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面向专业:全校本科专业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0课程代号:RX035007 大纲执笔人:刘学春等总学分:2.0学分大纲审定人:郑成超一、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物技术内容多,综合性强,与其它学科交叉性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课程,是生物类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具有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作用。

课程适应了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临床医学、环境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日益深入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讲授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在科技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与相关学科有机衔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三、大纲改革说明1、总体设想生物技术概论是面向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与生产飞速发展而开设的应用性课程,科学系统地讲授了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最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整体优化、完善和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理论教学,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锐意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学时数的改革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繁杂且与其它学科多交叉,学时数的分配主要依据高效、精讲、博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学时,系统讲解基本知识与技术重点、难点及关键环节精解细讲相结合,广泛地采收最新的知识信息,为课堂教学输入新鲜血液。

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生物技术概论必需的最低学时数为36。

3、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贯彻新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人才培养方针,全面适应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做到目的明确,体系完整、重点突出。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在农作物的改良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引入外源基因,改变植物的性状。

例如,可以将抗虫性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使其具有抗虫性,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另外,也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增加农作物的耐逆性,提高其适应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和产量更高。

植物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和植物繁殖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繁殖和繁育。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通过植物的无性繁殖来增加繁殖速度和繁殖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分析等技术来进行选择育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园艺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和基因改造来培育新品种的花卉和蔬菜,以提出更多样化和高品质的产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来提高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使其更加受欢迎。

同时,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和杂交育种等技术来培育新的品种,使园艺业更加繁荣。

在环境保护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修复植物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物反应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和工业区的环境治理中。

植物生物技术在解决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植物生物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转基因技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了限制和限制,因为有人担心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

此外,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挑战。

总之,植物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农业、园艺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利用植物的遗传背景和生理过程,植物生物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培养出新的品种的花卉和蔬菜,推动园艺业的繁荣;还可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促进环境保护的进程。

虽然植物生物技术在应用中还面临着挑战和争议,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技术的更深入理解,相信植物生物技术将会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带来更大的改善。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细胞工程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细胞工程

贵州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生物技术导论注意事项: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

第三章 细胞工程 3.2植物细胞工程 一、教学目的: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使学生学会:1、植物组织培养2、植物细胞培养和次生代谢物的生产3、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二、教学重点:(一)、植物组织培养经历的五个阶段(二)、悬浮培养系统与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三)、原生体制的制备与融合三、教学难点:1、细胞组织培养的诱导去分化阶段2、悬浮培养系统及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3、原生质体的制备4、原生质体的两种融合5、互补法筛选杂合细胞四、讲解内容:(一)、主要内容:1、植物组织培养2、植物细胞培养和次生代谢物的生产3、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二)、详细讲解3.2.1植物组织培养含义: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为控制(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和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

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

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

培养优点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培养脱毒作物3、培养周期短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制取特殊的生化制品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3.2.1.1 预备阶段(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阶段,如一个芽、一节茎)○1大小适宜。

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纯化研究计划

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纯化研究计划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课程名称:植物生物技术概论)学位课 选修课□研究生年级:2013级姓名、学号:侯夏乐 2013050125学院(系、部):农学院专业学科:作物学任课教师:韩德俊考试日期:2013年 12 月考试成绩:教师签字: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纯化研究计划研究背景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简称a-AI)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属于糖苷水解酶的一种,国外称之为“starchblocker”。

a-AI能抑制肠胃道内唾液、胰淀粉酶的活性,阻碍或延缓人体对食物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消化,降低食物中淀粉糖类物质的分解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抑制血糖浓度的升高,从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对于肥胖患者,可减少糖向脂肪转化,延缓肠道排空,增加脂肪消耗以减轻体重。

因此,可以用a-AI来防止和治疗肥胖症、脂肪过多症、动脉硬化症、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天然存在的a-AI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1](1)微生物产带一个寡生物胺单位的含氮碳水化合物;(2)微生物产多肽,如paim(来自微生物的猪胰a-AI淀粉酶抑制剂)和Haim(微生物起源人a-淀粉酶抑制剂);(3)在豆类、谷类及其他较高等植物中发现的大分子蛋白质抑制剂。

