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教师版)
高三语文教案-2020届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复习
![高三语文教案-2020届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8f43de255270722182ef7e2.png)
2020届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复习洪泽二中XX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课题:正确使用成语、熟语2结合资料:《三维设计》第页至页教学重点:圈出常见、易考、易误用成语。
教学难点:掌握记忆成语的技巧。
教学流程:一、导入(略)二、教师圈出常见、易考、易误用成语一、常见误用类型(一)望文生义型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与“人多为王”“团结力量大”不同。
别无长物:除此以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俭朴或贫困,不是说“别无长处”。
不刊之论:刊,订正;修改。
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不可用作“不值一钱”。
犯而不校:校,计较。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不要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不足为训:训,法则。
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
不要把“训”误解为“教训”。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
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不要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
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遇,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用于“一般人在小路上相逢”。
肝脑涂地:表示竭尽忠诚,不惜牺牲。
现一般不用原来意“惨死”。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不要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板块专题一第1讲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讲义(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板块专题一第1讲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讲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6d470604a1b0717ed5dd7c.png)
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一、追根溯源——成语误用的10 个原因忽视关键字词而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需要我们溯本求源,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增加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1.(2017 ·全国卷Ⅰ ) 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判断: ( ×)分析:“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正,公正。
阿,偏袒。
此处错解词义,使用时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属于望文生义。
2.(2017 ·全国卷Ⅱ ) 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判断: ( ×)分析:“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此处望文生义。
3.(2016 ·全国卷Ⅱ ) 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判断: ( ×)分析:“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此处望文生义,误解为“提前积蓄”。
4.(2016 ·全国卷Ⅲ )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判断: ( ×)分析:“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子就融解了。
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此处属望文生义。
5.(2015 ·安徽高考) 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复习导学案
![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88d76f5335a8102d220b2.png)
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辨析考点、题型及辨析方法;2.强化成语积累及辨析训练。
一、考纲、考向解读:成语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常客。
《2015年考试大纲》指出,对成语的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2014年、2015年高考分别将“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全国卷)、“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全国卷)放入具体语境要求考生辨析并选择正确答案。
从中可以看出,全国卷的考查显然更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
根据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惯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的高考,成语考查都将会以辨析成语使用的题型出现。
近义成语的辨析应成为复习的重点,积累成语的时候,要善于举一反三,联想对比学习。
二、高考真题1、【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解析:选C.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三、具体讲习成语辨析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数量很多。
在众多的成语中,形近、义近的成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成语的使用主要分成两大类:(一)形近义不同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果然,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精编)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
![(精编)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eb42623169a4517723a3fb.png)
专题1.1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本考点涉及:成语、熟语、实词、虚词、惯用语等,以成语为主。
(1)重点明确。
综合近五年新课标考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成语考查为主,特别是近两年以考查近义成语为主。
二是对于成语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命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要是判断正误。
(2)综合程度高。
注意近义成语和把成语与诗句结合考察的形式。
