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曹光彪;李明;刘传康;康权;罗聪;郑超;杨琼【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 ~ 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techniqu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via posterior approach for kyphotic deformity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children (3 males and 7 females; aged 6-15 years with average of 11 years) who suffered from kyphotic deformity and undergone one-stage 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Jul. 2010 to Aug.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e-operative Cobb angle of kyphosis was 76°-112° with an mean of 97.8°.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were found in 2 children, of them one was of Frankel C class and another one was of Frankel D. All the children underwent one-stage 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resection, pedicle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Results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in all the patients. The average surgery time was 373min (240-560min),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115ml (550-2200ml),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Cobb angle of kyphosis was 29.3°(l0°-43°), and the correction rate was 70.0%. The torso and shoulder imbalance in all the 10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dorsolumbar pain was markedly relieved. The Frankel classification of 2 children having preoperative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were both ameliorated to class E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with pedicle screw-rod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urgic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kyphotic deformity in children. Satisfactory stability of short segment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fusion can be accomplished.【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38)004【总页数】5页(P297-301)【关键词】脊柱后凸,儿童;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植骨融合【作者】曹光彪;李明;刘传康;康权;罗聪;郑超;杨琼【作者单位】400014 重庆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儿童发育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873.7儿童脊柱后凸畸形临床并不少见,对于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常需要采用截骨术进行矫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截骨方式大致可分为Smith-Petersen截骨术(SPO)、经椎弓根截骨术(PSO)和全脊椎切除术(VCR)3种类型。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1 3 0 0 m 1 ) : 固定 融 合 节 段 4 . 9 + 0 . 8个 ( 4 ~ 6个 ) 。随访 3 4 . 7  ̄ 1 0 . 4个 月 ( 2 4 ~ 5 1 个 月) , 矢 状 面节 段性 后 凸 C o b b角 由
术前 6 1 . 5 。  ̄ 1 4 . 3 。 ( 4 2 o 9 2 。 ) 矫 正 至术 后 2 0 . 7 。 ± 9 . 0 ( 5 o 4 2 。 ) , 矫正率为 ( 6 6 . 3  ̄ 8 . 7 ) %, 末次随访时为 1 7 . 5 。 ± 9 . 5 。 ( 1 。
1 0 月~ 2 0 1 3年 5月 采 用 经 后 路 截 骨 椎 弓根 螺 钉 内 固定 治 疗 先 天性 脊 柱 后 凸 患 者 1 7例 , 男 6例 , 女 1 l 例。 手 术
时年龄 6 4 + 2 1个 月 ( 3 7 1 0 9个 月 ) 。根 据 Wi n t e r 分型 : I型 8例 , Ⅱ型 4例 , Ⅲ型 5例 。后 凸顶 椎 均 位 于 T 1 0 一 L 2
韩 久卉 , 刘 玉 昌, 王 宣 , 罗军 忠 李 亚洲 , 曹进 超 , 王 强
( 河 北医 科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 . 1 ' , J D 骨科 0 5 0 0 5 1石家庄市)
【 摘 要 】 目的 : 评 价 经 后 路 截 骨 内 固 定 术治 疗 低 龄 ( 1 O岁 以 下 ) 先 天 性 脊 柱 后 凸畸 形 的 临 床 效果 。方 法 : 2 0 0 9年
w e r e u n d e r 1 0 y e a r s o l d a n d u n d e r we n t p o s t e io r r o s t e o t o mi e s .M e t h o d s :F r o m Oc t o b e r 2 0 0 9 t o Ma 出 现双 下 肢 无 力 l 例, 排 尿 困难 1 例, 术 后 2周 恢 复 。术 前腰 背痛 5例 、 排尿异常 1 例, 术 后 6个 月 症 状 好 转 。1 例 患者 术 后 7个 月 出 现 近 端交 界 性 后 凸 。随访 期 间未 发 现 假 关 节 及 内 固定 相 关 并 发 症 。结 论 : 对 低龄先天性脊柱后 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 路截骨 、 椎 弓根 螺 钉 内 固 定 可 显 著 改 善 后 凸 畸 形 , 但 术 后 不 能 立 即达 到脊柱矢状面平衡 , 而 是 在 术 后 随 生 长发 育 逐 渐 恢 复 矢 状 面 平 衡 。

