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第七章___近代世界各国教育_ppt

《外国教育史》第七章___近代世界各国教育_ppt

(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
1、国家拨款补助教育。 1833年教育补助金法案 1833年教育补助金法案
福 斯 特
2、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 1839年成立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56年改为教育局—— 1839年成立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56年改为教育局—— 1899年改为教育署 1899年改为教育署 初步完成了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3、制定一系列法令、法案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导生制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 用。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 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 检查和考试。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 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 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 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 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重传授农业、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 知识,这种实用倾向代表了近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中世纪英国的大学
牛津大学(12世纪) 牛津大学(12世纪) 剑桥大学(1209年) 剑桥大学(1209年)
Merton College of Oxford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新大学运动
1826年,伦敦大学创立 1826年,伦敦大学创立 打破了传统大学垄断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 与传统大学相比,伦敦大学不仅取消了传统 大学中的神学部,代之以理学部和工学部, 而且在各学部引入大量近代新型课程。从而 揭开了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外国教育史-10《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美国)》

外国教育史-10《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美国)》
5
2、教育分权制的确立——美国教育管理
实行地方分权制,由州政府管理,这种体制 在19世纪逐步建立起来 1837年,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成 立“州教育委员会”。 首任秘书贺拉斯· 曼推行公立教育运动, 创立教育税制,创办师范学校,被称为州教 育领导体制的首创者
6
3、公立教育运动——从19世纪20年代起,随着人们
12
贺拉斯· 曼在推动美国公立学校 发展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其 普及教育、师范教育思想深刻地影 响了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且 在国际教育界也产生的巨大的反响 。
13
外国教育史
欧阳宇
第二编 外国近代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外 国 近 代 教 育 史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的教育制度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2
第六章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 的教育制度
近代教育概况
英、法、德、 俄、美、日
当时有代表性的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
3
第五节 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独立前 教育分权制 公立教育运动 独立后-南北战争 学术型大学 莫雷尔法 南北战争后:教育总署
8
5、《毛雷尔拨地法》(《莫雷尔法》)
——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是农
工学的兴起。 1862年,国会通过上述法案,决定拨地办 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 所需人才。
“赠地学院”
9
二、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其教育思想
主要是普及教育思想和师范教育思想,对美国影响 甚大,并具有国际影响。
政治教育方面——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要履行的责
任方面的知识,共和国的公民——统治者与被统治 者都要有政治知识;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 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社会需 求与技术进步,教育开始关 注实用技能与工业的发展。
布朗李和伯曼的教 育改革
布朗李和伯曼等人主张普及 教育与改革学校制度,为现 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前卫教育运动和民 主教育运动
20世纪的前卫教育运动注重 个性发展,民主教育运动强 调教育公平与人权。
当代的教育发展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旨在探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教育体系,帮 助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趋势。
概述
1 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2 为什么需要学习外国教育史
教育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过程,对个人、 社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各种 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 与认识。
古代的教育体系
古埃及、希腊、罗马 等文明的教育体系
这些文明注重培养公民道 德、体育和知识。古希腊 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教育 有深远影响。
古印度和中国的教育 体系
印度的教育重视宗教和哲 学学习,中国追求全面人 才,强调儒家思想与科技 教育。
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体 系
教会在中世纪起主导教育, 宗教教育与拉丁文学习占 主导地位。
美国和欧洲的教育体 系
美国强调综合素养与创新 能力,欧洲注重社会公平 与多语言教育。
日本和韩国的教育体 系
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科专业 与纪律,韩国则强调竞争 与学术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 趋势和热点问题
各国教育体系受到社会、 经济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发展。
结语
外国教育史的启示和借鉴
外国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 当代教育中寻求创新与改进。

外国教育史课件第一章教育的起源思维导图

外国教育史课件第一章教育的起源思维导图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假说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 (1)主要代表人物 • 法国的利托尔诺 • 英国的沛西·能
(2)基本观点
人类教育的本质有如动物界。其基础 是生存竞争的本能。
人类正是基于保存自己种类的本能才 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个体。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993
•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 (1)代表人物

前苏联教育史专家麦丁斯基
等。
• (2)基本观点

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
动必然是教育产生的最初的本源。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劳动不是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劳动选择
了人,保留了人的同时,人也创造了劳动本身。

