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主要分类法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4525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0.png)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在经济学领域,对产业的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为了进行精确的分类,我们使用了一般的分类方法,以下是其中三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 行业分类法:
行业分类法是根据产业的性质和经济活动的相似性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不同的产业被划分为相应的行业。
例如,制造业、金融业、农业等都是常见的行业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侧重于产业本身的特点和属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不同行业的框架。
2. 垂直分类法:
垂直分类法基于产业间的产成品或服务关系来进行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产业可以被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
上游产业提供原材料和组件,中游产业负责加工和生产,而下游产业则负责销售和分销。
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之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3. 空间分类法:
空间分类法基于产业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来进行分类。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比如城市产业、乡村产业、沿海产业等。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区域经济特征。
总的来说,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行业分类法、垂直分类法和空间分类法。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特点,为经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框架。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52c4553c1ec5da50e27059.png)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1.食品、饮料、烟草
2.纺织、服装、制革
3.木材与木制品
4.造纸与纸制品、印刷与出版
5.化工产品和药品、石油加工、煤炭加工、塑料制品、橡胶制品
6.非金属矿产品(除石油、煤炭加工产品以外的)
7.冶金工业
8.金属制品、机械和工业设备
∙除机械和工业设备以外的金属制品
∙电气机械以外的机械
∙电机、电器及供电设备
∙运输工具
o造船及修理
o铁路机车与车辆
o汽车;
o摩托车与自行车
o航空工业
o其他运输工具
∙不包括在以上行业的科学仪器、测试仪器、控制仪器、感
光和光学器材。
9.其他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通信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产业划分方法
![产业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49f2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2.png)
产业划分方法产业划分是将整个经济活动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相似性质进行分类的过程。
有许多方法可以用于产业划分,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1.按产出划分:这种方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将产业进行分类。
例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2.按技术水平划分:将产业分为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水平的行业。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到对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的考量。
3.按所有权形式划分:将产业分为私有部门、公有部门和混合所有制部门。
这反映了不同经济主体在产业中的所有权结构。
4.按劳动力密集度划分:将产业分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这反映了在生产中对劳动力或资本的依赖程度。
5.按市场结构划分:将产业分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竞争市场等。
这种划分基于市场结构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产业的市场竞争程度。
6.按资源利用划分:将产业分为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这反映了产业对资源和技术的需求程度。
7.按价值链划分:将产业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以反映产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8.按国际贸易划分:将产业分为出口导向型产业、内需导向型产业等。
这反映了产业的国际市场定位和贸易关系。
9.按环境友好度划分:将产业分为环保型和非环保型。
这反映了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的可持续性。
10.按社会需求划分:将产业分为满足基本需求的产业和满足高级需求的产业。
这反映了产业对社会需求的不同响应。
这些划分方法通常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的,以更全面地理解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研究或政策需要选择合适的划分方法。
2产业分类讲解全
![2产业分类讲解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e4155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9.png)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即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目的是为了分析不同物质生产部门 的相互关系,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部类
这是指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目的是耍满足社会生产 消费的需耍。第一部类又分为两个小的副类:一是为生产 生产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二是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 生产资料的部门。
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 度的差异,即以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不同作为标准划分产 业的一种分类方法。这里的资源是指劳动、资本、土地、 知识和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投入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 的总和。
劳动集约型产业 资本集约型产业 技术集约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 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 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例如,纺织、制革、 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产业都属比较典型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行业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年GDP最终核实数
现价总量 (亿元)
不变价增长速度 (%)
211923
11.6
24040
5.0
103162
13.0
84721
12.1
2007年GDP初步核实数
现价总量 不变价增长速度
(亿元)
(%)
249530
11.9
第二章 产业分类
第一节 产业分类方法
一、产业分类的必要性 产业分类是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标
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便进行产业 研究和管理。 产业分类是产业管理的需要; 产业分类是产业理论研究的条件和任务。
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4475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e.png)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在经济学中,产业分类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
产业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不同行业的经济活动,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企业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目前,常见的产业分类法主要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两种产业分类法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1. 农业农业是指以耕作、畜牧、渔业、林业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活动。
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农业是第一产业,占据了经济总量中的一部分。
农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工业工业是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和制造,生产各种商品和产品。
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工业是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3. 服务业服务业是指以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
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服务业是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后备力量。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1. 农业、林业和渔业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将农业、林业和渔业合并为第一大类,反映了这些领域在全球产业中的重要性。
这种分类法更细化、更贴合实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领域的经济活动。
2. 采矿和采石业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将采矿和采石业归为第二大类,这反映了矿产资源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全球采矿和采石业的发展状况。
3. 制造业制造业是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涵盖了各类商品和产品的制造活动。