一期后路全椎截骨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

一期后路全椎截骨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
t e d wi t h s i n g l e - s t a g e po s t e r i o r t o t a l v e te r br a l o s t e o t o my or f c o r r e c t i o n. La t e r a l s i de X— r a y ph o t o g r a p h o f
i n a l l t h e 2 1 p a t i e n t s .Me a n o p e r a t i n g t i m e w a s 3 5 1 m i n u t e s( r a n g e 2 1 5—5 1 5 m i n )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路 全椎截骨矫形椎 弓根钉 系统 内固定 、 植骨融合术, 比较其手 术前后 及末次 随访 脊柱全长正 、 侧位 x 线片, 测量脊柱
侧 弯、 后凸C o b b角及矢状 面和冠状面平衡矫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 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2 1 5~ 5 1 5 m i n , 平均
3 5 1 . 4 m i n ; 失血量 7 5 0~ 2 9 5 0 r n l , 平均 1 4 5 0 m l 。平均 随访 1 8 . 9个月( 1 2~2 4个 月) , 平均脊柱侧 弯矫 正率为 6 9 . 1 %, 后 凸矫 正率为 6 6 . 7 %。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 未发 生内固定失败 、 脊髓神 经根受损及 感染等并发症, 躯干失代偿状
t o t a l v e r t e b r a l o s t e o t o my f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O f k y p h o s c o l i o s i s .M e t h od s T we n t y — o n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k y p h o s c o l i —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后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

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术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做好围术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关键词:脊柱畸形;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手术;脊柱截骨矫形术脊柱后凸畸形是常见的脊柱畸形,近年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以腰背部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截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

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病情常呈渐进性加重,常见病因为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陈旧性故障、脊柱结核病、椎体肿瘤等,无自愈可能,一般需矫形治疗。

既往,本院以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收治于2009年2月~2013年9月,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0~61岁、平均(38.4±10.3)岁。

陈旧性结核病3例,损伤节段T12-L13例。

陈旧性故障10例,损伤节段T12-L17例、L1-22例、T11-121例。

强直性脊柱炎1例,损伤节段T11-L11例。

11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与体重,其中腰背痛10例、腰背痛伴下肢疼痛3例、腰痛伴下肢疼痛1例、无痛1例。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病人治疗后Cobb角调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指标皆强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手术的治疗方式,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Cobb角,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且不易复发,具体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外,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期间,还需对以下几点进行注意:其一,术前要精心设计与选用锥横突、椎板等;其二,术中动作要轻柔、精确,以免损伤病人的硬膜囊、神经根等;其三,术后要强化病人的护理工作,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对其进行生活及康复指导。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截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比较组与研究组(各2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后者应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治疗以后Cobb角明显小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概率5.00%,小于比较组15.00%,研究组病人复发率5.00%,小于比较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病人Cobb角得到较大改善,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参考。
综上,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临床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并发症、复发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柳立民.后路脊椎Ⅴ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8,31(12):110-111.
[2]赵博.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1):46-47.