劳动和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不同领域和社会功能,
2. [美]佛罗斯特著,吴元训等译,《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 社,1987年。
3. [英]赫·乔·韦尔斯著,吴文藻等译,《世界史纲》,人民出版社,1982年。
4. [英]G.埃利奥特•史密斯著,李申等译,《人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5. [美]பைடு நூலகம்尔根著,杨东莼译,《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1)代表人物 美国著名教育史专家孟禄(Paul Monroe)
(2)基本观点 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忽
视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下)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
2. 《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
① 各州必须在12年内(即在2014年前)使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达 到熟练水平。
② 各州必须为所有中小学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 ③ 对所有3—8年级的学生进行年度数学和阅读考试。 ④ 实行严厉的奖惩制度。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一) 《国防教育法》与中小学课程改革
战后美国大致经历了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60年代的中小学课 程改革,把高、难、新的科学知识充实到教材中;第二次教育改革是1976年的“回 到基础”教育运动,旨在恢复传统学校的基础学科教学;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 80年代以来进行的以小政府、大市场为主导理念,为减少财政开支和提高教育质量 而进行的教育改革。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二) “生计教育”和“回到基础”
2. “回到基础”教育运动
① 小学阶段强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训练。中学阶段集中学习英语、自然科 学、数学和历史。
② 强调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③ 成绩卡要用传统的等第评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并定期发给学生,经过考试证 明学生确已掌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后方可升级或毕业。 ④ 取消选修课,增加必修课;取消点缀性课程,如泥塑、编织和做布娃娃等; 取缔新数学、新科学和电子玩艺教学等;取消学校的社会服务性项目。 ⑤ 重新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 战后美国教育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
4. 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
由于美国教育的分权体制,美国新课程标准运动是两种不同的学校改革运动的暂 时和松散的联合,一种是绩效改革运动,一种是课程改革运动。
新课程标准推动下的12条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 ① 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育的最佳起点是学生的兴趣、关注的焦点 和存在的问题。 ② 学校要反复强调体验性的学习。 ③ 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必须是整体性的。 ④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真实性的。

美国教育概况 ppt课件

美国教育概况 ppt课件

高等教育体制及特点
体系完善
美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其体系庞大繁杂。
美国有2300多所四年制、授学位的学院和 大学。此外还有1800多所两年制学院,叫 做"社区学院"。 英国有228所授学位的大 学和学院,德国有368所,法国有545所, 日本有709所;韩国和加拿大各有大约200 所。澳大利亚有42所,新西兰有31所,南 非有23所。
私立大学
长春藤院校(Ivy League)的确很有名,许多中国 学生都有志到这七所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学学习。 其它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由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也为数众多。 其中最有名的有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 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大学综合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马萨诸塞州)
Princeton University(新泽西州)
3.Yale University(康涅狄格州)
4.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
5.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和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美国高校明确地把教育为经济建设的“服 务”与“科研”、“教学”一起列为高等 教育的三大职能。服务体现在课程和专业 设置上就是满足社会需求,开设社会需要 的课程和专业,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政 料理,应有尽有。。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2.联邦政府对教育逐步干预、介入政策发展
的必然结果
3.美国民众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否定
……
NR
外国教育史
1. 1957年10月,苏联人造卫 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上 天
2. 1957,11月, “斯普特 尼克”二号上天
“美国人尝到了 低人一等,甚至 蒙受耻辱的滋味