这种分类方法更系统、更全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4. 服务业服务业是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中的第四大类,反映了服务业在全球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分类方法更准确、更清晰,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监测全球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产业划分方法
![产业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0685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1.png)
产业划分方法
1. 行业分类法:根据不同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常见
的行业分类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2. 功能分类法:根据企业的功能和角色,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例如生产型产业、物流型产业、金融型产业等。
3. 价值链分类法: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将企业划分为上游产业、下游产业
和中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分类。
4. 技术水平分类法: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将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传统技术产业等,以区分产业的竞争优势。
5. 市场分析法:根据市场对不同产业的需求和表现,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以
便于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
6. 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法:根据国民经济的不同部门和产业,将企业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部门或产业。
7. 产业链分类法:根据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将企业划分为上游产业、下游产业
和中游产业,便于分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竞争力和价值。
8. 创新分类法:根据企业的创新特点和创新活力,将企业划分为创新型产业、跟随
型产业等,分析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9. 区域分类法: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资源禀赋,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例如东
部产业、中部产业、西部产业等,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10. 资源分类法: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资源利用情况,将企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技术型产业等,便于资源整合和利用。
产业划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需求和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研
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产业的分类方式
![产业的分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eea49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9.png)
产业的分类方式产业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以下是根据主要产业分类标准列举的产业分类方式:一、按照国民经济部门分1.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即以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人力劳动直接提供物质生产资料和食品的部门。
2.第二产业:指工业,即以原材料、能源等为生产要素,通过机械化生产过程转化为各种成品的部门。
3.第三产业:指服务业,它是提供商品和生产过程之外的经济活动,即以人的智力和劳动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二、按照经济活动特点分1.原材料加工业:主要生产半成品、成品的制造业。
2.制造业:根据原材料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各种成品的制造业。
3.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人工劳动过程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如服装、鞋类制造等。
4.资本密集型产业: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如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
5.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如软件、互联网、教育、创意设计等。
三、按照企业规模分1.小微企业:主要是以微小市场为主,企业规模维持在30人以下的企业。
2.中小企业:企业人数在30~499人之间,资产总额或者年度销售额较小的企业。
3.大型企业: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上,资产总额或者年度销售额较高的企业。
四、按照行业特点分1.重工业:主要是以基础产业、大量石油化工、矿山、钢铁、建筑等为主。
2.轻工业:以制造加工、贸易、纺织、食品、家具等为主。
3.高新技术产业:以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技术等为重点。
4.文化创意产业:涉及传媒、广告、艺术、设计、文化等,重视知识产权和知识管理等问题。
这些分类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和判断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0cc1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f.png)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第一篇: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2三次产业分类法3关联方式分类法4国家标准分类法5国际标准分类法6农轻重产业分类法7资源密集度分类法8增长率产业分类法9生产流程分类法10霍夫曼分类法11钱纳里—泰勒分类法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ν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ν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首先创立ν①初级生产阶段,称为第一产业,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产业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ν②第二阶段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和煤气业等,称为第二产业。
ν③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饮食业以及科学、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务等库兹涅茨的分类法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A部门(农业产业)、I部门(工业产业)和S部门(服务产业),简称“AIS分类法克拉克ν第一次产业的有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ν第二次产业有制造业和矿业;ν第三次产业有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务、政府行政、律师事务和军队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ν①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次产业。
ν②将加工取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二次产业。
ν③从第一次,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根据这划分标准具体分类:ν①第一次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ν②第二次产业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
ν③第三次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
关联方式分类法ν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产业一般分类方法
![产业一般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7fb9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0.png)
产业一般分类方法产业分类是对经济中不同行业进行划分和归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
产业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产业分类方法。
一、按经济活动划分的产业分类方法按照经济活动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农业是指以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行业,主要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
工业是指以生产加工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行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
服务业是指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旅游、金融保险、教育医疗等。
二、按产品特性划分的产业分类方法按照产品的特性和使用目的,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原材料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和消费品产业等。
原材料产业是指生产和提供供给其他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的行业,如煤炭、石油、钢铁等。
加工制造产业是指以加工和制造产品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
消费品产业是指生产和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
三、按市场需求划分的产业分类方法按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基础产业、生活消费品产业和高端消费品产业等。
基础产业是指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基本需求的行业,如食品饮料、能源矿产等。
生活消费品产业是指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行业,如衣物、食品、家居用品等。
高端消费品产业是指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的行业,如奢侈品、高端旅游等。
四、按技术水平划分的产业分类方法按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是指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相对成熟的行业,如纺织业、钢铁业等。