对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体会

对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体会
维普资讯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0 第 1 0 7年 7卷 第 4期 C i s o ra pn n pn C r 2 0 V 1 7 N . hn eJun lfs i adS i ̄ od,0 7,o. , o4 e o e 1
2 53
对 后 路 全 脊 椎 切 除 术 治 疗 严 重 脊 柱 侧 后 凸 畸形 的体 会
吕国 华 ( 中南大 学湘雅 二 医院 脊柱 外科 4 0 1 湖南 省长沙 市 ) 10 1
重 度僵 硬性 脊柱侧 后 凸是 严重 的脊 柱 三维畸 形 。 广泛前 后柱 结构 的僵硬 , 以及脊柱 冠 状面 和矢 状面 的严 重失衡 。 使得 单纯 传统 后路 内固定矫 形 或前路 松 解联合 后 路矫形 技 术不 能获 得满 意矫 正效 果 , 并具 有较 高 的脊髓 神经损 伤 风险 。 虽然 常用 于强 直性 脊柱 炎 胸腰椎 后 凸畸形 治疗 的后 路 脊椎 截骨 术 (pn l sia ot tm ) 经关 节 突“ 型截 骨或 经 椎 弓根椎 体 截骨 ) 轻 、 s oo y ( e V” 在 中度 成 人僵 硬侧 凸或 脊柱 侧 凸 翻修 手 术 中 取得 成功 , 但对 于重 度 、 僵硬 的脊 柱侧 后 凸畸形 , 由于截 骨范 围有 限 , 两种 方法 均不 能取 得 畸形 的满 意 该 矫正 和躯 干平 衡恢 复 。 于先 天性 脊柱 侧 凸半椎 体切 除 和脊柱 恶性 肿瘤 后路 全脊 椎 切除 的经 验 , 脊椎 基 全 切 除术 (etba o m eet n V R) vr rlcl n rsci , C 主要 适应 证 为 : 发性 或各 种继 发 因素 引起 的结 构性 主 弯冠 状 e u o 特 面 Cb o b角 超过 9 。 支点 反 向弯 曲侧 凸 自动矫 正 率< O 顶 椎 位 于 中胸 段 、 O, 3 %, 胸腰 段 和 上腰 段 的侧 后 凸 畸 形 。B afr rdod和 Tiu 报 道 了 2 r s b 4例 一期 前后 路 全脊椎 切 除 治疗 僵硬 失 代偿 脊柱 畸 形 的临 床结 果 , 侧 凸矫正 率为 5 % 。 2 脊柱 冠状 面和矢 状 面失衡 的矫正率 分 别为 8 %和 8 %, 均手 术时 间 为 7 0 i , 均 2 7 平 3mn 平 术 中失 血 5 o Il其 中 1 5 0I, l 4例 患者 出现 3 例 次手 术并发 症 , 中有 3例 神经损 伤 。 u 1 其 S k报 道 了 1 6例后 路 全 脊椎 切 除 治疗 严重 僵 硬 脊柱 侧 凸 的研 究结 果 。 凸矫正 率 为 5 %, 柱 冠 状 面 和矢 状 面 失 衡 的矫 正 侧 9 脊 率 分别 为 7 %和 5 % , 发症 发 生率 2 % , 中 1 出现 完全性 截 瘫 , 9 5 并 5 其 例 平均 出血 量达 7 3 m 。 究表 明 , 0 4 l研 通 过前 后路联 合 或一期 后 路将 畸形 顶椎包 括 相邻 上下椎 问盘完 全切 除 。可完 全去 除 畸形关 键 部位对 矫 正 的阻挡 , 合 三维矫 形 器械 和脊柱 缩短 术 的应用 , 可取 得满 意 的畸形 矫正 和躯 干平 衡 的恢 复 。但 无 结 均 论 前后 路联 合或 一期 后路 全脊椎 切 除治 疗重 度僵 硬性 脊柱 侧后 凸均 是一 种损 伤 巨大 、复 杂而 高风 险 的 手术 。 笔者 认为 , 一期 后路 全脊 椎切 除对 于角 状 后凸 畸形是 一较 佳选 择方 案 , 可在 损伤相 对 较小 、 安全性 较高 的范 畴 内取得 畸形 矫正 、 干平衡 。而 长节 段重 度脊 柱侧 后 凸的病理 解剖 较短 节段更 为复杂 。 顶 躯 除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分析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分析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度脊柱角状后凸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44例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均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情况并随访1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程度,观察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经治疗,患者脊柱后凸情况明显好转,矢状面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63.2%,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所提升,59%患者已达到E 级,无加重情况。

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对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脊柱角状后凸;临床分析脊柱角状后凸是脊柱后凸中的一种,是因椎体先天性畸形、脊柱结核椎体破坏、陈旧性脊柱创伤等原因造成的脊柱后凸,其畸形顶点一般呈锐角,多个畸形椎体重叠,后凸进行性加重[1]。