注意成语考查中“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即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即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一、近义实词辨析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范围有二:一是近义实词的意义,大多是在相异语素上体现词义的差异;二是近义实词的意义能否与所给句子的语境搭配。
1.看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诬蔑——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如: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就应选“诬陷”。
2.看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边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3.看词义的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就有所不同。
例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
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e84ce0b4c2e3f5627631c.png)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准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语境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 E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及俗语等。
江苏卷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就是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4 ·江苏 )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答案 C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
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选“匠心”。
“别树一帜”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显然,第二处应选“别有洞天”。
至此,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
“饱满”指丰满,充足。
“浑成”意为“自然”。
第三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选“浑成”。
2. (2 015·江苏)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 B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dd7edc33d4b14e85246861.png)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教案0913 2200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四)课前预习:了解高考考查的成语类型,掌握本学案涉及的所有成语,适当拓展。
一,巧设迁移(学生主持)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能辨析出成语常见的五种误用形式。
2小组通过讨论交流,能准确澄清该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方法,并能灵活掌握运用。
3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成语,展示个人学识。
三,自主探究:要求:结合下列例题总结成语的误用类型并归纳其做题方法例1:那位大师在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误用类型:望文生义,“上下其手”意思是,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易混:沆瀣一气(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例2: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易混: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例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误用类型:褒贬失当。
前后矛盾。
例4: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后常用来称美女,不用于“各种花卉”。
还有“浩如烟海”和“豆蔻年华”等例5:多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不齐,不能指时间的早晚。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易混:良莠不齐例6:当身着蓝色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全场一片欢呼声。
大家挥舞着鲜花和国旗,100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手拿红丝巾在一旁手不停挥。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
“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极快;根据语境,应用“载歌载舞”。
例7:想用化妆品使自己更加花容月貌,谁知脸上却长出一大片小痘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0b41d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8.png)
8、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席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解析]“抛砖引玉〞,谦词,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
根据题目
感受理解词语的特点
课外作业
完成高考题
教学小结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课题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2、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参考
授课方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误用类型:色彩不明
2、误用类型:色彩不明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误用类型:轻重失度
4、据专家测算, 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解析]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蓬荜生辉〞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导学案 《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导学案 《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3cad57964bcf84b9d57bc5.png)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正确使用熟语(成语)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习目标】总目标:1.了解成语(熟语)的特点;2.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3.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重点在分析、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熟语)的方法,进而使用成语(熟语)。