新兴产业是指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产业分类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对产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产业的分类(即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产业的分类(即国民经济部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dcb470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e.png)
产业的分类(即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又称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和组合而形成的多层次的产业概念。
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产业分类也不一样,目前常见的分类有:(1)联合国产业分类法又称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而制定的标准产业分类法。
它把国民经济分为十个部门:农林渔猎;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供水;建筑业;批发、零售、旅馆、饭店;运输、储运、通讯;金融、保险、不动产;政府、社会与个人服务;其他经济活动。
每个部门下面分成若干小项,再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大、中、小、细共四级,并对各项都规定了统计编码。
这种产业分类将全部经济活动不遗漏地给以分割,并使之规范化。
基于这种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
联合国产业分类法的显著特点是和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可以很容易地组合为三部分,从而同三次分类法相一致。
(2)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两名词最早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当时把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矿业称为“第一产业”,把制造业称为“第二产业”。
1935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阿伦·格·费尔希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由于研究产业结构的角度和目的多种多样,各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有三种分类办法:(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分类办法。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矿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运输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和保险、不动产、个人服务业。
(2)日本1947年《经济白皮书》的分类办法。
第一产业包括林业、渔业、水产养殖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自来水、运输业和通讯;第三产业指服务业,包括质量、金融、不动产、个人服务、商业、家务、职业服务、政府和国防。
产业的主要分类法
![产业的主要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9f24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4.png)
基础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 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03
基础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投入, 同时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
主导产业
01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 发展方向、技术水平和竞争优 势的产业。
02
主导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大、技 术先进、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 ,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 的带动作用。
例子
汽车制造的前向关联产业包括钢铁、 石油、橡胶、电子等产业,因为这些 产业为汽车制造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
后向关联产业
定义
后向关联产业是指为某产业提供原材料 、零部件、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产业。
VS
例子
农业的后向关联产业包括化肥、农药、农 业机械等产业,因为这些产业为农业提供 生产资料。
侧向关联产业
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 有,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一种 经济组织形式。个体经济是小型私有制 经济,一般不受国家干预。
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 经营灵活等特点。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生 产资料进行分散经营方面具有优势。
个体经济的发展对于活跃市场、方 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增加个人 收入和国家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产业的主要分类法
contents
目录
• 产业结构分类法 • 产业关联方式分类法 • 产业功能分类法 • 产业的所有制分类法 • 产业的技术结构分类法
01
产业结构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结构分类
农业
01
主要涉及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水产业等,为人类提供基本生
活资料。
轻工业
02
主要指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消费品的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0208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a.png)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对产业发展历程进行划分和归纳的一种方式,通过将产业按照不同的发展特点和生命周期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产业的变迁和趋势。
目前,关于产业发展阶段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传统分类法、现代分类法和新兴分类法。
以下将对这三种分类法进行详细介绍。
传统分类法是最早被使用和研究的一种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方法,主要根据产业的技术、市场和组织形式等因素进行划分。
常见的传统分类法包括三阶段法、四阶段法和五阶段法。
三阶段法将产业发展划分为初级阶段、次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产业以农业为主,次级阶段的产业以轻工业为主,高级阶段的产业以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这种分类法强调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但对于服务业等非传统产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分类。
四阶段法在三阶段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发展的阶段。
除了初级阶段、次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外,还包括第四阶段,即服务业主导阶段。
这种分类法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趋势,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进行更详细的划分。
五阶段法是在四阶段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了高级阶段和服务业主导阶段。
高级阶段分为高级工业阶段和高技术产业阶段,服务业主导阶段分为一般服务阶段和创新服务阶段。
这种分类法对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现代产业的发展特点。
现代分类法是在传统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的一种分类方法,主要通过对产业的产出、就业和增长速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常见的现代分类法包括六阶段法、七阶段法和八阶段法。
六阶段法将产业发展划分为原始经济阶段、非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化阶段、信息化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这种分类法强调了经济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演变,同时也考虑到了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重要性。
七阶段法在六阶段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农业阶段,将农业从原来的非工业化阶段中单独划分出来。
这种分类法更加针对农业的特殊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b4516258fafab069dc02b2.png)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2三次产业分类法3关联方式分类法4国家标准分类法5国际标准分类法6农轻重产业分类法7资源密集度分类法8增长率产业分类法9生产流程分类法10霍夫曼分类法11钱纳里—泰勒分类法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2 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首先创立⏹①初级生产阶段,称为第一产业,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产业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②第二阶段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和煤气业等,称为第二产业。
⏹③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饮食业以及科学、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务等库兹涅茨的分类法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A部门(农业产业)、I部门(工业产业)和S部门(服务产业),简称“AIS分类法克拉克⏹第一次产业的有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第二次产业有制造业和矿业;⏹第三次产业有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务、政府行政、律师事务和军队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①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次产业。
⏹②将加工取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二次产业。
⏹③从第一次,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根据这划分标准具体分类:⏹①第一次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②第二次产业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
⏹③第三次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