本文将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的治疗,探析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重度脊柱角后凸患者44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

其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5±7.5)岁。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MRI、CT重建及X片检查,符合重度脊柱角后凸的临床诊断标准,病理类型为胸腰椎结核19例,先天性发育缺陷15例,陈旧性脊柱骨折10例。

后凸情况为:主弯侧凸Cobb角为100~165°,平均角度为118.9°,冠状侧面凸Cobb角为0~130°,平均角度54.5°。

术前脊髓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析:A级2例,B级4例,C级14例,D级16例,E级8例。

1.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

其具体手术操作方式如下:保持患者平卧位,采用脊髓体表诱发电位监测,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

在患者患处正中位置设定切口,逐层切开脊柱与皮肤之间的组织,暴露脊柱后部结构。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刘鹏;贺宝荣;郝定均;杨小彬;刘仲凯;许正伟【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用于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 IS )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 AIS 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脊柱截骨矫形技术的患者36例为研究组,接受棘突拉钩复位技术的患者28例为对照组。

比较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脊柱冠状面 Cobb 角和脊柱偏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的脊柱冠状面 Cobb 角和脊柱偏移距离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柱截骨矫形技术在 AIS 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骨科临床上推广。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pinal osteotomy technique in adolesc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 ‐iosis(A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4 cases with AI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who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methods .The 36 cases who were given spinal osteotomy technique were trea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other 28 cases who were given spinous process hook reset tech‐nique were tre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pine coronal Cobb angle and spinal offset distance were not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5) .While after operation ,spine coronal Cobb angle and spinal offset distanc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 ‐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 .7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8 .57% ) (P<0 .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pinal osteotomy technique in treatment of adolescents with AIS is significant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22【总页数】3页(P3148-3150)【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脊柱截骨矫形技术;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刘鹏;贺宝荣;郝定均;杨小彬;刘仲凯;许正伟【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I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侧后凸畸形类疾病。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且随访1~2年,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结果选取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及1~2年随访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明显减轻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且患者后凸角平均矫正47.1°,身高平均增加4.5cm。

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骨性融合,矫正患者后凸度数,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标签:脊柱后凸畸形;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骨性融合;效果脊柱后凸畸形是重力作用下导致的骨骼畸形,常见病因有先天性、结核、脊柱创伤、骨质软化等,这些病因会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1]。

当后凸角度超过60°时,就会导致进行性畸形、腰背部疼痛、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的甚至发生截瘫,需进行手术矫正治疗,才能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和身体平衡,保证人体能正常前视。

目前,临床上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重要方法是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该术具有入路便捷、术野暴露充分、胸腹腔干扰小等特点,根据患者病因、后凸角度等,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

本文选取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院治疗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18~53岁,身高148~175cm,平均164.3cm,后凸畸形平均为62.4°,按Frankel分级可分为:12例E级,4例D级,3例C 级。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脊柱后凸畸形临床诊断标准,且经X线片、MRI、CT等检查确诊,发病原因主要有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骨折伴后凸、结核性脊柱后凸等,患者外观均有畸形,有6例患者有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为4例D级,2例C级。

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分析目的探讨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片,术后对患者随访6~22个月。

评估术前术后患者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C7PL-CSVL、SV A等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Barthel指数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评估临床效果,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7PL-CSVL、SV 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术前,V AS评分低于术前,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功能减退,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

结论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截骨术;安全性脊柱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的异常,称为脊柱畸形[1]。

临床中普遍认为Cobb’s角>90°,同时凸侧Bending位X线柔韧性<30%时为重度僵硬脊柱畸形[2]。

重度脊柱畸形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脊柱畸形非常僵硬,通常还伴有心肺功能异常,对脊柱外科医生的操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4]。

普通的后路植入内固定器械以及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仅可能损伤神经和脊髓,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很难达到期望的矫形效果[5-6]。