Bowman(1945年)首次报道从芸豆中获得a-A1[2]。

白芸豆中提取的a,AI是一种具有N端糖基化的糖蛋白[2]。

作为一种热稳定的糖蛋白,a-AI 是在内质网上合成,储存在液泡内,要经过蛋白水解酶水解去抑制作用才能成为有活性的a-AI。

芸豆中发现的a-A1[3]已有3种,分别是aAI-1、aAI-2和aAI-3。

其中从芸豆中分离纠的aAI-1,是由两个糖肽亚基α(7.8 kD)和β(14 kD)组成。

它能抑制猪胰腺淀粉酶(PPA)、人胰腺淀粉酶、人唾液腺淀粉酶和一些鞘翅昆虫四纹豆象、绿移象、粉虫的α-淀粉酶。

张琪等的实验研究表明[4]a-AI能降低小肠各部分尤其是小肠前端的二糖酶活性。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生物体的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结构、功能、代谢、遗传以及物质转运等进行人工调控和改造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是现代生物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遗传工程技术的支持。

遗传工程技术是通过重组DNA分子,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并使之在整个植物体中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和功能。

目前,已有多种植物品种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等,这些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耐盐碱和提高产量等优点,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遗传工程技术,植物生物技术还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组学和植物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使其进行再生和增殖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无性繁殖、植物育种和植物保护等方面。

植物细胞工程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和遗传工程等手段,对植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的一门学科。

植物基因组学是对植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研究和解析,以揭示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特征。

植物代谢工程是通过调控植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合成的过程,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产物的含量和改善植物的品质。

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涉及农业、园林、食品和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的抗虫、抗病和抗逆性等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

在园林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的观赏品种,改变植物的花色、花型和花香等特征,丰富园林的多样性。

在食品方面,转基因植物可以用于改善作物的性状和品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生物技术概论

生物技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2.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至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产生与供细胞核动物的遗传成份一样的动物的技术。

3.单克隆抗体: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

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4.现代发酵:就是将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DNA重组、细胞融合等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并运用现代化学工程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一个大工业体系。

5.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二:简述题。

1.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和五大操作元件是什么?四大要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

五大操作元件:切,接,转,增,检。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主要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主要适应的消毒灭菌对象是什么?(1)干热灭菌法,适用于各种玻璃器皿和器械的灭菌消毒。

(2)湿热灭菌法,可用于大多数液体)、液体培养基、玻璃器皿、各种器械等的灭菌。

(3)过滤灭菌,空气过滤灭菌主要用于形成无菌的操作空间,液体过滤灭菌主要用于对高温、高压不稳定的物质的灭菌。

(4)射线灭菌,用于培养室、接种室、工作台面等的消毒。

(5)灼烧灭菌,用于金属操作器械的消毒。

(6)药剂灭菌,适用于外植体培养材料的表面灭菌。

(7)熏蒸灭菌,适用于培养室和接种室的灭菌。

3.简述发酵工程的一般过程。

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分离提纯。

大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教案x

大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教案x

获得转基因植株。
基因编辑技术
03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
,实现基因功能研究或性状改良。
植物基因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农作物品质改良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优质基因导入农作物,提高其产量、品 质和抗逆性。例如,转基因抗虫棉、抗除草剂大豆等。
生物农药创制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够表达生物农药的植株,用 于防治病虫害。例如,表达Bt蛋白的抗虫玉米、水稻等。
02 植物生物技术基 本概念与原理
植物生物技术定义及分类
植物生物技术的定义
利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等学科的原理和技术手段,对植物进 行遗传改良、繁殖、种质创新以及产 品开发等的技术体系。
植物生物技术的分类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等。
植物细胞全能性与基因工程原理
植物细胞全能性
次生代谢产物生产
利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可以筛 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为育种提供新 材料。
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药用植 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紫杉醇、青蒿素 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前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通过诱导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和转移,创造新的植物类型或培育新品种。
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生物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 能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发展历史 及现状。
了解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的应用及 前景。