“让苏联卫星在空 中盯着我们,这实
外国教育史
美国:美国国会于1944年,通过《退役军 人重新适应法》,规定由政府贷款,送退役军 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并提供必要的职业训 练。
不仅使美国在战后避免了大规模的失业危 机,而且还造就了几百万专门人才,大大增强 了美国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国家法律的 形式保障了美国从已经烂熟的工商社会向更为 先进的知识社会的成功转型,使之成为一个真 正面向未来的国家。
过去,认为免费学校是专为穷人设立的,富人不 屑也不愿送子女入免费学校“公共教育运动之 后,——
外国教育史
在美国,所有人都可就读的免费公立学校,被视为强 化社会凝聚力的民主教育单位。
外国教育史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文实中学 公立中学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特 点 私立为主,公、私并重 办学规模小 新兴农工学院的发展 研究性大学的创建
1. 政府拨巨款奖励黑人和白人合校的工作。
2. 政府拨给地方和教育机关教育补助金,用以 帮助贫困或处境不利的5-17岁儿童实现 特殊教、《高等教 育法》、《 高等教育法修正案》
2. 投资少、周期短、专业灵活、见效快 的二年制初级学院的蓬勃发展成为高 等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主义教育 在教育质量上的弊端日益严重。公众对进步主 义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增长。
返回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3.普遍的公立教育与教育立法 普遍的公立教育的理由:国家只有一个目的--所有人受一样的教育----教育是公立而非私立 教育立法:教育由法律规定(教育的形式、内 容等的规定)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二、教育观 (一)教育理论 1.灵魂的三部分构成
(重点)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2.论教育的作用(影响人发展的三因素) Aristotle认为,天性、习惯和理性是人成其为 人的三个要素, (重点) 天性、习惯服从 理性,理性的获得主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主导作用。“三要素理论”对 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雏形。 ( 重点) 也是卢梭划分自然的教育、事物的 教育和人的教育的依据。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二)世界观 Aristotle在哲学观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最终偏向唯心主义。 理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唯物性) 发展观上(唯心) 认识论:物质世界-感觉-经验-理性思维 Aristotle在西方首次提出了“蜡块说”和“白板说” (影响后世的夸美纽斯和洛克)-----与柏拉图的 “回忆说”对立 (重点)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二、政治观和哲学观 (二)哲学观 灵魂轮回。 双重世界: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 最高的理念是善。 (三)认识论——学习即回忆 (重点) 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 中已有的知识;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 1.在教育管理上,国家管理教育。 2.教育目的上,强调灵魂转向,培养向善的品质。 3.教育对象上,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 4。在 教育阶段上,重视早期教育。 (重点) 5.在教育内容上,将四艺确定为学校的教育内容。 (重点) 6.在 教育方法上,强调游戏的重要性。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美国教育改革所颁布的法令
1958年,《国防教育法》,成为至今美 国教育的根本的大法; 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令》(初等和 中等教育法); 1970年,《高等教育法》 …….
美国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三阶段
一、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三、美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一、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的美国教育制度发展概况
联邦政府于1958年9月颁布
中心内容:
美国联邦政府真正大规 模援助教育的开始
1. 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2.加强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训练人才以对付“人造卫星的 挑战”
主要教育措施:P91 法令决定最初实施时间是1959—1962年,1964年美国又决
定将其实施时间延长到1968年,在内容上也做了新的补充。
1902年,美国创立了第一所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这 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教育。 两年制学院是世界高等学校中一种首创的形式,也 是美国高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返回
美国在经济上先以农业立国,南北战争后工业迅速发展,不 仅增长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而且工业技术 渗透到农业生产之中。美国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便是在此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世纪末即已出现了农业职业教育,要求在小学教学中讲授 有关农业知识。 19世纪上半期产业革命后,开办了各种专门的职业教育学校 如农业学校、机工学校等。 1862年的“毛雷尔法案”是美国第一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 重要法令,不仅发展了相当于中等教育水平的农业、工业机 械的职业教育,而且把职工教育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1917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休士法”规定由政府拨款 协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 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职业教育法案”由政府拨出 专款举办军事工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这是美国职业教育 发展的一个特别方面。

外国教育史课件9-第八章

外国教育史课件9-第八章






(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3、力学 (1)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六、影响

1、知识的增长和分类
2、知识产生方式的变化(方法)


3、经验主义
4、理性主义


5、科学观念和地位的形成
6、知识新价值观和进步观念的形成


7、教育科学化和教育基本问题的转变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萌芽
一、培根科学与教育思想

(4)不同等级的人受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
权贵富人、地位低的人,妇人

五、泛智论:普及教育思想

(一)泛智概念
“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


1、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
2、这些知识可为所有的人们,所有的 阶层所掌握。


(二)泛智教育的具体设定
1、教育任务:


a)正确认识事物;
b)正确地行动; c)正确地用语言表达。 2、教学内容 周全的教育(百科全书式知识观) 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当具备的全 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身上”

第三节 实在论教育思想

一、概念
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等推动下,强调针 对社会现实和实际活动,关注真实的事物,遵 循科学规律,传授现实知识的教育思潮。