有研究表明,单纯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较少,可以减少手术对心肺的损伤,而且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7-8]。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吕洪福;武汉【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接诊的71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35例和观察组(予以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3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滨化、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CObb角角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35【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作者】吕洪福;武汉【作者单位】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吉林长春1306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主要是指患者脊柱受到创伤后,由于未及时予以有效措施干预导致固定失败造成骨折畸形愈合,从而产生较为明显的后凸畸形,临床多表现为背部畸形、肢体乏力以及创伤部位疼痛等,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1-2]。

当前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得到应用,为了探讨其应用价值,现将71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接诊的71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经CT检查确诊)患者展开研究,了解详细研究内容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认知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等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n=35;观察组,n=36)。

后路一期椎体切除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8例疗效观察

后路一期椎体切除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8例疗效观察

矫正率分别 为 6 和 7 ; 8 1 随访 获初 步或坚强融合 , 无永 久性 神经 系统损伤 。结论 术式对 术者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要求 极高。 【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畸形 ; 后路半椎体切除 ; 后路节段矫形
由半椎体或者楔形椎所 引起 的脊柱侧后
凸畸形 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 内固定术 而获得满意 的矫形效果 , 特别是上胸椎段 和严重侧后 凸脊柱畸形 , 但该
呼 吸功能测 定 , 柱 X线 片 ( 括 动 力 位 片 ) 脊 柱 脊 包 ,
C 三维重 建 和胸 腰椎 段磁共 振扫描 。 T 二、 手术 方法
图 1 典 型 病 例 术 前 X线 片
患者俯 卧位 , 脊柱 后正 中切 口 , 取 显露拟 切除节 段椎 上下两 个正 常椎 , 定位 后 确 定拟 切 除椎 骨 。首 先 在上下正 常椎植 入椎 弓根螺钉 并I 临时安装 一侧 固 定棒( 通常 是 凹侧 ) 再 开 始 从没 有 固定 一 侧 显露 半 , 椎体 , 切除椎板 、 节突 、 突 , 心显露半 椎体 和上 关 横 小 下正常 椎间 盘 , 利用 磨钻切 除椎体 主要部 分 , 时保 暂
华 中 医学 杂 志 2 0 第 3 卷 第 2期 0 9年 3

1) ・ (9
后 路 一 期 椎 体 切 除 矫 形 治 疗 脊 柱 侧 后 凸 畸 形 8例 疗 效 观 察
(4 0 0 十堰) 郧 阳医学院附属太和 医院脊柱外科 420
【 摘要】 目的
王 达 义 温 国宏 吴 五 洲
( 原则上应 至少 固定 上 下 2节 正 常椎 体 ) 安装 双 侧 , 矫 形棒行脊 柱侧后 凸畸形矫 正 。再 次检查椎 管 内脊
术后 发 生一 过性 脊 髓 损伤 加 重 2例 , 术后 1周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患者术后能够早期活动和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传统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能够达到良好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效果,但术中对骨折端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剥离范围广泛,极大地损伤了骨折端周围的正常血运,不仅创伤大,术后愈合时间长,且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风险高[2]o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为中心性固定方式,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案。

其主要特点为26通过股骨中轴线实现弹性固定,无力矩,所受弯曲应力几乎可以忽略,应力遮挡小,骨折端能够比较均匀地承受轴向压力,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特点。

(2-避免了剪切、折弯、扭转等有害应力,力学稳定性更为可靠,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骨折愈合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4)操作简单,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极大降低了术中复位需反复透视而给医患双方带来的辐射损伤风险。

(4-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相比,对股前后肌群、骨折端骨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能最大限度保护骨折断端的血运,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感染等风险,为骨折的早期愈合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5)能够早期开展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及部分负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3],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闭合复位不直接显露骨折端,术中如何保证股骨干骨折的旋转移位矫正效果仍是难点,本研究中即有3例股骨外旋畸形愈合,需要再次手术矫正。