园艺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园艺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西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估自评报告学院名称:园艺园林学院专业名称:园艺专业负责人:周志钦二○一三年五月十日目录一、园艺专业基本概况 (1)二、园艺专业自评情况 (1)1. 指导思想与发展规划 (1)1.1培养方案 (1)1.1.1专业定位 (1)1.1.2课程体系 (2)1.2发展规划 (2)1.2.1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2)2师资队伍建设 (3)2.1专业负责人 (3)2.2队伍结构 (3)2.2.1整体结构(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等) (3)2.2.2专业教师配置 (4)2.2.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4)2.3主讲教师 (5)2.3.1主讲教师资格 (5)2.3.2教授、副教授上课 (5)2.3.3教风与教学水平 (6)2.3.4科研水平 (7)2.4师资培养 (8)2.4.1培养规划、落实效果 (8)3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 (9)3.1教学设施 (9)3.1.1实验室设施、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规划 (9)3.1.2校内外实习基地条件、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规划 (9)3.1.3生均专业课实验室面积 (9)3.2实践教学 (10)3.2.1实践教学比率 (10)3.2.2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教学效果、实验室开放) (10)3.2.3实习、实训教学(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 (10)3.2.4学生创新实践与科研能力 (10)3.3教学经费 (11)3.3.1生均教学设备经费 (11)3.3.2生均实验经费 (11)3.3.3生均实习经费 (11)3.3.4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 (11)4.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1)4.1课程建设 (11)4.1.1教学大纲 (11)4.1.2教案或讲义 (11)4.1.3精品课程 (11)4.1.4教材选用与建设 (12)4.1.5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 (13)4.1.6教学团队建设 (14)4.2教学改革:专业综合与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教学论文等 (15)4.2.1改革思路 (15)4.2.2改革的目标 (15)4.2.3 改革措施 (15)4.2.4 改革成效 (20)4.3合作培养 (26)5. 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 (27)5.1教学管理 (27)5.1.1制度制定、执行 (27)5.1.2学籍与成绩管理 (27)5.2教学运行 (28)5.2.1培养方案执行 (28)5.2.2 教学基本组织建设、运行 (29)5.2.3 命题、阅卷与成绩评定 (29)5.2.4教学质量监控 (29)5.3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习 (30)5.3.1课堂教学 (30)5.3.2课外学习 (31)6. 人才培养质量 (31)6.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31)6.2毕业论文(设计) (32)6.3毕业生质量毕业率、考研率、就业率等 (32)6.4学生评价本科教学满意度 (32)6.5社会声誉招生、社会评价 (32)6.6 特色项目 (33)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33)四、园艺专业评估自评评分 (35)一、园艺专业基本概况西南大学园艺专业现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果树学),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蔬菜学、果树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园艺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各3个(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

生物技术概论第五版课后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第五版课后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第五版课后答案1、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单选题] *A.黄花菜、石莼菜B.水绵、青菜C.衣藻、银杏D.海带、紫菜(正确答案)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李爷爷患有糖尿病,在进食前需注射某种激素以调节血糖浓度。

此种激素是[单选题]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正确答案)D.性激素4、53、下列特征中,与鸟的飞行无关的是()[单选题] *A.前肢变成翼B.用肺呼吸(正确答案)C.骨骼很薄D.胸肌发达5、74、当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中数量明显增多的是()[单选题] * A.红细胞B.血红蛋白C.白细胞(正确答案)D.血小板6、C.鹌鹑卵的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D.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正确答案)7、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A.生物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种B.家鸽吸气时气体进入身体的途径是a→b→c(正确答案)C.珠颈斑鸠的学名是Stretopelia chinenesis,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首创的双名法D.图A中与家鸽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岩鸽,与家鸽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鲫鱼141.1930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先生发现并用双名法命名了一种长有秤砣状果实的树:Sinojackia rehderia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9、我国倡导无偿献血。

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单选题]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正确答案)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由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正确答案)11、北京电视台在国内最早推出手语节目,方便听障人士了解时事新闻。

植物生物技术绪论 PPT课件

植物生物技术绪论 PPT课件
整植株或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s: Landmark
Year Worker
Advancement
1902 Haberlandt
First attempt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lant cell
1904 Hannig
植物生物技术
?
? 有没有 共性?
?
Science,2000,2-487
绪论
一、(植物)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生物技术的产生:1953年DNA双螺旋的发现;60年代遗传密码的全部破译;1972重
组DNA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学科产生的关键技术);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
1939 Gautheret, White and Nobecourt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indefinite callus culture
1955 Miller
Discover hormone KT
1960 Cocking
Protoplast isolation
1962 Murashige & Skoog
MS medium
1970 Power
Protoplast fusion
1970 Maheshwari and Guha
Successful anther culture
1971 Takabe
Plant regenerated from protoplasts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Plant Tissue and Cell Culture
植物基因工程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推荐)《植物生物技术概论》PPT课件