3 关联方式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b4516258fafab069dc02b2.png)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2三次产业分类法3关联方式分类法4国家标准分类法5国际标准分类法6农轻重产业分类法7资源密集度分类法8增长率产业分类法9生产流程分类法10霍夫曼分类法11钱纳里—泰勒分类法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2 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首先创立⏹①初级生产阶段,称为第一产业,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产业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②第二阶段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和煤气业等,称为第二产业。
⏹③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饮食业以及科学、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务等库兹涅茨的分类法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A部门(农业产业)、I部门(工业产业)和S部门(服务产业),简称“AIS分类法克拉克⏹第一次产业的有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第二次产业有制造业和矿业;⏹第三次产业有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务、政府行政、律师事务和军队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①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次产业。
⏹②将加工取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二次产业。
⏹③从第一次,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根据这划分标准具体分类:⏹①第一次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②第二次产业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
⏹③第三次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
3 关联方式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2第二章产业分类
![2第二章产业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a3abc00240c844768eaee36.png)
(1个门类,其中第05大类属于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B.采掘业;
(4个门类)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第三产业
A.-05,农、林、牧、渔服务业;
(11门类外加1个大类)
F.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I.金融、保险业;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
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 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 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 、钢铁 业、木材业、卷烟业等
❖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 印刷业、冶金工业等
• 资源密集型产业
生产要素集 约度分类法
• 劳动密集型产业 • 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分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 门类 – 大类 – 中类 – 小类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门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掘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煤气及热水生 产和 供应业
E 建筑业
F 地质勘探、水利管理
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 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 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 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 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划分方法
![产业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9585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8.png)
产业划分方法产业划分方法通常是指将经济活动按照某种标准或特定的分类体系进行划分,以便于对不同产业进行管理、监管、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关于产业划分方法的50条描述和详细介绍:1. 产业链划分:产业链划分方法将整个产业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划分为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制造、营销与销售等环节,以便对每个环节的运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2. 产业类别划分:按照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类型将产业进行划分,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这种划分方法常用于国民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分析。
3. 技术密集度划分:根据产业所需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投入程度将产业进行划分,如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等,用于科技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发展规划。
4. 区域划分:按照不同地理区域将产业进行划分,如东部产业、中部产业、西部产业等,以便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
5. 垂直整合程度划分:根据产业内部垂直整合程度的不同将产业进行划分,如垂直一体化产业、产业分工明确的产业等,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提供依据。
6. 横向关联度划分:根据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将产业进行划分,如互补产业、竞争产业等,以便于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规划。
7. 资源依存度划分:根据产业对资源依赖程度的不同将产业进行划分,如资源型产业、技术型产业等,为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指导。
8. 经济规模划分:按照产业的经济规模大小将产业进行划分,如大型产业、中小型产业等,以便于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的制定。
9. 需求侧划分:根据不同的需求群体和市场细分将产业进行划分,如消费品产业、投资品产业等,为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提供依据。
10. 政策导向划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将产业进行划分,如鼓励产业、限制产业等,为政策扶持和管控提供依据。
11. 产业收入贡献度划分:根据不同产业对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程度将产业进行划分,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等,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基础。
12. 产业成长性划分:根据产业的成长速度和发展潜力将产业进行划分,如成长型产业、成熟型产业等,为投资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产业划分方法
![产业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3e78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b.png)
产业划分方法产业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1. 按经济活动划分的产业分类方法。
根据经济活动的不同特征和功能,产业可以被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工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服务业则涵盖了交通运输、餐饮旅游、金融保险、教育医疗等领域。
2. 按产品特性划分的产业分类方法。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使用目的,产业可以分为原材料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和消费品产业等。
原材料产业主要生产和提供其他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如煤炭、石油、钢铁等;加工制造产业主要是以加工和制造产品为主要经济活动,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消费品产业则是生产和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如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
此外,产业还可以按照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类。
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不含客运业)、商业(含饮食业和物质供销业);非物质生产部门则涵盖了数字咨询、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社会事务、娱乐和个人服务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产业划分方法,还可以根据其他标准进行产业分类。
例如,可以根据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将其分为大型产业、中型产业和小型产业;或者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
新兴产业通常是指刚刚起步或正在快速发展的产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创新支持;成熟产业则是指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产业,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衰退产业则是指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产业。
此外,还可以根据产业的特定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高技术产业通常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产业,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则是指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如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生态农业等。
综上所述,产业划分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产业的特性和发展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