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英美概况教程 第六章 英国教育(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英国教育

一、导言

当今的英国教育体制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类型的学校及教育方式。这种复杂性源自英国的保守主义。政府改变教育体制时,往往添加一些新的要素,对现有的体制做些修补,而不是推倒一切,破旧立新。

虽然本章题为“英国教育”,但着重探讨英格兰的教育。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教育体制受不同的宗教和社会价值观影响,与英格兰的体制稍有差异。本章介绍英国当今教育机构和规章制度的演变,特别关注如下问题的答案:何人应当接受教育?何人为教育付费?何为教育的目标?

二、中世纪的英格兰教育——教会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接受教育的社会阶层

1066年的诺曼征服之前,只有贵族家庭的男童能接受正规教育,承担这些教育工作的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学校,或者一些巡回家庭教师。1066年后,征服者威廉建立了全新的政府官僚体系,而且他与官僚化的罗马天主教会关系密切,需要更多有文化修养的牧师和政府办事人员。

中世纪时期,欧洲接受罗马天主教会的统一领导。教会是知识和教育的监管人,而且是文化人的主要雇主。当时有文化的定义是能阅读书写拉丁文,而不是英语。拉丁文是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没有以之为母语的人群,但所有重要的欧洲著作都是拉丁文。拉丁文的重要性在现代英语的书面语中都有所体现;英语有许多源自拉丁文的词汇。中世纪期间的英格兰以及欧洲其它地区,年轻男子如果想在教会、法律业或者政府机构求职,就必须会读写拉丁文。由于只有教会能提供正规的拉丁文教育,最有文化的人都是教会机构的成员。这些成员被称为clerics(教士;神职人员)。当时的商人或者政府官员,如果想写信或者做记录,就得聘请一名教士。现代英语里的clerk(办公文员)一词,就源自cleric(教士)。

1、接受教育的条件,教育费用以及教育目标

1)谁能接受教育?

当时的学校和学徒制提供的正规教育,主要对象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弟,以及贵族家庭里除长子之外的子弟。农家子弟要辛勤劳作,父母无法送他们上学。贵族家庭把长子送到另一个贵族家庭接受培训,学习礼仪和格斗。正规教育只提供给占人口比例非常小的少数人。

2)谁付费?——捐助者和家长

教会开办的学校,部分资金通常来自富人的慈善捐款。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慈善捐款有助于捐助者死后上天堂。这些捐赠用于建立包括中学和大学在内的学校。

但大体而言,当时教育的责任还是由孩子的家庭承担。大多数父母没有送孩子上学。孩子们往往跟随父母劳作,学会各种技能。农家子弟跟随父亲在田地里,磨坊里,或者匠铺里干活。农家女跟随母亲纺织毛线,织布,烤面包,酿制啤酒,照看奶牛和家禽,煮饭,照顾弟妹,看管菜园子。中上层阶级的女童也要跟随母亲学习,虽然这些女童或许还可以有机会学习读写家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文,法文,威尔士文,或者爱尔兰和苏格兰使

用的盖尔语)。

那些能送儿子上学的家庭,支付学费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富裕的家庭直接支付学费。其它家庭利用与教会或贵族家庭的关系获取奖学金学位。家庭缺钱或者没有关系的男孩,即使很聪明,也很少有机会能上学,甚至也无法自学,因为当时书籍非常稀有昂贵,而且只有教会以及受过教育的人才使用拉丁文。

3)教育目标

中世纪的欧洲人不赞同社会变革,因此教育并不视为社会进步的手段。儿童都是为接替父母的地位而接受各种培训。当时的农民确实期望以正规教育提高子女的社会地位,但贵族甚至惧怕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如果富裕的农民尽其所能供儿子上学,儿子也很少有机会利用所接受的教育。通常情况下,可供给接受教育的农家子弟的唯一职位就是做当地的神父。神父职位的工资很低,而且没有政治权力。此外,由于神父不能结婚或者合法生育,因此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也无法提升。即使如此,这样的教育机会甚至还遭到贵族阶层的反对。他们试图颁布各种法律,禁止所有的农民接受教育,虽然结果不了了之。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沆瀣一气,维持当时的社会现状。

2 、教育机构:学徒制和高校

中世纪建立的很多教育机构,包括学徒制和大学,虽然形式变化很大,但至今仍然存在。

1)学徒制

通常住在市镇里的手工业者可以代儿子签署一份学徒制法律合约。父亲给儿子选择一门手艺,比如纺织或者木工,然后与行会的一位师傅签署一份法律合约。父亲付钱给师傅,然后师傅给孩子提供住宿和培训。孩子听从师傅使唤,跟随师傅学习,学艺6到7 年后获得满师学徒工地位,得到一份微薄的薪水。最后,通常在20岁时,满师学徒工带着自己制作的一件样品与行会接洽,申请师傅职位。申请通过后就可以自己开业,获取所有的工作酬劳。