2.难点:难点在于成语(熟语)的量非常大,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学习内容】1.了解熟语(成语)的特点;(第1课时)2.了解高考熟语(成语)的命题方式;(第1课时)3. 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归纳正确使用熟语(成语)的方法。
(第2、3课时)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熟语相关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句子”包括谚语和格言。
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如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又统称为“俗语”。
熟语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练的形式,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较之一般成语,俗语的使用更难掌握。
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使用俗语应弄清俗语的意思。
很多俗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
如“三只手”指的是小偷。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
弄清意义,是判断俗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
例1:下列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打算拼一拼了。
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师用书(PDF,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ec0d184868762caaed574.png)
13.[ 包罗������囊括] 包罗:包括( 指大范围) ꎮ 如:包罗万象ꎮ 囊 括:把全部包罗在内ꎮ 如:囊括全部金牌ꎮ
如:引导记者参观ꎮ 30.[ 倡议������呼吁] 倡议:首先建议( 开展某项活动) ꎮ 如:倡议
开展“手拉手” 活动ꎮ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ꎬ请求援助或 主持公道ꎮ 如:呼吁各界人士捐款赈济灾区ꎮ 31.[ 猖狂������疯狂������猖獗] 猖狂:常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等行 动ꎮ 疯狂:除指猖狂外ꎬ还可指做事超出常理ꎮ 如:疯狂购物ꎮ 猖獗:除用于敌人行动外ꎬ还可用于疫情ꎮ 如:病毒猖獗ꎮ 32.[ 持续������继续������连续] 持续:强调延续不断ꎬ中间没有间歇ꎮ 继续:强调连接前面的ꎬ延长下去ꎮ 连续:强调一个接一个ꎮ 如:连续不断ꎮ 33.[ 斥责 ������指责������ 责备] 斥责:侧重用严厉的言语指出ꎮ 指 责:侧重挑出错误加以批评ꎮ 责备:侧重对一般过失的批评和 不满ꎮ “斥责” “ 指 责” 用 于 对 别 人ꎮ “ 责 备” 也 可 用 于 对 自己ꎮ 34.[ 充分������充足������充沛] 充分:多用于准备、条件、理由等抽象 事物ꎮ 充足: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ꎬ亦可用于抽象 事物ꎮ 如:理由充足ꎮ 充沛:侧重旺盛ꎬ多用于精力、感情、雨 水等ꎮ 35.[ 充斥������充满������充溢] 充斥:充满ꎻ塞满( 含厌恶意) ꎮ 如:假 货充斥市场ꎮ 充满:填满ꎬ布满ꎻ充分具有ꎮ 如:充满信心ꎮ 充 溢:充满ꎻ洋溢ꎮ 如:脸上充溢着笑容ꎮ 36.[ 踌躇������犹豫������迟疑] “ 踌躇” 义项之一同“ 犹豫” ꎬ书面语ꎮ “犹豫”侧重人的内心活动ꎬ拿不定主意ꎮ “迟疑” 侧重没有主 见ꎬ不果断ꎮ 37.[ 出生������出身] 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ꎮ 如:甲子年 出生ꎮ 出身: 个 人 早期 的经 历或 家庭 经济 情况 属 于 ( 某 阶 层) ꎻ指个人 早 期 的 经 历 或 由 家 庭 经 济 情 况 所 决 定 的 身 份ꎮ 如:工人家庭出身ꎮ 38.[ 处置������处理] 都指解决问题ꎬ惩治过失ꎮ “ 处理” 还指减价 出售ꎮ 如:处理商品ꎮ 习惯说“处置失当”“严肃处理”ꎮ 39.[ 处世������处事]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ꎬ跟人往来相处ꎮ 如:人 心不古ꎬ处世不易ꎮ 处事:处理事务ꎮ 如:处事不力ꎮ 40.[ 创造������营造] 创造:重在出新ꎮ 营造:重在有计划ꎮ 如:营 造防护林ꎮ 41.[ 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经典、理 论、政策等) ꎬ贬义ꎮ 窜改:改动( 成语、文件、古书等) ꎮ 如:窜 改原文ꎮ 42.[ 谛听������聆听������倾听] 谛听:仔细地听ꎬ书面语ꎮ 聆听:听ꎬ 多用于晚辈对长辈ꎬ学生对老师ꎬ书面语ꎮ 倾听:多用于上级 对下级ꎮ 43.[ 典雅������高雅] 典雅:多指词句或摆设优美不俗ꎮ 高雅:多 指言谈、举止高尚ꎬ不粗俗ꎮ 44.[ 洞察������洞悉] 洞察:很清楚地观察ꎮ 如:洞察下情ꎮ 洞悉: 很清楚地知道ꎮ 如:洞悉内情ꎮ 45.[ 独立������独力] 独立:不依靠他人ꎮ 如:独立生活ꎮ 还指政 权、军队自主ꎮ 独 力:单独 依靠 自己 的力 量 ( 做)ꎮ 如:独 力 经营ꎮ 46.[ 独裁������专断������独断] 独裁:侧重专制统治ꎮ 专断:侧重不 民主ꎮ 独断:侧重个人说了算ꎮ “ 独裁” 词义最重ꎬ“ 专断” 次 之ꎬ“ 独断” 较轻ꎮ 47.[ 度过������渡过] 度过:侧重时间的经过ꎮ 如:度过假期ꎮ 渡 过:侧重空间的经过ꎬ专指从此岸至彼岸ꎬ也引申为“ 渡过难 关” 等ꎮ 48.[ 堕落������腐化������腐蚀������蜕化] 堕落:侧重思想、行为变坏ꎮ 腐化:侧重过分贪图享乐ꎮ 如:封建余毒腐化了一些人的灵
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一成语:第四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一成语:第四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03ef68daef5ef7bb0d3cee.png)
2020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一成语:第四课时导教案一、基础再练: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二、成语误用种类小结:(四)、不明语境谦敬错位例 10 你只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此后,你工作中碰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碰到什么困难,我必定会大力互助的。
大力互助:大力,大力。
大力互助。
指对他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互助时的客气话。
此处应用“倾力互助”例 11:刘厂长的开场白堪称抛砖引玉,指引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浅显的、不可熟的建议引出他人高妙的、成熟的建议。
用于“刘厂长” 有失恭顺。
此处可用敬词“字字珠玑”例 12:您刚才乔迁新居,房间宽阔光亮,不过陈设略显单一,建议您挂幅油画,必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因为他人到达自己家里或他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特别光荣。
用作谦词,只好对己。
三、随堂操练:指出以下句中成语能否运用适当,为何?1、除夕夜,我们在暖暖融融的屋里,说谈笑笑正喧闹,叫我冲黑冒寒送他,算是一个不情之请吧。
2、在这里,我就不惜见教,谈点看法,跟你商议。
3、既然你这么热忱,那么改天我必定莅临寒家。
4、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心怀若谷。
像这类种类的成语还有谦辞:(1)雕虫薄技,雕:刻;虫:鸟虫书,古代的字体;技:技术。
比喻不足挂齿的技术。
(2)信笔涂鸦,信:听任,任意;信笔:任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意乱涂乱画。
形容字写得很潦草。
