭到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哲学家的否定和围攻。

丹麦哲学家卡尔·施达克出版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费尔巴哈辩护。

但是由于施达克根本不懂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而是根据费尔巴哈“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目的”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结果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正确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恩格斯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此,应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的邀请,以评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契机,恩格斯于1886年写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二)重要意义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对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考察开始,到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束,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1)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产生作出了科学阐述。

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理论来源——德罔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靠对传统哲学极端谨慎、细致和科学的态度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康德,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那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发展到顶峰,形成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费尔巴哈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意识形态上反映了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近代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过程。

“终结”意味着德国古典哲学发展阶段的结束,从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一、《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和逻辑结构(一)历史背景1.为了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

他们早就希望系统地阐明他们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清算“以前的哲学信仰”,即他们是怎样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分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是,这本书当时未能出版。

从那时起到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的发表,已经过了40多年。

在此期间,他们虽然在一些著作中论述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气,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

至于费尔巴哈哲学,则从来没回顾过。

因此,他们的这个夙愿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2.为了适应思想战线斗争的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到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这期间,思想战线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刚刚诞生时,还是被当作在欧洲上空徘徊的共产主义“幽灵”,经过40多年的战斗,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一切机会主义思想体系,“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空想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主义是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代表性思想。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涌现,并影响着并塑造着西方世界的思想理论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

本文将对这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比较,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德国古典哲学1. 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

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有着密切的通联。

2. 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自由、理性、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理性和自由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理性和自由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是理性自由的实现和展现的过程。

3. 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德国和欧洲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面貌。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1.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英国政治经济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这一思潮的兴起与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密切的通联。

2. 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思考,英国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3. 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英国政治经济学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英国和欧洲政治经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面貌。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至19世纪德国思想界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以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思想家为代表,深刻影响了欧洲哲学史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其丰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而闻名于世。

康德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提出的批判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认识能力和主体性,指出认识的先验条件是我们能理解世界的基础。

通过康德的批判哲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人类认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另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主张通过“辩证法”来理解世界的发展和进化。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精神通过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实现自我意识和自由,他的哲学体系包含了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尼采则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另类存在。

他对西方传统价值观和宗教观念提出了挑战,主张超人哲学和永劫回归。

尼采对道德、宗教和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他的思想激发了后世众多哲学家的思考。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理性、辩证、批判的精神贯穿始终,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思想家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引领人们不断探索人类认知和存在的本质。

德国古典哲学的光芒在时代的长河中闪耀,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当时德国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夕,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极为软弱。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达具有两重性。

它一方面用辩证法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实现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将其革命性包裹在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即使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亦远离现实,而用抽象的“人性”宣扬“全人类的爱”。

为新生的工业生产服务是当时哲学的重要历史任务,认识论、知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哲学基本问题。

他认为在认识外在世界之前,应当首先研究人的认识能力本身以及认识的可能性。

这种转变,被称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认为,哲学要成为一门可靠的学问,其判断必须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

他认为人的知识是由先天的知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体现了他的认识论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的根本特征。

一方面,他承认在人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即“自在之物”,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们所得到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是纯主观的,不反映作为客体的“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在原则上是不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认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

这样康德就在“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陷入了不可知论。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或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德国形成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

这里所用“古典”上字,并非古代之意,而有典范之义。

就是说,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的经典哲学。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软弱的资产阶级要求变革又害怕革命,在强大封建势力面前表示屈服这种精神状态的产物。

因此,从它的创始人康德开始,虽认为人世间存在一个客观世界,但又说这个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宗教信仰留下地盘;在黑格尔的发展阶段,虽认为世界是发展的,并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中的许多辩证方法。

但又用绝对精神来解释世界的发展,以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方法得出了保守的政治结论;在费尔巴哈的完成阶段,虽对宗教和唯心主义提出批判,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可认识的,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又不愿称作唯物主义者,而以人本主义者自居。

所以说,德国的古典哲学是一种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内的、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保守性的两面哲学。

德国的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就是上述的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

大学毕业后,做过一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后在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教授。

康德的一生是在书斋着述和课堂讲授中度过的。

所以,德国着名诗人海涅说他的生活史是难以记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

但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却很大。

如果以1770年他提升教授那一年划一界线,在这之前他的主要成就在自然科学方面。

他在天文学史上提出了着名的星云说,把天体看成是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过程。

恩格斯说,康德的这个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

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1770年以后他的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他在这方面的主要着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但这个“自在之物”是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达到的“彼岸世界”。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德国古典哲学是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思想。

