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菊古诗

合集下载

题画菊古诗解释

题画菊古诗解释

题画菊古诗解释
《画菊》出自唐朝诗人王维之手,整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处境艰难的文人在落红满地的菊花下苦恼哀怨。

全诗五句,表达的情绪主要是凄凉,内心是压抑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把苦恼显露无余:把山外的山楼看成是期盼,而歌舞的西湖却被分隔,不见熙攘的一幕,哀恸的心情就这样深深地塑造出来了。

“可怜菊花初秋残,衰败一片愁思长。

”画菊给读者一种深切痛感,一片零落堆积出一种悲凉,又浓又浅,让读者很难不被落花纷飞的意境熏陶。

文人这一看见落著的菊花,就想到了自己的苦恼,愁思愈长,更是把悲凉的音符拨的弥漫。

“明日又一杯清茶,白发悠悠南山头”是文人在唯有独处在自己的苦恼中找到一份安宁,是他放下苦恼、拒绝物欲,凭着这份童心小小安抚自己暗自流泪,才终于重新立起自己的信心。

整首《画菊》把精神与物质交织在一起,它表现出一种很浓厚的思乡情怀,文人心中的痛楚和思念,因对自然之美又饱含深情,叫人动容。

它一方面彰显出文人中思乡之深,另一方面也是文人抒发苦恼的最完美表现,令人深受感动。

《画菊》古诗_作者郑思肖_古诗画菊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画菊》古诗_作者郑思肖_古诗画菊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译文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画菊》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画菊》的赏析

《画菊》的赏析

《画菊》的赏析《画菊》的赏析《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画菊》的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

[出自] 南宋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抱:带有,怀着,指坚持,不放弃香:菊花的香气,指气节,诗人崇尚的那种高洁品质,不与现实同流合污抱香:菊花宁在枝头绽放、枯死,菊花的这种品性,宁愿在枝头枯死也不愿吹落北风中,沾染肮脏。

译文1:菊花啊菊花,你从来也不跟百花一块儿争奇斗艳;你独自挺起在疏疏落落的.篱笆下,你高尚的情操永远也不会改变,不会动摇。

哪怕天再冷,霜再重,你宁可在枝头上保持芳香枯萎而死,从不让北风吹落在尘埃里,受到沾污。

译文2: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

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题画类题型(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题画类题型(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题画类题型(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题画菊清许廷镕芳菲过眼已成空,寂寞篱边见几丛。

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

1、《题画菊》全诗读来无一字明写“菊”,但却很好地写出了菊的神韵品格,与“画意不画形”的国画传统颇相契合。

请简要分析,全诗无一“菊”字,诗人是如何写“菊”的?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②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惠崇春江晚景③(其二)苏轼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

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②赤岸:泛指江湖的岸。

③惠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2.结合诗句,请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如画面呈现的意境)和呈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两首题画诗的不同。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

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

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3.请简要概括苏轼推崇的“画法”的内涵,并分析王主簿的画是怎样体现此“画法”的。

四、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国画菊花百图欣赏(1)《菊画配诗》

国画菊花百图欣赏(1)《菊画配诗》

国画菊花百图欣赏(1)《菊画配诗》《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兰确铭》晋王淑之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晋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赋得残菊》唐太宗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云安九日》唐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吴履垒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菊花》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赵昌寒菊》宋苏轼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重阳后菊花》宋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残菊》宋梅尧臣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宋朱淑贞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赋十月菊》金元好问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菊》明沈周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咏菊》宋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赏菊》董必武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二、借菊言志《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题菊花》赏析

《题菊花》赏析

<题菊花>赏析《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

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

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

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

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

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

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

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

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

全诗出语豪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咏菊》古诗词

《咏菊》古诗词

《咏菊》古诗词梅、兰、竹、菊“四君子”,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爱,成为千百年间入诗入画的永恒题材。

以物咏志,借题发挥,诗情画意,溢于笔端。

而且,诗画又常常联姻,或先画后题诗,或有诗再配画,诗是画魂,画为诗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菊傲风霜品自高。

菊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等。

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拥有3000多个品种。

因其花序大小、形状、颜色极富变化,分类方法多种多样。

以花型而分有:单轮类,荷花类,莲座类,盂菊类,反卷类,托柱类,纽丝类,蓟菊类,扫帚类,抱菊类,管花类,小菊类等。

以花瓣形态而分有:平瓣、匙瓣、管瓣、筒瓣四种。

依开花期而分有:夏菊(六月开花),秋菊,寒菊(十二月开花)。

以菊花作为市花的城市有:北京、太原、南通、芜湖、湘潭、开封、中山。

《菊赞》(晋)郭璞菊名日精,布华玄月。

仙客薄采,何忧华发。

《采菊》(晋)袁宏息足回阿,圆坐长林。

披榛即涧,藉草依阴。

《咏菊》(晋)袁山松灵菊植幽崖,擢颖陵寒飚。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饮酒二十首》(其五中四句)(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九日酌菊酒》(南北朝)刘孝威露花疑始摘,罗衣似适薰。

馀杯度不取,欲持娇使君。

《御制九日对菊》(唐)李世民不与繁华竞,寒苞晚更香。

数茎偏挺秀,嘉尔傲风霜。

《咏菊》(唐)陈叔达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九月九日龙山饮》(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题菊》(唐)杜甫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和张尹忆东篱菊》(唐)李端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九日与陆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古诗简介《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