二、涵义
实在的社会实践 实在的自然认识 实在的知识教育




三、三个方向
(一)人文实在论


(二)社会实在论
(三)感觉实在论


(一)人文实在论



《世界图解》

外国教育史第17讲 20世纪美国的学前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17讲 20世纪美国的学前教育
第六部分 20世纪六国的学前教育
授课教师:安珍珍
1
英国的学前教育
2
法国的学前教育
目录
5 6
3 德国的学前教育
4
美国的学前教育
日本的学前教育
前苏联的学前教育
4
美国的学前教育
20世纪美国学前教育概况
20世纪是美国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其中20世纪上半期的 显著特点是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兴起、蒙台梭利热的短暂红火 以及保育学校的传入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中期
种同小学教育紧密结合的新型机构。到运动后期还强调家庭与社会
的责任,主张对家长、教师进行培训。
理论依据:心理学家霍尔和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霍尔指出幼儿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儿童健康等问题, 并要求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来解决有关问题。 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领袖。
领导人:安娜.布莱恩、帕蒂.希尔 布莱恩是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先驱。她于1890年最先公开批评 福禄培尔式幼儿园的种种缺陷,在自己的幼儿园进行大胆改革。
以后),美国学前教育则进入了重视智力开发及学前教育机会均等运
动的时期。80年代后,美国幼儿园开始进行整体改革,重视儿童社 会教育,社会和政府进一步介入学前教育是此时期的重要特点。
一、20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开展了进步主义幼儿园
运动,从新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对福禄培尔正统派进 行批判,努力摆脱形式主义,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1913年前后,美国曾出现“蒙台梭利热”,但不久就因种种原 因而急剧冷落下来。
儿教育,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1964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姆在其新著《人性的隐定与变