它影响了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的哲学思想发展,并在当今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通过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德国古典哲学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德国哲学的前设在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之前,德国本土哲学还处在启蒙时代的阶段。

启蒙时代的哲学主要关注知识和理性的发展,但它们关注的范围比较狭窄,尤其是没有从全局性上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目的。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知识的普及,德国哲学家开始使用更完整、更细致、更具哲学深度的方法来思考世界和人的存在,呈现出一种新的哲学意识。

二、康德的贡献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德国哲学之父”。

他强调了自主和理性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必须凭借自身的理性和道德,确定和坚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他认为,这种行为准则在不同的情境下是不同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准则是“尊重人的尊严”。

这一思想在今天的法律和道德领域仍然具有影响。

康德的第二大贡献是他的哲学思辨方法。

他提出了“批判哲学”的思想,将哲学视为一种基于哲学方法的连贯性思考。

他批判了旧有的哲学思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先验性”的论点,即人类具有先验认识的形成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们跨越世界各种理论和方法之间的障碍,以找到真理。

三、黑格尔的贡献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辩证法”哲学的思想。

这一理论从根本上批判了康德“先验性”的思想,认为真理不是由主观理性所决定的;这一理论需要通过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引导人们达成人类的普遍目标。

黑格尔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起,这些事件引发了对伦理价值观的大量探讨。

黑格尔对种种反对他的哲学思想做出了全面的回应。

他认为,伦理向实践迭代,它包含了道德、抽象思想和范畴中深刻和有力的智慧和正确衡量的品质,但伦理的核心主张了为了透过伦理价值观理解我们自身的存在。

四、费希特的贡献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三位代表人物,他是“马克思主义唯心批判派”的创始人之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介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介绍

一、历史背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杂志的1886年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

1888年,恩格斯加以修订出版了单行本,并加了序言。

同时,在单行本中,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了。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的。

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就是“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先驱的关系,是对他和马克思在哲学上怎样继承又怎样变革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扼要和系统的阐发,从正面回答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费尔巴哈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毕生战斗经验的总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光辉思想。

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我们学习《费尔巴哈论》,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讲解《序言》《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

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

这里所说的“多年以来”,是指1845年他们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以后到《费尔巴哈论》写作之前,长达40年的时间,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本文写作的原因〔一〕历史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二〕现实原因为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保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三〕直接原因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路德维希威尔巴哈"一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

这说明施达克本人不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划分哲学路线的根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及其历史地位。

因此,恩格斯决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二、内容简介第一章第一章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阶级实质,提醒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发了辩证法的根本思想,阐述其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最后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一方面德国在经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开展。

另一方面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由于德国经济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提出了改变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名族国家的革命要求。

但是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是非常软弱的。

他们对法国大革命心向神往,因为法国革命后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前提,但是又害怕革命所唤醒的广阔工农群众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因而又不敢革命,德国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引言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德国古典哲学把人类各个领域的知识总结为一个完整的宏大思想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直接理论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成熟与完成,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一、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和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同时又是全欧范围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思想的集中表现。

蓬勃发展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和迅速高涨的自然科学思想及其巨大成果,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哲学创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大量必不可少的思想素材。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是有着强烈时代感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可以说是在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中心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环境中形成的,因而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明确说,则是在哲学的理论反思中把握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所以,德国古典哲学虽诞生在德国,但它决不仅仅是德国一个民族的思想产物,而是整个欧洲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德国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全欧洲的性质。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的哲学称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这一论断也适合于其他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代表——谢林、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早期活动。

德国古典哲学首先是欧洲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表现。

18世纪末叶19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正处于重大变更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领导了震撼全欧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这是自17世纪尼德兰和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它不仅从根本上摧毁了法国的反动腐朽的封建秩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也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欧洲范围的反封建斗争。

德国古典哲学[最新]

德国古典哲学[最新]

德国古典哲学起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产生过程和基本特点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

德国也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一,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德国古典哲学广泛吸收了以前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对它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以R.笛卡尔和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17~18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学派和启蒙运动学派、德国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和以G.E.莱辛为首的启蒙运动学派。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费希特后来已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则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古典哲学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

它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德国古典哲学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1、德国的经济状况:19世纪初以前,德国同英、法、荷等国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是一个十分过后的国家,基本上是个农业国。

1807年开始,德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摆脱了停止、萎缩的状态,在改良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

到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德国的政治状况:至19世纪初,德国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曾经有过36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19世纪初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德国进行了一些政治改良,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增长,但在1848年德国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总体上是软弱的,出生的太迟了。

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2、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来解决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最后设定的“绝对自我”已经预示着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来实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这种“绝对同一”却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彩。