有文献报道,游离骨块的面积大小和移位距离远近均对骨折愈合有重要影响,且与愈合效果呈负相关。

因此,对移位距离>6mm或游离骨块面积>6 cm2的患者,尤其当上述两种情况并存或股骨干多段骨折时,应警惕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必要时联合小切口复位骨块并(或)进行植骨术等干预,以降低不愈合及畸形愈合风险[5-6]o 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样本量不多,随访时间较短,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需继续增加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长期疗效。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重 庆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 0 1 3年 第 3 8卷 第 1 l 期 ( J o u r n a l o f Ch o n g q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 . V o 1 . 3 8 No . 1 1】
【 关键词 】 脊柱后凸 ; 截骨术 ; 内固定术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R 6 8 7 【 文献标志码 】 A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0 7 — 2 3
Po s t e r i o r o s t e o t o my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p i n a l k y p h o s i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摘
要】 目的 : 总结脊 柱后 路截 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 凸畸形 的治疗经验 。方法 : 5 例强 直性脊 柱炎患者平均后凸角度在 7 9 . 0 。 ,
行L 。 、 L 3 双节段楔形截骨矫形术 , 5例外伤性或结核性角状后 凸脊 柱畸形角度小于 5 0 . 0 。 者采用单节 段楔形截骨 闭合矫 形术 , 5 例大于 5 0 . 0 。 者采 用单 节段截骨前方垫高 、 后方闭合矫 形术 , 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结果 : 1 5 例患者得到术后平均 1 1 个月 的随访 , 于术后 6 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 。 术前后 凸角平均为 6 2 . 3 。 , 术后后凸角平均为 1 5 . 5 。 , 平均矫正度数为 4 6 . 8 。 , 矫正率 为7 5 . 1 %; 术后平均身高增加 4 . 4 c m。术 前 5例神经损害病例 , C级 1 例恢复至 D级 , C级 1 例恢复至 E级 , D级 3例恢复至 E 级; 腰 背部疼 痛不适症状 明显减轻 。结论 : 弧形后 凸畸形 , 可通过 多椎体楔形截骨增加截骨度数 , 大角度角状后 凸畸形可通过单 节段截骨前方垫高 、 后方 闭合矫形术增加矫形度数 , 后路楔形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

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

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

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逄世金【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5(000)013【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orthormorphia in treatment of kypho-sis. Methods 35 patients with kyph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orthormorphia.35 patients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spinal front osteotomy.The operation situation,hospital stay,cor-rection situation,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surgery time,the blood volume during surgery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correction angule,growth in stature,and sagittal migration after oper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group(P<0.05).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ide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 life quality after surger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orthormorphia in treatment of kyphosis is significant,which has high correction rate and safety and it can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patients and prog-nosi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討后路全脊柱截骨(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本科收治的16例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全脊柱截骨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矫形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脊髓Frankel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2个月。

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无切口及椎体深部感染。

1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吸收,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效果好。

3例患者因术中牵拉,神经根水肿,术后神经症状加重,但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后,症状缓解。

术中出血量1500~4000 mL,平均2360.6 mL,手术时间230~450 min,平均340.2 min。

Cobb角术前83°~145°,平均110.3°;术后:16°~95°,平均41.3°,矫正率为59.6%;末次随访18~100°,平均44.6°,矫正丢失率为5.6%。

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前-37~49 mm,平均31.2 mm,术后:-13~22 mm,平均11.2 mm,矫正率为:64.1%;末次随访:-11~21 mm,平均10.3 mm,矫正丢失率为8.1%。

Frankel评分术前B级2例,C级4例,D 级10例;末次随访B级0例,C例1例,D级2例,E级13例。

结论:经后路全脊柱截骨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突畸形能明显矫正脊柱后突畸形、有效解除顶点区脊髓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不错的临床治疗方法。

但该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技术难度大,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作者:邹庆,杨永宏,楼肃亮,叶虹,张冬生,钱金黔,郑洁【关键词】截骨摘要:[目的]评价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的效果及探讨其手术指征。

[方法]28例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患者,22例腰背部疼痛剧烈,平卧困难、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6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Frankel 分级:C级2例,D级4例);术前后凸Cobb′s角32°~60°,平均475°。

均采用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式纠正后凸畸形、植骨内固定稳定脊柱,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