外国教育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教学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教学PPT课件
首先,“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与杜威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关。 其次,“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还与杜威对“学校”的理解有关。 再次,使教育成为儿童眼下的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教材和教法。
二、 论教育的本质
(三)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指出: “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杜威重视本能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能力、兴趣、需要和习惯都建立在他们的原始 本能之上,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其本能的发展过程。
二、 论教育的本质
(一)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 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儿童的成 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重视 生长的过程。
一、 生平、著作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3. 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般把杜威在1896年发表的短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看作是芝加哥机能主 义心理学派正式建立的重要里程碑。
杜威反对把心理分析为各个元素或各个部分,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主张心理学研究动作的机能,研究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衡量一个经验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两个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交互作 用”。
“连续性”原则的含义是:经验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后面的结果揭露前面结果的意 义,形成一种倾向性或习惯,进而影响到后来的经验的性质。
“交互作用”的原则赋予经验的两个因素,即客观的条件和内在的条件以同等权利。
二、 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其实用主义哲学相联系,具有其他教育理论所不具备的复杂性。 他以实用主义经验论、社会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 依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育、社会和受教育个体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3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
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 “生长”概念来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威明确提 出“教育即生长”这个命题。 (1)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以外,并没有别的 目的。 (2)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 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 (3)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以此为基础,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思维与教学的统一:以问题为中心,与经验相联系的课程设计和教材,
主动作业——经验情境——教学和思维 教材与教法的统一:心理化 课程与作业的统一:主动作业 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杜威强调了教学方法与思维方法的联系。教学
过程强调真实的环境。教师并不是控制者和监督者而是指导者和创造 者。教学活动应该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其思维习惯与能力。
12
课程理论
强调课程与儿童现在生活经验的联系;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设计课程; 课程与教材的价值是以服务于儿童生长和发展的需求来衡
量的; 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
– 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 – 这些作业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把人类社会的基本
事务引进到学校课程中来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 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 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 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 上所经历的过程。
6
4、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个人经验的改造和发展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 念,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命题。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案例
(四)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提出了以下主张: ① 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 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 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 ②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 供学生学习之用。 ③ 用“表格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简化学生管理。 纪世界教育史上,苏联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十月革命以后,苏维 埃政府遵照列宁的教育学说进行了教育改革和教育建设,建立了独特而完整的苏维埃 教育体系,发展起不同于西方的教育理论。苏联教育理论以列宁的教育学说和马克思 主义的方法论为思想基础,反映了不同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总结了苏联各 个时期的教育经验。
一、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出现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9年至1929年经济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帕克,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先后在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市和芝 加哥的库克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实验。
赖斯于1892年接受《论坛》杂志的委托,访问了36个城市,与1 200位教师交谈, 揭露了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发了全国性的对传统教育的批评。
四、 罗素的《教育论》
罗素学识渊博,著述甚多,当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与美好生活》和《教育与社会秩序》。
罗素认为,现代教育有四大发展趋势: ① 教育制度民主化。 ② 教育内容实用化。 ③ 教育方法自由化。 ④ 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
独立以后,南部的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于1785 年创设州立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 州继之。由于国会鼓励设立州立大学,因而各州纷 纷仿效。到南北战争前,全国27个州中有25个州兴 办了州立大学,解决了大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欧 洲从中世纪起,办大学向来是教会的特权,美国由 地方政府兴办大学是对传统的挑战,在本国教育史 上是一个创举。
外国教育史
主要内容:
1944《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
1958《国防教育法》
60年代的教育改革
70年代的教育改革 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思考:美国教育改革 钟摆现象及其启示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改革
一、战后初期的教育政策: 1944年《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
思考分析其历史意义?
表现在三个方面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
边思考:公立学校 的重要意义?
兴办公立小学
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外国教育史
公共教育运动的开创性意义
过去,办教育被看作是教会的职权,教育子女是 家长的职责,人们受教育看作是个人私事,政府不 加过问,公共教育运动之后——
过去,学校是教会的奴仆,学校的发展几乎完全 控制在教会的手中公共教育运动之后 ——
外国教育史
富兰克林(B Franklin) 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 办文实学校。
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 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课程; 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而且照顾到中产子弟;
不限于男生而兼收女生; 不按正规时间而常业余施教; 不设一种学科而设多种平行学科; 不是收昂贵学费而是收费低廉。
外国教育史
杰斐逊
外国教育史
杰斐逊的教育思想 普及免费初等教育 建立单轨制学校系统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19世纪的美国教育
一、教育发展概况
(一)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学区制的兴衰 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 联邦教育机构:教育署 教育局
外国教育史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贺拉斯·曼(美国公共教育运动之父)建议 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自19世纪三、四十 年代起,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公立学校运 动
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
外国教育史
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侧重现实效用,课程不合 传统规格,也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 讥为“牧牛娃学院”,但较之始终为特权子弟垄 断的欧洲大学,美国的高校较早显出大众化的趋 势,是值得赞许的。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二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 教学目标: 国防教育法 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教育改革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过去,认为免费学校是专为穷人设立的,富人不 屑也不愿送子女入免费学校“公共教育运动之 后,——
外国教育史
在美国,所有人都可就读的免费公立学校,被视为强 化社会凝聚力的民主教育单位。
外国教育史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文实中学 公立中学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特 点 私立为主,公、私并重 办学规模小 新兴农工学院的发展 研究性大学的创建
外国教育史
1635年波士顿市创办拉丁文法学校。此后,拉丁文法学 校就成为殖民地时期中学的主要类型。它以升学准备为唯 一任务。为了适应学院的要求,便以七八年的时间主要进 行古典语文的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教法机械、体罚盛行。
在殖民地后期,随着北美经济的逐步发展,机械制造、 航海、商务、外交都需要通晓现实业务的青年。鉴于拉丁 文法学校不合时宜,在某些大城市中开始出现英语文法学 校,由私人用英语传授现代外语和实科知识。富兰克林于 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文实学校。这种学校不重拉丁语 而重英语;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课程;不仅以富家子弟 为对象,而且照顾到中产子弟;不限于男生而兼收女生; 不按正规时间而常业余施教;不设一种学科而设多种平行 学科;不收昂贵学费而收费低廉。可是,这种方法灵活、 适合多方面现实需要的学校在当时未曾得到重视。
际生活的需要。当时这些学院的布局不甚合理,
密集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城市;学校规模小,
1636年哈佛学院初创时只有教授一人、学生3人, 直到1775年哈佛的毕业生也仅有40人(耶鲁学院 35人)。
外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史
二、建国初期的教育和教育思想
教育的地方分权制
文法学校
文实学校
高等教育发展
速度加快,州立大学出现
外国教育史
美国:美国国会于1944年,通过《退役军 人重新适应法》,规定由政府贷款,送退役军 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并提供必要的职业训 练。
不仅使美国在战后避免了大规模的失业危 机,而且还造就了几百万专门人才,大大增强 了美国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国家法律的 形式保障了美国从已经烂熟的工商社会向更为 先进的知识社会的成功转型,使之成为一个真 正面向未来的国家。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17-18世纪美国教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宗主国——英国教育的移植
外国教育史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初等学校是面对劳动人 民子弟的,以粗浅的文化知识为内容,着重培养宗教信仰。 由于移民来源不同,教派各异,各地移民自行设校管校, 民族复杂的部各州尤其是这样(中部以教派学校为主要类 型)。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WT] 表,是清教徒聚居之地,他们按照卡尔文的蓝图组成神权 社会,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 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 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 与其宗主国——英国全由私人、教会办理教育的传统是不 同的。南部各州的移民多为英国国教徒,他们是种植园主, 便仿效英国的富裕家庭,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或者干脆 送回英国读书。这里的贫苦儿童起初只能受到学徒训练, 后来才通过教会所办的星期日学校与慈善机构举办的贫儿 学校接受一点文化教育。
外国教育史
高等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受到较多的重视,在
18世纪60年代,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160万,
到1775年也只有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
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这些学院
都是私立的,由教会直接掌握,办学目的是培养
传教士和官吏,以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
《圣经》、修辞学为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