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四、主要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就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

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

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他强调“行动”,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

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

谢林哲学中也有不少辩证因素,他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在他看来,对象本身含有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

例如,“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

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认为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

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

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只是到了黑格尔,才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它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

黑格尔明确地指出,辩证法是推动实在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

在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力求给以普遍的应用。

黑格尔关于整个世界的辩证发展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统治,其真实意义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的思想为基础,探讨和论证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着重阐述了矛盾学说。

黑格尔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真理和人的认识看做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思想。

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他强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这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自身分裂为二,异化为客体,然后又克服和扬弃这种异化,征服客体。

所以他指出,人不仅要理解世界,而且还要去“宰制”世界。

在理论活动中,人研究世界,获得知识,以纠正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在实践活动中,人要按自己的观念“陶铸锻炼”世界,认识就是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所说的矛盾辩证发展的主体始终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世界。

因此,他只是在观念的辩证法中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他不是从自然界和历史中引出辩证法规律,而是把辩证法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

这就把辩证法头脚倒置了。

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它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体系发生着经常的矛盾,这种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矛盾。

辩证法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终极的绝对真理,而黑格尔的体系则要求设立一个发展的终点,似乎到了绝对精神的阶段,特别是在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中,精神就完成了自我认识的运动而达到绝对真理,一切发展也就此完结了。

这样,在他的保守体系的重压下,辩证法终于被窒息了。

五、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终结,可以视作是终点、结束。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可以说是自康德以来不断延续的哲学的结束。

然而,这种古典哲学终结,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哲学形态的产生,从内部颠覆了古典哲学的研究模式,彻底清算了古典哲学,并实现哲学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结束费尔巴哈认识到了黑格尔主义中唯心主义成分,并认识到了“绝对观念”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绝对观念是先于世界的存在,而费尔巴哈的理论是我们处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不是某个观念的外化产物,自然界也不依存于其他东西所存在。

这些唯物主义观点都存在于费尔巴哈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之中。

费尔巴哈之前,对于黑格尔的质疑和彷徨并非一时或一人的,但是真正使得黑格尔的迷信被打破,“体系被炸开并被抛弃在一旁了”,是费尔巴哈的功劳。

恩格斯也说“这部书(《基督教的本质》)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

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甚至连马克思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学说的深刻影响。

但是,后来恩格斯和马克思又逐渐意识到了费尔巴哈理论的深刻局限性。

首先,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片面的和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宣布了黑格尔的哲学是错误的。

他并没有从内部证明黑格尔哲学的片面性,并不是真正制服了这种科学。

其次,费尔巴哈本人也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

在自然领域中他是坚持唯物主义学说,但是一旦步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中,他便不是这样了。

特别是“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

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希望使宗教完善化。

哲学本身应融化在宗教中。

”费尔巴哈以强调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并没有对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加以借鉴和发扬。

也是他的学说逊色于黑格尔学说的方面。

再次,费尔巴哈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和工业已经日益迅猛发展起来,但费尔巴哈居于乡间的孤寂生活并没有对于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给予重视。

这本来是一个机会让他提升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排除学说中的偏见的绝佳时机,最后他也没能再进一步。

所以,这也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并不先进,并不能和当代工业社会适应。

总的来说,费尔巴哈批判了德国占主导地位的黑格尔主义的思想牢笼,强调了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并将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推向了顶峰,以此作为了他的思想内核。

引发了之后德国哲学的巨大转变,使得德国古典哲学结束。

但是,他并没有从内部体系中清算黑格尔的学说,“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到一边”,没有说服力。

同时,也没有重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更没有对1848革命表现出想法。

所以,他只能是做到结束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展开全新的研究方式。

而这个新的途径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六、德国哲学的新发展想超越一个哲学形态必须从内部超越,而一旦进入哲学形态内部,便成了该哲学形态的一部分。

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定意义上都是黑格尔主义者,他们是真正进入了黑格尔哲学理论的内部,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展开了德国哲学发展的新篇章,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这个层面也才宣告结束。

马克思建立新的哲学派别的第一步就是改造了黑格尔的学说,消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误区,合理借鉴黑格尔辩证法的学说,创建了唯物辩证法。

同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峙并不绝对。

而马克思更是敏锐地从这一角度出发,在那一时机上,提出了以实践的方式来展开哲学的新的研究方式。

无论是对于唯物主义还是对于唯心主义来说,实践都是必须通过的区域,来证明它的价值。

不然,所有的哲学观点都流于形式化,或者跟费尔巴哈的学说一样惨白无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将“将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