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阿诺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
《一个兼职印第安少年超真实日记》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
杨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9)
摘要:美国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半自传体成长小说《一个印第安少年超真实日记》叙述了14岁的印第安少年阿诺,为了改变命运和实现梦想,独自一人离开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区来到陌生的白人中学求学的故事。在这段人生经历中,主人公阿诺因为身份的改变(白人学校唯一的一名印第安人)而身处尴尬的伦理困境并面临痛苦的伦理选择。在白人学校他是异类,而部落族人则视阿诺转学的行为为背叛。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探讨小说主人公阿诺伦理困境的深层原因,即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思想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伦理秩序。少年阿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选择继续在白人学校求学并获得族人和朋友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希望民族和解,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一个兼职印第安少年超真实日记》;伦理困境;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
The Ethical Predicament and Ethical Selection of Arnold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Reading of 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Abstract: American writer Sherman Alexie’s semi-autobiographical bildungsroman novel 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depicts fourteen-year-old protagonist Arnold’s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misfortune. In order to change his fate and realize his dream, Arnold left the Indian reservation and transferred to the white school to pursue his study. During this part of life experience, Arnold encountered the ethical predicament and ethical selection since as the only Indian in the white school he was a freak in the eyes of the white, and was considered as a traitor by his communit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the present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Arnold’s ethical predicament is the deeply rooted ideology of White Supremacy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which violates the normal social ethical orders. Through Arnold’s final choice of pursuing his study in the white school despite lots of difficulties, Sherman Alexie expresses his good wish of ethnical pacification and mutu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ethical predicament; ethical selectio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简介:杨春(1968 - ),女,湖南长沙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半自传体成长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美国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2007年的一部力作。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叙述了14岁的印第安少年阿诺(Arnold Junior Spirit),一个出生时就伴有脑水肿,一个到处被人欺负的少年,为了改变命运,独自一人离开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区来到陌生的白人中学求学的故事。该小说一经出版,就以其幽默的语言、新颖的卡通插图、真实地人物塑造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该书曾获得2007“美国国家图书奖”;2008“波士顿环球报好书奖”;2008年“华盛顿图书奖”;2008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年度最佳图书等十多个奖项。以往对该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解读作品
塑造的印第安人物形象,如有学者认为该作品成功的颠覆了白人主流社会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刻板形象,重塑了印第安人的后印第安武士形象,但却忽视了该作品所涉及的社会伦理道德内涵。然而“每部有实质内容的文学作品都涉及道德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虚构的人物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学到更加细微的善恶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遇到想象的、强制的冲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一方面能让他更加有区别地对待生活,同时本身也是一个更广泛和更微妙的道德指南。”(Mark,2004:21)笔者认为主人公阿诺因为身份的改变(白人学校唯一的一名印第安人)而身处尴尬的伦理困境,因为在白人学校他是异类,而部落族人则视阿诺转学的行为为背叛。伦理困境背后深层原因源于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思想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伦理秩序。少年阿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选择继续在白人学校求学并获得族人和朋友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希望民族和解,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同时主人公阿诺历经磨难、经受住了环境的考验、认识到了自我身份与价值、调整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在困境中学会了面对世界和自我、在困境中得到了成长,也充分体现了小说成长的主题。
一、阿诺的伦理困境
《一个兼职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中小说主人公阿诺天生脑袋积水。他外型滑稽,很瘦,大手大脚走起路来像个大写的英文字母L。他视力不良,说话结巴,口齿不清。而且他家里很穷。身体的缺陷和家境的贫寒使得他常常成为被嘲笑和欺负的对象。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老师Mr.P的建议下,阿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离开部落,转学到富裕小镇上的白人中学雷尔丹中学学习。在那里,作为全校唯一的一个印第安人,在白人同学眼中他是个异类,而部落族人则视阿诺转学的行为为“背叛”,嘲弄他为“苹果”意即“外红內白”。阿诺陷入了深深的伦理困境,面临尴尬的伦理两难,即该不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离开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区,在白人中学该不该和白人交朋友等等。
阿诺的伦理困境从表面上看似乎源于他的双重身份:一名白人中学的印第安人。作为印第安人的后代,阿诺有责任和义务留在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区以表达对故乡和本民族的忠诚,以示对保留地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但保留地的贫穷和落后也意味着留在保留地就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可能,这对于梦想走向世界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阿诺而言无疑是至命的。同时,作为白人学校的一名学生,阿诺应该友善地对待同学和老师,和他们和平相处,甚至成为朋友。但和素日的“敌人”交朋友也就意味着“负罪”和“背叛”。深受伦理困境的折磨,阿诺倍感痛苦和孤独,他感叹道:“我感觉被人塞进火箭飞到了一个新的星球。在那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异类,同时回家之路又完全被断绝” (p66)。
当我们分析少年阿诺伦理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时就会发现: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思想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伦理秩序。同时以白人为主流和中心的美国社会对印第安原住民的种族歧视和文化殖民导致了阿诺处处成为异类,深受“负罪”和“背叛”感的折磨。
众所周知美国建国三百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印第安人被杀戮、被驱赶、被殖民和同化的血泪史。即使在明目张胆的殖民统治已成为历史的现代美国社会,白人主流社会始终没有放弃使用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殖民手段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及同化,文化殖民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策略。这一点可以从小说中白人数学老师Mr.P对阿诺说的话中体现出来:“......我们被期待着让你们放弃印第安人的一切。包括你们的歌曲、故事、语言和舞蹈。我们并不是要正真地杀死印第安人。我们试图杀死的是印第安人的文化。”(p35)当印第安人引以自豪的本土传统文化逐渐地被白人统治者摧毁时,印第安人的灵魂深处便产生出一种无法排解的自卑情节和劣等民族的痛苦。自卑往往使人自弃,而自暴自弃反过来更加剧了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阿诺身边的印第安人个个酗酒成性,脾气暴躁,死亡的阴影像魔鬼般笼罩在印第安人的头上。十四岁的阿诺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太多的死亡。作者用黑色幽默的笔调,从阿诺的视角道出了印第安人悲惨的生活境遇:“我今年十四岁,而我已经参加了十四个葬礼。这是印第安人和白人最大的不同。我班上的白人同学很少有人参加过爷爷或奶奶的葬礼,很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