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5a0e68c6bec0975f465e2f9.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沁园春·雪作者: 朝代:,选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词中起衔接作用,由写景转入议论的句子是:望江南作者: 朝代:,选自《》。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字贯串全文。
望的结果是。
2.这首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写到;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到以至最后。
3. 。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渔家傲.秋思作者: 朝代:,选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词的上阕写景,以字统领以下景物:,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
词的下阕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情怀。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朝代:,选自《》。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以__ 为主(填表达方式),下阕以为主(填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表达了作者(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a8ce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0.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汇总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6e728b6a0116c175f0e487d.png)
1、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陶庵梦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我 )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全,都)绝.(消.失.)。
是.(这 )日更定矣,余挐.(撑 )一小舟,拥.(裹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
湖上影子,惟.(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刚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哪能 )更.(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尽力 )饮三大白.(杯 )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客居 )此。
及.(等到)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痴迷 ),更(还)....有痴似相公者。
”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条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着酒,在炉上刚刚沸腾。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2、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文正公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 做……长官)巴陵郡。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 通“俱”)兴。
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扩大)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通“嘱”,嘱托)予作文..(写文章)以.(用来 )记之。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5a0c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7.png)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九年级上学期的古文阅读主要包括了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如《孟子·告子下》、《荀子·劝学》等。
在阅读这些古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句读:句读是指按照句子的文法规则和文意,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呼吸或提高语调的现象。
在古文中,句读的位置常常与标点符号的位置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
掌握了句读的规律,有助于理解古文的意思。
2. 词义:古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其特定的意义。
比如,“恶”一词在古文中常常表示“乖”,“谓”一词表示“说”。
3. 修辞手法: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理解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可以更好地领悟古文的内涵。
二、文言文语法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语法主要包括了动词的用法、古文的句式和虚词的使用等。
具体有以下几个知识点:1. 动词的用法:古文中的动词具有时态和语气的特点。
比如,“闻”字可以表示“听说”的意思,“者”字可以表示“某个人”或“某个事物”。
2. 句式:古文的句式多样,有长有短,需要注意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结构。
比如,“赏心悦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意象可爱”,“听之可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声音恐怖”。
3. 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丰富多样,在句子中起着连接词、介词和助词的作用。
如“之”、“乎”、“乃”等。
理解虚词的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三、修辞手法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中还涉及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1. 比喻:古人在写作中经常使用比喻来形象地描绘事物。
比如,文章中的“朗日照耀,风雨和煦”用来描绘良好的自然环境。
2. 拟人:通过赋予物体或抽象的事物人的特质和行为,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1b7d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7.png)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古诗文默写一、直接型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暝。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7e831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1.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1. 生字词妖娆(ráo)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嘶哑(sī yǎ) 娉婷(pīng tíng) 鲜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í nán)飘逸(yì) 旁骛(wù) 亵渎(xiè dú) 强聒不舍(guō) 骈进(pián) 教诲(huì)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瞥见(piē) 麾下(huī) 广袤(mào) 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濡养(rú) 麾下(huī)嘟囔(dū nang) 灰烬(jìn) 自惭形秽(huì) 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 金戈铁马(gē) 抽丝剥茧(bō jiǎn) 鸠占鹊巢(jiū)2. 易错字词“风骚”的“骚”不要写成“搔”;“旁骛”的“骛”不要写成“鹜”;“亵渎”的“渎”不要写成“赎”;“骈进”的“骈”不要写成“胼”;“教诲”的“诲”不要写成“悔”。
3. 多音字舍:shě(舍弃)shè(宿舍)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jiàng(倔强)咽:yān(咽喉)yàn(吞咽)yè(呜咽)4. 形近字娇(娇艳)骄(骄傲)矫(矫正)赦(赦免)赫(显赫)赧(羞赧)禅(禅让)惮(忌惮)殚(殚精竭虑)二、重点成语1.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3.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4.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5.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6.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78c539931126edb6e1a102a.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漁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誰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课文分析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全文一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其中有意识地突出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部分一共三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作者先点出作记的主体“我”,从“我”的视角,描写亲身所见的“岳阳楼之大观”,渲染出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接着用“然则”轻轻一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下边作者分两段,既写景又抒情,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出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或喜的心情。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7be0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7.png)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篇1(1)起于鲁(2)请说之(3)胡不已乎(4)以牒为械(5)吾知所以距子矣(6)不可谓知类(7)请献十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天下顺之(11)人恒过然后能改(12)困于心衡于虑(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4)故不为苟得也(15)故患有所不辟也(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蹴尔而与之(18)妻妾之奉(19)此之谓失其本心(20)惠子相梁(2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2)非梧桐不止(23)安知鱼之乐(24)是鱼之乐也(2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提示(1)起:出发,动身。
(2)说:解释。
(3)胡:为什么。
已:停止。
(4)牒:木片。
(5)所以:用来……方法。
(6)知类:明白事理。
(7)请:请允许我。
(8)寇:入侵。
(9)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顺:归顺,服从。
(11)恒:常。
(12)衡:通“横”,梗塞,不顺。
(13)喻:了解。
(14)苟:苟且。
(15)患:祸患,灾难。
(16)是:这样。
(17)与:给予。
(18)奉:侍奉。
(19)本心:天性,天良。
(20)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1)国:国都,京城。
(22)止:栖息。
(23)安:疑问代词,怎么。
(24)是:这。
(25)全:完全,确定是。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篇2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双音节古今异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篇3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 (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 (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 (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 (涕,名词作动词,流泪)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 (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 (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 (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 (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 (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24.上(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 (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 (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 (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 (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 (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 (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38.许(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 (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 (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41.应(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 (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拓展: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哪些1.好文章每日一篇语文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细水长流,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910d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0.png)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古代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点,以便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文章、诗词等。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1. 词汇丰富多样,使用成语、典故居多。
2. 语法结构复杂,注重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运用。
3. 字形古朴,包含大量的繁体字,需要对字义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言文的读音古代汉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上古音:如“夫”(fú)、“巳”(sì)等。