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

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展开了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一旦自己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

这种对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诗人超越封建文人价值观念的远见卓识和勇于掌握、改变自身命运的雄伟胆略。

翻译/译文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⑴飒飒:形容风声。

⑵蕊:花心儿。

⑶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赏析/鉴赏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南宋-郑思肖《题画菊》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郑思肖《题画菊》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郑思肖《题画菊》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题画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翻译: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关于菊花的古诗《题菊花》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菊花的古诗《题菊花》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菊花的古诗《题菊花》原文译文赏析《题菊花》唐代: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赏析】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很多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所以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带有菊字的诗句

带有菊字的诗句

带有菊字的诗句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

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

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带有菊字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带有菊花的诗句古诗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题x》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秋瑾《九日感赋》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咏菊》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苏轼《送顿起》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杜甫《九日寄岑参》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尘世难逢开口笑,x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

——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x杯。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文森《九日》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竹叶于人既无分,x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韩琦《九日水阁》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菊花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x。

——《过故人庄》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紫菊》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咏翻集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黄花》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画菊》郑思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画菊》郑思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画菊》郑思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画菊》又名《寒菊》,是南宋诗人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

“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作品原文: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作品注释: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作品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创作背景: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作品鉴赏: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

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

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

”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

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画菊古诗赏析与翻译

画菊古诗赏析与翻译

画菊古诗赏析与翻译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翻译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题菊花的古诗

题菊花的古诗

题菊花的古诗题菊花的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篇目,它是以描绘菊花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热爱和赞美。

在古代,诗人们常常以菊花为主题创作诗歌,其中以“题菊花”的诗歌最为典型,下面从历史背景、创作特色、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种诗歌形式。

一、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菊花被认为是代表着高洁、清雅、坚强和固守正义的象征。

因此,自宋代开始,题菊花的诗歌形式逐渐兴起。

宋代诗人黄庭坚和吴文英都写有题菊花的诗,宋代名士苏轼更是对菊花十分喜爱,他在《赤壁赋》中写到:“遵时养晦,亿万人独秀;满城尽带黄金甲,不冠绝顶,倒载酒旗。

”他的这段话给菊花注入了生命力,使菊花更有了灵魂和生命。

二、创作特色题菊花的诗歌形式尤其注重菊花的描绘和表现。

这类诗歌常常利用婉转的语言风格来表达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

其主要特点包括:1、描绘菊花婉转优美,语言圆润,富有意韵和感染力。

2、描绘和表现菊花的姿态、色彩和质感,将菊花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3、强调菊花的高雅和清丽特质,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

三、代表作品古代题菊花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以下是几篇代表性的诗篇:《菊花》(白居易)一树高秋万叶,无人见得双峰阴。

尘心已洗浴,何事他惋惋。

《菊花》(陆游)去年菊已荣,今年菊又荣。

荣去落红满,荣来连菊明。

《向菊》(元好问)垂露阵阵细气骄,采菊人间幸自逍。

何必风流一世事,中原观采北野菊。

总之,“题菊花”的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作特色和代表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瑰宝。

通过阅读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

《题菊花》诗赏析

《题菊花》诗赏析

《题菊花》诗赏析唐朝未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在这诗句中,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掌管春天的仙神,可以使菊花与其他花都开在春天,不会受到冷落。

唐乾符二年,黄巢跟着王仙芝起义。

王自称“天补平均大将*”,他死后,黄巢也称“冲天均平大将*”,想着能够均平富除恶邪。

黄巢率*攻破唐王朝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时,秋毫无犯,是颇得人心的。

据《旧唐书·黄巢传》所载:“既一朝有变,天下离心,巢之起也,人士从而附之”、“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

这些记叙了黄巢*队同情和救济穷人情景。

黄巢的大将尚让在安抚市民就指出,说黄王同李家皇帝的根本区别是一爱百姓,一害百姓。

黄巢的部下路上争先恐后地向周围的穷苦*抛送钱财。

但是,当黄巢率大*攻克长安,来到唐王朝皇宫,登上太极殿,看到数千名宫女一齐下跪迎拜,口呼“黄王万岁”的时候,他已忘记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了,他仰天大笑着说:“今日之事殆天意欤!”他当上了皇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加号“承天广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又封自己的妻子曹氏为“皇后”,并且学唐王朝的传统制度,登上大明宫的丹凤门向众人宣布赦令,得意洋洋地说他当皇帝是早有预兆的:“唐帝知朕起义,改元广明,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

”他也学了耍弄一些天命预兆的文字把戏,用来说明天意要到他黄巢当皇了。

既然已经握权在手,黄巢的“fair”蒙面布也就很快揭了下来。

《旧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恨坊市百姓迎王师,而导致自己*队不利,乃下令屠城,把成年男人杀了个个干净,血流成河。

《题菊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

《题菊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

《题菊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题菊花》原文翻译及古诗鉴赏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赏析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

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描写菊花的古诗词

描写菊花的古诗词

描写菊花的古诗词导语;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下面是描写菊花的.古诗词,欢迎鉴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和郭主簿》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菊花》吴履垒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生查子·药名闺情》陈亚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题画菊》陈鹤年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菊花》朱淑贞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顾敻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

“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

”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

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
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