(推荐)《植物生物技术概论》PPT课件
5
•基因克隆示意图
6
第一节 DNA重组技术
7
一、 DNA的结构与功能
8
1.组成
脱氧核糖核苷 酸分子由脱氧 核糖、碱基和 磷酸基团(base) 组成。
9
多个脱氧核苷酸按 此方式连接成多聚 脱氧核苷酸,其一 端为游离的5’磷酸 基团(5'-P),称为5’ 端,而另一端为游 离的3’羟基(3'OH),称为3’端。
46
PCR技术的反应条件
标准的PCR反应体系
4种dNTP混合物 各200umol/L
引物
各10~100pmol
模板DNA
0.1~2ug
Taq DNA聚合酶 2.5u
Mg2+
1.5mmol/L
47
靶DNA的扩增
5’
(a)
引物2 5’
(b)
3’
3’
3’ 5’ 引物1
5’ (c) 引物2互补链
3’
3’ 引物1互补链
44
PCR技术的发明
• 1983年,美国PE-Cetus公司的Mullis等人发明 了聚合酶链反应(PCR)
• 基本原理是在试管中模拟细胞内的DNA复制 • 最初采用E-coli DNA聚合酶进行PCR • 耐热DNA聚合酶的应用使得PCR能高效率的进
行,随后PE-Cetus公司推出了第一台PCR自动 化热循环仪 • 1993年,Mullis等因此项技术获诺贝尔化学奖
57
(二)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反转录PCR是一种从RNA扩增cDNA的方法。 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
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 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

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绪论1.植物生物技术的概述:指生物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工种子、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多个生物技术,主要是指植物基因工程和与之相关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等。

2.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

发展迅速3.植物生物技术的展望:植物生物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人类解决资源短缺不可或缺的技术,也是争取农产品高附加值的重要技术手段。

4.What is Biotechnology什么是生物技术:应用该技术通过添加来自另一生物的基因来修饰生物的生物功能第一章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与操作技术1.标准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包括:洗涤室(准备室)、配置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室等。

2.组织培养所用到的器具:镊子类、剪刀类、组培瓶、各类器皿、量筒、移液管、试剂瓶、容量瓶、试管以及移液管架、酒精、玻璃棒、3.培养基的配制: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碳源、激素、琼脂、水。

其中无机营养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有机营养包括氨基酸和维生素。

碳源有蔗糖、葡萄糖、果糖,以蔗糖为主。

激素包括生长素和细胞激动素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吲哚乙酸、NAA、2,4-D;细胞分裂素:控制植物细胞分化(比例高时——产生芽,比例低时——产生根)、赤霉素、脱落酸作用:促进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诱导受伤组织表面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愈伤组织,促进生根;与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配合共同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侧芽的萌发与生长、胚状体的诱导。

5.根据培养物的培养过程,培养基分为:初代培养基:用来第一次接种外植体的培养基;继代培养基:用来接种继初代培养物的培养基。

根据其作用不同,培养基分为: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6.基本培养基:主要有MS、White、N6、B5 、改良MS、Heller、Nitsh、SH、Miller等。

7.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的不同需要,附加一些物质,如生长调节物质和其他复杂有机物质等。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3篇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3篇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进行人工改良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自从生物技术兴起以来,植物生物技术就成为了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植物生物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都有所涉及。

其中,基础研究主要包括植物细胞和基因的研究,如DNA、RNA、蛋白质等分子层面的研究;应用研究则主要涉及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如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耐盐碱、耐旱性植物、高产优质植物等。

此外,还有植物表达系统的构建和改良,用于人类临床的药物研发等。

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包罗万象,但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人工改良提高植物自身的抗逆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基因工程、组织培养、基因编辑等。

其中,基因工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段。

基因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改变植物天然遗传基础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改造植物基因,使其具体想要的性状。

这种手段主要是通过克隆特定基因,将其转化到目标植物细胞中,然后培养和繁殖出转基因植物。

目前,基因工程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从粮食、蔬菜、果树、草地、花卉到森林植物都涵盖了基因工程的研究。

除了基因工程,组织培养也是植物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

组织培养主要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快速分裂和再生能力,在人工环境下培育和繁殖出植株。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无性繁殖、育种、病毒清除、异种杂交等目的,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基因编辑是植物生物技术中的新兴技术,它可以精准地修改特定的基因序列,从而实现对植物性状的调控。

基因编辑的主要方法有CRISPR、TALEN、ZFN等,它们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核酸序列精准地识别和切割目标基因,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修饰和改造。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讲义1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讲义1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讲义(一)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生物技术的含义(一)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