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3)狗尾续貂,续:连结。
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修。
指封官太滥。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59da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5.png)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杞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二. 高考试题示例1.(2003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26a3e5011ca300a6c390a7.png)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一、了解考纲考情,积累常考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知识。
二、明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题的类型,开展训练,巩固提高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法功能不同等几个角度上。
【自主学习】抓切入点——从6个角度明辨易混成语[应用体验]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________,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________,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________,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B.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解析:选A“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2.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A.截然相反B.大相径庭解析:选B首先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需填内容表达的是不忠实原意的文字。
选项A和选项B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原意不符,并不一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
[应用体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们两人小时候虽是________,两小无猜,但现在都长大了,也各有心思了。
2020届高三语文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2ef19f5335a8102d220f8.png)
《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导学案安仁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吕庆平【学习目标】1.进一步把握高考词语(成语)辨析命题的特点;2.掌握在语境中辨析词语(成语)的技巧与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在语境中辨析词语(成语)的技巧与方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时】1课时。
一、谈语境,树立意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说:①试卷所有文字都由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构成;②答案信息是答案依据,干扰信息为保证区分;③考场两件事:检索答案信息,加工答案信息;④正确快速的关键:经检索排除干扰信息滋扰。
结论:辨析词语,必须“咬紧语境不放松”。
例: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考查的实质:在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间连线经验丰富老谋充分沟通远虑战略措施熟虑一、品真题,明悉考情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见《三维设计·分册一》)P90)2.(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见《三维设计·分册一》)P91)思考与感悟:二、析典例,深研技法辨析词语(成语)的用法,一方面要注重积累,平时多记、多留心一些近义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一)实词辨析中的七个抓手1.抓相异词素。
用于辨析的实词,往往既有相同的词素,也有相异的词素。
为此,考生就必须紧紧抓住相异的词素,并加以细心地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一、了解考纲考情,积累常考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知识。
二、明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题的类型,开展训练,巩固提高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法功能不同等几个角度上。
【自主学习】抓切入点——从6个角度明辨易混成语抓意义侧重点方法释义解题要领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成语可根据意义的侧重点不同进行辨析1.抓住词语的构词要素,体会侧重点。
如“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
虽然两词都有“本末”,但一个是“倒置”,一个是“舍”“逐”,侧重点就可以区分出来了2.抓住给定的语境限制,确定词语[应用体验]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________,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________,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________,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B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C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解析:选A“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比较词义轻重方法释义解题要领成语的意义有的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程度浅。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意义轻重不同进行辨析1.比较成语的基本意义。
如“魂不守舍”和“失魂落魄”。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失魂落魄”,像丢失了魂魄似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2.体会语境的轻重要求[应用体验]2.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A.截然相反B.大相径庭解析:选B首先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需填内容表达的是不忠实原意的文字。
选项A和选项B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原意不符,并不一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
明确适用对象方法释义解题要领一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
主要看成语是适用于自己还是适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等等。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适用对象不同进行辨析1.根据词语的关键语素体会其适用对象。