2. 唐代音:如“日”(ryt)、“四”(syr)等。
3. 宋元音:如“时”(syi)、“德”(dyek)等。
三、文言文的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1. 主谓结构句式:如“君子有三乐。
”2. 状中结构句式:如“不餰妾不飧儿。
”3. 状补结构句式:如“猿鹤相持气如云。
”四、文言文的语法文言文的语法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名词的使用:名词可以表示人、事、物,还可以作为谓语来表示存在、位置等。
2. 动词的使用:动词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种,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变化等,系动词用来表示状态、属性等。
3. 代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
4. 介词的使用:介词用于表示方位、时间、方式等关系。
5. 语气助词的使用: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气助词有“以”、“乎”、“耳”等。
五、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1. 对仗:通过对称的词语,使文句更加韵律感。
2.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使文句更加形象生动。
3. 夸张:夸大描述事物,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4. 借代:使用代词或其他词语来代替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事物,以避免重复。
六、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1. 注意上下文的推测,通过前后文的照应来理解词义。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总结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87fb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4.png)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总结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岳阳楼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问题思考1、为什么要从滕子京写起?因为是应滕子京之请而作记,所以有必要先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事,也是对滕子京的赞颂,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当政者的不满。
2、第2段如何写景?"衔"、"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抓住特点概括地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象。
首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接着从空间写了浩瀚的湖面,又从时间写湖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
六个短句,既精炼,又有气势。
"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b82c1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0.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唐雎不辱使命》全面梳理复习【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九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合解析,必背必学
![九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合解析,必背必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6f863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6.png)
九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合解析,必背必学01《岳阳楼记》一、作者作品《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文体常识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写作背景《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四、内容概括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二段,概括描写由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色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
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五、字音字形滕(ténɡ)谪(zhé)守日星隐曜(yào)浩浩汤汤(shānɡ)淫(yín)雨薄雾冥冥(bó mínɡ)偕(xié)樯倾楫摧(qiánɡ jí)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神怡(yí)宠辱xié(偕)忘朝huī(晖)薄暮míng míng(冥冥)皓( hào )月属(zhǔ)予作文樯倾楫摧(qiáng qīng jícuī)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重点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0f56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1.png)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重点文言文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具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重点介绍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词汇丰富多样:文言文中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的词语。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
- 语序特殊: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采用倒装、排比等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注意这种语序的特点,并能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 使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的常见表达方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省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省略,即省略主语、宾语等。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被省略的内容,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 倒装: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即把动词或谓语放在句首。
这种倒装结构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表达特定的情感色彩。
- 总结式的表达: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总结式的表达,把一系列的事物或情况归纳概括起来,用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3. 文言文经典名句的理解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名句,这些名句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学生在阅读这些名句时,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并加深对其背后思想的理解。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话出自《管子·五蠹》。
它表达了一个道理,即在困境中求变化,变通之后才能延续长久。
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需要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进而理解其深层含义。
九上文言文重点汇总
![九上文言文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ef263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d.png)
九上文言文重点汇总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部分文言文重点汇总:
1. 《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与无浪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4. 《岳阳楼记》中描写无风时月影安稳不动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5. 《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
6.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词人渴望被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北定中原、统一
山河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8. 《观沧海》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 《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 《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坚信终有一天会实现远大理想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上只是部分重点,建议阅读教辅获取更多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dae9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0.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3f233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b.png)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例如,“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的“佐”字,意为帮助,是动词;“之”代词,他;“并”意为一起。
2.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例如,“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中的“乃”表示承接;“丹”名词做状语,意为用朱砂;“书”名词做动词,意为写;“王”此处读四声,意为称王。
3.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例如,“固以怪之矣”是典型的被动句型;“皆下之”是典型的省略句型。
4. 文言翻译:要求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修辞,同时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5. 文言文的主题和思想:包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对古代文化的认识等。
例如,《陈涉世家》通过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反映了秦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唐雎不辱使命》则展示了古代外交斗争的智慧和勇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教辅练习,或咨询老师以获取更多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方面的信息。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667006cc17552707220899.png)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命题:王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反”通“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4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5谨食之“食”通“饲”,喂养.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9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1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11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
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
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
古:离开今:跟“来”相反1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12既出,得其船。
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13便扶向路。
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
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三、词类活用1凤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出师表
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隆中对
1 文章开头点明诸葛亮的志趣的句子是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诸葛亮正在“躬耕陇亩”之时,一介村夫竟如此自大,当然不被时人
的舆论所赞许。
是因为时人对诸葛亮的不了解或有眼不识泰山。
3 “时人莫之许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形成主观、客观
的反差和矛盾,在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引起下文。
4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一句有何作用?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干,为下文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5 你怎样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
不是隐居避世,而是避世待时,隐居择主。
6 “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谋臣的极端信任和尊重,不为舆论所左右,思贤若渴。
7 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
刘备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
诸葛亮对全国形势了如指掌,对
当时政坛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数家珍,有谋有略,高瞻远瞩。
8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消灭曹操。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规划了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分三步走。
第一步:与曹操“不可争锋”,与孙权“为援而不可图”
近期主攻方向是荆州。
第二步:夺取益州。
第三步:西和诸戎,南
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静以待变,消灭曹操,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唐雎不辱使命
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