改造生物体是指获得优良品质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品系。

生物原料则指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生物生长过程所能利用的物质,如淀粉、蜜糖、纤维素等有机物,也包括一些无机化学品,甚至某些矿石。

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包括粮食、医药、食品、化工原料、能源、金属等各种产品。

达到某种目的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治理等。

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

就生物科学而言,它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就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已在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和个体等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人们得以应用其研究成就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并产生了巨大的生产能力。

(二)植物生物技术的含义*植物生物技术由植物体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按部分组成。

广义的植物生物技术指利用提高和改良农作物产量、品质的所有技术;狭义的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通过分子水平的操作,促进植物繁殖、有用植物生产和植物品种遗传改良的技术。

二、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简史植物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Schleiden在细胞理论中提出了细胞的全能性,但没有引起同时代学者的关注。

直到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Gottlieb Haberlandt(1854-1945)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学院:农学院年级:作物2013级姓名:***学号:**********7007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状况摘要: 中国土地占世界7%,但人口又占世界人口的22%,中国人口规模的还会迅速扩张,但土地资源却在日益减少、质量变差,要满足人们的物质保障亟待解决。

而植物生物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状况甚至能够解决。

现代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阐述其在农业上的影响和应用。

关键词:植物生物技术农业应用正文: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是以细胞的全能性和体细胞分裂的均等性作为理论依据,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进行操作的育种新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染色体工程技术、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细胞培养与无性系筛选、组织培养与体系胞杂交、器官与胚胎培养、植物脱毒快速繁殖与人工种子生产技术等。

以下着重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种子、染色体工程技术等三个方面。

1.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

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1] 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

薄壁组织。

叶肉组织。

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1.1.1在农业上的应用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方面研究; 10年来,我国组培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培养技术和研究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新品种选育、快翻、无毒化等方面。

[2]新品种选育类包括细胞培养、单倍体培养、影响因素类包括生物激素的种类,培养基成份以及选取试验材料的不同等对其的影响的研究;其它类包括综述等研究。

据报道,我国在“七五”期间,仅通过花粉培养选育的品种与品系已超过20个,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又利用组培技术选育出不少新品种, 如水稻新品种中花12号、京花101、京花103种,为进一步选育提供和扩展了新的资源[3]; 共推广81万亩;小麦新品种小僵168、845564目前,许多重要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和小僵246共推广近100万亩,等等;通过原相继获得成功。

[4]快速繁殖与无毒化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起很早,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茎尖脱毒技术使马铃薯、香蕉、唐营莆等十几种作物的用苗问题得到解决,到1990年我国仅无毒马铃薯苗栽培面积就超过400万亩,约占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的十分之一,增产幅度在20一25%[3,4];目前,我国已在甘蔗、苹果、名贵花卉等无性系快速繁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建立了马铃薯、甘蔗、香蕉、葡萄等工厂化育苗基地。

1.2人工种子。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天然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

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

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

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

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人工种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它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于1978年在国际园艺植物学术会议上提出。

[6]1.2.1人工种子的制作人工种子的制作主要包括胚状体的诱导、包裹制种与发芽试验。

用体细胞胚包埋制作人工种子的系统制作流程如下:选取目标植物→从合适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体细胞胚的诱导(最好在发酵罐中进行)→体细胞胚的同步化→体细胞胚的分选→体细胞胚的包裹(人工胚乳) 作→包裹外膜→贮藏→发芽成苗实验→体细胞变异程度与农艺研究。

[5]1.2.2人工种子的优点由于在室内生产,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还可节省大面积种子田。

由于可通过细胞悬浮培养和用发酵罐生产,所以繁殖速度快,能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时间。

人工种子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且不存在品种退化,一旦获得优良基因表达,便可以多年使用,不需要另找父系、母系等配套育种的复杂过程。

研究表明,人工种子既适于生产、运输、播种,又便于种子发育、出苗。

目前,一些蔬菜已进入工厂化生产,并在实用上取得了突破。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解决人工种子进入市场的包装和运输问题。

我国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单位、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对多种植物的形态发生和人工种皮材料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子可望全面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

[6]1.2.3人工种子在农业上的的应用利用重组DNA、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可以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任意优良性状的作物。

在人工种皮中可以加入天然种子所没有的特殊成分,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如加入杀虫剂、除草剂、各种肥分等,这样种植时就不需要再施基肥, 可使苗木生长健壮且可提高苗木的抗性。

