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的虚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子的虚静

文学院09级5班对外汉语张大鹏200910102035

一直对老子很感兴趣,也曾大胆尝试着与他老人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但笔者实在学识浅薄、班门弄斧,不敢与他老人家直接对峙。可圣人归根结底是凡人,所谓圣人,除了超出常人的学富五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圣人没有敌人,他是博爱的,是无限的延伸,是对整个宇宙的大爱,所谓大爱无疆用在圣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由此,对于圣人的畏惧立刻消失,而改为“敬畏”了。笔者认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很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万物平等”,它在乎与尊重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世间的万物,一个“道”便可海纳百川,它包容的是无限广远的宇宙。于是,笔者与老子的距离拉近,向深层次的心灵对话便成为可能,笔者可以在“虚静”的状态下可以任想象自由驰骋在广阔的无限精神世界中,无所羁绊。说到“虚静”,笔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由此对老子的更是彻底地敬佩。

老子发现,自然万物好不热闹,熙熙攘攘,纷纷纭纭,然而又都静静地回归于它的本原。这就是在万物纷扰后面有个"静",就是"复命",这是一种规律,又称为"常"。这样,老子悟出来自大自然的道,写出了他的精彩一章,就是第16章。

《老子》在这章里说了一段非常深刻美妙的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

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狂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大意如下:要心虚无欲达到极点,要守持清静做到坚定。万物都在生成活动,我看到的是循环往复。万物纷杂生存,又各自返回它们的本原。返归本原称为"静",这叫复归本性。复归本性称为"常"。了解"常"称为"明"。不了解"常"而妄动乱来,就会遇到凶祸。了解了"常"就会无所不容,无所不容就会公正。公正就合王道,王道就合天理自然。符合天理自然才能合乎"道",合乎"道"就能永久,直到老死不会发生危险。

老子提炼出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在“虚静”里面大有文章,这应是现代人认真研究的经典名言,具有持久的现实意义。那我们对于“致虚极”与“守静笃”到底能悟出什么道理呢?

“致虚极”,就是你要将后天的种种欲望、成见、心机等加以控制、调适、消解、澄清,因为这些东西往往将原来清净纯洁的人心骚乱起来、浑浊起来、邪恶起来。老子强调“虚”,要达到“极”,达到极致,要经过长期的修炼。

“守静笃”,就是你置身于滚滚红尘中,面对“不可欲”的一切诱惑,比如金钱、美色、权力、名声等等,要坚守住静,要笃守。所谓“笃”就是切实、厚实、老老实实的意思,要坚定的持之以恒的坚守住“静”。诸葛亮得到老子真传,悟到“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灵深度。

那么老子的“虚静”在社会生活层面给我们的启迪便是,要保

有一颗安静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物皆嚷,唯我独静,自自然然的和万物一样,做一个原始自然的人,享受自然原始的快乐。我们说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在当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紧张的物欲横流而又社会主体价值缺失的社会里确实很难办到。那么怎么办到呢?还是要做到“极”与“笃”,通过心灵的长期修养,来“致虚”、“守静”,来达到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命律动,合乎生命的自然节拍,从而生命不再盲动、被动、骚动,而是主动、能动、灵动,那么人便是真正“活”在世上,以一种原始而又稳定成熟的心态应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种超凡的“虚静”,它使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稳定的心态与完整的个人实体很好的适应不稳定的世界。在生活中如此,那么审美的艺术境界中会给人带来什么惊喜呢?

文学活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它愉悦作者与读者,使人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在此,笔者浅谈作家创作时的“虚静”状态。由生活的“虚静”引申到审美创作中“虚静”是很合理的。请君想象,在一个无眠安静的文学创作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流淌进你的房间,一片银白,你的心是安静的,如此平静,如同光滑的镜面。一切的一切都抛弃了,你进入到空灵清澈毫无杂欲的纯净境界,你的头脑清醒,像是有一种特殊的物质使你感到沁人心脾、清爽怡人。这时的你可以安静地思考,可以对于人生对于宇宙对于一切的万物,这些都在你的脑海无限清晰地放大,你会对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独到印象,你似乎对一切都了如指掌,你的感性与理性达到前所未有的平衡,此时的“平衡”让你

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倍加理性,才思敏捷,犹如泉涌。我想那些名著经典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吧。这就是“虚静”吧。当然这样的设想也不是完美的,因此我常常幻想这种具有陶醉人心的创作意境,去试图感受这种创作中的愉悦。在这种环境下,可以使自己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是自由的,没有束缚,人的灵魂得到解放。

这就是笔者对老子“虚静”的浅陋见解,还望与君共勉。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非一时之力就能领会的,今后自己还要好好研究,以提高层次与修养,努力接近老子的真谛。在此,向他老人家深深鞠一躬,以表敬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