[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68°,胸腰椎后凸畸形纠正率857%,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神经损害症状恢复(Frankel分级C、D级5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C级恢复至D级),外观满意;无神经并发症。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平均矫正丢失度数为28°。

[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僵硬、度数&lt;50°的中老年患者经后路全脊柱截骨术式是理想选择。

关键词:胸腰椎;创伤后后凸;椎体截骨术;脊柱重建Posterior transvertebral osteotomy for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osterior transvertebral osteotomy for posttraumaticthoracolumbar kyphosis and discuss its indication.[Method]There were 28 cases in which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 were corrected by osteotomy with spine shortening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The reduction was fixed by a pedicular instrument.Successful treatment aimed at achieving satisfactory balance in both of the sagittal and coronal planes.The goals of surgery were to obtain a solid fusion with a balance spine,to relieve pain and to prevent further deformity.A secondary goal is to correct the thoracolumbar curvatures,and in so doing to improve the cosmetic appearece.[Result]The spinal balance was well maintained or restored and the cosmetic appcarccc was improved obviously.The average rate of kyphosis correction was 85.7%.All palients had no nerve compilations. Average 18 months followup were done,the clinical result was excellent with significant correction of kyphosis and solid vertebral fusion.[Conclusion]Following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posterior transvertebral osteotomy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Key words:Thoracolumbar; Posttraumatic kyphosis; Transvertebral osteotomy; Spinal reconstruction胸腰椎骨折早期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晚期易出现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治疗相当困难。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常乐;陶惠人;罗卓荆;阎铭;范宏斌;惠华;叶正旭;王海强;吕昌伟【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年(卷),期】2011(004)004【摘要】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例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7~32岁,平均16.3岁;胸段19例,腰段2例;伴发脊髓纵裂7例,脊髓空洞l例,不全瘫3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记录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6 ~38个月,平均22.4个月.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69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429ml,冠状面Cobb角由82.9°矫正到36.0°,平均矫形率56.6%,矢状Cobb角由82.5°矫正到39.8°,平均矫形率51.8%,顶椎偏移由27.1mm矫正到11.1mm,矫正率59.0%.1例术后神经诱发电位示右胫后神经SEP降低,2周后恢复,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椎体间植骨病例随访时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原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并可获360°减压,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较为有效的方法.%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osterior total vertebral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kyphoscoliosi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7 to December 2009, 21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kyphoseoliosis deformity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with posterior total vertebral osteotomy. There were 7 males and14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6. 3 years (7-32 years old). There were 19 cases of deformity on thoracic segments and 2 cases on lumbar segments. Of them, 7 cases accompanied with myeloschisis, 1 case with syringomyelia, 3 cases with incomplete paralysis. All those patients underwent one - stage posterior total vertebral osteotomy. The pre - operative, post - operative and follow -up X - ray of standing position was taken. The kyphotic and scoliotic Cobb angles, bleeding and surgical time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incisions of all the patients achieved primary healing. The duration of follow - up lasted for 16 - 3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22. 4 months. The average surgery time was 694. 5 minutes and average blood loss volume was 2429 ml. There were no case but one with SEP decrease of the right posterior ribial nerve post - operatively but recovered 2 weeks later. The pre - operative average kyphosis and scoliosis Cobb angles were 82. 5° and 82.9°. And the post - operative average kyphotic and scoliotic curve was 39. 8° and 36.0°. The correction rate for kyphosis and scoliosis was 51. 8% and 56. 6% ,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maj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urological injury, internal fixation loosening. Conclusion One stage posterior vertebral osteotomy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managing congenital ky-phoscoliosis.【总页数】5页(P283-287)【作者】常乐;陶惠人;罗卓荆;阎铭;范宏斌;惠华;叶正旭;王海强;吕昌伟【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相关文献】1.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J], 陶有平;司泽兵;吴继功;马华松;邵水霖;张乐乐;姬勇;高博;李海侠;陶飞飞2.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J], 郑毅全;仉建国;王升儒;郭建伟;张延斌;杨阳;林莞锋3.顶椎区全椎骨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J], 马如龙;龚跃昆4.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J], 张安定;董定锋5.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J], 阿尖措;李占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柳立民【摘要】目的观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36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38例实施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2.22%,研究组复发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确切,患者Cobb角改善明显,并发症、复发率低,可以作为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12【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并发症【作者】柳立民【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四医院骨外科,黑龙江大庆1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traumatic kyphosis)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患者脊椎遭受创伤后,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导致固定不良,出现骨折畸形愈合,进而造成严重的后凸畸形发生[1]。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创伤处疼痛剧烈、背部呈现驼形等,严重的患者易发生截瘫,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路椎体撑开术、固定融合术等疗法均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但存在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问题,且对患者损伤大,临床疗效欠佳。