[7]节省劳动力并可降低成本。

人工种子可保证种子同步发芽生长并同时成熟,这对管理和收获都是非常有利的。

[6]1.3染色体工程的应用植物染色体工程是将某种植物的某一对染色体,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附加、消减、代换或易位,丛而使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品种,以丰富栽培作物的遗传基因,扩大有利变异范围,是农作物育种工作能获得突破性进展的育种新技术。

[8]近年来国内外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上进行开发应用研究后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在小麦育种上的成效尤为突出。

美、英、法、原西德与前苏联等国家,通过染色体工程技术,已成功地从黑麦、山羊草、偃麦草属的某些物种,向栽培小麦品种中转移并导入了抗锈病、白粉病和条斑花叶病地等基因,育成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抗病品种和品系,有的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2.植物基因工程技术2.1 植物基因工程的含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植物基因工程是指植物学领域的基因工程,其研究对象是植物。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基因突变和有性杂交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 进行基因转移,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有目的、有计划地插入、整合到事先准备好的受体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在后一植株中得以遗传和表达,从而使受体植物获得新的性状,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近20年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成果显著,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展示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

植物基因工程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它构成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又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9]目的基因的获取:供植物基因转化的基因可以来自植物本身,也可以来自微生物和动物,少数还可以人工合成,通常以来自植物本身为主。

目的基因的修饰。

目的基因转化到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DNA重组过程。

电击法、基因枪法等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还有激光微束穿孔法、显微注射法、脂质体介导法等。

植物转化细胞的筛选和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目前,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的区分及未转化细胞的淘汰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即筛选标记基因和筛选试剂。

[10]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化, 必须依据转化材料和转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和筛选试剂。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鉴定等。

2.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运用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后, 1986年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首次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而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有近50个国家批准数千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60多种。

[9-11]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的增长更为迅速。

2.2. 1 抗病毒方面病毒是农作物一个大敌,由它引起的产量损失极大。

运用转基因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在抗病毒这方面取得成效。

2. 2.2抗虫害方面迄今研究得最多并取得成效的有两类基因,即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以及从豇豆等作物中分离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11-10]当害虫在这种转基因植株上取食后会使其致命。

1987年Vaeck等首次证明转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的烟草能抗烟草天蛾,其表达量占水溶性蛋白的0. 000 1%已可完全抑制烟草天蛾。

此后这种方法在番茄上也获得了成功,可抗番茄果虫和番茄蠹蛾。

第二类杀虫基因是从豇豆、马铃薯等作物中分离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已知茄科植物中有两类伤诱导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剂Ò可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抑制剂Ñ则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表达这些基因的转基因草已证明对不少昆虫有广谱抗性。

可以预料,未来的发展趋向是将两类基因同时转入植物,以提高抗虫能力,并解决昆虫的抗性问题。

2. 2.3抗杂草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大部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因此只能在播种前使用。

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抗除草剂的作物,不但可以降低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给轮作或间作中作物的选择以更大的灵活性。

草甘膦是目前用得最广的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可杀死世界上78种恶性杂草中的76种,对人畜无毒, 且易为土壤微生物分解。

预计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将是最早商业化的工程植物之一。

但实用之前还需考虑转基因植物的生活力和产量是否会降低,与杂草杂交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作物本身转成杂草的可能性。

2.2.4 在优质丰产及综合性状改良育种上的应用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目标就是优质丰产育种。

20世纪90年代前,基因工程育种在农作物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主要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近期则侧重于提高品质。

目前改良作物产品质量的基因及应用主要有: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谷物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控制脂肪合成基因;提高作物产量基因等。

目前,世界上有43种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如水稻、番茄、马铃薯、瓜类、烟草等等。

[12]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农作物品质性状的改良。

如增加大豆、油菜籽脂肪的含量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农作物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改变农产品的淀粉质量和含量等等。

参考文献:[1]梁一池,杨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22(1):1~3.[2]李永红,李艳平,孟亮耿.浅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苗木繁殖中的应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2:25.[3]王文静,袁道强,高松洁.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17.[4]赵蓬晖,张江涛,马红卫.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 2011,21(2):2.[5]李修庆.植物人工种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6]陈正华,Redenbaughk.人工种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许光华等.人工种子种皮的研究现状.生物工程进展, 1990,1 11 [8李培夫.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上育种上的应用新进展[J].新疆农垦科学,2000,(3):1~40(5):14—23.[9]瞿礼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2. 8.[10]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8.[11]陈章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 3, 3.[12]刘厚利.植物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5.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