这种学徒制形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直到工厂化生产以及中等教育出现后才弱化其功用。二十世纪的学徒制接受改造,容纳了规范化的学校教育。

2)“语法学校”与“公学”

“语法学校”起源于市镇里,为中上层阶级的男童提供教育。1179年,罗马天主教教会规定,每个总教堂(由一个在教会任高职的主教管理的教堂)附近必须建立一所学校。总教堂的主教遵从教会指令,任命一位校长给当地的神父及其他人员传授拉丁语语法。这些学校虽然收学费,但也提供奖学金。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教会排斥妇女任职,而声乐在教会仪式中又不可或缺,所以对于教会而言,男童歌手的作用非常重要。嗓音出众的男童可以免费接受教会的教育,在举行宗教典礼时为总教堂唱歌,以报答教会的恩典。类似的奖学金至今仍然还有。

当初的“语法学校”通常利用慈善捐款建立,给当地的男童提供拉丁文教育。这些学校之所以被称为“公学”,是因为学生不必付学费。后来这些属于“公学”的文法学校逐渐接受付费的学生,这些付费生占据了学校的主导地位。“温切斯特公学”得到一位捐赠者的资助,于1382年建立,最初打算为当地的男童和男童歌手提供免费教育,只招收少量支付学费的富家子弟。“温彻斯特公学”的男童为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做学术方面的准

备。“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按“温彻斯特公学”的模式建立,毕业生只能去仅接受“伊顿公学”毕业生的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与“温彻斯特公学”一样,“伊顿公学”富裕的付费生取代了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这种“公学”很快就变成了专属富家子弟的精英培训机构。这些学校,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上阶层的英格兰人的培训基地,也是势利精英的代名词。

当时多数“文法学校”的毕业生无法上大学,而只能接受学徒制教育,或者学习父亲的手艺或者行当。不过确实有少数人能升上中世纪混乱而又催人奋进的大学,继续接受教育。

3)英格兰的大学: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

中世纪的男生如果想上英格兰的大学,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上牛津大学,要么上剑桥大学。这两所大学至今仍然是声名显赫的教育机构,虽然变化很大。两所大学建校的具体日期已经很难确定了。牛津大学是从当地一所与教会有联系的学校发展而来的,而剑桥大学则是由牛津大学里的异议分子创建的。牛津大学教师的声誉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如柏拉图时期(公元前427?年至347年)的古希腊学园一样,牛津大学的学生直接向讲师支付学费。牛津的讲师以教堂为教室,学生到镇里找住宿的地方。当时的教师有一个非正式的组织,称为university(大学),类似于中世纪的行会。牛津的教师们彼此间经常争论不休。1209年的一场争吵特别激烈,导致一群教师离开牛津大学,到剑桥地区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因为其中的一位讲师在那里有亲戚。一场微不足道的争吵就这么决定了一所重要大学的位置。截止至公元1300年,牛津大学有大约1500名学生,剑桥有大约500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上大学,慈善捐款人捐资支付学生的食宿,建立了学生可以住宿和听课的学院。1316年至1352年期间,总共有10个学院成立,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收入来源也各异。每个学院给10到20位学者提供住宿的地方。这些学者向学院支付食宿费,学费交给大学,承诺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而且被视为教会机构的低级成员。他们甚至把头剃成和教会神职人员一样。

当时上大学并没有正式的入学考试或者或毕业考试。14或15岁的少男直接就可以进入某一个学院就读。他们通常是属于中产阶级的富商和富裕手工业者的子弟,贵族家庭除长子之外的子弟,还有一些获得奖学金支持的较低阶层家庭的子弟。听课四年后,这些男青年被称为bachelor“学士”,地位就像中世纪接受训练的骑士一样(欧洲封建时期跟随另一位骑士做侍从的年轻骑士)。再经过3年的教育后,他们被称为master“硕士”。申请“硕士”学位的学生只需宣誓已经阅读过必读的书籍,并且有一些认识自己的“硕士”作证,证明自己已经符合资格。有点像满师学徒工要展示自己的样品一样,新进硕士要做一次示范讲座。

20世纪的牛津与剑桥大学有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学生不再被当作教会机构的成员。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院仍然有高度的自治权,有各自的归属感与传统,与其它大学的residence hall(“学生公寓”)有所不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虽然不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但几百年来出类拔萃,至今仍然声名显赫,闻名天下。

在中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课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大学教育为青年男子做职业生涯的准备,以便毕业后进入教会机构的高层,或者加入逐渐扩大的公务员队伍,或者为进一步研习法律、医学打基础(研习法律一般到伦敦的法律服务中心,学医则需去意大利。意大利的大学当时得益于阿拉伯人的医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