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利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74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黑龙江大庆市第四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1T15:21:56.5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3期作者:黄坚妥金芳
[导读] 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骨一科 8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矫正到10.3mm。

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疗效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症,如果畸形角度过大,还可能造成胸廓变形等症状,导致患者合并很多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具有手术风险高、难度大、畸形程度重、发病年龄小等特点。

如不尽早治疗,将会对患者未来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临床上,可以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34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8~28岁,平均年龄为(15.8±3.2)岁。

所选患者中,包括6例腰段畸形、28例胸段畸形,同时包含4例不全瘫、2例脊髓空洞、11例脊髓纵裂的并发症患者,此外,所选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它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进行基本的常规交叉,包括冠状面Cobb角、失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

通过MRI、三维CT、CT等方法对脊髓受压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需要则进行头颅牵引,如肺功能异常,则进行呼吸功能锻炼[1]。

术前对患者的手术可耐受性、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手术方案。

采用三维CT图像检查,利用脊柱CT断面数据整合,对立体结构图像进行重建,病堆积形成脊柱模型。

进行常规消毒后,在手术中进行对比操作。

在手术中采取全麻的方式,患者取俯卧位,后正中做切口,将椎旁肌剥离,使融合极端脊柱露出,将拟截骨椎体上下2~4个椎体椎板、棘突切除,将椎弓根螺钉植入。

利用临时固定棒在凹侧进行固定,然后线进行凸侧截骨,在进行凹侧截骨。

最后使用特制弧形骨刀,深入脊髓前方,将参与的椎体后壁切除。

完成截骨之后,利用平移技术,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安装,同时进行凸侧加压、凹侧撑开。

术后对脊髓硬膜囊的张力、褶皱情况进行观察。

然后对横联进行安装,在关节突部位、截骨间隙中将截下的骨块进行植入。

最后放置一根引流管,然后将伤口逐层缝合[2]。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

冠状面Cobb角由原来的83.1°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由原来的83.2°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由原来的26.9mm矫正到10.3mm。

围术期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神经诱发电位示右胫后神经SEP降低,半月后恢复,没有发生其它神经系统并发症。

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并未发生任何不良并发症。

3.讨论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症之一,通常合并多种椎体或半椎体畸形,形成混合畸形,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行动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3]。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加重几率。

同时,患者往往伴有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纵裂等合并症,使得疾病治疗面临较大困难。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能够从根本上将畸形原因去除,具有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等治疗方法,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对凹侧纤维组织的影响,使矫正效果更加理想。

同时,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优势。

在手术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利用影像学检查、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脊椎模型,对患者畸形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制定手术方案。

对手术目的进行明确,阻止畸形进一步加重,保持记住稳定和躯体平衡,降低对心肺功能及神经功能的不良影响[4]。

要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并在实际手术中仔细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

在术后,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5]。

患者出院后,也应定期进行跟踪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身体状况,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作为一种严重的脊柱畸形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对此,可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季明亮,邱勇.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矫形术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4):334-337.
[2]吴蔚,宋相建,陈留如.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的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4):80-81.
[3]邹传奇,初同伟,周跃.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半椎体侧后凸畸形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19):909-
912.
[4]苏晓静,薛传娟,屈波. 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40-42+60.
[5]常乐,陶惠人,罗卓荆,等.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04(04):283-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