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
“鱼龙”常用来比喻人,因此“鱼龙混杂”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而“鱼目混珠”是真假相混,以假充真,指物2.根据词语的常用义项体会其适用对象。
如“另眼相看”,常用来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人,是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刮目相看”,常用来形容对某个人有新的看法,是对一个人前后不同的看法[应用体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们两人小时候虽是________,两小无猜,但现在都长大了,也各有心思了。
②这对小夫妻新婚燕尔,________地终日形影不离。
③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互相帮助,________,才能渡过难关。
A .如胶似漆青梅竹马相濡以沫B .青梅竹马如胶似漆相濡以沫C .相濡以沫青梅竹马如胶似漆D .如胶似漆相濡以沫青梅竹马解析:选B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当马骑的竹竿。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从适用对象来看,“青梅竹马”偏重指儿童亲昵之态,适合第①句语境。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一样,粘住就分不开。
形容感情深厚,亲密得难舍难分。
从适用对象来看,“如胶似漆”多指夫妻恩爱,适合第②句语境。
“相濡以沫”原指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
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从适用对象来看,“相濡以沫”用于第③句最恰当。
把握使用范围方法释义解题要领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不明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故意把成语放置在与语境不相符的句子中,不讲范围,制造迷局。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范围大小不同进行辨析1.从词语含义体会使用的范围。
如“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所以范围相对小;而“不胜枚举”没有明确的适用对象,范围相对大2.从语境限制体会词语的范围[应用体验]4.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徐军年少时曾沉迷于赌博,他深谙赌局中的种种“千术”,但在经历了因赌博险些失去左手后,徐军决定________,收手“弃赌”。
②相信“互联网+农业”将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不但让传统农业________,也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产生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A .脱胎换骨B .洗心革面解析:①B ②A 第①句应选“洗心革面”,第②句应选“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脱胎换骨”都用来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
但两者适用范围是有区别的,“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其改造是深入彻底的,也可以指物的变化,适用范围较大;“洗心革面”一般指“罪人”的改造,它除了思想上的深入彻底改造以外,还含有改变旧的所作所为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
区分感情色彩方法释义解题要领有些成语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辨析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进行辨析1.根据词义,体会感情色彩。
如“面目一新”和“面目全非”相比,“一新”一词,明显表明前者为褒义词2.根据语境,确定感情色彩。
对近义成语褒贬色彩的判定,语境是关键因素,对语境的准确把握是选准的关键[应用体验]5.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________,我却独爱此两句。
A .多如牛毛B .盈篇满籍C .罄竹难书解析:选B 三个选项都是形容多,对诗文而言,只有B 项的感情色彩最为合适。
A 项和C项都带有贬义,与文段语境不符。
分析语法功能方法释义解题要领根据成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成语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语法结构不同进行辨析1.根据词语的常用义,体会词语的词性和习惯搭配对象。
如“一蹴而就”只用于否定句,“耳濡目染”后面一般不跟宾语等2.根据语境确定选用的词语,语境是限定使用哪一个成语的关键因素,要注意成语在语句中的位置,注意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和搭配的对象[应用体验]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________。
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苏北农村,其间________了当地的一些怪异之事,经历了种种不曾遭遇的事件。
A .望其项背耳濡目染B .望尘莫及耳闻目睹C .望其项背耳闻目睹D .望尘莫及耳濡目染解析:选C “望其项背”指看到别人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有希望赶上或达到(多用于否定句);“望尘莫及”是只望见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从语法功能来看,第①句是否定句,不能填“望尘莫及”,只能选“望其项背”。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从语法搭配习惯看,其后面一般不带宾语,所以第②句不能填“耳濡目染”,应该填“耳闻目睹”。
【合作学习】学解题技法——考场快准解题“3步骤”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成语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全国卷共考查4个成语,因每个成语在4个选项中均出现两次,故4个选项可以分为两组。
所以结合语境,凭知识积累排除明显错误的一个成语就可排除两项(一组)。
具体方法是:先从自己最熟悉的成语、自己最有把握判断的句子开始排除,进入“二选一”。
第三步:再用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本步骤实际上是“第一步”的“重现”,仍需要考生进一步品味语境信息,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对剩余两项所涉及成语进行辨析,最后确定答案。
确定答案后,还要将所选四个成语带入语境中,通读复验。
[典例示范](2018·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自主尝试]选[解题演示]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第一空后的“迁徙盛举”、第二空前的“有确定路线”“坚守和执着”、第三空前文段中所说的科学家探究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第四空后面的“故事”等暗示点。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本题中“随波逐流”一词较为熟悉,通常用来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多用于人,含贬义。
第二空处的语境不含有贬义,故可排除“随波逐流”,这样也就排除了A、D两项,进入“二选一”(即从剩余的B、C两项中选一项)。
第三步:再用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剩余的B、C两项中,第四空后有关键词“故事”,而“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